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套高分辨率网格对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台风模拟的影响
1
作者 邬贤文 陈勇航 +8 位作者 魏煜 郑运霞 孙琳琳 马骁骏 辛渝 赵兵科 刘海晨 李金乐 李纤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嵌套高分辨率网格对台风模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COAWST(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模式,针对登陆广东、海南的11个台风,设计了2组模拟方案。一组是在9 km分辨率下嵌套3 km分辨率网格,另一组是采用单层9 km... 嵌套高分辨率网格对台风模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COAWST(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模式,针对登陆广东、海南的11个台风,设计了2组模拟方案。一组是在9 km分辨率下嵌套3 km分辨率网格,另一组是采用单层9 km分辨率网格。将模拟结果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发布的最佳路径数据进行对比,以探讨嵌套高分辨率网格是否可以提高台风模拟的准确性。从台风路径的模拟结果来看,在9 km分辨率下嵌套3 km分辨率网格对台风路径模拟的误差较小,而单层9 km分辨率网格模拟的台风路径误差较大。通过对比两组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强度和结构,在模拟区域中使用嵌套高分辨率网格方案的模拟准确性有所提高。两种方案模拟的风场以及副热带高压十分接近。相比于单层网格,嵌套了高分辨率网格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强度误差更小,台风眼更小,位涡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网格 台风模拟 COAWST模式 台风路径 台风强度 台风结构
下载PDF
基于Holland台风模型及三重嵌套海浪模式的台风浪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马秀玲 魏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4,共14页
现有的风场资料存在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偏低的问题。为改进台风期间风场数据,使用Holland经验台风模型结合多平台交叉校准数据(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数据(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 现有的风场资料存在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偏低的问题。为改进台风期间风场数据,使用Holland经验台风模型结合多平台交叉校准数据(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数据(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data,ERA5)风场资料,研究了不同台风最大风速半径(maximum wind radius of the typhoon,RMW)、Holland B参数对模拟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模拟参数,并以改进后的风场驱动三重嵌套海浪模型对台风“威马逊”发生期间的台风浪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1)改进的风场资料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作为海浪模式驱动项可更好地模拟台风期间波浪状况;(2)三重嵌套海浪模型的波浪模拟效果优于单独的海浪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and台风模型 台风“威马逊” 台风 海浪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台风期间盐沼消波效应的观测研究——以珠江口芒洲湿地为例
3
作者 孙璐 黄盛 +4 位作者 赵军鹏 何薇 周水华 邓伟 陈新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滨海盐沼可以减少风暴潮和台风浪的冲击,从而增强海岸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在保护海岸和防灾减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020年6月台风“鹦鹉”活动期间珠江口芒洲湿地的现场实测波浪数据来分析其消浪功能,... 滨海盐沼可以减少风暴潮和台风浪的冲击,从而增强海岸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在保护海岸和防灾减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020年6月台风“鹦鹉”活动期间珠江口芒洲湿地的现场实测波浪数据来分析其消浪功能,以定量研究盐沼植被的消波效应。结果表明,台风“鹦鹉”期间,芒洲湿地测得风暴潮最大增水达0.43 m,漫滩时间大于6 h;实测波浪通过宽度100 m和230 m盐沼植被带的波高衰减率分别为90.5%和97.2%,植被减灾能力为优;根据波高衰减率经验公式的估算结果,波浪经过植被宽度100 m和200 m的波高衰减率分别为94.0%和97.0%,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由于台风“鹦鹉”影响时间短、强度弱,现场测得水位均在1 m以下,而盐沼植被的平均株高约为2 m,植被冠顶未被淹没,因此可将植被看作透空式堤防,其茎叶的摩擦阻尼作用导致波能衰减;并且现场测得有效波高均在0.10 m以下,同时也未发生植被大量倒伏甚至茎秆断裂的情形,因此盐沼植被充分发挥了消波作用。综上,虽然芒洲盐沼面积仅为3.39 km 2,但是其消波效果仍然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洲湿地 台风“鹦鹉” 盐沼 消浪 减灾
