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北地体多期变质事件的P-T-t轨迹及其对胶-辽-吉带形成与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平华 刘福来 +5 位作者 王舫 刘超辉 杨红 刘建辉 蔡佳 施建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89-2941,共53页
胶北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胶-辽-吉带南端,主要由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所组成。本文通过对胶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变质反应结构和序列、变质温度和压力估算与同位素... 胶北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胶-辽-吉带南端,主要由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所组成。本文通过对胶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变质反应结构和序列、变质温度和压力估算与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综合研究和总结,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其它地区太古宙变质基底类似,本区也存在~2500Ma区域性新太古代变质事件,且与本区2550~2500Ma岩浆作用在时间上非常接近,其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比岩浆作用要晚10~50Myr,指示本区~2500Ma区域性变质事件可能与大规模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2)胶北还存在1950~1850Ma区域性古元古代变质事件,并导致了大量高压基性和泥质麻粒岩的形成,高压基性麻粒岩主要以不规则透镜体、变形岩墙群或岩脉群的形式赋存于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之中,并集中分布在安丘-平度-莱西-莱阳-栖霞一带,大致沿北东-南西向断续带状分布,构成了一条长约300km的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带。(3)本区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以记录近等温减压(ITD)及随后近等压降温(IBC)的顺时针P-T-t轨迹为特征,指示本区变质杂岩在古元古代晚期曾强烈地卷入了与俯冲-拼贴-碰撞造山有关的构造过程,并可能经历了如下复杂的构造演化:(I)在古元古代晚期2000~1950Ma,随着有限大洋地壳的持续俯冲作用,本区各类变质岩的原岩开始经历一次构造增厚事件,并导致了它们的原岩经历了早期绿片岩相-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II)1950~1870Ma,大洋地壳俯冲作用结束,本区开始发生弧-陆拼贴和陆-陆碰撞作用,大陆地壳持续缩短和加厚,在加厚下地壳或岛弧根部带约50km的深度,发生了区域性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导致了本区变基性岩和变泥质岩分别形成了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铁-钛氧化物和石榴石+蓝晶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铁-钛氧化物+熔体的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III)1870~1800Ma,在同碰撞峰期变质结束之后,本区造山作用进入了后碰撞构造折返-伸展演化阶段,先后经历了早期快速构造折返和晚期缓慢冷却降温两个构造热演化阶段。其中,在早期快速构造折返阶段,高压麻粒岩经历了峰后近等温或略微增温减压退变质作用的叠加,高压基性麻粒岩表现为沿石榴石边部形成了含斜方辉石的后成合晶。与此同时,早期快速构造折返阶段还伴随着热松弛和伸展作用,出现一系列的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不仅导致了本区大量未经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的变基性岩群的形成,同时也诱发了区内大规模的地壳深熔作用的发生。自温度高峰期之后,本区地壳岩石还经历了一个近等压冷却降温过程,并发生了区域性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高压基性麻粒岩表现为石榴石和斜方辉石边部常出现含角闪石的退变边或后成合晶。最终,在1800Ma左右,本区含电气石花岗伟晶质岩脉的大量出现,则标志着胶北地体古元古代晚期(2000~1800Ma)俯冲-拼贴-碰撞造山作用的最终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轨迹 多期变质事件 胶北地体 胶-辽-吉带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山及其两侧的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27
2
作者 苏文 刘景波 +5 位作者 陈能松 郭顺 巴金 张璐 刘新 施雨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73-1593,1847,共21页
本研究成果以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野外地质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采集为工作切入点,在现有和新增各种数据分析、解释、研究基础上,描述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变质岩石构造单元的岩石学组成、确定原岩的形成时间、主期变... 本研究成果以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野外地质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采集为工作切入点,在现有和新增各种数据分析、解释、研究基础上,描述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变质岩石构造单元的岩石学组成、确定原岩的形成时间、主期变质作用特征、形成时间,以及该区发育的各时代花岗岩类、主要的岩浆岩事件和大地构造背景,进而建立新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及两侧的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格架;编制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地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大地构造 变质事件 岩浆事件 东秦岭-大别山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狼山地区晚古生代变质事件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来自乌拉山岩群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新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平华 邹雷 +2 位作者 田忠华 冀磊 施建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91-1710,共20页
