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酸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1
作者 黄和飞 阳剑 +5 位作者 李霁 徐湘婷 李孟莲 李波 吕小波 张玲 《中成药》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36-939,共4页
目的 考察神经酸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分析采用SUPELCO Ascentis Express F5色谱柱(10 cm×2.1 mm, 2.7μm);流动相水-甲醇(含0.1%甲酸);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25℃;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24... 目的 考察神经酸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分析采用SUPELCO Ascentis Express F5色谱柱(10 cm×2.1 mm, 2.7μm);流动相水-甲醇(含0.1%甲酸);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25℃;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食用菜籽油)及神经酸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灌胃给药,于0.5、1、1.5、2、4、6、8、10、12、14、24、36 h采血,LC-MS/MS法检测神经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神经酸在62.5~4 0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加样回收率95%~106%。口服给药后,AUC_(0~36 h)、AUC_(0~∞)、C_(max)均随神经酸剂量增加而升高(P<0.01);T_(max)、t_(1/2)、MRT分别为10.44、5.24、12.52 h,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30~120 mg/kg口服剂量范围内,神经酸在大鼠体内的AUC、C_(max)呈现剂量依赖性,符合一室模型药动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酸 体内动学 口服给药 LC-MS/MS
下载PDF
多肽药物口服给药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彬 段丛雪 +2 位作者 王珊珊 陈旺 冯自立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2,共9页
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多肽药物因其高选择性与高效性已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较差的药代动力学与有限的生物屏障渗透性等问题,多肽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其通常通过胃肠外途径给药。主要为多肽药物的口服给药进行综述、介绍... 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多肽药物因其高选择性与高效性已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较差的药代动力学与有限的生物屏障渗透性等问题,多肽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其通常通过胃肠外途径给药。主要为多肽药物的口服给药进行综述、介绍了多肽类药物面临的挑战及改善其口服稳定性的策略,如酸碱度调节、酶抑制剂、渗透促进剂及化学法修饰,并对纳米粒载体给药系统进行阐述,以期为未来开发设计临床多肽类口服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口服给药 稳定性 纳米粒子 吸收机制
下载PDF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口服给药方面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嘉雯 刘伟新 +3 位作者 王晶 李金贵 刘明江 伯若楠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126,共6页
传统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注射和口服。与注射相比,口服给药途径在安全性和制造成本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但由于各种生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某些口服药物的利用率,因此口服给药的应用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已有不少递送系统开始应用... 传统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注射和口服。与注射相比,口服给药途径在安全性和制造成本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但由于各种生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某些口服药物的利用率,因此口服给药的应用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已有不少递送系统开始应用于口服药物的递送,其中一些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免受胃肠道环境的影响,通过降低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或实现药物靶向释放等方式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降低药物毒性。论文概述了近年来流行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旨在为更多的难溶性口服药物新型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物递送系统 口服给药 应用前景
下载PDF
氟功能化胆碱磷酸脂质体用于胰岛素的口服给药
4
作者 张元华 李晟冉 于喜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0-742,共13页
皮下注射胰岛素(INS)作为治疗糖尿病主要的治疗方式,存在使用抵触和低血糖等副作用,而开发口服给药途径更具有应用前景。脂质体作为最成熟的药物递送体系,在蛋白或多肽口服给药方面存在着稳定性差、载药率低和粘液渗透有限等问题。基于... 皮下注射胰岛素(INS)作为治疗糖尿病主要的治疗方式,存在使用抵触和低血糖等副作用,而开发口服给药途径更具有应用前景。脂质体作为最成熟的药物递送体系,在蛋白或多肽口服给药方面存在着稳定性差、载药率低和粘液渗透有限等问题。基于细胞膜骨架成分磷酸酰胆碱(PC)设计合成了三氟乙基修饰两性离子头部的二棕榈酰胆碱磷酸脂质分子(DPFCP),并构建了负载胰岛素口服给药的脂质体递送体系(INS@DPFCP)。对比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INS@DPPC)和未功能化二棕榈酰胆碱磷酸(INS@DPCP)脂质体,系统地研究了INS@DPFCP理化性质、释放药物稳定性、粘液渗透性、生物相容性和细胞内吞效率及转运能力等。结果表明,INS@DPFCP的粒径为185 nm,包封率为(47.1±3.9)%。相比于INS@DPPC(27.2%)和INS@DPCP(24.5%),INS@DPFCP粘液聚集量仅有17.15%。溶血和细胞毒性实验证明,INS@DPFC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质量浓度高达1.2 mg/mL时,溶血率为6.88%,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此外,细胞摄取及转运测试表明,Caco-2细胞对INS@DPFCP具有更高的细胞摄取效率,4 h的药物转运量达到47.5%。因此,INS@DPFCP可以满足口服递送的性质需求,有望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蛋白或多肽给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磷酸脂质体 氟功能化 胰岛素 口服给药
下载PDF
