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9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科2井早白垩世沙河子组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1
作者 张德军 郑月娟 +4 位作者 张淑芹 张健 黄欣 陈树旺 孙雷 《地质通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29-442,共14页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sp.孢粉组合(3832.94~3901.35 m)和Klukisporites triangulus-Aequitriradites sp.-Pristinuspollenites sp.孢粉组合(3395.46~3613.62 m),孢粉组合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Hauterivian)—巴列姆期(Barremian)早期,可作为松辽盆地沙河子组上部生物地层学对比的标志;此外,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类型演化规律是针叶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针阔叶混交林,揭示研究区沙河子组后期气候带演替规律是暖温带—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气候干湿变化规律为湿润—半湿润—湿润—半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科2井 早白垩世 沙河子组 孢粉组合 古气候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延安组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2
作者 何发岐 张森 +5 位作者 姜志超 杨兵 袁琼 巩雪娇 郭彩清 曹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00-213,共14页
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早—中侏罗世古气候,重建古环境,对宁东2井进行孢粉分析和黏土矿物测试,建立孢粉组合、孢粉谱。延安组下部为Inaperturopollenites-Psophosphaera-Protopinus组合,地质年代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延安组上部... 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早—中侏罗世古气候,重建古环境,对宁东2井进行孢粉分析和黏土矿物测试,建立孢粉组合、孢粉谱。延安组下部为Inaperturopollenites-Psophosphaera-Protopinus组合,地质年代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延安组上部为Cyathidites-Deltoidospora-Cycadopites组合,地质年代为中侏罗世早期,下/中侏罗统界线位于钻孔2144.5~2153.0 m之间。据孢粉谱建立的古气候和古植被得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为暖温带半湿润型气候,植被类型为针叶林,中侏罗世早期总体为亚热带湿润型,植被面貌有早期的针阔叶混交林-草丛型向晚期的针叶林-稀草型转变。两组合总体上反映的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湿度由半湿润向湿润转变,温度由低向高转变,孢粉谱所指示的气候变化趋势与黏土矿物指标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气候的转变对该地区聚煤作用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组 孢粉组合 黏土矿物 古气候
下载PDF
成都平原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其对古气候和新构造运动的指示
3
作者 雷传扬 王波 +3 位作者 刘兆鑫 范敏 谢海洋 郝金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0-33,共14页
为了研究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古气候变化规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对成都平原岷江水系河流阶地序列,年代格架,不同地质时期的孢粉组合特征和T4剖面上网纹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大量存量资料,辅以少量野外查证工作,... 为了研究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古气候变化规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对成都平原岷江水系河流阶地序列,年代格架,不同地质时期的孢粉组合特征和T4剖面上网纹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大量存量资料,辅以少量野外查证工作,结合地质、地貌和年代学资料,厘定了成都平原岷江水系5级河流阶地,T5至T1拔河分别为98~127 m、59~79 m、36~52 m、4~10 m、2~5 m,形成时代分别为925±92 ka、722±77 ka、462±46 ka、30.13±2.86 ka、9.0 ka,其中T5、T4、T3、T2为基座阶地,发育受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驱动,可作为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背斜南段隆升的地貌标志,T1为堆积阶地,发育主要受气候变化驱动;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以森林草原植被为主,气候整体具由偏暖偏湿向温干变化的趋势;阶地资料揭示第四纪以来龙泉山背斜南段经历了四次间歇性隆升,隆升高度达127 m,早更新世中期龙泉山背斜南段隆升速率为0.089~0.335 mm/a,早更新世晚期隆升速率急剧下降至0.027~0.165 mm/a,然后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到晚更新世—全新世隆升速率上升到0.133~0.322 mm/a;龙泉山背斜南北段存在差异隆升,北段的隆升速率和隆升幅度明显大于南段,在现代地貌上表现为龙泉山北段以低山为主,南段向低山丘陵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岷江水系 河流阶地 古气候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环境、古气候综述
4
