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用中药紫癜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及对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石艳红 肖达民 +1 位作者 张春红 李盼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观察联用中药紫癜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方法(甲氰咪胍注射液0.2-0.4 g/次,1-2次/d,静脉滴注... 目的观察联用中药紫癜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方法(甲氰咪胍注射液0.2-0.4 g/次,1-2次/d,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1-2 g/次,1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紫癜方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及血s 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疹、关节肿痛的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但两组腹痛的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 ICAM-1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紫癜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s ICAM-1在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方 过敏性紫癜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下载PDF
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NF-κB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瑛 谢秀梅 刘惠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后核因子 κBp6 5 (NF κBp6 5 )阳性率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1(sICAM 1)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伐他汀治疗组(阿伐他汀组 ,37例 )及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后核因子 κBp6 5 (NF κBp6 5 )阳性率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1(sICAM 1)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伐他汀治疗组(阿伐他汀组 ,37例 )及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31例 ) ,治疗前及治疗 12周后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测定血浆sICAM 1浓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NF κBp6 5阳性率 ,比较两者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比较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 12周后 ,常规治疗组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阿伐他汀组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阿伐他汀对ACS患者有抗炎和稳定粥样斑块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F κB活性和s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F-Κ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炎性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含多西他赛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远期效果及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和E-钙黏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培 徐健 鲍柏军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含多西他赛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远期效果及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晚期胃癌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晚期胃癌患者,... 目的:探讨含多西他赛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远期效果及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晚期胃癌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比较治疗2周期(21 d为1周期)后两组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sICAM-1、E-cadherin变化情况。随访至2019年10月,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sICAM-1及E-cadherin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期后观察组sICAM-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69.0%vs 45.0%,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为20~5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6±4.1)个月。Kaplan-Meier法联合对数秩检验显示,观察组累计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近远期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还可改善sICAM-1及E-cadheri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晚期胃癌 疗效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E-钙黏蛋白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配体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吕丹 金迪 王柏山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11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配体(soluble CD40ligand,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sICAM-1)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配体(soluble CD40ligand,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sICAM-1)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UACR<30mg/24h)121例,早期DN组(UACR 30~300mg/24h)78例,DN组(UACR>300mg/24h)37例,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血清sCD40L、sICAM-1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sCD40L、sICAM-1水平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sCD40L、sICAM-1诊断早期DN的效能。结果DN组、早期DN组、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血清sCD40L[(1 241.61±216.39)、(905.36±162.38)、(615.23±114.62)、(498.35±99.28)μg/L]、sICAM-1((9.98±2.14)、(7.69±1.82)、(5.56±1.59)、(3.05±1.02)μg/L)逐渐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r=0.130,P=0.047;r=0.133,P=0.041)、三酰甘油(r=0.193,P=0.003;r=0.182,P=0.0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11,P=0.001;r=0.191,P=0.003)、UACR(r=0.743,P<0.001;r=0.572,P<0.001)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r=-0.709,P<0.001;r=-0.536,P<0.001)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40L以815.74μg/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早期DN的AUC为0.907(95%CI:0.863~0.954,P<0.001),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96.7%;血清sICAM-1以6.23μg/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早期DN的AUC为0.770(95%CI:0.704~0.836,P<0.001),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65.3%;二者联合诊断早期DN的AUC为0.913(95%CI:0.872~0.955,P<0.001),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5.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D40L和sICAM-1水平明显升高,且增高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SCD40L和sICAM-1可作为早期DN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CD40配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原文传递
可溶细胞间黏附因子-1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
5
作者 周丹丹 白晓光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近些年来发现炎症因素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以下简称sICAM-1)作为炎症因素的反应标志物之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一定作用。本文对sI...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近些年来发现炎症因素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以下简称sICAM-1)作为炎症因素的反应标志物之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一定作用。本文对sICAM-1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其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消癌平对荷瘤昆明小鼠细胞间黏附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和平 刘燕燕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消癌平对荷H22小鼠抑瘤率、脾指数的影响,并检测血清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方法雌性昆明小鼠55只,其中5只正常饲养,50只建立荷H22昆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消癌平低、中、高剂量组。消癌... 目的探讨消癌平对荷H22小鼠抑瘤率、脾指数的影响,并检测血清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方法雌性昆明小鼠55只,其中5只正常饲养,50只建立荷H22昆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消癌平低、中、高剂量组。消癌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01、0.02、0.04ml/g剂量连续腹腔注射14天;阴性对照组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14天;阳性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5-Fu,20 mg/(kg.d),连续7天。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sICAM-1的变化,计算各组的抑瘤率及脾指数。结果消癌平注射液对H22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0.7%、31.6%、38.63%;与阴性对照组平均瘤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癌平各剂量组脾指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的表达:消癌平低、中、高剂量组的分泌量分别为:(53.26±9.36)ng/L、(35.75±11.16)ng/L、(29.13±8.52)ng/L;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小鼠相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癌平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 荷H22昆明小鼠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转移