下载PDF
高、低空急流耦合对山东“利奇马”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诊断研究
4
作者 张端禹 王俊超 +2 位作者 王晓芳 崔春光 叶金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62,共18页
受登陆北上台风“利奇马”等影响,2019年8月9~12日山东省出现连续暴雨,其中10日夜间出现降雨峰值。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简称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 受登陆北上台风“利奇马”等影响,2019年8月9~12日山东省出现连续暴雨,其中10日夜间出现降雨峰值。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简称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山东省自动气象站逐时降雨量、常规观测资料、中国风云二号地球静止气象卫星(FY-2G)0.1°×0.1°逐小时云顶相当黑体亮温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简称NCEP)1°×1°逐6 h再分析等资料,主要运用纬向风局地变化方程与大气动能方程,诊断分析降雨明显增幅与高、低层风场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暴雨主要影响系统有高低空急流、500 hPa西风槽、850 hPa台风倒槽及“利奇马”本体环流等。10日200 hPa中纬度大尺度西南风急流东南移影响鲁西北,当天08:00(北京时,下同)850 hPa因双台风活动而形成的大尺度东南风急流突然北伸越过山东省。台风倒槽对流云与本体环流对流云先、后北移经鲁中,累积效应造成该地区10日夜间雨量最大。(2)10日20:00850 hPa章丘站东北侧出现了过程最快东风增幅,纬向运动方程诊断结果表明,东风平流是东风增加最主要原因,地转偏向力项则不利于东风增加。(3)10日20:00章丘站200 hPa西南风风力明显加大形成急流,10日08:00至11日08:00青岛站850 hPa维持东南风低空急流。同时位于高空急流右后侧与低空急流左前方是鲁中附近10日夜间降雨增幅的重要原因。章丘200 hPa与青岛850 hPa都是在最大风力之前12 h动能增加最快。动能方程诊断表明,最有利于鲁西北高空急流形成的是位能平流项,最有利于鲁东南低空急流形成的是动能垂直通量散度项。(4)10日20:00至13日08:00“利奇马”本体环流一直在影响山东,暴雨期间山东中部地形的动力作用也一直存在,而降雨的峰值是出现在10日夜间,说明10日20:00前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可能是山东暴雨增幅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主要作用至少有加强山东中部的垂直运动、整层水汽输送与静力不稳定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北上台风 降水增幅机理 高空西南风急流 低空东南风急流 动能诊断
下载PDF
基于累积置信规则库推理的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
5
作者 张恺 杨隆浩 +1 位作者 高建清 郑晶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8,74,共6页
针对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大多是基于时间序列或评估数据的预测模型,忽略了在建模过程中对历史数据的应用和模型的可解释性。鉴于此,该文将扩展置信规则库模型(EBRB)应用于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并针对可能... 针对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大多是基于时间序列或评估数据的预测模型,忽略了在建模过程中对历史数据的应用和模型的可解释性。鉴于此,该文将扩展置信规则库模型(EBRB)应用于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并针对可能存在规则过量和组合爆炸问题,提出基于聚类方法与证据推理(ER)相结合的累积置信规则库(C-BRB)台风灾害经济损失预测模型。最后基于收集到的台风灾害数据进行直接经济损失预测,并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验证基于C-BRB的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预测 累积置信规则库 可解释性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灰色模型的台风强度模拟方法
6
作者 孙建鹏 郑仕豪 +1 位作者 马萧岗 黄文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随着台风全路径模拟技术的不断完善,全海域、大范围的台风危险性分析方法得到发展,然而强度模型的模拟精度不能满足需求。针对台风强度演变受多因素影响、动力关系复杂及强度变化随机性强的特点,基于多变量灰色模型对台风强度模拟方法... 随着台风全路径模拟技术的不断完善,全海域、大范围的台风危险性分析方法得到发展,然而强度模型的模拟精度不能满足需求。针对台风强度演变受多因素影响、动力关系复杂及强度变化随机性强的特点,基于多变量灰色模型对台风强度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并建立起台风多变量灰色强度模型。利用该模型还原了台风“山竹”的强度演变过程,同时对西北太平洋地区整体台风强度进行模拟及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风切变及垂直速度与台风强度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771 8、0.745 1,显著高于其他3个环境因素;台风“山竹”强度模拟的后验差比值及小概率误差分别为0.349 1、0.960 8,达到了最高模拟精度;模型模拟所得西北太平洋地区整体的强度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均与地区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风速 强度模型 灰色关联度 台风“山竹”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2203号台风“暹芭”的路径预报偏差及思考
