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TiAl异质叠层结构的强化机制、制造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1
作者 孙靖 金阳 +3 位作者 李送斌 王捷 张莹 尹玉环 《电焊机》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Ti/TiAl微叠层材料体系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及高温性能,该体系可有效克服钛铝合金制备与加工过程中的突发性开裂等弱点。综述了Ti/TiAl叠层结构的制造方法、强韧化机制及典型失效方式。研究表明,叠层复合结构相较于传统单一材料或非连续增... Ti/TiAl微叠层材料体系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及高温性能,该体系可有效克服钛铝合金制备与加工过程中的突发性开裂等弱点。综述了Ti/TiAl叠层结构的制造方法、强韧化机制及典型失效方式。研究表明,叠层复合结构相较于传统单一材料或非连续增强复合材料,通过多材料的韧性差异和多层界面的引入,其强韧性得到明显提升。主要强化机制为复合结构多材料的韧性差异及多层界面的引入,使得裂纹扩展过程中发生偏转与产生二次裂纹,裂纹的偏转和桥接效应消耗了主裂纹的尖端能量,抑制主裂纹持续扩展。这种结构突破了传统强度-塑性约束,为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结构 增材制造 强韧化机制 裂纹偏转 突破传统强度-塑性约束 韧性差异 主裂纹尖端能量
下载PDF
复钛叠层结构大孔径制孔热损伤研究
2
作者 黄卫超 韩汪涛 杨力 《模具制造》 202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复钛叠层结构制孔所产生的切削热会对复材造成损伤,出现的变色和熔融等热损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孔的质量。论文针对复钛叠层结构制孔时的复材孔周变色现象,分析热损伤机理并采用拉伸试验进行热损伤评估,结果表明孔周变色现象对结构... 复钛叠层结构制孔所产生的切削热会对复材造成损伤,出现的变色和熔融等热损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孔的质量。论文针对复钛叠层结构制孔时的复材孔周变色现象,分析热损伤机理并采用拉伸试验进行热损伤评估,结果表明孔周变色现象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为防止复现该种热损伤现象,优化既定制孔方案,所制连接孔合格率高达100%。除此之外,引进螺旋铣实现低热损伤大孔径制孔,制孔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钛叠层结构 制孔 热损伤
下载PDF
CFRP/钛合金叠层结构变参数螺旋铣孔界面加工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晖 马利杰 +3 位作者 毛信辉 马尊严 逄明华 王占奎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8,共9页
螺旋铣孔是CFRP/钛合金叠层结构件的常用制孔技术,然而两材料切削性能的差异使单一参数下的内孔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围绕CFRP/钛合金叠层结构一体化精密制孔的现实需求,设计了变参数螺旋铣孔方案;通过对界面过渡轴向力、界面加工质量和... 螺旋铣孔是CFRP/钛合金叠层结构件的常用制孔技术,然而两材料切削性能的差异使单一参数下的内孔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围绕CFRP/钛合金叠层结构一体化精密制孔的现实需求,设计了变参数螺旋铣孔方案;通过对界面过渡轴向力、界面加工质量和界面处孔径的分析,研究了叠层制孔顺序和变参数位置对界面加工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叠层制孔顺序对界面过渡轴向力、界面加工质量和界面处内孔精度都有显著的影响,而变参数位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界面加工质量方面。C/Ti-C方案能获得最佳的界面加工质量,其界面平整度因子仅为Ti/C-Ti的8%;Ti/C制孔顺序能获得较小的两材料界面孔径差值,最小为29μm。基于对界面加工质量和尺寸精度的综合考虑,C/Ti-C变参数方案能够实现最佳的界面加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钛合金 叠层结构 变参数 螺旋铣孔 界面 加工特性
下载PDF
CFRP/TC4叠层结构钻削仿真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李云义 李树健 +2 位作者 李鹏南 王春浩 赵永锋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39,共8页
为探究CFRP/TC4叠层结构不同叠层顺序下的材料去除过程、两相材料及界面损伤形成机理,建立CFRP/TC4叠层结构钻削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获得的轴向力、缺陷类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钻削顺序为CFRP→TC4时,CFRP入口处... 为探究CFRP/TC4叠层结构不同叠层顺序下的材料去除过程、两相材料及界面损伤形成机理,建立CFRP/TC4叠层结构钻削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获得的轴向力、缺陷类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钻削顺序为CFRP→TC4时,CFRP入口处产生以撕裂型为主的入口分层,CFRP出口处未产生明显的推出分层,但在钻头的持续旋转作用下形成界面分层;当钻削顺序为TC4→CFRP时,当钛合金待切削层厚度较低时,轴向推力超过CFRP层间界面结合强度时产生界面相失效,TC4→CFRP的界面损伤比CFRP→TC4更加严重;TC4→CFRP主要形成以张开型、滑开型裂纹扩展为主的推出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 TC4 叠层结构 钻削 加工损伤
