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5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1
作者 王忠蕾 李杰 +3 位作者 胡刚 梅西 窦衍光 孟祥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研究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学特征,以更好地认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辽东湾古环境演化。【方法】对JXC-1孔沉积地层选取159个样品进行孢粉鉴定,结合测年数据,对比有孔虫丰度和粒度变化等指标,开展孢粉组合及含量变化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学特征,以更好地认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辽东湾古环境演化。【方法】对JXC-1孔沉积地层选取159个样品进行孢粉鉴定,结合测年数据,对比有孔虫丰度和粒度变化等指标,开展孢粉组合及含量变化分析。【结果】划分出9个孢粉带,孢粉组合可以反映渤海陆缘区植被面貌,其中草本花粉在整个剖面占绝对优势,含量在60%以上,具有超代表性,而木本花粉代表性低。【结论】对比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过程,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孢粉组合变化特征指示气候呈冷干-温湿交替。中更新世末期以来辽东湾经历了3次高海平面过程,与孢粉组合指示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MIS7和MIS5时期,阔叶树种和蒿属比例较高,有孔虫丰度较高,气候偏暖,属沉积动力相对稳定的浅海或滨海环境;而MIS6和MIS4时期,孢粉浓度极低,气候偏冷,属沉积动力相对复杂的滨岸湖泊或沼泽等陆相环境。MIS3时期至全新世(MIS1)时期,气候由凉湿向温湿转变。全新世孢粉组合指示气温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海平面变化响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晚更新世 孢粉组合 古环境
下载PDF
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古环境因素
2
作者 廖慧鸿 苏中堂 +1 位作者 马慧 孙珮婕 《沉积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34-444,共11页
【目的】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的萎缩消亡存在多种认识。为了深入探讨其成因,拟通过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古环境演化研究,分析古环境因素对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影响。【方法】选取滇东北地区万和剖面为研究对... 【目的】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的萎缩消亡存在多种认识。为了深入探讨其成因,拟通过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古环境演化研究,分析古环境因素对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影响。【方法】选取滇东北地区万和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系统开展滇东北地区奥陶系临湘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微相特征研究、此期间的古环境演变分析,探讨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萎缩消亡中的古环境影响。【结果】通过对万和剖面临湘组—龙马溪组岩石学特征、镜下矿物组成以及古生物特征等进行分析,共识别出六类沉积微相:含泥瘤状灰岩相、纹层状微晶灰岩相、微晶生屑灰岩相、纹层状钙质泥岩相、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相以及含钙质泥页岩和含钙质碳质泥岩相。并进一步划分出三个沉积亚相:浅缓坡、深缓坡和局限滞留陆棚;利用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其古海洋地球化学特征,并建立地球化学剖面发现:在奥陶系大渡河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之间,古海洋环境指标如古生产力、古氧化还原条件、陆源碎屑输入量和古海平面变化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波动频繁。【结论】通过分析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周围的古海洋环境变化,认为滇东北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成因是海洋环境缺氧导致光合生物衰退,从而抑制了碳酸盐生产,使得碳酸盐岩台地萎缩直至消亡。除此之外,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陆源碎屑输入量增加以及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在碳酸盐岩台地消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碳酸盐岩台地 赫南特阶 晚奥陶世 滇东北地区
下载PDF
缅甸英雄岛始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3
作者 史德锋 祝幼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为配合中缅合作的M区块油气勘探,确定该区块英雄岛含油气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对缅甸英雄岛R-3井2562~2844 m井段10个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孢粉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在每个样品中均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出85属135种或未定种。该井段... 为配合中缅合作的M区块油气勘探,确定该区块英雄岛含油气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对缅甸英雄岛R-3井2562~2844 m井段10个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孢粉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在每个样品中均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出85属135种或未定种。