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东部两次极端台风暴雨的水汽特征研究
1
作者 顾雨亭 张灵杰 +1 位作者 康天伟 赖丽娜 《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260-269,共10页
本文利用自动站资料、ERA5 (0.25˚ × 0.25˚)逐时再分析等资料,基于天气学和诊断方法对2013年23号台风“菲特”、2019年09号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东部极端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浙江东部极端台风暴... 本文利用自动站资料、ERA5 (0.25˚ × 0.25˚)逐时再分析等资料,基于天气学和诊断方法对2013年23号台风“菲特”、2019年09号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东部极端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浙江东部极端台风暴雨过程通常对应水汽通道的长时间稳定维持,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条件。并且一些情况下水汽通道存在多条。(2) 造成浙江东部极端台风暴雨过程往往洋面上存在多个台风相互作用,多台风带来的水汽更为充沛。(3) Hysplit三维轨迹能更直观立体反应水汽来源,其与水汽输送路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浙江省东部极端台风暴雨的水汽净输入边界往往为东边界。(4) 暴雨发生前、发生时,水汽通量散度强负中心与强暴雨区对应很好,并且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的变化往往对应降水的减弱或暴雨带位置的变化。(5) 极端台风降水时段近地面往往稳定存在急流输送水汽,并且降水增强伴随急流增强;站点上空为整层饱和区,水汽条件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 HYSPLIT
下载PDF
近60年黑龙江省台风暴雨统计及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任丽 王晓雪 张桂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使用台风最佳路径、黑龙江省8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日降水量资料及NCEP NC再分析资料,对近60年黑龙江省台风活动规律、台风暴雨时空分布和环流形势及各物理量统计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以后造成暴雨的台风个数增加,2015年之后台... 使用台风最佳路径、黑龙江省8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日降水量资料及NCEP NC再分析资料,对近60年黑龙江省台风活动规律、台风暴雨时空分布和环流形势及各物理量统计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以后造成暴雨的台风个数增加,2015年之后台风暴雨强度持续增加,2020年达到最强。黑龙江省台风暴雨站次最多的时间是7月下旬至9月上旬。黑龙江省受台风影响出现暴雨的次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暴雨次数多的站点一般与地形有关。将台风暴雨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分为3型8类,A型暴雨过程以台风环流降水为主,多数为稳定性降水,降水持续时间较长,B型和C型暴雨过程有较强冷空气参与,对流活跃,通常雨强较大。给黑龙江省带来大范围暴雨的环流形势有5类。以A-Ⅱ和C-Ⅰ两种环流形势出现的台风个数最多,A-Ⅱ和B-Ⅱ造成的暴雨范围最广。黑龙江省台风暴雨过程低空均有低涡活动;水汽主要来自日本海和黄渤海;低层辐合中心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A-Ⅱ类台风暴雨的各个物理量特征最突出(假相当位温和比湿略小于B-Ⅱ类);B-Ⅱ类台风暴雨过程的暖湿空气最强,尽管动力条件稍差,但较好的热力和水汽条件也足以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成为平均单个过程出现暴雨以上站次最多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分型研究 变性 锋生 地形增幅
下载PDF
高植被覆盖区台风暴雨型滑坡成灾机制及预警模型研究综述
3
作者 豆红强 简文彬 +3 位作者 王浩 樊秀峰 刘红位 吴振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共15页
高植被覆盖区台风暴雨型滑坡具有显著的群发、突发和高隐蔽特性,面对日益增加的防灾减灾需求,如何科学地揭示其成灾机制并构建智能预警模型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文中首先以浙闽两省频发的台风暴雨型滑坡为例,系统总结了其... 高植被覆盖区台风暴雨型滑坡具有显著的群发、突发和高隐蔽特性,面对日益增加的防灾减灾需求,如何科学地揭示其成灾机制并构建智能预警模型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文中首先以浙闽两省频发的台风暴雨型滑坡为例,系统总结了其地貌地质、时空分布和上覆植被等发育特征。其次,从台风暴雨型滑坡成灾机制、植被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及台风暴雨型滑坡的预警预报等3个方面重点梳理并剖析了当前研究现状,强调指出当前有关高植被覆盖区台风暴雨型滑坡的研究仍存在台风-暴雨共同作用下植被发育斜坡的水文动态响应刻画不足、成灾机制仍不清晰以及由此导致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缺乏针对性、已有预警模型精细化、精准化预警不足等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最后,建议未来研究亟需聚焦地质-植被-气象的相互作用,查明高植被覆盖区台风暴雨型滑坡的孕灾环境与其发育规律,明确台风暴雨下植被发育斜坡的水文响应规律,揭示其失稳演化过程与成灾机制,建立台风暴雨过境全过程的时空预警模型。文中旨在为台风暴雨型滑坡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进而为全球高植被覆盖区台风暴雨型滑坡的预警与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台风暴雨 高植被覆盖区 成灾机制 预警
原文传递
