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5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引起地表变形的解析解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坤勇 李丹阳 +1 位作者 张梦 沈小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研究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全过程对土体变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事前预测变形并控制施工扰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indlin解答、修正Sagaseta公式等经典理论解答,分别考虑由正面推进力、摩擦力和土体损失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形,提出考... 研究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全过程对土体变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事前预测变形并控制施工扰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indlin解答、修正Sagaseta公式等经典理论解答,分别考虑由正面推进力、摩擦力和土体损失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形,提出考虑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引起的地表变形计算方法。建立管幕箱涵顶进作用下土体受力模型,采用Mindlin解答分别给出正面推进力和摩擦力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基于当层法原理提出由土体损失引起的横向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根据各影响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将各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量叠加,从而得到一种适用于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施工,可综合考虑多种施工因素和土体三维变形的理论解答公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公式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施工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管幕箱涵 MINDLIN解 地表变形 变形预测
原文传递
同步注浆上浮力作用下大盾构管片瞬时变形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明宇 王越 +4 位作者 陈健 高始军 田应飞 靳军伟 杨钊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期受高水压复杂地质环境影响,盾构同步注浆效果难以保证,管片极易产生过大上浮。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讨土体围压、同步注浆产生的上浮力及水平千斤顶推力耦合作用下,拱底与拱顶上浮量、收... 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期受高水压复杂地质环境影响,盾构同步注浆效果难以保证,管片极易产生过大上浮。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讨土体围压、同步注浆产生的上浮力及水平千斤顶推力耦合作用下,拱底与拱顶上浮量、收敛变形量、环纵向接缝错台量以及围压的瞬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性。研究发现:沿纵向观察时,拱顶与拱底竖向位移量、收敛变形量大致遵循对数正态分布;在盾尾后部第3环管片处,管片环的收敛变形量与纵缝错台量达到峰值;各环的收敛变形与竖向位移、环缝错台、纵缝错台近似成线性函数关系,拟合的函数斜率由未凝固区首环至末环呈现出逐环减小的趋势。建议实际工程中可考虑加强对脱出盾尾第3环管片的变形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模型试验 横向变形 纵向变形 非均布上浮力 相关性
下载PDF
多期裂陷盆地斜向伸展变形主控因素分析--来自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3
作者 王琦 孙永河 +3 位作者 巩磊 王有功 常德双 张万福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为了探讨多期裂陷盆地中先存断裂及其与不同伸展方向之间夹角(斜度α)对斜向伸展变形和洼槽结构的影响,利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了三组物理模拟实验,即不同斜度(α)斜向伸展物理模拟实验和两组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 为了探讨多期裂陷盆地中先存断裂及其与不同伸展方向之间夹角(斜度α)对斜向伸展变形和洼槽结构的影响,利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了三组物理模拟实验,即不同斜度(α)斜向伸展物理模拟实验和两组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多期裂陷盆地中,伸展方向与先存断裂之间的夹角变化控制着走向滑动分量和倾向滑动分量的比例,影响洼槽结构,夹角越大,倾向滑动分量越大,洼槽宽度越大;反之,洼槽宽度减小。(2)受先存断裂分布的影响,不同演化阶段,先存断裂再活动方式不同,对于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过程,先存走滑断裂与边界断裂之间的距离较大时,洼槽呈单断半地堑特征;二者间距较小时,走滑断裂也控陷,洼槽呈现双断地堑结构。(3)多方位展布的先存边界断裂再活动控制形成的洼槽深度和压扭褶皱幅度也受二者距离的影响,随着先存边界断裂与走滑断裂距离的增加,张扭区洼槽深度逐渐增大,压扭区褶皱幅度逐渐增加;反之,洼槽深度越小,褶皱幅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伸展变形 断裂变形 盆地构造 物理模拟 多期裂陷盆地
下载PDF
