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小龙 朱丽娜 董静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鼻窦炎息肉、变应性鼻炎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分析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鼻窦炎息肉、变应性鼻炎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差异性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予以安慰治疗,研究组予以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使用安全性情况。结果:参照组采安慰剂治疗无法获得较好效果,仅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安慰作用。研究组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6、54.133、54.133、50.516,P<0.05)。研究组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0.000、0.352、0.352、0.000、0.352,P>0.05)。研究组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1、1.097、0.420、0.090、0.892、0.132,P>0.05)。结论:将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应用于慢性鼻窦炎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局部用药 类固醇药物 慢性鼻窦炎息肉 变应性鼻炎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皮下免疫治疗对局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
作者 蔡艳 廖倪 +3 位作者 袁婧 夏少华 邓伟 毛洪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究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局部变应性鼻炎(local allergic rhinitis,LAR)伴哮喘患者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2022年6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LAR伴哮喘患者,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 目的探究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局部变应性鼻炎(local allergic rhinitis,LAR)伴哮喘患者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2022年6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LAR伴哮喘患者,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哮喘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另给予SCIT,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12个月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评估患者症状评分、用药评分,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IgG4(sIgG4)和特异性IgE(sIgE)水平,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统计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哮喘症状总评分(total asthma symptom score,TASS)和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TASS和TNSS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与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用药积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TMS)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TMS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sIgG4水平升高(P<0.05),sIgE降低水平(P<0.05);观察组sIgG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sIgE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RQLQ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RQLQ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8.57%,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CIT能够有效改善LAR伴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Ⅰ型变态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症 鼻炎 过敏 免疫疗法 治疗结果 局部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儿童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容嘉妍 黄娟 +5 位作者 王冰洁 李德庚 魏可英 刘翔腾 陈昂 林嘉镖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治疗前(T0)、治疗6个月后(T1)、停药6个月后(T2)]主观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用药评分、标准化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鼻部症状评分。结果常规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5.97±2.01)、(1.64±1.06)、(2.04±0.72)分,T1时分别为(2.79±1.07)、(0.71±0.44)、(1.69±0.93)分,T2时分别为(2.48±0.99)、(0.58±0.49)、(1.71±0.93)分;益生菌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6.18±1.94)、(1.71±1.09)、(2.01±0.73)分,T1时分别为(2.05±0.78)、(0.49±0.45)、(1.37±0.67)分,T2时分别为(2.21±0.81)、(0.54±0.45)、(1.58±0.72)分。两组T1和T2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81±0.66)、(1.60±0.62)、(1.68±0.77)、(1.34±0.69)分,T1时分别为(0.95±0.53)、(0.87±0.49)、(0.90±0.56)、(0.96±0.46)分,T2时分别为(0.93±0.54)、(0.84±0.43)、(0.88±0.31)、(0.89±0.54)分;益生菌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78±0.57)、(1.63±0.61)、(1.70±0.70)、(1.41±0.69)分,T1时分别为(0.75±0.45)、(0.72±0.23)、(0.70±0.43)、(0.78±0.50)分,T2时分别为(0.91±0.43)、(0.83±0.51)、(0.86±0.53)、(0.85±0.50)分;两组T1和T2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尘螨过敏性AR患儿口服益生菌,可有利于减轻患儿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减少临床药物的使用,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尘螨过敏 变应性鼻炎 儿童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对SARS-CoV-2感染的影响调查
4
作者 李丽莎 关凯 +2 位作者 王子熹 崔乐 王良录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患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否会影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比率和严重程度。方法招募AR患者及无AR的对照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是否有SARS-CoV-2感染,感染... 目的探讨患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否会影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比率和严重程度。方法招募AR患者及无AR的对照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是否有SARS-CoV-2感染,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以及可能影响感染严重度的危险因素,完成问卷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R组SARS-CoV-2感染率为83.9%(162/193),对照组感染率为86.0%(166/1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的感染症状严重度总评分为10(7,14)分,与对照组[10(6,1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感染SARS-CoV-2后的憋气、呕吐、腹泻症状要比对照组更严重。男性AR患者的SARS-CoV-2感染症状严重度总评分[8.0(5.8,11.0)分]低于女性AR患者[10.5(8.0,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在本研究调查的SARS-CoV-2感染轻症群体中,AR患者与对照组的感染率及严重度均未见差异,但性别可能会影响AR患者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变应性鼻炎 严重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策略
5
