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拔对大别山区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吴婷 李双鸽 +3 位作者 李慧 赵亚臣 黄显章 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08-315,共8页
目的:探究海拔对大别山区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宽叶山蒿的叶片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叶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海拔有关联的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海拔叶片成分进行综合评价。... 目的:探究海拔对大别山区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宽叶山蒿的叶片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叶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海拔有关联的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海拔叶片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海拔升高,宽叶山蒿叶长和叶宽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出绒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除海拔1720 m宽叶山蒿叶绒的综合燃烧特性较差、燃烧放热量较少外,各海拔叶绒的点燃性能、燃烧后的速度和稳定性、燃烧持久性、燃尽性能和燃烧过程的放热量均相似。叶片成分比较发现,海拔≤1084 m,桉油精、α-古巴烯、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较高;海拔≥1550 m,乙酸龙脑酯、大根香叶烯D相对含量较高;海拔≥1084 m,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C质量分数较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宽叶山蒿叶片性状与海拔不相关,出绒率、大根香叶烯D相对含量、绿原酸质量分数、隐绿原酸质量分数与海拔呈正相关(P<0.01),异绿原酸C质量分数与海拔呈正相关(P<0.05),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高海拔宽叶山蒿叶片成分综合得分较高。结论:不同海拔造成的环境差异可能是导致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叶片成分差异的重要因素,高海拔更利于野生宽叶山蒿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海拔 叶片性状 出绒率 挥发性成分 黄酮 酚酸
下载PDF
不同树龄国槐叶片性状特征及其适应策略研究
2
作者 褚蓉蓉 冯国庆 +6 位作者 张中一 刘慧娇 董家鑫 文章镇 高祥斌 解孝满 刘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6,共9页
叶片性状的变异与相关关系能够反映植物的资源利用方式和适应生存策略。为探讨不同树龄国槐叶片性状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以聊城市不同树龄国槐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leaf area,LA)、叶鲜重(leaf fresh weight,FW)、叶干重(leaf d... 叶片性状的变异与相关关系能够反映植物的资源利用方式和适应生存策略。为探讨不同树龄国槐叶片性状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以聊城市不同树龄国槐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leaf area,LA)、叶鲜重(leaf fresh weight,FW)、叶干重(leaf dry weight,DW)、叶长(leaf length,LL)、叶宽(leaf width,LW)、叶柄长(petiole length,PL)、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轴长(rachis length,RL)、叶形指数(leaf shape index,LI)、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叶组织密度(leaf tissue density,LTD)、比叶重(specific leaf weight,SLW)共13项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探究不同树龄叶片性状特征,经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究各树龄国槐叶片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后备资源的DW、LL、PL极显著高于其他树龄的(P<0.01);国槐13个叶片性状的总体变异系数在8.57%~81.48%,不同树龄叶片性状中后备资源的LTD变异系数最大,为92.86%,2级古树LDMC变异系数最小,仅5.84%;LA、FW、DW、LL和LW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LA与FW、DW、LTD、SLW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DMC与FW、DW、LTD、SLW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备资源叶片性状呈高LDMC、SLW,低SLA的特点,采取的是“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2级古树和1级古树呈高SLA,低LDMC、SLW的叶片性状组合,采取的是“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研究结果为制定不同龄级国槐养护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性状 变异系数 古树 适应策略 叶经济谱
下载PDF