乌拉山岩群是狼山地区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一,准确测定其原岩成岩与变质时代,对于进一步探讨狼山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狼山地区乌拉山岩群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其伴生的花岗质浅色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 乌拉山岩群是狼山地区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一,准确测定其原岩成岩与变质时代,对于进一步探讨狼山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狼山地区乌拉山岩群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其伴生的花岗质浅色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碎屑锆石U-Pb定年和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狼山地区乌拉山岩群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碎屑锆石年龄介于2591~1800Ma之间,其中最小一组碎屑锆石年龄为1873Ma,结合其约270Ma的变质年龄,初步限定乌拉山岩群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沉积年龄为1873~270Ma。综合新的研究资料,认为狼山地区乌拉山岩群除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外,可能还存在中元古代—晚古生代变沉积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与U-Pb定年结果综合表明,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发育大量变质锆石,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69±4Ma,代表狼山地区乌拉山岩群遭受晚古生代末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可能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晚古生代末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此外,采用预剥蚀方法,在乌拉山岩群高硅花岗质浅色脉体高U锆石中,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64±3Ma,被解释为乌拉山岩群花岗质浅色脉体的形成时代,代表本区晚古生代造山作用由同碰撞挤压向碰撞后伸展转换的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山 乌拉山岩群 晚古生代变质事件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海南岛抱板群含金岩系原岩时代及其变质事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可伏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9,共4页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抱板群含金变质岩系的Sm—Nd等时线、Rb—Sr等时线和铅同位素年龄的系统研究,认为抱板群原岩年龄为14~17亿年,属于早—中元古代地层,并经受了大小不同的五次变质事件:即1100~1341Ma的前地槽褶皱回返期区域变质事件,53...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抱板群含金变质岩系的Sm—Nd等时线、Rb—Sr等时线和铅同位素年龄的系统研究,认为抱板群原岩年龄为14~17亿年,属于早—中元古代地层,并经受了大小不同的五次变质事件:即1100~1341Ma的前地槽褶皱回返期区域变质事件,536.6Ma的地槽局部褶皱回返区域变质事件,263~370Ma的地褶全面褶皱回返期区域混合岩化变质事件,190~224Ma的地洼初动期的断裂动力变质事件,以及87~181Ma的地洼激烈期的岩浆热液蚀变变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板群 含金岩系 变质事件 海南岛
下载PDF
皖东池河地区发现印支期变质事件:来自魏岗山岩体变质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5
作者 钱辉 邓佳良 +1 位作者 王翔 汪雅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6-897,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 km,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重要边界断裂(图1a)。本次在皖东池河地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西界断裂(池河—太湖断裂)以西的魏岗山岩体中(图1b),发现了印... 1研究目的(Objective)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 km,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重要边界断裂(图1a)。本次在皖东池河地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西界断裂(池河—太湖断裂)以西的魏岗山岩体中(图1b),发现了印支期变质事件的记录(变质作用时间为(210.3±1.8)Ma,MSWD=2.8)。该变质事件的发现与研究,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西界断裂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事件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 变质作用 扬子陆块 皖东 印支期 边界断裂 断裂位置