结构变形对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影响分析
4
作者 时晓天 张桂茹 +2 位作者 吕蒙 赵渊 高军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文章针对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的飞行稳定性预测及回收着陆需求,研究表面结构变形对减速器气动特性的影响效应,重点分析了高度10~50 km、Ma=0.15~4.6关键速域内的静、动态气动特性变化。文章采用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eynolds... 文章针对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的飞行稳定性预测及回收着陆需求,研究表面结构变形对减速器气动特性的影响效应,重点分析了高度10~50 km、Ma=0.15~4.6关键速域内的静、动态气动特性变化。文章采用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eynolds average Navier-Stokes,RANS)的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有无表面结构变形减速器的流场和气动参数。定常计算结果表明:变形效应导致飞行器迎风面存在局部的小尺度流动分离,变形后外形的气动阻力增加。结合刚性动网格技术的俯仰强迫振动,计算结果表明: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受到迎风面高压及背风面分离涡结构的共同作用,迎风面的高气动压力载荷占主导作用,使得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增强;背风面的涡结构导致动态稳定性减弱;轴对称分布的表面结构变形整体上增强了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着陆 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 结构变形 动态稳定性 强迫振动 动导数
下载PDF
动力湿化作用下压实红黏土累积变形规律与控制研究
5
作者 刘维正 黄轩嘉 +2 位作者 徐阳 李慧丽 万家乐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47,共13页
针对南方多雨地区在役红黏土路基易发生湿化,并在交通荷载联合作用下产生过大附加变形问题,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的静三轴试验以及不同湿化次数、幅度和动应力的动三轴试验,分析含水率变化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探究动应力幅值、湿化次... 针对南方多雨地区在役红黏土路基易发生湿化,并在交通荷载联合作用下产生过大附加变形问题,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的静三轴试验以及不同湿化次数、幅度和动应力的动三轴试验,分析含水率变化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探究动应力幅值、湿化次数和幅度对累积变形以及动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考虑动应力幅值、湿化次数和幅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基于谱元法建立了移动荷载下红黏土路基横观各向同性动力响应计算模型,通过与现场行车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湿化与动荷载作用下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随动应力幅值、湿化次数和幅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动回弹模量随初始含水率和湿化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湿化3次后的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增长约一倍。进而建立了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与累积应变的经验关系,结合现有规范给出了红黏土路基累积应变控制值,提出了红黏土路基变形控制方法,并在某高速公路试验段通过水泥改良强化路床和动回弹模量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红黏土地区耐久性路基的设计和服役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动力湿化 抗剪强度 累积变形 动回弹模量 预测模型 变形控制
原文传递
缠丝过程中PCCP管芯变形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6
作者 窦铁生 董晓农 +5 位作者 赵磊 程冰清 董鹏 李炎隆 宁靖华 黎康平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5年第2期47-52,共6页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在管芯缠丝时,管芯内表面有时会出现环向裂缝。通过在PCCP管芯生产过程中植入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了管芯缠丝过程中钢筒的环向应变、管芯内表面的环向和纵向应变,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揭示了管芯缠丝变形的...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在管芯缠丝时,管芯内表面有时会出现环向裂缝。通过在PCCP管芯生产过程中植入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了管芯缠丝过程中钢筒的环向应变、管芯内表面的环向和纵向应变,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揭示了管芯缠丝变形的普遍规律。基于此,提出了降低管芯纵向应变峰值的改进方案。研究成果可为PCCP设计和缠丝过程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 管芯缠丝 环向变形 纵向变形 原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基坑工程对地铁盾构隧道变形影响的实测数据分析
7