遮阴对桫椤幼苗的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雯雯 饶丹丹 +2 位作者 吴二焕 韩豫 陈彧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桫椤幼苗的光照需求及光适应机制,以期为其林下种植管理和园林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桫椤幼苗为试验材料,在遮阴强度为30%的塑料薄膜大棚内进行试验,研究不同遮阴处理CK、T1、T2、T3、T4,即棚内光照强度100%、...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桫椤幼苗的光照需求及光适应机制,以期为其林下种植管理和园林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桫椤幼苗为试验材料,在遮阴强度为30%的塑料薄膜大棚内进行试验,研究不同遮阴处理CK、T1、T2、T3、T4,即棚内光照强度100%、60%、30%、10%、2%对其叶片性状、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遮阴处理下桫椤幼苗的生长及光合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遮阴处理对桫椤幼苗的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在T3处理下,桫椤幼苗的叶数、叶长、叶宽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均显著大于其它处理;随遮阴程度的加重,桫椤幼苗的比叶面积、自由水含量、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逐渐增加,比叶质量和气孔密度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a/b比值和束缚水含量则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与CK相比,T3处理下桫椤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皆达到最高,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胞间CO_(2)浓度(Ci)则降至最低;根据隶属函数值的平均值,不同处理的综合评价为T3>T4>T2>T1>CK。[结论]桫椤幼苗期具有耐阴特性,在弱光下表现出积极的适应性,自然光照对桫椤幼苗存在强光胁迫;当遮阴处理为10%棚内光强时,桫椤幼苗的生长最适且光合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遮阴 叶片性状 光合特性 光合色素
下载PDF
农桑14号桑树春梢叶片净质量与其着生节位和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金方伦 罗朝斌 《中国蚕业》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为探讨影响桑树叶片质量的主要因素,2021—2022年以农桑14号为试材,在生长季节调查叶片着生节位、叶片性状和叶片质量性状等指标,分析桑树叶片净质量对叶片着生节位、叶片性状指标的反应。结果表明:(1)桑树春梢叶片长度以15节位和17节... 为探讨影响桑树叶片质量的主要因素,2021—2022年以农桑14号为试材,在生长季节调查叶片着生节位、叶片性状和叶片质量性状等指标,分析桑树叶片净质量对叶片着生节位、叶片性状指标的反应。结果表明:(1)桑树春梢叶片长度以15节位和17节位最长,其次是9节位和12节位;叶片宽度以10节位和15节位最宽,其次是16节位;叶片质量以10节位、15节位和18节位最大,其次是11节位;叶片净质量以10节位最大,其次是18节位。(2)相关系数分析,桑树叶片净质量与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厚横径、叶柄质量和叶片质量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叶片着生节位和叶柄宽横径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方差分析,叶片净质量与叶片着生节位、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宽横径、叶柄厚横径、叶柄质量和叶片质量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拟合二次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析,叶片净质量与叶片着生节位与叶片长度等性状指标之间形成的相关系数符合二次曲线规律;叶片净质量与叶片着生节位、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宽横径和叶柄厚横径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可见,叶片着生节位、叶片性状直接影响叶片净质量的变化幅度;建议可以把叶片着生节位和叶片长度等性状作为生产优质桑叶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叶片 着生节位 叶片性状 质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群体种单株茶树种质叶片性状分析
5
作者 林燕萍 王莉莉 黄毅彪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33份群体种单株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1个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并通过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3份群体种单株茶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叶长5.51-9.50cm,叶宽2.22-3.80cm,叶面积8.58-25.28... 以33份群体种单株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1个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并通过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3份群体种单株茶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叶长5.51-9.50cm,叶宽2.22-3.80cm,叶面积8.58-25.28cm^(2),叶脉对数6-8.18。质量性状以叶形椭圆形、叶齿密、叶色绿、叶面平、叶身平、叶缘平、叶尖渐尖为主。4个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9,7个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8。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000且累积贡献率达78.201%,包含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11个叶片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6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的有4对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7.5处,可将33份群体种单株茶种质资源分为三大类群,第Ⅰ大类群包含11份资源;第Ⅱ类群包含20份资源;第Ⅲ类群包含2份资源。该研究为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种单株 种质资源 叶片性状
