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方法治疗面部不对称畸形受区血管的选择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育凤 归来 +7 位作者 张智勇 吕长胜 牛峰 黄绿萍 俞冰 李慧超 赵延峰 李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04-905,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方法治疗面部不对称畸形受区血管的选择。方法:总结了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面部不对称畸形31例。其中半侧颜面萎缩19例,第一、二鳃弓综合征4例,放疗、外伤、肿瘤切除术后和感染导致半侧颜面不对称共8例。...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方法治疗面部不对称畸形受区血管的选择。方法:总结了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面部不对称畸形31例。其中半侧颜面萎缩19例,第一、二鳃弓综合征4例,放疗、外伤、肿瘤切除术后和感染导致半侧颜面不对称共8例。背阔肌肌瓣移植6例,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移植25例。用作受区的血管有颞浅动静脉、舌下动脉、面动静脉、甲状腺上动脉、颈外静脉、颈前静脉。结果:1例脂肪筋膜瓣术后少许脂肪液化。其他瓣完全成活。6个月后随访发现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吸收或下移,3例在门诊进行瓣的再次修整。术后畸形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术前需要对受区血管的选择进行综合判断。建议首选舌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静脉选用颈外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颜面不对称畸形 受区血管
下载PDF
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杨涛 李景云 +3 位作者 高艳丽 王慧 李倩 李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研究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用作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受区血管的可能性及其应用.方法:新鲜成人女性尸体2具,自胸廓内动静脉起始处灌注乳胶颜料,观察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的基本走形、穿出点位置等.选择10例适合游离皮瓣乳房再... 目的:研究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用作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受区血管的可能性及其应用.方法:新鲜成人女性尸体2具,自胸廓内动静脉起始处灌注乳胶颜料,观察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的基本走形、穿出点位置等.选择10例适合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开展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作为受区血管的临床手术研究,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胸廓内血管走形稳定、血管直径较为理想,1~4肋间穿支直径达1mm以上,第3、4穿支较为粗大.1 0例乳房再造患者,随访6个月~1年,术后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是良好的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受区血管,解剖容易,不损伤重要组织,术后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内血管 肋间穿支 受区血管 游离皮瓣乳房再造
下载PDF
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戴博文 杨志敏 +6 位作者 龚朝建 贺智晶 陈林 赵志立 周茜 范腾飞 吴汉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观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时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08~2018-10期间12例采用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的病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2例皮瓣完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 目的:观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时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08~2018-10期间12例采用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的病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2例皮瓣完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颞浅动静脉用作游离皮瓣移植的受区血管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静脉 皮瓣移植 受区血管 肿瘤复发
下载PDF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在头颈部修复重建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萌 黄辉 +7 位作者 丁旭 杜洪明 钟旖 宋海洋 马虞楠 吉幻 宋晓萌 武和明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术前评估头颈部修复重建中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的初步效果。方法11例需行游离皮瓣移植的头颈部组织缺损患者,术前采用CDUS评估游离皮瓣供区与头颈部受区的血管直径,血流峰值流速及血管壁厚度。根据CDUS检查...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术前评估头颈部修复重建中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的初步效果。方法11例需行游离皮瓣移植的头颈部组织缺损患者,术前采用CDUS评估游离皮瓣供区与头颈部受区的血管直径,血流峰值流速及血管壁厚度。根据CDUS检查结果,预选供受区血管,并术中保留,吻合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CDUS提供血管直径、血流峰值流速及血管壁厚度的数据,11例中预选血管与术中吻合血管相匹配度81.82%,皮瓣术后均存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地评估术前头颈部修复重建中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具有精准、无创、花费低、可重复的优点,在皮瓣设计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受区血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头颈部缺损
