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1
作者 黄芷舟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1期7-9,共3页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逐渐转向史学化,以增强研究的真实性和学术价值。史学化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的产物,更是历史进程的记录与反映。文学的叙事结构、主题选择、人物塑造等都深受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逐渐转向史学化,以增强研究的真实性和学术价值。史学化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的产物,更是历史进程的记录与反映。文学的叙事结构、主题选择、人物塑造等都深受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影响。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史学化方法论强调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文学作品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等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具体方法包括文本细读、历史文献分析、跨学科视角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所处时代 主题选择 跨学科视角 文学作品 文本细读 文献分析 史学化
下载PDF
知人论世,诗史互证——论清儒笺注唐人别集的史学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雪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00,共6页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期,仅以笺注唐人别集而言,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即前无古人。此外,清人在笺注唐人别集的过程中还表现出明显的史学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作者年谱的大量改订或补作、诗文的系年化倾向以及笺注过程中诗史互...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期,仅以笺注唐人别集而言,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即前无古人。此外,清人在笺注唐人别集的过程中还表现出明显的史学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作者年谱的大量改订或补作、诗文的系年化倾向以及笺注过程中诗史互证方法的普遍运用等三个方面。这种史学化特征是清代考据学影响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知人论世"理论在笺注唐人别集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笺注 唐人别集 史学化
下载PDF
论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一个史学化或法学化的质疑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松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分析了法学界关于中国法制史研究方法问题上史学化和法学化分歧的实质。认为由于受到学科发展阶段和程度的限制,无论是史学化还是法学化,在解读中国传统法制的问题上,都有比较严重的缺陷。从长远的眼光看,探寻中国传统法制中理据的内容... 分析了法学界关于中国法制史研究方法问题上史学化和法学化分歧的实质。认为由于受到学科发展阶段和程度的限制,无论是史学化还是法学化,在解读中国传统法制的问题上,都有比较严重的缺陷。从长远的眼光看,探寻中国传统法制中理据的内容才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史学化 法学
下载PDF
《拾遗记》创作的史学化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红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31-134,共4页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记载的国度,强烈的史学观念影响着上自史官下至小说家的创作与著述。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拾遗记》虽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但在其艺术审美特征上也表现出史学化的倾向。《拾遗...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记载的国度,强烈的史学观念影响着上自史官下至小说家的创作与著述。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拾遗记》虽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但在其艺术审美特征上也表现出史学化的倾向。《拾遗记》的这种史学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史书式的结构体例、尚实的著录意识、以史为鉴的撰述目的和补正史遗阙的史料价值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史学化 特征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3期26-27,共2页
根据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情况来看,具有十分浓郁的历史兴趣,但是传统的现当代文学较为侧重文学内部史,这一现象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受到人文社会学科优势的压力,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危机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想要更好的发展... 根据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情况来看,具有十分浓郁的历史兴趣,但是传统的现当代文学较为侧重文学内部史,这一现象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受到人文社会学科优势的压力,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危机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突破现有的文学界限,涉及更广阔的历史时空。本文主要内容研究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希望能为我国现代当文学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史学化 文学体制
下载PDF