7
作者 郭乙莹 周冠博 +4 位作者 黄奕武 吕心艳 王皘 张进 许映龙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针对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的主要特点和预报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暹芭”是2022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在华南登陆减弱后,其残余环流继续北上,与西风带系统共同影响我国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北等地的部分地区;... 针对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的主要特点和预报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暹芭”是2022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在华南登陆减弱后,其残余环流继续北上,与西风带系统共同影响我国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北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大、风雨强度强;台风外围出现多个龙卷。主要的预报难点问题有:弱台风准确定位问题表现突出,引进新的卫星产品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度;72 h路径预报的偏差问题主要是由于模式对东台风、大陆高压和南压高压、西风急流等关键系统的预报偏差引起;台风登陆后北上长时间维持(含减弱后的残涡)的预报问题需关注持续的水汽通道和高层出流条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暹芭” 路径调整 预报难点 台风定位 长时间维持
下载PDF
台风干扰海岸林受损及灾后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杜建会 陈嘉健 李升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随着气候变暖,台风登陆的强度及频率均呈增加趋势,其对海岸森林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从而危及沿海生态安全。但因台风登陆的不确定性、海岸森林恢复的滞后性和数据源受限等影响,当前对台风后海岸森林受损及灾后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仍存在很... 随着气候变暖,台风登陆的强度及频率均呈增加趋势,其对海岸森林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从而危及沿海生态安全。但因台风登陆的不确定性、海岸森林恢复的滞后性和数据源受限等影响,当前对台风后海岸森林受损及灾后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台风登陆导致海岸森林枝叶脱落、树干折断和根系裸露等,受树种特征(冠层、树干和根系),林分结构(密度、组成),立地条件(地形、土壤)和台风特征(强度、频率)等影响,海岸森林在不同研究尺度的受损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单一因素难以完全解释台风后海岸森林的受损格局。台风后部分海岸森林因受损严重而死亡,其余仍以种子萌发、幼苗/幼树生长或萌生更新的方式持续恢复。海岸森林在灾后的恢复周期从几个月到几十年不等,其具体时长与树种更新策略(实生、萌生),森林类型(人工林、天然林),树木受损程度(轻度、重度)及区域水热条件(水分、热量)等有关。未来仍需借助多源遥感数据,并结合台风后的固定样方调查、野外采样和室内样品分析,对海岸森林的受损和恢复格局开展多时空尺度研究,阐明不同受损程度下树木的水分传输和光合产物分配过程及其差异,全面揭示台风干扰对海岸森林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森林 台风 受损程度 恢复周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区域ERA5-ZTD/PWV精度评估与台风事件响应研究
9
作者 连达军 何琦敏 +2 位作者 李黎 富尔江 张克非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再分析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历史气象数据同化产品,为了评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最新一代ERA5再分析数据集估计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利用... 再分析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历史气象数据同化产品,为了评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最新一代ERA5再分析数据集估计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利用2017—2019年中国区域内14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面监测站和89个探空站反演的ZTD和PWV数据分别对ERA5-ZTD和ERA5-PWV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青藏地区的站点外,ERA5-ZTD的精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6.3 mm、19.3 mm和17.5 mm;ERA5-PWV的精度分布呈现西部内陆高和东南沿海低的趋势,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0.3 mm,2.9 mm和2.7 mm。