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发展:成长小说的叙事动力 被引量:36
1
作者 芮渝萍 范谊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5,共7页
认知发展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内涵,优秀的成长小说往往以生动的戏剧性的方式让事件和故事来表现和促进人物的认知发展,使它成为成长小说的重要情节素材和叙事策略。人物的认知发展在成长小说中也因此具有了典型性和审美性。这种典型性和... 认知发展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内涵,优秀的成长小说往往以生动的戏剧性的方式让事件和故事来表现和促进人物的认知发展,使它成为成长小说的重要情节素材和叙事策略。人物的认知发展在成长小说中也因此具有了典型性和审美性。这种典型性和审美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成长小说打动读者、唤起共鸣的重要因素,也是成长小说艺术张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通过分析四部成长小说,总结出认知发展在成长小说中的六种类型,并详细阐述了认知发展对成长小说情节的推进作用以及认知发展的丰富内涵对叙事单元的贡献。论文的结论是:青少年认知发展具有构建叙事单元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双重作用,所以它是成长小说的内在叙事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认知发展 叙事动力
下载PDF
论抒情诗的叙事动力结构——以中国古典抒情诗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谭君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8,共7页
抒情诗作为作者与读者交流的产物,与叙事文本一样,有其推进叙事进程的叙事动力。在抒情文本中,这一叙事动力结构可以在三重关系中表现出来,即时间、逻辑与空间关系。这三重关系在叙事文本事件的组合与情节发展中依然存在,但在抒情文本... 抒情诗作为作者与读者交流的产物,与叙事文本一样,有其推进叙事进程的叙事动力。在抒情文本中,这一叙事动力结构可以在三重关系中表现出来,即时间、逻辑与空间关系。这三重关系在叙事文本事件的组合与情节发展中依然存在,但在抒情文本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它们所形成的叙事动力与读者动力相结合,共同推进抒情诗的叙事进程,达到作者与读者交流的目的。本文以中国古典抒情诗为例,对抒情诗的叙事进程及叙事动力与读者动力的结合作了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叙事动力 时间 逻辑 空间
下载PDF
从叙事动力角度浅析电影的时空与视听语言呈现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润洲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2期14-16,20,共4页
时空的使用技巧只是叙事的手段,如果不将其与故事的叙事动力结合推动叙事,任何手段都是空洞的。剧作上是否有加入其他时空,且加入哪一段时空是合适的,这是时空意识的关键,只要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就成功了大半。相应的视听语言是否能将两... 时空的使用技巧只是叙事的手段,如果不将其与故事的叙事动力结合推动叙事,任何手段都是空洞的。剧作上是否有加入其他时空,且加入哪一段时空是合适的,这是时空意识的关键,只要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就成功了大半。相应的视听语言是否能将两个时空转换的实际叙事价值成功地表达出来也是时空转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设计 叙事动力 视听语言
下载PDF
《卧虎藏龙》叙事动力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颖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叙事动力是指能引起、维持、控制、调节叙事主体(作者、叙述者、人物)进行叙事的各种力量。"青冥剑"是电影《卧虎藏龙》的主要叙事动力。影片中,导演以"青冥剑"作为叙事的切入点,情节始终围绕"献剑——盗剑—... 叙事动力是指能引起、维持、控制、调节叙事主体(作者、叙述者、人物)进行叙事的各种力量。"青冥剑"是电影《卧虎藏龙》的主要叙事动力。影片中,导演以"青冥剑"作为叙事的切入点,情节始终围绕"献剑——盗剑——寻剑"展开,人物的行为动机因"剑"而生,"剑"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演变。宝剑既控制着故事情节的干枝,又连缀起影片中的众多人物,并折射出复杂的江湖人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时又彰显着深刻而多元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冥剑 叙事动力 情节 矛盾冲突 主题
下载PDF
西方恐怖电影的叙事动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4-66,共3页
相对中、日等国的恐怖电影而言,美国、加拿大与欧洲的恐怖电影有着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以恐怖符号而言,西方恐怖电影常常出现"魔鬼"或者"怪物",他们或是超自然语境下的鬼魂,拥有恐怖外表的人类造物,天外来客,或是... 相对中、日等国的恐怖电影而言,美国、加拿大与欧洲的恐怖电影有着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以恐怖符号而言,西方恐怖电影常常出现"魔鬼"或者"怪物",他们或是超自然语境下的鬼魂,拥有恐怖外表的人类造物,天外来客,或是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吸血鬼、狼人,或就是人类本身,如凶残变态的连环杀手等,无不对普通人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威胁,给观众带来惊吓、刺激。而这些符号的出现,直接反映着西方恐怖电影在心理学层面上的叙事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电影 恐怖电影 叙事动力
