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见光室内定位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静 刘旋 郑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87,共10页
可见光赋能的定位技术具有无电磁辐射、成本低、精度高、安全性高、不易受电磁干扰等优势,故近年来可见光室内定位技术(Visible Light Indoor Positioning,VLIP)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展示VLIP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全貌,阐述了V... 可见光赋能的定位技术具有无电磁辐射、成本低、精度高、安全性高、不易受电磁干扰等优势,故近年来可见光室内定位技术(Visible Light Indoor Positioning,VLIP)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展示VLIP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全貌,阐述了VLIP的系统架构及相关通信技术,对VLIP基础定位方法及其相关辅助定位技术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分类和对比分析,针对VLIP当前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潜在的解决方案,展望了VLIP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VLC) 可见光室内定位(VLIP) 定位方法 LED
下载PDF
多LED可见光定位通信一体化稳健功率分配
2
作者 杨瑞鑫 张冠杰 +3 位作者 马帅 柴进晋 徐刚 李世银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6-1195,共10页
为了实现可见光定位(VLP)与可见光通信(VLC)一体化信号传输,保证稳健通信和有效定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频分复用(FDM)的可见光定位通信一体化(VLPC)信号传输方案,并设计了一种多LED VLPC稳健功率分配方案。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分复用的V... 为了实现可见光定位(VLP)与可见光通信(VLC)一体化信号传输,保证稳健通信和有效定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频分复用(FDM)的可见光定位通信一体化(VLPC)信号传输方案,并设计了一种多LED VLPC稳健功率分配方案。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分复用的VLPC传输方案,实现两种信号一体化传输,频谱资源独立分配,从而降低传输时延,提高定位实时性;然后基于定位结果进行可见光信道估计,揭示了信道估计误差、通信速率与实际定位误差之间耦合关系与统计特性;更进一步,基于所得到的耦合关系,研究了多LED VLPC联合功率分配问题,从而最小化定位误差克拉默-拉奥下界(CRLB),并满足功率约束和通信速率中断概率约束,并利用半正定松弛、最差情况条件风险值和连续凸近似等方法,将难以求解的非凸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凸半正定规划问题进行迭代求解,并获得高质量可行解;最后,经过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方案能够同时实现稳健通信和有效定位。稳健传输速率超过350 Mbit/s,并且当最小速率门限为200 Mbit/s,最大中断概率门限为0.01时,在直射路径加散射路径场景中,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定位 可见光通信 稳健功率分配
下载PDF
N-CDs@Nb_(2)O_(5)-AMMC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明辉 谷二艳 +1 位作者 邹星宇 宋武林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3-1211,共9页
通过工艺简单的水热法成功制备出N-CDs和不同含量N-CDs修饰的N-CDs-X@Nb_(2)O_(5)-AMMC纳米材料。对N-CDs-X@Nb_(2)O_(5)-AMMC进行XRD、SEM、TEM、FT-IR、XPS和UV-vis DRS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过N-CDs改性之后Nb_(2)O_(5)-AMMC的带... 通过工艺简单的水热法成功制备出N-CDs和不同含量N-CDs修饰的N-CDs-X@Nb_(2)O_(5)-AMMC纳米材料。对N-CDs-X@Nb_(2)O_(5)-AMMC进行XRD、SEM、TEM、FT-IR、XPS和UV-vis DRS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过N-CDs改性之后Nb_(2)O_(5)-AMMC的带隙变窄,样品的吸收边红移和光吸收范围变宽,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性能。另外,N-CDs减少了电子传输的阻力,有利于光生电子向N-CDs结构的转移,同时光生载流子的迁移及分离效率提高,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与纯Nb_(2)O_(5)-AMMC相比,N-CDs-X@Nb_(2)O_(5)-AMMC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TC-HCl的性能均有提高,其中样品N-CDs-1@Nb_(2)O_(5)-AMMC的降解效率最高,1 h内对TC-HCl的降解率能达到63.2%,是纯Nb_(2)O_(5)-AMMC的1.5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铌 氮掺杂碳点 盐酸四环素 可见光 光催化
下载PDF
可见光LED通信研究进展
4
作者 秦欢欢 程欣欣 柯熙政 《照明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50-69,共20页