台风暴雨工况下植被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蒋必凤 凌毅 +1 位作者 陈晓 李淑敏 《福建建筑》 2023年第3期74-77,共4页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资料,探讨台风暴雨工况下影响边坡失稳的因素,为边坡失稳治理提供参考。经过定性分析得出,内部因素包括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边坡植被条件;外部因素包括风荷载、雨荷载的作用;种植根系较浅的乔木的土质凸坡,...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资料,探讨台风暴雨工况下影响边坡失稳的因素,为边坡失稳治理提供参考。经过定性分析得出,内部因素包括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边坡植被条件;外部因素包括风荷载、雨荷载的作用;种植根系较浅的乔木的土质凸坡,在台风暴雨工况下容易发生滑坡;提出台风暴雨耦合作用对植被边坡作用的示意模型,阐释了台风暴雨导致边坡失稳的机理;并以海南吊罗山为例,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和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植被边坡 稳定性
下载PDF
山东6次台风暴雨雨滴谱统计特征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俊 郑丽娜 +1 位作者 王洪 刘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488,共14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降水天气现象仪观测资料和热带气象最佳路径数据集,针对2018—2021年6次影响山东的台风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分析台风影响代表站暴雨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台风进入山东之初的微物理特征不...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降水天气现象仪观测资料和热带气象最佳路径数据集,针对2018—2021年6次影响山东的台风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分析台风影响代表站暴雨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台风进入山东之初的微物理特征不同,台风安比(1810)、台风温比亚(1818)、台风巴威(2008)和台风烟花(2106)偏海洋性,台风摩羯(1814)和台风利奇马(1909)偏大陆性。经过不同距离、受不同环境影响后,台风暴雨的微物理特征出现变化。参数间的统计关系显示,大陆性和海洋性对流云降水存在差异,如μ-λ统计关系等。Z-R关系较复杂,大陆性和海洋性对流云降水过程,Z-R关系无明显差异。平衡雨滴谱占比为0.8%~29.3%,较高占比(大于7.0%)平衡雨滴谱既可出现在海洋性对流云降水过程,也可以出现在大陆性对流云降水过程;过渡雨滴谱占比为22.8%~77.8%,高比例(大于50.0%)过渡谱主要出现在大陆性对流云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雨滴谱 平衡雨滴谱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福建省台风暴雨灾害链预测推理
6
作者 张润川 林广发 +3 位作者 周星辰 曾念霖 卢逖中 余珊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1期17-25,共9页
灾害链演化过程涉及多种灾害的引发关系,但此类引发关系只是逻辑上的因果关联,并非表示灾害链前一节点必然导致后一节点发生,因此如何估算灾害链前后节点发生概率,是灾害链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福建省台风暴雨灾害... 灾害链演化过程涉及多种灾害的引发关系,但此类引发关系只是逻辑上的因果关联,并非表示灾害链前一节点必然导致后一节点发生,因此如何估算灾害链前后节点发生概率,是灾害链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福建省台风暴雨灾害历史资料,根据台风的灾害成因与特征提取灾害链中的关键节点,并统计各个节点的发生频数,将其转换为节点初始概率表,据此构建福建省台风暴雨灾害链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以1503号台风“苏迪罗”为例,将已知降雨强度、降水历时等灾情数据输入模型,对台风暴雨灾害链进行预测推理,并将所得时序性发生概率转换为危险性等级。结果表明:各节点危险性等级与“苏迪罗”台风暴雨引发的洪涝、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情实况基本一致,说明利用灾害链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预测推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贝叶斯网络 台风暴雨 灾害链
下载PDF
台风暴雨矿渣型泥石流形成机制与动力特征——以兴宁乌石坑沟泥石流为例
7
作者 黄家华 冯文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7-1397,共11页
受台风“尤特”登陆影响,台风暴雨直接激发兴宁乌石坑沟特大矿渣型泥石流灾害,物源巨大,潜在危害极大。笔者等通过现场调绘及室内试验,对本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动力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此类泥石流致灾机理及危害性评价提供借鉴。研究表... 受台风“尤特”登陆影响,台风暴雨直接激发兴宁乌石坑沟特大矿渣型泥石流灾害,物源巨大,潜在危害极大。笔者等通过现场调绘及室内试验,对本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动力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此类泥石流致灾机理及危害性评价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其独特的流域地形特点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因素,以沟道堆积物为主的丰富矿渣型物源是基础条件,高强度的台风暴雨是直接激发因素,与矿山开采、矿渣随意堆放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扩大了灾害规模。泥石流形成过程与动力特征为前期强降雨—崩滑碎屑流—矿渣型泥石流—台风暴雨—沟道堵塞雍高—溃决、规模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泥石流 台风暴雨 形成机制 动力特征 广东兴宁铁山嶂矿区
