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及牙骨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1
作者 王素苹 方立新 +3 位作者 陶地豪 张宜爽 郭安迪 刘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和牙骨质再矿化的作用,探讨精氨酸对根面龋预防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不加精氨酸为对照组,采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精氨酸溶液处理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研究精氨酸在龋病预防中的效果。24 h后通过pH... 目的:观察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和牙骨质再矿化的作用,探讨精氨酸对根面龋预防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不加精氨酸为对照组,采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精氨酸溶液处理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研究精氨酸在龋病预防中的效果。24 h后通过pH值测定、结晶紫染色,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精氨酸溶液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收集无龋坏的人前磨牙制备牙骨质块,构建人工根面龋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唾液处理)、实验组(7.5、15.0和30.0 g/L精氨酸处理)共4组,经梯度精氨酸溶液处理后,进行20 d再矿化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观察精氨酸对脱矿牙骨质物理及化学构成的影响,分析精氨酸对根面龋早期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精氨酸处理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P<0.001);根面牙骨质表面结构更为致密,Ca、P含量升高(P<0.001);与低质量浓度精氨酸相比,高质量浓度精氨酸组对生物膜的抑制和根面龋的再矿化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能促进根面龋牙骨质再矿化,在根面龋的预防及早期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牙骨质 再矿化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与口腔致龋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文佳 谢元栋 +3 位作者 李春望 王雅雯 袁梦 李毅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患龋情况日益严峻。变异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乳杆菌和血链球菌等也参与了龋病的发生发展,而戈登链球菌可以抑制龋病。本文就变异链球菌与上述口腔微生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为老年龋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龋病 变异链球菌 链球菌 戈登链球菌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氧化应激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宁佳 胡欣 程兴群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4期295-300,共6页
龋病发生发展与牙菌斑生物膜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是调控口腔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重要因素。变异链球菌与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变异链球菌氧化应激耐受能力会影响其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的竞争力。变异链球菌氧化应激调控机... 龋病发生发展与牙菌斑生物膜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是调控口腔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重要因素。变异链球菌与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变异链球菌氧化应激耐受能力会影响其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的竞争力。变异链球菌氧化应激调控机制包括合成还原酶、通过金属调节蛋白调控铁、锰等金属离子摄入、转录调节因子Spx、从胞外摄取谷胱甘肽及相关的信号传导系统等。目前的研究焦点为变异链球菌如何通过氧化应激反应适应复杂的外环境及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通过针对关键信号通路设计靶向小分子化合物等途径,抑制变异链球菌氧化应激能力,削弱其毒力,对于口腔微生态调节和龋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氧化应激 过氧化氢 口腔微生态 龋病 牙菌斑生物膜 致龋机制
下载PDF
植物化学成分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琳 武雨伦 曹学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3,共7页
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致龋关键致病菌,能黏附于牙齿表面并形成生物被膜。近年来,植物化学成分抑制生物被膜的功能广受关注,是挖掘新型生物被膜抑制剂的重要来源。该文总结变异链球菌菌体表面黏附过程、双组分调控系统、... 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致龋关键致病菌,能黏附于牙齿表面并形成生物被膜。近年来,植物化学成分抑制生物被膜的功能广受关注,是挖掘新型生物被膜抑制剂的重要来源。该文总结变异链球菌菌体表面黏附过程、双组分调控系统、群体感应系统对生物被膜的调控机制。以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为基础,探讨黄酮、多酚、萜类等植物性化学成分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机制,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双组分调控系统、群体感应系统关键酶活力;改变菌体表面特性;抑菌作用;破坏生物被膜分子间作用力。该文为开发抗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植物源性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生物被膜 抑制机制 群体感应系统 植物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杨秀娟 姚军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死菌与活菌荧光染色技术,对比不同浓度的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赤藓糖醇浓度的增加,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各层活菌百分比减...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死菌与活菌荧光染色技术,对比不同浓度的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赤藓糖醇浓度的增加,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各层活菌百分比减少,厚度变薄,细菌密度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有抑制作用,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醇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hit基因功能及致龋力影响的初步分析