经书史学化的一个样本——兼论《史记》引《书》述史
6
作者 钱宗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中国最早的知识体系是大道之学,而后是小道之学,次第展开的是经书与诸学理论的构建和功能的叙述。司马迁撰著《史记》,大量引述《尚书》,形成大量同义同构或同义异构的史料。运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集史料,爬梳整比,考证辨析,可以列出&qu... 中国最早的知识体系是大道之学,而后是小道之学,次第展开的是经书与诸学理论的构建和功能的叙述。司马迁撰著《史记》,大量引述《尚书》,形成大量同义同构或同义异构的史料。运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集史料,爬梳整比,考证辨析,可以列出"今文《尚书》各篇《史记》分布表"和"《史记》引《书》篇目分布表》",阐明今文《尚书》是《史记》最为重要的前源史料,揭示司马迁采用的是"述"的叙事方式,全面系统地展现《史记》援《书》述史的深度和广度。这在中国学术史上,是第一次通过样本分析,演绎经书史学化的具体过程,总结《史记》援《书》述史的主要方法。同时,第一次对《尚书》经典化过程中的知识转型和传播方式进行叙述和阐释,对于中国学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尚书 经书 史学化
下载PDF
经学史学化对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影响
7
作者 周书灿 《郭沫若学刊》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近代以来经学史学化学术趋势对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对传统儒家经典进行大胆怀疑与批判的同时,在唯物史观理论的指导下,郭先生颇为重视从传统儒家经典中汲取有价值的史料,结合传统文献、古文字资料和民族学材料... 近代以来经学史学化学术趋势对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对传统儒家经典进行大胆怀疑与批判的同时,在唯物史观理论的指导下,郭先生颇为重视从传统儒家经典中汲取有价值的史料,结合传统文献、古文字资料和民族学材料,获取大量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信息。郭沫若先生藉经考史的学术尝试在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和中国史学的变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郭先生藉经考史学术实践中所暴露出若干局限和不足,表明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仅仅具有奠定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基础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史学化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
下载PDF
浅析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8
作者 冯志英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54-155,共2页
关于我国现当代文学史学化的问题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着眼于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问题进行了讨论,结合一些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史学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家誉 张爱 《神州》 2019年第14期7-7,共1页
"现当代文学研究"自8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史学化"的研究趋势,一些学者希望"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突破文学局限,和历史更加紧密的结合,丰富学科的内涵。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现当代文学研究"... "现当代文学研究"自8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史学化"的研究趋势,一些学者希望"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突破文学局限,和历史更加紧密的结合,丰富学科的内涵。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现当代文学研究"却在一步步偏离文学的道路,走入了史学研究的窠臼之中。陈寅恪"史诗互证"观点的解读是否有失偏颇,倚重"外部研究"的方式真的能够有效解读现当代文学的时代内涵吗?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史学化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史学化”发展探讨
10
作者 高钤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92-194,共3页
近几年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发展趋势上正逐渐地朝向"史学化"方面倾向,并且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此抱有肯定的态度,甚至明确表示只有文学研究向着文学史的方向发展,文学著作才会更加具有时间感与真实感。在对文学进行研究的... 近几年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发展趋势上正逐渐地朝向"史学化"方面倾向,并且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此抱有肯定的态度,甚至明确表示只有文学研究向着文学史的方向发展,文学著作才会更加具有时间感与真实感。在对文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关系进行延伸,使其映射出时代现象,这样才可以让文学著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以及专业性,从而使文学界可以更加广泛地接受与认可。我国对待文学研究的态度一向是秉持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所以,在研究方向与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并且对于文学研究而言,学术上存在不统一和适当的争论,才可以使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史学化 发展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学化”的面影——评景李斌著《欧阳予倩年谱(1889—1962)》
11
作者 金星 《学术评论》 2021年第6期79-85,共7页