下载PDF
陶瓷叠层结构增韧设计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香华 胡宁 +4 位作者 蔡乾煌 郑泉水 昝青峰 汪长安 黄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4-239,共6页
本研究尝试将微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仿生陶瓷复合材料的增韧设计 .基于多层梁模型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仿生陶瓷叠层结构的断裂行为和裂纹逐次从硬层基片向弱界面层的拐折和扩展 .后处理程序显示了三点弯曲试件的裂纹扩展路径... 本研究尝试将微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仿生陶瓷复合材料的增韧设计 .基于多层梁模型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仿生陶瓷叠层结构的断裂行为和裂纹逐次从硬层基片向弱界面层的拐折和扩展 .后处理程序显示了三点弯曲试件的裂纹扩展路径、相应的载荷 -位移曲线和增韧效应 (断裂功大幅度提高 ) .还进一步分析了叠层陶瓷的韧性和强度受试件几何参数 (硬软层层厚比、层数 )和材料性能参数 (断裂应变、Young氏模量比等 )的影响变化趋势 ,据此确定增韧设计中上述各参数的最佳取值 .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叠层陶瓷三点弯曲试件断裂功实测值的对比 ,证明了本法的有效性 ,并证明因弱界面层的存在引发主裂纹拐折和这一叠层陶瓷主要耗能增韧机理所决定的叠层梁模型的合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叠层结构 数值模拟 断裂 韧性 增韧设计
下载PDF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组织性能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彦波 马凤梅 +1 位作者 肖文龙 马朝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11,共14页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学过程和致密化工艺,介绍各种技术条件下叠层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阐述。最后,对该种复合材料的未来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通过工艺调整来制备出具有更加合适的叠层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材料,依旧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 叠层结构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叠层结构陶瓷强韧化设计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郭香华 蔡乾煌 +1 位作者 汪长安 黄勇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324,共12页
基于梁的理论和裂纹在异材界面上拐折与扩展条件 ,对叠层结构陶瓷弯曲试件的强度与韧性进行了力学分析 ,获得叠层结构中陶瓷基片和界面层的材料性能、结构几何参数与叠层结构弯曲强度、韧性间的定量解析关系 ,给出相应的影响曲线 ,并对S... 基于梁的理论和裂纹在异材界面上拐折与扩展条件 ,对叠层结构陶瓷弯曲试件的强度与韧性进行了力学分析 ,获得叠层结构中陶瓷基片和界面层的材料性能、结构几何参数与叠层结构弯曲强度、韧性间的定量解析关系 ,给出相应的影响曲线 ,并对Si3N4 /BN叠层结构四点弯曲试样断裂功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作对比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结构陶瓷 载荷-位移曲线 界面断裂韧性 强韧化设计 力学分析
下载PDF
预压紧力对叠层结构制孔层间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浩骏 陈燕 +3 位作者 徐九华 傅玉灿 徐陈林 张永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共8页
为研究预压紧力对叠层结构制孔层间间隙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板壳理论建立叠层结构制孔简化模型;进而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预压紧力对叠层结构制孔层间间隙的影响,并以单层板的受力响应模型进行结果比对以验证模型正确,进而分析了不同... 为研究预压紧力对叠层结构制孔层间间隙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板壳理论建立叠层结构制孔简化模型;进而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预压紧力对叠层结构制孔层间间隙的影响,并以单层板的受力响应模型进行结果比对以验证模型正确,进而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叠层结构层间间隙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叠层结构钻削试验验证了限元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向预压紧力的逐渐增大,叠层板会经历层间间隙逐渐减小到贴合的过程,其转折点对应着预压紧力的临界值.加工过程中欲达到良好的毛刺抑制效果,预压紧力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Ⅰ)转折点对应的层间间隙D_B需小于未施加预压紧力情况下的层间毛刺高度;Ⅱ)其值需高于临界预压紧力F_B.此外,减小制孔轴向力或预压紧环直径可有效降低临界预压紧力及对应层间间隙;从提高预压紧力作用效果,减小层间间隙的角度考虑,叠层结构制孔时应将尺寸较厚、模量较高的板材置于叠层结构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压紧力 叠层结构 间间隙 制孔质量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透明叠层结构Ag/MoO_3/Ag阳极对绿光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胡俊涛 邓亚飞 +1 位作者 梅文娟 宗艳凤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9,共6页
