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江南 罗亮 +3 位作者 刘莉 孙小琴 姜星 蔡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 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 PD-1/s PD-L1在RAU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RAU患者(轻... 目的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 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 PD-1/s PD-L1在RAU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RAU患者(轻型18例,重型5例,疱疹型7例)及18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U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19+、CD16++56+),散射比浊法检测RAU患者体液免疫指标(Ig G、Ig A、Ig M、C3、C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AU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s PD-1、s PD-L1蛋白表达,并对s PD-1、s PD-L1表达水平与RAU患者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值相比,RAU患者CD4+水平降低,Ig M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U患者的s PD-1及s PD-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轻型、重型RAU患者的s PD-1及s PD-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疱疹型RAU患者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AU患者s PD-1表达量与CD19+、C4存在正相关关系(r1=0.389,P1=0.034;r2=0.382,P2=0.037)。结论 RAU患者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主,同时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RAU患者s PD-1、s PD-L1蛋白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RAU免疫机制的调节,可能在RAU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4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免疫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艳艳 林书典 +4 位作者 詹锋 肖璐 詹宇威 莫碧瑶 韩叶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18-121,137,共5页
目的检测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A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RA组),其中缓解期患者50例(RA缓解组),活动期患者50例(RA活动组)。另外,选取同期... 目的检测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A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RA组),其中缓解期患者50例(RA缓解组),活动期患者50例(RA活动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骨关节炎(OA)患者50例(OA组)和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sPD-1、IRF4、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RA患者血清sPD-1、IRF4水平与血清IL-4、IL-17、IFN-γ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A组和RA组受试者血清sPD-1、IRF4、IL-4、IL-17、IFN-γ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A组比较,RA组受试者血清sPD-1、IRF4、IL-4、IL-17、IFN-γ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缓解组比较,RA活动组血清sPD-1、IRF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sPD-1水平与血清IL-4、IL-17、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A患者血清IRF4水平与血清IL-4、IL-17、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sPD-1、IRF4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及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异常有关,有潜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干扰素调节因子4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γ-干扰素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孔评石 陈美云 滕凤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2689-2694,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和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组)血清免疫标志物sPD-1、sPD-L1...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和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组)血清免疫标志物sPD-1、sPD-L1、IFN-γ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分析其与健康人(体检组)和肺炎患者(肺炎组)间的差异;分析肿瘤患者IFN-γ及上述肿瘤标志物对sPD-1、sPD-L1的影响;分析sPD-1与sPD-L1,sPD-L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消化道肿瘤组和肺癌组CEA水平高于肺炎组和体检组(P<0.01);消化道肿瘤组CA125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肺癌组CA153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消化道肿瘤组CA199水平高于体检组(P<0.01);消化道肿瘤组CA724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肺癌组、消化道肿瘤组Cyfra211水平高于体检组和肺炎组(P<0.01);肺癌组NSE水平高于体检组(P<0.05);肿瘤患者sPD-1和sPD-L1水平相对肺炎患者和体检者有升高趋势,其中消化道肿瘤组sPD-1水平高于体检组(P<0.05);消化道肿瘤组sPD-L1/IFN-γ高于肺炎组(P<0.01)。不同水平IFN-γ的患者其sPD-1和sPD-L1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D-1与sPD-L1在肺癌患者、消化道肿瘤患者和全部肿瘤患者中均呈正相关(r=0.688、0.594、0.550,P<0.05);在肺炎患者中IFN-γ与sPD-L1呈正相关(r=0.547,P<0.05)。结论sPD-1与sPD-L1在晚期肿瘤患者外周循环中整体呈高表达并且具有同步变化趋势;IFN-γ水平会影响sPD-1和sPD-L1的分布,sPD-1、sPD-L1和IFN-γ的表达特征对反映晚期肿瘤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具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Γ-干扰素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方琦 陶京 +3 位作者 常剑 朱孔凡 荣愈平 梅佩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发生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catabolism,PICS)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是否比未发生PICS者的免疫抑制更加严重,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ICS提... 目的探讨发生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catabolism,PICS)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是否比未发生PICS者的免疫抑制更加严重,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ICS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观察评估了63例SAP病人,依照PICS诊断标准,将SAP病人分为PICS组(23例)和非PICS组(40例)。发生院内继发感染则判为免疫抑制,收集临床资料。在规定时点采血测定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s)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L1)水平。结果 PICS组病人继发感染发生率为100%,而非PICS组为27.5%(P<0.05)。