作者 杨科 《建筑施工》 2025年第3期462-466,共5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城市地下空间的持续开发,基坑工程对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问题一直较为突出。针对沉降和收敛这2种地铁盾构隧道变形的主要形式,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深基坑工程实施各...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城市地下空间的持续开发,基坑工程对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问题一直较为突出。针对沉降和收敛这2种地铁盾构隧道变形的主要形式,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深基坑工程实施各阶段相邻地铁盾构隧道变形发展的特点,探讨了隧道沉降和收敛变形产生的机理,可为基坑施工对相邻地铁盾构隧道变形影响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深基坑工程 地铁盾构隧道 沉降变形 收敛变形 施工扰动
下载PDF
智能变形飞行器决策规划与控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旭辉 韩卫波 谭天宇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413,共19页
智能变形飞行器能够通过自主调整外形适应环境和任务需求的动态变化,赋予飞行器全新的飞行能力,是未来实现跨域高效飞行的重要途径。在人工智能、变形机构、柔性材料等技术进步的不断驱动下,变形飞行器将朝着决策控制智能化、任务剖面... 智能变形飞行器能够通过自主调整外形适应环境和任务需求的动态变化,赋予飞行器全新的飞行能力,是未来实现跨域高效飞行的重要途径。在人工智能、变形机构、柔性材料等技术进步的不断驱动下,变形飞行器将朝着决策控制智能化、任务剖面跨域化、变形多维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变形飞行器在展现出独特飞行特性的同时,也向决策、规划与控制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挑战。结合国内外智能变形飞行器研究进展,从动力学建模、变形决策与轨迹规划、变形与飞行控制3方面分析了其面临的难点问题,系统总结了相关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变形飞行器智能决策规划与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形飞行器 动力学建模 变形决策 轨迹规划 变形控制
下载PDF
滑坡的变形特征分析及发展趋势评价
9
作者 李文军 《化工矿产地质》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为有效掌握滑坡变形规律,基于滑坡勘查成果,先开展滑坡变形特征分析,并结合变形监测数据,通过变形预测来评价滑坡变形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南充某滑坡变形特征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地表变形裂缝较多,且实测变形量相对较大,变形也... 为有效掌握滑坡变形规律,基于滑坡勘查成果,先开展滑坡变形特征分析,并结合变形监测数据,通过变形预测来评价滑坡变形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南充某滑坡变形特征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地表变形裂缝较多,且实测变形量相对较大,变形也具持续变化特征,综合得出滑坡中部变形相对最弱,前、后缘变形量相对较大,并以前缘变形量相对略大,滑坡目前在不利工况条件下具有较大失稳风险;同时,经变形预测,滑坡后续变形量还会继续增加,最大值可达289.11mm,该滑坡后续稳定性将趋于进一步减弱,结合目前稳定状态,建议尽快开展滑坡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变形特征 变形监测 变形预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挤压性大变形隧道橡塑海绵缓冲层变形释能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匡亮 朱建林 +5 位作者 陶伟明 刘志强 吴剑 唐思聪 周路军 齐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橡塑海绵缓冲层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让压支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手段开展橡塑海绵缓冲层的释能效能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橡塑海绵的单轴压缩试验表明,橡塑海绵受力和变形满足线性关系,当橡塑海绵压... 为探究橡塑海绵缓冲层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让压支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手段开展橡塑海绵缓冲层的释能效能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橡塑海绵的单轴压缩试验表明,橡塑海绵受力和变形满足线性关系,当橡塑海绵压缩比达到70%时,材料尚未发生破坏,橡塑海绵的压缩变形性能和强度性能均良好,可作为缓冲层设置于挤压大变形隧道各层支护结构之间;(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40 cm厚衬砌无缓冲层支护体系和50 cm厚衬砌无缓冲层支护体系,40 cm厚衬砌+10 cm厚缓冲层支护体系对应的围岩拱顶沉降量分别增加7.23%、14.50%,仰拱隆起量分别增加8.86%、17.01%,第三主应力最大值分别降低53.35%和49.86%;(3)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有无缓冲层段受力测试对比试验表明,相较于无缓冲层支护体系,有缓冲层支护体系的支护接触压力、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分别降低55.7%、69.5%、60.9%。综上所述,橡塑海绵缓冲层具有较显著的释能效用,可提升支护体系的受力安全性,可作为一种让压支护手段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挤压性大变形 让压支护 缓冲层 橡塑海绵 释能效果
下载PDF
黄土地层基坑工程近距上跨地铁隧道小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11
