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陆缘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空间展布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洋 刘海龄 +3 位作者 朱荣伟 沈宝云 黎雨晗 王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4,共8页
为了解南海北部陆缘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空间延伸范围、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特征,通过对研究区22条多道反射地震剖面资料的地层-构造解释,结合钻井岩石地层资料的综合解释,运用构造解析分析法、筛选法以及回剥法对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 为了解南海北部陆缘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空间延伸范围、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特征,通过对研究区22条多道反射地震剖面资料的地层-构造解释,结合钻井岩石地层资料的综合解释,运用构造解析分析法、筛选法以及回剥法对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筛除了新生代构造沉降量后的新生代地层底界面(反射地震Tg界面)的空间起伏形态特征和前新生代地层变形特征发现,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呈NEE向展布,其核部位于珠江口盆地东南部的陆洋过渡带下陆坡位置,即06号测线所在位置及其附近,琼东南盆地为造山带的NWW翼。此研究结果可为南海地区前新生代晚期大地构造格局重建、南海成因机制研究提供构造事实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延伸范围 前新生代地层 变形 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 南海北部陆缘
下载PDF
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70
2
作者 钟增球 索书田 +1 位作者 张宏飞 周汉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0-567,共8页
桐柏 -大别碰撞造山带的组成与结构 ,主要是印支期碰撞及高压、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构造和中新生代热 -构造演化的结果 .在组成上 ,除了燕山期及其后的岩浆活动和盆地堆积产物以外 ,主要包括核部杂岩单元、超高压单元、高压单元、绿帘 -... 桐柏 -大别碰撞造山带的组成与结构 ,主要是印支期碰撞及高压、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构造和中新生代热 -构造演化的结果 .在组成上 ,除了燕山期及其后的岩浆活动和盆地堆积产物以外 ,主要包括核部杂岩单元、超高压单元、高压单元、绿帘 -蓝片岩单元和沉积盖层单元等 ,此外还有一些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体残留或侵入其中 .桐柏 -大别碰撞造山带的整体结构样式类似于北美西部的变质核杂岩带 ,即以总体具穹隆形态及多层拆离滑脱带的发育为特征 ,构成了以罗田和桐柏山为核部的两个穹隆 .超高压单元、高压单元和绿帘蓝片岩单元作为不同的岩片夹持于核部杂岩和沉积盖层之间 ,其分布格局受碰撞期后伸展构造格架所制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组成 结构 印支期 岩浆活动 沉积盖层 -事件
下载PDF
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下含铜斑岩岩石成因——以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为例 被引量:62
3
作者 姜耀辉 蒋少涌 +1 位作者 凌洪飞 戴宝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7-706,共10页
大型斑岩铜矿不仅可以形成于陆缘弧和岛弧构造环境,而且还可以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环境。然而,对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下含矿斑岩的成因仍存在很大的争论。本文以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为例,从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 Hf同位素地... 大型斑岩铜矿不仅可以形成于陆缘弧和岛弧构造环境,而且还可以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环境。然而,对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下含矿斑岩的成因仍存在很大的争论。本文以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为例,从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 Hf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含矿斑岩岩石成因。结果表明,含矿斑岩属于钾玄质岩石,同时具有埃达克岩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是由至少100km深处的二辉橄榄质岩石圈地幔中交代成因的金云母-石榴石单斜辉石岩脉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了金沙江区域性走滑断裂系统,并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最终诱发交代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形成含矿斑岩。它对于进一步认识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下含矿斑岩的起源以及斑岩型铜矿的成因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环境 含矿斑岩 交代岩石圈地幔 玉龙斑岩铜矿