景李斌教授著《欧阳予倩年谱(1889—1962)》(以下简称《年谱》)已在2019年9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在《年谱》面世之前景李斌曾将一些章节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自2011年景李斌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上发表第一篇关于欧阳予倩的佚文... 景李斌教授著《欧阳予倩年谱(1889—1962)》(以下简称《年谱》)已在2019年9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在《年谱》面世之前景李斌曾将一些章节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自2011年景李斌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上发表第一篇关于欧阳予倩的佚文开始,至《年谱》出版已有八年之久。此项学术工作费时颇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史料搜集、佚作整理到年谱编订、校勘订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欧阳予倩 中央戏剧学院 学术期刊 史料搜集 订误 史学化
下载PDF
回归朴学与走向实证——评《现代文学的史学化研究》
12
作者 王彪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第2期264-267,共4页
金宏宇教授的现代文学版本研究别具特色。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其内在学术理路也日渐明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新文学的版本批评》两著从校评实践到理论方法,为新文学系统化、学理化的版本研究建构新范式,... 金宏宇教授的现代文学版本研究别具特色。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其内在学术理路也日渐明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新文学的版本批评》两著从校评实践到理论方法,为新文学系统化、学理化的版本研究建构新范式,标志着其“版本批评”理论基本成熟。接续新文学版本之“九页”思考并整合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他在《文本周边》中对现代文学副文本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与“版本批评”一并整合入“文本四维论”虚实纵横的理论架构中。其新著《现代文学的史学化研究》,返“朴”归真,不仅对既往研究有了新的思考与拓展,还试图建构更为宏观的研究体系。他通过对传统朴学的概念、方法进行清理,并吸收西方“渊源批评”、文本发生学等理论,尝试建构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朴学方法”。这种基于实证观念与史料批判来研究现代文学的倡导,有力地批评了当下理论先行、阐释过度的现状,引导当下研究走向求得“十分之见”的史学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副文本 版本批评 热奈特 朴学 文本发生学 学术理路 史学化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史学化发展趋势
13
作者 张静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81-182,共2页
现当代文学作为我国一直研究文学的热点问题之一,近些年,我国针对现当代文学所进行的研究方向渐渐产生变化,已迈向对现代文学史领域的研究。并且,多数学者表示,唯有对文学史展开充分探索与分析,才可使得其中研究所具备的真实性获得充分... 现当代文学作为我国一直研究文学的热点问题之一,近些年,我国针对现当代文学所进行的研究方向渐渐产生变化,已迈向对现代文学史领域的研究。并且,多数学者表示,唯有对文学史展开充分探索与分析,才可使得其中研究所具备的真实性获得充分呈现。但这一观念存在一定片面性,针对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的发展趋势,应是我国现当代文学探索过程趋向史学化。在对文学作品展开研究时,现阶段已很少有专家对作品自身展开研究,而是针对文章年代背景和文章所含角色出身等诸多层面展开深度了解与比较。唯有如此,才是展开中国现当代文学探究的主要发展态势以及有关学者应一同努力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史学化
下载PDF
典范建构与文化自信:杜维运对王船山史学的现代阐释及其价值
14
作者 吴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杜维运以王船山史学为突破口,寻求中国史学衔接西方、走向世界的可行路径。他从历史语境、思想传统、时代趋向等角度对王船山史学进行系统观照,探赜王船山史论的精神基源、思想脉络与史学价值,从而把它与一般文人史论划清界限。他从中... 杜维运以王船山史学为突破口,寻求中国史学衔接西方、走向世界的可行路径。他从历史语境、思想传统、时代趋向等角度对王船山史学进行系统观照,探赜王船山史论的精神基源、思想脉络与史学价值,从而把它与一般文人史论划清界限。他从中西比较视域对王船山的史学研究方法与历史阐释艺术进行类型分析、功能阐释、价值评估,揭示王船山在史实归纳和历史阐释方面的杰出造诣,彰显王船山史学的当代性和世界性,有效回击了西方史学的傲慢与偏见,体现出中国史学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杜维运的相关研究有效推动了王船山史学的经典化、船山学的海外传播,为中国史学的域外认同、中国文化的国际输出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迎接西方挑战中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史学经典 国际认同 自信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被引量:53
15
作者 郜元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共25页
80年代中期以来,因为"文学失却了轰动效应",又因为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学科优势的压力,"现当代文学研究"发生强烈危机感,为克服危机感,提出了"史学化"要求。"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兴趣本来就很浓... 80年代中期以来,因为"文学失却了轰动效应",又因为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学科优势的压力,"现当代文学研究"发生强烈危机感,为克服危机感,提出了"史学化"要求。"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兴趣本来就很浓郁,但过去侧重文学内部史的探索,现在则要突破文学界线,伸向更大的历史时空。"现代文学研究"一直争取成为够格的专门史学,90年代后"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兴趣也急剧增高,一个突出标志是"文学体制与文学生产"的探索显示了深度历史研究的意识,陈寅恪"诗史互证"的范式特别流行,但过分倚重"外部研究",鲁迅特别关注的一时代文学所反映的整体时代精神及其嬗变线索的方法反而被轻视。这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走向"史学化"时应该注意的一种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科危机 史学化 文学体制
