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9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前方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疗效分析
1
作者 吴勇刚 鲜成树 +4 位作者 付锦江 李俊春 付显根 李林吉 冯学旭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3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病人的临床...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3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41.6岁(28~57岁);PipkinⅠ型8例,PipkinⅡ型5例。病人经DAA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收集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术后X线片、CT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评分、Thompson⁃Epstein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13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03.7 min(86~11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6.3 mL(70~100 mL),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12~18个月)。未发生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末次随访时病人VAS评分、Harris评分为(0.15±0.38)分、(95.00±7.15)分,均较术前[(5.38±1.19)分、(17.00±4.7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病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3~8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发生,1例病人发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Thompson⁃Epstein评价结果,优11例、良2例。结论DAA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软组织损伤小,骨折部位显露清楚,可吸收螺钉固定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折 DAA入路 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 可吸收螺钉 固定
下载PDF
Orthofix单轨道外固定支架骨搬运 + 自制载抗生素可吸收人工骨珠粒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疗效分析
2
作者 石守印 海拉提·巴合提 +3 位作者 孙俊刚 徐江波 周文正 周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850-854,共5页
目的:总结应用Orthofix单轨道外固定支架骨搬运 + 自制载抗生素可吸收人工骨珠粒,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中心创伤病区应用Orthofix单轨道外固定支架骨搬运 + 自制载抗生素可... 目的:总结应用Orthofix单轨道外固定支架骨搬运 + 自制载抗生素可吸收人工骨珠粒,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中心创伤病区应用Orthofix单轨道外固定支架骨搬运 + 自制载抗生素可吸收人工骨珠粒,治疗30例股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术后随访1~6年,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一期治愈27例,术后复发2例,会师端骨不连1例,经再次给予局部清创及取髂骨植骨后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肢体功能良好。讨论:应用Orthofix单轨道外固定支架骨搬运 + 自制载抗生素可吸收人工骨珠粒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临床效果可靠,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fix单轨道外固定支架 骨搬运 自制载抗生素可吸收人工骨珠粒 股骨慢性骨髓炎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支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殷翔 武刚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125-129,共5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及时的特点,现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从球囊血管成形术到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已取得重大进展。然而,金属药物洗脱支架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动脉的部分生理功能,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及时的特点,现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从球囊血管成形术到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已取得重大进展。然而,金属药物洗脱支架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动脉的部分生理功能,并可能诱发慢性炎症、冠状动脉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新的冠状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生物可吸收支架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动脉后可提供暂时的机械支撑,且可在一定时间内被完全吸收。本文对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探寻生物可吸收支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生物可吸收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郝元宏 马奕奔 +2 位作者 王润澍 杨汭琛 史占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0-0055,共6页
无论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亦或者是外科手术都会伴随着严重创伤,而严重创伤发生后其不可控的出血造成是导致伤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创伤发生后减少伤者失血、快速控制创口出血是紧急救治中至关重要的措施 。由于创面的复杂性、... 无论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亦或者是外科手术都会伴随着严重创伤,而严重创伤发生后其不可控的出血造成是导致伤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创伤发生后减少伤者失血、快速控制创口出血是紧急救治中至关重要的措施 。由于创面的复杂性、异物引入的不相容性和去除止血材料的创伤性,在传统止血方式无法达到有效止血的情况下,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Medical absorbable hemostatic material)可以通过加快创口的血小板血栓形成以及血液凝固 。并且由于其快速覆盖创面止血、可以被伤者自身吸收、材料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在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降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伤者住院时间、降低输血使用量、减少二次止血发生率等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材料 医用 可吸收
下载PDF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智超 刘淑强 +4 位作者 吴改红 贾潞 张曼 李甫 李慧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9,共10页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是当今国际生物医用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掌握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创新方向以及临床和产业化需求提升我国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自主知识产权;首先介绍了可吸收缝合线的发展历程以及性能要求;其次列举了羊肠线、胶...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是当今国际生物医用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掌握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创新方向以及临床和产业化需求提升我国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自主知识产权;首先介绍了可吸收缝合线的发展历程以及性能要求;其次列举了羊肠线、胶原线、甲壳质和海藻酸盐4种天然材料在天然可吸收缝合线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分析最新国内外相关研究;然后综述了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内酯和聚乙烯醇4类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可吸收缝合线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系统对比了各种制备原料开发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优缺点,并侧重分析了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以及附加抗菌性能3个重要指标。分析认为:目前市面上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仍以国外进口为主导,我国对于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开发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较少能够投入市场以及临床应用,另外,对用天然材料开发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研究甚少。同时,提出各类材料作为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优缺点,为新型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纺织品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 天然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 降解性能 抗菌性能