下载PDF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早古生代麻粒岩相变质事件——Sm-Nd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6
作者 赵越 张宗清 +3 位作者 宋彪 王彦斌 刘小汉 李继亮 《南极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52-56,共5页
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典型的暗色麻粒岩及其主要矿物组合、区域最常见的变质矿物石榴石的Sm-Nd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本区主期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早古生代早期(泛非事件)。暗色麻粒岩—紫苏辉石—角闪石—斜长石Sm-Nd等时年龄为... 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典型的暗色麻粒岩及其主要矿物组合、区域最常见的变质矿物石榴石的Sm-Nd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本区主期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早古生代早期(泛非事件)。暗色麻粒岩—紫苏辉石—角闪石—斜长石Sm-Nd等时年龄为540±75(2σ)Ma。片麻状浅色花岗岩—石榴石—钾长石Sm-Nd等时年龄为497±7(2σ)Ma。野外地质证据还表明,本区的构造面貌和变质记录主要是早古生代早期热事件形成的,并与这一时期部分熔融事件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岩相 变质事件 钐同位素
下载PDF
扬子陆块~2.0Ga的区域变质事件对南北黄陵古元古代差异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超 苑金玲 +4 位作者 郭盼 黎方云 孔令耀 杨金香 毛新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9-913,共15页
扬子陆核黄陵地区发育较为完整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片麻岩、表壳岩组合(即崆岭杂岩),前人调查研究认为南北黄陵Ar-Pt1具有一致的物质组成和地质演化过程。笔者分别对南北黄陵太古宙花岗质片麻岩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发现,北黄陵2件样品(HL0... 扬子陆核黄陵地区发育较为完整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片麻岩、表壳岩组合(即崆岭杂岩),前人调查研究认为南北黄陵Ar-Pt1具有一致的物质组成和地质演化过程。笔者分别对南北黄陵太古宙花岗质片麻岩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发现,北黄陵2件样品(HL013-1、HL013-2)均存在大量锆石发育岩浆核-变质边结构,都获得~2.8 Ga原岩结晶年龄和~2.0 Ga变质年龄;而南黄陵1件样品(HL005-3)以具振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为主,仅获得~2.9 Ga原岩结晶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2.0 Ga的变质年龄在北黄陵太古宙—古元古代的花岗片麻岩、表壳岩中广泛发育,而在南黄陵相似建造中均未获得,一定程度上说明北黄陵地区广泛遭受~2.0 Ga的区域变质作用而南黄陵不发育,南北黄陵在古元古代可能处在不同地块或者同一地块不同部位。2.1~1.6 Ga的构造岩浆事件的分布特点说明扬子陆块可能存在多条古元古代造山带,扬子陆块古元古代以多块体拼贴为特点,广泛记录2.1~1.6 Ga的构造岩浆事件说明扬子陆块是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崆岭杂岩 古元古代 ~2.0Ga变质事件 哥伦比亚超大陆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核部黄陵地区中太古代花岗杂岩中发现3.00~2.93Ga变质事件 被引量:7
8
作者 魏运许 徐大良 +5 位作者 周文孝 万渝生 黄显校 赵小明 段其发 杨世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09-2312,共4页
黄陵穹窿位于华南扬子克拉通核部地区(彭松柏等,2016),地处兴山县高岚镇、水月寺镇-宜昌市夷陵区殷家坪镇和雾渡河镇一带,出露有太古宙-元古代崆岭杂岩(崆岭岩群)(魏君奇等,2009;魏君奇和王建雄,2012),亦称崆岭高级变质地体,是目... 黄陵穹窿位于华南扬子克拉通核部地区(彭松柏等,2016),地处兴山县高岚镇、水月寺镇-宜昌市夷陵区殷家坪镇和雾渡河镇一带,出露有太古宙-元古代崆岭杂岩(崆岭岩群)(魏君奇等,2009;魏君奇和王建雄,2012),亦称崆岭高级变质地体,是目前扬子克拉通已知出露最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事件 扬子克拉通 锆石年龄 GA
原文传递
扬子陆块西南缘早前寒武纪撮科杂岩记录的多期岩浆-变质事件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晓庄 任光明 +5 位作者 孙志明 王鹏 刘石磊 邓奇 任飞 庞维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54-3069,共16页
撮科杂岩是最近在滇中地区发现的早前寒武纪基底杂岩,对深入探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4件代表性岩石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新数据.奥长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 845±33 Ma,具有正的锆石εHf(t)值(1.... 撮科杂岩是最近在滇中地区发现的早前寒武纪基底杂岩,对深入探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4件代表性岩石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新数据.奥长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 845±33 Ma,具有正的锆石εHf(t)值(1.7~4.6)和相对年轻的亏损地幔二阶段(TDM2)模式年龄(2.97~3.12 Ga),表明其形成于新生地壳的重熔.