此外,在研究2019年“利奇马”台风期间ZTD和PWV的时空分布中,提出了使用水汽到达时间差的方法定量估计台风的水汽移动速度。得到台风期间ZTD和PWV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规律,且移动方向与台风的移动路径方向是一致的,估计的水汽平均移动速度为12.4 km/h,与台风的平均移动速度16.1 km/h非常接近。因此,ERA5-ZTD/PWV在中国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精度,ZTD和PWV可作为重要气象因子为台风的预警预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对流层延迟 水汽 台风
下载PDF
巨灾互换对巨灾风险可保性边界的影响——以超强台风“天鸽”为例
10
作者 尚勤 秦以达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巨灾衍生品对提升保险公司巨灾风险承保能力意义深远。本文探讨了巨灾互换这一新型巨灾衍生产品对巨灾风险可保性边界的影响。构建了利差连续给付型巨灾互换的定价模型,推导了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互换情形下的破产概率模型和可保性边界函... 巨灾衍生品对提升保险公司巨灾风险承保能力意义深远。本文探讨了巨灾互换这一新型巨灾衍生产品对巨灾风险可保性边界的影响。构建了利差连续给付型巨灾互换的定价模型,推导了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互换情形下的破产概率模型和可保性边界函数。并以超强台风“天鸽”对我国造成的损失数据为样本,给出了巨灾互换价差的计算实例,讨论了巨灾互换对可保性边界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损失赔付比例与初始资本、安全负荷系数和破产概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互换能够有效拓展巨灾风险的可保性边界。研究结论可为巨灾互换在中国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互换 可保性边界 GERBER-SHIU函数 台风
下载PDF
台风“杜苏芮”(2305)过程的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
11
作者 姚秀萍 张悦含 袁俊肖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面对超强台风“杜苏芮”,气象部门国省市县四级联动,紧密配合,实现递进式服务,围绕气象灾害演进发生的不同阶段,提供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并在这一过程中分级别、分区域精细化调动部门应急联动和社会力量,以服务对象为主体,提供决策气象服... 面对超强台风“杜苏芮”,气象部门国省市县四级联动,紧密配合,实现递进式服务,围绕气象灾害演进发生的不同阶段,提供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并在这一过程中分级别、分区域精细化调动部门应急联动和社会力量,以服务对象为主体,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行业气象服务等,让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能快速转化为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和特定行业(渔业、航空等)的防灾减灾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行业 公众气象服务 应急联动 气象监测 决策气象服务 超强台风 气象灾害 四级联动
下载PDF
争分夺秒 战风斗雨——“泉州速度”防抗台风“杜苏芮”
12
作者 张志杨 黄蔚林 《中国减灾》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7月28日正面登陆福建泉州,多个县(市、区)受灾严重。泉州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最坏打算、最强力度做最全准备,打好打赢了此次防台风硬仗。转移安置过程中的两起典型的台风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 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7月28日正面登陆福建泉州,多个县(市、区)受灾严重。泉州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最坏打算、最强力度做最全准备,打好打赢了此次防台风硬仗。转移安置过程中的两起典型的台风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成功案例获得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灾后,泉州争分夺秒进行恢复重建,以最快速度帮助群众回归正常生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隐患 生命至上 台风灾害 台风 通报表扬 恢复重建 福建泉州 人民至上
下载PDF
2022年台风“梅花”影响青岛的特征统计分析
13
作者 王军委 盛茂刚 滕先妮 《治淮》 2024年第4期6-7,20,共3页
对2022年12号强台风“梅花”影响青岛各雨量站降雨特征和洪水特征进行统计,并与历年台风特征值比较,得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降水最大点均发生在崂山区沿海一带等结论,并分析出以上特征形成原因,为今后制定青岛台风预防措施提供了... 对2022年12号强台风“梅花”影响青岛各雨量站降雨特征和洪水特征进行统计,并与历年台风特征值比较,得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降水最大点均发生在崂山区沿海一带等结论,并分析出以上特征形成原因,为今后制定青岛台风预防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影响 降水量 特征统计 台风“梅花”