下载PDF
云南9种常见菊科杂草叶片性状研究
6
作者 浦艳飞 宋起萱 +4 位作者 汪国鲜 杨春梅 吴丽芳 余蓉培 王继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6-825,共10页
【目的】比较云南9种常见菊科杂草的叶片性状,探究云南不同菊科杂草的环境适应性。【方法】以云南常见的9种菊科杂草为试验材料,对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叶片性状进行测定。【结果】9种菊科杂草的叶片解... 【目的】比较云南9种常见菊科杂草的叶片性状,探究云南不同菊科杂草的环境适应性。【方法】以云南常见的9种菊科杂草为试验材料,对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叶片性状进行测定。【结果】9种菊科杂草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数值、气孔密度、叶脉密度、叶面积、比叶面积等叶片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磷(P)含量(1.61~1.82 mg/g)均高于中国陆生植物平均水平,除苦苣菜和青蒿外,其它7种菊科杂草的氮(N)含量(25.23~63.52 mg/g)均高于中国及全球陆生植物平均水平,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大于0.7,表现出良好的光合特性,说明菊科杂草对云南当地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土著种和入侵种的综合分析显示,土著种杂草的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在2.51%~61.66%,入侵种杂草的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在2.44%~80.89%。不同种杂草对云南干燥环境适应性策略存在差异,入侵种银胶菊具有最厚的角质层(13.98μm)及栅栏组织(145.57μm),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而土著种苦苣菜具有最厚的表皮层(65.22μm)和最大的气孔密度(331.55个/mm2)及叶脉密度(10.32 cm/cm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提高蒸腾调节能力和水分运输能力,应对干燥环境。【结论】9种菊科杂草对云南当地环境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叶片性状的差异反应出不同种类菊科杂草对云南干燥环境适应性策略的差异。研究结果将为菊科杂草的适应性研究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杂草 叶片性状 化学计量特征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季节变化对金焰绣线菊和珍珠绣线菊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斗南 申澜懿 +1 位作者 张子涵 许丽颖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3-58,共6页
以金焰绣线菊和珍珠绣线菊为研究对象,采用指甲油印迹法制片,运用成像系统辅助观察两种绣线菊的叶片特征,观察季节变化对两种绣线菊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焰绣线菊的叶面积、叶厚度、叶脉密度和气孔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珍珠绣线菊,... 以金焰绣线菊和珍珠绣线菊为研究对象,采用指甲油印迹法制片,运用成像系统辅助观察两种绣线菊的叶片特征,观察季节变化对两种绣线菊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焰绣线菊的叶面积、叶厚度、叶脉密度和气孔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珍珠绣线菊,气孔密度小于珍珠绣线菊;季节变化对金焰绣线菊和珍珠绣线菊的叶性状造成一定的影响,对金焰绣线菊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焰绣线菊 珍珠绣线菊 季节变化 叶片性状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的菌根与施肥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影响的分析
8
作者 韦文敬 石兆勇 +2 位作者 张梦歌 杨爽 杨文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114,共11页
为了探究菌根状态和施肥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对横跨4大洲的27个全球分布的草地站点进行施肥处理,包括对照及氮(N)、磷(P)、钾(K)的全因子组合,在添加养分3~4年后测定每个地块优势物种的叶片N、P、K含量和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 为了探究菌根状态和施肥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对横跨4大洲的27个全球分布的草地站点进行施肥处理,包括对照及氮(N)、磷(P)、钾(K)的全因子组合,在添加养分3~4年后测定每个地块优势物种的叶片N、P、K含量和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并根据已发表文献确定了植物的菌根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势物种的构成,将草地植物分为禾本科植物和非禾本科植物,进一步分析两种植物类群对不同菌根状态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菌根状态是影响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禾本科植物而言,非确定菌根(non-obligately mycorrhizal,NOM)植物的叶片养分含量显著高于确定形成菌根(obligately mycorrhizal,OM)的植物;对于非禾本科和草地植物而言,OM植物和NOM植物的叶片性状同样表现出差异性,但总体并不显著。施肥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著提高其叶片N、P、K含量,对SLA的影响较小。路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叶片养分含量与施肥呈显著正相关,SLA与施肥无显著相关关系。此外,草地OM和NOM植物的叶片性状均受到气候因素和处理年限的显著影响。综上,菌根状态显著影响禾本科植物的叶片性状,施肥显著提高草地植物叶片养分含量,气候因素和处理年限对草地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同样值得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状态 叶片性状 施肥 草地植物
