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外泌体传递的miR-4470与口腔白斑病癌变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王家烯 廖胤涵 李翠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30-0135,共6页
通过检测血清外泌体MicroRNA(miR)-4470在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OLK癌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OLK、OSCC和正常人的外周血,提取血清外泌体,在电镜下... 通过检测血清外泌体MicroRNA(miR)-4470在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OLK癌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OLK、OSCC和正常人的外周血,提取血清外泌体,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提取外泌体总RNA检测miRNAs的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miR-447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ROC曲线和AUC值评估诊断准确性。结果 OSCC组血清外泌体 miR-447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OLK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OLK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ROC结果显示,OSCC组与OLK组相比血清外泌体miR-4470预测OSC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3[95%CI:(0.71,0.94)],对应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 80.00%。OSCC组与正常对照相比预测OSCC发生的AUC值为0.77[95%CI:(0.64,0.89)],对应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63.33%。结论 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4470在OLK和OSCC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差异表达,通过检测血清外泌体miR-4470水平有利于早期发现OLK癌变,对临床诊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RNAS 口腔白斑病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ALA-PDT精准治疗在口腔白斑病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淅 王钊 李文萍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究采用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口腔白斑病治疗中的应用,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利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经20%的5-氨基酮戊酸外用散(5-Aminolevulinic Acid,ALA)作为光敏剂孵育2 h的病损部位20 ... 目的:探究采用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口腔白斑病治疗中的应用,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利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经20%的5-氨基酮戊酸外用散(5-Aminolevulinic Acid,ALA)作为光敏剂孵育2 h的病损部位20 min。在接受病理检查确诊后,对24例口腔白斑病患者实施光动力疗法,观察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治病例经PDT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5%。由临床观察的数据统计结果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可见,在治愈及治疗显效的21例患者中,病损面积越大,所需治疗时间越长(r=0.84,P<0.001);PDT治疗病损区域单位面积所需次数与病理分型未观察到显著相关(r=-0.146,p=0.527)。结论: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白斑病,疗效高,效果明确、组织损伤小、微创,且可通过调节免疫有效预防复发及癌变。应用此治疗可为精准治疗口腔白斑病提供新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精准治疗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口腔白斑病
下载PDF
口腔白斑病诊断、分级与治疗中的新观点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谦明 李秉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口腔白斑病 诊断 治疗 病理学 口腔红斑
下载PDF
口腔白斑病癌变相关缺氧应答基因和微小RNA的芯片检测及表达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施琳俊 杨溪 +1 位作者 吴苏宁 刘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病癌变进程中的缺氧应答基因及相关微小RNA(miRNA)的表达。方法利用Affymetrix GeneChip人转录组芯片(HTA)2.0对正常口腔黏膜、低危白斑、高危白斑、口腔早期鳞癌进行转录组学检测,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筛选出生物学...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病癌变进程中的缺氧应答基因及相关微小RNA(miRNA)的表达。方法利用Affymetrix GeneChip人转录组芯片(HTA)2.0对正常口腔黏膜、低危白斑、高危白斑、口腔早期鳞癌进行转录组学检测,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筛选出生物学作用为缺氧应答的基因和相关miRNA,并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验证白斑缺氧应答基因和miRNA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与低危白斑间有7个缺氧应答差异基因,低危白斑与高危白斑间有10个缺氧应答差异基因,高危白斑与早期鳞癌间有21个缺氧应答差异基因。缺氧应答关键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趋化因子配体2、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mRNA和miR-21在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早期鳞癌中的表达量均呈阶梯式升高,白斑与早期鳞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转录组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缺氧应答基因及相关miRNA参与白斑病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病 鳞状细胞癌 缺氧应答基因 微小RNA
下载PDF
念珠菌与口腔白斑病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宁如 吴绍熙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36-338,共3页
念珠菌系人体皮肤粘膜的常驻菌之一,但也可致病而引起人类表浅及系统感染.念球菌致癌问题至今说法不一,在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如阴道、皮肤等处的感染不论从临床或流行病学方面均未能与宫颈癌或皮肤癌相联系;然在口腔念珠菌的慢性感... 念珠菌系人体皮肤粘膜的常驻菌之一,但也可致病而引起人类表浅及系统感染.念球菌致癌问题至今说法不一,在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如阴道、皮肤等处的感染不论从临床或流行病学方面均未能与宫颈癌或皮肤癌相联系;然在口腔念珠菌的慢性感染中,强烈提示与口腔癌肿有密切因果关系,本文就有关资料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口腔白斑病
下载PDF
