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 被引量:52
1
作者 王兰生 杨立铮 +1 位作者 王小群 段丽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1933年8月25日,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生了一次7.5级地震。在叠溪地震引发的较场大滑坡上覆盖有较古老的厚土层,国内学者对其成因有不同解释。作者在开展叠溪地震滑坡调研中,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当时的堰塞坝处在原叠溪古... 1933年8月25日,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生了一次7.5级地震。在叠溪地震引发的较场大滑坡上覆盖有较古老的厚土层,国内学者对其成因有不同解释。作者在开展叠溪地震滑坡调研中,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当时的堰塞坝处在原叠溪古镇至下游马老顶乡一带长达数千米的河段,因此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米,为一套层理清晰的粉土-黏土层。由叠溪向上游约30km河段,沿江断续可见这套沉积物,且有明显的相变。14C测年,湖相沉积物底部形成时代距今22ka,顶部距今约10ka,据此判断叠溪古堰塞湖维持了12ka。此外作者在较场一带还发现了以湖相沉积物为"基座"的五级"阶地",这些"阶地"上保存完好的二元结构河流相沉积物。该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叠溪古堰塞湖的基本特征,初步论述了其中包含的地质环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堰塞湖 相沉积物 地震滑坡 岷江叠溪
下载PDF
岷江断裂羌阳桥一带古堰塞湖沉积及构造变形与古地震 被引量:13
2
作者 安卫平 赵晋泉 +2 位作者 闫小兵 李自红 苏宗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80-988,共9页
在支援茂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发现在现今叠溪堰塞湖(小海子)上游30km的岷江沿岸及其支流断续有第四纪湖相层出露。通过对羌阳村一带古堰塞湖沉积层的研究,获得了岷江断裂全新世活动的证据。分析认为:岷江断裂沿线古堰塞湖相沉... 在支援茂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发现在现今叠溪堰塞湖(小海子)上游30km的岷江沿岸及其支流断续有第四纪湖相层出露。通过对羌阳村一带古堰塞湖沉积层的研究,获得了岷江断裂全新世活动的证据。分析认为:岷江断裂沿线古堰塞湖相沉积及其构造变形反映了岷江断裂的多次活动。羌阳桥古堰塞湖沉积及其构造变形可能反映岷江断裂的多次古地震活动。较肯定的是:第1次地震活动导致羌阳桥堰塞湖的形成,堆积第1套湖相沉积;第2次地震活动使湖相层变形;第3次地震活动使第1,2套湖相地层变形;第4次地震活动错断了湖相层之上最新的堆积物。全站仪实测结果表明最后一次古地震活动的垂直位移约为2.6~3.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断裂 古堰塞湖 全新世 古地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南北向河流系统及其伴生古堰塞湖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海龙 张岳桥 李建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2-824,共13页
文章提出了青藏高原东缘南北向河流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包括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鲜水河、雅砻江等总体呈现南北走向的河段,指出南北向河流系统的形成演化具有构造和气候双重意义。晚更新世以来,南北向河流系统发生多次堵江事件,形成数... 文章提出了青藏高原东缘南北向河流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包括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鲜水河、雅砻江等总体呈现南北走向的河段,指出南北向河流系统的形成演化具有构造和气候双重意义。晚更新世以来,南北向河流系统发生多次堵江事件,形成数套堰塞湖沉积。选取岷江上游、青衣江上游、大渡河上游3个古堰塞湖进行沉积、构造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叠溪一带于71ka左右发生了大面积堵江事件,形成了上游长约30km的堰塞湖,堰塞坝位于叠溪以南的下游河谷,沿江分布约10km;该堰塞湖持续了60ka,于11ka左右彻底溃坝。青衣江上游五龙乡古堰塞湖85ka前形成,35ka前溃坝,规模不详。大渡河上游开绕村古堰塞湖长于5km,堵江时间不明,20~17ka间溃坝,堰塞坝位于色玉村一带。