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维变密度溶质运移实验及参数推求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建良 陈喜 +2 位作者 程勤波 宋轩 鲍振鑫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1,共4页
通过室内土柱注水实验,观测沙质土壤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过程。以变密度水流连续性方程、溶质运移方程和达西方程为基础,运用有限单元法和差分法对这3个方程进行联立求解,建立了一维变密度水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反求变密... 通过室内土柱注水实验,观测沙质土壤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过程。以变密度水流连续性方程、溶质运移方程和达西方程为基础,运用有限单元法和差分法对这3个方程进行联立求解,建立了一维变密度水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反求变密度渗透系数、弥散系数等水动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密度水流 一维对流-弥散方程 土柱实验 海水入侵
下载PDF
海水作景观水引起河道两岸地下水污染研究
2
作者 高学平 涂向阳 于丽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利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具有较发达的河网和方便的入海通道,将海水引入河道作景观水是改善水环境的措施之一。该文利用垂向二维变密度水流和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计算了河道中不同海水水位时两岸地下水的溶质污染扩散趋势和范围,并分析了采... 利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具有较发达的河网和方便的入海通道,将海水引入河道作景观水是改善水环境的措施之一。该文利用垂向二维变密度水流和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计算了河道中不同海水水位时两岸地下水的溶质污染扩散趋势和范围,并分析了采取暗管向河道底部两侧含水层注水的工程措施对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河道高水位运行时,海水入侵两岸现象明显;低水位时盐分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低水位运行并考虑暗管注水,盐分只向河床底部运移,基本不向两岸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溶质运移 有限元法 景观水 变密度水流
下载PDF
海水入侵模拟方法VFT3D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佳琪 郭芷琳 +6 位作者 田勇 范林峰 曾文科 王晓丽 苏皝 Michele Lancia 郑春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海水入侵是困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定量模拟、预测和可视化管理是对海水入侵进行有效监测和机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前期海水入侵模拟的理论研究及方法,提出了海水入侵模拟及预测... 海水入侵是困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定量模拟、预测和可视化管理是对海水入侵进行有效监测和机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前期海水入侵模拟的理论研究及方法,提出了海水入侵模拟及预测模型VFT3D,该模型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海水入侵的协同控制作用,能够模拟变密度地下水流及复杂反应性迁移,实现模拟海水入侵的完整水文循环过程。文章介绍了VFT3D模型,利用VFT3D模型模拟了一个海水入侵案例,并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FT3D模型模拟水头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相差不大,但SEAWAT模型无法模拟海水入侵中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VFT3D模型模拟发现,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阳离子吸附交换作用)对阳离子(Na^(+)、K^(+)、Mg^(2+)和Ca^(2+))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引起过渡带中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对海水入侵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考虑变密度和复杂反应过程,才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海水入侵,从而有利于地下咸水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地下水 地球化学反应 变密度水流 溶质运移模型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layer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dTe solar cells
4
作者 Assiya Haddout Abderrahim Raidou Mounir Fahoume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8年第2期98-103,共6页
Influence of the layer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CdTe solar cells is analyzed by SCAPS-1 D. The Zn O: Al film shows a high efficiency than SnO_2:F. Moreover, the thinner window layer and lower defect densi... Influence of the layer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CdTe solar cells is analyzed by SCAPS-1 D. The Zn O: Al film shows a high efficiency than SnO_2:F. Moreover, the thinner window layer and lower defect density of Cd S films are the factor i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As well, to increase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the responsible factors are low defect density of the absorbing layer CdTe and high metal work function. For the low cost of cell production, ultrathin film CdTe cells are used with a back surface field(BSF) between CdTe and back contact, such as PbTe. Furth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9.28% can be obtained for the cell with 1-μm-thick CdTe, 0.1-μm-thick PbTe and 30-nm-thick C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uence of the layer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dTe solar cel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