作者 戴启刚 李涛 +4 位作者 钱香 窦玉珠 黄凌殷 高佳文 汪受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变应性鼻炎是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难以实现根治或有效且稳定的远期治疗目标。中医药防治儿童变应性鼻炎靶点广泛、作用持久且不良反应少,优势明显。提出变应性鼻炎发病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风引动伏风,两风相合而... 变应性鼻炎是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难以实现根治或有效且稳定的远期治疗目标。中医药防治儿童变应性鼻炎靶点广泛、作用持久且不良反应少,优势明显。提出变应性鼻炎发病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风引动伏风,两风相合而致。应采取发作期疏外风、抑伏风、宣肺利窍治其标,缓解期防外风、平伏风,调补肺脾肾治其本的中医药分期论治策略;同时应注重未病先防,包括避免先天禀赋因素的不良影响、避免后天环境因素的诱导发病、扶正御邪避其贼风,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的全阶段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变应性鼻炎 中医药 分期论治 全阶段预防 防治策略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联合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神经肽和血清免疫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常永军 张晓林 +1 位作者 毛涌 程雨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联合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神经肽和血清免疫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治疗的AR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联合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神经肽和血清免疫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治疗的AR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试验组在使用布地奈德喷雾剂基础上予以奥马珠单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鼻症状[鼻炎患者症状量表(TNSS)]评估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调查表(RQLQ)]的评定,对鼻腔分泌物神经肽Y、P物质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血清免疫炎症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IgE、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测定,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8周后的TNSS评分和RQLQ评分分别为(4.12±1.17)、(33.78±6.41)分,均低于对照组[(5.58±1.42)、(51.42±9.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8周后的神经肽Y水平为(312.78±40.64)ng/L,高于对照组[(274.89±39.17)ng/L],P物质水平为(192.67±36.47)ng/L,低于对照组[(263.79±40.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8周后的EOS、IgE、IL-4水平分别为(0.21±0.06)mg/L、(162.74±33.58)U/L、(1.24±0.31)pg/mL,均低于对照组[(0.34±0.09)mg/L、(223.68±37.14)U/L、(1.53±0.36)pg/mL],IFN-γ水平为(26.07±4.31)ng/L,高于对照组[(23.41±3.9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喷雾剂基础上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AR可提高疗效,能更有效地调节神经肽释放和免疫炎症指标,从而改善鼻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布地奈德 奥马珠单抗 神经肽 免疫炎症反应
下载PDF
苍耳子鼻炎滴丸对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李树华 邓伟 +1 位作者 蒋振华 蔡艳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观察苍耳子鼻炎滴丸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主要的药效学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经治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辅舒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耳子... 目的 观察苍耳子鼻炎滴丸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主要的药效学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经治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辅舒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耳子鼻炎滴丸口服。疗程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IL-4、IL-6、IL-34)、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和鼻腔黏膜纤毛清除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IL-4、IL-6、IL-34、Ig 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鼻腔黏膜纤毛清除率明显提高(P<0.05),但以观察组指标改变更为显著(P<0.05)。结论 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能进一步提升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其药效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及Ig E水平、促进鼻腔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变应性鼻炎 苍耳子鼻炎滴丸 疗效观察 药效学机制
下载PDF
丽水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sIgE抗体检测分析
8
作者 涂晓波 裴立红 黄桂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丽水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门诊就诊的1610例疑似AR患者的血清变应原sIgE抗体检测资料,并进一步分... 目的探讨丽水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门诊就诊的1610例疑似AR患者的血清变应原sIgE抗体检测资料,并进一步分析AR患者各类变应原谱的分布特征。结果共计1020例患者诊断为AR,血清变应原阳性率为63.35%。其中男性AR患者阳性率(66.59%)高于女性(59.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丽水地区AR患者中主要的变应原是户尘螨,吸入性变应原前5位分别为户尘螨(77.94%)、混合霉菌(10.20%)、猫毛皮屑(9.22%)、树木花粉(5.88%)、狗毛皮屑(3.43%);食入性变应原前5位分别为牛奶(23.33%)、蟹(7.75%)、腰果(6.67%)、虾(4.41%)、鸡蛋白(3.33%)。在食入性变应原中,牛奶、蟹、虾的阳性率在男性中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年龄分组比较,吸入性变应原中的户尘螨、桑树、蟑螂、树木花粉、草木花粉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食入性变应原中的鸡蛋白、牛奶、蟹、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入性变应原中的户尘螨、桑树、混合霉菌、树木花粉、草木花粉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P均<0.05)。结论丽水地区AR患者的致敏变应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且受到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食入性变应原 吸入性变应原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孙秋桢 叶斐 +2 位作者 王琨 杨春平 刘小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穴位迎风和印堂穴进行治疗,2组均治...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穴位迎风和印堂穴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8周。采用鼻炎患者症状评估量表(TNSS)、鼻炎患者伴随症状评定量表(TNNS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NSS、TNNSS、RQLQ、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3、4、8周,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总接受度均为100.0%。结论相对于常规针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的鼻部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蝶腭神经节 针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变应性鼻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欣 吕芸 +3 位作者 张玥钰 彭珍 逯英杰 何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变应性鼻炎(AR)是由于辅助性T细胞2(Th2)淋巴细胞过度活化而引起的一种鼻腔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型的疾病,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由于近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AR。维生素E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用于预防和... 变应性鼻炎(AR)是由于辅助性T细胞2(Th2)淋巴细胞过度活化而引起的一种鼻腔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型的疾病,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由于近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AR。维生素E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不同的疾病,有基础科学研究发现维生素E与AR有着重要的联系,它可以减少免疫变态反应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维生素E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其与AR之间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维生素E在AR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维生素E 免疫反应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11
