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0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呈交替现象1例
1
作者 张玉荣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73-74,8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动过速无影响,进而表明房室结折返环路中无希氏束及心室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右束支传导阻滞 交替现象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在改善右束支阻滞、射血分数降低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历 韩青 +2 位作者 廖然 柳万千 陈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在改善右束支阻滞(RBBB)、射血分数降低(LVEF)≤35%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80例RBBB且LVEF≤35%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在改善右束支阻滞(RBBB)、射血分数降低(LVEF)≤35%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80例RBBB且LVEF≤35%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及试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双室起搏(Bi-V),试验组给予LBBa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N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每5分钟NN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ST-T波改变情况、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死亡发生率、主要并发症(心脏穿孔、心包积血、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DED、LVEF、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DED低于本组治疗前,LVEF高于本组治疗前,6MWD长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ST-T波改变率高于对照组,SDNN、rMSSD、SDAN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心电图指标,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区域起搏 右束支阻滞 射血分数 心电图 心功能改善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PCI后心率变异性、QTcd和心电QRS电压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陈万国 孙桂琴 +3 位作者 钟文明 廖红燕 李存仁 张奇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QT校正离散度(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QT校正离散度(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或延期PCI患者150例,将急性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PCI设定为观察组,急性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延期PCI设定为对照一组,急性STEMI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PCI设定为对照二组,每组各50例,评估其对HRV、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RS波群电压(aVF导联)及QTcd短于对照一组与对照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PCI后,对HRV,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观测有助于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利于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率变异性 QT校正离散度 心电QRS电压
下载PDF
心肌缺血后右束支阻滞伪改善1例
4
作者 杨静 魏子怡 刘鸣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77-380,共4页
心肌缺血后心电图束支阻滞的改善并不多见。本文报告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出现QRS波正常化,分析其原因是缺血导致对侧束支新发传导阻滞,使传导出现伪改善。临床医师对这类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鉴别并进行必要的干预,... 心肌缺血后心电图束支阻滞的改善并不多见。本文报告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出现QRS波正常化,分析其原因是缺血导致对侧束支新发传导阻滞,使传导出现伪改善。临床医师对这类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鉴别并进行必要的干预,这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右束支阻滞 伪改善 双侧束支阻滞
下载PDF
节制索上右束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疗效
5
作者 胡志鹏 梁卓 +2 位作者 刘旭 张涛 王云龙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862-866,共5页
目的研究右心室节制索(MB)上右束支(RBB)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s)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证实起源于右心室MB上RBB... 目的研究右心室节制索(MB)上右束支(RBB)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s)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证实起源于右心室MB上RBB的10例特发性VAs患者。通过在MB处行激动及起搏标测,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特点、成功消融靶点处电位特征并观察分析射频消融的疗效。结果起源于MB上RBB的特发性VAs体表心电图呈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电轴左偏,发作VAs时呈现较窄的QRS波,V1、V2导联为rS波,且S波无顿挫,VAs时R波均移行于V4~V6导联,晚于窦性心律,V6导联均有正向R波。在VAs时最早激动位点处均有领先的RBB电位,术中消融领先RBB电位均有效地消除了VAs,消融后6例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过程中2例恢复。结论MB上RBB的特发性VAs体表心电图表现为较窄的QRS波,典型LBBB,电轴左偏,胸前导联R波移行晚于窦性心律。消融最早激动位点前领先的RBB电位成功消除了V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节制索 右束支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6
作者 张付涛 刘晓洁 +3 位作者 李慕嶂 吴金涛 张雷明 胡光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静息12导心电图以评价CRBBB存在情况,CRBBB定义为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120 ms,Ⅰ、V6导联S波时限>R波时限,V1和(或)V2导联QRS波群呈RsR′,R′>R。房颤复发被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3月以上,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条件下出现持续30 s以上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共入选486例患者,其中5.8%(28/486)的患者存在CRBBB。平均随访22.5±9.8月(4~48),86例(17.7%)患者出现房颤复发。CRBBB患者的复发率高于无CRBBB患者(35.7%对16.6%,P=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RBBB患者无房颤生存率显著低于无CRBBB患者(log-rank检验,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BBB(HR=2.296;95%CI 1.172~4.499,P=0.015)、心力衰竭(HR=3.589,95%CI 1.537~8.377,P=0.003)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存在CRBBB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有较高的房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复发
