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在牙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杨丹 雷明辉 付敬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在牙种植中的效果。方法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因牙列缺损就诊的98例单颗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在牙种植中的效果。方法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因牙列缺损就诊的98例单颗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40.95±8.03)岁,给予口腔修复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研究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1.37±7.86)岁,给予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对比两组患者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种植3个月、6个月、12个月)、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种植前、种植12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种植后即刻、种植12个月)、骨缺损再生情况(种植3个月)、种植体龈沟液因子(种植前、种植3个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种植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前,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及牙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12个月,研究组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1±0.16)比(1.13±0.19)、(2.19±0.36)mm比(2.41±0.42)mm、(2.01±0.32)mm比(2.23±0.3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2、2.784、3.100,均P<0.05)。种植后即刻,两组患者1 mm、4 mm、7 mm、10 mm位点的唇侧骨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12个月,研究组1 mm、4 mm、7 mm、10 mm位点的唇侧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2.21±0.36)mm比(2.03±0.34)mm、(2.32±0.41)mm比(2.07±0.38)mm、(2.39±0.41)mm比(2.13±0.38)mm、(2.62±0.41)mm比(2.31±0.4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5、3.130、3.256、3.565,均P<0.05)。研究组种植3个月的植骨高度、成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2.71±0.43)mm比(2.42±0.39)mm、(2.62±0.41)mm比(2.29±0.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7、4.183,均P<0.05)。种植前,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2(BM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3个月,研究组VEGF、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6.58±7.12)mg/L比(39.56±6.28)mg/L、(486.57±62.18)ng/L比(429.84±59.6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6、4.608,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0.20%(5/49)比8.16%(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结论可吸收生物膜复合人工合成骨粉填充在牙种植中可改善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减少患者术后骨量丢失,促进骨缺损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可吸收生物膜 人工合成骨粉 牙种植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膜和同种异体骨联合髂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苟学立 张林祥 +2 位作者 侯大为 岳海泉 刘瑞敏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可吸收生物膜和同种异体骨联合髂骨修复牙槽突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96例9~11岁的牙槽突裂患者资料,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3组:可吸收生物膜,同种异体骨... 目的研究可吸收生物膜和同种异体骨联合髂骨修复牙槽突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96例9~11岁的牙槽突裂患者资料,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3组:可吸收生物膜,同种异体骨联合髂骨组(A组,32例),可吸收生物膜联合髂骨组(B组,32例),髂骨组(C组,32例)。术后1周、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行X线片检测评估3组病例术后Bergland分级、植入骨成功率和成活率。结果术后1周、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牙槽突裂植骨区均一期愈合;髂骨取骨区愈合良好。未萌尖牙情况:A组中23颗萌出(23/32);B组中16颗萌出(16/32);C组中11颗萌出(11/32)。A组的植骨成功率(90.63%)及成活率(96.87%)高于B组(71.88%、84.36%)及C组(59.38%、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临床上采用可吸收生物膜、同种异体骨联合髂骨用于牙槽突裂植骨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 植骨术 髂骨 同种异体骨 可吸收生物膜
下载PDF
去蛋白牛骨基质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金娜娜 马钧 +3 位作者 王静宜 曹晓丽 常静 李罗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 探讨去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g bone mineral, Bio-Oss)联合可吸收生物膜(bio-absorbable collagen membrane, Bio-Gide)置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对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昌... 目的 探讨去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g bone mineral, Bio-Oss)联合可吸收生物膜(bio-absorbable collagen membrane, Bio-Gide)置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对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99例,根据患者住院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拔牙后自然愈合,试验组采用Bio-Oss联合Bio-Gide置于下颌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即中间距离(opposite height, OH)和颊侧距离(buccal height, BH)、近侧山脊高度变化(proximal ridge height changes, MHplateC)和远端山脊高度变化(distal ridge height variation, DHplateC)和牙周探诊等结果。结果 术前试验组OH和BH均高于对照组[(6.93±2.81)mm比(5.53±1.63)mm,(4.34±1.81)mm比(3.26±1.42)mm],术后OH低于对照组[(2.47±0.82)mm比(3.45±1.4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试验组MHplateC低于对照组[0.38(-4.54,3.12)mm比0.49(-2.38,4.56)mm],DHplateC高于对照组[2.30(-0.59,6.72)mm比0.20(-5.64,3.0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试验组中间深度高于对照组[(7.15±2.98)mm比(6.84±2.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可以再生,Bio-Oss和Bio-Gide联合应用可促进第二磨牙牙槽骨高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蛋白牛骨基质 可吸收生物膜 下颌阻生智齿 位点保存术 牙槽骨高度
