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CeSS基因家族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 殷剑美 +4 位作者 韩晓勇 蒋璐 郭文琦 金林 张培通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9-946,共8页
为探索芋淀粉合成机理,本研究从靖江香沙芋中克隆获得了3个芋可溶性淀粉合酶(CeSS)家族基因。3个基因CeSSI、CeSSII、CeSSIII碱基序列全长分别为1932 bp、2409 bp、3606 bp,编码形成3个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蛋白质Ce... 为探索芋淀粉合成机理,本研究从靖江香沙芋中克隆获得了3个芋可溶性淀粉合酶(CeSS)家族基因。3个基因CeSSI、CeSSII、CeSSIII碱基序列全长分别为1932 bp、2409 bp、3606 bp,编码形成3个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蛋白质CeSSI、CeSSII、CeSSIII与海枣、芦笋、药用稻等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CeSS基因广泛存在于芋的叶片、叶柄、母芋和子芋中。CeSSI和CeSSII的表达水平随芋球茎的发育而显著增加,在种植150 d达到峰值,而CeSSIII在成熟后期(种植180 d)的芋球茎中表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MCC接枝PVA/可溶性淀粉保鲜膜的制备
2
作者 王盛 杨超 +2 位作者 倪忠进 倪益华 吕艳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3,共9页
为开发全生物降解聚乙烯醇/可溶性淀粉复合膜,以聚乙烯醇和可溶性淀粉为基材,D-山梨醇为增塑剂,柠檬酸为交联剂,硅烷化接枝后的微晶纤维素为增强相,制备得到高性能全生物降解复合膜。通过对复合膜的机械性能、结构形态等进行表征,探究... 为开发全生物降解聚乙烯醇/可溶性淀粉复合膜,以聚乙烯醇和可溶性淀粉为基材,D-山梨醇为增塑剂,柠檬酸为交联剂,硅烷化接枝后的微晶纤维素为增强相,制备得到高性能全生物降解复合膜。通过对复合膜的机械性能、结构形态等进行表征,探究微晶纤维素接枝率对复合膜吸水率、溶解度、透光率、水蒸气透过率以及保鲜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调制的主体膜液中聚乙烯醇与可溶性淀粉质量比为82.83∶17.17、D-山梨醇质量分数为12.39%、柠檬酸质量分数为8.95%,制备得到的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未符合标准且耐水性较差,而接枝2%微晶纤维素的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27.38%,吸水率与溶解度分别降低了11.69%和7.99%,且透光率能达到90.5%;微晶纤维素与正硅酸乙酯配比为2∶4时接枝效果最佳;当微晶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膜热稳定性最佳,在香蕉保鲜性上提高42.1%。综上,经过一定量的微晶纤维素接枝改性的复合膜满足保鲜膜相关标准,并且保鲜性能提升明显,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全生物降解保鲜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可溶性淀粉 微晶纤维素 接枝 保鲜膜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籼稻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昌泉 徐军望 +3 位作者 苏军 陈在杰 朱祯 王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胚乳特异性表达谷蛋白1(Glutelin1,Gtl)基因控制下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导入籼稻恢复系明恢86,共获得53个独立转化再生植株。PCR检测表明,sss基因已整合进水稻的基因组中。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胚乳特异性表达谷蛋白1(Glutelin1,Gtl)基因控制下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导入籼稻恢复系明恢86,共获得53个独立转化再生植株。PCR检测表明,sss基因已整合进水稻的基因组中。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后代直链淀粉含量较对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转基因 农杆菌介导法 直链淀粉含量
下载PDF
Wx^mp基因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7 位作者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7-227,共11页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宁0145和粳稻品种武运粳21进行杂交,获得F2群体与F3株系。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含有Wx^mp基因的F2单株与F3株系,将这些F2单株与F3株系分成SSⅡa^nPUL^n、SSⅡa^nPUL^w、SSⅡa^wPUL^n和SSⅡa^wPUL^w4种基因型(n和w分别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宁0145和武运粳21),分析不同基因型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同一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SSⅡa和PUL等位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间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武运粳21的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分别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29%~1.00%和0.62%~1.18%,且PUL的效应大于SSⅡa,两者间存在互作效应。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降低胶稠度和崩解值,提高了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对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峰值时间的作用较小。【结论】明确了Wx^mp背景下SSⅡa和PUL基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该研究结果为SSⅡa和PUL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糯基因 蒸煮食味品质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极限糊精酶基因 等位基因效应
下载PDF
粳稻杂种后代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同工型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曲莹 金正勋 +5 位作者 刘海英 徐振华 朱立楠 郑冠龙 朱方旭 张忠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1,共9页