下载PDF
15导联(V3R、V4R)心电图对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孙茜 施念 刘桂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15导联(V3R、V4R)心电图在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42 083例患者,分别描记标准12导联心电图和15导联(V3R、V4R)心电图,统计是否符合可疑IRBBB... 目的:探讨15导联(V3R、V4R)心电图在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42 083例患者,分别描记标准12导联心电图和15导联(V3R、V4R)心电图,统计是否符合可疑IRBBB型(rsr′型),以IRBBB诊断标准作为参考,评价标准12导联及15导联(V3R、V4R)心电图诊断IRBBB的价值。结果:标准12导联心电图技术诊断IRBBB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741、0.999、0.740;15导联(V3R、V4R)心电图技术诊断IRBBB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1.000、0.998、0.998。15导联(V3R、V4R)心电图技术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均高于标准12导联心电图技术。结论:15导联(V3R、V4R)心电图对IRBBB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15导联心电图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特征
8
作者 贺晓仔 肖玉萍 +1 位作者 郭卉 贺凡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吉安县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0例NSTEMI合并RBBB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单纯NSTEMI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吉安县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0例NSTEMI合并RBBB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单纯NSTEMI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ST-T改变、QRS时间、Tp-Te间期、心率及T波异常情况,另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ST段压低发生率及T波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QRS时间、Tp-Te间期均更长,心率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Killip 2级占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NSTEMI合并RBBB患者ST段明显压低,QRS时间及Tp-Te间期均更长,且具有较快的心率,表明此类患者心功能不全,病情危重,预后一般,临床上需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右束支阻滞 心肌再梗死 心电图
下载PDF
右束支间歇性3相、4相阻滞及右束支超常期传导的空隙现象1例
9
作者 张梅林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右束支间歇性3相阻滞 右束支间歇性4相阻滞 右束支超常期传导 空隙现象 心电图
下载PDF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再认识
10
作者 郭其凤 匡德俊 +3 位作者 马玉兰 郭玲 郑婕 汤进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综合分析IRBBB的心电图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IRBBB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良性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为3%~7%,男性高于女性,运动员的发生率可达10%~30%。其鉴...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综合分析IRBBB的心电图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IRBBB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良性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为3%~7%,男性高于女性,运动员的发生率可达10%~30%。其鉴别诊断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如室上嵴图形、漏斗胸、右室肥厚、Ⅱ型Brugada综合征、左束支区域起搏等均可能表现为IRBBB样的心电图改变,其中部分预后良好,而部分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结论严格掌握IRBBB的诊断标准,正确把握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是准确判别其临床意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心电图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心电图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静 符赛琼 +2 位作者 杨光瑞 龙佑玲 张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9期1010-1010,共1页
右束支阻滞心电图临床较为常见,可见于健康人,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见,且多见于青年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更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 右束支阻滞心电图临床较为常见,可见于健康人,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见,且多见于青年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更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栓塞、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传导系统退行性变以及高钾血症等。但临床上对右束支阻滞不够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临床意义 心电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右束支传导阻滞 器质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下载PDF
心电图肢体导联特征在诊断非典型性不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仕福 陈刚 廖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心电图肢体导联特征,探讨非典型性不全性右束支阻滞(AIRBBB)与假性右束支阻滞(pseudo RBBB)的鉴别诊断。方法联合运用VCG将心电图分成AIRBBB组与假性RBBB组,观察两组心电图QRS波终末形态、高度及时限。结果两组心电图标Ⅰ导... 目的通过分析心电图肢体导联特征,探讨非典型性不全性右束支阻滞(AIRBBB)与假性右束支阻滞(pseudo RBBB)的鉴别诊断。方法联合运用VCG将心电图分成AIRBBB组与假性RBBB组,观察两组心电图QRS波终末形态、高度及时限。结果两组心电图标Ⅰ导联QRS波时限无明显差异,终末多有稍宽顿S波(P>0.05)。标Ⅲ导联终末有无负向波两组间有差异(P<0.05),V1或V2导联r'波取其高者与同组aVR导联R波高度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V1或V2导联QRS波群取终末有r'波且时限宽者/同组aVR导联QRS波时限,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标Ⅲ导联终末有无负向波,V1或V2导联QRS波群取终末有r'波且时限宽者/同组aVR导联QRS波群时限,二者可作为鉴别真假AIRBBB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导联 V1或V2导联r’波 非典型性不全性右束支阻滞 假性右束支阻滞 时间