下载PDF
现实:作为目的和方法——《应物兄》叙事动力分析
6
作者 计文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90,共7页
《应物兄》依赖现实主义精神和现代主义训练,同时还调动了中国古代思想资源和叙事智慧,使用了经验“层累”这一特殊叙事动力,把细小的经验片段“堆积”在一起,从“势能”演变成“动能”:情节不是被因果律和目的论推动的,是靠着“事体情... 《应物兄》依赖现实主义精神和现代主义训练,同时还调动了中国古代思想资源和叙事智慧,使用了经验“层累”这一特殊叙事动力,把细小的经验片段“堆积”在一起,从“势能”演变成“动能”:情节不是被因果律和目的论推动的,是靠着“事体情理”滋蔓出来的,小说中的世界获得了如同现实一样的逼真效果,与阅读者的经验和期待产生耦合,不断生成意义的增殖。动用这一叙事动力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与时代对话,把握现实。当下巨大变化之后的现实迫使小说家必须更新自己的思想资源和认知方法,以及两者的集中体现——艺术手段。《应物兄》这部以现实为目的也同时以现实为“方法”的作品,启示我们,小说也许可以再多一些“自我革命”的智慧和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洱 《应物兄》 叙事动力 经验“层累”
下载PDF
叙述的权威:成长小说的叙事动力——兼论张事业的长篇小说《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7
作者 王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988-993,共6页
一般认为,成长小说的叙事动力是成长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但显然这不是唯一的,它只是小说叙事的显性动力因素。很多成长小说想展现的不仅仅是成长主人公的成长,还包括叙述者对其成长历程的评价和判断。当这种评价和判断的愿望超过了展现主... 一般认为,成长小说的叙事动力是成长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但显然这不是唯一的,它只是小说叙事的显性动力因素。很多成长小说想展现的不仅仅是成长主人公的成长,还包括叙述者对其成长历程的评价和判断。当这种评价和判断的愿望超过了展现主人公的成长故事的时候,它就会成为左右叙事进程的更为权威性的力量,但它一般是隐性存在的。这两股一显一隐叙事动力,共同推动着叙事进程,丰富小说的主题意义。张事业的长篇小说《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每一个叙事单元都可以看见两种动力因素的推动力量,但小说的叙事节奏是由隐性动力决定的,叙述者尽管很少出面,但他的态度和评价,决定了叙事的目的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叙事动力 《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下载PDF
斯皮尔伯格战争电影的叙事动力
8
作者 潘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60-62,共3页
《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与《战马》并称为斯皮尔伯格战争电影三部曲。这几部影片集中体现了导演的艺术理念、价值立场与创作风格。斯皮尔伯格的影片通常具有十分明确的叙事动力。在这几部战争影片中,导演的这一创作特点有着... 《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与《战马》并称为斯皮尔伯格战争电影三部曲。这几部影片集中体现了导演的艺术理念、价值立场与创作风格。斯皮尔伯格的影片通常具有十分明确的叙事动力。在这几部战争影片中,导演的这一创作特点有着非常集中的体现。叙事动力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影片情节发展,也使得影片在整体审美效果上更加精练统一,成功地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本文以三部曲为例,从情感线索、悬念叙事以及评价动力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皮尔伯格 战争电影 叙事动力
下载PDF
《Pi的奇幻旅程》中的跨物种交际境遇与小说叙事动力学
9
作者 唐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物种之间的交际、交涉与共存是自然界生态圈中的普遍现象,正因为彼此环境界的符码规则不兼容,生命体在参照对观中可更深刻地认识自身。人“认识你自己”的向内探索以浪漫主义反讽的方式展现在扬·马特尔等作家虚拟的人与其他生物互... 物种之间的交际、交涉与共存是自然界生态圈中的普遍现象,正因为彼此环境界的符码规则不兼容,生命体在参照对观中可更深刻地认识自身。人“认识你自己”的向内探索以浪漫主义反讽的方式展现在扬·马特尔等作家虚拟的人与其他生物互动共处的故事中。突破俗常理性经验的特殊事件,以及人为应对事件而对旧有习惯规则所作的调整,使交际系统在产出新的构成元素的过程中得以维持运转,这一交际系统的存续反过来为叙事的推进提供持续的动力。与物种交际系统同时开启的还有人的观察者系统,交际系统停止运转时,观察者系统却不能同步终止,惯性所导致的巨大张力负责制造小说意义场的情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物种交际 环境界 自生系统 叙事动力 《Pi的奇幻旅程》
下载PDF
