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范式与可持续发展测度 被引量:2
1
作者 蒋萍 刘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7,共7页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研究范式,即强可持续性范式与弱可持续性范式。两种可持续发展范式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自然资本在本质上是可替代的。基于不同的范式,衍生出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是基于...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研究范式,即强可持续性范式与弱可持续性范式。两种可持续发展范式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自然资本在本质上是可替代的。基于不同的范式,衍生出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是基于强可持续范式的生态足迹方法与基于弱可持续范式的真实储蓄方法。本文结合两种方法最新的测度结果,从对比中得出两种范式的对立性与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可持续性范式 弱可持续性范式 可持续发展测度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测度“悖论”及其解释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立春 吴雪楠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64,共5页
真实储蓄率与生态足迹是目前国际上两种主流的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但是在运用到不同国家时它们的测度结果存在相悖的情况。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相悖的结论,究竟背后隐藏的缘由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所谓的可持续测度方法得出的结论竟然是相... 真实储蓄率与生态足迹是目前国际上两种主流的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但是在运用到不同国家时它们的测度结果存在相悖的情况。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相悖的结论,究竟背后隐藏的缘由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所谓的可持续测度方法得出的结论竟然是相反的呢?究竟可持续发展测度该如何定义,什么样的测度方法才是合理的?本文先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入手,然后通过研究国际上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四种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体系,来总结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的种类和它们的实质,在此基础之上,解释了"悖论"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测度 悖论 真实储蓄率 生态足迹
下载PDF
面向SDGs的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时空分异及未来趋势研究
3
作者 谢欣圆 朱婧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45,共8页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本土化是现阶段落实SDGs的核心任务。针对现有研究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短的特点,以黄土高原地区348个县域作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及采用莫兰指数评估2000—2...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本土化是现阶段落实SDGs的核心任务。针对现有研究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短的特点,以黄土高原地区348个县域作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及采用莫兰指数评估2000—202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及时空演进特征,并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在2000—2020年呈波动式上升,与中国整体平均水平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各县域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青海省所辖县域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各县域之间的空间正向关联性逐渐缩小,高-高聚集地区越来越多,未来1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将持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 县域 SDGs 莫兰指数 灰色马尔科夫 黄土高原地区
下载PDF
山东半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体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刁琳琳 张晓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82-86,共5页
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在聚类分析基础上呈现量化结果的空间分异特征,即山东半岛东、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中... 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在聚类分析基础上呈现量化结果的空间分异特征,即山东半岛东、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中部城市,并在空间上表现为分区群聚分布特点.最后,对半岛城市与省内其它9城市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因子分析 资源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测度 空间分异 山东半岛城市群
下载PDF
代谢循环视角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 被引量:32
5
作者 覃雄合 孙才志 王泽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47-2656,共10页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布格局。其中强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天津市;中等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大连市、盘锦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较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潍坊市、日照市;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滨州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测度 发展 协调度 代谢循环度 环渤海地区
原文传递
重庆直辖以来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及其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王成 李颢颖 +2 位作者 何焱洲 马小苏 周明茗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566,共11页
乡村人居环境是一复杂巨系统,其可持续发展力是各子系统间物质、信息与能量相互流通与交换的结果,本文从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入手构建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1997—2015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面板数... 乡村人居环境是一复杂巨系统,其可持续发展力是各子系统间物质、信息与能量相互流通与交换的结果,本文从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入手构建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1997—2015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源,运用发展水平(衡量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态势)、发展效率(反映乡村人居环境发展趋向可持续的快慢程度)和协调指数(反映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衡程度)构建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测度模型,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力并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为因地制宜践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供策略支持。结果表明:1997—2015年,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时序上总体态势向好,其中发展水平逐步上升,发展效率波动剧烈,协调性稳步提高,各子系统间可持续发展力差异性较大;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在空间上总体呈现西高东低、"中心-边缘"的分异格局,区县间差异性明显,其中经济发展子系统呈"多级核心-外围"辐射圈层式差异化增长格局、生产生活子系统呈自西向东扩散式增长格局,生态环境子系统总体上先降后升,呈波浪式不均衡增长格局;从政府"制导引导"、城乡"双轮"联动、"点-极-核"整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整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测度模型 时空分异 重庆市
原文传递
近年来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吴隆杰 杨林 +1 位作者 苏昕 徐建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共8页
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贸易赤字、生态超载和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静态和动态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讨论了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等;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进展,其研究应用范围从省级行政区进... 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贸易赤字、生态超载和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静态和动态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讨论了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等;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进展,其研究应用范围从省级行政区进一步扩展到乡镇级行政区和能源、旅游、种养殖业、交通、贸易、大学等产业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也大量增加;对生态足迹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流动人口、地区生态足迹分析的理论假设、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状况横向比较、各类土地互斥假设、生态足迹分析理论在用于城市型国家或城市等人口高密集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的可持续性测度时的限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国内围绕生态足迹研究应尽快开展的工作:积极开展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研究、开展上年结转和本年结余资源对生态足迹计算的影响研究、开展国家公顷和省公顷等地方公顷研究,以及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渔业、圈养牧业均衡因子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理论假设 计算方法 可持续发展测度 改进建议
下载PDF
青海省生态足迹演变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史纪安 杨改河 刘玉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2,共5页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对青海省1978-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剖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1.127 8 hm2增加至2001年的1.609 2 hm2,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20 8 hm2逐年递减至1.332 3 hm2,生态供需由盈余逆转...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对青海省1978-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剖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1.127 8 hm2增加至2001年的1.609 2 hm2,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20 8 hm2逐年递减至1.332 3 hm2,生态供需由盈余逆转为赤字,说明20世纪90年代青海省生态需求已经超出其生态承载力, 表现为不可持续。最后指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工业的增效减耗是实现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测度 青海省
下载PDF
“真实储蓄”真实吗
9
作者 刘渊 《调研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真实储蓄是世界银行开发的,用于衡量一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发现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非设计者所期许的那样明确。本文研究发现两方面的疑点,一方面是关于真实储蓄依赖的弱可持续性发展范式,另... 真实储蓄是世界银行开发的,用于衡量一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发现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非设计者所期许的那样明确。本文研究发现两方面的疑点,一方面是关于真实储蓄依赖的弱可持续性发展范式,另一方面是关于真实储蓄的测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储蓄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测度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足迹测算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国华 彭佳捷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100,共6页
生态足迹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重要研究方法.生态足迹测算,可定量反映长株潭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定量的基础资料.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赤字分... 生态足迹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重要研究方法.生态足迹测算,可定量反映长株潭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定量的基础资料.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1.4738hm2和0.8162hm2,并通过分析2000~2007年间长株潭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提出要提高城市群目前的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 生态赤字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Statistic Measurement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ternet
11
作者 HU Yonghong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336-349,共14页
In this paper,the concepts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re proposed,and the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s defined further.Based on these,by using the co... In this paper,the concepts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re proposed,and the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s defined further.Based on these,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the Intern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ISDI) system is created and designed,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is evaluated and measured systematically,an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X INTERN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