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可再生能源不确定特性的合成氨多稳态柔性工艺技术
1
作者 吉旭 林今 +5 位作者 聂李红 周利 袁绍军 张欢 贺革 戴一阳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5,共13页
双碳背景下,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绿氢”由于其长周期存储和零碳特征,可以有效解决风光电力消纳的难题,有望与电能一同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两大支柱。但是由于氢气自身特性和氢脆造成的材料瓶颈,“绿氢”发展遇到... 双碳背景下,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绿氢”由于其长周期存储和零碳特征,可以有效解决风光电力消纳的难题,有望与电能一同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两大支柱。但是由于氢气自身特性和氢脆造成的材料瓶颈,“绿氢”发展遇到制储运多环节安全性与经济性挑战。绿电制氢制氨的“电制绿氨”路径被认为是解决“绿电”“绿氢”技术经济困局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风光资源的不确定性,分析了基于合成氨“哈-博”工艺多种解决方案的优劣,提出了多稳态柔性“电制绿氨”工艺模式以解决“源网氢氨”复杂技术特征耦合下的设计、装置和运行问题;研究了多稳态柔性“电制绿氨”工艺的系统性技术架构、整定经济运行负荷与运行周期的最优化方法;开发了电氢氨一体化数字仿真模型,计及电力约束、资源波动、氢氨需求、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等因素,对全场景、全流程下的“电制绿氨”进行协同优化,形成了一套面向动态运行的绿电耦合化工的设计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结构性能调优与合成塔内件结构的优化方法,开发了复杂变工况条件的催化剂宏观动力学模型,以及电氢氨一体化协同调度与智能控制技术。多稳态柔性“电制绿氨”工艺实现了合成氨经济运行负荷在30%~110%,负荷调节速率在0.5~1.0%/min,支持日、班,及班内多时域负荷调节要求,30%~110%负荷运行下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均优于GB 21344—2015《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标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氢能 合成氨 多稳态柔性 氢氨一体化 安全性
下载PDF
“东数西算”背景下多数据中心联合消纳可再生能源途径研究综述
2
作者 苏娟 董彦君 +2 位作者 赵晶 董敏 杜松怀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碳达峰、碳中和”和“东数西算”战略目标背景下,新能源装机占比和数据中心机架数量持续增长,数据中心的负荷调节能力可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与传统的可中断、可转移负荷不同,数据中心作为一种用电量可观的新型负荷,在时间、空间尺度... “碳达峰、碳中和”和“东数西算”战略目标背景下,新能源装机占比和数据中心机架数量持续增长,数据中心的负荷调节能力可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与传统的可中断、可转移负荷不同,数据中心作为一种用电量可观的新型负荷,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均有调节潜力。因此,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该文首先对数据中心能耗模型进行分析,对比了几种常见的建模方法;其次,通过对数据中心时空转移特性的定性分析和对消纳可再生能源潜力定量评估方法的总结,揭示了数据中心的消纳潜力;再次,分别从技术和管理2个层面梳理了数据中心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途径;最后,展望了“东数西算”背景下多数据中心联合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途径,为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新的思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可再生能源 能耗模型 潜力评估 消纳途径
原文传递
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演进研究
3
作者 张慕千 黄晓勇 《当代经济》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是全球范围内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各国政府积极推行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措施,以鼓励与支持本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当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模式主要以上网电价补贴(FIT)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 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是全球范围内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各国政府积极推行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措施,以鼓励与支持本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当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模式主要以上网电价补贴(FIT)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为主。首先,从全球视角出发,对各国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的演进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深入剖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变迁。其次,对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总结对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的不同研究方法。在对激励政策的深入剖析中,从政策目标、政策成本、社会福利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四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考量,最后,对未来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激励政策 上网电价补贴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政策演变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制氢合成氨系统的并/离网运行方式与经济性分析
4
作者 林今 余志鹏 +1 位作者 张信真 李佳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I0010,共11页
可再生能源电制氢合成氨(renewablepowerto ammonia,Re Pt A)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方式之一,也是化工行业实现低碳清洁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利用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模型,分析电网调峰型系统、电... 可再生能源电制氢合成氨(renewablepowerto ammonia,Re Pt A)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方式之一,也是化工行业实现低碳清洁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利用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模型,分析电网调峰型系统、电网友好型系统、工艺离网型系统的绿氨成本,并对电化学储能设备规模、储氢设备规模、电解水制氢设备规模、电解水制氢设备效率等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基于3种绿氨系统的设备配置方案和运行方式评估不同类型系统所需的电网调峰电量,提出3种系统所适合的应用场景。研究结论是近期应该发展电网友好型RePtA系统,远期应该发展工艺离网RePtA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 电网调峰型系统 电网友好型系统 工艺离网系统
原文传递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友好并网与运行调控技术研究综述
5