作者 罗瑞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奥陶-志留过渡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恢复一直是国际上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上扬子地区早志留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国内扬子地区的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归纳... 奥陶-志留过渡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恢复一直是国际上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上扬子地区早志留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国内扬子地区的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归纳总结了扬子地区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方法,通过扬子内部多个区域、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的对比研究,明确了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气候早期气候温暖湿润,水体较深而盐度较低,为还原性环境。晚期转为干旱气候,水体较浅而盐度较高,为次氧-氧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志留世 扬子地区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北部D1孔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演化
5
作者 张金龙 李庆喆 +1 位作者 潘志龙 张欢 《西部资源》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通过恢复、重建河北平原北部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可以科学预测未来气候演化方向,更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在结合D1孔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划分成果基础上,通过研究钻孔沉积物中的孢粉分布规律,进一步将其划分为3个孢粉组... 通过恢复、重建河北平原北部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可以科学预测未来气候演化方向,更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在结合D1孔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划分成果基础上,通过研究钻孔沉积物中的孢粉分布规律,进一步将其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研究表明:该区孢粉组合总体以嵩、藜等灌木和草本花粉为主,乔木及蕨类少量,整体表现为稀树草原植被环境。早更新世时期,区内古气候具有寒冷干旱向温和偏干转变的特点;中更新世时期具有温凉潮湿的气候特征;进入晚更新世,区内整体表现为温凉湿润的气候特征。本区的孢粉组合反映的第四纪以来古气候演化规律与河北平原其余地区古气候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第四纪 孢粉组合 古气候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缘黄花沟地区砂岩型铀矿目的层时代、古气候及铀矿化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毛毛 毛广振 +2 位作者 季兴开 唐湘飞 陈虹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58-568,共11页
准噶尔盆地北缘黄花沟地区地表和深部钻探都发现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化显示,但是其含矿目的层的层位归属仍存在争议。文章在含矿目的层的岩石地层对比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采集、分析孢粉样品,研究目的层孢粉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古环境。... 准噶尔盆地北缘黄花沟地区地表和深部钻探都发现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化显示,但是其含矿目的层的层位归属仍存在争议。文章在含矿目的层的岩石地层对比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采集、分析孢粉样品,研究目的层孢粉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古环境。结果认为,黄花沟地区含矿目的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具有“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克拉梭粉Classopollis-周壁粉Perinopollenites”的孢粉组合特征,岩石地层单元属于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吐谷鲁群沉积期,研究区为亚热带半湿润的古气候;白垩系古气候具有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特征,所形成红杂色(灰色)碎屑岩建造,应是下一步找矿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气候 铀矿化 黄花沟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古环境、古气候分析对P-T之交灭绝事件的启示——以豫西济源孙家沟组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伟 许欣 +5 位作者 齐永安 邢智峰 刘云龙 李婉颖 吴盼盼 张湘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2-408,共17页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和陆地均经历了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危机,大灭绝事件前后沉积环境的恢复及古气候的重建是生物大灭绝事件研究的基础。济源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二叠纪—三叠纪陆相地层发育完整且接触清晰,是研究华北板块二...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和陆地均经历了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危机,大灭绝事件前后沉积环境的恢复及古气候的重建是生物大灭绝事件研究的基础。济源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二叠纪—三叠纪陆相地层发育完整且接触清晰,是研究华北板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气候和沉积环境演化的良好区域。以豫西济源大峪镇剖面孙家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济源孙家沟组从下部曲流河环境逐渐过渡为滨湖环境。孙家沟组下、中段地化数据表明当时的年降水量较低,古温度与化学风化强度较高,反映了干旱—半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可能为全球性巨型季风影响的结果,并由此导致了“济源动物群”的消失和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的发育。中段沉积期末期气候向湿润转变,到上段顶部干旱气候再次占据主导地位并持续至早三叠世。