变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样品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 401±15 Ma和2 320±16 Ma,显示负的锆石εHf(t)值(-6.2^-0.8)和明显老的TDM2模式年龄(2.90~3.11 Ga),指示其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斜长黑云碎粒岩的变质锆石的年龄为1 948±16 Ma,结合已有变质年龄揭示一期1.96~1.95 Ga区域变质作用.扬子陆块西南缘存在太古代结晶基底,并保留了与Nuna超大陆聚合有关的多期构造-岩浆事件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代 古元古代 岩浆-变质事件 撮科杂岩 扬子陆块 地质年代学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南缘约2.5Ga构造变质事件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正琦 翟文建 +6 位作者 蒋幸福 胡正祥 曾佐勋 蔡逸涛 张雄 徐少朋 郭君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0-585,共16页
林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一部分,它对于探讨中部造山带碰撞时代及其在克拉通南缘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林山岩群主体的变基性岩(斜长角闪片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获... 林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一部分,它对于探讨中部造山带碰撞时代及其在克拉通南缘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林山岩群主体的变基性岩(斜长角闪片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斜长角闪片岩样品锆石多呈长柱状,且外形不规则,具弱分带、斑杂状分带和扇形分带结构,其中少量锆石保留有早期原岩残留的岩浆核.锆石核部具岩浆振荡环带特征,大部分Th/U比值范围为0.10~9.24,且外形不规则,边部具溶蚀结构;绝大部分锆石具弱分带、斑杂状分带和扇形分带结构,以及低Th/U比值范围为0~0.09,个别比值为0.12,显示为典型的变质锆石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斜长角闪片岩的核部残留加权平均年龄为2 528±43Ma(MSWD=1.5,n=10),经历变质作用的加权平均时限为2 474±22Ma(MSWD=1.3,n=21).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林山岩群变基性岩贫硅(47.70%~50.77%,平均值为48.90%)和低钾(0.56%~1.78%,平均值为1.13%),轻、重稀土分异较弱,亏损微量元素Nb、Th、Ti、Zr等高场强元素,且具有低的微量元素Zr含量(〈130×10^-6)和Zr/Y比值(〈4).这些特征表明林山岩群形成于俯冲作用背景下的岛弧环境.因此,上述证据共同反映了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产物的中部造山带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早期 变质事件 林山岩群 华北克拉通 中部造山带 同位素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东昆仑西大滩岩系变质和变形事件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文 郭彦如 +3 位作者 崔彬 N.ARNAUD 张建新 张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3-109,共7页
西大滩岩系由花岗岩、片麻岩和糜棱岩组成。花岗岩在230 Ma左右形成,糜棱岩是在145 Ma时西大滩韧性剪切作用期间形成的。在大约110~100 Ma,西大滩断裂带再次被激活,从而导致了西大滩岩系某些部位岩石中黑云母和白云母的氩同位素系统开放。
关键词 变形和变质事件 激光微区40Ar/39Ar年龄 东昆仑山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胶北地体多期高级变质事件: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与花岗质浅色体锆石U-Pb定年与稀土元素的新证据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平华 田忠华 +2 位作者 文飞 周万蓬 王义龙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96-3216,共21页
胶北是华北克拉通一个记录了多期高级变质事件的前寒武纪变质地体,确定其每期变质-深熔事件时代与性质对进一步认识胶北乃至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栖霞石榴斜长角闪岩及其伴生的花岗质浅色体为研... 胶北是华北克拉通一个记录了多期高级变质事件的前寒武纪变质地体,确定其每期变质-深熔事件时代与性质对进一步认识胶北乃至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栖霞石榴斜长角闪岩及其伴生的花岗质浅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内部矿物包体、CL图像、LA-ICP-MS U-Pb定年与稀土元素组成的综合研究,发现石榴斜长角闪岩(19LR53-1)中锆石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新太古代晚期)锆石通常具有浑圆状晶形且相对弱的(灰黑色)的阴极发光效应,18个该类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一致的207Pb/206Pb年龄,变化于2 540±58 Ma至2 439±54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 498±25 Ma,应代表石榴斜长角闪岩遭受新太古代晚期变质作用的时代;第二类锆石通常具有柱状晶形且相对强的(灰色-灰白色)的阴极发光效应,14个该类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一致的207Pb/206Pb年龄,变化于1 906±54 Ma至1 821±60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 865±30 Ma,被解释为石榴斜长角闪岩遭受古元古代晚期退变质作用的时代.