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刍议古医籍词汇研究对大型辞书编纂的参考价值——以《诸病源候论》为例
1
作者 戚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1-98,105,共9页
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对中古医书《诸病源候论》中的词汇进行辨正与分析,对《汉语大词典》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从立目商补、释义商榷、义项商补、阙例增补、提前书证5个方面对《汉语大词典》中值得商榷的一些问题进行补正,进而阐释医籍... 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对中古医书《诸病源候论》中的词汇进行辨正与分析,对《汉语大词典》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从立目商补、释义商榷、义项商补、阙例增补、提前书证5个方面对《汉语大词典》中值得商榷的一些问题进行补正,进而阐释医籍词汇研究对于大型辞书编纂的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医籍 汉语大词典 诸病源候论 词汇释义
下载PDF
湿疹与外感六淫相关性的古医籍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宋佳怡 袁卫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6-728,共3页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古代病名以"浸淫疮"为主,其发病与外感六淫密切相关,外感邪气引动内在风、湿、热邪,内外之邪相互搏结亦为发病的重要原因。文章从外感六淫出发,结合内外合邪的影响,对湿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相关的...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古代病名以"浸淫疮"为主,其发病与外感六淫密切相关,外感邪气引动内在风、湿、热邪,内外之邪相互搏结亦为发病的重要原因。文章从外感六淫出发,结合内外合邪的影响,对湿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相关的古代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湿疹现代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外感六淫 古医籍
原文传递
七年制学生阅读古医籍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方式改革的尝试 被引量:3
3
作者 傅海燕 赵鸿君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学生阅读 能力 考核方式 培养 教材 教师 尝试 古医籍 七年制 医古文
下载PDF
何以成医?——古医籍序跋相关医道之论整理与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林 杨丽丽 +2 位作者 许康耀 曾莉 张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0,14,共4页
在古代知识传承体系中,医虽列为方技之属,医家社会地位并不高,但因其本身承载有祛疾保健功能,使这门技术承载了更多"道"的成分,故"医虽小技,近乎道""医乃大道"等论述较多,尤其在古医籍序跋中含有大量关... 在古代知识传承体系中,医虽列为方技之属,医家社会地位并不高,但因其本身承载有祛疾保健功能,使这门技术承载了更多"道"的成分,故"医虽小技,近乎道""医乃大道"等论述较多,尤其在古医籍序跋中含有大量关于医者入门之道、临床实践技能养成之道、医家职业自律之道的论述,但是这些内容分散在大量的古籍文献中,一直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挖掘。鉴于此,笔者以明清医籍序跋为对象并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旨在为中医药知识传承规律的再认识、人才培养路径的再思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医籍 序跋 医道之论 整理与思考
下载PDF
基于古医籍疫病“瘥后”临床用药经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平 吕文亮 +1 位作者 陈炜 潘广涛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系统整理和挖掘古医籍中疫病的"瘥后"临床表现、治疗思路及用药规律,让疫病理论在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现代疫情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以历代古医籍疫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录入与校对,采用文本挖掘... 目的:系统整理和挖掘古医籍中疫病的"瘥后"临床表现、治疗思路及用药规律,让疫病理论在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现代疫情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以历代古医籍疫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录入与校对,采用文本挖掘与关联网络方法,分析总结疫病"瘥后"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涉及古医籍12部,常用中药207味,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益气养阴类中药,如甘草、人参、麦冬,其次为当归、芍药、茯苓。疫病"瘥后"方药使用主要以滋阴润肺、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理气驱邪为治则,使用频数最高的主要是鼠矢汤、麦冬汤、竹叶汤、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关联网络图中,甘草配伍人参节点度最多,为20,广泛应用于"瘥后"出现的头重烦闷、身痛、劳复、虚弱、虚汗、复热、四肢浮肿等症状;其次是节点度为15的麦冬配伍人参,可用于"瘥后"出现的心悸怔忡、气短语微、大便燥结、头重胸闷、身痛、劳复、虚弱、口干渴、虚汗、不思饮食等症状。结论:疫病"瘥后"理论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辨证提供指导,为选方用药的加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瘥后 古医籍 用药经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古医籍中对妇人的特殊称谓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谭素娟 王蕊芳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古医籍 妇人 特殊称谓 中国封建社会
下载PDF
古医籍附方以茶盐酒醋米饮服药意义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敬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116-117,共2页
从古医籍载方看,其内服方药的服用方法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中药服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兹就古医籍中以酒、醋、茶、盐汤、米饮服药的作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 古医籍 服药方法 米饮
下载PDF