6
作者 樊紫萱 乔里 +5 位作者 赖扬帆 王鹏 蒋代仁 梁燕 叶朝阳 罗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4-601,共8页
目的:初步探讨hit基因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致龋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构建变异链球菌hit基因缺陷株(Δhit)、hit基因回补株(ΔhitC、ΔhitC-eGFP);观察不同pH下Smu.Δhit、Smu.ΔhitC和ATCC25175模式菌株生长曲线;通过结晶紫染色... 目的:初步探讨hit基因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致龋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构建变异链球菌hit基因缺陷株(Δhit)、hit基因回补株(ΔhitC、ΔhitC-eGFP);观察不同pH下Smu.Δhit、Smu.ΔhitC和ATCC25175模式菌株生长曲线;通过结晶紫染色、蒽酮染色、扫描电镜等实验,比较生长、生物膜形成、粘附、菌体形态差异及耐酸特性;通过人工龋实验,在体外模拟菌株对牙釉产生龋样损坏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Smu.Δhit、Sum.ΔhitC和Smu.ΔhitC-eGFP菌株;观察发现Smu.Δhit较ATCC25175菌株生长迅速,随着pH值降低,Smu.Δhit生长受到部分抑制,ATCC25175则完全被抑制;Smu.Δhit菌体呈“椭圆球状平铺附着”分散在牙釉面上,胞外生物膜量较少;Smu.Δhit造成的龋样损坏明显强于ATCC25175。结论:hit基因调控变异链球菌生长繁殖,Smu.Δhit缺陷株生长速率显著高于亲本株,更耐受酸性环境,对人牙釉面破坏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ATCC25175 hit基因 致龋力 hit-样蛋白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结合视觉图像系统检测变异链球菌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敬夫 王敬依 +1 位作者 常欣 刘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与视觉图像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变异链球菌进行定量检测,探讨其检测效果。方法: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变异链球菌进行扩增,搭建视觉图像系统实现实验结果定量测定,建立细菌浓度与实验结果的函数关... 目的: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与视觉图像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变异链球菌进行定量检测,探讨其检测效果。方法: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变异链球菌进行扩增,搭建视觉图像系统实现实验结果定量测定,建立细菌浓度与实验结果的函数关系。结果:使用LAMP对2.2~2.2×10^(6)CFU/mL浓度的变异链球菌进行检测,检测下限达到2.2 CFU/mL。并使用视觉图像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采集、识别并结果进行了量化,量化的结果与细菌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LAMP与视觉图像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可为椅旁变异链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Lab值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8
作者 杨云 姜国庆 +1 位作者 鲁绯 李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8,共8页
为更好地了解功能性低聚糖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本文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生长、产酸、粘附性和生物被膜形成量等的影响。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ase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加入... 为更好地了解功能性低聚糖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本文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生长、产酸、粘附性和生物被膜形成量等的影响。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ase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培养基培养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测定细菌在培养基中48 h生长过程中的OD值、pH、黏附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量等指标。比较分析不同低聚糖对细菌发酵前后生长、产酸及黏附能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低聚糖对三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低聚木糖对三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浓度为0.5%的低聚木糖和低聚半乳糖即能明显抑制三种菌液的产酸能力;相比糖醇和其它低聚糖,低聚木糖浓度≥5%时,对三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0%;7%浓度的四种低聚糖对三种病原菌的黏附率均<50%;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木糖浓度>5%时,对三种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山梨糖醇相比,复配糖(低聚木糖、木糖醇、低聚半乳糖)对三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糖 变异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具核梭杆菌 产酸 黏附性 生物膜
下载PDF
中药五倍子对牙体硬组织及树脂材料表面变异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9