该井段的孢粉化石以Momipites和Quercoidites含量丰富,始新世常见分子Sabalpolllenites areolatus断续出现,并见有特征分子Schizaeoisporites eocenicus为主要特征,根据孢粉特征分子和优势属种的分布规律,命名为Schizaeoisporites eocenicus-Quercoidites-Momipites-Sabalpollenites areolatus组合;对比相同井段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时代,推测当前的孢粉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依据孢粉组合面貌,对照我国油气区古近纪—新近纪孢粉序列的数据统计结果,系统研究后所建立的划分孢粉植物类型、气温带和干湿度带的3个模式,并结合本钻井其他孢型化石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中晚始新世地层为近海陆地环境,北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型古气候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环境 中晚始新世 英雄岛 缅甸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沉积古环境恢复及烃源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研究
4
作者 何雁兵 雷永昌 +3 位作者 邱欣卫 肖张波 郑仰帝 刘冬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59-376,共18页
文昌组为陆丰南地区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为了恢复文昌期沉积古环境,探讨优质烃源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选用166组文昌组泥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测试数据,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研究区首次详尽分析文昌期不同次洼、不同层段的古盐度、... 文昌组为陆丰南地区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为了恢复文昌期沉积古环境,探讨优质烃源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选用166组文昌组泥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测试数据,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研究区首次详尽分析文昌期不同次洼、不同层段的古盐度、古气候、古水深和古氧相的纵横向演变规律,并探讨部分钻井出现盐度异常的原因及三芳甲藻甾烷、球藻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结合TOC、古生产力和陆源输入变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优质烃源岩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陆丰南地区始新统文昌组沉积期水体以淡水环境为主,局部层段盐度微弱增加,垂向上,从文四段向文一+二段水体盐度逐渐降低,横向上,文四段沉积期,陆丰15洼水体盐度最高,文三段—文一+二段沉积期,陆丰13东洼水体盐度较高。推测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水体盐度变化受到海侵影响,文四段沉积期,海侵影响主要集中在陆丰15洼,文三段沉积期,海侵影响扩大至陆丰15洼和陆丰13东洼东侧,进入文一+二段沉积期,受海侵影响程度较小。球藻及三芳甲藻甾烷在研究区不能作为水体咸化或者海侵的判别指标,球藻含量变化与古气候、古生产力、古水深关系密切,受古盐度变化影响有限。陆丰南地区文四段沉积期古气候温湿,古水深最大,还原性最强,进入文三段、文一+二段,气候温湿程度、水深和还原性均有所降低;文四段沉积期陆丰13东洼水深最大,其次为陆丰15洼,还原性陆丰13东洼最强,其次为陆丰13西洼。文昌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生产力和古陆源输入,其次受古气候和古水深控制,古氧相变化对有机质富集控制作用较弱,高古生产力主导着文昌组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及分布,主要发育生产力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凹陷 文昌组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古环境 光面球藻 生产力 烃源岩
下载PDF
深沪湾末次冰期以来的地层结构及古环境演变
5
作者 王恒波 李海东 +2 位作者 张汉女 钟贵才 许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6-134,共9页
通过深沪湾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和地质钻孔沉积地层的对比,并结合沉积物的粒度、微体古生物以及AMS14C测年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以来的地层层序,探讨了深沪湾的古环境演变。深沪湾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上而... 通过深沪湾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和地质钻孔沉积地层的对比,并结合沉积物的粒度、微体古生物以及AMS14C测年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以来的地层层序,探讨了深沪湾的古环境演变。深沪湾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上而下划分的5个声学地层单元与钻孔岩芯划分的5个沉积地层单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8.2 ka BP左右,全新世海侵使得海水进入深沪湾海域,海平面低于现今海平面10~12 m,气候凉爽;7 ka BP左右海水到达现今海平面位置,并于6 ka BP左右到达最高,约比现今海平面高2~3 m,气候温暖湿润,这一时期,近岸大量裸子植物被海水淹没并被沉积物快速掩埋;5 850~5 642 a BP研究区温度降低,该降温活动持续到2 ka BP左右,气候凉爽干燥;2 ka BP以来温度逐渐上升,600 a BP左右有一个相对冷期,之后温度又逐渐上升至现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浅地层剖面 沉积层序 末次冰期 古环境 深沪湾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超深水区层序-沉积及古环境特征:以A1井为例