以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指标,从东农423×藤系180F2代起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F10后代东农1006(直链淀粉含量为18.82%)、东农1012(直链淀粉含量为7.70%),同样,从系选1号×通769后代中选出东农1001... 以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指标,从东农423×藤系180F2代起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F10后代东农1006(直链淀粉含量为18.82%)、东农1012(直链淀粉含量为7.70%),同样,从系选1号×通769后代中选出东农1001(直链淀粉含量为17.51%)、东农1024(直链淀粉含量为7.40%)比较分析了灌浆过程中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及同工型基因表达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浆不同时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及亲本直链淀粉量始终低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及亲本;成熟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亲本和后代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亲本和后代,抽穗后10d、17d、24d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间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抽穗后10d、17d、24d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15**,-0.7554*,-0.5957,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94,0.5453,-0.0207;在灌浆过程中亲本及后代的胚乳OsSSSⅠ、OsSSSⅡ-1、OsSSSⅡ-3、OsSSSⅢ-1和OsSSSⅢ-2基因随籽粒灌浆进程其mRNA转录表达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sSSSⅢ-2和OsSSSⅣ-2基因mRNA转录表达量在灌浆各时期都比其他基因大;灌浆不同时期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与高亲相比、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与低亲相比,既有转录表达量增加的基因,也有降低的基因;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OsSSSⅠ、OsSSSⅡ-3、OsSSSⅢ-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相关达显著水平;与OsSSSⅡ-1、OsSSSⅣ-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与OsSSSⅢ-1的mRNA转录表达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杂种后代 胚乳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宫慧慧 高群玉 陈惠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是经化学试剂处理进行物理变性生产的。概述了几种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的方法和生产工艺 ,介绍了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各种特性及其应用 。
关键词 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 生产工艺 特性
下载PDF
聚(AM-co-C16DMAAC)/可溶性淀粉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溶胀动力学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名 徐波 +2 位作者 周露 张太亮 兰贵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6-493,共8页
为了提高传统丙烯酰胺(AM)基可溶性淀粉树脂的吸水性能,引入了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6DMAAC),采用水溶液接枝共聚法和Na OH水解,单因素优化制得AM-co-C16DMAAC高吸水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并对其吸水膨胀... 为了提高传统丙烯酰胺(AM)基可溶性淀粉树脂的吸水性能,引入了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6DMAAC),采用水溶液接枝共聚法和Na OH水解,单因素优化制得AM-co-C16DMAAC高吸水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并对其吸水膨胀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脂产品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在固体单体含量为20%的50g聚合体系中,可溶性淀粉加量为40%(以可溶性淀粉、AM和C16DMAAC总质量为基准,下同),n(AM)∶n(C16DMAAC)=99.2∶0.8,过硫酸铵(APS,5000 mg/L)4 mL,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0.02g,水解度DH=80%;该条件下制得的树脂产品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1964.96和76.77g/g,较未添加C16DMAAC树脂分别提高61.53%和28.35%;氢氧化钠高温水解步骤和引入单体C16DMAAC能显著提高AM基可溶性淀粉复合树脂的吸水性能;AM-co-C16DMAAC树脂的吸水膨胀过程符合Fickian扩散模型,驱动力为树脂内外水渗透压差和Na+浓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 丙烯酰胺 水解 高吸水性树脂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可溶性淀粉作为手性选择剂对西酞普兰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 被引量:8
8