与非PICS组相比,PICS组SAP病人在发病早期ALCs、sPD-L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周后两组SAP病人的sPD-L1水平和ALCs计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P病人均存在免疫抑制,其中PICS组病人的免疫抑制更严重,继发感染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钟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814-181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及其配体sPD-L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中50例COPD急性加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及其配体sPD-L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中5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为AECOPD组,5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COPD稳定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组血清sPD-1及sPD-L1水平,并分析sPD-1及sPD-L1与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和COPD稳定组FEV1%pred和FEV1/FV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血清sPD-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血清sPD-L1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COPD稳定组患者血清sPD-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和COPD稳定组患者血清sPD-L1水平均与FEV1%pred及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sPD-L1在COPD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肺功能下降有关,有可能成为COPD的一项临床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表达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亮 舒美兰 +1 位作者 李舒眉 蔡扬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85-589,共5页
目的 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s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s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PD-1/sPD-L1在OL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内科黏膜病专科门诊的OLP患者36例(网纹型20例、糜烂型16例)(OLP组)及1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OL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56^+)状况,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C3、C4),并与实验室正常值进行比较;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sPD-1、s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PD-1、sPD-L1表达水平与OLP患者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实验室正常值相比,OLP患者细胞免疫中CD3^+、CD4^+、CD8^+、CD16^+^+56^+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值,CD1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体液免疫中C3、C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值,Ig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OLP患者血清中sPD-1及sPD-L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26.10(8.81,40.00)及29.53(21.47,36.76)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65(0.00,26.10)及22.79(1.19,28.29) ng/L](P<0.05);但sPD-1、sPD-L1表达水平与OLP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sPD-1表达量与OLP患者CD4^+(r=-0.378,P=0.007)及CD16^+^+56^+(r=-0.365,P=0.009)存在负相关关系,与CD19^+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2,P=0.000);sPD-L1表达量与CD4^+存在负相关关系(r=-0.286,P=0.044),与IgG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5,P=0.029).结论 OLP患者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主,同时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紊乱;sPD-1、sPD-L1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OLP免疫机制的调节,在OLP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口腔 免疫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尿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配体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如月 李晓忠 +3 位作者 朱赟 沈芸妍 林强 唐韩云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及尿液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来自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住入院的PNS患儿,按照PNS病程分为发...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及尿液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来自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住入院的PNS患儿,按照PNS病程分为发作期组(36例)和缓解期组(33例)。选取同时期因入学体检或偏矮偏胖在儿童保健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住院部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血清和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尿液中sPD-1和sPD-L1水平。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和尿液sPD-1、sPD-L1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尿微量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NS缓解期组患儿血清sPD-1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60(0.48,8.15)ng/ml比7.38(2.15,19.02)ng/ml,P﹤0.01];发作期组患儿尿液sPD-1水平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1.21(0.61,2.56)比0.51(0.31,0.97)pg/μg,P﹤0.001;1.21(0.61,2.56)比0.82(0.34,1.15)pg/μg,P﹤0.01]。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儿血清和尿液中sPD-L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发作期组血清sPD-1水平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计数和CD3^-CD19^+、CD19^+CD23^+B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7、0.478、0.454、0.429和0.374;P值分别为0.002、0.008、0.012、0.018和0.042)。发作期组患儿尿液sPD-1水平和24h尿微量白蛋白/体重比值(24hUmAlb/Wt)、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比值(UNAG/Cr)及β2微球蛋白/尿肌酐比值(Uβ2MG/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9、0.588和0.276;P值分别为0.016、0.000和0.032)。结论PNS患儿血清和尿液sPD-1、sPD-L1水平动态变化提示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NS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 儿童 淋巴细胞亚群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原文传递
HIV/AIDS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琛 赵长城 +2 位作者 王勇 徐前明 刘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0-323,329,共5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61例HIV/AID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并以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探究基因PD-1... 目的探讨HI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61例HIV/AID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并以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探究基因PD-1 mRNA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通过双夹心抗体ELISA法测定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数的HIV/AIDS患者血清sPD-1的差异。结果未治疗组、治疗组、健康组研究对象PBMC中P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数分别为0.337 8±0.064、0.578 2±0.073和0.771 5±0.124,健康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极显著,健康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P=0.031、P=0.043);未治疗组、治疗组、健康组血清sPD-1浓度分别为42.22±2.21 ng/mL、38.24±2.79 ng/mL和29.88±1.41 ng/mL。健康组与未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8、P=0.040和P=0.020)。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治疗组、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数<350个/mm^3患者血清sPD-1水平均显著高于CD4^+T淋巴细胞数>350个/mm^3患者。结论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水平sPD-1表达下调以促使PD-1/PD-L1通路的恢复,从而促进机体免疫重建。监测PD-1 mRNA及sPD-1的表达在HIV的辅助诊断和推断病情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GRE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0 TGF-β_(1) sPD-1和sPD-L1表达水平及临床表现的影响
