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技术在台风强度预报中的运用
1
作者 曾海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098-0101,共4页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气象单位台风强度预报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包括台风强度预报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具体应用。经研究发现,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学习模型是目前台风强度预测中的有效方法。具体应用中,通过提取台风强度变化特...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气象单位台风强度预报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包括台风强度预报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具体应用。经研究发现,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学习模型是目前台风强度预测中的有效方法。具体应用中,通过提取台风强度变化特征、预测台风强度变化趋势以及监测台风强度突变情况等步骤,便可实现台风强度的及时、准确预报。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台风强度预测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台风强度预测 深度学习模型
下载PDF
一种基于集合数值预报产品的台风强度订正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海川 董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相对于台风路径预报,数值模式对于台风强度的预报能力仍有较大不足。为进一步降低台风强度预报误差,提升防台减灾能力,利用2018—2019年ECMWF集合预报数据,在偏相关分析及共线性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台风初始强度、初始场误差项、集合... 相对于台风路径预报,数值模式对于台风强度的预报能力仍有较大不足。为进一步降低台风强度预报误差,提升防台减灾能力,利用2018—2019年ECMWF集合预报数据,在偏相关分析及共线性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台风初始强度、初始场误差项、集合平均变化项以及集合离散度项构成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预报方程。利用2020年数据进行预报效果的对比检验得出以下结论:由预报方程得到台风强度的预报误差在各预报时效均小于集合预报中不同统计量的预报产品,其中,24 h预报的均方根误差较ECMWF集合预报最大值、平均值分别减少34.36%和14.58%,较确定性模式预报减小20.38%。72 h预报较集合平均及最大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25.68%和12.91%,较确定性模式预报减小11.13%。在台风个例的对比分析中,预报方程的预报效果同样优于ECMWF集合预报及确定性模式预报,与实况最为接近,且在快速增强的台风预报中有更好的表现。基于集合预报的台风强度预报方程能够定量地从集合预报中提取关键信息生成更为准确的预报结果,可以为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强度 预报方程 集合预报 偏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台风强度突变判别技术的应用
3
作者 周冠博 钱奇峰 许映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3,共8页
台风强度突变的趋势判别问题一直是台风预报中的难点。人工智能由于通过机器对大量样本进行分析和学习,能够隐式提取图像中深层抽象的复杂特征,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气象领域中。以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 network)Re... 台风强度突变的趋势判别问题一直是台风预报中的难点。人工智能由于通过机器对大量样本进行分析和学习,能够隐式提取图像中深层抽象的复杂特征,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气象领域中。以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 network)Resnet模型和基于时空关联深度学习模型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为技术基础,通过标注、学习2005—2018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的卫星云图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引入了生命周期指示,提出了一种自动、客观的台风快速增强趋势判别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台风强度快速增强RI(rapid intensification)趋势预测和判别问题。通过对2019—2021年全年的业务台风云图和2022年多个强度突变的台风个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人工智能的台风快速增强趋势判别技术优于传统主观的强度预报方法,具有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卫星云图 台风强度突变 Resnet网格 LSTM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人工智能台风强度集合预报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颖 金龙 +2 位作者 黄小燕 史旭明 金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6-815,共10页