下载PDF
大别山-苏鲁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岩石变形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林伟 王清晨 石永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95-1214,共20页
按照构造几何学特点和运动学特征我们把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南部,中部和北部。造山带南部为一套构造堆叠体系;中部为一个混合岩穹窿,浅变质的砂岩、板岩和片岩构成了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北部构造单元。造山带南部的构... 按照构造几何学特点和运动学特征我们把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南部,中部和北部。造山带南部为一套构造堆叠体系;中部为一个混合岩穹窿,浅变质的砂岩、板岩和片岩构成了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北部构造单元。造山带南部的构造堆叠体系主要由前陆褶皱带构成:未变质的新元古代-早三叠世的沉积地层;由“宿松群”北部和苏北地区的“海州群”构成的高压变质岩石单元及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单元。造山带中部的混合岩穹隆由大别山地区的罗田穹隆和苏鲁地区的莱西-栖霞穹隆构成。同样大别山北部的浅变质“佛子岭-卢镇关群”和胶东地区浅变质的“蓬莱群”构成了造山带北部的构造堆叠体系。同时大别山和苏鲁两个构造地体均经历了相似的多期构造变形:沿 NW-SE 向矿物拉伸线理发育的上部指北的剪切变形代表着造山带主变形期的变形;早期向南逆冲的韧性剪切变形和沿中部混合岩穹隆边缘发育的重力滑脱变形体系,后者代表了混合岩穹隆形成时的垂向缩短作用。正是由于构造几何学和多期变形的可对比性决定了这两个变质地体具有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碰撞 几何学 运动学 岩石多期变形
下载PDF
陆-陆碰撞造山带动力学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单家增 李继亮 肖文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报道了利用自行研制的GJ1 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实施的陆 陆碰撞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最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陆 陆碰撞是岩石圈或地壳缩短和增厚的主要机制之一。在地幔对流派生的拖曳力和板块相互运动产生的压缩力... 报道了利用自行研制的GJ1 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实施的陆 陆碰撞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最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陆 陆碰撞是岩石圈或地壳缩短和增厚的主要机制之一。在地幔对流派生的拖曳力和板块相互运动产生的压缩力以及其它附加力的联合作用下,模型长度和厚度分别缩短45 % 和增厚85 % 是可能的。推覆造山作用有可能将下地壳的岩石物质和构造推覆到上地壳或地表,形成在地表可观察到的韧性剪切带构造。推覆体中的逆冲断层系往往沿最为发育的一组剪切面形成和演化,被叠置或双重地层的形成使地壳厚度明显增加。实验结果展示出推覆造山带、俯冲带和混杂岩带三个主要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构造动力学和几何学关系。认为:陆 陆碰撞造山带是在地幔对流派生的拖曳力和板块相互运动产生的压缩力以及其它附加力联合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大洋闭合和二个大陆之间的对接与碰撞导致了造山作用的发生,混杂岩带的形成和演化与洋壳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动力学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伊朗扎格罗斯碰撞造山带马拉耶尔-伊斯法罕碳酸盐岩容矿铅锌成矿带——矿床基本特征与成因类型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英超 宋玉财 +3 位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张洪瑞 马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3-1594,共22页
伊朗马拉耶尔-伊斯法罕碳酸盐岩容矿铅锌成矿带,地处扎格罗斯碰撞造山带内陆的萨南达杰-锡尔詹中生代岩浆变质带构造转换区,带内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是伊朗境内重要的铅锌产出基地。综合分析表明,该带内的铅锌矿床形成于新... 伊朗马拉耶尔-伊斯法罕碳酸盐岩容矿铅锌成矿带,地处扎格罗斯碰撞造山带内陆的萨南达杰-锡尔詹中生代岩浆变质带构造转换区,带内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是伊朗境内重要的铅锌产出基地。综合分析表明,该带内的铅锌矿床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早期,发育在阿拉伯板块-欧亚大陆板块碰撞造山阶段,其形成和区域上逆冲-走滑断层、走滑拉分盆地等压扭性构造密切相关。成矿带各矿区矿体多发育在区域逆冲断层上下盘,赋存于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内,受与逆断层相关的次级断层、岩性分界面等要素控制,总体以层控形式产出。矿种组合以Zn-Pb为主,少量矿区出现Cu。硫化物主体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出现少量黄铜矿和黝铜矿,非硫化物以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为主。矿化以脉体充填或热液矿物交代充填为主要形式,脉状、浸染状、块状为主要矿石构造,强硅化和白云石化为主要蚀变特征。