作者 李娜 吴昊泽 +4 位作者 范晓敏 仇珺 梅笑寒 余擎 程小刚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808-811,818,共5页
目的评估中药五倍子对牙体硬组织及树脂材料表面形成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抗菌作用,为其应用于口腔领域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在牙釉质磨片、牙本质磨片和牙本质与树脂相交界面上接种变异链球菌,随后分别用8 g/L五倍子液、16 g/... 目的评估中药五倍子对牙体硬组织及树脂材料表面形成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抗菌作用,为其应用于口腔领域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在牙釉质磨片、牙本质磨片和牙本质与树脂相交界面上接种变异链球菌,随后分别用8 g/L五倍子液、16 g/L五倍子液和2 mL/L洗必泰作用处理。处理12 h后,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表面上变异链球菌的形态及生物膜的形成,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各组处理后活菌占比的变化。结果五倍子及洗必泰处理组均未形成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洗必泰处理组仅可见破碎的细菌;五倍子处理组细菌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未表现变异链球菌特有的串珠样结构。此外,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提示各组处理后活菌比例显著减少(P<0.05)。结论中药五倍子可以使牙体硬组织表面及树脂材料以及其界面的变异链球菌形态发生改变,并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提示五倍子有望作为中药防龋药物应用于口腔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龋病
下载PDF
新型靶向多肽对变异链球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营秀 章珍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7期1097-1099,1123,共4页
目的:变异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本文主要研究靶向多肽对变异链球菌的杀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杀菌动力学曲线的测定观察靶向抗菌肽对于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效果,以及通过部分抑菌浓度(FIC)、部... 目的:变异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本文主要研究靶向多肽对变异链球菌的杀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杀菌动力学曲线的测定观察靶向抗菌肽对于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效果,以及通过部分抑菌浓度(FIC)、部分杀菌浓度(FBC)测定靶向抗菌肽和NaF(或CHX)有无协同抗菌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状态下靶向抗菌肽的作用效果。结果:C8g3pm11、C8gpm11、C16pm11均具有抗菌活性,但抗菌活性差距较大,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生物膜状态的变异链球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C8g3pm11、C8gpm11、C16pm11对变异链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变异链球菌 龋病
下载PDF
可抑制口腔致病菌变异链球菌的乳酸菌筛选
11
作者 武航婕 刘福存 +1 位作者 武秀秀 汪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15-0017,共3页
人体口腔疾病危害颇多,口腔中的致病菌多种多样,乳酸菌的存在可以抑制口腔致病菌变异链球菌的生长,因此文章旨在筛选出能够抑制口腔致病菌变异链球菌生长的乳酸菌。采取自制泡菜水制作富集培养液,利用梯度稀释法对菌落进行初筛、复筛。... 人体口腔疾病危害颇多,口腔中的致病菌多种多样,乳酸菌的存在可以抑制口腔致病菌变异链球菌的生长,因此文章旨在筛选出能够抑制口腔致病菌变异链球菌生长的乳酸菌。采取自制泡菜水制作富集培养液,利用梯度稀释法对菌落进行初筛、复筛。将变异链球菌作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平板法筛选出对变异链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PZ3、PZ7,观察其位于培养基上的抑菌圈得到对变异链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的乳酸菌PZ-7,其抑菌圈直径为(27±0.25)mm。结果表明,乳酸菌PZ-7对口腔致病菌变异链球菌的生长具有抑制效果,能够很好地抑制牙菌斑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菌株筛选 乳酸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耐酸性的测试
12
作者 童忠春 倪龙兴 +2 位作者 马丽芳 侯波 赵秀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446-449,共4页
目的:把构建好的含有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转入变异链球菌进行luxS的敲除以形成luxS突变株,同时测试变异链球菌失去luxS基因后在pH 3.0酸性环境中的生长情况。方法:把含有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9TUKD)转化入... 目的:把构建好的含有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转入变异链球菌进行luxS的敲除以形成luxS突变株,同时测试变异链球菌失去luxS基因后在pH 3.0酸性环境中的生长情况。方法:把含有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9TUKD)转化入变异链球菌UA159中,利用同源重组,等位基因交换进行luxS基因敲除,再对此突变株进行PCR的检测,利用测试A值、梯度稀释和平板计数法,对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和野生型的变异链球菌在pH 3.0酸性环境下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成功的构建了变异链球菌luxS的突变株,并且变异链球菌失去luxS基因后,在酸性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相对于野生型的变异链球菌低。结论:LuxS基因对变异链球菌的耐酸性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D-19TUKD质粒 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 野生型变异链球菌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牙周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被引量:52
13