下载PDF
树番茄幼苗叶片性状和生理参数对遮阴的响应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世民 董琼 +7 位作者 金友帆 李树萍 李猛 刘廷彪 赵兴杰 陈静 叶平 吕梦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2,共11页
为探究树番茄幼苗在不同遮阴环境下叶片性状和生理响应机制,明确其幼苗光适应性及其生长的适宜光照环境,以树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正常光照(CK)、轻度遮阴(SL)、中度遮阴(SM)和重度遮阴(SH)4个处理对树番茄幼苗叶片性状、光合色素、... 为探究树番茄幼苗在不同遮阴环境下叶片性状和生理响应机制,明确其幼苗光适应性及其生长的适宜光照环境,以树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正常光照(CK)、轻度遮阴(SL)、中度遮阴(SM)和重度遮阴(SH)4个处理对树番茄幼苗叶片性状、光合色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脯氨酸(proline,Pro)、抗氧化酶等参数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树番茄耐阴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对耐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遮阴条件下树番茄幼苗各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遮阴程度的加重,树番茄幼苗的叶长、叶面积及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逐渐增大,叶绿素a/b及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NSC均逐渐降低,而MDA、Pro、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等指标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且在SM处理下最低。主成分分析表明,MDA、NSC、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叶鲜重、比叶面积、游离脯氨酸和SOD共8个指标可作为树番茄幼苗耐阴能力的鉴定指标。不同处理的综合评价排序依次为SM>SH>SL>CK。由此表明,树番茄幼苗期具有阴生特性,自然光照对树番茄幼苗存在强光胁迫;重度遮阴环境下存在明显的弱光胁迫。弱光胁迫下,树番茄幼苗主要通过增加单叶面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小叶绿素a/b值,吸收更多的蓝紫光,以此来捕获更多的光能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此外,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强光或弱光所产生的MDA毒害作用。综上,热区树番茄栽培、林下推广种植以及园林应用中可选择适当的半阴环境,遮阴强度50%左右较为适宜,为树番茄在热区栽培及林下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番茄 叶片性状 生理参数 遮阴
下载PDF
环剥、几丁聚糖对灰枣叶片性状及坐果的影响
10
作者 董科阳 丁紫薇 +2 位作者 张驰 张琦 张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61-166,共6页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的灰枣树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在距离地面20 cm的主干部位进行环剥(宽度为0.5 cm,环剥1道),于盛花初期喷施0.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700、900、1 200倍液,分析环剥+不同浓度几丁聚糖处理对灰枣叶片性状和坐...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的灰枣树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在距离地面20 cm的主干部位进行环剥(宽度为0.5 cm,环剥1道),于盛花初期喷施0.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700、900、1 200倍液,分析环剥+不同浓度几丁聚糖处理对灰枣叶片性状和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剥+几丁聚糖处理对灰枣叶片性状的影响显著,环剥+几丁聚糖1 200倍液处理的叶长、宽、厚、叶面积显著高于CK;环剥后第3、第13天,环剥+几丁聚糖500倍液处理的干鲜质量比显著高于CK。环剥后第3、第8天,环剥+几丁聚糖900、1 200倍液处理的叶绿素总量显著高于CK。环剥后第13天,环剥+几丁聚糖1 200倍液处理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环剥+几丁聚糖500倍液处理的全磷含量显著高于CK,环剥+几丁聚糖300、500、700、1 200倍液处理的全钾含量显著高于CK。环剥+几丁聚糖处理对灰枣树坐果也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环剥+几丁聚糖700、1 200倍液处理的坐果率极显著高于CK;各处理二次枝果实数极显著高于CK,单株果实数显著高于CK,均以环剥+几丁聚糖900倍液处理的效果最佳。综上,环剥+几丁聚糖处理可有效提高灰枣叶片的质量和坐果率,进而为提高灰枣高效栽培技术和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枣 几丁聚糖 环剥 叶片性状 坐果率 产量 栽培技术 新疆
下载PDF
环剥对灰枣叶片性状及坐果的影响
11