本文采用一种结构为Ag/MoO_3/Ag的金属/氧化物/金属(M_1/O/M_2)叠层替代ITO作为OLED器件的阳极,研究Ag/MoO_3/Ag叠层结构变化对于OLED器件电极透过率、亮度、光谱等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器件,器件结构为Ag/MoO_... 本文采用一种结构为Ag/MoO_3/Ag的金属/氧化物/金属(M_1/O/M_2)叠层替代ITO作为OLED器件的阳极,研究Ag/MoO_3/Ag叠层结构变化对于OLED器件电极透过率、亮度、光谱等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器件,器件结构为Ag/MoO_3/Ag/MoO_3(10nm)/NPB(40nm)/Alq_3(60nm)/LiF(1nm)/Al(150nm)。对比器件的电压-电流密度、电压-亮度、光谱特性等数据,表明Ag/MoO_3/Ag的结构为20/20/10(nm)时,器件性能较好。在驱动电压为11V时,其亮度达到18 421cd/m^2,电流效率为2.45cd/A;且因器件中存在微腔效应,其EL光谱蓝移,半高宽变窄。但考虑到530nm处其电极透过率仅为17%,所以经换算该器件实际发光亮度比ITO电极器件更高。该Ag/MoO_3/Ag叠层阳极制作相对简单,经优化后在顶发射和柔性OLED器件方面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结构 透明阳极 OLED
下载PDF
Ti/Al叠层结构低频振动制孔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浩骏 陈燕 +1 位作者 徐九华 张永升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钛合金与铝合金叠层构件的装配孔制备过程中存在孔壁质量差、尺寸超差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开展了低频轴向振动扩孔、铰孔与传统扩孔、铰孔的对比试验,重点分析了其在切屑形态、加工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振动制孔技术能够产生C... 钛合金与铝合金叠层构件的装配孔制备过程中存在孔壁质量差、尺寸超差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开展了低频轴向振动扩孔、铰孔与传统扩孔、铰孔的对比试验,重点分析了其在切屑形态、加工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振动制孔技术能够产生C形或发条形切屑,利于切屑排出,减小铝合金孔壁的划伤。使用振动辅助技术进行一次扩孔与一次铰孔后,钛合金与铝合金孔壁粗糙度均可低于R_a0.6μm,孔径精度可满足H7公差等级,出口毛刺高度小于2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结构 钛合金 铝合金 制孔
下载PDF
微叠层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培燕 傅正义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9-593,共5页
本文论述了微叠层材料性能优越于单体材料的原因 :该材料的层间距较小 ,限制了位错的移动和缺陷的尺寸。微叠层材料制备方法有多种 ,磁控溅射是制备纳米级微叠层材料的有效方法。Hall Petch理论 ,Orowan变形理论 ,多微粒模型等是计算层... 本文论述了微叠层材料性能优越于单体材料的原因 :该材料的层间距较小 ,限制了位错的移动和缺陷的尺寸。微叠层材料制备方法有多种 ,磁控溅射是制备纳米级微叠层材料的有效方法。Hall Petch理论 ,Orowan变形理论 ,多微粒模型等是计算层间应力的较好的理论。本文也提出了目前有发展前途的几种微叠层材料 ,并认为制备纳米级微叠层材料、研究其断裂和脱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结构材料 研究现状 间距 制备方法 间应力 断裂 材料 增韧
下载PDF
弱刚性CFRP/Ti叠层结构钻削层间缺陷分析及抑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骆彬 张开富 +1 位作者 程晖 刘书暖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3-1708,共6页
针对弱刚性CFRP/Ti叠层结构钻孔过程,求解引起叠层结构层间间隙的钻削轴向力,提出抑制层间缺陷的临界压脚力预测模型,设计以工件刚度和进给率为变量的钻削实验,研究层间缺陷形式及其与实验变量间的关系。层间缺陷形成于切屑在层间间隙... 针对弱刚性CFRP/Ti叠层结构钻孔过程,求解引起叠层结构层间间隙的钻削轴向力,提出抑制层间缺陷的临界压脚力预测模型,设计以工件刚度和进给率为变量的钻削实验,研究层间缺陷形式及其与实验变量间的关系。层间缺陷形成于切屑在层间间隙的扩展和累积过程中,表现为层间积屑和复材表面划伤,随进给率增加和工件刚度减小而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层间缺陷与层间间隙间存在正线性关系。压脚力能有效减小层间间隙、抑制层间缺陷,当其等于临界值时层间缺陷几乎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Ti叠层结构 钻削 间缺陷 压脚力 间间隙
下载PDF
a-Si/μc-Si叠层结构太阳能电池中的光诱导性能衰退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鸿生 林罡 段开敏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317,共5页