利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通过学习挖掘高维数据集的内在几何结构,高效地实现维数约简和特征提取的能力,论文以2001—2012年共12年6—9月西北太平洋海域内生成的台风样本为基础,将气候持续因子作为台风强度的基本预报因子,采用局部线性嵌入... 利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通过学习挖掘高维数据集的内在几何结构,高效地实现维数约简和特征提取的能力,论文以2001—2012年共12年6—9月西北太平洋海域内生成的台风样本为基础,将气候持续因子作为台风强度的基本预报因子,采用局部线性嵌入的特征提取与逐步回归计算相结合的预报因子信息数据挖掘技术,以进化计算的粒子群算法,生成期望输出相同的多个神经网络个体,建立了一种新的非线性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模型,进行了分月台风强度预报模型的建模研究。在建模样本、独立预报样本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方法和气候持续法进行预报试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在6、7、8和9月24 h台风强度预报中,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23.34%、24.46%、19.41%和27.45%,4个月的平均绝对误差下降了23.10%;48 h台风强度预报中,6—9月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44.82%、16.73%、0.89%和49.26%,4个月的平均绝对误差下降了25.5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变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忌近邻个数的情况下,建立的台风强度集合预报模型,其预报结果稳定可靠,相对于气候持续法均为正的预报技巧水平,为台风强度客观预报提供了新的预报工具和预报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线性嵌入 粒子群-神经网络 集合预报 气候持续法 台风强度
下载PDF
环境风垂直切变与登陆台风强度变化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徐明 余锦华 +1 位作者 赖安伟 彭菊香 《暴雨灾害》 2009年第4期339-344,共6页
为了了解环境风垂直切变在登陆台风强度突变下所起的作用,利用1990—2004年登陆中国的111个台风的强度、登陆位置以及NCEP/NCAR每日4次等压面风场等资料,分析了风速垂直切变对台风登陆过程中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海盆中相比,环... 为了了解环境风垂直切变在登陆台风强度突变下所起的作用,利用1990—2004年登陆中国的111个台风的强度、登陆位置以及NCEP/NCAR每日4次等压面风场等资料,分析了风速垂直切变对台风登陆过程中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海盆中相比,环境风垂直切变与登陆台风强度的线性相关性减小,滞后的时间长度减短;环境风垂直切变与滞后6~18 h的台风强度有不可忽视的相关性,与滞后6 h的台风强度相关最佳,相关系数为0.215;对于显著增强的登陆台风,其所处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不太大,平均在9 m.s-1以下,反之当环境风垂直切变在9 m.s-1以上时,登陆台风的强度也有可能显著减弱;与在华南登陆的台风相比,在华东登陆的台风其减弱型样本相对更多,其强度受风速垂直切变影响衰减得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垂直切变 登陆台风 台风强度变化
下载PDF
基于KPCA的台风强度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史旭明 金龙 黄小燕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针对影响台风强度前期预报因子较多以及因子的非线性变化特点,首先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部分预报因子,再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剩余的预报因子中提取包含了原数据较多信息的核主成分与前期选入的预报因子共同作为模型输入。进一步考... 针对影响台风强度前期预报因子较多以及因子的非线性变化特点,首先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部分预报因子,再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剩余的预报因子中提取包含了原数据较多信息的核主成分与前期选入的预报因子共同作为模型输入。进一步考虑到神经网络集合预报中个体的准确性和差异性的权衡问题,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生成若干组神经网络,分别选择每组中性能最优的个体,建立了一种新的非线性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最后以西北太平洋海域2001—2010年5—10月的台风强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符合实际应用的要求,其预报平均绝对误差明显小于同等条件下的神经网络方法和逐步回归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强度 核主成分分析 神经网络 集合预报
下载PDF
基于模型叠加方法的登陆台风强度预报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利华 骆高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关键词 登陆台风强度 周期变化 随机变化 叠加模型 预报
下载PDF
一种面向工程应用的台风强度统计预测方法
8
作者 文元桥 蔡永庆 耿晓巧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为实现台风强度的年变化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均生函数模型的预测方法。选取最大风速作为台风强度的指标,利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西北太平洋台风资料,建立台风登陆和未登陆情况下的预测模型,做5 a预测,并与观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灰... 为实现台风强度的年变化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均生函数模型的预测方法。选取最大风速作为台风强度的指标,利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西北太平洋台风资料,建立台风登陆和未登陆情况下的预测模型,做5 a预测,并与观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灰色均生函数模型对台风强度的预测具有较高精度,年平均值最大绝对误差为4.4 m/s,低于2012年各站25次台风强度的数值模式预测结果平均值;年极值最大绝对误差为11.1 m/s,低于上海台风模式对台风个例的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应用 灰色均生函数模型 台风强度预测 最大风速 连续时间序列预测 西北太平洋海域