9
作者 许腾 郝立君 +1 位作者 刘红春 崔彦杰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RE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sPD-1配体(sPD-L1)表达水平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RE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sPD-1配体(sPD-L1)表达水平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04例COPD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合并反流性疾病,将其分别纳入合并组、未合并组。对比两组肺功能、IL-10、TGF-β_(1)、sPD-L1和sPD-1表达水平及临床表现差异。结果:104例COPD患者中,32例合并GERD,占30.77%。合并组IL-10低于未合并组,其TGF-β_(1)、sPD-1、sPD-L1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FEV1、FEV1/FVC、FEV1%均低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CASA-Q问卷咳嗽症状、咳嗽影响、咳痰症状、咳痰影响评分,以及mMRC评分和SGRQ问卷各项目评分、总分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1/3的COPD患者合并GERD,且GERD与患者更为强烈的炎症反应和sPD-1、sPD-L1高表达有关,并伴有更差的肺功能和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反流性疾病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
下载PDF
血清sPD-1、PTX3水平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吴文燕 焦娜 张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 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确诊的ALL患儿91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86例在本院收治的非恶性血... 目的 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确诊的ALL患儿91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86例在本院收治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sPD-1、PTX3水平,并分析二者与ALL患儿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ALL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PD-1、PTX3水平对ALL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血清sPD-1、PTX3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白细胞计数、原始细胞比例、不同危险(Risk)分层指标的升高,ALL患儿血清sPD-1、PTX3水平随之升高,随着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指标的升高,血清sPD-1、PTX3水平随之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sPD-1单独诊断ALL的AUC为0.760(95%CI:0.689~0.831),截断值为21.926 pg/mL,PTX3单独诊断ALL的AUC为0.749(95%CI:0.672~0.826),截断值为3.168 ng/mL,二者联合诊断ALL的AUC为0.881(95%CI:0.833~0.928),二者联合诊断的AUC显著大于sPD-1单独诊断的AUC(Z=2.797,P=0.005),PTX3单独诊断的AUC(Z=2.883,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PD-1、PTX3水平是发生ALL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LL患儿血清sPD-1、PTX3水平均显著上升,血清sPD-1、PTX3水平是ALL发生的危险性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ALL患儿的临床判断提供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正五聚蛋白-3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各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立娟 杜桂芹 +2 位作者 刘佩佳 程欣弘 权奇善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各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以及单核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采...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各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以及单核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 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正常对照组(HC)相比,ACS患者CD4^+ CD28^-T细胞表面PD-1和单核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外周血中sPD-1、sPD-L1和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sPD-L1和IFN-γ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2,P<0.05).sPD-1和IFN-γ的水平无相关性(r =0.306,P<0.05).结论 ACS患者体内CD4+ CD28-T细胞过量产生的IFN-γ是单核细胞表面PD-L1表达上调和外周血sPD-L1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为进一步研究CD4^+ CD28^-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防治ACS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CD4^+CD28^-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可溶性PD-L1水平在辅助诊断及临床分型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进 张艳 +1 位作者 申娴娟 鞠少卿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18,11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sPD-L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MM患者65例(MM组),健康体检者65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sPD-L1表达...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sPD-L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MM患者65例(MM组),健康体检者65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sPD-L1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的诊断效能。结果MM组和对照组sPD-L1表达量分别为1.330(0.482,3.000)ng/ml和0.310(0.280,0.360)ng/ml,MM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II期患者sPD-L1表达水平高于ISS-I期(P<0.05),ISS-III期患者sPD-L1水平高于ISS-II期患者(P<0.05);sPD-L1表达水平与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相关(P=0.033);sPD-L1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高于β_(2)M,λ轻链和κ轻链。sPD-L1诊断MM的灵敏度最高,sPD-L1,λ轻链和β_(2)M单独或者联合应用得到较理想的诊断效能。结论MM患者sPD-L1表达水平增高,检测sPD-L1水平变化可用于MM的辅助诊断及临床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sPD-1和sPD-Ls在结缔组织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3
作者 何豪华 何晓宇 +5 位作者 周明骏 汤迎凯 代丽 谢卓贝 王元元 谢长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4-454,共11页
