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志河 吕丹 +2 位作者 周力 赵美英 宋锦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I)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后 ,随着颌关系改变 ,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 ,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患者 ,用功能矫治器 (FR I型 )矫治其...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I)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后 ,随着颌关系改变 ,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 ,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患者 ,用功能矫治器 (FR I型 )矫治其错畸形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 ,研究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断面面积增大 ,这是由于治疗后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支高度、前上面高、前下面高和后面高均明显增加引起的。结论 :矫治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增大有利于上下颌骨、齿槽骨的发育及口颌系统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He 口腔功能间隙 功能矫治器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袁东辉 王俊祥 +1 位作者 谢丽丽 刘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1-853,共3页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Ⅱ类1分类 口腔功能间隙 间隙变化 牙合 面部生长发育 功能基质 MOSS 早期治疗 国内外
下载PDF
Forsus矫治器治疗骨性下颌后缩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晓光 王蕾 +1 位作者 鱼敏 段银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50-53,共4页
目的:通过Forsus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下颌后缩,随着下颌骨前移过程中下颌骨和牙齿发生位置改变,观察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方法:采用3M公司生产的Forsus TM Fatigue Resistant Device矫治器治疗32例安氏II类1分类骨性下颌后缩... 目的:通过Forsus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下颌后缩,随着下颌骨前移过程中下颌骨和牙齿发生位置改变,观察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方法:采用3M公司生产的Forsus TM Fatigue Resistant Device矫治器治疗32例安氏II类1分类骨性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治疗前后自身作为对照,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情况。结果:Forsus矫治器治疗9个月后,舌骨距FH平面水平距离平均减小4.74mm,舌骨距FH平面垂直距离平均增大6.83mm,前上面高平均增加2.89mm,前下面高平均增加了3.88mm,后面高平均增加4.59mm,上颌前牙舌倾明显,下颌前牙无明显唇倾,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了321.14mm2。结论:Forsus矫治器治疗骨性下颌后缩的青少年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增大,促进下颌骨发育,有利于口颌系统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矫治器 骨性下颌后缩 口腔功能间隙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匡威 段建民 +7 位作者 汪维健 谭家莉 王桥 李潇 何黎升 商洪涛 赵晋龙 刘彦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观察期内不经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较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减小,术后应防止发生舌咽功能紊乱,并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贺元甲 王绍峰 卢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为正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研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对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为正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研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对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共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定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的对照,比较正颌术后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行正颌手术后较术前1周口腔功能间隙减小(P<0.05),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后退量与口腔功能间隙减少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经正颌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向面积有所减小,其直接原因可能是正颌手术后退下颌骨造成的,并且口腔功能间隙变化量与下颌骨后退距离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Ⅲ类错 口腔功能间隙 正颌手术 头影测量
下载PDF
Jasper-Jumper矫治器治疗Ⅱ类骨性下颌后缩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葛尚军 刘建林 罗戈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974-976,共3页
目的:量化评估经Jasper-Jumper矫治器治疗的骨性下颌后缩患者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方法:采用国产Jasper-Jumper矫治器临床矫治30例骨性下颌后缩患者,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和手腕片。结果:Jasper-Jumper矫治器治疗5~7个月(... 目的:量化评估经Jasper-Jumper矫治器治疗的骨性下颌后缩患者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方法:采用国产Jasper-Jumper矫治器临床矫治30例骨性下颌后缩患者,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和手腕片。结果:Jasper-Jumper矫治器治疗5~7个月(平均6个月)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了5.67mm2,前下面高平均增加了3.46mm,后面高平均增加了1.90mm。结论:Jasper-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使口腔功能间隙有明显增大,有利于上下颌骨关系以及口系统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sper—Jumper矫治器 骨性Ⅱ类关系 下颌后缩 口腔功能间隙
下载PDF
Jasper Jumper功能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
7
作者 刘名燕 段银钟 +2 位作者 何玉宏 王海雪 周慧霞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7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讨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病例,观察随着颌牙合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0例骨性下颌后缩病例,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 目的:探讨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病例,观察随着颌牙合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0例骨性下颌后缩病例,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以及舌骨位置的变化。结果: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14.62 mm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了1.07 mm2,无显著性差异;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前后,舌骨距FH平面的水平距平均减小4.92 mm(P<0.05),舌骨距FH平面的垂直距平均增大5.79 mm(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Jasper 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增大,有利于上下颌骨、齿槽骨的发育及口颌系统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SPER Jumper矫治器 骨性下颌后缩 口腔功能间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