整体上,孙家沟组沉积期呈湿润—干旱—半湿润—干旱的气候变化,干旱炎热的气候可能是研究区陆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环境的退化加剧了陆相生物灭绝;根据岩性特征、古气候、古环境、MISS等,综合推测P-T之交灭绝事件发生在孙家沟组沉积期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源盆地 孙家沟组 沉积环境 古气候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灭绝事件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03古气候模拟与动力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大膀 燕青 闻新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了深入推进新时代自然科学基金改革,2019年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对2008年版的申请代码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了“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大有序板块。特别是,2020年新版申请代码设置了“古气候模拟与动力学(D0503)”,实现... 为了深入推进新时代自然科学基金改革,2019年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对2008年版的申请代码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了“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大有序板块。特别是,2020年新版申请代码设置了“古气候模拟与动力学(D0503)”,实现了大气科学从“分钟、小时直至地史”时间尺度的全覆盖。本文从D0503代码的增设背景、学科内涵、研究方向、关键词、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展望,并对近三年该代码下“面青地”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充分理解D0503研究方向与关键词的内涵和逻辑关系,及时把握该代码的发展趋势,服务古气候研究方向的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古气候模拟与动力学 学科内涵 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下载PDF
古地貌与古气候对扇三角洲中粗碎屑沉积的影响研究——基于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上乌尔禾组的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光明 邓儒风 +3 位作者 唐友军 徐佑德 修金磊 潘双苹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22,共11页
古地貌及古气候如何影响粗碎屑沉积,是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上乌尔禾组勘探初期面临的难题之一。结合研究区原型地质特征,利用水槽实验还原其沟槽低凸起凹槽古地貌特征,并根据气候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开展旱扇、湿扇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 古地貌及古气候如何影响粗碎屑沉积,是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上乌尔禾组勘探初期面临的难题之一。结合研究区原型地质特征,利用水槽实验还原其沟槽低凸起凹槽古地貌特征,并根据气候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开展旱扇、湿扇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合地层层序,将实验过程分为3期,共开展12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粗碎屑主要分布于1期沉积的沟槽中下游以及凹槽中上游,古地貌对粗碎屑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②在相同的位置,湿扇中的粗碎屑沉积比旱扇分选更好、规模更大,古气候是影响粗碎屑沉积分选和规模的因素之一。实验分析表明,古地貌引起水动力突变,水流受低凸起的阻挡和湖水面的顶托,流速迅速降低,使得粗碎屑在负向地貌中大量沉积;古气候影响水动力稳定性,湿润气候条件下,水动力持续改造已沉积的粗碎屑,使得湿扇粗碎屑沉积分选更好。实验中粗碎屑的分布、沉积体系的展布等与实际勘探结果相符,说明实验比较可靠;实验凹槽中上游粗碎屑富集,对于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凹槽中寻找大规模的优质砂砾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碎屑沉积 沉积物理模拟 古地貌 古气候 水动力条件
下载PDF
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氢同位素特征、古气候与有机质富集
10
作者 王瑞 刘鑫 +4 位作者 杨倩 牛璐 曹建喜 高远 白云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白垩纪温室气候变化与有机质富集之间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高温裂解、同位素比值质谱等方法,测定古龙凹陷A井、G井的正构烷烃组分和氢同位素值。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古龙凹陷A井、G井晚白垩世嫩一段上部各个链长的正构烷... 为明确松辽盆地白垩纪温室气候变化与有机质富集之间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高温裂解、同位素比值质谱等方法,测定古龙凹陷A井、G井的正构烷烃组分和氢同位素值。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古龙凹陷A井、G井晚白垩世嫩一段上部各个链长的正构烷烃均存在显著的氢同位素负偏移现象,其中G井、A井短链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别出现约40‰、90‰的负偏量;中链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别出现约60‰、110‰的负偏移;长链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值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是整体规律与短链、中链一致;嫩江组沉积时期大气降雨氢同位素值为-76‰~-20‰,这与现今华北地区大气降雨氢同位素值(-50‰)基本一致;A、G井的嫩一段上部的氢同位素偏移事件指示该时期强烈且持续的大气降水;晚白垩世的陆地水循环加强改变了源-汇体系,使陆源输入量增加、生产力增强,有机质富集,这是导致嫩江组二段烃源岩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嫩江组烃源岩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古气候 偏移量 烃源岩 嫩江组一、二段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宁夏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孢粉记录及古气候意义
11
作者 韦利杰 李振宏 +3 位作者 李明涛 董晓朋 崔加伟 寇琳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2-673,共12页