作者 徐红梅 肖尚友 +2 位作者 陈华 陈志涛 夏之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以可溶性淀粉作为手性选择剂,研究抗抑郁药西酞普兰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方法。方法:对手性选择剂的种类和浓度、缓冲溶液的浓度和pH以及分离电压等进行选择与优化。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内径50μm,总长56.5 cm,有效长度 44.0 ... 目的:以可溶性淀粉作为手性选择剂,研究抗抑郁药西酞普兰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方法。方法:对手性选择剂的种类和浓度、缓冲溶液的浓度和pH以及分离电压等进行选择与优化。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内径50μm,总长56.5 cm,有效长度 44.0 cm;紫外检测波长239nm;电迁移进样10 kV×3s;温度20℃。结果:在含2.0%(w/w)可溶性淀粉、60 mmol·L-1磷酸盐 (pH 3.0)的缓冲溶液中,分离电压15 kV时,西酞普兰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8。结论: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可以分离分析西酞普兰对映体,建立了西酞普兰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选择剂 可溶性淀粉 西酞普兰 手性拆分方法 毛细管电泳方法 石英毛细管柱 紫外检测波长 缓冲溶液 对映体 抗抑郁药 电泳条件 基线分离 分离分析 磷酸盐 分离度 浓度 电压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可溶性淀粉接枝共聚物 被引量:18
9
作者 彭湘红 王树清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5,共3页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 ,Span 2 0为分散剂 ,硝酸铈铵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体系为引发剂 ,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可溶性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用量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和淀粉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引...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 ,Span 2 0为分散剂 ,硝酸铈铵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体系为引发剂 ,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可溶性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用量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和淀粉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引发剂硝酸铈铵为 2 .5 mol/ m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 2 .5 mol/ m3,单体甲基丙烯酸浓度为 1 .0 mol/ L,反应温度为 40℃ ,反应时间为 2 h时 ,单体转化率和淀粉接枝率较高 ,单体转化率为90 % ,淀粉接枝率为 5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 接枝共聚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小松 朱昌兰 +5 位作者 林华 欧阳林娟 贺晓鹏 陈小荣 傅军如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SNP分型已成为水稻遗传作图、关联分析、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选择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IIa的12个SNP位点,研究了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SNP的可行...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SNP分型已成为水稻遗传作图、关联分析、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选择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IIa的12个SNP位点,研究了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SNP的可行性。按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原理设计引物3'末端碱基,并根据每个SNP位点引物3'端的错配类型,在上游引物3'末端第3位引入不同的错配碱基,结果均获得了很好的扩增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吻合。表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和低成本的SNP分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下载PDF
谷氨酸增加大鼠海马脑片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的释放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癸荣 高登莲 +2 位作者 嵇扬 曹龙光 殷明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观察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对于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 (sAPP)释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断头取海马后 ,于 0~ 4℃Krebs-Ringer液中快速振动切片 ,37℃预孵育后 ,置含谷氨酸或不含谷氨酸Krebs -Ringer液 (对照 )中孵育 ,于 150 ... 目的 观察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对于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 (sAPP)释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断头取海马后 ,于 0~ 4℃Krebs-Ringer液中快速振动切片 ,37℃预孵育后 ,置含谷氨酸或不含谷氨酸Krebs -Ringer液 (对照 )中孵育 ,于 150 0 0g离心 ,取上清 ,用二辛可宁酸法测定总蛋白含量。以Westernblot法测定 ,释放入孵育液中的sAPP。结果 正常孵育的海马脑片能够分泌基础量的sAPP ,谷氨酸刺激能够导致海马脑片释放sAPP增加 ,但没导致新蛋白的产生。结论 谷氨酸在10 -15~ 10 -3 mol·L-1浓度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脑片 WESTERN BLOT
下载PDF
益肾化浊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Bcl-2/Bax及α分泌酶蛋白可溶性淀粉酶前体蛋白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家淳 王凯 +4 位作者 覃启京 宋宛珊 孙伟明 郭威 张玉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769-5771,共3页