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1,mPD-1)及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s,mPD-Ls)存在可溶性形式,分别为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 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1,mPD-1)及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s,mPD-Ls)存在可溶性形式,分别为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s,sPD-Ls)[包括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sPD-L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2,sPD-L2)]。sPD-1和sPD-L2主要由PD-1 mRNA的选择性剪接异构体翻译产生,而sPD-L1则是由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剪切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mPD-L1)产生。sPD-1和sPD-Ls通过阻断mPD-1/mPD-L1通路在自身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由自身免疫反应等引起的一类疾病,并且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出现mPD-1/mPD-L1的功能异常。故sPD-1和sPD-Ls通过阻断mPD-1/mPD-L1通路,在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CT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了解sPD-1和sPD-Ls在CTD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价值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结缔组织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外周血sPD-1和sPD-L1水平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刘小柳 何平 +2 位作者 雷坚 邹立新 彭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3-1738,共6页
目的:观察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及其配体(sPD-L1)水平,揭示sPD-1和s PD-L1在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4例初诊淋巴瘤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及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中s PD-... 目的:观察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及其配体(sPD-L1)水平,揭示sPD-1和s PD-L1在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4例初诊淋巴瘤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及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中s PD-1和sPD-L1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淋巴瘤病理类型、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淋巴瘤患者外周血sPD-1和sPD-L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s PD-1和sPD-L1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sPD-1水平存在差异,其中T细胞淋巴瘤患者sPD-1水平显著高于B细胞淋巴瘤患者(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s PD-1及sPD-L1水平均显著高于I、II期患者(P<0.05);乳酸脱氢酶异常增高患者sPD-L1水平显著高于乳酸脱氢酶正常患者(P=0.001),而sPD-1水平无显著差异;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显示,sPD-L1水平与CD4+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r=-0.265)。结论:淋巴瘤患者外周血sPD-1和sPD-L1水平与淋巴瘤的病理类型、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含量、T细胞亚群相关,在预测淋巴瘤预后方面具有潜在生物标志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原文传递
百令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对血清sPD-1、CYTL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文婷 吴小红 +1 位作者 颜海峰 霍开明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4-131,共8页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细胞因子样蛋白1(CYT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二区诊治支原体肺炎患儿140例,通过随机数...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细胞因子样蛋白1(CYT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二区诊治支原体肺炎患儿1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CD3^(+)、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sPD-1、CYTL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86%vs.67.14%,χ^(2)=4.809,P=0.028)。观察组咳嗽减轻时间、血象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啰音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23.253、14.382、33.859、14.960,P均<0.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FEV_(1)、FEV_(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7.305、8.743,P均<0.001);PaO_(2)、pH、S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0.717、5.435、7.513、6.426,P均<0.001);血清CRP、IL-6、IL-10、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4.031、7.203、8.499、7.743,P均<0.001);CD4^(+)、CD4^(+)/CD8^(+)、CD3^(+)、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7.130、4.830、7.298、5.698,P均<0.001);血清sPD-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YT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0.292、7.787,P均<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阿奇霉素能明显提高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增强肺功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清sPD-1水平,升高CYTL1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百令胶囊 阿奇霉素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因子样蛋白1 儿童
下载PDF
可溶性PD-1和可溶性PD-L1与肝细胞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伟明 覃岭 赵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812-818,共7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receptor,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sPD-L1)的水...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receptor,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sPD-L1)的水平在判断HC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为HCC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sPD-1或sPD-L1与HCC预后的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PD-L1水平较高的HCC患者与sPD-L1水平较低的HCC患者相比,其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HR=2.21,95%CI:1.72~2.85,P=0.000)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HR=3.01,95%CI:1.69~5.35,P=0.000)均缩短,而血清中sPD-1的水平对HCC患者的OS(HR=0.95,95%CI:0.32~2.79,P=0.927)和DFS(HR=0.66,95%CI:0.17~2.59,P=0.528)无明显影响。结论HCC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PD-L1是预后的不利因素,而sPD-1对HCC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配体1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sPD1和sPD-L1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田秋霞 许元英 +2 位作者 毛怀凤 王婷 洪亮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89-93,109,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sPD-L1)水平及临床意...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sPD-L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ITP患者114例为ITP组,根据治疗疗效将ITP组患者分为治疗有反应组(n=80)和治疗无反应组(n=34)。