亚洲内陆荒漠化和干旱化与中国西部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冷暖、干湿变化,研究其晚更新世古气候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文章分析了宁夏南部清水河盆地晚更新... 亚洲内陆荒漠化和干旱化与中国西部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冷暖、干湿变化,研究其晚更新世古气候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文章分析了宁夏南部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孢粉记录,结果显示孢粉序列可从下至上划分为4个组合带,反映了该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植被和气候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晚更新世中期(75~50 ka B.P.)是植被以蒿属为主的干草原,气候温凉偏干;晚更新世晚期(25~15 ka B.P.)由荒漠草原-干草原和疏林草原交替出现逐渐过渡到荒漠草原,该时期冬季风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致使气候逐渐变冷变干,气候类型由温凉偏湿过渡到冷干。宁夏南部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孢粉记录的深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历史演变和黄土高原治理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清水河盆地 晚更新世中晚期 孢粉记录 古植被 古气候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北部中侏罗世孢粉化石及古气候意义
12
作者 黄磊 张晓晶 +6 位作者 李钢柱 季兴开 韩萱 王振义 刘志强 侯泽明 艾子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0-1406,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含煤岩系赋存在侏罗系延安组中,延安组岩石组合以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灰色泥岩为主,夹多层煤层;延安组上覆直罗组以灰色、灰绿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紫红色...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含煤岩系赋存在侏罗系延安组中,延安组岩石组合以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灰色泥岩为主,夹多层煤层;延安组上覆直罗组以灰色、灰绿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紫红色泥岩为主。通过对乌兰木伦地区武家塔露天煤矿剖面延安组和直罗组孢粉化石分析,在延安组中识别出Cyathidites-Lycopodiumsporites-Neoraistrickia-Cycadopites孢粉组合带,以桫椤科、石松科孢子繁盛,紫萁科孢子和单沟/原始沟类、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发育,卷柏科孢子及柏科花粉较常见为主要特征,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阿林期—巴柔期)。根据延安组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环境分析,本区在这一沉积时期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气候。直罗组孢粉化石较少,主要见Cyathidites minor,Osmundacidites parvus,Concentrisporites fragilis,Cycadopites spp.等。综合地层岩性、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分析,延安组到直罗组沉积时期总体上呈现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向半干旱—干旱炎热型的气候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中侏罗世 延安组 直罗组 古气候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晚第四纪黄土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13
作者 刘晓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1-833,共13页
黄土中蕴涵着多种古气候指标,对不同地区黄土地层中的粒度和磁化率进行测定和分析,有利于进行古气候旋回的划分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比。本研究选取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三义乡全新世黄土剖面和土城子晚更新世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代表性... 黄土中蕴涵着多种古气候指标,对不同地区黄土地层中的粒度和磁化率进行测定和分析,有利于进行古气候旋回的划分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比。本研究选取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三义乡全新世黄土剖面和土城子晚更新世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代表性黄土样品进行14C和光释光(OSL)测年以及粒度及磁化率分析,以重建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过程。三义乡剖面的14C测年结果为2.32 ka、9.05 ka、9.94 ka、11.27 ka,土城子剖面的光释光测年结果为21.5 ka、23.5 ka、43.9 ka、53.4 ka。分析结果显示,三义乡和土城子剖面均属于晚第四纪,后者老于前者,形成一个较为连续和完整序列的黄土剖面;黄土-古土壤沉积以粉砂(16~63μm)为主,含量占61.45%~62.4%,其次为砂粒(>63μm)和黏粒(<4μm);冰期表现为较粗的粒度和较低的磁化率值,而间冰期或间冰阶磁化率值明显增高,粒度则明显变细。三义乡和土城子剖面的粒度及磁化率记录了冷-暖、干-湿的气候旋回和至少4次夏季风强化事件,其发生时限分别为60~55 ka B.P.、34~25.6 ka B.P.、11.5~10 ka B.P.、8.6~2.2 ka B.P.。该特征与黄土高原洛川剖面的结果基本相似,反映两地的古环境演化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均受控于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本研究为季风边缘区晚更新世以来古气候重建提供了新材料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磁化率 古气候 世界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
下载PDF
依兰盆地始新世沉积碎屑约束的古气候演化
14