浅谈《金陵十三钗》的叙事动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楠 《今传媒》 2013年第1期80-81,共2页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了诸多的人物,人物的行动必然会受到其心理变化的影响,而人物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以精神分析中本我、自我、超我为理论依据,通过对《金陵十三钗》中不同人物或人物群的心理变化的分析,阐述《金...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了诸多的人物,人物的行动必然会受到其心理变化的影响,而人物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以精神分析中本我、自我、超我为理论依据,通过对《金陵十三钗》中不同人物或人物群的心理变化的分析,阐述《金陵十三钗》的叙事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叙事动力 《金陵十三钗》
下载PDF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视听语言及其叙事动力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雪艳 李晓珍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城市形象研究是新时代的一个热点,对城市形象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作为城市形象最直观的传播方式,城市形象宣传片凝练了城市独特的人文基因,其重要目的是全方位塑造、展示和传播城市形象。以粤港澳大湾区等最新中英文形象宣传片为语料... 城市形象研究是新时代的一个热点,对城市形象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作为城市形象最直观的传播方式,城市形象宣传片凝练了城市独特的人文基因,其重要目的是全方位塑造、展示和传播城市形象。以粤港澳大湾区等最新中英文形象宣传片为语料,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形象宣传片文字、图像和音乐等视听语言进行多模态叙述和编码,解构和建构城市形象的标志性语言符号及其叙事动力。城市形象宣传片采用故事化叙事和隐喻化生成方式,通过人物形象、现代建筑设施、历史人文特质和科技教育水平等语言符号和叙事力量,挖掘受众的理性诉求和附加体验,创造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共情能力,塑造城市形象并打造城市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视听语言 叙事动力
下载PDF
类型叠加在《釜山行》中的叙事动力分析
12
作者 王菲 刘小雨 《今传媒》 2017年第6期101-102,共2页
列车片在叙事上存在单一化的倾向,影片《釜山行》在列车片的基础上叠加了丧尸元素,将现实主义人物关系与浪漫主义叙事相结合,用围闭空间的方式增加了叙事的力度,用假定性型构了叙事的动力节奏,并且通过类型元素的叠加,使影片有了更深刻... 列车片在叙事上存在单一化的倾向,影片《釜山行》在列车片的基础上叠加了丧尸元素,将现实主义人物关系与浪漫主义叙事相结合,用围闭空间的方式增加了叙事的力度,用假定性型构了叙事的动力节奏,并且通过类型元素的叠加,使影片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指向功能,才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可视性,而这种类型叠加造成的叙事动力对于后续国产影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从列车和丧尸两种元素着手,结合电影《卡桑德拉大桥》,深入分析类型叠加对《釜山行》中叙事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叠加 《釜山行》 叙事动力
下载PDF
悬疑类型影片的叙事动力与视听语言研究——以翻拍电影《门锁》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景青 陆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2-136,共5页
改编与翻拍对于电影创作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面对同一个剧本,不同国家的导演呈现出的不同作品可以说是最表层意义上的“国家故事”的具体实践。西班牙影片《当你熟睡》在韩国、中国先后被翻拍为影片《门锁》上映。三部影片在叙事上... 改编与翻拍对于电影创作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面对同一个剧本,不同国家的导演呈现出的不同作品可以说是最表层意义上的“国家故事”的具体实践。西班牙影片《当你熟睡》在韩国、中国先后被翻拍为影片《门锁》上映。三部影片在叙事上围绕独居女性的生活环境,结合本国现实情况,以“床下有人”这个经典类型戏码作为触发点,从内在心理层面和外在生理层面展开了一段悬疑加恐怖的类型故事。本文将从叙事动力、视听语言和社会意义三个层面比较三部影片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锁》 类型电影翻拍 叙事动力 视听语言 社会意义
下载PDF
两种人物观与叙事动力分析
14
作者 王增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3,89,共5页
叙事学中,"心理性"人物观与"功能性"人物观的矛盾由来已久,对二者背景的分析将触及深刻的文化神经。二者的分歧在于文本之叙事动力问题。性格逻辑对文本的驱动不过是一种表象,其力量正来自话语强制力的馈赠,这种复... 叙事学中,"心理性"人物观与"功能性"人物观的矛盾由来已久,对二者背景的分析将触及深刻的文化神经。二者的分歧在于文本之叙事动力问题。性格逻辑对文本的驱动不过是一种表象,其力量正来自话语强制力的馈赠,这种复杂的理论调和对于解决现代叙事学中两种人物观的对立或许是一种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 行动元 叙事动力 调和
下载PDF
