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中变化动词的再分类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朴重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53,共4页
现代汉语中变化动词的再分类问题[韩国]朴重奎0引言动词小类的划分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马庆株先生在他的《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一文中分出的非自主动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①变化动词是特殊中的特殊。它数量很... 现代汉语中变化动词的再分类问题[韩国]朴重奎0引言动词小类的划分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马庆株先生在他的《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一文中分出的非自主动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①变化动词是特殊中的特殊。它数量很少,一般指离开"了"不能单说,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动词 可恢复性 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八百词》 再分类 汉语动词 非自主动词 马庆株 过程结构 瞬时变化
原文传递
英语状态变化动词语义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应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3-88,共6页
状态变化动词是其意义本身包含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动词。状态变化动词的语义结构与它们 的体态特征有关。有的状态变化动词能产生使役性交替现象,即它们用作及物动词时的宾语可以充当它们用作不 及物动词时的主语。外因状态... 状态变化动词是其意义本身包含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动词。状态变化动词的语义结构与它们 的体态特征有关。有的状态变化动词能产生使役性交替现象,即它们用作及物动词时的宾语可以充当它们用作不 及物动词时的主语。外因状态变化动词和内因状态变化动词各自有不同的语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变化动词 使役性交替现象 语义结构
下载PDF
“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句法语境模式
3
作者 张春泉 牛欣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0-24,共5页
在现代汉语中,非自主变化动词一般受"没"和"没有"否定,无条件限制,但在实际的言语事实中存在着超常情形:非自主变化动词受"不"否定,有条件限制,且使用频率更高。"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的超常组... 在现代汉语中,非自主变化动词一般受"没"和"没有"否定,无条件限制,但在实际的言语事实中存在着超常情形:非自主变化动词受"不"否定,有条件限制,且使用频率更高。"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的超常组合可构成某种固定模式,否定副词"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固化模式,带有一定的构式特征。此外,"不"与语气标记语及非自主变化动词也可配套搭配。"不"与非自主动词的超常组合在所指上往往趋向于主观与客观两极,形成特定的语境义,颇具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主变化动词 “不” 超常组合 语义语法条件 句法语境配置
下载PDF
上古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句法-语义界面分析
4
作者 林海云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3-87,94,共6页
上古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内部语义特征不同。按照内部语义特征,上古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可以分为“斩”类、“败”类、“平”类和“死”类。这四类动词在上古汉语中有不同的句法表现,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词汇语义特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句... 上古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内部语义特征不同。按照内部语义特征,上古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可以分为“斩”类、“败”类、“平”类和“死”类。这四类动词在上古汉语中有不同的句法表现,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词汇语义特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句法结构有决定作用的两个语义因素:[状态变化]和[致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变化动词 句法-语义界面 致使
下载PDF
“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语义语法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牛欣桐 张春泉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38-41,共4页
言语事实表明,非自主变化动词可以受"不"否定,相对于"没"和"没有"与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而言,有条件限制,然而使用频率更高。超常情形: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发现,"没"和"没有"与非自主... 言语事实表明,非自主变化动词可以受"不"否定,相对于"没"和"没有"与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而言,有条件限制,然而使用频率更高。超常情形: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发现,"没"和"没有"与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共见18619例,"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共32931例。"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规组合有特定语义语法条件限制,即非自主变化动词在语义语法上:表示将来可能发生的动作;表示某种负面结果;可做结果补语;可看做形容词;表示规则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主变化动词 "不" 超常组合 句法语境配置
下载PDF
从事件结构理论看状态变化动词的论元实现
6
作者 王璠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1-65,共5页
事件结构理论立足句法-词汇语义接口,旨在解释动词的论元实现和句法映射;状态变化动词是用于描述某一物体形状或外表发生变化的动词,在语言学界受到普遍关注。从事件结构理论出发,从语料库中搜集中英真实语料,结合内外因状态变化动词的... 事件结构理论立足句法-词汇语义接口,旨在解释动词的论元实现和句法映射;状态变化动词是用于描述某一物体形状或外表发生变化的动词,在语言学界受到普遍关注。从事件结构理论出发,从语料库中搜集中英真实语料,结合内外因状态变化动词的特征对其论元实现进行了分析。内外因状态变化动词可分别表征为简单事件和复杂事件表达式,根据论元的对应原则和常量的特殊性,两者映射到表层句法中的论元数量和位置略有区别,使役交替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结构 状态变化动词 论元实现 句法映射 词汇语义表达式
下载PDF
英语状态变化动词的概念框架
7
作者 尚晓红 《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5X期178-179,共2页
本文从概念框架理论出发,对状态变化类动词中的典型动词如break,bend及cook进行框架结构分析,发现Levin对这类动词的分类不妥,并指出科学合理地动词分类应综合考虑动词的不同变式及语法语义和概念语义等因素。
关键词 概念框架 状态变化动词 变式
下载PDF
俄语不完全人称变化动词定量分析
8
作者 邸阜生 《外语学刊》 1987年第3期34-39,80,共7页
俄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动词无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变化形式,我们称这类动词为不完全人称变化动词(不含无人称动词).俄语不完全人称变化动词究竟有多少?