口腔白斑病中黏着斑激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律娜 肖宇 孙明 《安徽医学》 2021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白斑病(OLK)中的表达水平,探讨FAK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OLK手术切除的4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病理诊断,将试验组4... 目的通过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白斑病(OLK)中的表达水平,探讨FAK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OLK手术切除的4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病理诊断,将试验组41例OLK标本分为OLK上皮单纯增生组(n=10)、OLK上皮轻度异常增生组(n=11)、OLK上皮中度异常增生组(n=13)和OLK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组(n=7)。另同期选取10例进行囊肿切除术以及智齿拔除术患者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组织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的FAK和PCNA表达;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患者FAK mRNA表达。结果5组FAK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OLK上皮单纯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PI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OLK上皮单纯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FAK mRNA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蛋白表达与PI呈线性正相关(r=0.964,P<0.05)。结论FAK和PCNA在OLK上皮异常增生的患者中表达上调,二者的表达水平与OLK的癌变过程有关,可能作为评价OLK癌变过程的潜在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口腔白斑病 上皮异常增生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口腔鳞癌及口腔白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红 张美玲 李明善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与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与癌前病变白斑(OLK)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采用特异性引物检测 2 0例OSCC及 16例口腔白斑病 (OLK)中的HPV16型和 18型DNA ,并结合临...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与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与癌前病变白斑(OLK)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采用特异性引物检测 2 0例OSCC及 16例口腔白斑病 (OLK)中的HPV16型和 18型DNA ,并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OSCC中HPVDNA阳性率 6 5 % ,其中 8例为 16型 ,3例为 18型 ,2例 16型与 18型复合感染 ;OLK 16例中 ,检出 2例HPVDNA ,为 16型 ,阳性率 12 .5 %。将 2组作统计学处理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提示高危型HPV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及白斑的癌变可能有较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口腔鳞癌 口腔白斑病 HPV OSCC 聚合酶链反应 肿瘤
下载PDF
P53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和口腔白斑病中的增龄性变化
8
作者 杨娅 周红梅 +3 位作者 周敏 刘英 何志秀 李秉琦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3-515,564,共4页
目的 研究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的增龄性变化 ,探讨上述变化在老年人口腔癌前损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不同年龄人的正常口腔粘膜及口腔白斑石蜡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P5 3蛋白的表达 ,用半定量法对染色... 目的 研究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的增龄性变化 ,探讨上述变化在老年人口腔癌前损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不同年龄人的正常口腔粘膜及口腔白斑石蜡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P5 3蛋白的表达 ,用半定量法对染色结果进行判定。结果  1随年龄增长 ,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及口腔白斑病变中 P5 3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 ;2老年口腔白斑的 P5 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口腔粘膜 ( P<0 .0 1)。结论 随年龄增长 ,P5 3蛋白功能可能出现障碍 ,难以有效修复老年人体内累积增多的 DNA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口腔粘膜 口腔白斑病 增龄性变化
下载PDF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一琳 吴岚 唐国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究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口腔白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 目的·探究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口腔白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前者采用CO2激光联合PDT治疗,后者单一采用CO2激光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后第1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第1个月的治疗效果及第3、6个月的复发情况,并对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第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100%和80%,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周内,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烧灼样疼痛、水肿和(或)糜烂,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6个月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8)。结论·CO2激光联合PDT和单一CO2激光治疗口腔白斑病均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且联合疗法可明显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CO2激光 口腔白斑病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
下载PDF