通过应用 Scharfetter- Gummel解法数值求解 Poisson方程 ,对经高强度光辐照过的a- Si/ μc- Si叠层太阳能电池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光生空穴俘获造成的 a- Si∶H(与μc- Si∶ H)中正空间电荷密度增加改变了电池内部的电... 通过应用 Scharfetter- Gummel解法数值求解 Poisson方程 ,对经高强度光辐照过的a- Si/ μc- Si叠层太阳能电池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光生空穴俘获造成的 a- Si∶H(与μc- Si∶ H)中正空间电荷密度增加改变了电池内部的电场分布 ,普遍抬高 a- Si∶ H薄膜中电场强度。在光照射下 ,空间电荷效应不会给 a- Si/μc- Si叠层结构中的 a- Si∶ H薄膜带来准中性区 (低场“死层”) ,因而没有发生 a- Si/μc- Si叠层太阳能电池顶电池 (a- Si∶ H p- i- n)的光诱导性能衰退。a- Si/μc- Si叠层结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诱导性能衰退 叠层结构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流动压力作用下板状叠层结构的分岔与混沌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琳 倪樵 黄玉盈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研究了轴向流作用下板状叠层结构在非线性弹性支承下的分岔与混沌行为.假设叠层结构中各板在同一时刻有相同的变形,同时考虑三次非线性弹性支承对板状梁的影响,系统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经过转化可表示为一阶的状态方程.数值迭代计算表明... 研究了轴向流作用下板状叠层结构在非线性弹性支承下的分岔与混沌行为.假设叠层结构中各板在同一时刻有相同的变形,同时考虑三次非线性弹性支承对板状梁的影响,系统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经过转化可表示为一阶的状态方程.数值迭代计算表明,板状叠层结构具有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通过对几个关键系统参数的研究,发现板状梁结构的振动存在复杂的分岔现象和混沌响应,系统是经由经典的倍周期分岔通向混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状叠层结构 分岔 混沌 流动压力
下载PDF
叠层结构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圆圆 黄辉 +1 位作者 张楚顺 詹天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8-5061,共4页
以现有的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的主要方案为基础,对吸波体结构进行改进,研究并比较了相同单元叠层结构、不同单元叠层结构超材料吸波体的性能。根据仿真分析得出:适当增加相同单元叠层结构的层数,不仅吸波率得到提升,还会出现多个吸波峰;此... 以现有的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的主要方案为基础,对吸波体结构进行改进,研究并比较了相同单元叠层结构、不同单元叠层结构超材料吸波体的性能。根据仿真分析得出:适当增加相同单元叠层结构的层数,不仅吸波率得到提升,还会出现多个吸波峰;此外,不同单元叠层结构,在参数合理配置时,不仅拥有相同单元叠层结构的多频段、高吸波率、宽频带等优点,还可以实现近100%吸波率的完美吸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材料 吸波体 叠层结构
下载PDF
CFRP/Al叠层结构钻铰锪一体制孔切削力建模与预测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宁 张开富 祝起凡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7,共7页
针对钻铰锪复合刀具一体制孔过程,构建瞬时切削力模型,为制孔切削力优化、抑制CFRP/Al叠层结构的制孔缺陷提供理论依据。将CFRP/Al叠层结构钻铰锪一体制孔过程拆分为钻削、铰削、锪窝,基于CFRP与Al的细观斜角切削模型,分别建立钻削、铰... 针对钻铰锪复合刀具一体制孔过程,构建瞬时切削力模型,为制孔切削力优化、抑制CFRP/Al叠层结构的制孔缺陷提供理论依据。将CFRP/Al叠层结构钻铰锪一体制孔过程拆分为钻削、铰削、锪窝,基于CFRP与Al的细观斜角切削模型,分别建立钻削、铰削、锪窝过程的动态切削力(轴向力与扭矩)模型。根据切削特点及所处切削状态对制孔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利用钻削、铰削以及锪窝的切削力模型,计算出相应阶段的切削力。根据工作前角数学模型,分别建立钻削、铰削、锪窝过程的前角均值、剪切角均值和摩擦角均值的数学模型,并且给出纤维方向角关于时间的变化模型。基于接触力学理论建立横刃的切削力模型,最终形成CFRP/Al叠层结构钻铰锪一体制孔刀具的瞬时切削力的模型。最后,搭建制孔试验平台,进行钻铰锪一体制孔试验,验证瞬时切削力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AL叠层结构 斜角切削 钻铰锪一体制孔 切削力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钛合金叠层结构钻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锦泱 李超 冀敏 《工具技术》 2020年第12期3-9,共7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钛合金(CFRP/Ti)叠层结构以其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及柔性的结构功能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钛合金叠层结构钻孔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动向,介绍了其钻削加工机理,论...