作者 时炜 郑建国 +4 位作者 曹静远 于永堂 梁保真 雷伟 张志毅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74,共14页
为解决黄土地区紧邻地铁盾构隧道施工难度大、支护体系设计复杂、隧道变形控制难等问题,以西安市某与地铁隧道小净距上跨的地道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硬化特性的有限元方法,分析传统分区分块开挖法、“隔离桩+土体加固”法... 为解决黄土地区紧邻地铁盾构隧道施工难度大、支护体系设计复杂、隧道变形控制难等问题,以西安市某与地铁隧道小净距上跨的地道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硬化特性的有限元方法,分析传统分区分块开挖法、“隔离桩+土体加固”法和超前管幕法对地铁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基于排桩隔离、管幕压制的地铁隧道变形控制思路,提出“管幕+隔离桩”的地铁隧道变形控制新方法,并对新方法施工期和工后期的地铁隧道变形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新方法将管幕和隔离桩连接,使土体回弹荷载由管幕和桩体自重力、桩土摩擦力共同承担,能够有效限制管幕位移,极大程度地减小隧道上浮;2)相较于传统分区分块开挖法、“隔离桩+土体加固”法和超前管幕法,新方法将地铁隧道最大上浮量分别减少了68%、57%、72%,控制管幕整体上浮效果显著;3)由地铁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可知,新方法提出的管幕与隔离桩连接节点设计方法可行,能够约束管幕两端与跨中的位移;4)采用新方法后,隧道实测拱顶最大上浮量为0.8 mm,最大沉降量为1.4 mm,满足隧道的变形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隧道变形 变形控制 管幕 隔离桩
下载PDF
铝合金框梁零件加工变形仿真与预变形装夹技术
12
作者 黄康华 谢雨良 +7 位作者 徐志鹏 周文萌 龚汉民 李思觅 张建富 梁桂强 冯平法 冯峰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铝合金框梁薄壁零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该类零件往往出现严重变形,铝合金毛坯的初始残余应力是导致加工变形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以典型单面三框零件为研究对象,并以“生死单元”的方式开展了加工变形有限... 铝合金框梁薄壁零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该类零件往往出现严重变形,铝合金毛坯的初始残余应力是导致加工变形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以典型单面三框零件为研究对象,并以“生死单元”的方式开展了加工变形有限元仿真,提出了以预变形装夹方法为核心的加工变形控制方法,设计了适用于典型单面三框零件的装夹布局,开展了加工变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真空吸盘装夹方式,本研究提出的预变形装夹方式能够在最大变形量和平面度两个指标方面分别实现66.5%和55.8%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 变形仿真 变形装夹 薄壁零件
下载PDF
轴向及环向变形加载控制方式对花岗岩力学及声发射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徐荣超 王怡博 +4 位作者 张圣哲 孟凡震 李震 高梁 阎震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加载控制方式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重要因素之一。采用轴向变形控制和环向变形控制两种加载方式,对花岗岩试样开展变形速率为0.005 mm·s^(-1)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两种加载控制方式对花岗岩强度、应力及应变门槛值、能量演化及... 加载控制方式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重要因素之一。采用轴向变形控制和环向变形控制两种加载方式,对花岗岩试样开展变形速率为0.005 mm·s^(-1)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两种加载控制方式对花岗岩强度、应力及应变门槛值、能量演化及声发射特性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环向变形控制方式相比,轴向变形控制加载条件下:试样的峰值强度、损伤应力、起裂应力分别高12.8%、15.1%、13.1%;峰值轴向应变、损伤轴向应变及起裂轴向应变分别大12.5%、14.3%、15.2%,而峰值环向应变、起裂环向应变分别小24.2%、16.7%;峰值总能量大23.9%,储能能力R e大2.6%;声发射累计计数及累计能量分别高48.8%、106.1%,声发射b值大14.1%;通过声发射AF-RA值分析发现,两种加载控制方式对裂纹类型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于深入揭示脆性岩石破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轴向变形控制 环向变形控制 应力门槛值 能量演化 声发射
下载PDF
航空1/8英寸沉头注油嘴收口过程塑性变形分析及优化
14
作者 张洋 胡隆伟 +4 位作者 罗杰 吴英宏 莫太骞 肖华强 林波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目的为探明1/8英寸(1英寸≈2.54 cm)沉头注油嘴收口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规律并进行工艺优化,揭示成形前初始件尺寸、加工方法、模具形式及其细节尺寸对注油嘴收口过程中塑性变形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进而有效提高成形后的装配精度,保证制... 目的为探明1/8英寸(1英寸≈2.54 cm)沉头注油嘴收口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规律并进行工艺优化,揭示成形前初始件尺寸、加工方法、模具形式及其细节尺寸对注油嘴收口过程中塑性变形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进而有效提高成形后的装配精度,保证制件注油润滑功能及服役寿命。