口腔白斑病组织中环状RNA的差异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思明 宋雨翰 +2 位作者 邵彦雄 陶岚 周海文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5期296-305,共10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nor⁃mal oral mucosal,NOM)中表达谱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对OLK和NOM组织中差异表达circRNA,利用qRT⁃PCR验证所筛选的10个c...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nor⁃mal oral mucosal,NOM)中表达谱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对OLK和NOM组织中差异表达circRNA,利用qRT⁃PCR验证所筛选的10个circRNA在6对OLK与NO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酶耐受实验和sanger测序验证目标circRNA成环情况,对20对OLK与NOM组织中目标circHLA⁃C进行qRT⁃PCR验证。分别使用UCSC基因组浏览器对circHLA⁃C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circRNA进行功能分析;TargetScan、MiRanda预测目标circRNA下游miRNA、mRNA,并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结果测序数据显示OLK组织中共有366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包括65个上调和301个下调circRNA。经qRT⁃PCR验证,筛选的10个circRNA中有7个表达结果同测序一致。且经酶耐受和sanger测序验证,确定上调的circHLA⁃C是具有反式剪接位点的真正的circRNA。相关性分析显示circHLA⁃C与OLK的异常增生程度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circHLA⁃C具有诊断OLK的潜在价值,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论circRNA在OLK组织中异常表达,上调的circHLA⁃C表达可能与OLK异常增生程度相关,对OLK诊断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口腔白斑病 癌前病变 高通量测序 差异表达谱 ceRNA miRNA circHLA⁃C 上皮异常增生
下载PDF
某市医用X线工作者口腔白斑病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敏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医用X线工作者 口腔白斑病 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X线诊断工作者 发病情况 口腔黏膜 患病情况 国内外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口腔白斑病24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翠叶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5,共2页
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口腔白斑病 2 4例 ,病情控制后 ,改服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结果 :临床治愈 14例 ,有效 8例 ,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1 7%。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口腔白斑病 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切除后复发的疣状型口腔白斑病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哲儒 但红霞 陈谦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18-321,共4页
口腔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疣状型等非均质型口腔白斑病的癌变风险较均质型高。常规治疗难以在去除病损的同时保护患处的美观和功能,且治疗后易复发。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在口腔白斑病的... 口腔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疣状型等非均质型口腔白斑病的癌变风险较均质型高。常规治疗难以在去除病损的同时保护患处的美观和功能,且治疗后易复发。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在口腔白斑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潜力。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光动力治疗切除术后复发的疣状型口腔白斑病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病 疣状型白斑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微小RNA在口腔白斑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佳鑫 但红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7-810,共4页
微小RNA是一种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参与机体多种生物活动,并且和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发现微小RNA具有作为口腔白斑病癌变风险预测的分子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就微小RNA在口腔白斑病临床应用的研... 微小RNA是一种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参与机体多种生物活动,并且和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发现微小RNA具有作为口腔白斑病癌变风险预测的分子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就微小RNA在口腔白斑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口腔白斑病 恶性转化
下载PDF
口腔白斑病自体荧光成像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李晨曦 施芷怡 +2 位作者 喻仲麟 周曾同 施琳俊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究口腔白斑病自体荧光成像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评估199例口腔白斑病患者自体荧光成像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体荧光成像结果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由此得到风险因素... 目的:探究口腔白斑病自体荧光成像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评估199例口腔白斑病患者自体荧光成像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体荧光成像结果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由此得到风险因素,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著因素。结果:199例研究对象中,129例表现为自体荧光缺失。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清淡饮食习惯(P=0.010)、舌缘舌腹部位(P=0.001)、非均质型损害(P<0.001)和高风险上皮异常增生程度(P<0.001)的口腔白斑病患者发生自体荧光缺失的风险高于对照组,是自体荧光缺失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舌缘舌腹损害(OR=2.48,P=0.014)、非均质型损害(OR=4.97,P=0.002)及高风险上皮异常增生程度(OR=2.45,P=0.034)是自体荧光缺失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舌侧舌腹损害、非均质型损害及高风险上皮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病患者发生自体荧光缺失的风险更高。这些特征提示临床医生应进行更密切的临床随访和早期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荧光检查 口腔白斑病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口腔白斑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汪容 黄蓉 +3 位作者 湛超军 王培琳 陈瑞扬 刘晨路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作为一类常见的具有恶变潜能的口腔黏膜疾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不能擦去且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疾病的一种白色损害,不包括局部刺激因素去除后可消退的单纯过角化症[1]。OLK病因... 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作为一类常见的具有恶变潜能的口腔黏膜疾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不能擦去且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疾病的一种白色损害,不包括局部刺激因素去除后可消退的单纯过角化症[1]。OLK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烟草、残冠残根等因素长期刺激,念珠菌感染和某些全身因素有关。口腔白斑病属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OPMD),平均恶性转化率为3.5%。目前预测OLK恶变的因素主要基于临床数据,包括高龄、女性、白斑病损面积>200 mm2、非均质型白斑和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等[2]。近期,Wu[3]等报道中国口腔白斑病恶性转化率为1.7%,从OLK检出到恶变的平均间隔期为26.7个月,因此,精确有效地治疗口腔白斑病并防治其恶变一直以来都是口腔医学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病 念珠菌感染 全身因素 口腔医学 临床数据 恶性疾患 角化症 均质型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联合CO_(2)激光对口腔白斑病患者疼痛程度及白斑面积的影响