依据这些古堰塞湖的沉积,构造,关键层位光释光测年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划分出青藏高原东缘晚更新世中、晚期存在85~70ka,43~30ka和20~10ka的3个构造活跃期,可对应于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δ^(18)O曲线体现出的C_(1),C_(3)和C_(4)的3次气候冷暖转变期。指出大规模堵江事件是快速的能量物质转化过程,地震释放强大内能,气候因素使得物质得以积累,深切河谷是堵江的有利场所。构造-气候耦合促使大型洪积扇发育、大规模堵江事件发生,进而改变河流动力、塑造河谷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向河流系统 晚更新世 古堰塞湖 构造-气候耦合 光释光测年
下载PDF
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小群 王兰生 沈军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684,共8页
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中连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区域过去气候变化规律,这一方法是继通过深海沉积、极地与高山冰芯、黄土、湖泊、洞穴石笋、珊瑚等沉积物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途径之后的又一新途径。反映沉积物中环境信息的代用... 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中连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区域过去气候变化规律,这一方法是继通过深海沉积、极地与高山冰芯、黄土、湖泊、洞穴石笋、珊瑚等沉积物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途径之后的又一新途径。反映沉积物中环境信息的代用指标有多种,其中粒度特征就是其中一种,它可以反映沉积过程中的古环境、古气候特征。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建立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岷江上游叠溪地区)2万年以来的古环境古气候演化规律以及地质环境的演化规律,找到气候环境变化与地质环境演化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精细粒度分析和系统粒度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堰塞湖相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资料,并与已有的冰川湖沉积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精细分析得到了堰塞湖相沉积物多为粉土和黏土;深色沉积物与粗颗粒相对应,浅色沉积物与细颗粒相对应的关系;并结合有机质测试发现:深色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多于浅色沉积物,表明粗颗粒土代表的是雨水充沛水动力条件好且植被相对茂盛的气候环境特征,细颗粒土则与其相反;沉积物中深浅交替的纹层厚度约为2~5 cm;这些特征与冰川湖沉积物特征差别很大,因此其代表的气候环境意义也完全不同。通过整个剖面的系统粒度分析得到了整个沉积过程的粒度变化特征,并据此结合年代测试结果将整个沉积剖面划分了7个粒度变化周期,揭示了该沉积过程中该地区经历了7次气候环境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溪古堰塞湖 粒度分析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格嘎古堰塞湖沉积岩石磁学性质指示的溃决事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维明 崔鹏 +5 位作者 赖忠平 葛永刚 胡凯衡 张文敬 苏春江 易治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69-2877,共9页
末次冰期时,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发育了一个古冰川堰塞湖,称为格嘎古堰塞湖.该堰塞湖是认识冰川阻江地貌效应的重要地质证据.古冰川堰塞湖可能会发生多次溃决洪水,通过堰塞湖沉积的分析可以获取堰塞期间的水文事件的信息.本文通过对... 末次冰期时,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发育了一个古冰川堰塞湖,称为格嘎古堰塞湖.该堰塞湖是认识冰川阻江地貌效应的重要地质证据.古冰川堰塞湖可能会发生多次溃决洪水,通过堰塞湖沉积的分析可以获取堰塞期间的水文事件的信息.本文通过对古堰塞湖沉积39个样品多种磁学参数的详细分析发现,湖相沉积中的砂层低频磁化率(x(?))为291×10^(-8)m^3/kg,泥质沉积的x(?)仅为42×10`(-8)m^3/kg;而非磁滞剩磁磁化率(x_(ARM))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的差别则较小.进一步的x-T、Loop和IRM研究以及x_(ARM)/x(?)表明,砂层中包含较多的粗颗粒磁铁矿是x(?)较高的主要原因,说明砂层中的磁性矿物没有经过风化破坏,应为近源沉积,并且快速埋藏,指示了溃决事件.本文的结果表明,利用岩石磁学性质以检测古堰塞湖溃决事件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堰塞湖 岩石磁学 大峡谷 溃决事件