作者 石晶 闫征斌 +1 位作者 侯景秋 彭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临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同时采集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将临床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组间对比和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实验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LI和变异链球菌构成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BI、PD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未见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指数 变异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茶多酚与葡萄柚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晓晶 卢国英 +2 位作者 刘建党 江山 雷丽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与葡萄柚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的影响。方法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茶多酚葡萄柚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计算分级抑制浓度(FIC)指数来判定二者的联合效应;并测定低于MIC浓度的茶多... 目的探讨茶多酚与葡萄柚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的影响。方法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茶多酚葡萄柚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计算分级抑制浓度(FIC)指数来判定二者的联合效应;并测定低于MIC浓度的茶多酚葡萄柚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产酸的影响。结果茶多酚和GSE单独用药时,其MIC分别为2 mg/ml和46.88 mg/L,联用时可降低单组分的使用浓度,如茶多酚1 mg/ml联用GSE 37.5 mg/L即可达到联合应用的M IC,FIC=0.75。变异链球菌培养前后的△pH值随混合液浓度的降低而明显增加。结论茶多酚与葡萄柚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具有相加作用,较各自的单组分用药在更低浓度即可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产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葡萄柚提取物 变异链球菌 抗菌活性 棋盘法
原文传递
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成龙 刘佼佼 +11 位作者 苏东华 储冰峰 李少华 夏伟 罗燕萍 杨继勇 丁红梅 赵强 邓斌 席庆 徐娟 邵宁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初步筛选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方法通过检测41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初步筛选出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结果不同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体外致龋能力不同,... 目的初步筛选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方法通过检测41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初步筛选出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结果不同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体外致龋能力不同,其中3株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均较高,提示可能为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另外3株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均较低,提示可能为低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结论通过筛选可能获得了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产酸 耐酸 黏附 细胞外多糖 筛选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成龙 苏东华 +11 位作者 刘佼佼 储冰峰 李少华 夏伟 罗燕萍 杨继勇 丁红梅 赵强 邓斌 席庆 徐娟 邵宁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分离鉴定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方法收集高龋患者和无龋健康人口腔中牙菌斑标本进行厌氧培养,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物化学鉴定、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变异链球菌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表面蛋白抗原Ⅰ/Ⅱ(sp... 目的分离鉴定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方法收集高龋患者和无龋健康人口腔中牙菌斑标本进行厌氧培养,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物化学鉴定、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变异链球菌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表面蛋白抗原Ⅰ/Ⅱ(spaP)、葡糖基转移酶B(gtfB)和葡聚糖酶(dexA)以及基因分型等方法对获得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从32例临床受试者口腔中分离获得46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经生物化学,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变异链球菌的特异性基因spaP、gtfB和dexA的PCR扩增均鉴定为变异链球菌,基因分型发现其中5株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与其他菌株相同。结论获得41株不同基因型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基因型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产酸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姚军 张佳丽 +1 位作者 吴玉琼 卢兆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对比相同浓度下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0.5%、1%、2%、4%、8%、12%、16%赤藓糖醇和木糖醇的TPY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培养变异链球菌,分别于0、2、4、6、8、10、12、18、24h测量液体培养基的光密... 