论当代小说《茧》的叙事动力与审美品格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虹 石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2-80,共9页
以叙事学为理论背景,细读当代作家张悦然的小说《茧》,从故事层面、话语层面、阅读层面三个角度对作品的叙事动力进行分析,揭示这部小说作品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 当代小说 叙事 叙事动力 审美品格
下载PDF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16
作者 白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38-140,共3页
科幻电影的叙事动力一直以来都存在单一化的倾向,故事动力成为推动叙事的唯一动力。导演道格·里曼执导的科幻影片《明日边缘》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虽然在主题设定上迎合了主流文化和价值取向,但是该片在叙事框架上极尽巧思,制造了多... 科幻电影的叙事动力一直以来都存在单一化的倾向,故事动力成为推动叙事的唯一动力。导演道格·里曼执导的科幻影片《明日边缘》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虽然在主题设定上迎合了主流文化和价值取向,但是该片在叙事框架上极尽巧思,制造了多个与主题内涵相符的叙事动力,从多个角度推动叙事进程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主题内涵的表达。本文通过分析该片的叙事结构铺展过程、矛盾冲突的激发以及情感线索的推动,整体解读该片的叙事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叙事动力 叙事结构 《明日边缘》
下载PDF
电影《蜂鸟》的叙事动力解析
17
作者 肖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9-81,共3页
叙事动力是指能引起、维持、控制、调节叙事主体进行叙事的各种力量。韩国电影《蜂鸟》的叙事动力是女角金恩熙耳后的“肿瘤”。影片中,导演以“肿瘤”为叙事的切入点,情节围绕“发现—治疗—手术—康复”铺陈。肿瘤既控制着电影的故事... 叙事动力是指能引起、维持、控制、调节叙事主体进行叙事的各种力量。韩国电影《蜂鸟》的叙事动力是女角金恩熙耳后的“肿瘤”。影片中,导演以“肿瘤”为叙事的切入点,情节围绕“发现—治疗—手术—康复”铺陈。肿瘤既控制着电影的故事脉络,又串联起影片中众多的人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动力 情节 象征
下载PDF
《爸爸去哪儿》叙事主体和叙事动力探析
18
作者 王红娜 《新闻世界》 2014年第9期55-56,共2页
近年来,文化商品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真人秀作为一种影像文化,已经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低俗化。但2013年,《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引进,改变了国内沉闷的真人秀节目市场。笔者以《爸爸去哪儿》为研究个案,探讨其叙事主体、叙事动力... 近年来,文化商品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真人秀作为一种影像文化,已经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低俗化。但2013年,《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引进,改变了国内沉闷的真人秀节目市场。笔者以《爸爸去哪儿》为研究个案,探讨其叙事主体、叙事动力的设置,为其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秀 《爸爸去哪儿》 叙事主体 叙事动力
下载PDF
我国电视真人秀的叙事动力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宇灏 《视听界》 2022年第1期60-64,70,共6页
真人秀进入我国后,在我国的社会语境中形成了新的创作逻辑和节目样貌。作为季播类型的节目,真人秀需要在较长时间段内持续叙事,且能对观众产生持续吸引力,这是当前真人秀创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叙事动力为研究重点,一方面探讨真人秀... 真人秀进入我国后,在我国的社会语境中形成了新的创作逻辑和节目样貌。作为季播类型的节目,真人秀需要在较长时间段内持续叙事,且能对观众产生持续吸引力,这是当前真人秀创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叙事动力为研究重点,一方面探讨真人秀叙事动力的要素,另一方面探究当下创作语境中导致真人秀叙事动力不足的阻力因素,最终针对真人秀创作提出切实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秀 叙事动力 价值导向
下载PDF
论《三块广告牌》中的双重叙事动力
20
作者 郭荣 张璞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6-80,共5页
文章从双重叙事动力角度对《三块广告牌》进行考察,发现该影片的情节发展为观众展现出“不合格”的母亲、“不作为”的警察、“不传递信息”的广告牌等表象,而影片的隐性叙事进程,伟大的母爱、正义善良的警察、以及传达爱与救赎的广告... 文章从双重叙事动力角度对《三块广告牌》进行考察,发现该影片的情节发展为观众展现出“不合格”的母亲、“不作为”的警察、“不传递信息”的广告牌等表象,而影片的隐性叙事进程,伟大的母爱、正义善良的警察、以及传达爱与救赎的广告牌才是影片的实质精神内核。情节发展和隐性叙事进程一明一暗相互交织构成整部影片强劲的叙事动力,使得整部影片情节紧凑且富有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三块广告牌》 情节发展 隐性叙事进程 双重叙事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