可见光LED通信兼顾照明与通信,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从阐述LED发光原理出发,介绍了可见光LED通信研究进展,分析了通信系统中部分关键技术。针对白光LED通信在室内的应用,对LED光源布局和可见光定位进行了讨... 可见光LED通信兼顾照明与通信,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从阐述LED发光原理出发,介绍了可见光LED通信研究进展,分析了通信系统中部分关键技术。针对白光LED通信在室内的应用,对LED光源布局和可见光定位进行了讨论,以及几种常见可见光异构组网方案,最后对可见光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可见光通信 室内LED布局 可见光定位 异构组网
下载PDF
可见光减反射膜薄层控制误差的分析与性能优化
5
作者 付秀华 魏雨君 +3 位作者 林兆文 潘永刚 李刚 付广元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消除杂散光的影响,以K9玻璃为基底设计可见光波段平均反射率小于0.1%的减反射膜。采用电子束离子辅助沉积的制备方式,针对薄层敏感度高、光谱变化大等问题,通过建立稳定控制膜层厚度的数学模型来减小膜厚误差... 为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消除杂散光的影响,以K9玻璃为基底设计可见光波段平均反射率小于0.1%的减反射膜。采用电子束离子辅助沉积的制备方式,针对薄层敏感度高、光谱变化大等问题,通过建立稳定控制膜层厚度的数学模型来减小膜厚误差,提高制备精度和成膜稳定性。对减反射膜进行环测实验,优化调整工艺参数,侧重提高减反射膜的硬度和耐水煮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最终制备出的减反射膜在420~680 nm波段内的平均反射率约为0.044%,最高反射率为0.0712%,克服了以MgF2为外层的减反射膜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满足工程应用低损耗、稳定可靠、高强度、可重复性制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电子束蒸发镀膜 误差控制 机械性能 可见光 反射率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RBF神经网络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
6
作者 王琪 孟祥艳 赵黎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针对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定位技术易受环境干扰而导致定位精度不高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通过将图像的颜色矩特征与RSS矩特征融合,构建指纹库,并采用RBF神... 针对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定位技术易受环境干扰而导致定位精度不高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通过将图像的颜色矩特征与RSS矩特征融合,构建指纹库,并采用RBF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实现了图像与RSS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后对定位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多源信息融合定位算法较单一RSS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提高了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室内定位 多源信息融合 颜色矩 神经网络 径向基函数 特征提取
下载PDF
CeO_(2)可见光催化合成APEG保坍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
7
作者 吴凤龙 宋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1-592,共12页
可见光异相催化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是进一步提高单体活性种生成率和减水剂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以CeO_(2)为催化剂,(NH_(4))_(2)S_(2)O_(8)为引发剂,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GE-1000)、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马来酸酐为单体,可见光催... 可见光异相催化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是进一步提高单体活性种生成率和减水剂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以CeO_(2)为催化剂,(NH_(4))_(2)S_(2)O_(8)为引发剂,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GE-1000)、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马来酸酐为单体,可见光催化聚合制备出APEG保坍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初始及含泥净浆流动度分别为295 mm和275 mm,30min后经时损失均为零,展现出良好的分散性、保坍性和抗泥性,性能优于相同条件下热聚合制备的同种减水剂。系统表征发现,两者性能存在差距的原因是分子量不同,但两种减水剂具有相同的水化和抗泥机理,均能延缓水泥水化进程并使蒙脱土层出现不完全的剥离或分叉,与聚合方式无关;并且CeO_(2)具有吸收可见光的能力,在可见光照射下可产生的·OH和·O_(2)^(-)参与聚合反应,促进单体活性种的生成,提高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量和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可见光催化 聚羧酸减水剂 保坍 抗泥