古医籍书名与古代医学家的人文精神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路红 刘润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2期71-72,共2页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尊重、爱护和关怀,对人的理解、容忍和接纳,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中医一向注重人文精神,要求医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古医籍书...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尊重、爱护和关怀,对人的理解、容忍和接纳,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中医一向注重人文精神,要求医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古医籍书名中表现的忠孝仁爱、救世济民、学识广博等素养,就是古代医学家人文精神追求的最好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医籍书名 人文精神 主要表现
下载PDF
中国古医籍的数量与特点 被引量:9
9
作者 杨东方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据《中国古籍总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推断,现存古医籍不少于8 000种,占现存古籍的1/25以上。与其他类古籍相比,古医籍具有抄本多、精校本少、隐喻性语言、具有实用价值等特点。医籍种类众多,其中方书占据绝对优势。统观古医籍的... 据《中国古籍总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推断,现存古医籍不少于8 000种,占现存古籍的1/25以上。与其他类古籍相比,古医籍具有抄本多、精校本少、隐喻性语言、具有实用价值等特点。医籍种类众多,其中方书占据绝对优势。统观古医籍的发展史,呈现出不同朝代各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医籍 抄本 方书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古医籍的整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继华 王宏 +1 位作者 连智华 王宏川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2期29-29,共1页
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疗效独特.虽然古代医籍浩如烟海,但伤科专著极少,市面上仅能见到的有:唐朝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宋金元三代阙如,明朝<跌损妙方>,清朝开始增多,如<伤科补要>、<伤科大成>、<救伤秘... 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疗效独特.虽然古代医籍浩如烟海,但伤科专著极少,市面上仅能见到的有:唐朝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宋金元三代阙如,明朝<跌损妙方>,清朝开始增多,如<伤科补要>、<伤科大成>、<救伤秘旨>等十余本.因此,历代伤科医家和现代伤科同道,在其论著、教材、课题研究中,亦仅能引用上述十余本专著.由于许多伤科专著散存于各地图书馆,形成市场上购不到,图书馆借不出的局面.图书馆几经搬迁,流失不少,残缺被毁不少.为了抢救古籍,为了继承和发扬伤科专业,本课题计划收集、挖掘、整理、研究伤科古医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 古医籍 整理研究 金元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医家 疗效 专著 课题研究 教材
下载PDF
武威、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医籍杂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施谢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第5期13-19,共7页
1972年和1973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及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一批古医籍,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的珍贵资料。文物出版社分别于1975年和1985年出版了《武威汉代医简》和《马王堆汉墓帛书〔肆〕》二书公布了所有简牍和帛书的原始材... 1972年和1973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及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一批古医籍,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的珍贵资料。文物出版社分别于1975年和1985年出版了《武威汉代医简》和《马王堆汉墓帛书〔肆〕》二书公布了所有简牍和帛书的原始材料,并作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批古医籍的使用价值。笔者最近重新校读上述著述,略有收获,爰成一篇,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古医籍 杂考 马王堆汉墓 黄蜂 《神农本草经》 黄丹 巴豆 名医别录 新修本草
下载PDF
陈修园整理古医籍思路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慧光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7-9,共3页
陈修园(公元1753—1823),名念祖,福建长乐人,为清代名医。陈修园热爱祖国医学,以继承、发扬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终身。他善于继承整理古典医籍,功力深厚,涉猎广泛,并搏取众长,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因而自成一家... 陈修园(公元1753—1823),名念祖,福建长乐人,为清代名医。陈修园热爱祖国医学,以继承、发扬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终身。他善于继承整理古典医籍,功力深厚,涉猎广泛,并搏取众长,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因而自成一家。著述颇多,但业经肯定者仅《南雅堂医书全集》(即《陈修园医书十六种》170万字左右),包括《灵素节要浅注》十二卷,《金匮要略浅注》十卷,《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修园 清代 古医籍 整理
下载PDF
基于古医籍的噎膈病机探微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谦峰 王河宝 谢斌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9-10,22,共3页
本文从《中华医典》中搜索历代医家(从《黄帝内经》至清代)有关噎膈的论述,进行分类整理探究噎膈的主要病机。总结噎膈病的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内结、阴亏血枯、气虚阳微,以冀能为临床提供理论支撑与治疗思路。
关键词 古医籍 噎膈 病机
下载PDF