6
作者 卫哲 曾驿 +2 位作者 周小康 易浩 时翠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为系统认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超深水区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环境演变,笔者采用白云凹陷已钻A1井晚渐新统珠海组—早中新统珠江组碳酸盐岩层段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通过Pb、Zn、Rb、Al_(2)O_(3)、Fe_(2)O_(3)、... 为系统认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超深水区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环境演变,笔者采用白云凹陷已钻A1井晚渐新统珠海组—早中新统珠江组碳酸盐岩层段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通过Pb、Zn、Rb、Al_(2)O_(3)、Fe_(2)O_(3)、Th/U比值等参数的变化特征识别了SB24.80、SB23.03和SB21.00共3个三级层序界面;②利用Sr/Ba、V/Ni、Sr/Cu、Al_(2)O_(3)/MgO、MgO/CaO比值的变化证实样品段以干热气候、海平面相对上升的沉积环境为主;③通过V/Cr、Ni/Co、V/(V+Ni)等比值表明,A1井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氧化环境的古海洋水体中,水体较浅,晚期水位上升趋向于贫氧环境,直至“淹死”终止碳酸盐岩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 层序界面 古环境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环境、古气候综述
7
作者 罗瑞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奥陶-志留过渡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恢复一直是国际上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上扬子地区早志留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国内扬子地区的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归纳... 奥陶-志留过渡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恢复一直是国际上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上扬子地区早志留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国内扬子地区的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归纳总结了扬子地区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方法,通过扬子内部多个区域、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的对比研究,明确了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气候早期气候温暖湿润,水体较深而盐度较低,为还原性环境。晚期转为干旱气候,水体较浅而盐度较高,为次氧-氧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志留世 扬子地区 古环境 气候
下载PDF
地层学视角下的地层记录与古环境重建
8
作者 吴长宇 赵可鑫 董辛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105-0108,共4页
本文从地球演变的地质学视角,专注于地层记录与古环境的还原阐述。通过详实的地层学分析,阐释了地球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地质过程,包括岩层的形成、沉积物的变迁以及地壳的演变。论文着眼于地层学在解读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环境和还原古地... 本文从地球演变的地质学视角,专注于地层记录与古环境的还原阐述。通过详实的地层学分析,阐释了地球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地质过程,包括岩层的形成、沉积物的变迁以及地壳的演变。论文着眼于地层学在解读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环境和还原古地球地质历史方面的关键作用,强调其在揭示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地层学对于研究地球历史的关键性贡献,以及通过地层学的方法,成功还原了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地形和生态系统的面貌,为深入理解地球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不仅在地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更广泛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启示,拓展了我们对地球过去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演变 古环境重建 地质学
下载PDF
伊春早白垩世木化石组合:松柏类多样性和古环境指示
9
作者 程业明 王曦 +1 位作者 陈晓云 刘风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1,共11页
简要报道黑龙江伊春下白垩统裸子植物木化石组合,包括4科8属:柏科柏型木属Cupressinoxylon、落羽杉型木属Taxodioxylon,罗汉松科?叶枝杉型木属Phyllocladoxylon,松科雪松型木属Cedroxylon、油杉型木属Keteleerioxylon、云杉型木属Piceox... 简要报道黑龙江伊春下白垩统裸子植物木化石组合,包括4科8属:柏科柏型木属Cupressinoxylon、落羽杉型木属Taxodioxylon,罗汉松科?叶枝杉型木属Phyllocladoxylon,松科雪松型木属Cedroxylon、油杉型木属Keteleerioxylon、云杉型木属Piceoxylon,红豆杉科红豆杉型木属Taxaceoxylon和异木属Xenoxylon。其中,松科木化石多样性最高,占据绝对优势。叶枝杉型木属、红豆杉型木属首次在黑龙江地区发现。当前木化石组合是东亚地区发现的类群最为丰富的白垩纪木化石组合之一,丰富了我国白垩纪裸子植物化石记录。木化石记录表明东北地区是早白垩世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之一。伊春木化石中非正常生长轮和创伤树脂道的出现反映了短时气候波动、自然灾害或者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与伴生生物间相互作用现象。该化石组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认识东亚现代裸子植物演化发展历史及其古环境、古气候背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木化石 多样性 古环境 白垩纪 伊春