下载PDF
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接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黄一苇 张昊 +3 位作者 张永宁 于广周 冯文献 高立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的136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和预后良好组(74例)。比较两组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分析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偏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术后1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100.26μg·L^(-1))、sICAM-1(>45.20μg·L^(-1))、IL-6(>65.95 ng·L^(-1))水平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预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71%、66.22%,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危险度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373、2.148、1.820倍(P<0.05)。结论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参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情进展过程,且在预测术后预后情况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预后 不规则趋化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补肾通脉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及血脂的影响
8
作者 张庆 姚姗姗 +4 位作者 黄晶晶 刘孟 刘敏 卢磊 梁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脉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 目的:观察补肾通脉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入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通脉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FIB、AT-Ⅲ、t-PA、PAI-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AI-1水平下降,AT-Ⅲ、t-PA水平升高,治疗组FIB、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t-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CD40L、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D40L、s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组sCD40L、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升高,治疗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通脉方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高凝状态,调节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平衡,控制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脉方 凝血-纤溶系统 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血脂
下载PDF
玉屏风散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sICAM-1、IL-10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洁 曹飞 +2 位作者 李玉梅 徐伟 张仕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7-200,共4页
目的 研究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对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 目的 研究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对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和试验组(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比较两组疗效,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的表达,评价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sICAM-1、白细胞介素-5(IL-5)、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ICAM-1、IL-5、IL-10、IL-13较治疗前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较治疗前高,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鼻炎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治疗后ACT评分[(18.74±2.05)分]、生存质量评分[(4.21±0.58)分]高于对照组,鼻炎症状评分[(1.21±0.18)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方剂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肺功能
原文传递
血清sCD40L、sICAM-1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钊 田李芳 +3 位作者 马晓桃 马芳霞 姚恬 贾利宁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DN患者80例(观察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DN患者80例(观察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CD40L、sICAM-1水平以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CD40L、sICAM-1水平对DN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TC、TG、LDL-C、sCD40L、sICAM-1、UAC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eGFR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TC、sCD40L、sICAM-1、UACR均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分析显示,血清sCD40L、sICAM-1水平单独诊断D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0.75以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D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60和0.848,均高于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DN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T2DM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可及时发现并诊断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CD40配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下载PDF
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酶谱、sICAM-1和MMPs-9水平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任莹 杨蕾 +1 位作者 赵平凡 王义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19-2722,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酶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影响,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酶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影响,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与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治疗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后持续时间变化,中医症候积分评分变化,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变化,血清sICAM-1和MMPs-9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后持续时间治疗后明显少于(短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胸疼、舌苔积分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LDH、CK-MB、CK、sICAM-1和MMPs-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助于快速改善症状,促进心肌酶、sICAM-1和MMPs-9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益气复脉通络方 心肌酶谱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中药利心Ⅰ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莉 高翯 窦金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 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参照Vera Bittner报道的方法观测两组患者6MWT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ICAM-1浓度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ICAM-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6MW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心Ⅰ号可降低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纠正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可改善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利心Ⅰ号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6min步行试验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外周血sICAM-1联合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威 窦科峰 +1 位作者 岳树强 杨雁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7期481-482,485,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方法:肝病住院患者174例中原发性肝癌46例,肝转移癌18例,肝硬化42例,各型肝炎30例,良性肝肿瘤38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6例,分别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和... 目的:联合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方法:肝病住院患者174例中原发性肝癌46例,肝转移癌18例,肝硬化42例,各型肝炎30例,良性肝肿瘤38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6例,分别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结果:甲胎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联合检测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灵敏度达84%,正确率达87%,高于其中任一单项检测,可明显降低漏诊率。结论: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确诊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下载PDF