目的探讨益肾化浊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可溶性淀粉酶前体蛋白α(s APPα)、α分泌酶蛋白以及Bcl-2/Bax比值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化浊方组,每组10只。益肾化浊方组灌以中药,假手术组与模... 目的探讨益肾化浊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可溶性淀粉酶前体蛋白α(s APPα)、α分泌酶蛋白以及Bcl-2/Bax比值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化浊方组,每组10只。益肾化浊方组灌以中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共4 w。治疗后取海马标本并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海马中s APPα、α分泌酶以及Bcl-2/Bax比值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 APPα、α分泌酶蛋白、Bcl-2/Bax比值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肾化浊方组s APPα、α分泌酶蛋白、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肾化浊方可通过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上调AD模型大鼠海马中s APPα、α分泌酶蛋白,发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Aβ的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浊方 阿尔茨海默病 BCL-2/BAX 可溶性淀粉酶前体蛋白α α分泌酶蛋白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抑制大鼠海马脑片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的释放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癸荣 高登莲 +1 位作者 曹龙光 殷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对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释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断头后取海马于0~4℃ Krebs-Ringer液中作快速振动切片,切片在37℃预孵育后,置于含或不含γ氨基丁酸Krebs-Ringer液中孵育后于15000×g 离心15min取上...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对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释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断头后取海马于0~4℃ Krebs-Ringer液中作快速振动切片,切片在37℃预孵育后,置于含或不含γ氨基丁酸Krebs-Ringer液中孵育后于15000×g 离心15min取上清,应用二辛可宁酸法测定上清总蛋白含量;释放入孵育液中的sAPP以Western印迹法测定。结果:正常 孵育的海马脑片能够分泌基础量的sAPP,γ氨基丁酸(1.0×10-9~1.0×103μmol/L)可导致海马脑片释放sAPP减少,并且 没有导致新蛋白的产生。结论:γ氨基丁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海马脑片分泌sA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大鼠 海马脑片 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 释放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水稻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1 位作者 路凯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水稻淀粉合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是水稻基础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淀粉合成途径受众多酶催化调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极大地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可溶性淀粉合... 水稻淀粉合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是水稻基础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淀粉合成途径受众多酶催化调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极大地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是控制稻米糊化温度和胚乳支链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基因。本文重点回顾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SSⅡa和SSⅢa基因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SSⅡa和SSⅢa基因的育种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子改良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基因功能 等位变异 基因互作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志刚 卢静静 孙炜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73,78,共5页
研究了干热法处理条件下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二级结构分析,为蛋白质-淀粉接枝物的研究提供参考。A294、褐变、游离氨基含量变化、电泳图谱等证实乳清分离蛋白与可溶性淀粉在干热处理下确实发生了以美拉德反应为基... 研究了干热法处理条件下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二级结构分析,为蛋白质-淀粉接枝物的研究提供参考。A294、褐变、游离氨基含量变化、电泳图谱等证实乳清分离蛋白与可溶性淀粉在干热处理下确实发生了以美拉德反应为基础的接枝反应,且反应天数的延长能够显著促进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生成。由于大分子淀粉的共价接入,乳清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遭到破坏;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指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可溶性淀粉 接枝产物 二级结构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激动剂对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红旗 陈生弟 +4 位作者 巴茂文 任汝静 张宇红 马建芳 陆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1-714,共4页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2S,5S)-(E,E)-8-(5-(4-(trifluoromethyl)phenyl)-2,4-pentadienoylamino)benzoctam(TPPB)在体外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的影响。