作者 董科阳 张琦 +2 位作者 苏之航 丁紫薇 张驰 《落叶果树》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对新疆阿拉尔市的10年生灰枣为试验材料,比较盛花期不同阶段主干环剥对灰枣叶片性状和坐果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剥对灰枣叶片性状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6月12日环剥处理显著增加了叶面积,但极显著降低了叶厚度,6月14日环剥处理显著... 对新疆阿拉尔市的10年生灰枣为试验材料,比较盛花期不同阶段主干环剥对灰枣叶片性状和坐果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剥对灰枣叶片性状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6月12日环剥处理显著增加了叶面积,但极显著降低了叶厚度,6月14日环剥处理显著增加了叶厚度,但对叶面积无显著影响;6月17日环剥处理极显著的增加了叶片大小、叶面积和叶片厚度。6月12日环剥处理后5d叶绿素总量显著减少,其它时间差异不显著;6月14日环剥处理,环剥后5d、10d叶绿素总量均显著低于CK;6月17日环剥处理,环剥后均显著降低了叶绿素含量。仅6月14日环剥处理,在环剥后3d、5d表现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余处理均表现差异不显著。各时期环剥处理均降低了全磷含量;环剥后3d、5d,环剥处理增加了全钾含量。环剥能显著提高灰枣枣吊坐果率,增加二次枝果实数量,提高单株产量,6月14日环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枣 环剥 叶片性状 坐果
下载PDF
不同种源厚朴叶片性状变异及幼苗生长量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舒枭 杨志玲 +3 位作者 杨旭 段红平 甘光标 于华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5,共7页
以全国8省份19个种源的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性状及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特征值及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与几个基本的环境因子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种源间苗... 以全国8省份19个种源的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性状及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特征值及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与几个基本的环境因子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种源间苗高与地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厚朴种源苗高从南到北变异逐渐降低,地径则从东到西逐渐减小,即苗期地理变异表现为经纬双向变异,但主要还是以南-北变异为主。叶片性状间及与苗高、地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形指数与叶片宽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叶面积与叶柄长、叶片长及叶片宽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苗高和地径分别与叶面积和比叶重在α=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地区厚朴种源呈现典型的区域板块化特征,部分地区则呈现随机变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种源 叶片性状 生长量
下载PDF
水稻叶片性状和根系活力的QTL定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沈波 庄杰云 +3 位作者 张克勤 夏奇清 盛晨霞 郑康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33-1139,共7页
应用由 2 4 7个株系组成的珍汕 97B 密阳 4 6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及其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检测控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的 5个形态性状和控制根系伤流量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 (QTL)。在 9个标记区间检测到控制叶片形态性状的 2 4个QTL ,LO... 应用由 2 4 7个株系组成的珍汕 97B 密阳 4 6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及其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检测控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的 5个形态性状和控制根系伤流量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 (QTL)。在 9个标记区间检测到控制叶片形态性状的 2 4个QTL ,LOD值为 2 9~ 11 8,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为 4 0 %~ 32 5 % ;分别检测到 5 6对和 4对控制叶片形态和根系活力的上位性互作 ,绝大多数互作发生在 2个不表现加性效应的座位之间。与该群体产量性状QTL的研究结果相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座位 叶片性状 根系伤流量
下载PDF
开花和未开花山地麻竹叶片性状比较 被引量:29
14
作者 邱尔发 郑郁善 +4 位作者 洪伟 陈卓梅 尤志达 陈开盛 陈礼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通过对国有南靖林场 1 995年造林麻竹林开花和未开花麻竹不同部位竹叶叶质重、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 N、 P、 K及灰分等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 :开花麻竹各部位叶平均质重比未开花麻竹的小 1 3.0 5 % ;开花麻竹与未开花麻竹相比 ,同化能... 通过对国有南靖林场 1 995年造林麻竹林开花和未开花麻竹不同部位竹叶叶质重、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 N、 P、 K及灰分等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 :开花麻竹各部位叶平均质重比未开花麻竹的小 1 3.0 5 % ;开花麻竹与未开花麻竹相比 ,同化能力较差 ,异化作用较大 ,光合系数小 ;开花麻竹叶中 N、 P、 K及灰分等成分的含量在麻竹竹冠各部位都比未开花麻竹低 5 .40 %、2 3.5 1 %、 2 .5 2 %和 3.3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开花 未开花 叶片性状 山地 比较