作者 王维庆 李笑竹 褚龙浩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129-144,156,共17页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友好并网与稳定运行问题被广泛关注,但受精确的发电不确定性建模技术与科学的并网调控策略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与不确定性建模、可再生能源系统并网运营模式、可再生能源系...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友好并网与稳定运行问题被广泛关注,但受精确的发电不确定性建模技术与科学的并网调控策略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与不确定性建模、可再生能源系统并网运营模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并网控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发电不确定性预测技术、针对多场景运行需求的不确定性建模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集群-独立储能系统、多能源互补系统三个角度分析总结了目前并网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跟网型与构网型两种并网控制策略.最后展望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在未来电网形态演变中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与电网协同发展的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友好并网 不确定性 运营模式 运行调控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的产消一元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
6
作者 李萌 张联君 潘家华 《阅江学刊》 2024年第1期83-94,173,174,共14页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可再生能源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可再生能源资源还有很大的未利用空间”与“消费端的用能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悖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基础是...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可再生能源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可再生能源资源还有很大的未利用空间”与“消费端的用能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悖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基础是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技术突破,重点是生产对象的转变,必将根本改变生产关系。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关系的“5P”目标维度中,可再生能源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发展有利于增强能源供给、减轻能源贫困,降低高碳比例、助力气候治理,催生缝隙创新、解除高碳锁定,弱化能源战争逻辑、保障长期和平,培育共同利益驱动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产消一元化 缝隙创新 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质生产力 气候治理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中国实践、配套措施及政策建议
7
作者 乔羽堃 许光建 《中国物价》 202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相关政策的实施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2005年以前的政策研究阶段,其次是2005-2019年的政策酝酿和修改阶段,最后是2019年以来的政策实施阶段。基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的建议包括:第一,加快修订相关法律...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相关政策的实施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2005年以前的政策研究阶段,其次是2005-2019年的政策酝酿和修改阶段,最后是2019年以来的政策实施阶段。基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的建议包括:第一,加快修订相关法律,完善政策配套措施;第二,更加科学制定具体配额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深入研判全球环境,有效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 绿色电力证书
原文传递
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政企随机演化博弈研究——基于动态碳价视角
8
作者 李艳梅 杨冲 +1 位作者 任恒君 牛丹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7-580,共14页
针对传统确定性演化博弈模型的不足,引入几何布朗运动模型模拟动态的碳价参数,构建了具有随机支付矩阵的演化博弈模型,以全国碳市场背景下的发电企业为例,研究了政企双方的演化过程和策略选择,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演化均衡和政企决策的影响... 针对传统确定性演化博弈模型的不足,引入几何布朗运动模型模拟动态的碳价参数,构建了具有随机支付矩阵的演化博弈模型,以全国碳市场背景下的发电企业为例,研究了政企双方的演化过程和策略选择,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演化均衡和政企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碳价是影响政企决策的重要因素,碳价较低时,政企的最优决策分别是选择作为策略即采取奖惩措施和不投资可再生能源,碳价较高时最优决策转变为不作为和投资.火力发电的成本、收益和碳排放系数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收益和建设成本是影响政府和发电企业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发电企业投资意愿与政府的奖惩力度正相关,政府作为意愿与奖惩力度负相关,短期内提高政府的奖惩力度可激励发电企业的投资行为,但会缩短政府作为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机制 可再生能源投资 几何布朗运动模型 演化博弈 随机支付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下风光储联合参与现货市场的交易决策
9
作者 武群丽 朱新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8,共12页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现货市场建设的并行推进引起风电发电商、光伏发电商及储能电站(风光储)联合参与现货市场的交易决策发生变化。通过构建双层交易决策模型,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下风光储联合参与日前电能量及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决...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现货市场建设的并行推进引起风电发电商、光伏发电商及储能电站(风光储)联合参与现货市场的交易决策发生变化。通过构建双层交易决策模型,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下风光储联合参与日前电能量及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决策进行求解分析。模型上层以风光储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同时考虑到风光储的内部调控,求解风光储最优交易策略;下层实现日前电能量和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联合出清及绿色证书市场的清算。通过库恩-塔克(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强对偶定理等方法将双层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框架与模型能够优化风光储报量报价决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引入丰富了风光储的套利手段,风光储内部调控更加活跃;风光渗透率及配额制考核权重的变化对风光储的交易决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储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电能量市场 调频辅助服务市场 双层交易决策模型
下载PDF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
10