下载PDF
黑龙江兰西地区三叠系老龙头组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
10
作者 王金奎 党胤 +3 位作者 张文婧 马永义 聂志阳 黄清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6,共8页
黑龙江省兰西地区Xr7井三叠系老龙头组揭示了一套紫红色、绿灰色和灰色砂泥岩沉积地层,为了获取这套杂色砂泥岩沉积环境信息,对钻井岩石样品的痕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了检测和综合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老龙头组沉积岩中轻、重稀土元素分... 黑龙江省兰西地区Xr7井三叠系老龙头组揭示了一套紫红色、绿灰色和灰色砂泥岩沉积地层,为了获取这套杂色砂泥岩沉积环境信息,对钻井岩石样品的痕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了检测和综合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老龙头组沉积岩中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δEu表现为显著负异常、δCe无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右倾,重稀土亏损、近平坦型;痕量元素Sr、Cu质量分数及其比值w(Sr)/w(Cu)等在剖面上波动变化表明老龙头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经历由早期干旱炎热到晚期温暖湿润的一个气候变迁过程;w(Li)、w(Sr)、w(Ga)以及w(Sr)/w(Ba)等指标综合研究表明,老龙头组沉积时期水体主要为淡水环境;氧化还原环境判定指标w(Ni)/w(Co)、w(V)/w(Cr)、w(U)/w(Th)、δU、δEu和δCe等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系沉积时期主体为氧化环境。研究成果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地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气候 古环境 三叠系 老龙头组 兰西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家沟组三段古地貌、古环境及控烃作用
11
作者 姜海健 李春堂 +3 位作者 倪春华 贾会冲 王萍 张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78,I0001,I0002,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三段(马三段)是烃源岩发育层段。基于地震和钻井剖面资料,采用有机碳质量分数、X线衍射、镜下鉴定和主、微量元素等测试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三段沉积地貌和沉积相特征,分析烃源岩品质及其与岩相和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三段(马三段)是烃源岩发育层段。基于地震和钻井剖面资料,采用有机碳质量分数、X线衍射、镜下鉴定和主、微量元素等测试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三段沉积地貌和沉积相特征,分析烃源岩品质及其与岩相和沉积相的关系,明确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继承性发育低隆起、台内缓坡带和凹陷,马三段发育潮坪、潟湖相碳酸盐岩与膏盐岩混积体系,沉积古坡度和古水体深度向凹陷方向逐渐变大,膏岩层厚度加大且发育频率增多;台内缓坡带膏云岩和泥云岩呈中薄层互层,Sr/Ba、V/(V+Ni)、Mg/Ca反映台内缓坡带泥云岩沉积期环境比较温暖湿润、盐度较低,是适合藻类等有机质发育的环境,在局部含藻的膏云岩层段保存大量底栖绿藻和球形蓝藻菌。热演化和酸溶有机质恢复后,马三段台内缓坡带烃源岩原始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81%~1.39%,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泥云岩段有机质条带发育,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较高,是最有利的烃源岩岩相类型。盆地东北部台内缓坡带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构造单元,泥云岩是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岩相,研究区马家沟组盐下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天然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地貌 古环境 台内缓坡带 沉积相 烃源岩 控烃作用
下载PDF
PTME后华北板块南缘生物复苏后期古环境特征:来自豫西登封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的证据
12
作者 邢智峰 张湘赟 +4 位作者 李婉颖 齐永安 郑伟 吴盼盼 张立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1-509,共19页
三叠纪是二叠—三叠纪生物大灭绝(PTME)之后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时期,也是构造格局的重要转型期。中三叠世生态系统已逐渐恢复,处于生物复苏的后期,该时期的古环境特征、古生物面貌都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豫西地... 三叠纪是二叠—三叠纪生物大灭绝(PTME)之后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时期,也是构造格局的重要转型期。中三叠世生态系统已逐渐恢复,处于生物复苏的后期,该时期的古环境特征、古生物面貌都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豫西地区登封白坪中三叠统二马营组剖面的详细实测和样品的测试分析,运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进行古环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二马营组下段以黄绿色细粒长石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不等厚互层为主,发育曲流河的4个沉积旋回;中段底部以厚层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上部出现频繁的砂泥互层,为滨浅湖沉积;二马营组中下段经历了由粗组分为主向细组分为主的多次转变,后期由河流相逐渐转变为滨浅湖相沉积。