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变木材基底可可球二孢菌丝复合材料的性能
1
作者 林晓莉 周海洋 +2 位作者 高振忠 吕世豪 孙瑾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提高易蓝变木材的利用率,利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蓝变的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橡胶木(Hevea brasiliensis)碎料以及两者混合物制成的基底制备菌丝复合材料,并探讨含水率变化对菌丝复合材料性能的... 为了提高易蓝变木材的利用率,利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蓝变的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橡胶木(Hevea brasiliensis)碎料以及两者混合物制成的基底制备菌丝复合材料,并探讨含水率变化对菌丝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4 d后,三种基底表面均被菌丝覆盖,颜色显著变黑。增加板坯含水率促进了菌丝复合材料内发生木质素再聚合和美拉德反应,提高了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蓝变欧洲赤松基底、蓝变橡胶木基底以及混合基底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4%、221%和74%。与蓝变欧洲赤松基底相比,蓝变橡胶木基底更适合可可球二孢菌丝的生长,因此橡胶木基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更高,可以达到ANSI A208.1-2016“Particleboard”对轻质刨花板的弯曲强度要求。菌丝表面的疏水蛋白使材料表面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加,而板坯含水率的提高对材料的疏水性和耐水性有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球二孢 蓝变木材 菌丝复合材料 弯曲强度
下载PDF
18种植物提取物对松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的抑制性研究
2
作者 黎秋红 唐洁兰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揭示植物提取物对松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的抑制特性。[方法]以18种广西常见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提操作获得提取物,研究其对松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的抑制性。[结果]18种植物提取物的培养皿抑菌平均直径为4.82 cm,变幅为3.74~... [目的]揭示植物提取物对松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的抑制特性。[方法]以18种广西常见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提操作获得提取物,研究其对松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的抑制性。[结果]18种植物提取物的培养皿抑菌平均直径为4.82 cm,变幅为3.74~8.50 cm,存在显著差别。18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率存在显著差别,平均抑菌率为11.64%,有15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率为正值,有3种植物提取物抑菌率为负值,分别是苦楝、排风藤(石油醚部分)、湖北海棠(总黄酮),其中湖北海棠(总黄酮)的抑菌率最差,负值高达52.38%。有6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率高于20%,分别是飞龙掌血、马尾松、阴香、湖北海棠(银皮苷)、羊耳菊、黄荆。其中飞龙掌血的抑菌率最高,达到31.11%。[结论 ]植物提取物对松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的抑制特性因其直径的差别而存在差异,出现较大差别的正负值特性,应针对不同的适用环境选择适合的植物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松木蓝变菌 可可球二孢 抑制性
下载PDF
海南芒果蒂腐病可可球二孢抗药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萌 陈小莉 +4 位作者 赵磊 卜小莉 王莉巧 曾宇松 杨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3-1369,共7页
探索海南芒果蒂腐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抗药性、培养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区分剂量法检测30个菌株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RAPD技术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芒果可可球二孢菌株对多菌灵、... 探索海南芒果蒂腐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抗药性、培养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区分剂量法检测30个菌株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RAPD技术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芒果可可球二孢菌株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锰盐7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抗性菌株比率(MR和HR)分别为66.67%、70.00%、90.00%、76.67%、53.33%、20.00%和16.67%。供试菌株的培养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应用6个随机引物对共扩增出64条带,DNA多态率高达90.6%,遗传距离在0.58-0.86,芒果蒂腐病菌遗传分化较大。在遗传距离为0.65时,可分为两个群,群Ⅰ分成3个类群,共有26个菌株,群Ⅱ分成2个类群。聚合类型与菌株的抗药性表现一致。菌株的致死温度与聚合类型、抗药性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可可球二孢 抗药性 RAPD分析 培养特性
下载PDF
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生物学培养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敏 胡美姣 +2 位作者 岳建军 高兆银 杨凤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1期1660-1664,共5页