下载PDF
基于特征相似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8
作者 秦伟 段俊阳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单一图像无法全面描述目标的信息,实际应用价值低,针对当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如:融合质量差等,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效果,提出了基于特征相似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分析当前红外... 单一图像无法全面描述目标的信息,实际应用价值低,针对当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如:融合质量差等,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效果,提出了基于特征相似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分析当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研究进展,指出各种方法的局限性,然后采用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并对它们进行图像去噪、增强处理,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特征,最后根据特征相似性进行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并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提升了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质量,融合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图像融合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可见光载荷对云海背景下某型隐身飞机探测能力研究
9
作者 田浩 蔡盛 +1 位作者 王旌尧 王久龙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为研究可见光探测器对某型隐身飞机探测能力,首先建立可见光波段云-海-大气耦合的多向吸收-散射模型;再通过对飞机蒙皮和尾焰几何截面在不同太阳入射角和卫星观测角度下的反射特性建模分析,计算到达探测器焦平面的目标以及背景的光谱能... 为研究可见光探测器对某型隐身飞机探测能力,首先建立可见光波段云-海-大气耦合的多向吸收-散射模型;再通过对飞机蒙皮和尾焰几何截面在不同太阳入射角和卫星观测角度下的反射特性建模分析,计算到达探测器焦平面的目标以及背景的光谱能量分布,从而得到在给定光照条件下探测器极限信噪比和极限探测距离.最后模拟的仿真成像结果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结论的可信度.分析结果表明,以云-海为地物观测背景时,云层的上行反射特性对飞机可探测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太阳入射角小于60°时,飞机蒙皮的表面双向反射率(BRDF)明显高于海平面;太阳入射角大于60°时,云层和海平面对阳光的反射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飞机 探测能力 云海背景 可见光探测器 表面双向反射率 太阳入射角
下载PDF
井下巷道新型可见光通信光源布局方法
10
作者 贺军义 范广晖 +3 位作者 张敏 韩一杰 吴梦翔 冯嘉莘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针对井下巷道可见光通信信号差异大,导致接收端信号误差增大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井下巷道新型可见光通信光源布局方法,并同现有光源布局方法进行对比,从光照度、接收功率、信噪比三个方面评估两种布局方法的系统性能。引入照度均匀... 目的针对井下巷道可见光通信信号差异大,导致接收端信号误差增大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井下巷道新型可见光通信光源布局方法,并同现有光源布局方法进行对比,从光照度、接收功率、信噪比三个方面评估两种布局方法的系统性能。引入照度均匀度(IU)、功率标准偏差(STD)和信噪比的变化系数(CV)评估系统的整体性能。结果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不同半功率角对本文布局方法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半功率角的最优取值,为50°~70°。当半功率角为70°时,与现有光源布局方法比较,本文布局方法的光照度均匀度由0.758降至0.407,降低了46.3%,且最小光照度与最大光照度之间差异更小,光照度分布更均匀;功率标准偏差由0.97降至0.42,降低了56.7%,且降低了功率波动,接收功率分布更均匀;信噪比变化系数由0.0137下降到0.0072,降低了47.7%,信号分布均匀性更高。结论提出的光源布局方法整体性能优于现有方法的,为井下巷道的光源布局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巷道 光源布局 仿真分析 可见光通信
下载PDF
光激性ZnO@g-C_(3)N_(4)异质结的制备与可见光降解亚甲基蓝
11
作者 王建华 张儒男 惠鑫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91-97,120,F0002,共9页