(2)地化样品中Mg/Ca以及Sr/Cu值(1.8~5.2,均值为3.5)均较低,显示二马营组整体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Sr/Ba(0.15~0.42,均值为0.29)、∑LREE/∑HREE、Ce异常指数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Cr、Ni、Co等的比值均显示二马营组沉积期为氧化条件为主的陆相淡水沉积环境。综上所述,豫西登封二马营组为一套典型的河湖相沉积,与下伏和尚沟组相比,在古气候方面出现明显的转变,由干旱炎热逐渐转变为温暖湿润的气候,为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统 二马营组 古环境 登封地区 生态系统恢复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延安组古环境恢复
13
作者 范萌萌 卜军 +1 位作者 袁珍 张卫国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2-922,共11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特征,利用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分析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等特征,对盆地中东部延安期的古环境进行恢复重建。结果表明:锶、硼、相...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特征,利用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分析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等特征,对盆地中东部延安期的古环境进行恢复重建。结果表明:锶、硼、相当硼、镓、锂、镍、Sr/Ba、B/Ga、Rb/K_(2)O和Th/U的数值说明延安期水体主体为淡水-半咸水环境;Fe^(2+)/Fe^(3+)、Ni/Co、V/Cr、V/(V+Ni)、U/Th、δU和Cu/Zn的数值反映延安期主要存在弱还原弱氧化-氧化的沉积条件;通过对比延安组和直罗组Sr/Cu、Mg/Ca、Rb/Sr、FeO/MnO、Al_(2)O_(3)/MgO和Sr/Ba的数值,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特征,认为从早侏罗世富县期到中侏罗世延安期,再到中侏罗世直罗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经历了炎热半干旱半湿润-温暖湿润-炎热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对于恢复中侏罗世延安期盆地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介形类及其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靳军 罗正江 +7 位作者 王剑 张晓刚 陈俊 李长根 孙语聪 黄兴 郄文昆 宋俊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67,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地层出露较完整,沉积序列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但一直以来对祁家沟组的时代多有争论,且介形类研究薄弱。笔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祁家沟剖面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中鉴定出的介形类共计11属19种,并系统...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地层出露较完整,沉积序列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但一直以来对祁家沟组的时代多有争论,且介形类研究薄弱。笔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祁家沟剖面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中鉴定出的介形类共计11属19种,并系统研究了这些介形类的组合面貌、地层分布,探讨了其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结果表明:(1)根据介形类的组合面貌推断,祁家沟剖面祁家沟组的时代应为晚石炭亚纪莫斯科期—卡西莫夫期;(2)祁家沟组介形类生态类型属于古足目类和光滑速足目类的混合集群,符合构造活动区域的介形类OA1-OA3组合特征;(3)根据介形类的生态组合变化以及沉积学的证据,推断祁家沟剖面祁家沟组整体为滨、浅海沉积,存在海退序列;(4)祁家沟组介形类面貌与同时期的塔里木、准噶尔、中天山以及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等产出的介形类最为相近,与北美、西欧和华北等板块的介形类也较为相似,表明晚石炭亚纪准噶尔、塔里木等块体聚集,并且距离劳俄大陆较近,所以其可与欧洲、北美板块的介形类进行属种交流。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祁家沟组的化石材料,也对探索古亚洲洋演化特征和区域矿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介形类 祁家沟组 新疆 古环境 地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古环境恢复及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华丽 高建荣 +5 位作者 付玲 白莹 张涛 陈朝兵 袁立甲 刘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6,I0003,I0004,69,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沉积体系类型认识存在争议。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与中东部地层的对接关系,以元素录井资料为主,结合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等资料,分析盆地西缘海域古环境特征及其与中东部海域的差异,揭示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沉积体系类型认识存在争议。