一种pH敏感水凝胶的性质及用于胰岛素口服给药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徐晖 赵倩 +2 位作者 魏刚 丁平田 郑俊民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pH敏感水凝胶的性质及其用于胰岛素口服给药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 泊洛沙姆 )共聚物水凝胶 ;在不同pH值的介质中研究凝胶溶胀、药物扩散和药物释放性质 ;含胰岛素的凝胶经口服给予糖尿病大鼠。结果水凝胶具有... 目的研究pH敏感水凝胶的性质及其用于胰岛素口服给药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 泊洛沙姆 )共聚物水凝胶 ;在不同pH值的介质中研究凝胶溶胀、药物扩散和药物释放性质 ;含胰岛素的凝胶经口服给予糖尿病大鼠。结果水凝胶具有 pH敏感的性质 ;糖尿病大鼠口服给予含胰岛素的聚合物后有明显的剂量依赖的降血糖作用。结论这种水凝胶有望用作药物传递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水凝胶 溶胀 扩散 物释放 胰岛素 口服给药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后糖皮质激素经鼻腔脉冲雾化与口服给药效果比较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文 韩淼淼 +4 位作者 苏文莲 刘永亮 王丹 孙士平 李勇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84-86,共3页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经鼻腔脉冲雾化与口服给药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组22例、雾化组23例。两组均在行FESS后接受相同的术后常规处理,术后2周雾...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经鼻腔脉冲雾化与口服给药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组22例、雾化组23例。两组均在行FESS后接受相同的术后常规处理,术后2周雾化组经鼻腔脉冲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口服组口服甲泼尼龙片,疗程均为2周。术后2、4、8、12周随访患者,行鼻炎总症状评分(TNSS)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以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检测给药前、给药2周后的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以评估安全性。结果两组TNSS、Lund-Kennedy评分均随时间推移降低;除雾化组术后4周的Lund-Kennedy评分外,两组各时点TNSS、Lund-Kennedy评分与同组前一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雾化组术后4周TNSS、Lund-Kennedy评分均高于口服组(P均<0.05),两组其余时点TNSS、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口服组与雾化组治疗前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分别为(17.12±2.80)、(16.84±3.25)μg/dL,治疗2周后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分别为(6.70±2.93)、(15.01±3.39)μg/dL;口服组治疗2周后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雾化组治疗2周后(P均<0.05),雾化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治疗后胃部不适1例、血压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雾化组随访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后经鼻腔脉冲雾化糖皮质激素较口服给药的近期疗效略差、远期疗效基本一致,但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 糖皮质激素 鼻腔脉冲雾化 口服给药
下载PDF
品管圈在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问题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欢 邓霞 +3 位作者 秦燕 吴咏梅 夏莘 曾颖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538-2540,共3页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界定,发展中国家年满60岁即为老年人。老年患者普遍存在一人多病的现象,需长期服药,且用药的种类多。口服药物由于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主要给药疗法。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口服给药 品管圈 世界卫生组织 老年患者 发展中国家 长期服 给药途径
下载PDF
多剂量口服给药后辅酶Q_(10)缓释片和普通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7
8
作者 周田彦 孙华东 +3 位作者 张大卫 郑黎 吕万良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比较辅酶Q10 缓释片与辅酶Q10 普通片多剂量给药后的经时变化过程。方法 将 2 0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等分为两组 ,一组受试者每人每天 po 5 0mg的辅酶Q10 缓释片 ,连服 15d ,另一组受试者每人每天 po 5 0mg的辅酶Q10 普通片 ,服... 目的 比较辅酶Q10 缓释片与辅酶Q10 普通片多剂量给药后的经时变化过程。方法 将 2 0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等分为两组 ,一组受试者每人每天 po 5 0mg的辅酶Q10 缓释片 ,连服 15d ,另一组受试者每人每天 po 5 0mg的辅酶Q10 普通片 ,服药期间及服药前后 ,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静脉血 ,测定血浆中辅酶Q10 总含量。血浆经甲醇沉淀蛋白后 ,以正己烷提取 ,分离水相和有机相 ,收集有机相 ,氮气吹干 ,将所得残渣溶于 10 0 μL无水乙醇中 ,进行HPLC检测。检测波长为 2 75nm ,流动相为乙醇 甲醇 (9∶1) ,内标物为辅酶Q9。结果 建立的体内HPLC UV分析方法简便、稳定、适宜于进行生物样品分析。受试者经过 15d po辅酶Q10 缓释片和普通片 ,每天 po一次 ,每次剂量为 5 0mg ,测得血浆中总辅酶Q10 浓度表明 ,受试者服缓释片后血浆中辅酶Q10 浓度高于对照组服普通片后的血药浓度。结论 多次服用缓释片的稳态血药浓度高于普通片的稳态血药浓度 ,原因在于缓释片可持续释放、持续吸收 ,从而保持血浆中较高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缓释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浓度 多剂量 口服给药 普通片
下载PDF
固相萃取前处理HPLC-MS法测定口服给药后家兔血浆中的灯盏乙素(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妮 黄建明 +3 位作者 翁伟宇 黄照昌 蔡佳 郁韵秋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建立灵敏、专属的HPLC ESI MS测定法 ,用于测定家兔口服灯盏花素缓释片 (2片 6 0mg/片 )后的血药浓度。方法 该定量方法采用芦丁作内标 ,用固相萃取 (SPE)进行样品前处理。以甲醇 10mmol·L-1醋酸铵水溶液 (pH 8 .0 )梯度洗... 目的 建立灵敏、专属的HPLC ESI MS测定法 ,用于测定家兔口服灯盏花素缓释片 (2片 6 0mg/片 )后的血药浓度。方法 该定量方法采用芦丁作内标 ,用固相萃取 (SPE)进行样品前处理。以甲醇 10mmol·L-1醋酸铵水溶液 (pH 8 .0 )梯度洗脱 ,流动相流速 0 .4mL·min-1,柱温 35℃ ,经过Zorbax Extend C18(15 0mm× 2 . 1mmID ,5 μm)色谱柱分离 ,电喷雾质谱检测器在负离子模式下检测灯盏乙素和芦丁。结果 在 2~ 2 0 0ng·mL-1范围内灯盏乙素与内标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且准确度、精密度满足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兔血浆中灯盏乙素的HPLC MS分析方法灵敏度高 ,可用于口服给药后灯盏乙素的血药浓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乙素 液质联用 固相萃取 HPLC-MS法 口服给药 家兔 血浆