下载PDF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何承忠 张晏 +2 位作者 段安安 韩燕 吴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2,共5页
从5个产地收集滇杨优树52株,经扦插繁殖无性系化,对其1 a生苗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长、脉左宽/叶宽、宽基距/叶长、叶片厚及叶尖角等叶片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6个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24.3%,且差异... 从5个产地收集滇杨优树52株,经扦插繁殖无性系化,对其1 a生苗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长、脉左宽/叶宽、宽基距/叶长、叶片厚及叶尖角等叶片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6个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24.3%,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变异主要体现在叶长与叶宽性状,其次为叶最宽处在叶片的位置;基于欧氏距离聚类的结果将滇杨52株优树在1.5阈值处聚为4类,且优树无性系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优树无性系 叶片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苦楝不同种源叶片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丽君 刘明骞 +2 位作者 廖柏勇 丁美美 陈晓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0,共5页
对苦楝10个种源的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6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16.48%~41.26%,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变异明显;叶面积和叶柄长的种源重复力较高,达到70%以上,其他4个叶片性状也超过45%... 对苦楝10个种源的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6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16.48%~41.26%,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变异明显;叶面积和叶柄长的种源重复力较高,达到70%以上,其他4个叶片性状也超过45%,说明苦楝叶片生长性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对各种源建立叶面积方程,除广东兴宁种源外,其他种源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说明模拟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偏相关分析表明,叶片性状与纬度、海拔、年均温、年降水量、无霜期、年均日照均相关;株高与叶长/叶宽呈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叶长/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叶片的6个性状可将10个不同苦楝种源聚为2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种源 叶片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大豆叶片性状QTL的定位及Meta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仕相林 孙亚男 +3 位作者 王家麟 刘春燕 陈庆山 胡国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63,共8页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重组自交系构建SSR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ographer Ver.2.5软件的CIM和MIM分析方法对2006—2010年(F2:14~F2:18)连续5年的大豆叶长、叶宽以及叶柄长数据进行QTL定位。检测到8个与叶长有关的QTL,位于染色...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重组自交系构建SSR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ographer Ver.2.5软件的CIM和MIM分析方法对2006—2010年(F2:14~F2:18)连续5年的大豆叶长、叶宽以及叶柄长数据进行QTL定位。检测到8个与叶长有关的QTL,位于染色体Gm01、02、05、11和18上;9个与叶宽有关的QTL,位于染色体Gm01、03、05、06、11、12和16上;8个与有关叶柄长的QTL,位于染色体Gm01、03、05、06、11、17和18上。2年以上均检测到的叶长QTL为qLL5a、qLL5b、qLL1a和qLL18;叶宽QTL为qLW5a、qLW11a、qLW11b和qLW12;叶柄长QTL为qLSL11b。另外,利用BioMercator2.1的映射功能将国内外常用的大豆图谱上的叶长、叶宽QTL通过公共标记映射整合到大豆公共遗传连锁图谱Soymap2上,将搜集到的35个叶长QTL、37个叶宽QTL和本研究得到的QTL整合分析,最终得到5个大豆叶长的"通用"QTL,位于Gm09、18和19,其置信区间最小可达5.66cM;4个大豆叶宽的"通用"QTL,位于Gm07、Gm18和Gm19上,其置信区间最小可达5.67cM,为今后对大豆叶片性状QTL精细定位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片性状 QTL定位 整合分析
下载PDF
盐分胁迫对骆驼刺幼苗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生龙 曾凡江 +3 位作者 张波 刘波 高欢欢 罗瀚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70-1778,共9页