方法通过对注油嘴的塑性变形收口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如成形方法、模具结构、工件尺寸等),验证了上述因素对收口过程塑性流动的影响规律,并优化了实际工况下的注油嘴成形过程工艺。此外,采用EBSD分析了旋压塑性变形下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相对于直压法,旋压过程中成形力较小且成形过程平缓,因此旋压法更有利于注油嘴的直接成形。此外,由不同注油嘴的细节尺寸及旋压参数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可知,在无顶杆、适中的圆弧半径和芯模转速等条件下成形性能最佳。经较大的塑性变形后,注油嘴在旋压变形位置的晶粒细化效果显著,不仅有助于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能进一步增强注油嘴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结论相比于直压法,旋压工艺更适宜于1/8英寸沉头注油嘴的收口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油嘴 结构设计 旋压变形 有限元模拟 塑性变形
下载PDF
大面积堆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变形实测与理论分析
15
作者 谭芳 白力源 +1 位作者 魏焕卫 李敏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依托某工程大面积堆载预压监测数据,结合土质情况和加载条件,分析了大面积堆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地表沉降、分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载中心处土体因水平排水路径长,主要发生竖向一维固结,其沉降量较... 依托某工程大面积堆载预压监测数据,结合土质情况和加载条件,分析了大面积堆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地表沉降、分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载中心处土体因水平排水路径长,主要发生竖向一维固结,其沉降量较边缘处小;单位厚度土体的压缩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地基土的侧向位移主要发生在堆载阶段;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滞后于外荷载的施加;土体的主固结时间长,并伴随较大蠕变的发生。根据土体的实测变形规律,提出一种考虑地基侧向变形和主固结期间蠕变的沉降计算方法,即采用分层总和法结合一维固结理论计算主固结沉降,依据弹性力学理论计算地基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基于三元件蠕变模型计算土骨架蠕变沉降。并建议基于前期实测分层沉降数据反演确定计算参数值。结果表明,由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地表沉降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堆载 软土地基 地基变形特性 固结沉降 侧向变形 蠕变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变形舱体及其随动力热加载方法
16
作者 刘华良 肖洪 +2 位作者 杨广 郭宏伟 刘荣强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9-518,共10页
针对高速飞行器的变形需求,提出一种新型飞行器变形舱体形式,并设计一种多维变形机构与预紧堆叠蒙皮结构实现舱体多维变形。多维变形机构由多组单自由度双滑块六杆变形机构与6-UPS并联分布式驱动机构组成。针对变形舱体的试验验证,提出... 针对高速飞行器的变形需求,提出一种新型飞行器变形舱体形式,并设计一种多维变形机构与预紧堆叠蒙皮结构实现舱体多维变形。多维变形机构由多组单自由度双滑块六杆变形机构与6-UPS并联分布式驱动机构组成。针对变形舱体的试验验证,提出了变形舱体随动力热加载方法,此方法能够实现静态加载、时变力随动加载和恒定力随动加载。推导了随动加载系统理论模型,并基于理论与仿真分析,验证了随动加载力分析的正确性。开展了变形舱体随动力热加载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验证了理论与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以及随动力热加载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变形舱体 多维变形机构 随动力热加载
下载PDF
钢的半固态单轴压缩变形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卯生 李士琦 +1 位作者 毛卫民 钟雪友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9,共6页
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变形速率、不同变形温度以及不同变形量下60Si2Mn钢的半固态应力与应变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金相观察分析了压缩变形后钢的半固态显微组织。结果发现钢的半固态压缩变形特征为:随着变形温度的不同呈... 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变形速率、不同变形温度以及不同变形量下60Si2Mn钢的半固态应力与应变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金相观察分析了压缩变形后钢的半固态显微组织。结果发现钢的半固态压缩变形特征为:随着变形温度的不同呈粘塑性流动;在不同的变形速率下,初始变形阶段的应力变化是基本一致的,即半固态的钢先呈现出线弹性的变形响应,随后呈现出不同软化程度的粘性流动变形响应;变形量对钢的半固态变形特征影响显著。在适宜的温度及变形量范围内,半固态的钢呈粘性流动。笔者认为:半固态的钢因其特殊的组织特点,会形成疏松且不稳定的晶粒聚集结构。在外界作用下,该聚集结构将被破坏,从而导致钢的半固态浆料的表观粘度下降,即呈现出“剪切变稀”的触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规律 单轴压缩 60SI2MN钢 热模拟实验机 变形速率 变形温度 变形特征 变形响应 粘性流动 聚集结构 半固态浆料 变形 变化规律 显微组织 压缩变形 金相观察 塑性流动 应力变化 初始变形 组织特点 外界作用 表观粘度
下载PDF