下载PDF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被引量:5
5
作者 金贻婷 储呈玉 +5 位作者 张薇 富丽娜 汤伟军 董佳生 徐华 邹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4期330-336,共7页
目的:术前及术中评估中国人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解剖特点,探讨IMAP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乳房重建受区血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术前及术中评估中国人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解剖特点,探讨IMAP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乳房重建受区血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98例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病例进行分析,分为IMAP组32例,胸廓内动脉组6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自2017年1月起,73例同时术前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评估血管。分析所有病人患侧IMAP分布位置和管径,以及作为受区血管的使用率。结果:98例病人中,IMAP 66例(67.3%)位于第二肋间,直径(1.33±0.66) mm,24例(24.5%)位于第三肋间,直径(0.86±0.28) mm,8例(8.2%)位于第四肋间,直径(0.65±0.15) mm。98例DIEP皮瓣重建病人中,32例(32.7%)使用IMAP作为受区血管,其中28例(87.5%)位于第二肋间,4例(12.5%)位于第三肋间。在病人特征和皮瓣并发症等方面,IMAP组与胸廓内动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CTA和超声检查双重定位的73例病人中,29例(39.7%)使用IMAP,远高于仅行超声检查的12.0%(3/25)(P=0.01)。结论:IMAP是一种可靠的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受区血管。术前CTA检查可提高IMAP的使用成功率。IMAP作为受区吻合血管可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胸壁损伤、避免牺牲胸廓内血管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乳房重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受区血管 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彩超在评价颌面部肿瘤移植游离皮瓣受区血管中的意义分析
6
作者 王占文 宋萍 +1 位作者 贾浥萍 冷钱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彩超在颌面部肿瘤切除区移植游离皮瓣吻合口受区血管评价的价值。方法:选2018年6月-2019年10月区间收治的100例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研究,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n=52)、老年组(n=48),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移植游离皮瓣受... 目的:探讨彩超在颌面部肿瘤切除区移植游离皮瓣吻合口受区血管评价的价值。方法:选2018年6月-2019年10月区间收治的100例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研究,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n=52)、老年组(n=48),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移植游离皮瓣受区血管显示率,对比血管内径、血流参数。结果:100例患者血管显示率:面动脉96.00%、舌动脉100.00%、甲状腺上动脉100.00%、面静脉97.00%、面总静脉94.00%、颈外静脉98.00%。青年组D、PSV变化与老年组无差异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在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移植游离皮瓣受区血管评价中效果显著,可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对游离皮瓣设计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皮瓣修复 颌面部肿瘤 受区血管
下载PDF
小腿受区血管缺乏时重建梯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跃良 殷作明 +2 位作者 范新宇 何晓清 徐永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总结,制定一个小腿受区血管缺乏时行游离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的重建梯.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游离皮瓣覆盖小腿手术中发现小腿受区血管吻合有困难者129例,患者男113例,女16例,年龄4~71岁.平均36.5...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总结,制定一个小腿受区血管缺乏时行游离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的重建梯.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游离皮瓣覆盖小腿手术中发现小腿受区血管吻合有困难者129例,患者男113例,女16例,年龄4~71岁.平均36.5岁,其中创伤性创面108例,非创伤性创面21例。应对措施包括延长切口(25例),血管移植(22例),Flow—through吻合(17例),端侧吻合(13例).邻近血管吻合(18例),创面远端吻合(14例).桥式吻合(7例),和放弃手术(13例)。结果除手术中放弃游离皮瓣13例外(10.1%).129例中86例愈合皮瓣完全成活(66.7%),9例皮瓣出现全坏死(7.0%).皮瓣边缘坏死11例(8.5%)。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制定了应对措施的重建梯。结论小腿受区血管缺乏为多因素所致.应当综合考虑.按重建梯的原则由易到难.选用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 受区血管 小腿 显微吻合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受区血管制备困难时的处理 被引量:19
