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坳陷千米桥古潜山构造凝析油气藏的油源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卢鸿 王铁冠 +2 位作者 王春江 朱丹 朱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1,共5页
对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C12 —C35 液态烃馏分进行精细的化学组成剖析 ,是开展准确的油源研究之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受凝析油形成过程中的化合物分馏效应影响 ,常规甾、萜烷含量甚微且分布面貌已不同程度失真 ;凝析油具... 对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C12 —C35 液态烃馏分进行精细的化学组成剖析 ,是开展准确的油源研究之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受凝析油形成过程中的化合物分馏效应影响 ,常规甾、萜烷含量甚微且分布面貌已不同程度失真 ;凝析油具有相对富集的重排补身烷和较高的苯并 [e]芘及单峰的系列等特征性分布指纹 ,可以作为油源研究的基础。单体烃碳同位素、馏分碳同位素等的油 油对比表明 ,板深 4、7、8井奥陶系凝析油与板深 35井沙三段轻质油等第三系原油具有可比性 ,应为同源产物 ;无论是馏分碳同位素、单体烃碳同位素还是生物标志物等的油 岩对比均表明 ,板深 4、7、8井奥陶系凝析油与板深 7井、板深 35井沙三段泥岩具有母源成因联系 ,沙三段是千米桥古潜山油藏的油源层。图 5表 4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奥陶系 古潜山构造 凝析油气藏 油源
下载PDF
高精度重力方法在高青地区探测古潜山构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社教 吴燕冈 胡加山 《吉林地质》 2006年第4期32-38,共7页
本文根据作者几年来把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应用在胜利油田进行古潜山构造探测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在油气勘探中高精度重力方法应用的新进展,阐述了它在勘探程度极高的胜利老油区依然可以解决一些石油地质问题,尤其与其它物探资料的联... 本文根据作者几年来把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应用在胜利油田进行古潜山构造探测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在油气勘探中高精度重力方法应用的新进展,阐述了它在勘探程度极高的胜利老油区依然可以解决一些石油地质问题,尤其与其它物探资料的联合解释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依据高青测区所取得的高精度重力资料,基本查清了区内的古潜山分布规律,为下一步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重力勘探 布格重力异常 局部异常 古潜山构造
下载PDF
高精度重力方法在探测古潜山构造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社教 杨春成 《黑龙江国土资源》 2006年第4期51-51,共1页
应用高精度重力勘探在某油田进行古潜山构造探测的生产实践,在勘探程度极高的老油区可以解决一些石油地质问题,尤其与其它物探资料的联合解释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依据测区所取得的高精度重力资料,基本查清了区内的古潜山分布规律... 应用高精度重力勘探在某油田进行古潜山构造探测的生产实践,在勘探程度极高的老油区可以解决一些石油地质问题,尤其与其它物探资料的联合解释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依据测区所取得的高精度重力资料,基本查清了区内的古潜山分布规律,为下一步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构造 构造探测 重力勘探 高精度 应用 古潜山油气藏 生产实践 地质问题 勘探程度 地质效果
下载PDF
连续电磁剖面法在古潜山构造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卫斌 张长江 员智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7-211,共5页
随着电磁法勘探技术的发展 ,其应用已由传统的矿产普查工作过渡到地下异常体的目标勘探上 ,构造勘探精度也由提供构造大框架的粗放式阶段向较精细的刻画构造阶段发展。在简单介绍高密度连续电磁剖面法 (CEMP)的基础上 ,重点展示了该方... 随着电磁法勘探技术的发展 ,其应用已由传统的矿产普查工作过渡到地下异常体的目标勘探上 ,构造勘探精度也由提供构造大框架的粗放式阶段向较精细的刻画构造阶段发展。在简单介绍高密度连续电磁剖面法 (CEMP)的基础上 ,重点展示了该方法在古潜山构造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电磁剖面法 古潜山构造 二维反演 CEMP 工作原理 资料处理
下载PDF
用测井资料研究涠10-3N古潜山构造与储层
5
作者 冯展云 邢云 苏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1年第4期1-6,共6页
涠10-3N古潜山是由断层切割倾向北西的单斜层构成的翘倾断块,地貌特征呈南陡北缓的单面山。本文通过倾角测井资料证明。古潜山岩层倾向为北北西向,倾角10°-20°。经各种测井及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潜山缝洞十分发... 涠10-3N古潜山是由断层切割倾向北西的单斜层构成的翘倾断块,地貌特征呈南陡北缓的单面山。本文通过倾角测井资料证明。古潜山岩层倾向为北北西向,倾角10°-20°。经各种测井及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潜山缝洞十分发育,裂缝类型为垂裂缝和网状裂缝。1、2井区主裂缝发育方向分别为北东东向和北西向,反映两个井区的最大地应力的方向不同。储集空间为溶洞、构造裂缝和粒间孔隙三者的复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研究 涠10-3N 古潜山构造 储层 油气地质 地层倾角 古潜山产状 地应力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构造油气藏成藏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姜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16,共3页