原文传递
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治伟 程春生 +3 位作者 马文龙 单海民 程真真 宋冠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与可吸收生物膜联合应用预防肌腱及组织粘连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0例患者(均为利器导致的手部二区单纯屈指肌腱断裂),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迪康组(A组)、天新福组(B组)、天新福加川芎嗪组(C组...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与可吸收生物膜联合应用预防肌腱及组织粘连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0例患者(均为利器导致的手部二区单纯屈指肌腱断裂),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迪康组(A组)、天新福组(B组)、天新福加川芎嗪组(C组)、天新福加丹红组(D组),每组30例。观察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测定明尼苏达手灵巧度系统(Minnesota manual dexterity test,MMDT)、指抓屈力量(finger flex strength test,FFST)。结果术后4、8周C、D组TAM及优良率均高于A、B组(P<0.05,P<0.01);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MMDT各指标均低于A、B组(P<0.05)。4组FF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或丹红注射液与天新福可吸收生物膜联合应用均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丹红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疗效相当,且明显优于单独应用迪康可吸收膜及天新福可吸收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天新福可吸收生物膜 迪康可吸收生物膜 肌腱粘连
下载PDF
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预防大肠癌术后肠粘连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汇 彭方兴 +2 位作者 吴宸 罗亮 陈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79-80,共2页
肠粘连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机体的一种纤维增生的炎性反应是粘连形成的主要原因.以排便、造瘘口或肛门停止排气、腹痛、腹胀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将引发肠梗阻,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透明质酸钠和聚-DL-乳酸可吸... 肠粘连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机体的一种纤维增生的炎性反应是粘连形成的主要原因.以排便、造瘘口或肛门停止排气、腹痛、腹胀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将引发肠梗阻,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透明质酸钠和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均有一定的预防肠粘连效果,但有关其预防效果的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 透明质酸钠液 大肠癌 肠粘连
下载PDF
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聪 郭春钰 +3 位作者 艾雯 熊淑华 于雪峰 陈伟高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8期1-5,27,共6页
目的探讨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预防腰椎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实验1组(明胶海绵片组)、实验2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组)、实验3... 目的探讨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预防腰椎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实验1组(明胶海绵片组)、实验2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组)、实验3组(PDLLA可吸收生物膜组)、实验4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生物膜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5组以行腰椎(L5-7)全椎板切除术来建立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分别在椎板缺损处覆盖明胶海绵片、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将丹参注射液0.5 mL倒入明胶海绵片中)、PDLLA可吸收生物膜及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生物膜(将丹参注射液0.5 mL倒入明胶海绵片中,上面再覆盖PDLLA可吸收生物膜)。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Rydell肉眼评判标准和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判标准对5组术后2、4、8及12周大体标本及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学变化的情况进行观察、评判(肉眼观察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4组的硬膜外光滑、无增厚,有硬膜外腔隙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实验1组、空白对照组的硬膜外纤维组织增生或粘连明显,硬膜外腔隙基本消失。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术后Rydell评级为0、Ⅰ、Ⅱ及Ⅲ级瘢痕粘连的例数均显著少于实验1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实验3组、实验4组术后Rydell评级为0、Ⅰ、Ⅱ及Ⅲ级瘢痕粘连的例数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术后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级为0、0.5及1级瘢痕粘连的例数均显著少于实验1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实验3组、实验4组术后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级为0、0.5及1级瘢痕粘连的例数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生物膜具有良好的防止硬膜外瘢痕粘连作用,是一种临床上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较为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粘连 全椎板切除术 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 丹参注射液 动物 实验 大白兔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膜对自体颅骨粉末修复颅骨缺损影响的大体标本和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敏建 陈平 +1 位作者 陈春霞 李尔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8,共5页