下载PDF
利用雷达回波特征和地面资料确定9615号台风强度
9
作者 陈恒明 《广东气象》 1997年第3期5-6,共2页
关键词 雷达回波 地面数据 台风强度 监测预报 热带气旋
下载PDF
基于XGBoost和LSTM的台风强度预测模型分析
10
作者 刘峻 高珊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第6期46-48,共3页
台风是在温带洋面上生成和发展的热带天气系统,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准确估算台风强度是台风预报和灾害预警中极为关键的问题。目前,对台风预报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对其强度预测仍然是台风预报的难点之一。文章基于极端梯度... 台风是在温带洋面上生成和发展的热带天气系统,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准确估算台风强度是台风预报和灾害预警中极为关键的问题。目前,对台风预报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对其强度预测仍然是台风预报的难点之一。文章基于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对台风强度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将XGBoost和LSTM组合应用于台风强度的预测是可行的,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LSTM XGBoost 台风强度预测
下载PDF
台风强度及演变的卫星反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兴海 郁凡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1-708,共8页
本文利用日本静止卫星MTSAT的观测资料以及福建省气象台发布的2008年台风资料,对2008年三个台风:凤凰、森拉克、黑格比进行了研究.以人机交互的方式通过从静止卫星红外(10.8μm,IR1)、水汽(6.7μm,WV)波段图像获取相关信息,定义了面积... 本文利用日本静止卫星MTSAT的观测资料以及福建省气象台发布的2008年台风资料,对2008年三个台风:凤凰、森拉克、黑格比进行了研究.以人机交互的方式通过从静止卫星红外(10.8μm,IR1)、水汽(6.7μm,WV)波段图像获取相关信息,定义了面积指数、中心亮温指数、最小亮温指数,初步研究了其与台风强度的关系.发现IR1亮温面积指数在台风增强过程中与强度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IR1中心亮温指数与台风强度整体变化趋势一致;IR1最小亮温指数在台风由强变弱时急剧下降,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红外水汽亮温差(IR-WV)面积指数与IR1中心亮温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更明显.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台风强度变化的研究提供量化的卫星观测指标.在实际业务中,对海上台风的强度很难测量,可利用这些指标对台风发展作出初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强度 卫星观测 MTSAT卫星 红外通道
下载PDF
台风强度变化最快时涡度的解析解
12
作者 范景威 周伟灿 +1 位作者 冯也骋 官元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5-634,共10页
利用旋转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推导得到动能方程,通过动能的局地变化率定义刻画台风强度变化率的能量泛函,对泛函作变分得到Euler⁃Lagrange方程.分析方程可知,当台风强度变化率达到最大时,摩擦力、气压梯度力、重力和动能梯度满足四力平... 利用旋转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推导得到动能方程,通过动能的局地变化率定义刻画台风强度变化率的能量泛函,对泛函作变分得到Euler⁃Lagrange方程.分析方程可知,当台风强度变化率达到最大时,摩擦力、气压梯度力、重力和动能梯度满足四力平衡关系.因此,这四个力确定的向量可以作为台风强度的预报因子,更准确地确定台风系统强度变化率达到最大的时间点.进一步通过风场变分分解提取到有旋场中的最大涡旋,得到台风强度变化最快时涡度和流场的解析解,对研究台风发展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趋势和台风的空间结构具有实用价值,为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强度 涡度 解析解 变分法 风场分解
下载PDF
基于LSTM的台风强度预测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珊 刘峻 《信息与电脑》 2021年第11期30-32,共3页
台风是一种复杂的天气系统,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准确及时地预测台风,可以为防灾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大大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得益于近年来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深度神经网络逐步应用于气象领域。笔者基于极度长... 台风是一种复杂的天气系统,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准确及时地预测台风,可以为防灾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大大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得益于近年来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深度神经网络逐步应用于气象领域。笔者基于极度长短期记忆模型对台风强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实验表明,将该模型应用于台风强度的预测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LSTM 台风强度预测
下载PDF
全球气候模式对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大尺度环境因子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斌 钱业 +2 位作者 王瑞芳 赵鑫 金磊 《干旱气象》 2021年第3期466-479,共14页