选取同期42例在该院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病例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sPD-1和sPD-L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sPD-1,sPD-L1,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TP治疗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sPD-1,sPD-L1,MPV及联合模型对ITP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ITP组血清sPD-1(124.47±31.26 ng/L),sPD-L1(85.74±13.57 ng/L)及MPV(9.70±1.25fl)高于病例对照组(84.63±14.26 ng/L,64.85±11.20 ng/L,6.53±1.36fl)和健康对照组(63.20±10.15 ng/L,51.07±10.16 ng/L,7.88±1.45fl),PLT[(9.02±1.04)×10^(9)/L]低于病例对照组[(84.96±10.24)×10^(9)/L]和健康对照组[(179.82±21.3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17,20.661;13.247,23.388;18.770,11.468;5.824,124.03,均P<0.05)。ITP患者血清sPD-1,sPD-L1与PLT呈明显负相关(r=-0.745,-0.810,均P<0.05),与MPV呈明显正相关(r=0.740,0.796,均P<0.05)。治疗无反应组血清sPD-1(148.00±31.70 ng/L),sPD-L1(110.42±11.69 ng/L)水平高于治疗有反应组(114.47±30.66 ng/L,75.25±12.34 ng/L),PLT[(6.13±0.86)×10^(9)/L],MPV(8.87±1.21 fL)水平低于治疗有反应组[(10.34±1.07)×10^(9)/L,10.05±1.27f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88,14.137,20.307,4.601,均P<0.05)。MPV(OR=0.751,95%CI=0.597~0.945),血清sPD-1(OR=1.278,95%CI=1.149~1.420)和sPD-L1(OR=1.670,95%CI=1.114~1.448)是影响ITP治疗疗效的独立因素。联合模型对ITP治疗疗效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2,0.801。联合模型对ITP治疗疗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811~0.886),显著高于MPV,sPD-1和sPD-L1单一指标检测0.760(95%CI:0.719~0.801),0.699(95%CI:0.660~0.737),0.747(95%CI:0.709~0.7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29,3.690,2.789,均P<0.05)。结论ITP患者血清sPD-1和sPD-L1水平升高,是影响ITP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血清sPD-1,sPD-L1和MPV联合模型对ITP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sPD-L1、TRIM26、FBXW7水平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王松凡 阎婷婷 于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4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sPD-L1)、三结构域蛋白26(TRIM26)、F框/WD-40域蛋白7(FBXW7)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 目的:分析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sPD-L1)、三结构域蛋白26(TRIM26)、F框/WD-40域蛋白7(FBXW7)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均行脑胶质瘤切除术治疗,随访6个月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21例。比较两组和不同病理特征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s PD-L1、TRIM26、FBXW7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PD-L1、TRIM26、FBXW7水平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效能。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血清sPD-L1、TRIM26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FBXW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未复发患者血清sPD-L1、TRIM26 mRNA水平低于复发患者,FBXW7水平高于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PD-L1、TRIM26 mRNA水平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均呈正相关(r>0,P<0.05);血清FBXW7水平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呈负相关(r<0,P<0.05);术后1个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PD-L1、TRIM26、FBXW7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21、0.799、0.787、0.920,其中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sPD-L1、TRIM26mRNA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呈正相关,血清FBXW7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呈负相关;血清sPD-L1、TRIM26、FBXW7单项检测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一般,联合检测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复发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三结构域蛋白26 F框/WD-40域蛋白7
下载PDF
血清HSP90、sPD-1、suPAR水平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作期患儿诊断中的效能
19
作者 王淑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4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90(HSP90)、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作期患儿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PNS患...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90(HSP90)、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作期患儿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PN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活动度将其分为发作期组(n=40)、缓解期组(n=40),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HSP90、sPD-1、suPAR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HSP90、sPD-1、suPAR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SP90、sPD-1、suPAR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PNS患儿发作期的效能。结果:发作期组血清HSP90、sPD-1、suPAR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且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P90、sPD-1、suPAR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P90、sPD-1、suPAR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PNS发作期患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625、0.675、0.875,均具有一定诊断效能,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最佳。结论:血清HSP90、sPD-1、suPAR水平联合检测诊断PNS发作期患儿的效能均高于三者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热休克蛋白90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检测 诊断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PD-1和sPD-L1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佳 张峰波 +4 位作者 赵云娟 李奇凤 张春桃 李凡 丁剑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及其配体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及其配体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sPD-1、sPD-L1水平;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血清中IFN-γ、TNF-α水平,Pearson法分析肺结核组血清中sPD-L1与IFN-γ、TNF-α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结核组血清中sPD-1水平无明显变化,sPD-L1水平明显增高,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earson分析显示,sPD-L1与IFN-γ、TNF-α均为负相关(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PD-L1水平增高,IFN-γ、TNF-α水平降低,可能与肺结核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L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 干扰素γ(IFN-γ)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