方泼用不同浓度的TPPB作用于PCI2细胞3h,Western ...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2S,5S)-(E,E)-8-(5-(4-(trifluoromethyl)phenyl)-2,4-pentadienoylamino)benzoctam(TPPB)在体外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的影响。方泼用不同浓度的TPPB作用于PCI2细胞3h,Western blot检测其对细胞培养上清液内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α)分泌和细胞内APP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加入PKC抑制剂GF109203-X后TPPB对细胞外sAPPα分泌的影响。结果0.1~10μmoL/L的TPPB可以使sAPPα分泌增加,而对细胞本身APP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PKC抑制剂GF109203-X可以部分消除TPPB促进sAPPα分泌的作用。结论PKC激动剂TPPB可以使APP通过α分泌酶增加细胞对sAPPα的分泌,提示TPPB有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蛋白激酶C 淀粉样前体蛋白 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
下载PDF
钢渣去除可溶性淀粉及其动力学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红星 李利军 +4 位作者 刘正西 刘柳 黄永春 阎柳娟 侯彦羽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47-49,53,共4页
为了开发利用钢渣的吸附性能,研究了钢渣细度、用量、溶液温度、pH值对钢渣吸附去除淀粉的影响以及钢渣吸附淀粉的动力学曲线和等温吸附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钢渣对可溶性淀粉的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为了开发利用钢渣的吸附性能,研究了钢渣细度、用量、溶液温度、pH值对钢渣吸附去除淀粉的影响以及钢渣吸附淀粉的动力学曲线和等温吸附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钢渣对可溶性淀粉的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动力学过程可用Langergen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吸附 可溶性淀粉 动力学过程
下载PDF
木薯淀粉酸水解制可溶性淀粉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谢丽娟 宋少芳 《广西化工》 CAS 1995年第3期38-41,共4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加盐酸进行水解制备可溶性淀粉。通过正交实验探索了影响因素并优选出操作条件。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水解 可溶性淀粉 淀粉
下载PDF
可溶性淀粉对水性聚氨酯固沙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峰 项尚林 方显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30-331,332,共3页
以聚醚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可溶性淀粉等为原料,通过预聚体法制备了水性聚氨酯固沙剂,并考察了可溶性淀粉用量对其黏度、粒径、胶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可溶性淀粉用量的增... 以聚醚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可溶性淀粉等为原料,通过预聚体法制备了水性聚氨酯固沙剂,并考察了可溶性淀粉用量对其黏度、粒径、胶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可溶性淀粉用量的增加,乳液的黏度增加,粒径呈增大趋势,胶膜的吸水率增大,拉伸强度减小,保水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 可生物降解性 水性聚氨酯 固沙剂
下载PDF
可溶性淀粉交联微球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希琴 陈东 +3 位作者 荀哲 李轶群 刘兰 丁平田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9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目的获得对碘具有良好吸附性的载体。方法使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淀粉微球,对乳化过程中影响粒径分布的单因素进行考察;在交联过程中,以吸附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用SSX-550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傅立叶红... 目的获得对碘具有良好吸附性的载体。方法使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淀粉微球,对乳化过程中影响粒径分布的单因素进行考察;在交联过程中,以吸附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用SSX-550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傅立叶红外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器、热重分析仪等对微球的结构及外观进行考察和表征。结果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可溶性淀粉、水、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7:20:2;水相的总量为20g,油相的体积为160mL,乳化剂用量为8g,搅拌速度为500r·min-1,乳化时间20min,分散均匀后,加入4mL环氧氯丙烷,45℃水浴交联4h。获得的微球粒径在68μm左右,形状圆整。红外光谱和热分析证明,糊精在交联后结构和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大量羟基的存在和三维网格结构使产物仍保持强亲水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在溶液中可以溶胀并吸附载药。结论制备的交联可溶性淀粉微球可以作为碘的载体,用于局部消炎和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微球 反相悬浮交联法 可溶性淀粉 交联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