下载PDF
频率依赖与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右束支阻滞并存的机制
13
作者 王福军 向芝青 +1 位作者 彭炜 蒋勇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16-316,共1页
关键词 非频率依赖性 间歇性右束支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主任医师 心电图
下载PDF
右束支合并预激旁道3位相传导阻滞1例
14
作者 李太华 吴茂源 +1 位作者 王岩 顾法霖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86-387,共2页
关键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旁道 3位相右束支传导阻滞 P-R间期 描记心电图 QRS间期 室性期前收缩 窦性心律
下载PDF
高度房室阻滞ⅤⅥ起搏心室夺获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1例
15
作者 王凤秀 贾邢倩 马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72-472,共1页
患者女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VVI起搏器.本文附图是V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频率88次/min,心室起搏频率60次/min.P1-R、P15-R间期0.24s下传夺获心室,QR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P2和P15下传的QRS波中可见... 患者女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VVI起搏器.本文附图是V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频率88次/min,心室起搏频率60次/min.P1-R、P15-R间期0.24s下传夺获心室,QR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P2和P15下传的QRS波中可见小的钉样起搏信号.P2、P18下传心室时与心室起搏心搏发生不同程度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VVI起搏器 心室夺获 右束支阻滞型 高度房室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频率 QRS波 临床诊断 V1导联
下载PDF
期前收缩揭示3相右束支阻滞1例
16
作者 崔勇 李志平 +1 位作者 栾桂芹 赵东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3相右束支阻滞 期前收缩后 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性期前收缩 P-R间期 心电图异常 窦性心律 QRS波 健康查体 V5导联
下载PDF
3相右束支阻滞与右束支蝉联现象并存1例
17
作者 王彦梅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3相右束支阻滞 右束支蝉联现象 心电图 心律失常 冠心病 诊断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显示3相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
18
作者 陈梦雅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88-389,共2页
关键词 3相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诊断 超声心动描记术 3相右束支阻滞 窦性心律 左室肥厚 病理性杂音
下载PDF
程度不同二种形态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9
作者 任珍 周啟贵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6年第5期369-370,共2页
患者男性,4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率75次/min,P—R间期0.14s,QRS时限0.08s,QRS形态呈2种程度不同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型。第一种图型I呈RS型,V<sub>1</sub>呈rsR′型,V<sub>5</sub>... 患者男性,4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率75次/min,P—R间期0.14s,QRS时限0.08s,QRS形态呈2种程度不同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型。第一种图型I呈RS型,V<sub>1</sub>呈rsR′型,V<sub>5</sub>呈Rs型,S波略顿挫伴有V<sub>4</sub>、V<sub>5</sub>、V<sub>6</sub>导联T波低平,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T波改变。第二种图型V<sub>1</sub>呈R型,R有切迹,I、V<sub>5</sub>呈RS型,S波略有顿挫,T波与S波方向相反,呈Ⅱ°Ⅱ型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阻滞图型较第一种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型 程度不同 S波 右束支阻滞 窦性心律 S型 S形态 QRS时限 T波改变
下载PDF
运动心电图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美 刘梅林 +2 位作者 冯雪茹 陈夏欢 黄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0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心电图对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者冠心病的(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9例疑诊CHD、静息心电图诊断为RBBB的老年患者,均行运动心电图检查,并于30天内进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 目的探讨运动心电图对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者冠心病的(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9例疑诊CHD、静息心电图诊断为RBBB的老年患者,均行运动心电图检查,并于30天内进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以冠脉影像学检查结果"金标准",计算运动心电图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用Mc Nemar检验、Kappa检验判断运动心电图诊断结果与冠脉影像检查的一致性。计算运动心电图诊断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对运动心电图阳性者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的导联进行统计,计算其诊断CHD的阳性预测值。结果本组冠脉影像学检查确诊CHD 27例,其中单支病变14例,双支病变7例,三支病变6例。运动心电图检查运动心电图检查结果阳性24例,其中2例出现心绞痛症状,24例均出现心电图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无出现血压下降者。运动心电图诊断CHD的敏感性为62.9%,特异性为68.2%,阳性预测值为70.8%,阴性预测值为60%,准确性为65.3%。运动心电图与冠脉影像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尚可(κ=0.61)。运动心电图诊断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7%(8/14)、57.1%(4/7)、83.3%(5/6)。运动心电图中V5导联ST段压低诊断CHD的阳性预测值最高,为81.8%。结论运动心电图可作为RBBB患者筛查CHD的无创检测手段。运动心电图诊断冠脉三支病变的敏感性较高,各导联中V5导联ST段压低诊断CHD的阳性预测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运动心电图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