下载PDF
可吸收板在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6
作者 黄仁财 张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可吸收板在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萍乡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钛板组(50例)和可吸收板组(50例)。钛板组采用金属钛板进行治疗,可吸收... 目的:分析可吸收板在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萍乡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钛板组(50例)和可吸收板组(50例)。钛板组采用金属钛板进行治疗,可吸收板组采用可吸收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口腔功能及并发症。结果:可吸收板组临床疗效等级优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张口度、咬合关系、咀嚼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可吸收板组张口度、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钛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中应用可吸收板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颌骨功能恢复,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内固定术 可吸收 钛板
下载PDF
一种表征可吸收胶原蛋白材料孔结构的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常斌 王秀秀 +3 位作者 陈洪建 艾冲冲 万敏 卢文博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表征可吸收胶原蛋白材料微观形貌的方法,并分析其孔隙率和孔径。方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不同的加速电压下对未喷金样品和喷金样品进行拍摄,使用Image J软件对所得的SEM图像的... 目的研究一种表征可吸收胶原蛋白材料微观形貌的方法,并分析其孔隙率和孔径。方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不同的加速电压下对未喷金样品和喷金样品进行拍摄,使用Image J软件对所得的SEM图像的孔隙率和孔径进行分析,并对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样品未喷金时使用低倍加速电压可获得清晰的SEM图像;样品喷金后其耐受电压能力明显提高,即使在较高的加速电压下依然能获得清晰的SEM图像。使用Image J软件可对拍摄的SEM图像的孔径和孔隙率进行分析,其中,平均孔隙率为50.9%,平均孔径为11.9μm;孔隙率离散系数为8.6%,孔径离散系数6.7%。结论场发射SEM结合Image J软件是一种表征可吸收胶原蛋白材料孔结构的有效方法,可解决相关标准中方法缺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可吸收胶原蛋白 孔结构 Image J软件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在牙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杨丹 雷明辉 付敬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在牙种植中的效果。方法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因牙列缺损就诊的98例单颗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在牙种植中的效果。方法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因牙列缺损就诊的98例单颗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40.95±8.03)岁,给予口腔修复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研究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1.37±7.86)岁,给予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对比两组患者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种植3个月、6个月、12个月)、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种植前、种植12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种植后即刻、种植12个月)、骨缺损再生情况(种植3个月)、种植体龈沟液因子(种植前、种植3个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种植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前,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及牙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12个月,研究组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1±0.16)比(1.13±0.19)、(2.19±0.36)mm比(2.41±0.42)mm、(2.01±0.32)mm比(2.23±0.3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2、2.784、3.100,均P<0.05)。种植后即刻,两组患者1 mm、4 mm、7 mm、10 mm位点的唇侧骨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12个月,研究组1 mm、4 mm、7 mm、10 mm位点的唇侧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2.21±0.36)mm比(2.03±0.34)mm、(2.32±0.41)mm比(2.07±0.38)mm、(2.39±0.41)mm比(2.13±0.38)mm、(2.62±0.41)mm比(2.31±0.4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5、3.130、3.256、3.565,均P<0.05)。研究组种植3个月的植骨高度、成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2.71±0.43)mm比(2.42±0.39)mm、(2.62±0.41)mm比(2.29±0.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7、4.183,均P<0.05)。种植前,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2(BM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3个月,研究组VEGF、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6.58±7.12)mg/L比(39.56±6.28)mg/L、(486.57±62.18)ng/L比(429.84±59.6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6、4.608,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0.20%(5/49)比8.16%(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结论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在牙种植中可改善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减少患者术后骨量丢失,促进骨缺损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可吸收生物膜 人工合成骨粉 牙种植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刘磊 李学福 +2 位作者 吕树振 丁家宁 侯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55.48±3.57)岁。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56.38±2.64)岁。对照组采用传统韧带修复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 Score,AOFAS)、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Y平衡测试(Y balance test,YBT)及自觉踝关节稳定性量表(Perceived Ankle Instability,PA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术后2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90.13±2.89)分比(79.27±3.28)分、(90.29±2.21)分比(78.44±2.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24、26.575,均P<0.05);观察组YBT、PA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88.28±2.69)分比(78.22±1.66)分、(3.02±1.22)分比(5.34±2.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03、6.609,均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0±1.15)分比(6.89±1.26)分、(1.34±0.54)分比(4.64±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1、19.683,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36%(9/55)比49.09%(2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8,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可显著改善他们的踝关节功能,提高自觉踝关节稳定性,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 距腓前韧带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应用于足踝骨折治疗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李斌卫 齐伟正 +2 位作者 孙江涛 牛占军 宋威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8-0071,共4页