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钛合金(CFRP/Ti)叠层结构以其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及柔性的结构功能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钛合金叠层结构钻孔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动向,介绍了其钻削加工机理,论述了CFRP/Ti叠层结构钻削缺陷类型及产生机理,并重点剖析了叠层结构制孔质量与切削参数、刀具结构、钻削顺序等加工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实现叠层结构高效精密加工,提出变参数钻削技术应用、钻削热产生与传递过程建模仿真以及叠层钻削缺陷预测与控制模型建立等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结构 钻削机理 加工质量 界面损伤 刀具性能
下载PDF
飞机叠层结构埋孔对接定位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以才 何宁 +1 位作者 杨吟飞 刘世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5-148,共4页
为实现现代飞机叠层结构的高效精密制孔,设计了一种埋孔对接定位系统。结合叠层结构材料的非磁性特点,运用磁场定位原理和气压传动技术,对埋孔对接定位系统的机械、电气、控制等部分进行具体设计,并对环氧树脂与PVC组成的叠层试件进行... 为实现现代飞机叠层结构的高效精密制孔,设计了一种埋孔对接定位系统。结合叠层结构材料的非磁性特点,运用磁场定位原理和气压传动技术,对埋孔对接定位系统的机械、电气、控制等部分进行具体设计,并对环氧树脂与PVC组成的叠层试件进行了埋孔对接定位试验。在试件中选定的一组埋孔,置入相应的?8mm圆柱永磁体;调整霍尔传感器距离试件外侧表面5mm,并使其沿Z型路径进行扫描永磁体。一次扫描后检测孔距的最大误差为0.35mm;将所有圆柱永磁体均旋转过180°后再扫描,两次检测孔距的最大均值误差为0.13mm。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飞机叠层制孔的定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叠层结构 非磁性材料 埋孔对接定位 磁定位 设计与试验
下载PDF
片状叠层结构材料的耐蚀机理 被引量:19
19
作者 于淑敏 俞素芬 杨志强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3年第2期15-17,20,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达克罗技术与化学镀Ni-W-P镀层的研究概况。分别介绍了达克罗技术与化学镀Ni-W-P合金镀层的工艺特征、结构组成、成膜机理。对达克罗涂层和Ni-W-P合金镀层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述了片状叠层结构表面膜的耐蚀机理,指出两... 综述了国内外达克罗技术与化学镀Ni-W-P镀层的研究概况。分别介绍了达克罗技术与化学镀Ni-W-P合金镀层的工艺特征、结构组成、成膜机理。对达克罗涂层和Ni-W-P合金镀层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述了片状叠层结构表面膜的耐蚀机理,指出两种工艺产生的叠层状涂(镀)层均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叠层结构材料 耐蚀机理 电镀 达克罗技术 化学镀 成膜 金属防蚀技术
下载PDF
CFRP/Al叠层结构制孔缺陷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树涛 王浩涛 张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3-500,504,共9页
应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CFRP/Al钻削有限元仿真模型,对CFRP/Al钻孔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撕裂、分层损伤及毛刺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仿真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切削速度、进给量对CFRP/Al叠层结构制孔缺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应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CFRP/Al钻削有限元仿真模型,对CFRP/Al钻孔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撕裂、分层损伤及毛刺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仿真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切削速度、进给量对CFRP/Al叠层结构制孔缺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麻花钻横刃对碳纤维的拉伸作用是造成撕裂的主要原因;毛刺主要产生在纤维被切削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区域,铝合金切屑对CFRP的划伤也是毛刺形成的原因之一;在CFRP/Al叠层结构制孔缺陷中分层损伤最显著,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出入口分层损伤成正相关且对入口处分层影响更大;在这种叠层结构中,铝合金板的支撑作用有效减小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出口的分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CFRP/Al叠层结构 钻削仿真模型 制孔缺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