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5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常晖 陈月梨 +3 位作者 宫洪涛 任景莉 常乐军 顾腾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随访6个月内是否发生VD分为V...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随访6个月内是否发生VD分为VD组和非VD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sICAM-1、VILIP-1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析血清sICAM-1、VILIP-1水平与MMSE相关性,评估血清sICAM-1、VILIP-1水平对VD预测价值。结果 VD组血清sICAM-1、VILIP-1水平高于非VD组,MMSE评分低于非VD组(P<0.05);血清sICAM-1、VILIP-1水平与MMSE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sICAM-1、VILIP-1水平对VD预测及联合预测的AUC值依次为0.721、0.892、0.919。结论 血清sICAM-1、VILIP-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发生VD密切相关,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预防VD的发生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视锥蛋白样蛋白1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赵超 陈志伟 +1 位作者 郑剑钧 李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10期46-49,5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在上饶市立医院就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CI分...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在上饶市立医院就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CI分为VCI组和非VCI组。检测血清sICAM-1、MMP-9、脂联素水平,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确定血清sICAM-1、MMP-9和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后VCI之间的相关性,并计算ROC曲线参数。结果VCI组患者血清sICAM-1、MMP-9水平高于非VCI组,脂联素水平低于非V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卒中次数(β=0.619,OR=1.857,95%CI:0.965~4.683)、血清sICAM-1(β=0.658,OR=1.931,95%CI:1.209~3.085)、血清MMP-9(β=0.625,OR=1.868,95%CI:1.160~3.008)、脂联素(β=-0.894,OR=0.409,95%CI:0.222~0.752)是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ICAM-1、MMP-9水平与脑梗死患者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8、0.479,P<0.05),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VCI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4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脂联素的AUC为0.818,血清MMP-9的AUC为0.793,血清sICAM-1的AUC为0.781。结论血清sICAM-1、MMP-9、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风险紧密相关,对预测脑梗死后VCI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脂联素 相关性
下载PDF
缺氧特异性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表达以促进单核细胞黏附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祥琼 陈婷 +3 位作者 谢宏晨 杨诚忠 范旭 谭小玲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探究细胞黏附分子3(cell adhesion molecular 3,CADM3)在肺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特异性,分析其介导单核细胞特异性黏附的作用,探讨缺氧诱导肺血管外周单核细胞浸润的新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 目的探究细胞黏附分子3(cell adhesion molecular 3,CADM3)在肺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特异性,分析其介导单核细胞特异性黏附的作用,探讨缺氧诱导肺血管外周单核细胞浸润的新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PEC)和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aortic endothelial cell,rAEC)为细胞模型,分为常氧(21%O2)对照组和缺氧(1%O2或5%O2)处理组。通过分析缺氧8 h HUVEC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差异表达的CADM3。通过细胞黏附实验、siRNA干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析CADM3在缺氧HUVEC与单核细胞特异性高黏附中的作用;通过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X)和shRNA干扰调节HIF-1α表达,分析HIF-1转录活性对CADM3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HUVEC中CADM3表达增加,在缺氧6~8 h达到最高,随后下降;靶向CADM3的siRNA转染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ADM3的表达降低,缺氧HUVEC和U937细胞的黏附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氧(21%O2)溶剂对照组比较,DFX(100μmol/L)处理的HUVEC中HIF-1α及其靶蛋白STC2蛋白水平增加;靶向HIF-1α的shRNA转染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IF-1α及其靶蛋白STC2蛋白水平下降,但CADM3蛋白表达均无变化。缺氧rPEC中CADM3的蛋白水平及其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均增加,与rPEC细胞比较,rAEC细胞中未检测到CADM3的蛋白表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μg/mL)处理后,常氧或缺氧培养的rPEC细胞中HIF-1α和CADM3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缺氧rPEC与外周血白细胞中CD11b+细胞的黏附比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ADM3抗体孵育后,与Blank组比较,缺氧rPEC与U937细胞的黏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以特异地非HIF-1依赖的方式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中CADM3的表达,促进缺氧诱导的肺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特异性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细胞黏附 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3
原文传递
肿瘤组织微小RNA-542-3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特征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4