分析足踝骨折治疗中使用可吸收螺钉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足踝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选出8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组采用的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治疗... 分析足踝骨折治疗中使用可吸收螺钉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足踝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选出8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组采用的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效果观察组中,明显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骨代谢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远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现出差异性(P<0.05)。结论 对足踝骨折患者实施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手术和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优化代谢水平,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足踝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对足踝骨折治疗效果分析
11
作者 魏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53-0056,共4页
分析对于足踝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可吸收螺钉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组为传统金属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22%、对照组86.11%,P<0.05;术后并发... 分析对于足踝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可吸收螺钉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组为传统金属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22%、对照组86.11%,P<0.05;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种,观察组2.78%,对照组11.11%,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组间横向对比差异微小P>0.05,而术后负重时间为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足踝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有利于提升手术疗效及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骨折 并发症 可吸收螺钉 价值
原文传递
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效果评价
12
作者 王永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期0090-0091,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2年01月~2022年06月于我院骨外科就诊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中双盲选取60例入组研究,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关节内固定,观察组...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2年01月~2022年06月于我院骨外科就诊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中双盲选取60例入组研究,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关节内固定,观察组使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关节内固定,对两组临床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对比,以此评估可吸收螺钉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中应用效果确切,固定效果不弱于传统关节内固定螺钉,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从而有效避免了关节内固定及手术取出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四肢骨关节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可吸收泪道栓及其在干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晴(综述) 邵毅(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1,共3页
泪道栓是一种小型泪道植入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干眼的主要方式。泪道栓的使用可以使自然泪液保留在眼表,对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干眼问题具有很好的疗效。泪道栓的插头结构可以机械地阻挡泪管,从而发挥保留泪液的作用,同时泪道栓材料必须具... 泪道栓是一种小型泪道植入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干眼的主要方式。泪道栓的使用可以使自然泪液保留在眼表,对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干眼问题具有很好的疗效。泪道栓的插头结构可以机械地阻挡泪管,从而发挥保留泪液的作用,同时泪道栓材料必须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达到治疗的同时不会引起小管炎或其他并发症。故而选取合适的泪道栓材料一直以来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泪道栓材料一般需要具备生物相容性好、安全、舒适等特点。目前,常见的泪道栓材料主要分为可吸收泪道栓和不可吸收泪道栓,相比于不可吸收泪道栓,可吸收泪道栓往往生物相容性好、安全、可降解。本文将对目前研究中部分可吸收泪道栓材料的使用及其在干眼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可吸收泪道栓 材料
下载PDF
儿童骨折治疗应用的可吸收内固定生物材料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素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8期7177-7184,共8页
背景:可吸收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目的:对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与儿童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多层次分析,探讨在儿童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 背景:可吸收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目的:对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与儿童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多层次分析,探讨在儿童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录有关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与儿童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骨折;儿童"。分析可吸收内固定产品类型和规格,不同产品的适用症,将产品的强度和弯曲弹性率进行分析,比较可吸收内固定螺钉、固定棒和张力带在儿童骨折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至2011年收录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与儿童骨折研究的文献共60篇。目前临床应用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为聚乳酸以及该类聚合物,生产的厂家主要有芬兰百优、日本他喜龙、日本刚子和成都迪康。从材料的强度和弯曲弹性率来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优于不锈钢和钛材料,与人的皮质骨较接近,可吸收内固定螺钉、固定棒和张力带在儿童不同部位骨折中的应用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 聚乳酸 聚乙交酯 聚丙交酯 聚左旋乳酸 可吸收螺钉 可吸收固定棒 可吸收张力线 生物材料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应用
15