对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生物学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0℃;菌丝生长最适pH值5~6,孢子萌发最适pH值7~10;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棉子糖、葡萄糖,最... 对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生物学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0℃;菌丝生长最适pH值5~6,孢子萌发最适pH值7~10;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棉子糖、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牛肉浸膏、蛋白胨;光照及振荡培养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30min或65℃,10min,孢子的致死温度50℃,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海南省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菌株适合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磊 杨叶 +2 位作者 王萌 贺瑞 陈绵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8-306,共9页
针对中国海南地区芒果蒂腐病致病菌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及菌株的适合度进行了研究。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6年从海南省芒果园采集、分离的90株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并对抗性及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致病力、渗透压及... 针对中国海南地区芒果蒂腐病致病菌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及菌株的适合度进行了研究。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6年从海南省芒果园采集、分离的90株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并对抗性及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致病力、渗透压及相对渗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地区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为65.56%,且以高抗菌株为主(8个中抗菌株,51个高抗菌株);该病菌对芒果危害甚大,其中具强致病力的菌株达65株,占72.22%。高抗菌株的菌丝生长优于敏感菌株,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抗性菌株的致病力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敏感菌株的相对渗率高于抗性菌株,表明敏感菌株细胞膜的透性较高,胞内电解质渗出较多。研究表明,海南地区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较高,且抗性菌株适合度高于敏感菌株,易形成优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蒂腐病 可可球二孢 多菌灵 抗药性 适合度
下载PDF
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细胞壁降解酶对杧果果实致病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敏 高兆银 +5 位作者 胡美姣 周铄 杨冬平 杨波 易建学 杨凤珍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4-1058,共5页
为明确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产细胞壁降解酶在侵染杧果果实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可可球二孢在离体培养和接种条件下分泌的5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特点,以及可可球二孢(B.theobromae)、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 为明确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产细胞壁降解酶在侵染杧果果实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可可球二孢在离体培养和接种条件下分泌的5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特点,以及可可球二孢(B.theobromae)、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小穴壳菌(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4种杧果采后主要蒂腐病菌分泌细胞壁降解酶的能力。结果表明,可可球二孢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或接种杧果果实后均可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以及纤维素酶(Cx)。其中PG、PMG和Cx活性较高,PGTE和PMTE活性极低。在大量分泌的3种细胞壁降解酶中,PG和Cx活性高峰出现较早,PMG活性高峰出现较迟。可可球二孢的致病力显著高于胶孢炭疽菌、杧果拟茎点霉和小穴壳菌。其可可球二孢分泌果胶酶的能力也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可可球二孢 细胞壁降解酶 致病力
下载PDF
可可球二孢的培养及其侵染橡胶木表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博识 于志明 +5 位作者 张扬 漆楚生 唐睿琳 刘源松 王皓炜 韩祎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67,共8页
【目的】可可球二孢是导致橡胶木蓝变的主要菌种之一,对蓝变的研究大多以防治为主。本研究利用蓝变颜色的多样性将防治转化为诱导,以提高蓝变现象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不同配比的察式培养基对可可球二孢菌落在培养基和橡胶木表... 【目的】可可球二孢是导致橡胶木蓝变的主要菌种之一,对蓝变的研究大多以防治为主。本研究利用蓝变颜色的多样性将防治转化为诱导,以提高蓝变现象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不同配比的察式培养基对可可球二孢菌落在培养基和橡胶木表面生长速度的影响,优选菌落适宜生长环境,并探究不同时间条件下菌落对橡胶木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可可球二孢菌落的适宜生长环境为酵母膏9 g/L、葡萄糖20 g/L、pH值弱酸性、硫酸镁1.0 g/L、硫酸亚铁0.03 g/L、氯化钾0.2 g/L;随着时间的增加,橡胶木表面的染色面积比逐渐提高,颜色逐渐由红黄到蓝绿色系,整体颜色逐渐变暗,耐光色牢度逐渐提高,静态接触角提高了13.04%,动态接触角显著变大,表面粗糙度和耐磨性能逐渐降低。【结论】本研究制备出可可球二孢调色橡胶木,并利用不同时间梯度对橡胶木表面纹理和颜色进行调控,证明了生物方式加工木材的可行性,扩大了微生物在木材加工中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球二孢 生长速度 橡胶木 表面性能
下载PDF
马占相思可可球二孢菌溃疡病 被引量:9
8
作者 梁子超 《广东林业科技》 1990年第5期7-8,共2页
马占相思溃疡病最明显的症状是溃疡,发生于枝条或主干上,病株生长受影响,林相紊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病害问题。为此,作者对该病的症状、病原菌、病害发生原因和为害情况分别作了介绍,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 马占相思 溃疡病 可可球二孢
下载PDF