花岗质浅色脉体(19LR53-2)中绝大多数锆石具有不规则状晶形且相对弱的(灰黑色)阴极发光效应,有的含有少量长英质矿物包体,如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磷灰石,18个该类锆石微区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变化于2 521±48 Ma至2 453±42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 480±22 Ma,应代表胶北地体新太古代晚期地壳深熔作用的时代.综合本文与前人发表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可知,胶北地体太古宙变质基底岩石不仅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2 500 Ma高级变质作用与地壳深熔作用,而且还叠加了古元古代晚期~1 850 Ma的高级变质作用与地壳深熔作用,它们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两次克拉通化过程中的地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北地体 多期高级变质事件 石榴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学
原文传递
阿拉善地块东部早古生代(约420 Ma)变质事件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独居石与锆石U-Pb定年的新证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平华 邹雷 +2 位作者 田忠华 冀磊 施建荣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41-2460,共20页
前寒武纪变沉积岩系是阿拉善地块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测定其原岩成岩时代和变质时代,对于进一步认识阿拉善地块起源、形成、演化与亲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对阿拉善地块东部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含蓝晶石石榴云母石英片... 前寒武纪变沉积岩系是阿拉善地块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测定其原岩成岩时代和变质时代,对于进一步认识阿拉善地块起源、形成、演化与亲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对阿拉善地块东部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含蓝晶石石榴云母石英片岩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碎屑锆石U-Pb定年和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和祖宗毛道组碎屑锆石年龄介于3 306~1 146 Ma,并以出现中元古代锆石年龄(1 800~1 100 Ma)高频区为特征,最小一组碎屑锆石年龄约为1 123 Ma,结合区域上它们被约900 Ma花岗质片麻岩侵入的野外关系,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与祖宗毛道组变沉积岩系的沉积时代被限定在1 123~900 Ma之间,为一套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陆缘沉积建造,具有亲华北板块的特点.此外,变质独居石和变质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含蓝晶石泥质片岩中发育大量变质独居石,它们具有典型变质独居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19±3 Ma(MSWD=7.1,n=40),类似地,一个锆石变质边也记录了406±7 Ma的206Pb/238U年龄.这些变质年龄被解释为阿拉善地块东部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含蓝晶石石榴云母石英片岩遭受早古生代末角闪岩相变质-变形作用的时代,可能是阿拉善地块与周缘微陆块早古生代末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东部 含蓝晶石榴云母石英片岩 早古生代变质事件 独居石与锆石U-Pb定年 岩石学
原文传递
浙西南八都群古元古代和三叠纪变质和岩浆事件的年代学证据
14
作者 于英琪 辛宇佳 +2 位作者 李建华 孙汉申 王文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I0001-I0029,共51页
本文对华夏地块浙西南八都群片麻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八都群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普遍发育~1882 Ma的(变质)增生边,而侵入八都群花岗岩的结晶时代... 本文对华夏地块浙西南八都群片麻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八都群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普遍发育~1882 Ma的(变质)增生边,而侵入八都群花岗岩的结晶时代集中在1861~1841 Ma。综合本文及前人获得的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可知,华夏地块在古元古代晚期(1890~1850Ma)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事件,该期造山很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作用密切相关,华夏地块可能为Columbia超大陆的一个陆块。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在八都杂岩中获得了三叠纪变质锆石年龄(235±1)Ma,综合前人发表资料可知,这些古元古代基底岩石遭受了强烈的印支期改造,可能与华南大陆印支期造山作用相关。然而,关于古元古代基底的三叠纪变形变质、抬升和出露过程及其与印支期构造演化的内在联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地块 古元古代 八都群 变质事件 锆石U-PB LA-ICP-MS
下载PDF
辽东宽甸钴矿勘查区变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研究
15
作者 廉涛 孙莉 +2 位作者 王舫 刘福来 邓文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1301,共21页