目的建立兔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进行可吸收生物膜和不可吸收生物膜影响对比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工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每只大白兔的顶部人工形成2个直径为1cm的颅骨全层缺... 目的建立兔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进行可吸收生物膜和不可吸收生物膜影响对比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工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每只大白兔的顶部人工形成2个直径为1cm的颅骨全层缺损,孔A、B。孔A作为实验组,移植人工形成缺损时收集的骨粉,并在移植的骨粉上面放置可吸收生物膜。孔B为对照组,在移植的骨粉上面放置不可吸收生物膜;术后2、6、12周各处死10只动物,并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影像学(CT和X线)分析。结果术后2周,孔A、B都迅速地以松质骨完全修复整个缺损。术后6周,移植的骨粉被逐步吸收,形成的松质骨生长、改建,形成新骨,部分骨性修复缺损;孔A与孔B形成的新生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孔A、B均以较成熟的新生骨和部分纤维性骨痂完全修复整个缺损。孔A与孔B形成的新生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生物膜和不可吸收生物膜对自体颅骨粉末修复颅骨缺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可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颅骨粉末 颅骨缺损 移植 修复 可吸收生物膜
下载PDF
肉眼和电镜观察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聪 郭春钰 +2 位作者 熊淑华 艾雯 陈伟高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预防腰椎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5组,施以L5-L7全椎板切除术,A组放置明胶海绵片,B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C组PDLLA可吸收膜,D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 目的观察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预防腰椎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5组,施以L5-L7全椎板切除术,A组放置明胶海绵片,B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C组PDLLA可吸收膜,D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膜,E组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分别行肉眼大体观察、电镜观察瘢痕生长及硬膜外粘连情况。结果 B组、C组和D组有非常明显防粘连效果,与E组及A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B组,C组和D组之间在防粘连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D组的防粘连效果更为突出,直到12周时电镜下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仍呈现生长缓慢,排列紊乱和结构疏松的镜像。结论丹参+PDLLA可吸收膜有很好的三维防粘连效果,可作为理想的预防硬膜外粘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粘连 肉眼观察 电镜观察 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 丹参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铭盛 何伟 +1 位作者 章洪湖 贝涛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3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单指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生物膜修复肌腱,实验组同时辅以川芎嗪...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单指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生物膜修复肌腱,实验组同时辅以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在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76.36%;观察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96.36%。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可吸收生物膜 肌腱粘连
下载PDF
聚DL-乳酸生物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预防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的影像学评价
10
作者 徐聪 熊海兰 +4 位作者 尹生江 艾雯 樊祥伟 刘由军 郭春钰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预防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B、C、D、E5组。均行L5-7全椎板切除术。在术中椎板缺损处:A组采用明胶海绵片覆盖,... 目的探讨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预防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B、C、D、E5组。均行L5-7全椎板切除术。在术中椎板缺损处:A组采用明胶海绵片覆盖,B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覆盖,C组采用PDLLA可吸收生物膜覆盖,D组采用PDLLA可吸收生物膜膜+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覆盖,E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第8周,将各组的大白兔处死,取脊柱标本,将脊柱标本行CT扫描,观察各组大白兔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充盈程度和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缺损程度的情况,用Microview统计软件计算单位体积内造影剂的充盈体积比。结果 B、D 2组切口愈合时间均较A、C、E 3组短(均P<0.05)。A、B、C、D 4组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Ⅲ度充盈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E组;C、D 2组Ⅳ度充盈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A、B、E3组,而D组明显高于C组(均P<0.05)。A、B、C、E 4组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Ⅲ度、Ⅳ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D组,A、C、D、E 4组Ⅲ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B组,A、B、C、D 4组Ⅳ度缺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E组(均P<0.05)。B、C、D3组椎管单位体积内造影剂的充盈体积比均明显高于A、E 2组(<0.05),D组明显高于B、C 2组(P<0.05)。结论 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片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L-乳酸医用可吸收生物膜 丹参 椎板切除 CT 外粘连
下载PDF
基于可吸收生物膜的软腭后退腭裂修复方案及其临床应用
11