作者 张列祥 王协峰 +6 位作者 何裕超 蔡畅 付宪华 李猛 徐进 姜宁 陈宏璘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微小RNA-542-3p(miR-542-3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与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91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3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组)、48例...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微小RNA-542-3p(miR-542-3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与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91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3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组)、48例患者手术后1年检查未出现复发病灶(非复发组),对比两组第一次手术后病灶组织标本中的miR-542-3p、VCAM-1蛋白表达差异,并分析miR-542-3p、VCAM-1蛋白表达与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miR-542-3p表达水平低于非复发组,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V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Ⅲ级患者占比、低分化患者占比、非全切手术方式患者占比、肿瘤浸润率均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患者术后放化疗患者占比低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542-3p表达降低、VCAM-1蛋白阳性表达、手术范围非全切是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miR-542-3p表达、VCAM-1蛋白预测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4(95%CI:0.690~0.877)、0.725(95%CI:0.621~0.829)。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miR-542-3p表达、VCAM-1蛋白表达与肿瘤手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用于临床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542-3p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复发 预测
下载PDF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影响
5
作者 万腾 吴晓凡 李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46例,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sICAM-1、sVCAM-1、HMGB1水平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评估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2.03±14.97)min、(18.73±4.41)d均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7.92±34.21)min,术后住院时间(23.35±4.15)d(均P<0.05);术后观察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MGB1、sICAM-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知期预后良好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免疫状态影响小,并可明降低血清HMGB1、sICAM-1、sV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栓塞术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孕晚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纤维蛋白原、胎盘生长因子与胎盘早剥关系
6
作者 庄玉玉 林莹莹 范冬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纤维蛋白原(FIB)、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与胎盘早剥(PA)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4年3月本院产前检查疑似PA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以产后诊断为金标准分为PA组(150例)、...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纤维蛋白原(FIB)、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与胎盘早剥(PA)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4年3月本院产前检查疑似PA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以产后诊断为金标准分为PA组(150例)、非PA组(50例,正常分娩)。收集入选孕妇临床资料,检测两组血PLGF、FIB、sICAM-1水平,比较不同病情分级PA孕妇PLGF、FIB、sICAM-1水平,Spearman分析PLGF、FIB、sICAM-1与PA严重程度分级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GF、FIB、sICAM-1预测孕妇发生PA价值。结果:PA组PLGF(74.2±17.02pg/ml)、FIB(3.38±0.56g/L)低于非PA组(117.3±26.2pg/ml、4.37±0.83g/L),sICAM-1水平(967.18±242.14μg/L)高于非PA组(560.59±150.23μg/L),PA分级0级、Ⅰ级、Ⅱ~Ⅲ级孕妇PLGF、FIB、sICAM-1水平存在差异(均P<0.05)。Spearman分析显示,PLGF(r=-5.442)、FIB(r=-5.317)与P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sICAM-1(r=6.255)与P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ROC曲线分析,PLGF(AUC=0.830,95%CI0.753~0.906)、FIB(AUC=0.760,95%CI0.672~0.849)、sICAM-1(AUC=0.940,95%CI0.908~0.973)及联合检测(AUC=0.982,95%CI0.967~0.997)预测孕妇PA发生有一定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提高。结论:孕晚期孕妇血PLGF、FIB、sICAM-1水平存在异常,且与PA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3指标对预测孕妇发生PA有一定临床价值,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早剥 严重程度 胎盘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原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相关性 预测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爱琳 潘靓 +4 位作者 张金秀 刘冬阳 唐文秀 席阳 王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HSP患儿86例(HSP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101例(对照组)。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HSP患儿86例(HSP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101例(对照组)。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清sVCAM-1,计算NLR。比较对照组和HSP组NLR、sVCAM-1水平变化。比较HSP组不同疾病分期患儿NLR、sVCAM-1水平变化。随访6个月,根据肾脏病变或复发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14例)和预后良好组(72例)。比较HSP组不同预后患儿NLR与sVCAM-1水平变化,分析NLR与sVCAM-1水平对HS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HSP组NLR与sVCAM-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患儿NLR、sVCAM-1水平更高(均P<0.05)。在HSP组中,急性期患儿NLR、sVCAM-1水平高于恢复期患儿(均P<0.05)。预后不良组NLR、sVCAM-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NLR联合sVCAM-1预测患儿预后不良的AUC为0.712,高于NLR与sVCAM-1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NLR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HSP患儿sVCAM-1和NLR水平升高,与病情活动性和预后有关,两者联合对患儿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病情活动性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微小RNA-43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耳蜗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媛 李辉 周卫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34-1537,1542,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微小RNA-431(miR-43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耳蜗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为疾病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微小RNA-431(miR-43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耳蜗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为疾病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存在耳蜗性听力下降或损失分别判定疾病组患者为耳蜗功能异常(35例)或耳蜗功能正常(65例)。