下载PDF
基于JCI标准对心血管病房口服给药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史超 陈桂花 +1 位作者 玛丽亚尔.斯拉木 姜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10-512,共3页
目的依据JCI标准对心血管病患者口服给药进行管理,促进给药安全。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6月在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1 76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服药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通过调整排... 目的依据JCI标准对心血管病患者口服给药进行管理,促进给药安全。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6月在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1 76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服药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通过调整排班模式、完善科室绩效分配方案、规范口服给药流程、提高护士药学知识、加强给药宣教等措施,实施JCl标准下的口服给药流程,分析两组患者护士口服给药流程的合格率及给药缺陷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看服到口率、药物宣教覆盖率、患者药物知识知晓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缺陷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JCI标准加强口服给药管理,能有效促进心血管病患者口服给药的安全,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给药 JCI标准 护理安全管理
下载PDF
多学科管理模式下口服给药流程再造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丽鸥 应波 +1 位作者 闫素英 韩斌如 《护理学报》 2020年第8期16-19,共4页
目的借鉴多学科诊疗管理理念,对现有口服给药流程进行改造为患者用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成立多学科管理小组,随机选择全院23个护理单元,于2017年1—3月对口服药从医生开具医嘱、护士确认、药师审核摆药、护士发药的患者服药全过程临床观... 目的借鉴多学科诊疗管理理念,对现有口服给药流程进行改造为患者用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成立多学科管理小组,随机选择全院23个护理单元,于2017年1—3月对口服药从医生开具医嘱、护士确认、药师审核摆药、护士发药的患者服药全过程临床观察,问题分析,通过增加用药医嘱前置审核系统、记录服药过程、服药结果3个步骤形成改进后给药流程,使用相同方法在2017年7—9月观察实施效果。结果流程优化后,药师处方审核率从25.16%提升至100%,医嘱开具正确率由97.81%上升至99.87%(P<0.05),准确服药到口率由67.4%提高至91.2%(P<0.05)。结论应用多学科管理模式在口服给药全流程的改进体现了高效率、高质量、精专业的管理核心理念,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了管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管理模式 口服给药 流程优化 患者安全
下载PDF
3种口服给药方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雯宇 唐志华 严炎中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0-731,共2页
目的 :探讨3种口服给药方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73例BPH患者分为3组 ,A组给予普乐安 ,B组给予盐酸阿夫唑嗪 ,C组给予非那雄胺 ,以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效果法分析3种方案。结果 :B、C方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方... 目的 :探讨3种口服给药方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73例BPH患者分为3组 ,A组给予普乐安 ,B组给予盐酸阿夫唑嗪 ,C组给予非那雄胺 ,以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效果法分析3种方案。结果 :B、C方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方案 ,B方案与C方案有效率相当。3种方案成本 -效果比分别为1 30、1 80、4 36 ,敏感度分析成本 -效果比分别为1 17、1 62、3 92。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安 盐酸阿夫唑嗪 非那雄胺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成本-效果分析 口服给药治疗方案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大鼠口服给药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赏和 石森林 +5 位作者 储利胜 张晓东 李昌煜 沈伟 葛卫红 金玉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7期1387-1389,F0003,共4页
目的:以静脉给药为对照,研究灯盏花乙素口服给药在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药效作用,探讨灯盏花乙素口服给药治疗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25I标记法测定SD大鼠尾静脉注射和灌胃0.4mg.kg-1灯盏花乙素后不同时间血... 目的:以静脉给药为对照,研究灯盏花乙素口服给药在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药效作用,探讨灯盏花乙素口服给药治疗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25I标记法测定SD大鼠尾静脉注射和灌胃0.4mg.kg-1灯盏花乙素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灯盏花乙素的浓度,3P87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SD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乙素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口服给药组Tmax、Cmax分别为42.70 min、0.28μg/mL,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54%。脑缺血1h,再灌注24h时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平均达4~5级;模型组梗死体积平均为21.82%,口服组给药组与静脉给药组分别为16.76%与14.0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灯盏花乙素口服给药治疗脑梗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口服给药 动学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护理个性化需求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涛 王晓燕 +2 位作者 刘益 董建玲 杨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6期65-66,共2页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护理个性化需求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住院患者400例,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自理能力的患者对需要送药到口、需要护士摆药、不需要护士摆药存在差异,不同社会文化背景...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护理个性化需求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住院患者400例,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自理能力的患者对需要送药到口、需要护士摆药、不需要护士摆药存在差异,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患者对口服给药护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患者口服给药需求不同,护士应转变服务观念,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口服给药 护理需求