下载PDF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古气候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段丽萍 王兰生 +1 位作者 杨立铮 董孝璧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91-96,共6页
距今近 2万a来的古气候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的方法途径也越来越丰富 ,利用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δ1 8O、δ1 3 C值来反演古气候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对岷江上游叠溪古气候演化特征的... 距今近 2万a来的古气候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的方法途径也越来越丰富 ,利用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δ1 8O、δ1 3 C值来反演古气候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对岷江上游叠溪古气候演化特征的初步研究表明 ,在距今约 2 2 0 0 0~ 90 0 0年 (约 2 2KaBP~ 9KaBP)间该区古气候可分为 7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古气候特征分别为 :①约 2 2kaBP~ 2 0kaBP ,气候为冷干 ;②约 2 0kaBP~ 17kaBP ,气候为冷湿 ;③约 17kaBP~ 14kaBP ,气候为热干 ;④约 14kaBP~ 13kaBP ,气候为冷湿 ;⑤约 13kaBP~ 11kaBP ,气候为热偏干 ;⑥约 11kaBP~ 10kaBP ,气候为热干 ;⑦约 10kaBP~ 9kaBP ,气候为冷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碳酸盐 氧同位素 古气候 古堰塞湖 泊沉积物 碳同位素
下载PDF
永胜金沙江寨子村古滑坡和古堰塞湖的发现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乾坤 徐则民 张家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9-737,共9页
在滇西北地区永胜南部金沙江的右岸,发现了总方量为2.5×108 m3的超大型古滑坡。滑坡后缘及两侧断壁为近直立的石灰岩峭壁,高5~30 m。滑床发育有规模不一的冲沟,覆盖有发育植被的坡积物、倒石堆和巨石。该滑坡曾造成过严重的堵江事... 在滇西北地区永胜南部金沙江的右岸,发现了总方量为2.5×108 m3的超大型古滑坡。滑坡后缘及两侧断壁为近直立的石灰岩峭壁,高5~30 m。滑床发育有规模不一的冲沟,覆盖有发育植被的坡积物、倒石堆和巨石。该滑坡曾造成过严重的堵江事件,在金沙江左岸仍然可以看到垄岗状残留滑坡坝,坝体方量约180×104 m3,滑坡坝和坝体后侧基岩界限清晰,两者之间岩性区别较大。滑坡堵江事件在上游形成了沿江连续分布长度约46 km的古堰塞湖沉积,沉积物主要由粉土、粉质粘土及粉细砂构成,偶夹卵石层,以水平层理为主,粉细砂层中见有小型交错层理,湖相沉积特征显著,而沉积物的树枝状平面分布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堰塞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子村古滑坡 滑坡坝 古堰塞湖 沉积 程海断裂 地震
下载PDF
叠溪古堰塞湖与成都平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兰生 王小群 +4 位作者 沈军辉 许向宁 崔杰 张志龙 周辀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共15页