千米桥潜山构造位于黄华坳陷板桥构造带。1998年钻于该构造的板深7井在奥陶系试油,获凝析油143.36t/d、气275309m3/d,这一成果标志着大港油田古潜山的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印支期—早燕山期的挤压逆冲使石炭-二叠系遭受剥蚀,奥陶... 千米桥潜山构造位于黄华坳陷板桥构造带。1998年钻于该构造的板深7井在奥陶系试油,获凝析油143.36t/d、气275309m3/d,这一成果标志着大港油田古潜山的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印支期—早燕山期的挤压逆冲使石炭-二叠系遭受剥蚀,奥陶系长期风化淋滤大量形成晶间溶孔,挤压逆冲还使奥陶系形成大量裂缝。晶间溶孔与裂缝的有机配合形成了有利的储集条件,这是形成千米桥潜山奥陶系油气藏的重要因素。千米桥潜山的油气主要来源于板桥凹陷沙三3段烃源岩。沙三3段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烃条件,并在沙一段沉积末期开始向千米桥潜山排烃。千米桥潜山圈闭形成时间早(印支期—燕山末期),上覆中生界、沙三段泥岩盖层厚度可达1300m,第三纪的构造断裂活动对潜山构造影响很小,有利于潜山油气藏的保存。图5(姜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构造 油气藏 成藏分析 油气勘探 华北油田
下载PDF
牛驼镇地热田成藏主控因素及过程分析
7
作者 王宇涵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26-32,共7页
雄安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热条件,特别以牛驼镇凸起为代表,具有成熟的地热开发条件。为了更深入探明牛驼镇地热田地热水资源,利用地球物理和地质方法,对该地热田的成因及成藏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构造演化总体经过以下阶段:古新世-... 雄安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热条件,特别以牛驼镇凸起为代表,具有成熟的地热开发条件。为了更深入探明牛驼镇地热田地热水资源,利用地球物理和地质方法,对该地热田的成因及成藏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构造演化总体经过以下阶段:古新世-早始新世强烈断陷阶段、早中始新世持续断陷阶段、晚始新世-渐新世断陷晚期、新近纪-第四纪稳定沉积期。牛驼镇地区在元古代-二叠纪时期,受多种构造运动的影响,沉积生成了良好的基岩热储层,并以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作为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驼镇地热田 古潜山构造 基岩热储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苏北盆地泰州低凸起及周缘油气成藏模式及类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怀忠 彭军 +2 位作者 叶舟 席文艳 刘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泰州低凸起及周缘地区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晚期(二次)生烃、晚期动态成藏等研究方法,对油气聚集方式、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藏类型等进行研究认为,该区油气成藏有3种主要的运移聚集方式、3种主要的油气成藏... 在泰州低凸起及周缘地区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晚期(二次)生烃、晚期动态成藏等研究方法,对油气聚集方式、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藏类型等进行研究认为,该区油气成藏有3种主要的运移聚集方式、3种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类型主要以低凸起边缘的断阶带断块油藏和古潜山带边缘的古潜山披覆型油气藏为主,指出了该区进行油气勘探的前景,对研究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阶带 古潜山构造 油气运聚方式 成藏模式 油气藏类型 泰州低凸起及周缘 苏北盆地
下载PDF
右江裂谷与金的成矿作用——以桂西地区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耀华 罗允义 《南方国土资源》 2003年第12期22-25,共4页
右江裂谷在海西期伸展成形,于印支期褶皱抬升,燕山期再度经历伸展过程,并在伸展构造带由热液作用形成了大量的金矿床。文章在分析金矿体产出层位、成矿与构造的关系以及金及相关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组合成份的基础上指出:右江裂谷... 右江裂谷在海西期伸展成形,于印支期褶皱抬升,燕山期再度经历伸展过程,并在伸展构造带由热液作用形成了大量的金矿床。文章在分析金矿体产出层位、成矿与构造的关系以及金及相关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组合成份的基础上指出:右江裂谷金矿床是燕山期伸展作用过程,含矿地下热水经深部岩浆活动及地温梯度等增温因素产生热动力驱动上升,在古岩溶型不整合和伸展不整合为主的构造薄弱带内与岩石发生浅成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而成的,提出了金矿床的区域伸展构造与地层联合控矿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裂谷 成矿作用 广西 桂西地区 金矿床 成矿机制 古潜山构造 金活化机制 矿床生成模式
下载PDF
涠10-3油田又传喜讯 北3井获高产油流 潜山单井原油日产千方在我国海上是首次
10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0年第5期8-8,共1页
据《南海石油报》1990年9月15日报道:9月的南海,金风送爽。正当公司职工家属喜气洋洋,创优异成绩迎亚运,迎国庆之际。从北部湾油田又传来喜讯:由渤海四号平台承钻的涠10-3北3井,钻至井深1731.94米,对石炭系灰岩潜山顶部进行裸眼测试,经... 据《南海石油报》1990年9月15日报道:9月的南海,金风送爽。正当公司职工家属喜气洋洋,创优异成绩迎亚运,迎国庆之际。从北部湾油田又传来喜讯:由渤海四号平台承钻的涠10-3北3井,钻至井深1731.94米,对石炭系灰岩潜山顶部进行裸眼测试,经过大泵井下排液排出410方钻井液后,终于喷出了可喜的高产油流,用13.5毫米油咀测试,日产原油1030方,天然气9914方。潜山单井原油日产千方在我国海上是首次。涠10-3北3井是涠10-3北古潜山含油构造上的一口定向评价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10-3油田 北3井 高产油流 古潜山构造 块状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