古医籍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刚 任献青 +2 位作者 马丙祥 翟文生 丁樱 《中国西部科技》 2014年第3期117-118,共2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师承家传这一中医传承方式受到了严重制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让学生研读中医儿科的古医籍,有利于提高对儿科疾病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儿科的兴趣,经过大量阅读古医籍还可提高学生阅读中医医籍的能力;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师承家传这一中医传承方式受到了严重制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让学生研读中医儿科的古医籍,有利于提高对儿科疾病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儿科的兴趣,经过大量阅读古医籍还可提高学生阅读中医医籍的能力;并且,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医儿科前贤学术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古医籍的阅读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教学 古医籍 读后感
下载PDF
论越南古医籍《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的学术价值与特色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秋霞 戴铭 +2 位作者 夏琰 赖洪燕 曹云 《广西中医药》 2016年第6期50-52,共3页
《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原名《懒翁心领》,又名《海上心领》《海上医宗心领》,为越南医学宗师黎有卓所撰的汉文医籍,该书被誉为越南第一部医学全书,是研究中医药向越南传播概况以及越南传统医药发展历史的重要著作。1作者简介1.1作... 《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原名《懒翁心领》,又名《海上心领》《海上医宗心领》,为越南医学宗师黎有卓所撰的汉文医籍,该书被誉为越南第一部医学全书,是研究中医药向越南传播概况以及越南传统医药发展历史的重要著作。1作者简介1.1作者生平黎有卓(1720-1791),号海上懒翁,为黎朝(1533-1788)吏部尚书黎某之第七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 学术价值 古医籍 越南
下载PDF
古医籍中医药诊治“语迟”文献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小毅 肖林榕 林栋 《中医文献杂志》 2013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对古医籍中所记载的中医药对于"语迟"的认识及诊疗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对语迟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责之于心肾,其次肺脾;治疗上历代医家主要使用菖蒲丸、调元散、肾气丸及针灸治疗等。本文同时对古代... 本文对古医籍中所记载的中医药对于"语迟"的认识及诊疗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对语迟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责之于心肾,其次肺脾;治疗上历代医家主要使用菖蒲丸、调元散、肾气丸及针灸治疗等。本文同时对古代医案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临床诊疗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医籍 中医药 语迟 研究
下载PDF
针灸冶疗面瘫的古医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尧杰 顾杰 刘立公 《陕西中医函授》 1998年第4期18-19,共2页
面瘫是临床的常见多发病证,本文运用计算机对自《黄帝内经》起至清代末年为止的62本针灸古籍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特点是,以取头面病变部位的腧穴为主,选配远道阳经腕踝以下的腧穴为辅,若针刺与艾灸结合运用... 面瘫是临床的常见多发病证,本文运用计算机对自《黄帝内经》起至清代末年为止的62本针灸古籍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特点是,以取头面病变部位的腧穴为主,选配远道阳经腕踝以下的腧穴为辅,若针刺与艾灸结合运用则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针灸疗法 古医籍分析
原文传递
在古医籍的分类与编目中体会中医传统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穆靖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9-50,共2页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的载体,不仅在古代构建和发展中医药学术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古医籍的编目分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浩如烟海的古代医药文献只有被科学地分类,才能被充分而有效地...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的载体,不仅在古代构建和发展中医药学术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古医籍的编目分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浩如烟海的古代医药文献只有被科学地分类,才能被充分而有效地学习研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医籍 编目 中医
下载PDF
古代朝鲜医学对保存中国古医籍的贡献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金生 张志斌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关键词 古代朝鲜医学 中国古医籍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古医籍孤抄本概况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璐 张如青 《中医文献杂志》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整理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清未前(1911年及之前)孤抄本古医籍92部,从作者、成书年代、抄者、抄写年代、符号标识、序、跋、凡例、目录、校注、残缺情况、正文体例以及《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医籍大辞典》所提供... 本文整理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清未前(1911年及之前)孤抄本古医籍92部,从作者、成书年代、抄者、抄写年代、符号标识、序、跋、凡例、目录、校注、残缺情况、正文体例以及《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医籍大辞典》所提供文献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研究,并分类选介部分中医药抄本的内容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古医籍 抄本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