益气通络消癥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清sICAM-1、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艳菁 蒋玲 李霞 《陕西中医》 2020年第9期1225-1227,1240,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消癥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络消癥汤治疗,两组均...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消癥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络消癥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5%,对照组为76.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等症状评分及COPD评估测试、改良呼吸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高峰流量、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趋化因子配体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络消癥汤治疗COPD稳定期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sICAM-1、MMP-9、CCL-1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络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功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替吉奥胶囊治疗对胃癌患者血清sICAM-1、Survivin、CA199、CA72-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乔萍 袁海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3期3488-3491,共4页
目的探究替吉奥胶囊对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陕西省委机关门诊部和陕西省澄城县医院... 目的探究替吉奥胶囊对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陕西省委机关门诊部和陕西省澄城县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5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替吉奥胶囊治疗。14 d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血清sICAM-1、Survivin、CA199、CA72-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ICAM-1、Survivin、CA199均低于对照组,血清CA72-4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治疗可降低胃癌患者血清sICAM-1、Survivin、CA199水平,提高血清CA72-4水平,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胶囊 胃癌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存活素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下载PDF
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ET、sVCAM-1、AEC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丽平 谭晓晔 +1 位作者 蒯烨滨 邵炳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0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目的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0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两组维持给药1周。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水平,双抗体夹心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的血清sVCAM-1及AECA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中途退出,最终对照组纳入51例,研究组纳入53例。治疗后,两组血清ET、sVCAM-1及AEC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突发性耳聋患者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T、sVCAM-1及AECA表达水平,临床疗效较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多注射液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临床疗效 血清内皮素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
下载PDF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骨髓干细胞移植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鑫辉 李雅婧 +4 位作者 黄淼鑫 杜建芳 许福丽 肖青 郭晨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通络解毒汤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BMSCs。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丹参通络解毒汤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BMSCs。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丹参通络解毒汤组、丹参通络解毒汤+BMSCs组,每组10只。BMSCs细胞悬液直接注入梗死区边缘心肌组织;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ELISA测定大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含量,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丹参通络解毒汤组、丹参通络解毒汤+BMSCs组大鼠血清MCP-1、s ICAM-1含量及心肌组织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丹参通络解毒汤组优于BMSCs组(P<0.05,P<0.01),丹参通络解毒汤+BMSCs组优于BMSCs组、丹参通络解毒汤组(P<0.05,P<0.01)。结论 BMSCs移植联合丹参通络解毒汤能够抑制AMI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修复缺血心肌组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通络解毒汤 急性心肌梗死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TOLL样受体4 炎症反应 大鼠
下载PDF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18
作者 淡育蕾 程东良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采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免疫球蛋白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NIP作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采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免疫球蛋白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NIP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IVIG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及sICAM1、VEGF、G-CS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两组治疗后sICAM1、VEGF、G-CSF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采用IVIG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sICAM1、VEGF、G-CS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人免疫球蛋白 盐酸氨溴索 免疫球蛋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CA19-9、CEA、CA125及sICAM-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崔大鹏 王玉佳 +3 位作者 韩磊 高树全 刘斐 张迎春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0-15,后插3,共7页
目的 探讨CA19-9、CEA、CA125及sICAM-1对胰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为胰腺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不同临床分期的9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 目的 探讨CA19-9、CEA、CA125及sICAM-1对胰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为胰腺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不同临床分期的9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分期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9、CEA、CA125及sICAM-1水平的变化,检测胰腺癌发生转移和未发生转移患者体内CA19-9、CEA、CA125及sICAM-1水平变化.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比较有差异再采用F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进行.结果 不同临床分期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9/β-actin(对照组和胰腺癌Ⅰ、Ⅱ、Ⅲ、Ⅳ期组分别为0.25±0.03、0.27±0.04、0.31 ±0.06、0.38 ±0.09、0.68±0.10)、CEA/β-actin(对照组和胰腺癌Ⅰ、Ⅱ、Ⅲ、Ⅳ期组分别为0.29±0.07、0.34 ±0.08、0.47±0.09、0.58±0.12、0.68 ±0.14)、CA125/β-actin(对照组和胰腺癌Ⅰ、Ⅱ、Ⅲ、Ⅳ期组分别为0.31 ±0.05、0.36±0.07、0.55 ±0.13、0.58±0.14、0.63 ±0.14)及sICAM-1/β-actin(对照组和胰腺癌Ⅰ、Ⅱ、Ⅲ、Ⅳ期组分别为0.34±0.05、0.36 ±0.08、0.41 ±0.08、0.49 ±0.10、0.58 ±0.12)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生转移组患者血清中CA19-9/β-actin(未转移组和转移组分别为0.36 ±0.09、0.58±0.12)、CEA/β-actin(未转移组和转移组分别为0.42 ±0.09、0.61±0.14)、CA 125/β-actin(未转移组和转移组分别为0.48 ±0.09、0.60±0.14)及sICAM-1/β-actin(未转移组和转移组分别为0.42 ±0.09、0.52 ±0.10)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组患者(P< 0.05);CA19-9、CEA、CA125及sICAM-1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815、-0.896、-0.798、-0.912),而与胰腺癌转移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32、0.698、0.748、0.845);血清中CA19-9、CEA、CA125及sICAM-1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867、-0.832、-0.916、-0.908).的标志物且与胰腺癌的转移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CA19-9、CEA、CA125及sICAM-1可作为胰腺癌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临床分期 糖类抗原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原文传递
RBP、CysC、sICAM-1、u-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20
作者 曾福英 蒋伟勇 张秋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5-3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尿微量清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ogensen诊...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尿微量清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ogensen诊断标准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36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受试者血、尿样本,检测其血浆RBP、CysC、sICAM-1、u-MALB水平,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随糖尿病肾病分期进展,RBP、CysC、sICAM-1、u-MALB水平呈现上升趋势;ROC曲线分析发现,RBP、CysC、sICAM-1、u-MAL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最佳诊断值分别为63.22 mg/L、1.09 mg/L、404.46 ng/mL、37.28 mg/L,CysC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25;各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度(95.8%)、特异度(97.6%)均较单独检测提高,AUC为0.988。结论随着糖尿病肾病分期进展,RBP、CysC、sICAM-1、u-MALB水平呈升高趋势,其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尿微量清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