热液矿物仅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介于90~257℃,盐度介于0%~24%NaCl eq.,总体反映了中低温高盐度盆地卤水来源和另一种具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的流体来源。不同矿区硫同位素组合差异较大,其中IranKuh矿区硫化物硫同位素为负值,介于-10‰^-3‰,重晶石硫同位素为正值,介于14‰~19‰,Emarat矿区硫化物硫同位素为正值,介于2‰~15‰,总体反映了生物还原或有机质热还原赋矿碳酸盐岩地层封存水中溶解的早白垩世海相硫酸盐为主要还原硫来源。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在带内各矿区差别不大(206Pb/204Pb介于18.389~18.471,207Pb/204Pb介于15.628~15.659,208Pb/204Pb介于38.470~38.650),推测成矿金属物质来自区域整套的上地壳地层。该矿带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为一套与岩浆作用无关的后生铅锌矿床,以世界上的矿床类型划分可在大范畴上归入MVT铅锌矿床,但是,这些矿床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带内部,受控于区域压扭性构造,矿物组合中富石英的存在,这些特点并不能被已建立的MVT铅锌成矿模式所涵盖,彰显出了其独特的成矿特征,故暂视为一套类MVT铅锌矿床。这些矿床的成矿过程和其东邻的"三江"成矿带铅锌成矿发育相似,可初步归纳为:斜向碰撞、压扭性构造发育、盆地卤水下渗—流体汇聚,圈闭、有机质、细菌准备—硫酸盐被还原、还原硫形成,应力松弛—流体排泄,流体混合—金属沉淀,区域富岩浆岩地层准备、成矿流体温度快速下降—富硅矿物组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 类MVT铅锌矿床 马拉耶尔-伊斯法罕成矿 扎格罗斯碰撞 伊朗
下载PDF
地壳对接消减带和叠接消减带与陆-陆碰撞造山和俯冲增生造山:来自侵入岩构造组合的记录 被引量:7
7
作者 邓晋福 刘翠 +6 位作者 狄永军 冯艳芳 苏尚国 肖庆辉 赵国春 戴蒙 段培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1,共8页
从地壳对接消减带与地壳叠接消减带的概念出发,讨论了板块构造岩浆旋回,俯冲增生造山和陆-陆碰撞造山分别对应于板块会聚构造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造山作用;讨论了俯冲增生造山的结构样式,主要由俯冲增生杂岩和岩浆弧构成;陆-陆碰撞造山指... 从地壳对接消减带与地壳叠接消减带的概念出发,讨论了板块构造岩浆旋回,俯冲增生造山和陆-陆碰撞造山分别对应于板块会聚构造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造山作用;讨论了俯冲增生造山的结构样式,主要由俯冲增生杂岩和岩浆弧构成;陆-陆碰撞造山指相意义的S型花岗岩类的鉴别标志,以及指示板块构造岩浆旋回结束的后造山过碱性A型花岗岩类的识别标志。最后主要基于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图(1∶250万)及其说明书的成果,简要地讨论了中国三个克拉通性质的陆块区以及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印度克拉通之间的大洋区的洋陆转换形成的俯冲增生造山和随后的陆-陆碰撞造山,认为:(1)塔里木克拉通西北缘与西伯利亚克拉通西南缘陆-陆碰撞可能发生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可能完成;(2)中国三个克拉通的陆-陆碰撞可能分别发生在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完成拼合,形成中国主体大陆;(3)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完成中国主体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的最终拼合;(4)新生代中国大陆与印度大陆拼合,碰撞造山仍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叠接消减与对接消减 板块构岩浆旋回 俯冲增生与陆-碰撞 中国大陆的拼合组装
下载PDF
陆-陆碰撞造山带中压型变质作用的pT轨迹——以南秦岭佛坪地区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魏春景 张翠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6-362,共7页
依据石榴石的环带特征反演了南秦岭造山带中压型变质作用的 pT轨迹 ,表明石榴石的环带记录了峰期变质前的温压条件递增过程 ,其最高温度与最大压力一致 ,这一过程可能与地壳的持续加厚过程相对应。峰期变质以后即出现有构造作用参与的... 依据石榴石的环带特征反演了南秦岭造山带中压型变质作用的 pT轨迹 ,表明石榴石的环带记录了峰期变质前的温压条件递增过程 ,其最高温度与最大压力一致 ,这一过程可能与地壳的持续加厚过程相对应。峰期变质以后即出现有构造作用参与的快速抬升过程 ,pT轨迹表现为ITD型。这一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造山带发生中压型变质作用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PT轨迹 变质作用 南秦岭 作用
下载PDF
中国中南天山造山带东段古生代增生-碰撞事件和韧性变形运动学 被引量:3
9
作者 舒良树 J.Charvet +1 位作者 卢华复 S.C.Laurent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298,共1页
天山山脉是通过早古生代晚期的增生和晚古生代的碰撞事件形成的。早古生代晚期的阿齐克库都格——尾亚缝合带以奥陶纪的蛇绿混杂岩、含奥陶纪——志留纪化石的复理石以及高压变质岩和糜棱岩为特征。中天山造山带主要是一个奥陶纪的钙碱... 天山山脉是通过早古生代晚期的增生和晚古生代的碰撞事件形成的。早古生代晚期的阿齐克库都格——尾亚缝合带以奥陶纪的蛇绿混杂岩、含奥陶纪——志留纪化石的复理石以及高压变质岩和糜棱岩为特征。中天山造山带主要是一个奥陶纪的钙碱性火山岩——深成岩岛弧,而南天山主体是一个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生代 增生-碰撞事件 韧性变形运动学
下载PDF