17
作者 赵雪 郑晓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期145-147,151,共4页
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联合CO_(2)激光对口腔白斑病患者疼痛程度及白斑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山西省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口腔白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CO_(2)激... 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联合CO_(2)激光对口腔白斑病患者疼痛程度及白斑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山西省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口腔白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CO_(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持续时间、白斑面积、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14中文版(OHIP-14)评分及复发率.结果初次治疗后1周,两组的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斑面积为(134.59±15.36)mm^(2),小于对照组的(148.46±18.8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OHIP-14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CO_(2)激光不增加口腔白斑病患者疼痛程度和时间,同时能更有效减少口腔白斑面积,改善口腔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病 CO_(2)激光 光动力疗法 疼痛程度 白斑面积
原文传递
环状RNA在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中的共同表达
18
作者 杨靖雯 宋雨翰 +2 位作者 徐思明 葛姝云 周海文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1期774-785,共12页
目的 探讨环状RNA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共同表达,为研究OLK与OLP的发病机制及癌变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审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OLK、OLP、... 目的 探讨环状RNA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共同表达,为研究OLK与OLP的发病机制及癌变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审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OLK、OLP、口腔鳞状细胞癌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采用qRTPCR、酶耐受实验和sanger测序筛选并验证OLK与OLP中共同显著差异表达circRNA,并对关键circRNA扩大样本量验证;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差异circRNA可能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采用TargetScan与MiRanda预测circRNA下游的miRNA并绘制ceRNA网络。结果 OLK与OLP共同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49个,包括30个上调和19个下调的circRNA;经验证,筛选的3个上调circRNA(circHLA-C,circTTN,circRNF13)和2个下调circRNA(circSEPN2,circALDH3A2)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其中circHLA-C是具有反式剪接位点的关键circRNA,经扩大样本量验证,circHLA-C在OLK与OLP中显著上调。ROC曲线分析显示,OLK中circHLA-C曲线下面积为0.955,OLP中circHLA-C曲线下面积为0.988。GO功能富集显示与免疫功能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KEGG通路分析中富集分数最高的信号通路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HLA-C在这些通路中显著富集,ceRNA网络分析表明circHLA-C可能与多种癌症相关miRNA相互作用,如hsa-miR-26a-5p、hsa-miR-129-5p和hsa-miR-29a-3p。结论 OLK与OLP存在相同差异表达的circRNA,circHLA-C是OLK与OLP共有的最显著上调的circRNA;circHLA-C可能会成为OLP与OLK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circHLA-C 口腔白斑病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病 癌变 生物标志物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白斑病诊断与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昕雨 何虹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1期61-69,共9页
口腔白斑病在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癌变率相对最高,被WHO列为口腔潜在恶性疾患,许多患者特别恐慌。随着一些新思路、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临床加强对其实现早期和无创的诊断;而由于口腔黏膜病的特殊性,关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仍存... 口腔白斑病在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癌变率相对最高,被WHO列为口腔潜在恶性疾患,许多患者特别恐慌。随着一些新思路、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临床加强对其实现早期和无创的诊断;而由于口腔黏膜病的特殊性,关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仍存在斟酌权衡之处。本文对口腔白斑病目前诊治的重点要点和疑点难点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口腔白斑病 中青年女性 癌变潜能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 无创诊疗
下载PDF
口腔白斑病的定义与分级标准(试行) 被引量:17
20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79-580,共2页
口腔白斑病的定义与分级标准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的口腔黏膜病学专家在我国原有口腔白斑病的定义与分期的基础上,于2006年佳木斯全体会议上重新启动修订工作,经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2007年... 口腔白斑病的定义与分级标准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的口腔黏膜病学专家在我国原有口腔白斑病的定义与分期的基础上,于2006年佳木斯全体会议上重新启动修订工作,经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2007年乌鲁木齐全体委员会的讨论、修改,于2008年大连全体委员会讨论通过,并于2011年全体委员会再次讨论通过,现为全国执行的试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病 试行标准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口腔黏膜病学 专业委员会 乌鲁木齐 佳木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