作者 张存 袁宇飞 +6 位作者 李冠军 刘文波 刘婷婷 颜珍珍 李媛媛 谢洋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13741-13746,共6页
为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线... 为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皮下瘀斑、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术后7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Rasmussen评分、膝关节ROM、切口红肿、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术后皮下瘀斑和针刺伤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 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 全膝关节置换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在单侧胸廓内动脉CABG中的临床应用:单术者围手术期经验总结
16
作者 刘戈 沈崇文 +6 位作者 杨少峰 张圣强 常明明 石宇 刁文杰 孟金金 施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在单侧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止血效果及对桥血管即时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择期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应用单侧胸廓内CABG。根据术中... 目的:探讨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在单侧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止血效果及对桥血管即时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择期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应用单侧胸廓内CABG。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观察组病人术中使用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前后桥血管即时血流参数;比较2组病人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使用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前后平均血流量、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及术后24、48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应用于单侧胸廓内动脉的CABG中,对桥血管的即时血流没有影响,可有效止血,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 血管通畅率 止血
下载PDF
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
17
作者 贾岩波 任逸众 +4 位作者 赵嘎日达 孟晨阳 满达 张田宇 郝记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带线锚钉缝合修复MPFL。术后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及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判关节功能,用CT、MRI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髌骨位置、MPFL连续性及信号。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髌骨脱位复发。按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软骨损伤和MPFL愈合良好。结论 对于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一期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折块联合锚钉紧缩缝合MPFL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可吸收固定棒 锚钉 软骨骨折
下载PDF
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姜海瑞 金翎羽 +1 位作者 马晓欧 梁波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4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214例符合标准的急性心梗患者,依据介入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107例,使用NeoVas生...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4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214例符合标准的急性心梗患者,依据介入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107例,使用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对照组107例,使用PARTNER永久涂层支架。患者术后均接受不少于1年的随访以及冠脉造影复查,回顾性调研两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晚期血管丢失(LLL)情况、支架节段再狭窄与支边血管开口情况,记录两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统计无MACE生存率。结果两组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100%,术后管腔狭窄残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实验组LLL、支架再狭窄率、支边血管开口变化、阿司匹林使用率、双联抗血小板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MACE发生率与无MACE生存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成功率高,MACE发生率低,可以获得与传统永久涂层支架相似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冠脉介入治疗 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姜海瑞 金翎羽 +1 位作者 马晓欧 梁波 《西藏医药》 2023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接收治疗的84例ACS患者。纳入的病例对象予以分组对照,组别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都是各组的患者为42例。两组均是采取...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接收治疗的84例ACS患者。纳入的病例对象予以分组对照,组别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都是各组的患者为42例。两组均是采取支架介入治疗方式,均是选择同样的操作方式,而对照组植入金属支架,观察组则是植入NeoVas支架。比较两组介入成功率,两组植入前与植入后1周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指标水平,两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介入成功41例(97.62%),对照组患者介入成功40例(95.24%),数据间无统计学上差异(P> 0.05);相较于支架植入之前测定的IL-6、CRP、TNF-α水平,在植入之后的1周都是表现出升高的情况,而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各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随访6个月、12个月发生率分别为2.38%、7.89%,对照组分别为14.29%、29.73%,观察组随访6/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用于急诊介入治疗ACS中的成功率同金属支架相当,但是NeoVas支架对炎性因子刺激更小,随访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冠脉再通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标准聚丙烯补片与部分可吸收补片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补片植入术中的应用比较
20
作者 贾振杰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2110-2113,共4页
目的:比较标准聚丙烯补片与部分可吸收补片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补片植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黄河医院收治的7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标准聚丙烯补片,观察组采用部分可吸... 目的:比较标准聚丙烯补片与部分可吸收补片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补片植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黄河医院收治的7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标准聚丙烯补片,观察组采用部分可吸收补片。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补片固定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囊血肿、尿潴留、切口感染、补片感染、术区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各项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可吸收补片用于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补片植入术,部分手术指标可明显改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短期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聚丙烯补片 可吸收补片 腹腔镜 全腹膜外疝补片植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