比较两组以及疾病组不同耳蜗功能患者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与患者耳蜗功能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疾病组血清Caspase-3、miR-431及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耳蜗功能异常患者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高于耳蜗功能正常患者(均P<0.05)。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水平与患者耳蜗功能呈负相关(均P<0.05)。耳蜗功能异常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心血管合并症、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占比高于耳蜗功能正常患者(均P<0.05)。血清Caspase-3、miR-431、sVCAM-1是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功能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Caspase-3、miR-431及sVCAM-1水平升高,与耳蜗功能有关,是突发性耳聋患者耳蜗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耳蜗功能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微小RNA-43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相关性
下载PDF
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同型半胱氨酸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宋金辉 余丹华 +1 位作者 周金丽 施婵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0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SAH并发CVS患者7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活血通络汤。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MMP-9、Hcy和sICAM-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抵抗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注速(VICA-Vm)和大脑中动脉平均注速(MCA-Vm)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SAH并发CVS患者疗效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改善,可降低MMP-9、Hcy和sI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治疗结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同型半胱氨酸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阮琳 焦晓民 +2 位作者 李佳 王春林 李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压、TGF-β_1、VEGF、sICAM-1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_1、VEGF、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TGF-β_1、VEGF、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显著,其能下调TGF-β_1、VEGF、sICAM-1水平,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浊汤 痰瘀互结型 高血压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增殖诱导配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小板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欢 陈曦 +1 位作者 刘艳春 刘庆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489-6491,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发生和发展的因子〔3〕。血清增殖诱导配体( APRI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均为此类相关蛋白,骨髓瘤患者四种蛋白血清表达升高〔4~7〕,四者对病变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关注 A-PRIL、sICAM-1、TPO和VEGF在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 血小板生成素(TPO)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免疫球蛋白A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三萍 王建军 +2 位作者 熊海金 苏怡凡 陈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79-1080,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IgA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在过敏性紫癜(HSP)诊断中的价值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55例HSP患儿(其中急性期40例,恢复期15例),20例健康儿血清SVCAM-1水平,应用荧光免疫印片法检测I...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IgA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在过敏性紫癜(HSP)诊断中的价值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55例HSP患儿(其中急性期40例,恢复期15例),20例健康儿血清SVCAM-1水平,应用荧光免疫印片法检测IgAAECA阳性率。结果HSP肾炎组SVCAM-1较非肾炎组明显升高,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HSP肾炎组IgAAEC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肾炎组,IgAAECA阳性组SVCAM-1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SVCAM-1、IgAAECA参与HSP的发病过程,可反映疾病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丹 何伟锋 +2 位作者 李昊宇 张晓玲 许先吟 《医学综述》 2015年第8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MM患者64例(MM组)及24例健...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MM患者64例(MM组)及2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MM组及健康对照组、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肿瘤量患者血清s ICAM-1、EPO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87±81)μg/L、(14±6)U/L、(113±78)mg/L,MM组患者血清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375±102)μg/L、(36±14)U/L、(614±205)mg/L。MM组患者血清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中s ICAM-1、EPO及VEGF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肿瘤量的增加,血清中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ICAM-1、EPO及VEGF在MM患者血清中呈现出高表达,且随着病程的加剧显著升高。