下载PDF
微乳在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雄彬 陆秀玲 +2 位作者 唐甜甜 向小四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多肽、蛋白质类等生物技术药用活性大分子物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本身结构特点原因,此类药物通常生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较低,不易通过生物屏障,且稳定性差,易被胃肠道中的蛋白质水解酶降解,其给...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多肽、蛋白质类等生物技术药用活性大分子物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本身结构特点原因,此类药物通常生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较低,不易通过生物屏障,且稳定性差,易被胃肠道中的蛋白质水解酶降解,其给药途径通常为静脉或肌内注射,基本剂型是冻干粉注射剂[1],但频繁的注射给药,患者依从性较差,导致疗效下降甚至治疗中断。寻求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多肽类 蛋白质类 口服给药
原文传递
1+3质量管理模式在住院口服给药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红芳 陈海啸 +2 位作者 刘玲芬 翟美娟 杨晓凌 《医院管理论坛》 2011年第4期21-23,共3页
根据精益管理理论和我院自创1+3质量管理模式,对我院骨科口服给药迟服或漏服缺陷现象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口服给药迟服漏服缺陷发生率从21.36%降低至7.51%,效果良好。
关键词 质量管理模式 口服给药 给药管理 缺陷发生率 应用 住院 管理理论 质量改进
下载PDF
静脉及口服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恒平 王磊 方兴亮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4期324-325,共2页
关键词 口服给药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静脉给药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纳米粒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福德 石凯 寸冬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6-951,967,共7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纳米粒作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口服传递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分析有关文献资料,从纳米粒给药系统的载体材料、口服药效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结果纳米粒给药系统可提高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吸收效率,提高此类药... 目的综述近年来纳米粒作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口服传递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分析有关文献资料,从纳米粒给药系统的载体材料、口服药效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结果纳米粒给药系统可提高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吸收效率,提高此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论纳米粒给药系统在口服传递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蛋白质 纳米粒 口服给药
原文传递
pH敏感性材料在口服给药系统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管庆霞 高远 +3 位作者 李永吉 王艳宏 杨志欣 吕邵娃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介绍了pH敏感性材料在口服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回顾了pH敏感材料的发展历程,并从敏感性水凝胶、丙烯酸树脂、新型合成材料三方面入手,进行归纳,综述了pH敏感材料在口服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展... 介绍了pH敏感性材料在口服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回顾了pH敏感材料的发展历程,并从敏感性水凝胶、丙烯酸树脂、新型合成材料三方面入手,进行归纳,综述了pH敏感材料在口服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后续发展做出展望.pH敏感性材料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中有良好的应用,适合作为口服给药的载体材料.pH敏感性材料能有效提高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口服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目前还有拥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性材料 口服给药系统 综述
下载PDF
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口服给药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吉莉 顾志娥 王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移动信息技术在患者口服给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给药方式,观察组给予移动信息技术支持的给药方式。比较2组患者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 目的探讨移动信息技术在患者口服给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给药方式,观察组给予移动信息技术支持的给药方式。比较2组患者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给药错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给药错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在口服给药流程中,能显著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信息技术 条形码识别技术 口服给药 安全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