作者 张新荣 霍元勃 +3 位作者 谢玉祥 高晓岩 平帅飞 张世锋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为补充和印证其他气候代用指标揭示的东北地区始新世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细节,利用时频、时序分析以及降噪滤波等方法分析依兰始新世沉积碎屑组分中长石/石英和单晶石英/多晶石英的旋回性及细节特征揭示其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依... 为补充和印证其他气候代用指标揭示的东北地区始新世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细节,利用时频、时序分析以及降噪滤波等方法分析依兰始新世沉积碎屑组分中长石/石英和单晶石英/多晶石英的旋回性及细节特征揭示其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依兰地区始新世存在暖湿、较暖湿、较干冷和干冷4种气候状态;伊普利斯期气候由初期的干冷逐渐变得暖湿,在卢泰特期开始达到始新世最暖湿的状态,卢泰特期晚期向干冷变化,到巴顿期早期达到最干冷状态,之后气候波动回暖;长石/石英和单晶石英/多晶石英所指示的结果与其他气候代用指标推断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长石/石英和单晶石英/多晶石英整体呈镜像关系,镜像程度越高,推断结果越同步,则推断结果越可信;其中长石/石英整体上对暖湿过程敏感,单晶石英/多晶石英对干冷过程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石英 单晶石英/多晶石英 风化作用 古气候 始新世 依兰地区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松柏类植物Podozamites(苏铁杉属)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爱静 杜宝霞 +7 位作者 张明震 林少华 彭静 张静 刘国龙 交巴顿珠 马国蓉 惠建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496,共12页
Podozamites(苏铁杉属)为松柏类已灭绝的形态属,是北半球中生代植物群中的重要分子。经鉴定,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地层中产出的Podozamites包括Podozamites sp.(苏铁杉未定种)、Podozamites aff.distans(间离苏铁杉相似种)和Podozam... Podozamites(苏铁杉属)为松柏类已灭绝的形态属,是北半球中生代植物群中的重要分子。经鉴定,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地层中产出的Podozamites包括Podozamites sp.(苏铁杉未定种)、Podozamites aff.distans(间离苏铁杉相似种)和Podozamites bullus(美丽苏铁杉)3个种。基于Podozamites大化石记录和古地理分布特征,结合中生代古气候分区,对该属的古气候意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Podozamites数量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分布于北半球温暖湿润气候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随着干热气候带的扩张,Podozamites丰度下降,分布区域也随温热潮湿气候区变迁而发生迁移。推测Podozamites在中生代的古地理分布主要受到温暖潮湿气候带变迁的影响,其更加适宜生存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可作为温暖湿润气候的指示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北山地区 Podozamites 古气候意义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下寒武统泥页岩古气候与物源背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巍 李一凡 刘旺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0-1256,共17页
通过对库鲁克塔格地区下寒武统泥页岩的主微量元素数据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早寒武世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古气候演化特征、物源输入背景、泥页岩成因模式。CIA值及SiO_(2)-(Al_(2)O_(3)+K_(2)O+Na_(2)O)图解表明,研究区古气候由埃迪... 通过对库鲁克塔格地区下寒武统泥页岩的主微量元素数据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早寒武世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古气候演化特征、物源输入背景、泥页岩成因模式。CIA值及SiO_(2)-(Al_(2)O_(3)+K_(2)O+Na_(2)O)图解表明,研究区古气候由埃迪卡拉纪进入寒武纪变暖,进入寒武纪后再次变得寒冷干旱。Ce/Ce^(*)值和(La/Ce)N值表明西山布拉克组沉积背景为洋中脊附近的深海洋盆,其上覆的西大山组和下伏的汉格尔乔克组为稳定的大陆边缘背景。La-Th-Sc图解表明恰克马克铁什Ⅰ号剖面泥页岩形成时构造环境为被动大陆边缘,恰克马克铁什Ⅱ号剖面构造环境变化较大。Th-Sc、Th/Sc-La/Sc图解及公式化判别函数表明,恰克马克铁什Ⅰ号剖面母岩性质为中性—中酸性岩浆岩,其物源可能来自于中央隆起带前寒武系的中酸性喷出岩、花岗闪长岩、橄榄石花岗岩等,恰克马克铁什Ⅱ号剖面母岩性质为基性—中酸性岩浆岩,其铁镁质组分明显增加,除中央隆起带物源的输入外,可能受到海底铁镁质热液喷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库鲁克塔格 主量元素 泥页岩 古气候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地区马东山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恐龙生活古气候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进礼 李振宏 +5 位作者 马杰 史保胤 谢非 马瑞赟 张奋发 张玉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9-293,共15页
宁夏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马东山组河湖相沉积物表面保存有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其中的孢粉是研究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对六盘山地区隆德县前庄村白垩系马东山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研究,共鉴定... 宁夏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马东山组河湖相沉积物表面保存有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其中的孢粉是研究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对六盘山地区隆德县前庄村白垩系马东山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研究,共鉴定出孢粉类型41属63种。剖面自下而上分为Bisaccates-Jiaohepollis、Classopollis-Jiaohe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Foraminisporis等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期-Albian期,恐龙足迹化石的建群植被经历了松柏类向掌鳞杉科,再向蕨类植物的转变,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地区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经历了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温暖半干旱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变化。这与前人对六盘山地区白垩系马东山组沉积古气候环境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化石 六盘山群 马东山组 孢粉 古植被 古气候 宁夏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缘兴安盟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孢粉组合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18