在对四川岷江叠溪古堰塞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古堰塞湖形成与消亡过程对岷江下游和成都平原演化及古文化发展的影响。以笔者1999年在调查叠溪地震滑坡时发现的形成于30 ka B.P.(即晚更新世末次盛冰期)的巨厚湖相沉积物为基础,... 在对四川岷江叠溪古堰塞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古堰塞湖形成与消亡过程对岷江下游和成都平原演化及古文化发展的影响。以笔者1999年在调查叠溪地震滑坡时发现的形成于30 ka B.P.(即晚更新世末次盛冰期)的巨厚湖相沉积物为基础,并将其命名为“叠溪古堰塞湖”,再联系到1933年8月25日发生的71/2级叠溪强烈地震,其诱发的众多崩滑灾害在岷江流域范围内形成了系列堰塞湖,溃决后洪水一直冲到成都平原,造成严重的灾害这一事件。通过取样测试分析和对比相关考古资料,结果表明叠溪古堰塞湖溃决始于15 ka B.P.;根据岷江河谷上发现的6级河流阶地,说明堰塞湖是经过多次溃决逐步消亡的,可划分为溃决瀑发阶段、溃决中期阶段和消亡阶段,叠溪下游还发现有同时期形成的不同规模的古堰塞湖。岷江上游的古堰塞湖,是古人从西北进入四川盆地的重要水陆通道和文化遗址的聚集地,其溃决消亡的演化过程直接影响了岷江的堵塞与改道,成为这一时期古文化地迁徙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堰塞湖 岷江 叠溪 成都平原 古蜀文化
下载PDF
金沙江折向东流的地质背景、古堰塞湖沉积、第四纪河流演化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信宝 刘彧 +3 位作者 胡凯衡 胡传辉 代彬 刘维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5-815,共11页
金沙江干流展布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质构造。沿川滇菱形断块西侧金沙江大断裂南流的金沙江,受断块南部楚雄—元谋隆起的阻挡,在石鼓附近折向东流,形成“长江第一湾”。位于金沙江断裂以西的澜沧江和怒江,因未受川滇菱形断块的影响... 金沙江干流展布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质构造。沿川滇菱形断块西侧金沙江大断裂南流的金沙江,受断块南部楚雄—元谋隆起的阻挡,在石鼓附近折向东流,形成“长江第一湾”。位于金沙江断裂以西的澜沧江和怒江,因未受川滇菱形断块的影响,一直南流经东南亚入海。金沙江奔子栏—巧家河段的堰塞湖,自下游到上游主要有巧家湖、龙街湖、昔格达湖、涛源湖、大具湖、石鼓湖和奔子栏湖等。这些堰塞湖沉积均为大型河流的过水湖快速沉积,沉积相的最大特点是:粒度均一的厚层—巨厚层河湖相沉积,除孢子花粉外,几无其他化石,至今未发现哺乳动物化石。由于是过水湖快速沉积,古地磁、热释光、光释光、电子自旋共振等测年技术不适用于金沙江干流堰塞湖沉积物。根据可信度较高的上覆风成沉积物和昔格达组底部砂层宇生核素10Be—26Al埋藏年龄,金沙江奔子栏—巧家河段堰塞湖沉积物年龄上限为晚更新世,下限为早更新世晚期。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特别是0.8Ma以来的昆黄、共和运动,导致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快速隆升和冰冻圈形成,促进了堰塞湖的形成和溃决。考虑到冰冻圈出现的影响,金沙江奔子栏—巧家河段堰塞湖可能形成于0.8Ma(昆黄运动)以后,沉积物年龄为中—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折向东流 古堰塞湖沉积 第四纪河流演化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古堰塞湖群的发育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萍 王慧颖 +2 位作者 胡钢 覃金堂 李翠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5,共11页
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中广泛分布有古堰塞湖沉积,古堰塞湖发育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等因素关系密切。在广泛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出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十余个古堰塞湖,通过对其开展沉积学、地貌学和年代... 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中广泛分布有古堰塞湖沉积,古堰塞湖发育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等因素关系密切。在广泛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出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十余个古堰塞湖,通过对其开展沉积学、地貌学和年代学工作,结合前人工作结果,初步建立了古堰塞湖群的地层年代框架。地表残留的古堰塞湖沉积多集中于末次冰期冰盛期和全新世早期,持续时间可达千年-万年。对大竹卡古湖、格嘎古湖和易贡湖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归纳出古堰塞湖群发育的基本特征,初步讨论了构造、气候和侵蚀相互作用下古堰塞湖研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向。