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叙事文学·叙事文化——中国叙事文化学与叙事学的关联与特质 被引量:9
1
作者 宁稼雨 《天中学刊》 2014年第3期20-23,共4页
中国叙事文化学学科内涵涉及叙事、叙事文学、叙事文化三个层面,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予以理论定位,设定操作指南。中国叙事文化学与叙事学尤其是广义叙述学之间有其异同与关联,明乎此,则可明确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属性定位。
关键词 叙事 叙事文学 叙事文化 中国叙事文化
下载PDF
移民、传说与族群记忆——民族史视野中的南方族群叙事文化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先清 杜树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9,共10页
南方族群文化的发展,与历史上汉族和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紧密联系。而在这种族群交融过程中,传说、习俗、仪式等大量的地方性族群记忆也被制造出来。八姓入闽、跑贡王、射梁箭、土酋救皇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地方性族群记... 南方族群文化的发展,与历史上汉族和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紧密联系。而在这种族群交融过程中,传说、习俗、仪式等大量的地方性族群记忆也被制造出来。八姓入闽、跑贡王、射梁箭、土酋救皇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地方性族群记忆一般不见于国家正史典籍中,属于族群小叙事文化,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族群本质,体现出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本地人视角,真切地表达出历史上族群接触的生动事实。当前的南方民族史研究,很有必要重视上述小叙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族群 族群史 叙事文化
下载PDF
论故事家车炳杰在民族民间叙事文化保存中的功业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名超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0-84,共5页
一部用民族文字记录的朝鲜族民间故事集《八仙女》,仅只是初版印行的'上卷',猛一下,竟至畅销国内外达两万册之多,不只在出版界引起震惊,学术研究者们也对之甚以为奇.这里,还传出另一则消息:《八仙女》下卷也已辑稿完竣,正待续印... 一部用民族文字记录的朝鲜族民间故事集《八仙女》,仅只是初版印行的'上卷',猛一下,竟至畅销国内外达两万册之多,不只在出版界引起震惊,学术研究者们也对之甚以为奇.这里,还传出另一则消息:《八仙女》下卷也已辑稿完竣,正待续印,只是由于所收作品数量过大,为两卷本殊难尽行容纳,因而拟出上、中、下三卷集选本,当然,这在民族文学界似乎已成一则突破性的'文讯'了. 《八仙女》故事的保存者和讲述人是朝鲜族著名民间故事家车炳杰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家 车炳杰 民间叙事文化 朝鲜族 民间故事集 《八仙女》 口传文学 艺术完美性 韵语艺术 北亚文化
下载PDF
体育赛事媒介景观与新闻叙事文化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坤学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第10期195-196,共2页
探究日常生活场域中的体育媒介景观与新闻叙事文化,我们必须双管齐下,首先要仔细探究日常生活与体育媒介景观之间的关系,揭露日常生活不为我们深知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辩证日常生活的双重特质与体育媒介发展进程的关系,最终阐明体育在... 探究日常生活场域中的体育媒介景观与新闻叙事文化,我们必须双管齐下,首先要仔细探究日常生活与体育媒介景观之间的关系,揭露日常生活不为我们深知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辩证日常生活的双重特质与体育媒介发展进程的关系,最终阐明体育在当代社会中同时扮演节庆与景观的双重角色,但此双重并非暧昧的折衷主义,而是体育文化发展历程中涵化进程,进而累积形成特定体育文化脉络的体现。据此,当代体育文化正是由体育媒介景观与新闻叙事文化这两者交融生成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 媒介景观 新闻传播 文化叙事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的东野圭吾推理小说叙事手法研究
5
作者 卫萍萍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6-149,共4页
推理小说虽然是理性的,但并不能成为否定其感性意味的理由,因为任何一种叙事都带有文化色彩,在文化色彩的作用下,任何叙事都必然是感性的。东野圭吾凭借着独特的文化叙事手法在一部又一部推理小说中展现“逻辑”的感性一面,让读者在解... 推理小说虽然是理性的,但并不能成为否定其感性意味的理由,因为任何一种叙事都带有文化色彩,在文化色彩的作用下,任何叙事都必然是感性的。东野圭吾凭借着独特的文化叙事手法在一部又一部推理小说中展现“逻辑”的感性一面,让读者在解读案情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感慨人性。文化叙事手法赋予东野圭吾推理小说以更多的魅力,也让其推理小说具备了较比于传统推理小说而言更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野圭吾 推理小说 文化叙事
下载PDF
教科书的文化叙事及教学实现
6