因此,血清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对于MM患者临床分期的判断及辅助监测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可溶性细胞分子黏附因子1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神经钙黏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丹 何伟锋 岳文婧 《新医学》 2017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观察组)和同期7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观察组)和同期7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血清N-Cadherin阳性细胞在CD138^+/CD38^+细胞中的比例以表示N-Cadherin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测定2组血清s ICAM-1和VEGF的表达水平,比较N-Cadherin、s ICAM-1及VEGF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N-Cadherin、s ICAM-1和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N-Cadher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s ICAM-1及VE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Cadherin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呈高表达,但与疾病分期无关,而s ICAM-1及VEGF水平的检测对于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及病程进展可能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钙黏素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艳萍 石太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2-682,684,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过敏性紫癜(HSP)儿童表达的意义。方法HSP患儿58例。其中急性期30例,缓解期28例。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血浆VEGF、sVCAM-1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过敏性紫癜(HSP)儿童表达的意义。方法HSP患儿58例。其中急性期30例,缓解期28例。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血浆VEGF、sVCAM-1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HSP急性期患儿血浆VEGF、sV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a<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939P<0.001)。结论VEGF、sVCAM-1可能参与HSP发病过程,对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紫癜 过敏性 儿童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镁剂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健兵 王东颖 刘荣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9-601,共3页
目的:观察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生化法测定89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sVCAM-1及CEC的含量。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镁... 目的:观察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生化法测定89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sVCAM-1及CEC的含量。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镁剂治疗组,观察镁剂治疗对sVCAM-1及CEC含量的影响及对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s)及缺血性心律失常(IA)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MI患者溶栓前后CEC及sVCAM-1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溶栓再通组溶栓后两者均有明显下降,两者呈明显正相关;镁剂治疗对两者变化无明显影响;但镁剂治疗组对RAs和IA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结论:sVCAM-1及CEC相互作用参与了AMI的循环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镁剂治疗预防AMI患者的RAs和IA作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镁剂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循环内皮细胞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D-二聚体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血脂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爱军 崔广树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7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其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血脂水平的...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其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60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中关于PE病情严重程度分类标准分为PE重度组(83例)和PE轻度组(77例),并选取同期8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D-D、ICAM-1、sFlt-1、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分析D-D与ICAM-1、sFlt-1、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研究对象D-D、ICAM-1、sFlt-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D、ICAM-1、sFlt-1水平PE重度组高于PE轻度组和对照组,PE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蛋白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BP、DBP、24 h蛋白尿水平PE重度组高于PE轻度组和对照组,PE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组TC、TG、HDL-C、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C、TG、LDL-C水平PE重度组高于PE轻度组和对照组,PE重度组的HDL-C水平低于PE轻度组和对照组,PE轻度组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E轻度组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经Pearson分析,D-D与ICAM-1、sFlt-1、TC、TG、LDL-C、SBP、DBP、24 h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D-D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PE患者的血清D-D水平增高,D-D水平可辅助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且与ICAM-1、sFlt-1、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D-二聚体 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脂 相关性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内皮素、一氧化氮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蒲娟娟 李涛 +2 位作者 杨国杰 杨俊敏 贾玲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_1(sVCAM_1)水平的影响。方法  6 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辛伐他汀组 (10mg/d ,8周 ) ,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与用药 8周...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_1(sVCAM_1)水平的影响。方法  6 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辛伐他汀组 (10mg/d ,8周 ) ,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与用药 8周后血清ET、NO、sVCAM_1含量及总胆固醇 (TC)水平。结果 ①辛伐他汀组服药 8周后血清ET、sVCAM 1、TC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NO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安慰剂组服药前后ET、NO、sVCAM 1及T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辛伐他汀组患者血清sVCAM 1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含量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TC含量 ,且降低血清中ET、sVCAM 1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老年 冠心病 内皮 一氧化氮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