提出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泥石流)堵江-堰塞-溃决洪水所构建的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对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和古地理环境等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流域 古堰塞湖 活动构造 末次冰盛期 裂点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超大古堰塞湖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建辉 李化 +5 位作者 戴福初 陈剑 赵思远 刘敬民 叶成林 高云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4,共10页
大型历史堵江滑坡研究不仅是认识区域构造背景和河流演变规律的重要工作,而且对山区河流工程安全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沙江上游巴曲河口至麦曲河口段发育于金沙江缝合带,高山峡谷地貌,构造活动强烈,是历史堵江滑坡的集中发育区,其中,... 大型历史堵江滑坡研究不仅是认识区域构造背景和河流演变规律的重要工作,而且对山区河流工程安全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沙江上游巴曲河口至麦曲河口段发育于金沙江缝合带,高山峡谷地貌,构造活动强烈,是历史堵江滑坡的集中发育区,其中,王大龙古滑坡具有坝高最高、堰塞湖规模最大且堰塞历史悠久等特点。以王大龙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与资料分析,对其成因与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王大龙滑坡位于金沙江缝合带,源区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心绒群下段板岩(T1–2zh1),其次为二叠系嘎金雪山群下段石英砂岩(Pgj1),滑坡总体上为王大龙断裂与中心绒群板理面切割形成的楔形体,前缘受雄松—苏洼龙活动断裂切割,方量约4.0×10~8 m^(3);2)诱发滑坡的内动力为地震,外动力为河流凹岸侵蚀,滑坡时间应为晚更新世大理冰期;3)堰塞坝长约1 700 m,宽约3 000 m,高度超过450 m,形态右高左低,右岸高程约2 770 m,左岸垭口高程约2 735 m;4)堰塞湖规模约26.6×10~9 m^(3),干流库尾到达叶巴滩水电站坝址的降曲河口,长度约176 km;5)堰塞坝发生过3次溃决,溃口底面高程分别为2 460、2 400和2 358 m(现河面高程);6)第1次溃决极有可能由雄松—苏洼龙断裂错动导致,时间早于1 900 a BP,估算溃口流量为21.0×10^(4)~39.8×10^(4) m^(3)/s,远远大于长江历史洪水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滑坡坝 古堰塞湖 地质测年 溃决洪水
下载PDF
大渡河加郡古堰塞湖沉积特征及演变过程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湖平 吉锋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2年第4期182-184,共3页
加郡古堰塞湖位于大渡河中游,形成于距今19,360±420年前,淤积时间38年左右,随后溃坝,自堰塞坝至上游沿河残留有堰塞泥、砂层和砾石层。本文通过对堰塞沉积特征及其区域地质条件调查,阐明堰塞湖形成原因以及沉积物所蕴涵的一些地质... 加郡古堰塞湖位于大渡河中游,形成于距今19,360±420年前,淤积时间38年左右,随后溃坝,自堰塞坝至上游沿河残留有堰塞泥、砂层和砾石层。本文通过对堰塞沉积特征及其区域地质条件调查,阐明堰塞湖形成原因以及沉积物所蕴涵的一些地质环境特征。最后针对加郡堰塞沉积研究现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堰塞湖 溃坝 沉积 地质环境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最近两期古堰塞湖事件的年龄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翠平 王萍 +1 位作者 钱达 唐茂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6-1146,共11页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人口河段,分布着多级含湖相沉积的阶地,在河床下还埋藏有巨厚的河湖相覆盖层。通过对阶地沉积和河床覆盖层浅部沉积物的光释光和14C测年,初步建立了河谷E部沉积的地层年代学框架,揭示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人口河段,分布着多级含湖相沉积的阶地,在河床下还埋藏有巨厚的河湖相覆盖层。