一条早前寒武纪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部麻粒岩相带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靖 钱祥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2-352,共11页
详细的野外调查、原岩建造、变质作用、变形作用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部麻粒岩相带是我国迄今能识别的最老的陆-陆碰撞造山带的根带,可与世界上著名的南非Limpopo碰撞造山带对比。
关键词 -碰撞 早前寒武纪 麻粒岩相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记录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幔楔的地壳交代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仁旭 尹壮壮 夏春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9-484,438,共26页
地壳交代作用是洋壳俯冲带板片-地幔界面的普遍现象,由于地幔楔样品的缺乏,其识别存在困难。而碰撞造山带广泛出露的地幔楔来源的造山带橄榄岩则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成果... 地壳交代作用是洋壳俯冲带板片-地幔界面的普遍现象,由于地幔楔样品的缺乏,其识别存在困难。而碰撞造山带广泛出露的地幔楔来源的造山带橄榄岩则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成果表明这些橄榄岩在大洋俯冲向大陆碰撞转换的不同阶段经历了多期地壳来源流体的交代作用。地壳交代作用不仅改变了地幔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成分,而且导致了交代矿物的生长以及超镁铁质交代体的形成。这些交代体或作为同碰撞和碰撞后镁铁质火成岩的地幔源区,或将地壳组分传输到深部地幔,或释放流体交代大陆俯冲隧道中的俯冲陆壳。本文对地壳交代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解决思路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岩 碰撞 俯冲 -幔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传输 大别-苏鲁
原文传递
两条不同类型的HP/LT和UHP变质带对祁连-阿尔金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38
12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于胜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67-1992,共26页
在祁连-阿尔金造山带的南北两侧,分别出露有北祁连-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和柴北缘-南阿尔金UHP变质带。北祁连-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低温榴辉岩和高压变沉积岩所组成,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为420~570℃和2.0~2.5GPa,形成... 在祁连-阿尔金造山带的南北两侧,分别出露有北祁连-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和柴北缘-南阿尔金UHP变质带。北祁连-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低温榴辉岩和高压变沉积岩所组成,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为420~570℃和2.0~2.5GPa,形成时代为510~440Ma。含硬柱石榴辉岩和含纤柱石高压变沉积岩的存在显示洋壳俯冲把大量水带到地幔深处。与HP/LT变质带伴生的早古生代蛇绿岩、俯冲增生杂岩、岛弧、弧后盆地等显示北祁连-北阿尔金为典型的早古生代增生造山带。柴北缘-南阿尔金UHP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橄榄岩、高压麻粒岩及具有陆壳性质的正副片麻岩所组成,它们遭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T>700℃,P>2.8GPa),UHP变质时代为500~420Ma,榴辉岩的原岩时代为750~850Ma,形成于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谷环境。野外地质关系、岩石学及年代学研究显示柴北缘-南阿尔金HP-UHP变质带为大陆深俯冲作用的产物。在柴北缘-南阿尔金UHP变质带中,超高压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同时形成在不同的构造热环境中,构成大陆俯冲及碰撞造山带中的"双变质带",同时也显示柴北缘-南阿尔金造山带具有典型碰撞造山带的特征。祁连-阿尔金造山带南北两侧几乎同时发生增生造山作用和碰撞造山作用,构成由不同造山类型所组成的复合造山带。南北两侧的HP/LT变质带和UHP变质带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同类型双变质带制约了祁连-阿尔金造山带早古生代的造山性质、造山类型以及造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T变质 UHP变质 祁连-阿尔金 增生 碰撞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中朝与扬子克拉通三叠纪碰撞缝合带位置究竟在何处? 被引量:1
13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游振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4,共1页