下载PDF
水汽通量散度分解在一次台风暴雨中的应用
8
作者 周冠博 柳龙生 李兴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81,共11页
作为表征异常降水的一个重要参数,水汽通量散度(Q v)根据亥姆霍兹定理被分解为三个分量,即旋转风引起的水汽平流(Q r)、辐散风引起的水汽平流(Q d)和气流辐合辐散造成的水汽通量散度(Q div)。以2018年18号台风温比亚造成的河南商丘和江... 作为表征异常降水的一个重要参数,水汽通量散度(Q v)根据亥姆霍兹定理被分解为三个分量,即旋转风引起的水汽平流(Q r)、辐散风引起的水汽平流(Q d)和气流辐合辐散造成的水汽通量散度(Q div)。以2018年18号台风温比亚造成的河南商丘和江苏徐州的强降水为例,分析了水汽通量散度分解后的三个分量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Q v仅能得到水汽聚集的情况,分解之后的分量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不同的降水时段内具体是哪些项起到了主导因素。总的Q v贡献主要来自于Q div,而降水的增强一般与Q r的正贡献对应较好,降水的减小往往是由于Q d的抑制作用引起的,未来将应用这种水汽通量散度分解方法有效改进台风降水落区的诊断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通量散度 气流分解 台风暴雨
下载PDF
DB4403/T255——2022《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地方标准解读
9
作者 王冕博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5期158-163,共6页
2022年8月24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DB4403/T255-2022《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标准于2022年9月1日开始实施。本标准为国内首个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的标准,该标准的编制为切实发挥室... 2022年8月24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DB4403/T255-2022《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标准于2022年9月1日开始实施。本标准为国内首个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的标准,该标准的编制为切实发挥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险安置功能,保障救灾救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升城市应急避难(险)服务保障水平,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对标准的内容与技术考虑做了解读,以更好地用于指导深圳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工作,推动标准的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 标准解读 室内应急避难场所
下载PDF
浙江区域台风暴雨多模式QPF融合技术应用试验
10
作者 姚梦颖 吴梦雯 +2 位作者 刘建勇 娄小芬 郑林晔 《海洋气象学报》 2023年第2期76-87,共12页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台风路径集合预报逐12 h以及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 3 km、CMA-MESO 10 km)、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和浙...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台风路径集合预报逐12 h以及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 3 km、CMA-MESO 10 km)、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和浙江省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ZJWARMS)逐6 h预报资料,以2021年台风“烟花”“灿都”影响下浙江区域6 h暴雨(R≥25 mm)为研究对象,对台风降水多模式定量降水预报(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QPF)融合技术在浙江台风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针对两次台风降水过程,4家区域模式对浙江暴雨预报过高估计,而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浙江暴雨预报的公平技巧评分(equitable threat score,ETS)、降低暴雨空报率。(2)与台风“烟花”暴雨预报效果最佳的CMA-MESO 3 km相比,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对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命中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分别提高18.80%和23.41%,ETS分别提高24.37%和25.76%;与台风“灿都”暴雨预报效果最佳的ZJWARMS相比,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对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ETS分别提高23.08%和3.23%;且两次过程中该方法的暴雨预报POD和ETS均高于同期浙江业务应用的客观预报。(3)在各家区域模式的台风路径预报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能显著提高台风暴雨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概率匹配 集合预报 区域模式
下载PDF
基于Massflow模型的青龙沟台风暴雨型泥石流运动特征研究
11
作者 熊朝正 吉锋 石豫川 《人民珠江》 2023年第3期17-22,60,共7页