关键词 变化动词 俄语 俄汉 第二人称 动词 变化形式 定量分析 语义特征 发音困难 苏联科学院
原文传递
英汉“break”类状态变化动词句法-语义互动对比研究
9
作者 杨璐潇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2期3-6,11,共5页
句法和语义的关系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句法-语义互动认为动词语义和句法结构之间存在规律性联系。本文以事件结构为理论框架,通过语料库对英汉状态变化动词句法语义互动进行跨语言探究,揭示英汉在句法语义互动上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发... 句法和语义的关系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句法-语义互动认为动词语义和句法结构之间存在规律性联系。本文以事件结构为理论框架,通过语料库对英汉状态变化动词句法语义互动进行跨语言探究,揭示英汉在句法语义互动上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发现,英语状态变化动词句式高度统一,动词具有使役转换与结果构式;而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句式呈多样性,动词只有使役转换。此外,英汉状态变化动词由于核心语义与词根意义的不同,其句法结构呈现跨语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变化动词 句法-语义互动 英汉对比
下载PDF
位置变化动词与结果副词共起条件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晋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2-29,共8页
先行研究认为位置变化动词由于其自身的词汇概念构造,难以与结果副词发生共起关系。然而在现实语言运用中,我们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完全可以共起。根据结果副词的语义指向,可将能与位置变化动词共起的结果副词分为存在状态指向结果... 先行研究认为位置变化动词由于其自身的词汇概念构造,难以与结果副词发生共起关系。然而在现实语言运用中,我们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完全可以共起。根据结果副词的语义指向,可将能与位置变化动词共起的结果副词分为存在状态指向结果副词和归着点指向结果副词两类。分析位置变化动词与结果副词的共起关系,能进一步扩展我们对结果副词的理解,明确两者修饰关系成立的条件及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变化动词 结果副词 共起
原文传递
巧记德语强变化动词的三种形式
11
作者 毕玫 《德语学习》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德语 变化动词 过去时 第二分词 记忆方法 学法指导
原文传递
英语动词论元变化的主观性理据和维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林 王文斌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13,共7页
分析了Levin(1993)英语动词论元变化的复杂情况。为了简化这些复杂的情况,我们重新将英语动词论元变化的理据归纳为7个维度和一个宏观的理据——主观性。维度分类是从语义的角度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具有交叉性,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 分析了Levin(1993)英语动词论元变化的复杂情况。为了简化这些复杂的情况,我们重新将英语动词论元变化的理据归纳为7个维度和一个宏观的理据——主观性。维度分类是从语义的角度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具有交叉性,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论元的变化 主观性 维度 语义标准
下载PDF
语言标记性与英语谓语动词形态变化的习得
13
作者 丁雪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12期152-155,共4页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使用带标记性的语言成分会比较困难,而这种困难的程度大小可以用标记性的强弱区分。有某些语言成分的标记——如英语中谓语动词在时体范畴内的形态变化——可能重叠出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习者在英语谓语动词...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使用带标记性的语言成分会比较困难,而这种困难的程度大小可以用标记性的强弱区分。有某些语言成分的标记——如英语中谓语动词在时体范畴内的形态变化——可能重叠出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习者在英语谓语动词形态变化的习得中,使用重叠出现的标记形式时比使用单独出现的标记形式更容易出错。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多重标记的概念得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 二语习得 动词形态变化
下载PDF
化繁为简 寓学于乐——介绍陈绍恕教授的《英语动词变化活用卡片》
14
作者 王谋清 《甘肃教育》 2004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英语动词变化活用卡片》 使用 英语学习 专利发明
下载PDF
《古今汉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语法的影响》一文读后
15
作者 殷国光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古今汉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语法的影响》 石毓智 古代汉语 语料
原文传递
动词语义变化的多向位阐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玉海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6,共6页