基于NOAA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5)模式历史试验输出结果,首先评估模式对控制台风强度的大尺度环境因子空间分布的模拟能力,然后在台风主要发展区域,评估模式对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和时... 基于NOAA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5)模式历史试验输出结果,首先评估模式对控制台风强度的大尺度环境因子空间分布的模拟能力,然后在台风主要发展区域,评估模式对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ESM1-BGC,CESM1-CAM5和CNRM-CM5能模拟出观测的海表面温度气候分布和上升特征;CCSM4,CESM1-BGC和CESM1-CAM5能模拟出观测的混合层厚度气候分布和增厚特征;ACCESS1-0,ACCESS1-3,CanESM2和GFDL-ESM2M能模拟出观测流出层温度气候分布和下降特征,但模拟的下降率小。ACCESS1-0,CESM1-CAM5,CNRM-CM5,MPI-ESM-MR和GFDL-ESM2G能模拟出观测垂直风切变的气候分布和趋势特征。综合评估表明CESM1-BGC和CESM1-CAM5可用来研究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气候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强度气候变化 海温 海洋混合层厚度 流出层温度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和GM模型的全球变暖与台风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振宸 张响亮 +4 位作者 陈薇 柏灵 夏雨萱 钟山浩 穆瑾 《科技风》 2018年第18期119-119,124,共2页
飓风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往往造成数百人死亡,偶尔成千上万的人。许多气象学家都认为,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出现全球变暖(大约半摄氏度),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全球变暖与台风有很强的相关性。^([1])用数学方法预测未来台风的变... 飓风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往往造成数百人死亡,偶尔成千上万的人。许多气象学家都认为,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出现全球变暖(大约半摄氏度),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全球变暖与台风有很强的相关性。^([1])用数学方法预测未来台风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根据1949-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和1949-2015年为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低气压来探讨全球变暖与台风强度的相关性,考虑到多种气象现象与气象要素之间的滞后性,台风资料滞后一年。^([2])首先,针对这个问题,考虑到中国台风强度不适用,选用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值代表台风强度。台风频率也是台风强度的重要参数,因为台风是海陆空协调和能量释放的过程。数据采用MATALB软件处理,获得年度台风频率和台风最强中心最低气压。SPSS软件用于分析数据,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和滞后性。其次,考虑到全球平均气温,台风最低气压和台风频率是时间序列过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IMA模型。对于未来的变化,由于数据量小,灰色系统被用来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气温将持续上升,台风强度将下降。最后,由于大部分研究台风是用数值模式计算的,所以没有很有效的简单公式,采用相对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系数分析法 台风强度 ARIMA模型 灰色预测 线性回归
下载PDF
AAS:基于逻辑生长方程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预报模型
16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2-562,共1页
台风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台风登陆前后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提高我国对台风灾害的预报预警水平,减轻台风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一直是防灾减灾的重点所在.过去几十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预... 台风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台风登陆前后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提高我国对台风灾害的预报预警水平,减轻台风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一直是防灾减灾的重点所在.过去几十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预报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强度预报水平的进展相当缓慢,而预报时效也仅为3~5天.因此,如何提高台风强度预报水平、延长预报时效成为了当前台风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时效 台风灾害 西北太平洋台风 预报水平 预报预警 风暴潮 台风强度 路径预报
下载PDF
利用FY-4A卫星资料研究海洋热含量对台风强度的影响
17