以辽东宽甸钴矿勘查区南辽河群里尔峪组变基性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和锆石年代学研究,讨论了里尔峪组变基性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以及钴的来源。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钻孔中变基性岩为正斜长角闪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 以辽东宽甸钴矿勘查区南辽河群里尔峪组变基性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和锆石年代学研究,讨论了里尔峪组变基性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以及钴的来源。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钻孔中变基性岩为正斜长角闪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弱Eu负异常,显示E-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和地质温压计算结果表明,含辉石斜长角闪岩(ZK2-1)记录了峰期高角闪岩相变质温压条件,p=0.82~1.00 GPa和t=712~751℃;(含辉石)斜长角闪岩(ZK1-1和ZK3-1)记录了峰后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p=0.42~0.81 GPa和t=688~759℃、p=0.59~0.85 GPa和t=703~739℃。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变基性岩中变质锆石记录的年龄为1857~1850 Ma。综合宽甸地区变基性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结果,推测其原岩为古元古代中期拉斑玄武岩,形成于伸展环境,并且在其形成过程中岩浆经历了显著的地壳物质混染,暗示古元古代中期打开的洋盆规模可能有限。通过与南、北辽河群变基性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认为宽甸地区变基性岩不是钴矿化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有关钴矿化的物质来源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基性岩 宽甸 里尔峪组 古元古代 变质事件 钴矿化
下载PDF
区域变质作用与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耿元生 沈其韩 +1 位作者 杜利林 宋会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79-2608,共30页
在编制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主要变质带的演化以及各变质带与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在华北和华南克拉通都有古太古代到中太古代的变质年代记录,但是由于后期改造其变质作用的特点及与区域... 在编制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主要变质带的演化以及各变质带与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在华北和华南克拉通都有古太古代到中太古代的变质年代记录,但是由于后期改造其变质作用的特点及与区域构造背景的联系已难以追索。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期的变质作用在华北克拉通表现最明显,这期变质作用紧随大规模的TTG岩浆作用,普遍具有逆时针的P-T演化轨迹,反映了地幔柱主导的岩浆-变质事件特点。古元古代晚期的变质事件在华北、华南、塔里木克拉通都有强烈反映。这期变质作用以形成具有顺时针P-T演化轨迹的高压麻粒岩为特点,与形成Columbia超大陆的一些造山带的特点类似,但是这三个不同克拉通在与Columbia聚合的时间和空间方位上存在差异。华南克拉通是相对年轻的克拉通,是沿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扬子和华夏地块拼合的产物。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火山岩形成时代和变质作用程度从北东向南西迁移,反映了造山过程逐渐迁移和剪刀式闭合的特点。形成华南克拉通后,在其东南缘又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变质改造,并且由北西向南东变质带从加里东期转变为印支期,但是这两期变质作用的构造背景尚不很清楚。中国南北大陆的聚合首先从西昆仑-阿尔金-北祁连-北秦岭-桐柏开始,所反映的变质作用是早古生代的蓝片岩相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相伴产出,表明经历了从洋壳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演化过程。中国东部的南北大陆到印支期才最终汇聚,相应的变质作用以南部出现高压蓝片岩相、北部出现超高压的榴辉岩相变质带为特点,表明南方大陆向北方大陆的俯冲。超高压带内普遍含有柯石英,意味着大规模的陆壳深俯冲。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以北的中亚造山带内存在多条从早古生代到晚古生代的变质带和多条蓝片岩相变质带,表明这是一个由多阶段、多条变质带组成的造山区。但是其变质作用的空间和时间演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青藏高原变质带具有北老南新的空间分布特点,最北部的印支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变质带反映了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洋的碰撞拼合过程,北部的燕山期班公湖-怒江变质带和中部的喜马拉雅早期雅鲁藏布江变质带反映了新特提斯洋的两次碰撞拼合过程,南部喜马拉雅晚期的高喜马拉雅变质带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导致的高原快速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变质作用 变质单元 P-T轨迹 变质事件 地壳生长和演化 陆块聚合
下载PDF
