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性功能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附11例分析)
1
作者 吴明贵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 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性功能的尿流改道方法。方法 对 11例全膀胱切除患者施行保留性功能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随访 15~ 40个月 ,贮尿囊平均容量为 3 2 0ml ,平均内压为 1.70± 0 .45kPa ,11例保留... 目的 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性功能的尿流改道方法。方法 对 11例全膀胱切除患者施行保留性功能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随访 15~ 40个月 ,贮尿囊平均容量为 3 2 0ml ,平均内压为 1.70± 0 .45kPa ,11例保留性功能 ,抗反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 ,排尿控制良好。结论 保留性功能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 ,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 ,自控排尿良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肿瘤 尿流改道 可控性人工膀胱 功能
下载PDF
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3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剑 欧阳唐锋 张劲松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0年第4期48-48,共1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的贮尿和排尿问题。方法 对 3例膀胱全切除患者 2例采用 Indiana膀胱成形术, 1例采用去带盲结肠膀胱成形术。结果 贮尿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能好。术后观察 6~ 18个月,达到了可控性尿流改道的要...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的贮尿和排尿问题。方法 对 3例膀胱全切除患者 2例采用 Indiana膀胱成形术, 1例采用去带盲结肠膀胱成形术。结果 贮尿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能好。术后观察 6~ 18个月,达到了可控性尿流改道的要求。结论 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切除术 可控性人工膀胱 回结肠代膀胱 膀胱
下载PDF
全膀胱切除与重建自主控制排尿的储尿囊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德荣 胡贵祥 +3 位作者 王卫国 邓健 许深 曹明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 :改进回肠储尿囊 ,使其更接近人体解剖和生理 ,原位、低压和具有自主控制排尿能力。方法 :从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 ,9例多发或复发膀胱移行上皮癌或广基浸润性癌患者实施全膀胱切除 ,重建回肠储尿囊并与尿道吻合 ,实现自主... 目的 :改进回肠储尿囊 ,使其更接近人体解剖和生理 ,原位、低压和具有自主控制排尿能力。方法 :从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 ,9例多发或复发膀胱移行上皮癌或广基浸润性癌患者实施全膀胱切除 ,重建回肠储尿囊并与尿道吻合 ,实现自主控制排尿 ,并对回肠储尿囊进行尿动力学研究。结果 :9例患者术后随访 3~ 15 2个月 ,平均 5 8 3个月。 9例患者均能从尿道排尿 ,无尿道吻合口狭窄 ,8例自主控制排尿。 1例术后 6个月因癌肿转移死亡。 1例术后有不完全尿失禁 ,1例术后尿液反流并右肾积水。结论 :新型回肠储尿囊具有原位、囊内压低、无尿道吻合口狭窄、自主控制排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尿囊 膀胱切除术 可控性人工膀胱 膀胱 尿动力学
下载PDF
可控回肠代膀胱术后11年多发结石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稳斌 武旗 侯建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可控性人工膀胱 回肠 膀胱结石
下载PDF
膀胱全切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5
作者 周正东 邢念增 +2 位作者 范长志 张宇坚 贾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1-302,共2页
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尿流改道或膀胱重建一直是膀胱全切的重要课题。2005年3月-2006年9月我院对11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按Wallace法吻合输尿管及输入袢肠管的输入端及储尿囊... 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尿流改道或膀胱重建一直是膀胱全切的重要课题。2005年3月-2006年9月我院对11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按Wallace法吻合输尿管及输入袢肠管的输入端及储尿囊下端与尿道连续外翻缝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切除术 膀胱肿瘤 人工膀胱 可控 回肠
下载PDF