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为原材料,通过热聚合制备层状多孔g-C_(3)N_(4)材料。以醋酸锌为锌源,g-C_(3)N_(4)为基体材料,水热法制备异质结构ZnO@g-C_(3)N_(4)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 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为原材料,通过热聚合制备层状多孔g-C_(3)N_(4)材料。以醋酸锌为锌源,g-C_(3)N_(4)为基体材料,水热法制备异质结构ZnO@g-C_(3)N_(4)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ZnO@g-C_(3)N_(4)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和ZnO@g-C_(3)N_(4)具有多孔片层结构,并且ZnO均匀分布于片层g-C_(3)N_(4)表面,形成异质结构。荧光光谱说明ZnO@g-C_(3)N_(4)异质结构加快了电子和空穴的迁移,降低了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监测亚甲基蓝的特征峰变化,证明了ZnO@g-C_(3)N_(4)异质催化剂可有效降解亚甲基蓝染料。ZnO@g-C_(3)N_(4)催化后离心回收循环利用,多次循环后降解效率未明显降低,说明ZnO@g-C_(3)N_(4)可以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催化 异质结构 氧化锌 g-C_(3)N_(4) 亚甲基蓝
下载PDF
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地物目标提取技术研究
12
作者 李华 李国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中地物目标边界清晰度较低,容易导致地物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区分度降低,进而难以提取地物目标;为此,提出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地物目标提取方法;从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边缘特征3个方面分析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特征... 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中地物目标边界清晰度较低,容易导致地物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区分度降低,进而难以提取地物目标;为此,提出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地物目标提取方法;从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边缘特征3个方面分析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特征;结合3种影像特征对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数据集实行增广处理;对完成增广后的数据集定义影像编码标签,以此确定地物目标增强权重,通过参量化处理地物目标光谱特征,计算光谱吸收指数,获取地物目标提取表达式,从而实现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地物目标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保证地物目标边界的清晰度,具有较强的地物目标提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可见光遥感影像 地物目标提取 编码标签 光谱吸收指数
下载PDF
速率最大化可见光多用户预编码及图书馆应用
13
作者 刘晓叶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3期535-542,共8页
近年来,可见光通信(Visible-Light Communication, VLC)因其契合高能源效率、高可靠性和空天地海一体化泛在接入等多个关键维度而被认为是未来6G关键技术之一。在可见光多用户多接收机下行同时接入过程中,受光信道相关性和多用户干扰影... 近年来,可见光通信(Visible-Light Communication, VLC)因其契合高能源效率、高可靠性和空天地海一体化泛在接入等多个关键维度而被认为是未来6G关键技术之一。在可见光多用户多接收机下行同时接入过程中,受光信道相关性和多用户干扰影响,子信道增益差异较大,较差子信道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针对此问题,考虑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的可见光信道模型,在发送信号非负与总功率受限条件下,提出了系统可达和速率最大化的块对角化(Block Diagonalization, BD)多用户预编码算法,给出了速率最大化的子信道功率分配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基于子空间追踪对预编码矩阵进行了迭代优化,并进行了实测和示范应用。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和速率与基础算法相比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多用户干扰 预编码 可达和速率
下载PDF
可见光通信中曼彻斯特编码抗频闪研究
14
作者 刘正翔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为解决可见光通信中的LED频闪使人感到不适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曼彻斯特编码的抗频闪改进方法,并搭建平台验证其可行性。通过高速摄像机对编码前后频闪现象进行录制,并随机截取550帧数据,使用Matlab分析每个帧图像的灰度对比。实验... 为解决可见光通信中的LED频闪使人感到不适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曼彻斯特编码的抗频闪改进方法,并搭建平台验证其可行性。通过高速摄像机对编码前后频闪现象进行录制,并随机截取550帧数据,使用Matlab分析每个帧图像的灰度对比。实验表明,编码前的帧图像灰度均值在55至70呈现毛刺状剧烈波动,而编码后该值稳定在60~65,视频帧灰度值均化程度大大优于编码前的灰度值曲线。改进后的编码在传输速率增加至2 Kbps后,即便在摄像机下观察,也不会出现LED频闪现象,由此验证本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可见光通信 低闪频 曼彻斯特编码
下载PDF
应用于核电厂的高精度可见光定位技术的研究