杧果可可球二孢枝枯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家业 张蕊 +3 位作者 杨石有 张贺 刘晓妹 蒲金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69,共4页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我国杧果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台湾等8省(区)的104株杧果枝枯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杧果枝枯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EC50范围为0.005 61.285 2μg/mL,平均...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我国杧果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台湾等8省(区)的104株杧果枝枯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杧果枝枯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EC50范围为0.005 61.285 2μg/mL,平均值(0.395 5±0.230 2)μg/mL,EC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29.5倍。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近似单峰曲线,EC50平均值可作为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基线。根据抗药性分级标准,104株菌株中,均未出现抗性菌株。该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性,存在潜在抗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可可球二孢枝枯病菌 甲基硫菌灵 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两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对抗多菌灵可可球二孢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国然 沙理堂 +2 位作者 周闯 符可芯 杨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6-144,共9页
海南地区芒果蒂腐病主要由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从海南芒果上分离获得2株拮抗细菌(HBW和HBR),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检测等方法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离体活性测定法评估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 海南地区芒果蒂腐病主要由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从海南芒果上分离获得2株拮抗细菌(HBW和HBR),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检测等方法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离体活性测定法评估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并进一步比较了细菌悬液和无菌培养滤液对具有不同多菌灵抗性的可可球二孢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拮抗细菌HBW和HBR均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HBW和HBR的细菌悬液和无菌培养滤液对具有不同多菌灵抗性的可可球二孢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培养滤液的抑菌效果优于悬浮液。其中,20%的稀释滤液最高抑制率可达100%。由此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HBW和HBR菌株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杆菌 拮抗活性 多菌灵抗性 可可球二孢
下载PDF
海南芒果可可球二孢的致病力及其对多菌灵抗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耿狄 符可芯 +4 位作者 刘乐 余东 王靖 冼欣唯 杨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4-178,共5页
从海南5个芒果主产区采集分离芒果蒂腐病菌可可球二孢菌株,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110个可可球二孢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中106个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芒果蒂腐病自然发病率29.37%;人工... 从海南5个芒果主产区采集分离芒果蒂腐病菌可可球二孢菌株,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110个可可球二孢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中106个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芒果蒂腐病自然发病率29.37%;人工接种的发病率100.00%,110株可可球二孢菌株中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及弱致病力菌株分别占64.55%、25.45%和10.00%;在106株可可球二孢菌株中,抗性菌株发生频率为52.83%,其中高抗菌株可在含100 mg/L多菌灵培养基上生长,发生频率为45.28%,中抗菌株在含100 mg/L多菌灵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抗性频率为7.55%;没有发现低抗菌株。多菌灵对可可球二孢田间分离菌株EC_(50)的频率分布为不连续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地区危害芒果的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抗性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可可球二孢 致病力 多菌灵 抗药性
下载PDF
培养基配方和生物量再循环对菌株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糖化酶生产的影响
12
作者 PonnuchamyNavaratnam 王岁楼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糖化酶 可可球二孢 培养基配方 发酵 生物量
下载PDF