作者 张月 谢涛 +1 位作者 鄢俊洁 赵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3-690,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平均海面温度持续升高,我国东南沿海至西北太平洋周边台风频繁发生,海温与台风发生及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现阶段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FY-4A融合海温数据、NOAA气候态数据WOA18和CMEMS海面高度异常...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平均海面温度持续升高,我国东南沿海至西北太平洋周边台风频繁发生,海温与台风发生及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现阶段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FY-4A融合海温数据、NOAA气候态数据WOA18和CMEMS海面高度异常数据,采用海洋热含量(TCHP)算法计算获得2019年西北太平洋海洋热含量空间分布数据,并根据两层约化重力模式和海水状态方程计算出的H_(26)(从海面到26°C等温线深度)与Argo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用来检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结合我国东南沿海及西北太平洋2019年台风数据,将TCHP和H_(26)与台风强度进行拟合。结果表明:TCHP和H_(26)与台风强度四次多项式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RMSE分别为19.1和28.2。根据海-气交换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所经过海面的海洋热量影响着台风的变化趋势,海洋热含量越高,台风后期发展的强度越大,台风等级也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卫星 海洋热含量 台风强度 H_(26)
下载PDF
台风强度预报更有准儿了
18
《浙江气象》 2017年第3期19-19,共1页
几十年来,国际上对台风(在美国大西洋称为飓风)强度预报几乎无任何进展,表现在对强台风预报强度偏弱;对弱台风预报强度偏强。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模式研发团队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台风科学研究与实际预报的中尺度区域... 几十年来,国际上对台风(在美国大西洋称为飓风)强度预报几乎无任何进展,表现在对强台风预报强度偏弱;对弱台风预报强度偏强。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模式研发团队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台风科学研究与实际预报的中尺度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与意大利科学家合作,揭示了海浪破碎和浪致混合对台风强弱影响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强度 海洋减灾 台风预报 实际预报 团队开发 耦合模式 研究成果 海气 美国大西洋 十年
下载PDF
嵌套高分辨率网格对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台风模拟的影响
19
作者 邬贤文 陈勇航 +8 位作者 魏煜 郑运霞 孙琳琳 马骁骏 辛渝 赵兵科 刘海晨 李金乐 李纤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嵌套高分辨率网格对台风模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COAWST(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模式,针对登陆广东、海南的11个台风,设计了2组模拟方案。一组是在9 km分辨率下嵌套3 km分辨率网格,另一组是采用单层9 km... 嵌套高分辨率网格对台风模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COAWST(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模式,针对登陆广东、海南的11个台风,设计了2组模拟方案。一组是在9 km分辨率下嵌套3 km分辨率网格,另一组是采用单层9 km分辨率网格。将模拟结果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发布的最佳路径数据进行对比,以探讨嵌套高分辨率网格是否可以提高台风模拟的准确性。从台风路径的模拟结果来看,在9 km分辨率下嵌套3 km分辨率网格对台风路径模拟的误差较小,而单层9 km分辨率网格模拟的台风路径误差较大。通过对比两组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强度和结构,在模拟区域中使用嵌套高分辨率网格方案的模拟准确性有所提高。两种方案模拟的风场以及副热带高压十分接近。相比于单层网格,嵌套了高分辨率网格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强度误差更小,台风眼更小,位涡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网格 台风模拟 COAWST模式 台风路径 台风强度 台风结构
下载PDF
不同频次海温强迫对台风“利奇马”模拟的影响
20
作者 易侃 姚佳伟 +4 位作者 李响 杜梦蛟 张蕴斐 罗嘉琪 王晨琦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2,共12页
基于WRF气象模式,利用不同时间频次的海温强迫场对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个例开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频次海温强迫对台风“利奇马”路径模拟的影响较小,而对台风强度和结构的模拟有较大影响。高频海温强迫场相较于日平均海... 基于WRF气象模式,利用不同时间频次的海温强迫场对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个例开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频次海温强迫对台风“利奇马”路径模拟的影响较小,而对台风强度和结构的模拟有较大影响。高频海温强迫场相较于日平均海温场保留了海温与台风相互作用之前的信号,使其在台风路径上的暖涡更暖,导致模拟的台风强度更强,特别是在快速增强阶段与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更为接近。通过对台风过程中的热力和动力过程分析发现,高频海温强迫场会使更多的水汽进入台风中心,释放凝结潜热,增强台风次级环流。对流增强使得内核区域下沉气流增强,进而加强台风暖心,导致中心气压降低,台风增强;同时,入流的增强使得更多的涡度和角动量向台风中心输送,台风结构紧致,平均切向风增大,台风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台风强度 时间分辨率 次级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