Columbia超大陆聚合事件在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记录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海林 朱文斌 +3 位作者 舒良树 郑碧海 何景文 罗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6-700,共15页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广泛出露古老基底的岩石组合。对于这些老的基底岩石的研究将会加深对塔里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认识。本研究对来自库尔勒前寒武纪4个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进行u—Ph和Lu—Hf同位素研究,目的是为了限定变...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广泛出露古老基底的岩石组合。对于这些老的基底岩石的研究将会加深对塔里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认识。本研究对来自库尔勒前寒武纪4个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进行u—Ph和Lu—Hf同位素研究,目的是为了限定变沉积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及其源区的地壳演化信息。结果表明,其中3个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经历了强烈的~1.85Ga变质热事件,记录了塔里木克拉通对Columbia超大陆聚合的极度热响应。而另一样品T1既记录到该期热事件的年龄,还有部分未改造的碎屑锆石的残留,未改造碎屑锆石的最年轻峰值年龄为~2.0Ga,判断这套变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发生于2.0~1.85Ga之间,并于1.85Ga发生变质。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塔里木克拉通库鲁克塔格地区在3.32~2.92Ga(古太古代一中太古代)和2.56~2.46Ga(新太古代末一古元古代初)发生两期地壳增生事件,且太古代地壳在2.65~2.50Ga,2.20Ga和1.90~1.80Ga发生地壳再造,而年轻一期地壳在新元古代再造形成该时期的花岗岩类。此外本研究中还发现一颗tDM2为3.64Ga的锆石,说明该区还可能存在≥3.64Ga的老的地壳物质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BIA 变质事件 碎屑锆石 地壳演化 塔里木克拉通 库尔勒
下载PDF
华北中部造山带南缘洛宁东部太华变质杂岩SI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泓旭 王浩 +2 位作者 彭涛 张慧 吴春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22-834,共13页
太华变质杂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整体呈近EW向展布。洛宁地区的太华变质杂岩岩性多样,保留了至少3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作为前人研究的补充,报道了该地区东部含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长英质片麻岩的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 太华变质杂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整体呈近EW向展布。洛宁地区的太华变质杂岩岩性多样,保留了至少3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作为前人研究的补充,报道了该地区东部含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长英质片麻岩的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证实该区太华变质杂岩至少保留了3期地质事件的年龄。其中两期岩浆年龄(2.32~2.33Ga和2.18Ga)表明,太华变质杂岩与华北中部造山带中—北段各杂岩一样,共同经历了华北克拉通的地壳再造过程;另一期变质年龄(1.94~1.95Ga)表明,太华变质杂岩的变质作用开始时间比该造山带中—北段大部分杂岩区早了约0.1Ga,变质作用延续时间也长了约0.1Ga。这再次说明华北中部造山带古元古代末的构造-变质事件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太华变质杂岩 斜长角闪片麻岩 长英质片麻岩 SIMS锆石U-Pb年龄 构造变质事件 华北中部造山带
下载PDF
桂东南那卜地区古生代变质岩系的构造演化序列 被引量:3
19
作者 覃小锋 李锦诚 《广西地质》 2001年第2期7-13,共7页
桂东南那卜地区古生代变质岩系 ,主要由花岗质岩石 (宁潭超单元 )和古生界组成。岩石构造变形强烈 ,构造形迹复杂 ,根据不同尺度上观察到的各种构造要素的几何学、运动学、构造应力场以及相互叠加关系等特征 ,可将其组成不同的构造组合 ... 桂东南那卜地区古生代变质岩系 ,主要由花岗质岩石 (宁潭超单元 )和古生界组成。岩石构造变形强烈 ,构造形迹复杂 ,根据不同尺度上观察到的各种构造要素的几何学、运动学、构造应力场以及相互叠加关系等特征 ,可将其组成不同的构造组合 (群落 )。依据各构造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位素年龄 ,并结合相应的变质事件和岩浆活动事件等 ,建立起 2个旋回和 4个世代的构造变形序列。并初步探讨了古生代变质岩系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变质岩系 构造变形序列 演化 岩浆活动 变质事件 同位素年龄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胶东—苏北构造带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刍议
20
作者 韩宗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61-162,共2页
胶东—苏北构造带是指昆嵛山花岗岩基以东、荣成—五莲深断裂以南、嘉山—响水深断裂以北的狭长区域,长约500km,宽约50—100km,呈北东向展布,以广泛出露超基性岩和各类榴辉岩、广泛发育韧性剪切带和普遍发育糜棱岩化带为特征。地层建造... 胶东—苏北构造带是指昆嵛山花岗岩基以东、荣成—五莲深断裂以南、嘉山—响水深断裂以北的狭长区域,长约500km,宽约50—100km,呈北东向展布,以广泛出露超基性岩和各类榴辉岩、广泛发育韧性剪切带和普遍发育糜棱岩化带为特征。地层建造为似层状和透镜状的变质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其次为浅粒岩、大理岩和石英云母片岩等),具混杂岩特征。胶东—苏北构造带经历了晚太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事件(2600—2800Ma)、早元古代大陆推覆构造事件(2000Ma±)、早元古代末角闪岩相变质事件(1800—2000Ma)和元古代末期大陆推覆构造事件(600—8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变质事件 推覆构造 重大地质事件 早元古代 杂岩 麻粒岩相 角闪岩相 榴辉岩 斜长角闪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