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科二井早白垩世早期玄武安山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钊 黄丰 +4 位作者 许继峰 曾云川 张丽莹 杨旭立 张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56-1770,共15页
松科二井超深钻探获取了松辽盆地连续沉积-火山岩心,为系统研究中生代松辽盆地形成机制、揭示中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材料。本文对取自松科二井井深-6035~-6084m的玄武安山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 松科二井超深钻探获取了松辽盆地连续沉积-火山岩心,为系统研究中生代松辽盆地形成机制、揭示中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材料。本文对取自松科二井井深-6035~-6084m的玄武安山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松科二井玄武安山岩隶属于火石岭组底部,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141.6±1.4Ma)。玄武安山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样品显示了一定程度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La/Yb)_(N)=8.40~11.88),具有轻微亏损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_(i)=0.70496~0.70478,ε_(Nd)(t)=1.05~1.61),表明它们很可能源自于岩石圈地幔。早白垩世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受控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和东侧古太平洋俯冲过程,目前研究揭示了前者影响了同期的大兴安岭地区的火山活动,但其影响范围是否延伸至松辽盆地内部尚不清楚。古太平洋岩石圈开始俯冲后很可能诱发了松辽盆地西侧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早白垩世松辽盆地演化主要受蒙古-鄂霍茨克洋还是古太平洋板块的活动影响仍存在较多争议。松科二井玄武安山岩具有与板内玄武岩相近的Th/Hf比值(1.10~2.87)及Zr/Y比值(10.1~18.7),表明它们具有板内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且松科二井样品比同时代盆地西部的大兴安岭地区玄武岩具有更高的Nb/Ta比值,更高的Zr、Hf与Ti含量,以及更亏损的Nd同位素特征,可能指示与大兴安岭地区玄武岩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松辽盆地内早白垩世火山岩很可能为古太平洋板片回转诱发形成,指示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片回转诱发的岩石圈伸展促进了松辽盆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二井 早白垩世早期 玄武安山岩 古太平洋板片回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