15
作者 章小强 刘泽林 +2 位作者 张聪杰 张宏亮 潘锋 《照明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核电站更高效、更便捷的建设和运营。然而,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射频电火花与电磁干扰,这会危及核电站的运行。近年来,被誉为“绿色照明”的LED照明技术快速发展,基于可见光通信(Visible ...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核电站更高效、更便捷的建设和运营。然而,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射频电火花与电磁干扰,这会危及核电站的运行。近年来,被誉为“绿色照明”的LED照明技术快速发展,基于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技术的可见光定位(Visible Light Positioning, VLP)技术因其无电磁干扰且安全性高而引起广泛的关注。考虑到某些极端环境要求机器人配备精确的、抗辐射的室内定位系统来完成艰巨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精度VLP系统,以实现在辐射环境下的鲁棒的高精度室内定位,进而满足核电厂中工业智能化应用需求。另外,本文设计了具有VLC功能的智能LED灯具,并结合基于色散校准优化方法的高精度VLP算法,提供同时照明与高精度的室内定位。实验测试表明:所提出的VLP系统可以实现0.82 cm的平均定位精度,并确保90%的定位误差小于1.41 cm。通过在核电站的关键位置安装该智能LED灯具,可以创建室内定位与跟踪系统,进而加强核电厂内移动机器人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可见光定位 可见光通信 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
下载PDF
基于LWT的可见光OFDM-IM系统研究
16
作者 王宁 赵黎 +1 位作者 张峰 孟祥艳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3,共6页
针对索引调制正交频分复用(OFDM-IM)技术峰均比过高,对相位噪声和载波频偏敏感,系统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基于小波提升变换(LWT)的可见光OFDM-IM系统。首先选择正交小波基作为子载波,通过对信号的分裂、预测和更新,将信号分为高频信号和... 针对索引调制正交频分复用(OFDM-IM)技术峰均比过高,对相位噪声和载波频偏敏感,系统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基于小波提升变换(LWT)的可见光OFDM-IM系统。首先选择正交小波基作为子载波,通过对信号的分裂、预测和更新,将信号分为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再结合可见光信道构成LWT-OFDM-IM系统,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蒙特卡罗方法对系统的可靠性、峰均比特性和最佳小波分解层数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当子载波N=256,子块中子载波数量L=4,激活子载波数量k=2,系统误码率为10~(-4)时,LWT-OFDM-IM比FFT-OFDM-IM改善约8 dB,相较于DWT-OFDM-IM提高约4 dB。当系统互补累计分布函数(CCDF)为10^(-1)数量级时,LWT-OFDM-IM的峰均比较FFT-OFDM-IM改善约2.3 dB。随着小波层数的递增,系统的误码性能越好,当小波层数为3层时,大约在10 dB附近,误码率可到10^(-5)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 提升小波变换 索引调制 峰均比
原文传递
红外与可见光双模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17
作者 吕阳 辛宏伟 +2 位作者 康玉思 贺玉坤 陈长征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为了提升导弹在复杂环境下的寻的制导能力,设计了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双模式导引头光学系统。该方案中采用分光镜透射红外光反射可见光,使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共口径,同时配合红外材料选取,实现光学被动消热差设计。中红外... 为了提升导弹在复杂环境下的寻的制导能力,设计了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双模式导引头光学系统。该方案中采用分光镜透射红外光反射可见光,使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共口径,同时配合红外材料选取,实现光学被动消热差设计。中红外模式视场角3°×2.3°,可见光模式视场角5°×4°,工作温度20℃条件下,双模式在截止频率处,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值均大于0.4。红外与可见光双模式光学系统适合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导弹制导,对温度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可见光 长波红外 消热差
下载PDF
一种基于SSA-DBN的室内可见光指纹定位算法
18