作者 王浩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从大规模化使用主化石能源,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基于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是人类...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从大规模化使用主化石能源,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基于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是人类使用能源的努力方向,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系统 人类社会生存 温室气体排放 化石能源 气候变化 大规模化 努力方向
下载PDF
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的风水火多能源电力系统年度调度模型
11
作者 陈道平 廖海凤 谭洪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通过分析配额制的实施对购电策略的影响,建立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的风水火多能源电力系统的年度调度模型。为减小计算负担,将月度的负荷与风电用数个典型场景及其占比来表示。提出能够自动选择最佳聚类数的改进k-means算法,并应用于典型... 通过分析配额制的实施对购电策略的影响,建立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的风水火多能源电力系统的年度调度模型。为减小计算负担,将月度的负荷与风电用数个典型场景及其占比来表示。提出能够自动选择最佳聚类数的改进k-means算法,并应用于典型场景生成过程中。将同一天的负荷与风电的历史数据曲线拼接为一条功率曲线,并基于改进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得到考虑负荷与风电时序相关性的典型场景。仿真结果表明:(1)所提典型场景生成方法对年度电量刻画的精度平均提高了12.7%,由其所生成典型场景的平均符合率提高了20.25%,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年度电量刻画效果和更高的平均场景符合率;(2)当绿色证书的价格高于风电与火电价格差值时,实施配额制后能够提高风电的消纳量,这对绿色证书价格的确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火多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年度调度模型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减排效应:空间溢出与门槛特征
12
作者 范秋芳 王婷婷 刘冠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可再生...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显著抑制碳排放;分区域来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显著,但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不显著;空间上,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不仅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同时促进邻近地区的碳减排;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存在人口规模、研发投入、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较高的人口规模和研发投入、较低的环境规制可以强化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减排效应 异质性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未来五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预测和研究态势
13
作者 黄宁燕 《科技中国》 2024年第3期94-98,共5页
开发新能源和掌握新的动力方式一直是人类发展的核心。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3年技术和创新报告》指出,未来五年(由于统计数据滞后,具体为2022—2027年)全球将增加与过去20年相当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将在未来五年成为全... 开发新能源和掌握新的动力方式一直是人类发展的核心。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3年技术和创新报告》指出,未来五年(由于统计数据滞后,具体为2022—2027年)全球将增加与过去20年相当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将在未来五年成为全球发电的主要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未来五年 数据滞后 研究态势 开发新能源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全球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否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14
作者 孙秀梅 赵凯欣 张慧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路径。基于2006—2020年的城市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低碳试点城市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差异。结果显...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路径。基于2006—2020年的城市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低碳试点城市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差异。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和绿色金融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发展,且对不同资源禀赋城市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研究建议持续扩大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推行范围,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渐进双重差分模型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及储氢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盛 郑津洋 +2 位作者 戴剑锋 王昕 李浩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7-465,共9页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及储氢系统是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实现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主要介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及储氢系统的类别、结构组成,分析了发电侧资源特性、制氢/储氢技术特性和用氢侧需求波动特性,重点分析...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及储氢系统是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实现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主要介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及储氢系统的类别、结构组成,分析了发电侧资源特性、制氢/储氢技术特性和用氢侧需求波动特性,重点分析国内外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仿真软件研发现状以及系统控制策略优化、制氢/储氢容量配置优化和技术经济性优化等模型研究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制氢 储氢 储能 系统分析
原文传递
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两阶段容量优化配置
16
作者 许龙 杨谋存 +3 位作者 王薪贺 姜琴 张志毅 朱跃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234,共8页