原文传递
法律史研究的方向:法学化还是史学化 被引量:32
16
作者 胡永恒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8-189,193,共12页
中国法律史研究应该走向 "法学化"还是 "史学化",是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法律史学科位于法学学科建制中,长期以来研究主力为法学出身的学者。法学研究者重在对历史进行阐释、惯于演绎逻辑,常以西方法学概念、理论... 中国法律史研究应该走向 "法学化"还是 "史学化",是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法律史学科位于法学学科建制中,长期以来研究主力为法学出身的学者。法学研究者重在对历史进行阐释、惯于演绎逻辑,常以西方法学概念、理论为前提,对中国法律进行评判,因此目前法律史研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史料基础薄弱、西方中心主义与现代化范式泛滥。近些年大量史学出身的研究者进入法律史领域,为法律史研究带来新气象。基于史学基础薄弱的现状,法律史研究应当走向史学化。在这一前提下,研究者个人应追求法史兼修,学界应加强分工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史 法学 史学化 范式
原文传递
“史学化”还是“历史化”: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势 被引量:18
17
作者 钱文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如何概括和评价1990年代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倾向与问题,本文认为不宜单纯从学科分类的角度将其归纳为"史学化",因为"史学化"只是"历史化"思潮的诸面向之一。发生于1990年代后中国现当代... 如何概括和评价1990年代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倾向与问题,本文认为不宜单纯从学科分类的角度将其归纳为"史学化",因为"史学化"只是"历史化"思潮的诸面向之一。发生于1990年代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历史化"思潮既借鉴了福柯思想中对于传统哲学、美学诸问题、概念的本体论怀疑与解构,表现出反本质主义、反形式主义和非历史化研究的认识论倾向,在具体的文学史研究中引发对1980年代纯文学观以及启蒙主义所主导的文学史观的普遍反思与重构。与此同时,"历史化"在方法论上更是对于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具体运用与实践,是1990年代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进行研究的主要策略和有效方法,并在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具体实践中表现为不同侧重的学术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化 历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研究史学化趋势之我见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均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5,共6页
大概七八年前,我曾就治学经验对前辈学者黄修己先生做过一次访谈,他的一段自述给我印象深刻。他说,他当年在北京大学读书五年,就学会了四个字:'干货'和'硬伤'。'干货'自是指文章中要有大量一手史料,尤其是此前... 大概七八年前,我曾就治学经验对前辈学者黄修己先生做过一次访谈,他的一段自述给我印象深刻。他说,他当年在北京大学读书五年,就学会了四个字:'干货'和'硬伤'。'干货'自是指文章中要有大量一手史料,尤其是此前研究中较少或不曾触及的史料。这段谈话对我后来的学术方向产生了极大影响,史料的丰富度与可发掘性就成为我选择研究领域的重要考量因素。不过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近三四年来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也逐渐上升为争议话题。(1)对于史学化方法的质疑,主要出自一批最为卓越的评论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化 文学史料 当代文学研究 之我见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与“史学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建立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29,共4页
说近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涌动着重视史料的热潮,应该是毫无争议的。这从学界不避重名之嫌组织召开的多个以"史料研究""历史化"为题的学术会议,可见一斑。对于这股热潮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出现的原因、表现以及意... 说近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涌动着重视史料的热潮,应该是毫无争议的。这从学界不避重名之嫌组织召开的多个以"史料研究""历史化"为题的学术会议,可见一斑。对于这股热潮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出现的原因、表现以及意义、缺憾,已有不少学者撰文分析。少有人论及的是,这股热潮的出现,不只是当代文学学科"内部"所致,还要考虑一些近期的"外部"原因。最切近的是各类研究基金近年以"文献整理与研究"为题目立项的课题数量、比例有明显增多的迹象,但这不单单出现在当代文学学科,而是人文社科各学科立项课题都有此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文献整理与研究 立项课题 史料研究 学术会议 人文社科 史学化 出现的原因
原文传递
经筵进读与史学义理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姜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24,共8页
宋代历史诠释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对当下政治的关怀。在经筵中讲读儒家经典与历史经验,为帝王提供治国理据与借鉴的制度安排,也为士大夫提供了利用历史诠释表达政治观念的合理途径。在具体政治环境的刺激下,以唯道德主义为检验标准的观... 宋代历史诠释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对当下政治的关怀。在经筵中讲读儒家经典与历史经验,为帝王提供治国理据与借鉴的制度安排,也为士大夫提供了利用历史诠释表达政治观念的合理途径。在具体政治环境的刺激下,以唯道德主义为检验标准的观念体系逐步成熟,并渗透到历史编纂中,使史学诠释产生明显的"义理化"倾向。作者将以《资治通鉴》和《唐鉴》为例,检讨这一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 史学义理 《资治通鉴》《唐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