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达原饮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口周痤疮作用机制
1
作者 夏习林 张平 +1 位作者 易园园 刘雪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41-47,共7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达原饮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周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获取达原饮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从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Hp和口周痤疮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作为达原饮治...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达原饮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周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获取达原饮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从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Hp和口周痤疮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作为达原饮治疗Hp阳性口周痤疮靶点,采用Cytoscape3.7.2及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与微生信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Hp菌液灌服和痤疮丙酸杆菌混悬液皮内注射建立Hp阳性口周痤疮大鼠模型,观察达原饮干预效果,并对核心靶点及相关通路进行初步验证。HE染色观察口周皮肤及胃组织形态,ELISA检测大鼠口周皮肤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筛选出达原饮活性成分145个,对应靶点253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57个,达原饮治疗Hp阳性口周痤疮核心靶点为IL6、TNF、IL1B、AKT1、TP53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3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达原饮能够下调Hp阳性口周痤疮大鼠口周皮肤组织TLR4、MyD88、NF-κB表达及血清TNF-α、IL-6含量(P<0.01)。结论 达原饮可能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减轻口周皮肤的炎症损伤,发挥对Hp阳性口周痤疮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原饮 口周痤疮 幽门螺杆菌 网络药理学 TLR4/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口周痤疮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平 李嘉琪 +6 位作者 刘雪峰 潘广涛 丁辛 吕文亮 刘菏婧 许鹏 王从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39-1846,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连朴饮加减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周痤疮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工具,获得止嗽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采用Hp菌液灌服法联合皮内注射痤疮丙酸...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连朴饮加减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周痤疮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工具,获得止嗽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采用Hp菌液灌服法联合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构建Hp阳性口周痤疮小鼠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小鼠口周皮肤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口周皮肤组织中NOD1、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得到连朴饮关键靶点42个,主要涉及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1)等;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共477个生物过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有102条通路。动物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口周皮肤组织中NOD1、TLR4、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连朴饮加减方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口周皮肤组织中NOD1、TLR4、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连朴饮治疗Hp阳性痤疮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朴饮 网络药理学 口周痤疮 幽门螺杆菌 炎症 中西医结合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臧力学从脾胃论治口周痤疮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6
3
作者 简洪志 臧力学(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70-70,共1页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肺风粉刺"、"酒刺"、"粉刺"等。其好发于青春期及青中年男女,以颜面、胸口、后背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多见。臧力学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肺风粉刺"、"酒刺"、"粉刺"等。其好发于青春期及青中年男女,以颜面、胸口、后背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多见。臧力学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30余载,对痤疮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现将臧师从脾胃论治口周痤疮的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周痤疮 从脾胃论治 病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