一株拮抗可可球二孢菌放线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卞光凯 缪倩 +5 位作者 秦盛 陈永强 曹成亮 王祺琦 陈凤美 蒋继宏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筛选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可可球二孢菌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选择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放线菌,以可可球二孢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培养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研究对筛选得到的高活性菌... 目的:筛选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可可球二孢菌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选择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放线菌,以可可球二孢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培养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研究对筛选得到的高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南方红豆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活性菌株KLBMP 2284,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弗吉尼亚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相似性98.963%,发酵液稀释300倍后抑制率为41.64%。结论:KLBMP 2284为弗吉尼亚链霉菌的一个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可可球二孢 抑菌活性 鉴定 16S RRNA基因
原文传递
香蕉黑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PCR检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郭立佳 黄俊生 +2 位作者 王国芬 邓国平 杨腊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8-254,共7页
根据香蕉黑腐病菌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其它香蕉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ITS1和ITS2间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引物Bth-S(5′-TCTCCCACCCTTTGTGAAC-3′)和Bth-A(5′-AAAAGT-TCAGAAGGTTCGTC-3′),利用... 根据香蕉黑腐病菌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其它香蕉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ITS1和ITS2间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引物Bth-S(5′-TCTCCCACCCTTTGTGAAC-3′)和Bth-A(5′-AAAAGT-TCAGAAGGTTCGTC-3′),利用此引物对包括可可球二孢菌在内的21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4个可可球二孢菌菌株扩增到422bp特异带,其它17个菌株无扩增产物。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此特异引物能对1pg的可可球二孢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自然感染黑腐病的香蕉果实组织和接种可可球二孢菌或多种香蕉病原真菌混合接种的果实组织进行检测,Bth-S和Bth-A引物对不仅能够在自然感染黑腐病果实组织中特异检测到可可球二孢菌,而且能在未显症和发病的接菌香蕉果实组织中特异检测得到可可球二孢菌。这为香蕉可可球二孢菌潜伏侵染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黑腐病 可可球二孢 基因转录间隔区 PCR检测
下载PDF
17种植物醇提物体外抗松木蓝变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在留 徐凡珍 +3 位作者 李福党 邓洪金 符韵林 罗建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73-75,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7种植物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松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黄荆、马尾松、阴香、湖北海棠、羊耳菊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可可球二孢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抑制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马尾松、阴香...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7种植物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松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黄荆、马尾松、阴香、湖北海棠、羊耳菊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可可球二孢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抑制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马尾松、阴香、湖北海棠抑制效果增强最明显,在10 mg/mL的药剂浓度下分别达到69.96%、87.30%和66.07%,是抗可可球二孢引起的木材蓝变的植物源药剂开发潜力植物,可为进一步筛选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植物源、新型、无污染的防木材蓝变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醇提物 松木蓝变菌 可可球二孢 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中国铁皮石斛茎腐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桂华 刘国华 赵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0-785,共6页
为了研究铁皮石斛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观察了铁皮石斛茎腐病症状、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致病性试验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仅为害铁皮石斛茎秆,严重发生时,可导致病斑以上的茎秆死亡;TP-1菌株分离得率可达6... 为了研究铁皮石斛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观察了铁皮石斛茎腐病症状、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致病性试验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仅为害铁皮石斛茎秆,严重发生时,可导致病斑以上的茎秆死亡;TP-1菌株分离得率可达65.7%;接种病原菌14 d检查全部发病,出现水渍状坏死病斑,直径约3mm,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再分离得到了原菌株。经形态学和DNA分子测序鉴定,确定TP-1为可可球二孢,它是引起铁皮石斛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这由可可球二孢造成铁皮石斛的茎腐病,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可可球二孢 致病性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杨木变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卫君 王有科 +1 位作者 赵桂华 席刚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5-1228,共4页