目的对比相同浓度下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0.5%、1%、2%、4%、8%、12%、16%赤藓糖醇和木糖醇的TPY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培养变异链球菌,分别于0、2、4、6、8、10、12、18、24h测量液体培养基的光密度值(A值)和pH值,运用SPSS描绘其变化曲线图。结果在0.5%、1%、2%浓度下,赤藓糖醇培养基的A值较木糖醇培养基高,pH值较木糖醇培养基低,说明变异链球菌在含0.5%、1%、2%赤藓糖醇的培养基内的生长和产酸能力明显较相同浓度木糖醇培养基高。在8%、12%、16%浓度下,赤藓糖醇培养基的A值较木糖醇培养基低,pH值较木糖醇培养基高,说明变异链球菌在含8%、12%、16%赤藓糖醇的培养基内的生长和产酸能力明显较相同浓度木糖醇培养基低。结论对比木糖醇,低浓度下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产酸的抑制作用较弱,高浓度下赤藓糖醇的抑菌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醇 木糖醇 变异链球菌 生长 产酸
下载PDF
生物膜状态变异链球菌临床株合成胞外多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晓晶 江山 +2 位作者 蔡志宇 闫福华 钟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致龋力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593号高致龋力临床株和18号低致龋力临床株)在生物膜状态不同时间段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方法:①在聚苯乙烯塑料片上分别形成3、12、20 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标本,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 目的:了解不同致龋力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593号高致龋力临床株和18号低致龋力临床株)在生物膜状态不同时间段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方法:①在聚苯乙烯塑料片上分别形成3、12、20 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标本,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球蛋白A对其中的胞外多糖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②采用静置法培养形成粘附生长的细菌,蒽酮法测定3~24 h其合成胞外多糖的量。结果:①胞外多糖与染料结合后发出绿色荧光,各时间段593号临床株绿色荧光的分布较18号临床株更致密和广泛。②3~20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18号临床株(P<0.05);3~16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18号临床株(P<0.05);其他时间点二者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两菌株合成胞外多糖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593号临床株在生物膜形成早期3~16 h更强的合成胞外多糖能力(含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可能是其具高致龋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胞外多糖 葡聚糖
下载PDF
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菲菲 何永红 +3 位作者 温艳丽 马琴睿 刘果 万呼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2-544,共3页
目的研究甘草水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取粒径为0.2~3.2mm的甘草颗粒加去离子水煎煮后过滤,滤液为实验用甘草水煎剂。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不同... 目的研究甘草水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取粒径为0.2~3.2mm的甘草颗粒加去离子水煎煮后过滤,滤液为实验用甘草水煎剂。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不同浓度甘草水煎剂中培养变异链球菌,分别于培养0﹑3﹑7﹑12﹑23、40h时测定细菌悬液光密度值和培养液pH值,绘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结果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50mg·mL-1,浓度小于等于100mg·mL-1的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无杀菌作用。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的产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培养12h时抑制作用最强。结论甘草水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变异链球菌生长和产酸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变异链球菌 甘草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蛋白质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永红 田晓蓓 +3 位作者 万呼春 温艳丽 张菲菲 马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提取变异链球菌蛋白质方法。方法以裂解液为提取介质,分别采用反复冻融超声、超声、热裂解和热裂解超声4种方法提取细菌蛋白质,通过分析细菌破碎程度、蛋白质SDS-PAGE电泳及蛋白质质量浓度,比较各提取方法的效果。...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提取变异链球菌蛋白质方法。方法以裂解液为提取介质,分别采用反复冻融超声、超声、热裂解和热裂解超声4种方法提取细菌蛋白质,通过分析细菌破碎程度、蛋白质SDS-PAGE电泳及蛋白质质量浓度,比较各提取方法的效果。结果除热裂解法外,其他3种方法均可有效裂解细菌,其中超声起主要作用,同时这3种方法提取蛋白质的SDS-PAGE条带分布基本相同,但反复冻融超声法提取蛋白质条带丰度最高。蛋白质质量浓度测定显示,反复冻融超声法提取蛋白质质量浓度最高。4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结论反复冻融超声法可以有效提取变异链球菌蛋白质,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且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蛋白质组 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