词汇的变化和发展、词汇多义问题一直是语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更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尝试借助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集成描写理论和认知语义分析方法,对动词多义的语义变化问题所涉及的语义游移、句法变化乃及交际、语用方面的... 词汇的变化和发展、词汇多义问题一直是语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更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尝试借助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集成描写理论和认知语义分析方法,对动词多义的语义变化问题所涉及的语义游移、句法变化乃及交际、语用方面的变化等问题进行多向位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语义变化 集成描写理论 语义游移
下载PDF
中国学生英语动词屈折变化习得状况实证研究
17
作者 聂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3-25,共3页
本研究关注情状体对动词屈折变化习得的影响和各水平段学习者动词屈折变化分布特点。共有150名中国学生参与研究,分为3个水平组,每组50人。测试材料采用完型填空测试收集语料,观察三组受试者40个动词的屈折变化。测试结果用卡方检验分... 本研究关注情状体对动词屈折变化习得的影响和各水平段学习者动词屈折变化分布特点。共有150名中国学生参与研究,分为3个水平组,每组50人。测试材料采用完型填空测试收集语料,观察三组受试者40个动词的屈折变化。测试结果用卡方检验分析动词屈折变化分布与情状体类型,学习者水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各水平组受试的动词屈折变化都与情状体类型有密切关系,但不同水平组呈现不同特点。本研究结果部分支持情状体优先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屈折变化 时体 情状体
下载PDF
中国英语学习者动词屈折变化失误及其深层机制探究——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研究
18
作者 熊昕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动词屈折变化是中国学生从学英语伊始就需要接触和掌握的语言现象,但在学习多年并已经熟悉这种变化规则之后,中国学生仍然无法避免使用上的失误。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对失误的描述为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深层心理和生理... 动词屈折变化是中国学生从学英语伊始就需要接触和掌握的语言现象,但在学习多年并已经熟悉这种变化规则之后,中国学生仍然无法避免使用上的失误。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对失误的描述为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深层心理和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结果则对中国学生在动词屈折变化的使用和意识之间存在差距的现象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屈折变化 心理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下载PDF
动词变化对学生语篇生成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阳花荣 谭占海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3期243-244,252,共3页
“选择”是建构起语言系统和语言实例之间的桥梁,是意义潜势进行示例化的过程。该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动态语料库(批改网),采用语篇分析方法分析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写作语篇的生成过程,旨在了解语... “选择”是建构起语言系统和语言实例之间的桥梁,是意义潜势进行示例化的过程。该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动态语料库(批改网),采用语篇分析方法分析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写作语篇的生成过程,旨在了解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篇生成过程中对动词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研究结果发现:在语篇生成过程中,在“选择”理论的驱动下,动词的变化会影响学生的写作语篇质量,所以学生在写作语篇中应该注重过程的生成而非结果,且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有意识选择的训练,才能提高写作语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写作语篇 动词变化
下载PDF
轻动词理论与蒙古语动词语态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莲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3-26,共4页
蒙古语动词语态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具有复杂的语义和语法表现形式,它使直接影响对论元名词的格变化和论元的增减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这里我们运用生成句法的轻动词理论,并用树状图解释蒙古语动词语态变化以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动词理论 蒙古语 动词语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