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与中东部地层的对接关系,以元素录井资料为主,结合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等资料,分析盆地西缘海域古环境特征及其与中东部海域的差异,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重点层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建立古环境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奥陶系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古环境演化趋势与盆地中东部的基本一致,纵向上,自三道坎组至乌拉力克组沉积期,海平面呈振荡—上升趋势,古水体逐渐加深,古氧化还原性和古生产力逐渐增强;古气候对古盐度影响明显,其中三道坎组—桌子山组沉积期古气候为干热型,古盐度逐渐升高,克里摩里组—乌拉力克组沉积期古气候转为相对温湿型,古盐度呈下降趋势。古环境演化对沉积体系类型具有一定约束作用,三道坎组—乌拉力克组沉积区域集中发育于Y窄相带—X宽相带,三道坎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的浅滩和礁滩,桌子山组以台地前缘斜坡相为主,克里摩里组发育盆地边缘相—开阔陆棚相,乌拉力克组发育盆地相。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录井 古环境 沉积演化模式 沉积体系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划分及其对古环境恢复的指示意义——以川东北LT1井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金同 周刚 +8 位作者 曾云贤 和源 朱华 罗冰 谢忱 刘四兵 李笑天 张浩 文华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8-460,共13页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Th/U和Th/K曲线的振荡趋势可为层序地层的旋回性识别提供依据。笔者等选取东北地区LT1典型井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为对象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结合岩芯碳氧同位素资料,...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Th/U和Th/K曲线的振荡趋势可为层序地层的旋回性识别提供依据。笔者等选取东北地区LT1典型井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为对象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结合岩芯碳氧同位素资料,探讨了沉积期古环境和相对海平面升降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对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进行INPEFA分析和Demy小波变换分析,可将LT1井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INPEFA处理得到的Th/U_1曲线和Demy小波变换得到的Th/U_3_d8曲线可指示LT1井龙王庙组三级层序的相对海平面变化,Th/U_3_d6曲线与四级层序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当。LT1井龙王庙组δ^(13)C变化受三级层序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明显,最大海泛面位置对应ROECE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开始位置。结合龙王庙组δ^(13)C变化和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认为ROECE事件可能与深部缺氧海水上涌和河流的持续输入以及风暴沉积带入的陆源碎屑物质有关。整体而言,LT1井龙王庙组沉积期古海水温度和古盐度的振荡变化趋势与三级和四级层序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Th/U_3_d8和Th/U_3_d6)形态具有一定相关性,说明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开展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划分具有可行性,对沉积古环境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碳酸盐岩 层序地层 沉积古环境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缘早-中三叠世界线附近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宸 周游 +8 位作者 郎兴海 邓煜霖 王旭辉 何青 李壮 娄渝明 向佐朋 吴伟哲 詹宏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36,共17页
通过分析四川盆地峨眉山地区嘉陵江组-雷口坡组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及碳、氧同位素特征,探讨了其古环境意义,为四川盆地西北缘早-中三叠世古环境研究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样品∑(CaO+MgO+LOI)为13.98%~93.31%,反映了相对动荡的沉积环... 通过分析四川盆地峨眉山地区嘉陵江组-雷口坡组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及碳、氧同位素特征,探讨了其古环境意义,为四川盆地西北缘早-中三叠世古环境研究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样品∑(CaO+MgO+LOI)为13.98%~93.31%,反映了相对动荡的沉积环境。δ^(13)C值的变化范围是-6.95‰~0.36‰,δ^(18)O值变化范围为-9.06‰~-0.99‰,δ^(13)C值总体表现趋势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海水盐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复又升高的多段式变化;海水温度7.11~34.94℃,平均温度21.99℃,古海水温度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早-中三叠世界线附近温度急剧升高。研究区整体处于氧化的沉积环境,间有贫氧的沉积环境出现。以上各个地球化学指标间耦合关系较好,一致反映了研究区早-中三叠世为相对潮湿-相对干热-相对潮湿气候下的海相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球化学 古环境 早-中三叠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柴西北缘鄂博梁地区下干柴沟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栩莹 李凤杰 张鹏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6,共15页