可控膀胱增强缩窄回肠控制机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月敏 乔勇 +6 位作者 撒应龙 张心如 张炯 陈忠 陈嵘 徐佑璋 金三宝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 设计一种控尿可靠 ,导尿容易和手术方法简单的可控膀胱输出道。 方法 对2 0例尿流改道的患者 ,采用缩窄的回肠作为输出道 ,并将部分输出道固定在回肠储尿囊与腹壁之间 ,输出道的内口与回肠储尿囊作端侧吻合 ,其外口与脐孔作端... 目的 设计一种控尿可靠 ,导尿容易和手术方法简单的可控膀胱输出道。 方法 对2 0例尿流改道的患者 ,采用缩窄的回肠作为输出道 ,并将部分输出道固定在回肠储尿囊与腹壁之间 ,输出道的内口与回肠储尿囊作端侧吻合 ,其外口与脐孔作端端防狭窄吻合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1 5~ 3个月和 6~ 17个月分别对输出道和储尿囊行尿动力学检查。 结果  1例术后 5 5d死于心脏疾病 ,其余 19例中 ,18例术后昼夜能控制尿。术后 1 5~ 3个月尿动力学显示 :储尿囊充盈时输出道最大闭合压为 46~ 12 4(92± 17)cmH2 O(1cmH2 O =0 0 98kPa) ,空虚时 34~ 84(6 7± 12 )cmH2 O ,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10 5 9,P <0 0 1) ;6~ 17个月 12例行尿动力学检查 ,储尿囊充盈时输出道最大闭合压为 77~ 15 4(10 1± 2 1)cmH2 O ,空虚时为 5 6~ 115 (74± 15 )cmH2 O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8 5 4,P <0 0 1) ;储尿囊容量为 36 0~ 75 0 (4 5 5± 111)ml,充盈时内压为 16~ 35 (2 3± 6 )cmH2 O ,充盈过程中没有收缩波出现。 结论 储尿囊与腹壁的壁外支持可明显增强缩窄回肠的控尿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可控性人工膀胱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临床研究
7
作者 周祥福 梅骅 +6 位作者 高新 陈凌武 赵鼎 蔡育彬 陈炜 温星桥 吴家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42-843,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方法 对 2 6例膀胱癌等肿瘤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 ,游离截取 15~ 2 0cm盲升结肠 ,间隔 0 5~ 1 0cm切断结肠带 ,建成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并开口于脐部。 结果...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方法 对 2 6例膀胱癌等肿瘤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 ,游离截取 15~ 2 0cm盲升结肠 ,间隔 0 5~ 1 0cm切断结肠带 ,建成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并开口于脐部。 结果 随访 2~ 5 1个月 ,可控效果好 ,并发症少 ,术后 6个月 3~ 6h放尿 1次 ,每次尿量为 35 0~ 6 0 0ml。尿动力学显示 :最大充盈压为 (5 9± 2 4)cmH2 O ,输出道最大闭合压为 (10 4± 34 )cmH2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可控性人工膀胱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回结肠代膀胱术18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卢洪凯 臧运江 +4 位作者 刘鲁东 曾少文 高远 王沈阳 张明荣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48-549,共2页
目的 简化手术方法 ,提高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对 18例膀胱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 ,采用全部剔除网膜结肠带及前结肠带和多处切断结肠环状肌的方法 ,建成低压储尿袋 ,行回结肠膀胱术。 结果 随访 6~ 2 0个月... 目的 简化手术方法 ,提高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对 18例膀胱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 ,采用全部剔除网膜结肠带及前结肠带和多处切断结肠环状肌的方法 ,建成低压储尿袋 ,行回结肠膀胱术。 结果 随访 6~ 2 0个月 ,18例患者白天完全可控 ,夜间完全可控13例 ,溢尿 3例。膀胱容量为 410~ 5 2 0ml,最大充盈压为 39~ 6 0cmH2 O ,剩余尿 15~ 46ml,最大尿流率 12~ 2 8ml/s。无输尿管狭窄或返流。 结论 回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储尿囊压力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可控性人工膀胱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肠道储尿囊粘膜远期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可慰 黄健 +2 位作者 林天歆 叶枫 郭正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16-618,T003,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术后肠道储尿囊粘膜远期形态学的变化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肠道储尿囊代膀胱术后随访 2 5例患者 ,其中结肠储尿囊 15例 ,回肠储尿囊 10例。取得活检组织后行光镜和电镜检查。 结果 结肠储尿囊术后远期病例肠粘... 目的 初步探讨术后肠道储尿囊粘膜远期形态学的变化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肠道储尿囊代膀胱术后随访 2 5例患者 ,其中结肠储尿囊 15例 ,回肠储尿囊 10例。取得活检组织后行光镜和电镜检查。 结果 结肠储尿囊术后远期病例肠粘膜腺体深度为 (0 17± 0 0 4)mm ,明显浅于对照组腺体深度 [(0 42± 0 0 4)mm],微绒毛高度为 (0 35± 0 0 5 ) μm ,明显短于对照组微绒毛高度(0 6 9± 0 0 8) μm ,出现粘膜明显萎缩 ;回肠储尿囊术后肠粘膜绒毛高度 ,近期组为 (0 6 1± 0 2 2 )mm ,远期组为 (0 37± 0 16 )mm ,与对照组 (0 41± 0 14)mm比较 ,远期、近期都有明显的粘膜萎缩。在远期病例 ,2种储尿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都保持良好。没有发现明显恶变的形态学征象。发生了代谢性酸中毒或储尿囊结石的病例在粘膜形态结构上无特殊改变。 结论 术后肠道储尿囊粘膜出现了结构上的萎缩 ,是“适应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囊 肠粘膜 可控性人工膀胱 形态学 膀胱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