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登陆,造成位于皖南中低山区的青龙沟暴发大规模台风暴雨型泥石流,为深入探究台风暴雨型泥石流运动特征,在查明青龙沟沟谷特征、形成条件及物源分布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高精度三维模型,计算非台风暴雨与台风... 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登陆,造成位于皖南中低山区的青龙沟暴发大规模台风暴雨型泥石流,为深入探究台风暴雨型泥石流运动特征,在查明青龙沟沟谷特征、形成条件及物源分布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高精度三维模型,计算非台风暴雨与台风暴雨2种工况,运用地表过程动力学数值分析软件Massflow进行泥石流运动特征数值模拟及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较于非台风暴雨型泥石流,台风暴雨型泥石流具有较快的前进速度,分别在600、100、1500、1600、1900 s运动至监测点j1—j5,龙头能在短时间内对沿途沟道及建筑物造成破坏;泥石流暴发过程形成3个主要堆积区,台风暴雨型泥石流最大堆积厚度分别为3.08、3.80、7.75 m,堆积面积分别为36324.4、3700.4、32279.5 m^(2),具有较大的高度影响范围、平面影响范围的特征,更易对工程建筑及居民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泥石流 运动特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台风暴雨诱发边坡破坏机理与动力演进过程研究
12
作者 江健宏 边宏光 +2 位作者 宁潇 李莉莉 张玉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168,25,共5页
为分析台风暴雨诱发边坡破坏机理,基于4个台风期间实测降雨资料,针对福建某边坡遭遇台风暴雨时的安全状态开展数值模拟,以分析台风暴雨诱发边坡破坏及演进传播机制。对于失稳前的边坡,基于有限元法采用蒙特卡罗法计算边坡实时失效概率... 为分析台风暴雨诱发边坡破坏机理,基于4个台风期间实测降雨资料,针对福建某边坡遭遇台风暴雨时的安全状态开展数值模拟,以分析台风暴雨诱发边坡破坏及演进传播机制。对于失稳前的边坡,基于有限元法采用蒙特卡罗法计算边坡实时失效概率、可靠性指数,并揭示边坡渗流场及塑性区的瞬时变化特征。对于失稳后的边坡,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采用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的Herschel-Bulkley-Papanastasiou(HBP)流变模型计算其失稳后大变形行为,进而从滑动速度和堆积特征等方面分析滑坡动力灾变过程。结果表明,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关键因素,边坡发生失稳后,其前缘滑动速度可达到15 m/s。研究结果可为极端条件下边坡工程的安全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边坡破坏 蒙特卡罗 动力灾变 HBP流变模型
原文传递
乔灌木对台风暴雨型滑坡稳定性影响
13
作者 于鑫 聂闻 +3 位作者 简文彬 谢伟 芦松 叶春阳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17-29,共13页
在降雨工况下,乔灌木通过其根系对边坡体的加筋锚固和茎叶减少坡体被雨水冲刷,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台风暴雨季节,台风又通过植被的摇曳使地表开裂,强化了降雨入渗效果,进一步使土体的基质吸力、黏聚力下降,使边坡的稳定性... 在降雨工况下,乔灌木通过其根系对边坡体的加筋锚固和茎叶减少坡体被雨水冲刷,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台风暴雨季节,台风又通过植被的摇曳使地表开裂,强化了降雨入渗效果,进一步使土体的基质吸力、黏聚力下降,使边坡的稳定性降低。为了探索台风暴雨季节乔灌木对边坡起到正向作用还是反向作用,文章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进行量化分析,比较有无台风作用和不同强度台风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台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中,边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和含水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不断提前;同时施加台风暴雨耦合作用的滑坡相对于单纯降雨作用的滑坡,其滑坡破坏的面积与体积更大,且台风等级越强,坡体的破坏的面积体积区域越大。通过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验证,比较模拟边坡的稳定性发现:在无台风作用下初始稳定性系数最大且下降速度最慢,台风作用次之,强台风作用下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安溪县 滑坡 乔灌木 图像识别 稳定系数
下载PDF
多尺度地形对武江流域“06.7”台风暴雨的影响
14
作者 邹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共4页
2006年7月第4号台风“碧丽斯”(Bilis)登陆期间,北江流域一级支流武江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并形成有记录以来流域最大洪水。为此,基于地面降水数据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研究发现源自湖南南部的对流风暴越过分水岭后所形成的“列... 2006年7月第4号台风“碧丽斯”(Bilis)登陆期间,北江流域一级支流武江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并形成有记录以来流域最大洪水。为此,基于地面降水数据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研究发现源自湖南南部的对流风暴越过分水岭后所形成的“列车效应”,是造成武江流域短时间内极端降水的主要原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该对流风暴活动规律的研究表明,武江流域的复杂地形造成对流风暴多次转向,极大延长了风暴在乐昌市境内的停留时间,加剧了局地的暴雨山洪。研究同时发现,位于骑田岭山区的黄岑水库与台风相互作用,可能增强了局地对流活动。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小尺度复杂地形对台风暴雨的影响,对于指导防范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地形 武江流域 “06.7”台风暴雨 影响