下载PDF
台风和台风模型研究综述
14
作者 陈俊鹏 周自成 +2 位作者 刘飞虹 王印 周月 《上海节能》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我国东南沿海及近海区域风能资源丰富,但也是受台风严重影响的区域。认识台风结构,并探究和预测台风高发区域的风场特征,对海上风电场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首先详细阐述了台风的成因以及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参数台风风场模型的原... 我国东南沿海及近海区域风能资源丰富,但也是受台风严重影响的区域。认识台风结构,并探究和预测台风高发区域的风场特征,对海上风电场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首先详细阐述了台风的成因以及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参数台风风场模型的原理以及关键参数,并对风场模型中各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阐释。台风风场模型应用范围广,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以提高预测准确性,便于更好地服务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结构 台风关键参数 参数风场模型
下载PDF
基于灾害风险普查知识库的台风灾害链知识图谱构建
15
作者 朱海铭 林广发 +3 位作者 张明锋 张润川 曾念霖 蔡文欣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5,共7页
基于灾害系统论与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利用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供的调查技术规范和各灾种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已有的历史台风灾害案例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从中提取出致灾因子、承灾体分类目录及相互之间的灾害链关系表;基... 基于灾害系统论与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利用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供的调查技术规范和各灾种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已有的历史台风灾害案例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从中提取出致灾因子、承灾体分类目录及相互之间的灾害链关系表;基于GIS中的时空拓扑关系理论,提取承灾体实体与致灾因子空间特征之间的时空拓扑关系谓词;从台风灾害报道的新闻与社交媒体语料库中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受灾动词、受灾程度词,作为描述承灾体受灾情况的关系谓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致灾因子-关系-承灾体”三元组为灾害链基本链条的知识网络,从而构建出更为全面完整的台风灾害链网络。该知识网络包括59个节点,787个三元组,通过Neo4j图数据库更具体形象地展示了完整的台风灾害链网络,并为进一步的台风灾害网络分析和知识推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链 知识图谱 知识库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下载PDF
不同频次海温强迫对台风“利奇马”模拟的影响
16
作者 易侃 姚佳伟 +4 位作者 李响 杜梦蛟 张蕴斐 罗嘉琪 王晨琦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2,共12页
基于WRF气象模式,利用不同时间频次的海温强迫场对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个例开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频次海温强迫对台风“利奇马”路径模拟的影响较小,而对台风强度和结构的模拟有较大影响。高频海温强迫场相较于日平均海... 基于WRF气象模式,利用不同时间频次的海温强迫场对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个例开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频次海温强迫对台风“利奇马”路径模拟的影响较小,而对台风强度和结构的模拟有较大影响。高频海温强迫场相较于日平均海温场保留了海温与台风相互作用之前的信号,使其在台风路径上的暖涡更暖,导致模拟的台风强度更强,特别是在快速增强阶段与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更为接近。通过对台风过程中的热力和动力过程分析发现,高频海温强迫场会使更多的水汽进入台风中心,释放凝结潜热,增强台风次级环流。对流增强使得内核区域下沉气流增强,进而加强台风暖心,导致中心气压降低,台风增强;同时,入流的增强使得更多的涡度和角动量向台风中心输送,台风结构紧致,平均切向风增大,台风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台风强度 时间分辨率 次级环流
下载PDF
台风天气下通州湾港区附近海域风暴增水分布研究
17