作者 段颖 屈静 +5 位作者 高寅丽 张善东 陈陆泉 谭翊 刘畅 廉海红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劳动效率下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本方案概述了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临床分型、西医治疗方案,并从中医辨证分型、方药施治...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劳动效率下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本方案概述了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临床分型、西医治疗方案,并从中医辨证分型、方药施治、中药提前干预、针灸推拿辨证取穴、中西医疗效判定标准等方面进行阐述,制定本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供临床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中西医结合 诊疗方案
原文传递
香菊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12
作者 李宁 叶青梅 苏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香菊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3例。单药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 目的观察香菊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3例。单药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香菊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鼻部症状(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消失时间、鼻部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单药组的81.40%(χ^(2)=4.468,P=0.035)。治疗4周后,2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免疫球蛋白E、集落刺激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降低,血清白介素-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用药组低/高于单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消失时间短于单药组(P<0.01);2组鼻部症状评分、RQL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0%vs.18.60%,χ^(2)=1.550,P=0.213)。结论香菊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鼻部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香菊片 枸地氯雷他定片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基于DC-Th轴探讨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
13
作者 熊俊 朱思源 +5 位作者 张政 李军 周小红 廖凯 周海平 徐玲玲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本文综合分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机制研究,从免疫细胞调控轴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既往研究显示,树突状细胞(DC)在变应性气道炎症中,启动和诱导各类细胞因子的平衡,最终会影响T细胞的优势分化、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方向和程度。我们... 本文综合分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机制研究,从免疫细胞调控轴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既往研究显示,树突状细胞(DC)在变应性气道炎症中,启动和诱导各类细胞因子的平衡,最终会影响T细胞的优势分化、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方向和程度。我们认为“DC-Th轴”是针灸调控AR免疫炎症的核心环节。针灸通过对IFN-γ、IL-4等细胞因子的调节,恢复Th1/Th2免疫平衡;抑制Toll样受体和NF-κB蛋白表达,从而影响DC活化;对IL-10、IL-17、TGF-β等细胞因子进行干预,恢复Th17/Treg免疫平衡等方面达到防治AR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DC-Th轴 变应性鼻炎 树突状细胞 辅助性T细胞
下载PDF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循证决策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
14
作者 熊俊 卢论斌 +3 位作者 徐海燕 常晓波 项洁 张政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网状Meta分析评价针灸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七大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42项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共计4578... 目的网状Meta分析评价针灸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七大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42项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共计4578例。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SUCRA累积概率排序为:腕踝针联合西药>揿针联合西药>揿针联合中药>针刺联合中药>锋钩针联合中药>蜂针联合中药>揿针>电针联合中药>针刀联合中药>腹针联合中药>针刺>西药>中药>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其中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率均高于药物。其中,腕踝针联合西药的疗效最佳且安全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针灸 针药结合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倾向评分回归调整探讨艾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灸感与灸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5
作者 熊俊 汤根华 +6 位作者 张政 廖凯 周小红 徐玲玲 李军 周海平 项洁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采用倾向评分回归调整(PSRA)均衡基线资料,比较艾灸同一穴位(上印堂)不同灸感(热敏灸态vs静息态)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AR)灸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106例合格受试者,用艾条悬灸上印堂激发灸感,根据热敏灸感的有... 目的:采用倾向评分回归调整(PSRA)均衡基线资料,比较艾灸同一穴位(上印堂)不同灸感(热敏灸态vs静息态)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AR)灸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106例合格受试者,用艾条悬灸上印堂激发灸感,根据热敏灸感的有无,自然分组为热敏灸组(n=69)和传统灸组(n=37)。两组均在上印堂施灸,每次时间为30min,每天1次,连续四周,共计24次。结局指标为变异性鼻炎症状量表(TNSS)、伴随症状量表(TNNSS)以及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结果:使用PSM进行1:1配对,匹配容差0.02,成功匹配25对,共5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匹配后,治疗后热敏态组TNSS评分为4.01±1.52,低于静态组的5.42±1.10,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敏态组TNNSS评分为1.26±0.43,低于静态组的1.52±0.50,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敏态组RQLQ评分为37.62±6.01,低于静态组的47.22±7.76,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热敏灸组在改善PAR患者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疗效优势。将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单因素分析具有差异的结果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用药、病程为艾灸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艾灸热敏态穴位治疗PAR的临床疗效优于静息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常年变应性鼻炎 灸感与灸效 前瞻性队列研究 倾向评分回归调整(PSRA)
下载PDF
生理性海水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林旸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21-123,共3页