热带雨林地区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初支大变形及换拱处治技术研究
18
作者 薛志国 赵晓波 +3 位作者 聂振宇 卢伟词 傅金阳 张寅初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16,共12页
由于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降雨强度大、频率高,强降雨常导致岩土体自重增加,但强度和稳定性显著下降,是该地区隧道施工主要高风险源。依托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地区某隧道工程,对隧道穿越土岩交界段初支侵限变形规律进行现场监测与数值分析,探... 由于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降雨强度大、频率高,强降雨常导致岩土体自重增加,但强度和稳定性显著下降,是该地区隧道施工主要高风险源。依托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地区某隧道工程,对隧道穿越土岩交界段初支侵限变形规律进行现场监测与数值分析,探究初期支护侵限应急处置及局部换拱施工等治理措施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热带雨林地区频繁强降雨下渗造成岩土强度及承载力下降是隧道大变形发生的主要原因,地层含水率的变化主要受降雨时间及地表起伏的影响;2)采用径向注浆加固、反压回填、施加临时横撑及施作临时仰拱等措施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发展;3)根据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的纵向分布规律,使用局部换拱处置方法,能显著提升换拱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现场应用表明所采取的隧道初期支护换拱处置措施控制隧道变形效果良好,可为类似热带雨林软弱围岩隧道提供施工借鉴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砂岩 围岩变形 数值模拟 变形处治 监控量测
下载PDF
基于CEEMDAN-SSA-ELM-LSTM模型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桩水平变形预测
19
作者 刘彦伟 彭洁 +4 位作者 任连伟 高保彬 郭佳奇 王泽武 韩红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6,共13页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麻雀搜索算法(SSA),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CEEMDAN将支护桩水平位移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波动项,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其次,为充分考虑分解序列差异的非线性特征,分别采用SSA优化后的ELM和LSTM模型对低频趋势项与高频波动项进行预测,并将结果叠加重构为最终预测值。最后,以郑州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例,通过设置消融实验、对比实验和泛化性验证实验,系统评估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其中R2提升了2.88%~23.62%,RMSE和MAPE分别降低了6.63%~41.13%、8.08%~64.79%。这充分说明模型在应对数据非平稳性和捕捉非线性特征方面表现出色,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岩土工程中的灾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支护桩 变形监测 组合预测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突缩突扩圆管内离散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
20
作者 邢雷 周晓庆 +3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李新亚 陈德海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离散油滴在变截面管道内的运动及变形特性是揭示两相流动机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以突缩突扩圆管内的离散油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高速摄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入口雷诺数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的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开展研... 离散油滴在变截面管道内的运动及变形特性是揭示两相流动机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以突缩突扩圆管内的离散油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高速摄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入口雷诺数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的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突缩突扩圆管内,当入口雷诺数相同时,随着离散油滴粒径的增大,管内入口端及突缩区压力增大,突扩区压力回升加快,且油滴最大变形量在细管段。当油滴粒径不变时,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大,管内离散油滴变形量越大,油滴在管道内初始破碎位置越靠近突扩双肩且破碎程度越剧烈。当Re=6.3×10^(3)时,油滴的变形量达到最大值0.84,初始破碎位置在距离突扩双肩33.2mm处。得到了不同入口雷诺数及油滴粒径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离散油滴的运动、变形及破碎规律,为地面原油集输管网中油水两相流混输强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油滴 两相流 流动 运动行为 变形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