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解决系统容量配置问题,以动态投资回收期、CO_(2)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为优化评价指标,构建了以综合性能为主、投资成本为辅的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一... 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解决系统容量配置问题,以动态投资回收期、CO_(2)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为优化评价指标,构建了以综合性能为主、投资成本为辅的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设计优选和智能算法寻优的两阶段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并以南京地区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与最大矩形法和正交实验法相比,两阶段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装置的容量,可以平抑设备出力不稳定带来的影响,优化系统性能。此外,不同优化参数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用参数设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多能互补 评价指标 两阶段优化 容量配置
下载PDF
中国“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预测分析
17
作者 王丽敏 王庆丰 刘晓慧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5期209-215,共7页
为检验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否能够延续过去的快速发展势头并实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的既定目标,采用平均弱化缓冲算子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原始数据进行缓冲预处理,消除产业政策带来的冲击扰动,并在... 为检验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否能够延续过去的快速发展势头并实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的既定目标,采用平均弱化缓冲算子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原始数据进行缓冲预处理,消除产业政策带来的冲击扰动,并在此基础上对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和发电量、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等预测对象采用GM(1,1)模型建模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上述预测对象均不能保证按期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既定的发展目标。为确保按期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一要增强市场消纳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二要完善市场化发展机制,实现可再生能源市场驱动发展;三要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灰色预测 缓冲算子 电价补贴政策
下载PDF
油气行业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
18
作者 余晖迪 张琳 +5 位作者 赵永明 李轶衡 张茜 刘晓丹 张辰君 王晓琦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油气企业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与深度脱碳的重要途径。油气企业近年通过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高效益、规模化发展。文章研究对比了碱性电解水制氢(ALK)、质子交换膜制氢(PEM)和固体氧化物... 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油气企业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与深度脱碳的重要途径。油气企业近年通过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高效益、规模化发展。文章研究对比了碱性电解水制氢(ALK)、质子交换膜制氢(PEM)和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SOEC)等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分析了国内外代表性油气公司在制氢产业和项目方面的布局规划。中国石油围绕绿氢产业链与制氢技术链,持续攻关符合自身特色应用场景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及配套系统,涵盖基础研究到项目示范,在高效率电极催化剂材料、电解槽系统优化、氢电耦合系统、大规模大容量制氢装置、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技术、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技术等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成果。结合我国油气企业制氢技术特点、场景特色与项目现状,对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绿氢 氢制备 可再生能源制氢 电解水
下载PDF
2022中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发展现状与展望
19
作者 魏景东 郭雁珩 +3 位作者 艾琳 邱辰 冯泽深 刘礼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4期1-3,59,共4页
绿证是市场化方式驱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为此,梳理了国内外绿证发展历程,系统回顾了我国绿证政策的历史沿革;基于详实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绿证核发交易情况;结合最新政策,剖析了绿证机制... 绿证是市场化方式驱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为此,梳理了国内外绿证发展历程,系统回顾了我国绿证政策的历史沿革;基于详实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绿证核发交易情况;结合最新政策,剖析了绿证机制的新变化;最后从引导绿电消费、支撑能耗双控、衔接碳市场、提升国际影响等方面展望了中国绿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电力证书 可再生能源发电 绿色低碳转型 绿电消费 能耗双控 碳市场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合成绿氨研究进展及氢-氨储运经济性分析
20
作者 曾悦 王月 +3 位作者 张学瑞 宋玺文 夏博文 陈梓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6-389,共14页
可再生能源和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氨作为储氢介质,因其能发挥长时储氢和长距离运氢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化石燃料制氢合成氨工艺成熟,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绿氨以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作为氢源,具有减少合成氨产业碳排放、消纳风光等可... 可再生能源和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氨作为储氢介质,因其能发挥长时储氢和长距离运氢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化石燃料制氢合成氨工艺成熟,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绿氨以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作为氢源,具有减少合成氨产业碳排放、消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充当储氢载体易于储运等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开发绿氨合成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工业Haber-Bosch法合成氨、电化学、光催化、等离子体和化学链合成氨取得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合成氨工艺的技术路线和发展现状,对比了煤制灰氨和可再生能源制绿氨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了电价、电解制氢能耗等因素对电解制氢合成氨成本的影响,论述了分别以氨为载体储氢和储存液氢的成本构成,研究了分别以氨为载体运氢和运输气氢的成本,提出了对绿氢合成绿氨、以绿氨为载体储运氢产业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可再生能源 氨储运 绿氨 经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