作者 魏世成 李万山 +4 位作者 郑谦 张小君 余兰 罗恩 熊成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为解决常规腭裂修复术存在的问题,利用组织引导再生技术的原理,设计基于膜引导的腭裂整复方案,为需要后退软腭的腭裂修复提供新的途径或方法。方法:使用聚-DL-乳酸制成厚0.5mm、有一定强度与韧性的可吸收生物膜。先行软腭成形术,... 目的:为解决常规腭裂修复术存在的问题,利用组织引导再生技术的原理,设计基于膜引导的腭裂整复方案,为需要后退软腭的腭裂修复提供新的途径或方法。方法:使用聚-DL-乳酸制成厚0.5mm、有一定强度与韧性的可吸收生物膜。先行软腭成形术,然后剖开硬腭裂隙边缘,于口腔侧骨膜瓣与腭骨水平板间形成一间隙,将膜植于其中并固定,利用膜的引导再生特性与桥梁支架作用,引导两侧软组织向中线生长而关闭裂隙。选择3-10岁需行软腭后退的腭裂患者19例,于全麻下行软腭后退成形术及硬腭裂隙植膜的临床试验,临床追踪观察6个月,了解腭裂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该腭裂修复方案切实可行,全部患者均按设计方案实施了腭裂修复术,方法简单,操作容易。3个月后19例患者均获临床一期愈合,6个月时临床观察软腭形态佳,腭咽闭合良好,达到腭裂硬腭软组织缺损修复、保证软腭充分后退的目的。结论:基于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后退软腭的腭裂修复方案,是一个创新的腭裂修复方案,手术操作简单、实用,临床效果满意,为腭裂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修复 组织引导生长术 可吸收生物膜 聚-DL-乳酸
下载PDF
基于袋状可吸收生物膜行上颌窦瘘软、硬组织同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
12
作者 夏亮 赵正宜 +2 位作者 邹多宏 杨驰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89-493,共5页
上颌窦瘘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异常口腔-上颌窦交通,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传统上对于上颌窦的修补为基于各种软组织瓣的转移修复,在修补上颌窦瘘的同时,缺少骨组织的同期修复。基于袋状可吸收生物膜技术,单纯利用生物医... 上颌窦瘘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异常口腔-上颌窦交通,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传统上对于上颌窦的修补为基于各种软组织瓣的转移修复,在修补上颌窦瘘的同时,缺少骨组织的同期修复。基于袋状可吸收生物膜技术,单纯利用生物医用材料,在不用自体骨的情况下可完成上颌窦瘘区域软、硬组织的同期修复与再生。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手术难度适中,临床效果可靠,易于推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由于口腔医师临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规范该技术临床操作标准、保障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此提出上颌窦瘘软、硬组织同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旨在为广大口腔医师在应用该项技术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瘘 可吸收生物膜 软、硬组织修复与再生 规范化操作
原文传递
探讨海澳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伟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切除腮腺肿瘤后植入海澳可吸收生物膜对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抽取90例作为对照组在手术后实行常规处理,不使用口腔修复膜,其余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后植入海澳... 目的探讨在切除腮腺肿瘤后植入海澳可吸收生物膜对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抽取90例作为对照组在手术后实行常规处理,不使用口腔修复膜,其余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后植入海澳可吸收生物膜。在实施手术后,分别采用主观和客观评测法来检测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结果观察组主观评测结果显示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7.78%;观察组客观评测结果显示有效率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3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术后植入海澳可吸收生物膜对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明显的效果,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澳可吸收生物膜 腮腺肿瘤 味觉出汗综合征 手术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膜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岚 吴燕岷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71-575,共5页
引导组织再生术是目前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主要方法。可吸收生物膜因具备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实用性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被广泛使用。该文就可吸收生物膜的材料、性能及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可吸收生物膜 牙周病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膜治疗口腔黏膜组织术后张口受限效果观察
15
作者 徐思博 冯海亮 李一国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22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膜治疗口腔黏膜组织术后张口受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口腔黏膜组织术后张口受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生物膜GeistlichBio-Gide修补黏膜缺损创面,... 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膜治疗口腔黏膜组织术后张口受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口腔黏膜组织术后张口受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生物膜GeistlichBio-Gide修补黏膜缺损创面,对照组采用自体皮片移植法修补黏膜缺损创面,两组术后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3周开始进行张口训练。随访1年至1年半,观察张口受限程度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黏膜颜色恢复正常时间、黏膜感觉恢复正常时间、黏膜与周围组织基本愈合时间分别为(3.6±1.2)个月、(6.4±1.1)个月、(11.6±5.5)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6.8±1.3)个月、(8.7±1.1)个月、(16.3±6.7)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张口度测量值分别为(3.5±0.3)cm、(3.9±0.2)cm、(4.0±0.1)cm,均大于对照组的(2.4±0.1)cm、(2.9±0.6)cm、(3.7±0.2)cm;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生物膜治疗口腔黏膜组织术后张口受限,相较自体皮片移植法能更好地修复黏膜缺损,减轻瘢痕形成,改善张口受限,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生物膜 自体皮片移植法 口腔黏组织术 张口受限 张口度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晓明 杨凯 +1 位作者 刘星和 张福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71-172,I0001,共3页