原文传递
用SMAT建立台风暴雨预报模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博 赵思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2,共10页
台风暴雨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是科研与业务都特别关注的问题,因此其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采用综合多级相似预报技术(简记为SMAT),对"浙东南沿海"区域台风过程所引发的暴雨天气进行研究。该技术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样... 台风暴雨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是科研与业务都特别关注的问题,因此其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采用综合多级相似预报技术(简记为SMAT),对"浙东南沿海"区域台风过程所引发的暴雨天气进行研究。该技术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样本间的相似程度进行描述,同时将描述样本相似程度的物理量由单因子拓展为因子组合。通过对13年间历史资料的试验,得出了台风暴雨预报模型(SMAT-Ty-phoon)。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给出了重要试验数据参数。台风暴雨的相似试验结果显示,建模时的CSI(forecast successful index)高于0.7,且漏报率为0。在试报阶段,CSI也能保持在0.45以上。此外,台风暴雨预报模型的准确率(0.72)和漏报率(0.26)与业界同行相比,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引进数值产品和多因子求相似技术后,试验结果证明SMAT具有较强的平均预报能力,说明了所得到的台风暴雨预报模型是有优势的。最后,通过对试验的分析,得出了对当地台风暴雨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的一些物理量,对于这些指标,预报员在业务预报中应给予足够考虑;同时也给出了在做类似相似试验中关键区和相似因子选取时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预报模型 台风暴雨 性能检验
下载PDF
杭州市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 被引量:42
16
作者 俞布 缪启龙 +3 位作者 潘文卓 宋健 张玮玮 段春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5-1422,共8页
根据1960—2009年杭州市7个县市区的台风降水资料,结合杭州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一个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能力为一体的区域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评价指标的栅格化,并利... 根据1960—2009年杭州市7个县市区的台风降水资料,结合杭州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一个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能力为一体的区域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评价指标的栅格化,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编制以100 m×100 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将杭州市域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的5级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杭州市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从西南至东北呈递增趋势。萧山区、余杭市及杭州主城区等沿海平原区,风险等级相对较高;而建德市、淳安县等中西部山地丘陵区,风险等级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风险 区划 评价
下载PDF
台风暴雨型滑坡降雨阈值曲线研究——以福建地区为例 被引量:36
17
作者 伍宇明 兰恒星 +1 位作者 高星 李郎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62,共8页
台风暴雨型滑坡具有群发性、规模小、爆发性强的特点,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本文应用极值理论分析,以极端降雨重现期的极大值作为标准并计算有效的降雨区间,通过统计分析,确定触发暴雨型滑坡的降雨阈值曲线。应用模... 台风暴雨型滑坡具有群发性、规模小、爆发性强的特点,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本文应用极值理论分析,以极端降雨重现期的极大值作为标准并计算有效的降雨区间,通过统计分析,确定触发暴雨型滑坡的降雨阈值曲线。应用模型对福建地区台风暴雨型滑坡进行了分析,福建省3个灾害高发区为:南平一三明地区、泉州地区和宁德地区。南平—三明地区降雨阈值较高,但发生的滑坡数量较多,主要以3d的降雨为主;泉州地区小于3d的连续降雨和大于8d的连续降雨是触发该地滑坡的主要降雨区间;宁德地区对短期降雨较为敏感,滑坡主要由1d的降雨引起。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台风地区触发滑坡的降雨阈值要高于非台风地区。降雨型滑坡阈值主要受气候,地质和土壤厚度影响,气候因素为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型滑坡 台风地区 降雨阈值曲线 极值理论
下载PDF