通过对杨木变色菌的分离鉴定,得到变色菌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并对这两种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变色菌对强酸性条件比较敏感,最适pH生长范围均为5~8;可可球二孢... 通过对杨木变色菌的分离鉴定,得到变色菌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并对这两种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变色菌对强酸性条件比较敏感,最适pH生长范围均为5~8;可可球二孢在20~35℃生长较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新月弯孢在25、30和35℃时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光照能够促进两种变色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球二孢 新月弯 生物学特性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肉桂枝枯病菌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军 李若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7-393,共7页
本文是对肉桂枝枯病病原菌毒素研究的首例报道。生物活性测定显示 ,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导致肉桂嫩梢萎蔫和叶盘褐变坏死的致病毒素。改良Fries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和PD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为较好的产毒培养方式。病原菌毒素为非寄... 本文是对肉桂枝枯病病原菌毒素研究的首例报道。生物活性测定显示 ,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导致肉桂嫩梢萎蔫和叶盘褐变坏死的致病毒素。改良Fries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和PD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为较好的产毒培养方式。病原菌毒素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除肉桂外 ,还对香樟、马尾松、薇苷菊、卤地菊和番茄等植物具有致萎活性。毒素为弱酸性 (pH5 4 ) ,对冷、热稳定性强 ,极性较大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正丁醇 +丙桐及乙酸乙酯 ,部分溶于氯仿 ,基本不溶于乙醚。研究表明毒素为非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类大分子物质。含毒滤液可能含有糖醛类物质 ,其致毒活性经乙醇和丙酮纯化后有所增强 ,经HPLC分离出的组份I可能为毒性成份。肉桂叶盘经毒素处理后 ,其相对电导率较对照大幅度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枯病菌 毒素 肉桂 可可球二孢 生物活性 专化性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复配对杧果蒂腐病菌的毒力增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叶火春 冯岗 +3 位作者 杨佳何 王瑶 闫超 张静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37-42,共6页
为延缓吡唑醚菌酯抗药性发展及科学防治杧果蒂腐病,探索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毒力增效的最佳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嘧菌环胺及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的室... 为延缓吡唑醚菌酯抗药性发展及科学防治杧果蒂腐病,探索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毒力增效的最佳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嘧菌环胺及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Horsfall法定性筛选复配药剂的增效比例,以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测定联合毒力并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增效配比体积为7∶3、6∶4、5∶5、3∶7、2∶8和1∶9,其中以6∶4增效作用最显著,CTC值达880.96;吡唑醚菌酯与松脂酸铜按Horsfall法设计9种配比均无拮抗作用,除配比8∶2为相加作用外,其他配比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3∶7增效毒性比率最大,CTC值为430.30,增效显著。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2种杀菌剂复配对杧果蒂腐病菌最佳毒力增效配比体积分别为6∶4和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嘧菌环胺 松脂酸铜 可可球二孢 联合毒力
下载PDF
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对芒果蒂腐病菌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火春 周颖 +2 位作者 张静 闫超 冯岗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89-93,共5页
为明确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混配药剂对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的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百里香酚、苯醚甲环唑及其混配药剂对芒果蒂腐病菌的毒力,结合Horsfall法筛选混配药剂的增效比例,以孙云沛共... 为明确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混配药剂对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的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百里香酚、苯醚甲环唑及其混配药剂对芒果蒂腐病菌的毒力,结合Horsfall法筛选混配药剂的增效比例,以孙云沛共毒系数法评价其联合毒力。结果显示,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配比为8∶2、7∶3和6∶4时,对抑制芒果蒂腐病菌菌丝生长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以7∶3时增效最明显,毒性比率TR值为1.26;共毒系数法显示,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以7∶3混配时的EC_(50)值为16.53μg/m L,CTC值达175.25,增效显著。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混剂抑制芒果蒂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增效配比为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酚 苯醚甲环唑 可可球二孢 混配 增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