作者 李志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文化叙事”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意义建构,是指某种文化以适合其呈现的叙事策略予以展现,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教科书的文化叙事是教科书对嵌入其中的知识进行叙事化处理,将隐藏在故事情节中的文化价值浸润于学生心灵深处,在固本培元... “文化叙事”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意义建构,是指某种文化以适合其呈现的叙事策略予以展现,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教科书的文化叙事是教科书对嵌入其中的知识进行叙事化处理,将隐藏在故事情节中的文化价值浸润于学生心灵深处,在固本培元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叙事指向的意义关怀、叙事表达的图文共生和叙事效果的润物无声是教科书文化叙事的特点。教科书文化叙事的向度表现为突显时间向度的“宏大叙事”、书写空间场域的“微小叙事”和运用视角转换的意义“叠写”。为实现教科书文化叙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地,教师须明晰文化主体的叙事思维、把握复调的互动叙事切口、挖掘微小叙事的深刻意蕴和创设留白的叙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文化叙事 教学实现
下载PDF
文化理想与叙事:现代影视IP的衍生发展
7
作者 顾晨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27,共4页
在文化跨界融合背景下,以知识产权为内核的影视IP大热。现代影视IP成为多产业优秀产品延伸生命周期、实现文化价值的新发展赛道。从文化产业看,现代影视IP呈现多元衍生态势,模式不断迭代。从成功案例看,现象级影视IP的生成总是立足于共... 在文化跨界融合背景下,以知识产权为内核的影视IP大热。现代影视IP成为多产业优秀产品延伸生命周期、实现文化价值的新发展赛道。从文化产业看,现代影视IP呈现多元衍生态势,模式不断迭代。从成功案例看,现象级影视IP的生成总是立足于共有理想家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从叙事范式看,坚持活性叙事,推动低语态共情叙事下信息有序传递。从衍生阶段看,现代影视IP衍生应用已经进入全产业链条组合下的文化融合共筑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IP 文化理想 文化叙事 衍生发展
下载PDF
“一带一路”纪录片的文化叙事与国家形象
8
作者 倪乐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39,共4页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十年栉风沐雨,这条身穿现代化外衣的古丝绸之路带给世界机遇,也让中国的大国形象进一步具体化。自2013年以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或是背景的纪录片层见叠出、精彩纷繁,为...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十年栉风沐雨,这条身穿现代化外衣的古丝绸之路带给世界机遇,也让中国的大国形象进一步具体化。自2013年以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或是背景的纪录片层见叠出、精彩纷繁,为国内外观众展现了一场场感官与认知层面的盛宴。影像叙述手段作为具体的传播载体,用以表征历史厚度和当代实效兼具的“一带一路”文化体系。纪录片以宏大主题为标志,因此叙事终点通常指向国家形象的建构,呈现的是真实的、强大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纪录片 文化叙事 国家形象
下载PDF
情动理论与跨文化叙事:新主流电影中“大国形象”的生产机制
9
作者 裴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3,共4页
新主流电影将影像的“情动机制”作为一种大国形象的“生产机制”,有效缓和了国际传播中的文化隔阂。电影的影像作为大国形象的生产媒介,通过“身体的感触”影像、“结晶”影像与“仪式”影像的情动机制,对“大国形象”进行情动触发、... 新主流电影将影像的“情动机制”作为一种大国形象的“生产机制”,有效缓和了国际传播中的文化隔阂。电影的影像作为大国形象的生产媒介,通过“身体的感触”影像、“结晶”影像与“仪式”影像的情动机制,对“大国形象”进行情动触发、情感召唤与情感指征。使得中国的“大国形象”双向融合了创作者与观众的情动,高度契合跨文化叙事的情感调用、情感流通与情感获取。情动影像是促进跨文化叙事的中介力,电影中的情感变化与文化融通成为一种潜在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文化叙事 大国形象 情动影像
下载PDF
从“两个结合”中探赜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叙事
10
作者 刘江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赓续发展的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叙事史。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叙事,从历史表达来看:经历了从破坏“一个旧世界”的革命叙事、创建“一个新世界”的建设叙事、“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改革叙事到“站在...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赓续发展的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叙事史。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叙事,从历史表达来看:经历了从破坏“一个旧世界”的革命叙事、创建“一个新世界”的建设叙事、“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改革叙事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的复兴叙事;从理论表达来看:体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科学性与志道精神的交融、“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实践性与担当意识的交织、“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革命性与抗争精神的互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人民性与无我境界的互融;从文明表达来看:在激活传统中坚守了中华文化主体性自觉,在立足本国实际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面向未来中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文化叙事 两个结合 文明指向
下载PDF