作者 陈自怡 潘毅 +1 位作者 罗广胜 于普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规划通州湾港区建设,考虑极端天气下海域风暴增水的影响。以Holland台风模型和ERA5再分析气象资料作为驱动,基于Delft3D模型与ADCIRC模型构建大小嵌套的风暴潮数学模型。根据移行路径对1945—2021年间影响通州湾海域的台风进行科学分... 为规划通州湾港区建设,考虑极端天气下海域风暴增水的影响。以Holland台风模型和ERA5再分析气象资料作为驱动,基于Delft3D模型与ADCIRC模型构建大小嵌套的风暴潮数学模型。根据移行路径对1945—2021年间影响通州湾海域的台风进行科学分类,包括北侧掠过型、东侧掠过型、南侧掠过型、西侧掠过型和直接穿过型,每类选取3场典型台风,复演选取的15场典型台风过程,计算分析极端天气下通州湾港区海域的风暴增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州湾港区附近海域在台风风暴极端天气下最大增水为0.5~1.0 m,以大洋港深槽、冷家沙外侧水道为中心往外海逐渐减小,南侧掠过型台风期间出现风暴增水极大值。通州湾增水大小与台风风场引起的风暴流场时空变化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风暴增水 通州湾港区
下载PDF
台风登陆期间跨海大桥风-浪-流作用结构振动分析
18
作者 魏凯 钟茜 沈忠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台风登陆时,常诱发狂风、巨浪、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威胁跨海大桥的安全。开展台风登陆期间跨海大桥风-浪-流多灾害作用随机振动分析对桥梁结构设计及安全运营有重要作用。首先,介绍台风登陆期间的风-浪-流多灾害数值模拟技术,利用台风混... 台风登陆时,常诱发狂风、巨浪、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威胁跨海大桥的安全。开展台风登陆期间跨海大桥风-浪-流多灾害作用随机振动分析对桥梁结构设计及安全运营有重要作用。首先,介绍台风登陆期间的风-浪-流多灾害数值模拟技术,利用台风混合风场模型驱动SWAN+ADCIRC波流耦合模型实现桥址海域台风期间的风、浪、潮、流模拟。然后,总结了风、浪、潮、流荷载的计算方法,其中风荷载采用了台风风谱,波浪荷载考虑台风波浪谱及各墩非一致激励。以某跨海公铁两用大桥为例,基于台风“艾利”期间的环境参数模拟结果,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开展跨海大桥多灾害作用振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响应的统计特征可利用每次10 min的30次短期随机时程分析结果均值作为代表值,桥梁短期动力响应极值服从广义极值分布;考虑风向、波向变化对桥梁随机振动分析结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跨海大桥 振动分析 台风 多灾害 波流作用 极值分布
下载PDF
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19
作者 刘仕潮 李明杰 吴少华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 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次数最多的是外海转向型台风,占比高达44.3%,而正面登陆型台风最少,占比只有5.4%,但引起的增水量值最大;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在6—10月均有出现,8月出现次数最多;风暴潮强度等级为Ⅴ级(增水50~100 cm)的过程占比最多,为42.7%,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Ⅳ级(超警戒30 cm之内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的占比最多,为45.0%;风暴潮发生次数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增水为50~100 cm的过程,高潮位超警戒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以上的过程在近20年只出现3次;在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预报和应对中,需要重视可能正面登陆的和9—10月的外海转向型台风;8月和9月是江苏沿海出现风暴潮灾害可能性较高的月份,若这两个月的天文高潮与风暴增水叠加合适,极有可能出现达到黄色警戒潮位以上的高潮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江苏沿海 台风路径 风暴潮强度 警戒潮位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台风“烟花”(2106)期间江苏南通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陈思帆 刘张齐 +3 位作者 毕丽丽 丁文娜 姜修洋 董进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9,共11页
2021年第6号(2106)台风“烟花”是我国有监测记录以来对大陆影响时间最长的台风,为华东地区带来了暴雨级的降水。基于台风“烟花”(2106)影响江苏南通地区期间小时尺度高分辨率的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2021年第6号(2106)台风“烟花”是我国有监测记录以来对大陆影响时间最长的台风,为华东地区带来了暴雨级的降水。基于台风“烟花”(2106)影响江苏南通地区期间小时尺度高分辨率的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水δ^(18)O值为-11.7‰~-2.3‰,加权平均值为-7.4‰。台风影响前期,采样点水汽主要来源于附近海域,受云下蒸发效应的影响,降水δ^(18)O值相对偏正;台风影响中期,受相对湿度与上游累积对流强度的共同控制,降水δ^(18)O值逐渐偏负。但相较于已发表的我国台风降水δ^(18)O极端偏负值(-20.1‰~-12.6‰),台风“烟花”(2106)降水δ^(18)O极值并未显著偏负,主要是由于上游累积对流降水历时较短以及台风登陆后水汽缺乏大规模有组织性的对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稳定同位素 台风“烟花”(2106) 云下蒸发效应 对流强度 上游降水 华东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