通过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共同研究,证明了大别—苏鲁造山带内的超高压—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出露最好、规模最大的超高压—高压变质带,而且主要是在三叠纪(240~210Ma)中朝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间陆—陆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 通过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共同研究,证明了大别—苏鲁造山带内的超高压—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出露最好、规模最大的超高压—高压变质带,而且主要是在三叠纪(240~210Ma)中朝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间陆—陆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三叠纪碰撞缝合带的位置则是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碰撞缝合 位置 大别-苏鲁
下载PDF
关于秦岭造山带最东段──胶南-荣成碰撞带边界划分的看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沛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关于秦岭造山带最东段──胶南-荣成碰撞带边界划分的看法王沛成(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胶州266300)胶南-荣成碰撞带为秦岭造山带最东段的延伸部分,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其构造演化、榴辉岩地质、同位素测年及大地构... 关于秦岭造山带最东段──胶南-荣成碰撞带边界划分的看法王沛成(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胶州266300)胶南-荣成碰撞带为秦岭造山带最东段的延伸部分,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其构造演化、榴辉岩地质、同位素测年及大地构造归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南-荣成 碰撞 边界划分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 被引量:130
15
作者 刘和甫 汪泽成 +3 位作者 熊保贤 李永林 刘立群 张建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5-72,共18页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根据挤压造山带类型与前陆盆地类型 ,可以划分出 3种耦合类型 ,即 ( 1)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 ,( 2 )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及 ( 3)再生造山带与再生前陆盆地。因此前陆盆地是伴随着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而发育 ,造山带断滑系统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结构、沉积层序及构造样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碰撞-周缘前陆盆地 俯冲-弧后前陆盆地 再生-再生前陆盆地
下载PDF
南海南北陆缘中生代地层—构造特征及碰撞造山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美松 刘海龄 吴朝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54-1464,共11页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南海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对南海南北陆缘的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挑选了南北陆缘处的两条地震测线07ns-6和97301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分析.通过地震剖面的解释发现,南海北部和南部(礼乐地块)地震剖...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南海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对南海南北陆缘的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挑选了南北陆缘处的两条地震测线07ns-6和97301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分析.通过地震剖面的解释发现,南海北部和南部(礼乐地块)地震剖面中的中生代地层均显示有褶皱—冲断构造发育.据此推断,研究区在中生代先后经历了洋—陆俯冲活动、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及中生代晚期开始的造山带的塌陷.提出南海地区中生代晚期的"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缘 中生代地层 古双峰-笔架俯冲海沟 古双峰笔架碰撞
下载PDF
库车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80
17
作者 李曰俊 宋文杰 +3 位作者 买光荣 周黎霞 胡剑风 尚新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76-381,共6页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段所形成的新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被后期的造山作用严重破坏,其楔顶带和前渊带的很大部分都已卷入了后期的造山作用。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是一个完整的前陆盆地,各沉积带发育齐全。分隔伊犁-中天山地块和塔里木古陆的古南天山洋盆于二叠纪末完全闭合(东部可能早一些),两陆壳地块完全碰撞到一起,库车前陆盆地形成;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作用的远程效应导致南天山造山带重新活动,发生陆内造山,形成北塔里木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南天褶皱 -碰撞 逆冲推覆 库车盆地 耦合关系 作用 油气资源