8
作者 吴立萌 蒋灿华 +4 位作者 陈洁 李宁 闵安杰 高兴 翦新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出现受区血管制备困难或缺乏时的解决方案,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739例,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761块.37例术中出现受区血管制备困难或缺乏,...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出现受区血管制备困难或缺乏时的解决方案,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739例,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761块.37例术中出现受区血管制备困难或缺乏,其中口腔癌单纯手术后复发12例,手术及放疗后复发10例,第二原发癌5例,放射性颌骨骨髓炎7例,外伤或感染后组织缺损与畸形3例。40块组织瓣中股前外侧皮瓣23块,腓骨(皮)瓣10块,前臂皮瓣7块。单独或联合采用超长组织瓣血管蒂制备、血管移植、血管转位、静脉改形、端侧吻合、血流桥接等方法均顺利完成受区血管的制备与吻合,详细记录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吻合口即刻通畅率、皮瓣成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37例患者40块组织瓣,共计完成87条血管91个吻合口的吻合,受区血管位于颈部同侧50条,多为前次颈清扫术中保留或不在手术野中的血管(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颈横动脉、颈内静脉主干)、前次手术移植的组织瓣血管蒂或已结扎的血管残端(面动脉残端、颈内或颈外静脉残端)。受区血管位于对侧37条,多为面动脉、甲状腺上动脉与颈内静脉属支。超长组织瓣血管蒂制备31例,动脉与静脉移植各2例,血管转位4例,静脉改形5例,端侧吻合9例,血流桥接技术1例。吻合口即刻通畅率100%,皮瓣成活率97.5%。结论口腔癌术后和(或)放疗后复发、发生第二原发癌、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以及外伤感染导致的组织缺损或畸形是游离组织瓣移植时颈部受区血管制备困难或缺乏的主要原因,选择合适的组织瓣与受区血管,灵活运用超长组织瓣血管蒂制备、血管移植、血管转位、静脉改形、端侧吻合及血流桥接等技术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缺损 外科皮瓣 受区血管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受区无可供吻接血管的肢体创面修复手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立 黄卫东 +5 位作者 裴国献 徐基农 张智勇 顾立强 林昂如 金明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探讨受区无可供吻接血管的肢体创面修复手术。方法 :对 19例肢体 (上肢 8例 ,下肢 11例 )受区无可供吻接血管的创面 ,采用下述方法进行修复 :(1)健侧小腿桥式皮瓣移植 ,修复小腿瘢痕切除术后创面 6例。(2 )腹股沟皮瓣寄养股前外... 目的 :探讨受区无可供吻接血管的肢体创面修复手术。方法 :对 19例肢体 (上肢 8例 ,下肢 11例 )受区无可供吻接血管的创面 ,采用下述方法进行修复 :(1)健侧小腿桥式皮瓣移植 ,修复小腿瘢痕切除术后创面 6例。(2 )腹股沟皮瓣寄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 ,修复伴有浅、深静脉广泛性栓塞狭窄的前臂创面 1例。 (3 )腹部“H”形带蒂皮瓣移植覆盖上肢单一创面 3例 ;双胸脐皮瓣带蒂移值修复上肢两处创面 (前臂、手背部 ) 3例。 (4 )对 6例上、下肢受区血管损伤的急诊患者 ,行大隐静脉移植桥接皮瓣 4例 ,人造血管移植桥接皮瓣手术 2例。结果 :1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后 10h出现动脉痉挛 ,处理后症状消失 ;1例皮瓣移植术后出现轻度感染 ,经换药处理后 ,创面愈合 ,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 6个月~ 6年 ,皮瓣生长良好 ,无色素沉着及破溃。结论 :对受区无可供吻接血管的肢体深部组织裸露创面 ,可采用上述不同方法进行皮瓣移植手术。本文还探讨了受区无可供吻接血管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可供吻接血管 肢体皮肤缺损 皮瓣移植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时受区血管的选择
10
作者 杨洪 武和明 +3 位作者 陈洁 宋晓萌 杨学明 储伟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分析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时受区血管的选择情况及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05—2012年间我院腓骨瓣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的患者共32例,分析32例患者面颈部受区动静脉的选择及腓骨瓣存活情况。结果 32例腓骨瓣吻合动脉32根,受区动脉包括... 目的分析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时受区血管的选择情况及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05—2012年间我院腓骨瓣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的患者共32例,分析32例患者面颈部受区动静脉的选择及腓骨瓣存活情况。结果 32例腓骨瓣吻合动脉32根,受区动脉包括颌外动脉27根,甲状腺上动脉1根,舌动脉3根,颈外动脉1根;吻合静脉36根,受区静脉包括面静脉11根,颈外静脉11根,面总静脉9根,面后静脉3根,颈内静脉2根。术后3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后均成活。结论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时,面颈部有多个动静脉可供选择,可根据受区血管管径、走行、管腔压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下颌骨 重建 受区血管