通过对阶地沉积和河床覆盖层浅部沉积物的光释光和14C测年,初步建立了河谷E部沉积的地层年代学框架,揭示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在末次盛冰期以来至少发育2期古堰塞湖(古堰塞湖Ⅰ,古堰塞湖Ⅱ),其沉积年龄分别为7~9ka、20~30ka,并形成2级连续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906~2956m、3100~3060m的堆积阶地(T1,T2)。古堰塞湖的沉积时间与青藏高原地区末次冰期冰盛期和全新世早期低温事件相对应,推测是南迦巴瓦峰西坡的则隆弄冰川活动形成冰川堰塞坝堵塞河道的结果。古堰塞湖Ⅰ分布范围较小,在大渡卡-米瑞发育湖相沉积,湖尾大致在米林县城附近,沉积厚度5~8m。古堰塞湖Ⅱ发育范围较广,湖相沉积在大渡卡-卧龙均有出露,湖尾大致在朗县附近,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00m。古堰塞湖Ⅱ被后期河流冲刷,可形成1~3级次级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阶地 光释光测年 古堰塞湖 冰川堵江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晚更新世古堰塞湖群的时空关系探讨
14
作者 胡海平 冯金良 +1 位作者 刘金花 陈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8-1305,共8页
雅鲁藏布江中游堵江事件多发,探索堵江事件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河流地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在中游宽谷地区,众多河流堆积阶地中保存着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前人对林芝地区、泽当宽谷和日喀则宽谷的古湖相沉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三个宽谷... 雅鲁藏布江中游堵江事件多发,探索堵江事件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河流地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在中游宽谷地区,众多河流堆积阶地中保存着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前人对林芝地区、泽当宽谷和日喀则宽谷的古湖相沉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三个宽谷在晚更新世均发育过古堰塞湖,但三个地区古堰塞湖之间的时空关系仍未可知。在上述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河段古堰塞湖的坝体位置、成因、海拔及发育年代等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河段分别发育着3个独立的古堰塞湖,成因多为冰川/冰碛物堵江。晚更新世不同河段降水和地貌条件差异,冰川规模变化速率不同,可能导致冰川前进壅塞河道时间不一致;但3个古堰塞湖的消亡时间较为接近,其溃决过程可能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古堰塞湖 堵江事件 时空关系 晚更新世 冰川
下载PDF
古堰塞湖相沉积地层挖方边坡自稳特征及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燕俊松 黄源瑾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川汶公路修建期间,沿道路两侧开挖了多达上百处古堰塞湖相沉积地层边坡,这些边坡通常未进行防护,不仅失稳常有发生,而且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美观。该文在详细野外调查工作基础上,通过边坡自稳特征统计和破坏模式分析,结合稳定性计... 川汶公路修建期间,沿道路两侧开挖了多达上百处古堰塞湖相沉积地层边坡,这些边坡通常未进行防护,不仅失稳常有发生,而且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美观。该文在详细野外调查工作基础上,通过边坡自稳特征统计和破坏模式分析,结合稳定性计算,对古堰塞湖相沉积地层挖方边坡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给出相应的生态防护措施建议。结果表明:古堰塞湖相沉积地层产状近水平,节理裂隙不发育,有利于边坡稳定,当地层含水率较低时,边坡具有较强的自稳能力,但随着坡高及含水率的增大,自稳能力大幅下降,可能以滑坡或崩塌的形式发生失稳破坏。通过坡率设计和生态防护,能够有效控制该地层挖方边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堰塞湖相沉积地层 挖方边坡 自稳特征 稳定性控制
原文传递
AMS^(14)C测年对福建政和蛙岩古堰塞湖形成与溃坝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爱芳 吴资龙 黎敦朋 《福建地质》 2021年第4期259-265,共7页