目的评价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植入可吸收生物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的效果。方法10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腮腺肿瘤切除后植入可吸收生物膜;对照组按常规处理,... 目的评价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植入可吸收生物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的效果。方法10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腮腺肿瘤切除后植入可吸收生物膜;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未用可吸收生物膜。术后6—12个月,通过调查问卷和碘.淀粉试验对患者的Frey综合征发生情况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Frey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8%(2/53)、28.9%(15/52)(P〈0.05);客观评价的发生率分别为9.4%(5/53)、55.8%(29/52)(P〈0.05)。结论可吸收生物膜植入是预防腮腺肿瘤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肿瘤 可吸收生物膜 味觉出汗综合征 手术
原文传递
可吸收医用生物膜修复硬腭裂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万山 魏世成 +3 位作者 郑谦 张小君 宁秋 熊成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医用膜修复硬腭裂隙的可行性及评价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6 8例腭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34例患者在软腭及悬雍垂裂修复的同时剖开硬腭裂隙 ,植入可吸收医用膜修复 ;对照组 34例采用常规腭裂修复...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医用膜修复硬腭裂隙的可行性及评价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6 8例腭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34例患者在软腭及悬雍垂裂修复的同时剖开硬腭裂隙 ,植入可吸收医用膜修复 ;对照组 34例采用常规腭裂修复术。结果 实验组所有患者其软腭及悬雍垂创口愈合良好 ,无穿孔与裂开 ;硬腭部创口一期愈合 30例 ,二期愈合 3例 ,1例遗留永久性的口鼻瘘 ,3例存在口腔前庭瘘。与对照组相比较 ,其出血量及口腔前庭瘘发生率减少 ,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 ,术后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术后体温多波动在37 5℃以下 ,且逐渐降低 ,7d后复查血常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异常。结论 可吸收医用膜用于硬腭裂隙修复 ,临床效果肯定且手术操作简单、可行 ,同时因避免了常规腭裂修复术时在硬腭部掀起粘骨膜瓣的缺点 ,可减少对颌骨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医用生物 硬腭裂隙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聚-DL-乳酸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聚乳酸生物可吸收膜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进军 杨志芳 李兴睿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乳酸生物可吸收膜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程度,又分别分为单侧喉返神经显露组(A组)和双侧喉返神经显露组(B组)两个亚... 目的探讨聚乳酸生物可吸收膜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程度,又分别分为单侧喉返神经显露组(A组)和双侧喉返神经显露组(B组)两个亚组。实验组患者将聚乳酸生物可吸收膜分别置于甲状腺手术创腔内喉返神经表面和颈前肌群表面与颈阔肌层之间。对照组不使用生物膜。对患者声音状况及颈部不适感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手术后当天,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天后开始有患者出现声音嘶哑,为迟发性声音嘶哑。迟发性声音嘶哑发生率为3.33%(4/120),实验组1例(占1.7%),对照组3例(占5.0%)。采用GRBAS系统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各个观察点声音嘶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VQ量表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仅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第5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电子喉镜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颈部不适感发生比例和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乳酸生物可吸收膜在甲状腺手术中,具有保护喉返神经,促进声音恢复的作用,可减轻患者术后颈部牵扯及挛缩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生物可吸收 聚乳酸 喉返神经
原文传递
生物可吸收医用膜预防周围神经术后粘连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万乐 马利阁 宋文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医用膜解决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神经粘连的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6例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病例进行神经外膜束膜缝合术、神经移植术,术中将生物可吸收医用膜覆盖包裹神经吻合端。结果本组26例全部随访,40条神经...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医用膜解决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神经粘连的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6例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病例进行神经外膜束膜缝合术、神经移植术,术中将生物可吸收医用膜覆盖包裹神经吻合端。结果本组26例全部随访,40条神经,随访6个月~3a。优:25例12条神经;良:10例9条神经;可:5例3条神经;优良率达88.9%。结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后,应用生物可吸收医用膜预防周围神经术后粘连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术后 粘连 生物可吸收医用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祖兵 A.NormanCranin MarkC.Mehrali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索生物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BGTRM)对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成的作用。方法8只犬一侧种植体顶部覆盖BGTRM膜,另一侧为未放BGTRM膜的对照组,于4周、3月、6月处死动物,以X线、组织学和计算机测量手段观察和比较两组种植体周骨质... 目的探索生物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BGTRM)对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成的作用。方法8只犬一侧种植体顶部覆盖BGTRM膜,另一侧为未放BGTRM膜的对照组,于4周、3月、6月处死动物,以X线、组织学和计算机测量手段观察和比较两组种植体周骨质形成的情况。结果四周时,BGTRM组种植体周骨质的量和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六月时,两组骨质形成已无明显差异。结论BGTRM具有促进种植周骨质形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 诱导组织再生 种植体周 骨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