作者 王鹏云 邵建华 +3 位作者 王宗生 程悦 杨薇 杜聪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室内可见光定位在精度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优化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的室内可见光指纹定位算法。首先,采用信号强度特征值与位置坐标建立离线... 室内可见光定位在精度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优化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的室内可见光指纹定位算法。首先,采用信号强度特征值与位置坐标建立离线指纹库;其次,利用麻雀搜索算法较好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的能力,对深度置信网络的初始权阈值进行优化,建立网络训练模型,对待定位目标的位置进行预测,避免了DBN陷入局部最优以及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最后,利用已建立的离线指纹库数据,计算定位误差并分析。在4 m×4 m×2.5 m的空间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3.51 cm,定位误差在6 cm以内的概率为89.9%,与DBN定位算法相比,平均定位误差下降了约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室内定位 麻雀搜索算法 深度置信网络
原文传递
可见光催化CO_(2)参与的芳基烯烃碳碳双键断键羧基化反应
19
作者 曹可弓 高田宇 +7 位作者 廖黎丽 冉川昆 蒋元旭 章炜 周琦 叶剑衡 蓝宇 余达刚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烯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烯烃的C=C键断裂和转化是许多工业过程的基础,可以实现烃类资源的重组与利用.目前,C=C键参与的氧化裂解和烯烃复分解反应已有广泛的研究.相比而言,C=C键参与的还原裂解虽... 烯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烯烃的C=C键断裂和转化是许多工业过程的基础,可以实现烃类资源的重组与利用.目前,C=C键参与的氧化裂解和烯烃复分解反应已有广泛的研究.相比而言,C=C键参与的还原裂解虽然是烯烃与一系列亲电试剂反应合成功能分子的重要途径,但受限于烯烃自身结构和反应特点,该过程存在较大的挑战,目前研究很少.CO_(2)具有储量丰富、廉价易得、无毒且可循环再生等优点,是合成多种大宗化学品及精细化学品的理想碳一资源.然而,CO_(2)由于热力学稳定性及动力学惰性,在温和条件下难以高效、高选择性转化.因此,利用CO_(2)参与烯烃C=C键还原裂解,选择性构建高值化合物,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可见光催化由于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兼容性高等优点,为有机合成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利用二环己基甲基胺作为电子给体,成功实现了可见光催化CO_(2)参与的芳基烯烃C=C键断键羧基化反应.该反应成功的关键在于,二环己基甲基胺既能高效还原淬灭激发态光敏剂并参与烯烃的胺基烷基-羧基化反应,又不明显抑制胺基烷基化中间体对激发态光敏剂的还原淬灭.研究结果表明,多种不同取代(如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基)的芳基烯烃均可与CO_(2)发生羧基化反应,高效高选择性地构建了一系列官能团丰富的芳基乙酸类化合物(如萘普生等药物分子).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1 atm,室温)、官能团耐受性好以及可用于合成药物衍生物等特点.此外,本文通过氘代实验等机理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胺甲基羧化中间体、苄基自由基和苄基碳负离子都是该反应的关键中间体,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首先,二环己基甲基胺还原淬灭激发态光敏剂,产生α-胺基碳自由基,与芳基烯烃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得到苄基自由基,进而被还原态光敏剂还原为碳负离子,对CO_(2)亲核进攻得到烯烃的胺基烷基-羧基化中间体;作为电子给体,该中间体可以淬灭另一分子的激发态光敏剂,并通过分子内去质子化过程,产生α-胺基碳自由基物种,进而经历自由基型β-C断裂,生成热力学更稳定的羧基化苄基自由基,从而实现了烯烃C=C键的还原裂解;最后,新产生的苄基自由基被进一步还原为碳负离子,经历质子化过程后得到目标产物.综上,本文以还原裂解的方式丰富了C=C键断键官能团化反应领域,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CO_(2)的高效高选择性转化,合成了高附加值的芳基乙酸类化合物,阐明了反应机制,为烯烃和CO_(2)的同时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为后续相关反应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可见光催化 C=C键裂解 羧基化 芳基乙酸
下载PDF
基于波前整形和自适应光学的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
20
作者 陈超旭 徐迟 +1 位作者 施剑阳 迟楠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1,共6页
为了解决水下可见光通信中复杂的水下湍流、散射环境对光束造成的畸变而导致信号传输失败的问题,使用随机相位屏方法模拟了水下湍流信道,在发射端对光束进行波前整形实现远距离聚焦,接收端使用自适应相位恢复算法对接收端光斑进行恢复。... 为了解决水下可见光通信中复杂的水下湍流、散射环境对光束造成的畸变而导致信号传输失败的问题,使用随机相位屏方法模拟了水下湍流信道,在发射端对光束进行波前整形实现远距离聚焦,接收端使用自适应相位恢复算法对接收端光斑进行恢复。在1.2 m水下实验平台使用比特功率加载技术发射离散多音信号(discrete multi-tone, DMT)信号测量接收光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基于此,预测了100 m湍流环境下可见光信号的传输速率,与经过波前整形以及自适应相位恢复后的结果对比得到,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使得水下可见光系统的传输速率得到极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可见光通信 波前整形 随机相位屏 湍流 自适应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