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叙事策略——以抖音“意公子”为例
11
作者 梁璐 《新闻世界》 2024年第4期3-6,共4页
如今,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的短视频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内涵重塑以及价值传承的重要媒介。本文从叙事角度对抖音平台上拥有高赞的“意公子”短视频作品进行叙事策略解读,通过对其叙事内容、叙事逻辑、叙事... 如今,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的短视频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内涵重塑以及价值传承的重要媒介。本文从叙事角度对抖音平台上拥有高赞的“意公子”短视频作品进行叙事策略解读,通过对其叙事内容、叙事逻辑、叙事话语、叙事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的叙事策略,从而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短视频 意公子 文化叙事
下载PDF
钢都文化想象下的地域重现与历史重塑——评卜庆祥《沸腾的生活——经典作家的红色工业文学与钢都文化叙事》
12
作者 李佳奇 《艺术广角》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沸腾的生活——经典作家的红色工业文学与钢都文化叙事》一书是卜庆祥真挚叙写钢铁工业与“高炉朝圣”作家们的鸿篇力作,集文学地理感、历史感与时代感于一体。卜庆祥以鞍钢“这座城”作为空间意义与文化意义上的地域中心,以昔日于鞍... 《沸腾的生活——经典作家的红色工业文学与钢都文化叙事》一书是卜庆祥真挚叙写钢铁工业与“高炉朝圣”作家们的鸿篇力作,集文学地理感、历史感与时代感于一体。卜庆祥以鞍钢“这座城”作为空间意义与文化意义上的地域中心,以昔日于鞍钢展开文化朝圣的“那些人”作为红色钢都文化的最佳讲述者与阐释者,借由融情入理的评传笔法对草明等八位“经典作家”及其沸腾的红色工业文学叙事展开多维解析与立体探照。全书在与朝圣作家亲历式实感经验与集体性地域认同的深度对接、文学叙事与历史视野的贯通交融中,找到了与新中国工业作家及工业叙事对话的有效通路,在现实真实与文学想象之间的缝隙探寻中延展了钢都文化叙事的内涵承载与表现纵深,显示出了溯寻新中国工业文学发展建构的经验起源、构筑新时代红色工业精神谱系与文化图谱的热忱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的生活》 钢都文化叙事 红色工业文学
原文传递
当艺术联结起亚洲与大洋洲——重建亚太地区历史记忆与文化叙事
13
作者 曾玉兰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以“远南之递——来自大洋洲的当代影像展”与“几近天堂:错识/亚太地区的闲暇和劳作”展览为案例具体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在立足本土,强调在地性的同时推动“一带一路”艺术交流的工作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文化叙事 现代美术馆 艺术交流 历史记忆 一带一路 在地性 大洋洲 亚太地区
下载PDF
中国电影文化的伦理建构
14
作者 袁智忠 田鹏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在全球化时代,视觉文化转向、价值观多元化等趋势将中国电影文化不断推向未知与尴尬的境地。因此,中国电影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伦理的引导与规训。在“三大体系”建设的时代呼声中,中国电影文化应以传统伦理为基底,强调“文以载道”“以... 在全球化时代,视觉文化转向、价值观多元化等趋势将中国电影文化不断推向未知与尴尬的境地。因此,中国电影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伦理的引导与规训。在“三大体系”建设的时代呼声中,中国电影文化应以传统伦理为基底,强调“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价值观念,沿着电影文化的生成肌理,通过思想文化层面的共同体美学价值理念传续、叙事文化层面“手段善”与“目的善”的统一、镜头文化层面的诗性镜头建构,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伦理价值体系的建构,助力中国电影自主知识体系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伦理 文化伦理建构 镜头文化 叙事文化 思想文化
下载PDF
两宋风俗画的文化叙事取向
15
作者 程波涛 《文化遗产》 2023年第4期136-143,共8页
风俗画作为一种绘画形态和社会文化镜像的折射,不仅是社会风俗的一种直接显现,而且也是历史与现实、政治思潮与社会文化思潮共同交织的衍生物,其内容是无法与内在精神剥离的。考察两宋风俗画,还需要思想、哲学层面的静观,深入探究艺术... 风俗画作为一种绘画形态和社会文化镜像的折射,不仅是社会风俗的一种直接显现,而且也是历史与现实、政治思潮与社会文化思潮共同交织的衍生物,其内容是无法与内在精神剥离的。考察两宋风俗画,还需要思想、哲学层面的静观,深入探究艺术表现的生活样态。两宋风俗画受制于宋代理学思想观念,在处理生活题材时,虽有守正创新,符合传统的中和审美,但拘泥于内容的叙事,缺乏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服膺于教化、偏执于雅化,导致精神内敛,更多地沿袭着“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而没有深刻反映社会弊端和文化反思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风俗画 文化叙事 中和之美 批判
下载PDF
怀旧·乡愁·乌托邦:中国动画文化叙事的情感结构——以《中国奇谭》为例
16
作者 苏东晓 《艺术广角》 2023年第5期39-45,共7页
《中国奇谭》热度口碑双丰收,主要源于其文化叙事与中国当下语境中的情感结构相契合,其文化叙事的显著特征为一种“乡愁”叙事,即通过民族文化事象的浪漫呈现,打造一个浓郁的中国标识,托起一份疗愈现代性创伤的乡愁,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 《中国奇谭》热度口碑双丰收,主要源于其文化叙事与中国当下语境中的情感结构相契合,其文化叙事的显著特征为一种“乡愁”叙事,即通过民族文化事象的浪漫呈现,打造一个浓郁的中国标识,托起一份疗愈现代性创伤的乡愁,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消解“怀旧”中的“返回性”与“私人性”局限,并在乡愁的回环往复中激发当下的震颤以敞开未来。“乡愁乌托邦”以历史传统为基点构建回环上升的螺旋,通过审美介入现实,唤起对当下的更深切体验以获取更强大的现实建构力量,正是这种情感结构创造了中国动画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独特性,成为中国动画艺术民族化生成的重要创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乡愁 乡愁乌托邦 文化叙事 《中国奇谭》