目的 分析生理性海水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生理性海水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布地奈德鼻喷... 目的 分析生理性海水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生理性海水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为(2.32±0.36)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为(2.34±0.48)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为(1.03±0.33)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为(1.43±0.57)分;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时间为(9.13±1.31)d,对照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时间为(15.34±3.41)d;试验组自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2例(3.33%)鼻腔干燥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生理性海水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相较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症状改善,提高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海水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肺气虚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17
作者 张健 陆双艳 +2 位作者 茅金金 许建忠 吴双燕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90例肺气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敷贴组、药物组和安慰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 目的探讨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90例肺气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敷贴组、药物组和安慰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评分、鼻腔体征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敷贴组鼻部症状、鼻腔体征评分均下降,且优于药物组及安慰组(P<0.05),敷贴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和安慰组(P<0.05)。结论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可显著改善儿童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天 三九天 穴位贴敷 儿童变应性鼻炎 鼻部症状评分 鼻腔体征评分
下载PDF
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炎症免疫反应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18
作者 王娟 周义兵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炎症免疫反应、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99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0例)。... 目的探讨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炎症免疫反应、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99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地氯雷他定糖浆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年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年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临床症状积分、炎症免疫反应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更高;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亚型4(sIgG4)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年期间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12.24%对比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儿接受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可有效改善炎症免疫反应,且不会增加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舌下脱敏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RNAi沉默CCR3对变应性鼻炎嗜碱性粒细胞迁移、活化及脱颗粒的影响
19
作者 廖兵 杨春平 +8 位作者 易韵 刘月辉 朱新华 刘建国 汪美群 刘轲 陈旭波 张皓 田小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i)沉默CC趋化因子受体(CCR)3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嗜碱性粒细胞迁移、活化及脱颗粒的影响。方法 取36只小鼠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分为对照组(经鼻滴入CCR3siRNA对照试剂)、干预组(CCR3siRNA)和模型组(生理盐水)各12只,另...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i)沉默CC趋化因子受体(CCR)3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嗜碱性粒细胞迁移、活化及脱颗粒的影响。方法 取36只小鼠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分为对照组(经鼻滴入CCR3siRNA对照试剂)、干预组(CCR3siRNA)和模型组(生理盐水)各12只,另取12只小鼠经鼻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正常对照(正常组)。收集小鼠外周血、鼻黏膜和骨髓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鼻黏膜观察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别检测CCR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5、IL-3、类胰蛋白酶和组胺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水平。取体外培养的小鼠嗜碱性粒细胞,加入CCR3siRNA(CCR3siRNA组)、CCR3siRNA对照试剂(CCR3siRNA对照组)和PBS液(空白组)进行培养,计算脱颗粒百分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和干预组鼻黏膜结构被破坏,黏膜及黏膜下层肿胀;外周血、鼻黏黏膜和骨髓CCR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组胺、类胰蛋白酶、IL-3和IL-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外周血和骨髓中CD34^(+)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均P<0.05)。干预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与空白组和CCR3siRNA对照组比较,CCR3siRNA组脱颗粒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CCR3siRNA能够下调变应性鼻炎小鼠CCR3表达,减轻超敏反应,利于鼻炎症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趋化因子受体3 嗜碱性粒细胞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湖南地区变应性鼻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20
作者 孟来 袁璇 +6 位作者 谢邵兵 王风君 谢淑敏 张俊毅 章华 蒋卫红 谢志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拟诊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探讨近年来该地区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演变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针对性指导本地区AR防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6 276例拟诊AR患者门... 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拟诊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探讨近年来该地区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演变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针对性指导本地区AR防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6 276例拟诊AR患者门诊资料,以及常见11种吸入性变应原的SPT结果,依据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描述特征。结果 共有5 178例AR患者对至少一种吸入性变应原SPT呈阳性反应。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的前3种依次为粉尘螨(96.81%)、屋尘螨(96.33%)和蟑螂(57.92%)。97.89%的阳性患者存在至少2种阳性变应原的共同致敏现象。变应原SPT总体阳性率在不同年度组和性别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不同个体SPT阳性率在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差异。研究期间,杂草SPT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霉菌1 SPT阳性率呈逐年上升(P<0.05)。此外,男性患者的杂草和葎草的SPT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而动物毛发SPT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5)。11种变应原中有8种不同变应原SPT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且主要高发于≤20岁年龄段的患者(P<0.05)。结论 湖南地区6 276例疑诊AR患者SPT阳性率排在前3位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和蟑螂。不同阳性变应原在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中分布特征不同。应根据本地区AR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吸入性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