政和蛙岩崩塌是一处大型古岩崩遗迹,其堵塞闽江支流七星溪河谷形成外屯—湖屯一带长度超过10.5 km的古堰塞湖,其后的溃坝使堰塞湖水体泄空,细粒堆积物露出地表形成万亩良田。为了约束该古堰塞湖形成与溃坝的时代,对古堰塞湖沉积施工了1... 政和蛙岩崩塌是一处大型古岩崩遗迹,其堵塞闽江支流七星溪河谷形成外屯—湖屯一带长度超过10.5 km的古堰塞湖,其后的溃坝使堰塞湖水体泄空,细粒堆积物露出地表形成万亩良田。为了约束该古堰塞湖形成与溃坝的时代,对古堰塞湖沉积施工了1个深度8.5 m的浅钻,沿不同深度采集了8件AMS^(14)C测年样品,结果表明:堰塞湖沉积从地表至8.5 m深的^(14)C年龄从930~795 Cal BP至1528~1376 Cal BP,根据堰塞湖沉积顶部的最小年龄推测堰塞湖溃坝的时代(~0.8±0.1)ka BP,由沉积速率推算堰塞湖形成时代不早于(2.8±0.1)ka BP,表明蛙岩古堰塞湖形成于全新世晚期,这为古堰塞湖形成与消亡演化提供了一个研究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堰塞湖 AMS^(14)C测年 蛙岩 全新世 福建政和
下载PDF
库雷-楚佳古堰塞湖的湖岸堤反映的湖面波动历史
17
作者 姜胜凡 刘维明 赖忠平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1期19-26,共8页
阿尔泰山高能洪水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的陆地淡水排放,洪水起源于库雷-楚佳盆地,至少发生过3次规模较大的高能洪水,卡通河下游广泛存在的洪水沉积物和库雷-楚佳盆地内的沙波等洪水沉积物,提供了大量的洪水证据。同时盆地内广泛存在大量... 阿尔泰山高能洪水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的陆地淡水排放,洪水起源于库雷-楚佳盆地,至少发生过3次规模较大的高能洪水,卡通河下游广泛存在的洪水沉积物和库雷-楚佳盆地内的沙波等洪水沉积物,提供了大量的洪水证据。同时盆地内广泛存在大量的湖岸堤,如库雷盆地东南部和楚佳盆地北部,表明了库雷-楚佳冰堰湖复杂的湖面波动历史。本研究利用遥感解译、ArcGIS工具和Python编程对盆地内的湖岸堤进行海拔标定和库容计算,共解译湖岸堤123级,其中,楚佳盆地湖岸堤75级,库雷盆地55级,第一级湖岸堤海拔1534m,库容3.64km^(3);最高湖岸堤海拔2112m,代表湖泊的历史最高水位,库容691.322k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雷-楚佳古堰塞湖 岸堤 遥感解译 库容 晚更新世
下载PDF
藏区高速复杂地质条件下古堰塞湖沉积物特征研究
18
作者 郭明宇 《铁道建筑技术》 2016年第S1期370-371,375,共3页
地震灾害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形成洪峰,对下游破坏性不亚于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古堰塞湖沉积物特征对隧道、道路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汶川至九寨沟第 A5标段叠溪隧道古堰塞湖为分析对象,... 地震灾害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形成洪峰,对下游破坏性不亚于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古堰塞湖沉积物特征对隧道、道路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汶川至九寨沟第 A5标段叠溪隧道古堰塞湖为分析对象,从黏土的沉积韵律、沉积结构、物质组成以及沉积厚度综合分析,最终认为该堰塞湖属于湖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堰塞湖 沉积物 特征研究
下载PDF
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内团结阶地特征及成因分析
19
作者 罗斌斌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9年第10期24-29,共6页
岷江上游叠溪镇分布着大量的古堰塞湖沉积物,尤其是在团结村数量最多、厚度最大,还存在以古堰塞湖湖相沉积物为基座,保存完好的二元结构河流相沉积物的"阶地"。基于野外实勘,对团结阶地的级序、高度、沿伸、组成成分等进行了... 岷江上游叠溪镇分布着大量的古堰塞湖沉积物,尤其是在团结村数量最多、厚度最大,还存在以古堰塞湖湖相沉积物为基座,保存完好的二元结构河流相沉积物的"阶地"。基于野外实勘,对团结阶地的级序、高度、沿伸、组成成分等进行了调查,对阶地顶部各砾石层的砾度、砾态、砾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团结村共发育7级阶地,阶地顶部砾石为近一中源由岷江流水搬运的冲积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溪古堰塞湖 阶地特征 组构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