原文传递
叙事理论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路径——以板厂峪长城景区红色文化传承为个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俊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基于板厂峪长城景区的田野调研发现,板厂峪长城景区通过红色文化叙事,形成了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进而带动了该地的乡村振兴。其红色叙事包括戚家军后裔的世代守护、乡贤精英的主动讲述、革命英烈的故事书写等语言文字叙事,生成与发现... 基于板厂峪长城景区的田野调研发现,板厂峪长城景区通过红色文化叙事,形成了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进而带动了该地的乡村振兴。其红色叙事包括戚家军后裔的世代守护、乡贤精英的主动讲述、革命英烈的故事书写等语言文字叙事,生成与发现烈士陵园、革命遗迹、红色文物等物象景观叙事,设计规范化的红色纪念仪式,开展红色研学旅游活动和举办红色展览等仪式行为叙事。红色文化叙事强化了板厂峪人世代保家卫国的历史记忆和爱国精神,激发了板厂峪人的文化自信和主动传承红色文化的热情,带动了长城沿线的乡村振兴,为地方社会传承红色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厂峪长城景区 红色文化叙事 传承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内蕴及其叙事结构
18
作者 俞小和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的叙事结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使其有别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在文化叙事的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中轴,决定了它的基本面貌与内容,在...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的叙事结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使其有别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在文化叙事的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中轴,决定了它的基本面貌与内容,在叙事结构中居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质,是解开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在叙事结构犹如船体的“龙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的进步追求,这构成这一叙事的世界面向。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内蕴 文化叙事
下载PDF
微纪录片《川味》的区域文化叙事研究
19
作者 毛琴 罗彬 《新疆新闻出版广电》 2023年第2期78-82,共5页
区域文化是该地区人民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文化,不同地域有其独特的、个性化的形象,其自然风貌、风俗习惯、道德规范、语音语言、饮食习惯等都各具特色。地方美食是区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蜀地美食的呈现切合公众... 区域文化是该地区人民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文化,不同地域有其独特的、个性化的形象,其自然风貌、风俗习惯、道德规范、语音语言、饮食习惯等都各具特色。地方美食是区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蜀地美食的呈现切合公众对乡土文化的多元想象,为观众阐释、构建了一个辣火朝天、与时俱进又温馨感人的美食之都的四川形象。《川味》作为四川美食微纪录片的成功典范,并非单纯记录美食,而是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性的作品。当下巴蜀大地正火热的,或即将消失的,或正在兴起,交替和变化的美食尽收影片之中,透过美食符号诠释了鲜明的城市精神内涵与四川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叙事 饮食习惯 微纪录片 巴蜀大地 温馨感 地域文化 乡土文化 成功典范
下载PDF
乾隆御制瓷枕诗的文化叙事与器物之喻
20
作者 李兴华 刘海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94-97,共4页
乾隆一生以诗歌为伴,在乾隆的几万首诗中,咏瓷诗有近200首,写瓷枕的诗计21首。瓷枕诗的描写多与梦境有关,梦里出现的人物皆为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乾隆通过梦境表达了对良贤的渴望,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人生世事的思考。从器物叙事... 乾隆一生以诗歌为伴,在乾隆的几万首诗中,咏瓷诗有近200首,写瓷枕的诗计21首。瓷枕诗的描写多与梦境有关,梦里出现的人物皆为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乾隆通过梦境表达了对良贤的渴望,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人生世事的思考。从器物叙事的角度表现了乾隆对中华文化的熟知和对华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乾隆从审美角度对瓷枕进行描绘,赋予瓷枕质朴的品德并抒发自己的情感,给后人以警示。在乾隆诗中,瓷枕作为幻化的媒介,不仅能沟通天地,也是进行文化叙事的物质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瓷枕诗 梦境 文化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