作者 施璐 唐振 +4 位作者 张渝金 杨涛 杜玉春 于海涛 杜继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近年来侏罗系已成为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新层系,为确定中侏罗世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对松辽盆地西缘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共识别出孢粉化石32属48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约占孢粉总数的46.01%,裸子植物花... 近年来侏罗系已成为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新层系,为确定中侏罗世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对松辽盆地西缘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共识别出孢粉化石32属48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约占孢粉总数的46.01%,裸子植物花粉占孢粉总数的53.99%,蕨类植物的孢子略低于裸子植物花粉。孢粉组合以Cyclogranisporites-Protopinus-Pristinuspollenites为代表,推断索伦地区万宝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环境研究表明,中侏罗统万宝组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和灌木丛构成,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环境,为该地区中侏罗世古气候及古植被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万宝组 中侏罗世 古气候 松辽盆地西缘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湘中坳陷邵阳凹陷佘田桥组下段古气候变迁及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
19
作者 陈林 刘安 +4 位作者 田巍 李海 张保民 陈孝红 吕嵘 《华南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湘中坳陷泥盆系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是华南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标层系。为揭示该层系有机质富集及海洋碳汇演化过程,本研究主要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邵阳凹陷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下段沉积时期古气候变迁及其对古海洋环境碳循环的影响进行分... 湘中坳陷泥盆系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是华南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标层系。为揭示该层系有机质富集及海洋碳汇演化过程,本研究主要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邵阳凹陷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下段沉积时期古气候变迁及其对古海洋环境碳循环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b/Sr、Ln(Al2O3/Na2O)和C值等3个指标在佘田桥组下段下部发育共轭相对高值段,指示该段早期存在较明显的向相对温暖潮湿条件的气候转化事件。化学风化作用指标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W(Chemical Index of Weathering)和PIA(Plagioclase Index of Alteration)在该段下部和上部呈现相对高值段,指示该段主要形成于干冷气候条件,其中早期和晚期属于两期温暖潮湿气候,而早期温湿事件更为显著。气候变化与TOC和碳同位素δ13C分布之间关系揭示了气候变迁驱动有机质的相对富集和δ13C的正偏,对海洋碳循环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佘田桥组下段 古气候 碳循环 邵阳凹陷 湘中坳陷
下载PDF
沉积物中黑碳在古环境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20
作者 姜寿恕 赵德博 +2 位作者 唐艺 李梦君 万世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35,共17页
黑碳是指生物质或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以及岩石风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含碳物质连续体的统称。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如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水文循环和碳封存;由于其具有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燃烧前后碳同位素... 黑碳是指生物质或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以及岩石风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含碳物质连续体的统称。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如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水文循环和碳封存;由于其具有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燃烧前后碳同位素分馏小的特征,又使黑碳作为一种载体被应用到地质时间尺度火历史与植被演化重建工作中。通过对黑碳的特征、来源、循环、在沉积物中的提取方法及其在不同时间尺度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进行评述,提出了目前黑碳记录在古环境重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黑碳的降解转化过程对黑碳沉积的影响,以及黑碳年龄具有滞后性,沉积物中黑碳来源及沉积过程的复杂性,地质时间尺度黑碳参与碳循环的角色仍不明确等。另外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相对于陆地土壤、湖泊、河流、冰川等载体,海洋沉积物中黑碳的研究工作还非常缺乏。自1966年以来,深海钻探计划、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发现计划航次及我国自主航次在全球海洋获取了大量高质量沉积岩芯,为未来利用黑碳研究新生代以来构造、气候、植被、火乃至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海洋沉积物 火历史 植被演化 古环境与古气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