下载PDF
东南极格罗夫山:普里兹造山带中一个典型的泛非期变质地体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晓春 赵越 +2 位作者 胡健民 刘小汉 曲玮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4,共18页
距中国中山站以南约400 km的格罗夫山是普里兹造山带向南极内陆的延伸部分,其基底地体由约在920—910 Ma期间侵入的镁铁质-长英质火成岩和少量中元古代的沉积岩构成,这些岩石仅在泛非期(约570—500 Ma)经历了单相变质—构造旋回,因此是... 距中国中山站以南约400 km的格罗夫山是普里兹造山带向南极内陆的延伸部分,其基底地体由约在920—910 Ma期间侵入的镁铁质-长英质火成岩和少量中元古代的沉积岩构成,这些岩石仅在泛非期(约570—500 Ma)经历了单相变质—构造旋回,因此是一个典型的泛非期变质地体。泛非期高峰变质作用并不像前人所认为的那样仅为中低压麻粒岩相,而是高达770—840℃、1.18—1.40 GPa,并在随后经历了近等温减压(约0.6 GPa)的P-T演化过程。大规模的A型紫苏花岗岩和花岗岩在同造山-后造山阶段侵位,并造成了麻粒岩地体近等压降温的P-T轨迹。这些花岗质岩石是由长期富集地幔的底侵物质(碱性玄武质岩石)经部分溶融而形成的。结合相邻地质体的研究资料,我们认为普里兹造山带可能发育在太古宙—格林维尔期基底地体之上,这些基底地体可能与新元古代盖层卷入到了统一的泛非期造山作用过程。在泛非期造山作用过程中,地壳曾被增厚约达40—50 km,而后又经历了厚约20 km的地壳伸展垮塌和剥蚀。所以,普里兹造山带应代表东冈瓦纳陆块内部由板块缝合作用所形成的一条泛非期碰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基底 泛非期单相变质-旋回 -岩浆作用 碰撞 格罗夫 东南极
下载PDF
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相关的同碰撞和碰撞后构造——塔里木盆地地震资料解释成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慧 李曰俊 +5 位作者 陈志勇 文磊 黄理力 刘亚雷 郑多明 李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34-2664,共31页
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的阿尔金山和西昆仑山是特提斯超级造山带最北部的两条缝合带。该处的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是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碰撞相关构造指示,早古生代的碰撞事件发生于塔里木地... 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的阿尔金山和西昆仑山是特提斯超级造山带最北部的两条缝合带。该处的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是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碰撞相关构造指示,早古生代的碰撞事件发生于塔里木地块的东南侧,是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这次碰撞形成了阿尔金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其同碰撞构造主要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塘沽孜巴斯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大型基底卷入型背斜构造(轮南、塔东和塔中背斜),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碰撞后构造为一系列正断层及其组合成的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形成时间是中志留世-中泥盆世。根据塔里木盆地内发现的碰撞相关构造分析,结合造山带内的蛇绿岩和俯冲-碰撞相关岩浆岩、变质岩研究成果推论,作为原特提斯洋分支的古阿尔金洋,其洋壳自晚寒武开始向柴达木地块之下俯冲。至中奥陶世末-晚奥陶世初,洋壳俯冲完毕,古阿尔金洋闭合,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开始。该碰撞造山作用持续至早志留世末结束,然后进入中志留世-中泥盆世碰撞后应力伸展构造演化阶段。迄今,尚无碰撞相关构造指示塔里木克拉通西南缘曾经发生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事件。早古生代,阿尔金山发生的是增生-碰撞型造山,西昆仑山发生的是增生型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同碰撞 中志留世-中泥盆世碰撞后构 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 塔里木盆地 阿尔金缝合 原特提斯 增生型 碰撞 地震解释
下载PDF
大别—郯庐—苏鲁造山带复合旋转拼贴作用 被引量:43
20
作者 肖文交 周烑秀 +1 位作者 杨振宇 赵西西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7-153,共7页
郯庐断裂带的成生演化与含超高压变质带 ( UHP)的大别及苏鲁造山带存在较密切的时空关系。郯庐断裂带所在的构造位置应是晚二叠世华北与扬子地块碰撞时的根带。UHP岩石的折返过程可能发生于华北、扬子地块的大角度旋转、拼合过程中。在... 郯庐断裂带的成生演化与含超高压变质带 ( UHP)的大别及苏鲁造山带存在较密切的时空关系。郯庐断裂带所在的构造位置应是晚二叠世华北与扬子地块碰撞时的根带。UHP岩石的折返过程可能发生于华北、扬子地块的大角度旋转、拼合过程中。在华北与扬子地块的造山后期或者造山期后的构造变形中所记录的构造形迹经晚中生代以来的中国东部构造变形叠加而逐渐呈现复杂的构造组合 ,所谓“郯庐断裂带”的走滑平移即是其中的一种运动方式。华北与扬子地块碰撞造山作用与陆内变形最终造就了大别—郯庐—苏鲁复合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郯庐-苏鲁复合 旋转拼合 郯庐断裂 碰撞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