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时空特征及预警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艳辉 温铭生 +1 位作者 苏永超 许凤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1)“苏罗迪”台风诱发的600余处崩滑流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滑坡、崩塌、泥石流数量比例约为6∶2∶1,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当日降雨当日崩滑,具有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小时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往往比平均小时大雨强滞后,滞后时间约1~2h,具有大雨强小时滞后性。因此,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大雨强小时滞后性三大特征。(2)提出了基于“命中率、漏报率和空报率”三指标的地质灾害预警校验方法,建立完善了各指标的测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苏罗迪”台风地质灾害预警校验结果显示,本次过程中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效果总体较好,保证了较高的命中率,较低的漏报率,但预警区空报率偏高。除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本身的技术难度外,降雨预报准确率偏低特别是极端降雨预报不足的现状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空报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地质灾害时空特征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预警效果
下载PDF
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汪亚萍 崔晓鹏 +1 位作者 冉令坤 余晖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756,共10页
本文利用2006年登陆台风"碧利斯"暴雨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结合湿热力平流参数、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和Q*矢量散度等8个动力因子,对&q... 本文利用2006年登陆台风"碧利斯"暴雨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结合湿热力平流参数、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和Q*矢量散度等8个动力因子,对"碧利斯"台风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指出:(1)8个动力因子在"碧利斯"台风强降水区均表现为强信号,其中,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等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的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与总云水物质的相关系数也均达0.97以上,而热力切变平流参数与上述二者的相关系数最低,达0.5左右;(2)8个动力因子中,Q*矢量散度随降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霰融化成雨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似,热力切变平流参数随降水强度呈现"增大—减小—再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其他6个动力因子均呈现单调增长趋势,与"雨水碰并云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类似;(3)总体看来,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4个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及雨水收支相关的总的云微物理过程转化率对应更好,因此,对降水的指示意义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台风暴雨 动力因子 云微物理过程
下载PDF
0505号“海棠”台风暴雨数值模拟试验和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周玲丽 翟国庆 +2 位作者 王东法 谷风鸣 何斌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9-500,共12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2.2较好的模拟结果,并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以及实况雷达回波资料对台风"海棠"造成的浙闽地区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次暴雨属于台风中心北侧附近的螺旋云带降水,主要是由边...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2.2较好的模拟结果,并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以及实况雷达回波资料对台风"海棠"造成的浙闽地区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次暴雨属于台风中心北侧附近的螺旋云带降水,主要是由边界层强中尺度辐合带直接影响造成的,降水伴随着辐合带发展;边界层顶的强东风急流和对流层低层强偏南气流在浙闽地区的交汇是强辐合带的成因;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相伴东风急流和强辐合带的北移,这是本次暴雨出现稳步北抬的原因。台风的三支不同气流在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地区交汇上升,起到了水汽通道和能量输送以及建立不稳定区的作用,提供了暴雨的增幅与维持,而气流的汇合主要发生在边界层内,这也是中尺度辐合带高度受限于边界层的原因。浙闽地区复杂的中尺度地形对本场暴雨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为暴雨的增幅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对边界层不同气流造成的中尺度辐合带而言,地形的作用较小,仅可阻挡降水向西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数值模拟 WRF模式 中尺度辐合带 地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