原文传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皮瓣移植受区吻合血管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李友 巨积辉 +6 位作者 唐林峰 张广亮 杜伟伟 黄庆忠 李雷 蒋国栋 侯瑞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复杂创面受区吻合血管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科治疗的23例复杂手外伤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患...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复杂创面受区吻合血管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科治疗的23例复杂手外伤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资料,受区均行DSA检查,明确前臂及手的血供情况,包括桡动脉、尺动脉走行及其穿支动脉、掌深弓、掌浅弓、指总动脉及各指动脉的存在与否等。根据DSA结果及血流动态影像,综合评价血管损伤情况和邻近软组织条件,并以此结果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吻合。结果根据DSA结果制定受区手术入路,术中探查受区吻合血管与DSA检查结果一致。23例双叶皮瓣中穿支血管共干15例,不共干8例(均内增压提供皮瓣血供)。受区血管方式:8例与桡动脉主干吻合,6例与尺动脉主干吻合,5例血流桥接吻合(4例桡动脉、1例尺动脉),2例与尺侧下副动脉吻合,1例与肱动脉分支吻合,1例两块皮瓣分别与桡动脉分支及第3指总动脉吻合。术后2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好转,所有皮瓣均Ⅰ期存活,远端肢(指)体及皮瓣血运无障碍。其中10例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薄整形,术后患者对外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DSA可以清晰显示患侧前臂和手的血管网,发现可能存在的血管损伤,能有效指导皮瓣受区的供血动脉选择,避免肢体二次损伤,提高皮瓣移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吻合血管选择
原文传递
第12届中日整形外科年会显微外科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祥吉 范启申 《人民军医》 2003年第3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中日整形外科年会 显微外科 整形外科 受区血管条件 皮支皮瓣 骨瓣改进 手外科 异体移植
下载PDF
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151例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缺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群星 曹昊天 +13 位作者 李妍彦 欧展鹏 林欣祤 张汉卿 林钊宇 王友元 谢舒乐 潘朝斌 张彬 王建广 陈伟良 黄志权 范松 李劲松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8-434,共7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51例下颌骨ORN行游离腓骨瓣修复患者,其中男性109例,女性42例,年龄(54.1&#...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51例下颌骨ORN行游离腓骨瓣修复患者,其中男性109例,女性42例,年龄(54.1±10.1)岁(31~85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皮瓣存活率及术后功能等评价手术疗效。正态分布数据用"xˉ±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QR)"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151例患者中,因鼻咽癌放疗造成的下颌骨ORN占79.5%(120/151);出现下颌骨ORN平均时间为放疗后5(6)年。受区吻合动脉以面动脉[57.2%(87/152)]和甲状腺上动脉[32.9%(50/152)]为主,二者皮瓣的坏死率[分别为10.3%(9/87)和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受区吻合静脉以颈外静脉[48.4%(135/279)]和面总静脉[26.5%(74/279)]为主;其中25例(16.6%)吻合1条静脉,126例(83.4%)吻合2条静脉,二者的皮瓣坏死率[分别为20.0%(5/25)和7.1%(9/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97例(64.2%)患者以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修复颌面软硬组织缺损;13例(8.6%)行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修复,其中5例同期种植牙修复。术后17例(11.3%)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例(2.0%)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术后皮瓣成活率为90.1%(136/151),21例(13.9%)出现皮瓣血管危象,33例(21.9%)出现颌面部创口延期愈合。随访3~24个月,110例(76.9%)患者口腔内外无瘘口,118例(82.5%)患者术后开口度改善≥0.5 cm,135例(94.4%)患者疼痛得到缓解,97例(67.8%)患者可正常饮食或进食半流质、软食,137例(95.8%)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游离腓骨瓣是修复下颌骨ORN缺损的有效手段,术前血管评估有助于受区血管的选择,面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颈外静脉和面总静脉可作为主要受区血管。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修复利于口内外瘘口关闭,数字化技术可更精确恢复颌面部外形,并改善患者咬合及咀嚼功能,提高下颌骨ORN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放射性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受区血管 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 数字化技术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长亮 阳光 +1 位作者 黄鹏 刘汉白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42-644,共3页
头颈部肿瘤主要包括耳鼻喉、颈部及口腔颌面部等三大肿瘤部分[1]。对于绝大多数头颈部肿瘤患者,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会引起术后多容积、多创面、多类型的头颈部组织缺损,引起局部感染,并且由于皮肤致密性与弹性不足会导致术... 头颈部肿瘤主要包括耳鼻喉、颈部及口腔颌面部等三大肿瘤部分[1]。对于绝大多数头颈部肿瘤患者,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会引起术后多容积、多创面、多类型的头颈部组织缺损,引起局部感染,并且由于皮肤致密性与弹性不足会导致术后缝合难度增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与外观[2]。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传统修复方法为预置扩张器进行头颈部皮肤扩张,使其有效地覆盖由于肿瘤导致的头颈部组织缺损,但修复面积覆盖率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大面积缺损 血管 受区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