以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鄂博梁地区为例,通过痕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合沉积综合柱状图,探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的古盐度、古气候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等变化特征。样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及轻微的Ce负异常,氧化-还原指标Ni/Co、V/Cr、U/T... 以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鄂博梁地区为例,通过痕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合沉积综合柱状图,探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的古盐度、古气候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等变化特征。样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及轻微的Ce负异常,氧化-还原指标Ni/Co、V/Cr、U/Th一致指示氧化条件,古气候指标Sr/Cu值与Sr、Rb/Sr值指示的气候温湿变化趋势一致,古气候条件与Sr/Ba、Th/U判断出的古盐度变化相符合。古近纪青藏高原隆升高度较低且范围有限,鄂博梁地区下干柴沟组沉积期处在温暖湿润的淡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 近系 元素地球化学 古环境 气候
下载PDF
扬子西缘中元古界黑山组MISS构造的发现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军平 刘卫东 +4 位作者 李维科 李健 何世军 莫雄 关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1-468,共8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在扬子西缘云南东川地区黑山组发现大套流纹质凝灰质板岩夹层,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2±15 Ma,同时在中元古界黑山组泥质板岩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通过对MISS及围...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在扬子西缘云南东川地区黑山组发现大套流纹质凝灰质板岩夹层,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2±15 Ma,同时在中元古界黑山组泥质板岩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通过对MISS及围岩进行电子探针、XRF分析及能谱分析,研究发现MISS主要成分为P、S、Fe、Cr,明显是微生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合物特征;而围岩主要为Al、Si、K、Mg、Ti,为正常黏土质矿物组成元素,两者存在较大差别。笔者等发现的MISS是目前扬子西南缘已知发现的最古老的MISS;MISS在黑山组的出现表明了中元古代时期微生物群落的繁盛,反映了当时沉积环境为滨岸浅水潮上带,在凹陷的位置微生物参与形成了这样不规则的条带皱饰构造,为中元古代地层微生物区域对比、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恢复康滇裂谷盆地的生物—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古环境 锆石U-PB 中元 黑山组 东川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兰州盆地新生代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化
20
作者 李兆雨 李永项 +4 位作者 李文厚 张云翔 谢坤 张倩 李兆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8-670,共23页
兰州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系列盆地中最早接受沉积的地区之一,也是探讨高原隆升与古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通过大量野外露头观察,综合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化石及沉积地球化学等多种指标,对兰州盆地始新世—中中新世沉积演化进行了全面研... 兰州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系列盆地中最早接受沉积的地区之一,也是探讨高原隆升与古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通过大量野外露头观察,综合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化石及沉积地球化学等多种指标,对兰州盆地始新世—中中新世沉积演化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盆地始新统西柳沟组桔红色、砖红色砂岩应属于风成沙漠沉积,而非前人认为的扇三角洲或河湖相沉积。西柳沟组沉积之后,兰州盆地进入河流—三角洲—湖泊演化阶段:始新世—渐新世早期(野狐城组沉积期)气候总体干热,形成以滨浅湖(含干盐湖)为主、间或出现小规模三角洲的沉积格局;早渐新世晚期(咸水河组沉积早期)开始发育三角洲沉积,之后水体范围逐渐扩大,至晚渐新世浅湖沉积发育,该时期古环境由半干旱半湿润的开阔林地—灌丛演变为干旱气候背景下的灌丛—草原。早中新世初期(咸水河组沉积中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之后快速过渡为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代表了湖盆在新生代最后一次扩张,古气候以半干旱为主;中中新世(咸水河组沉积晚期),湖盆逐渐萎缩消亡,兰州盆地整体演变为河流相沉积,仅在局部残存小型洼地,古环境仍为温带半干旱的灌丛—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兰州盆地 新生代 沉积相 古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