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使得干旱区盐渍化加剧,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研究干旱区植物叶片性状对盐胁迫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当年生的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不同浓度(50、100、200、400m... 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使得干旱区盐渍化加剧,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研究干旱区植物叶片性状对盐胁迫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当年生的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不同浓度(50、100、200、400mmol·L-1)的盐处理,分析盐胁迫对骆驼刺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降低了骆驼刺的光合能力,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减小,而水分利用效率则显著增大(P<0.05);其荧光参数Fv/F0和Fv/Fm在盐处理下均低于对照处理;2)随盐浓度的增大,叶片的比叶面积逐渐减小,其干物质含量则是先减小后增大,且均低于对照;3)随盐浓度增大,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Nmass)和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Narea)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单位质量叶片磷含量(Pmass)先降低后升高,单位面积叶片磷含量(Parea)则是先不变后升高,说明骆驼刺对盐分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盐胁迫 骆驼刺 叶片性状 适应策略
下载PDF
广西多穗柯叶片性状变异及幼苗生长量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曾祥艳 陈金艳 +2 位作者 廖健明 李建林 马锦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5-890,811,共7页
多穗柯是一种珍贵天然野生药用植物,可以开发出保健食品色素和天然医用药品,广西的资源较丰富,该研究采集巴马、那坡、德保及田林等4个产地的多穗柯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并跟踪调查测定一年生幼苗的叶片性状及幼苗生长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多穗柯是一种珍贵天然野生药用植物,可以开发出保健食品色素和天然医用药品,广西的资源较丰富,该研究采集巴马、那坡、德保及田林等4个产地的多穗柯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并跟踪调查测定一年生幼苗的叶片性状及幼苗生长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间叶片性状及幼苗生长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巴马与那坡、德保、田林在叶长、叶宽、叶面积、叶脉间距、叶鲜重、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组织密度等叶片性状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株高、地径、单株干重、主根长、单株根干重及单株叶干重等生长指标上亦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量是后3个产地的1~2倍;通过比较各产地的叶片保水力及植株净生长量,巴马的多穗柯植株耐旱性及生长速度优于其他三地。综合各性状表现,认为巴马的多穗柯苗期表现比较好,生长速度快,长势好,抗旱性较强,可作为多穗柯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2)8月份是多穗柯株高、地径的生长高峰期,建议此时应加强肥水管理,调节适宜的水肥光热条件,尽量延长幼苗的快速生长时间,以获得苗木的最大累积生长量。(3)叶片性状与幼苗生长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面积与株高、地径、单株干重、单株根干重以及单株叶干重等呈极显著正相关,叶脉间距、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与株高、单株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株高、地径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以后的优株表型选择中,要优先考虑叶子大、叶脉间距宽、中老熟叶片叶色浓绿的植株。该研究结果为多穗柯优良种质资源的早期筛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柯 产地 叶片性状 变异 幼苗生长量 相关性 优良种质 早期筛选
下载PDF
苹果杂种F_1代叶片性状分离及早期选择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小猜 赵政阳 +2 位作者 樊红科 党志国 张志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8-231,共4页
为了探讨叶片性状在苹果杂交实生后代早期预先选择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2007~2008年连续两年对秦冠×富士、富士×秦冠杂交F1代的572株实生苗的叶片大小、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叶柄粗度和叶片厚度等7个叶片性状指... 为了探讨叶片性状在苹果杂交实生后代早期预先选择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2007~2008年连续两年对秦冠×富士、富士×秦冠杂交F1代的572株实生苗的叶片大小、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叶柄粗度和叶片厚度等7个叶片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苹果叶片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存在广泛性变异,其中叶片大小在个体间的差异变化最大;杂交后代群体中,叶片大小变化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其中小叶型植株所占比率为8.97%~11.03%;3年生与4年生杂交苗的叶片性状表现基本一致,能反映叶片性状特征,可以作为叶片性状早期选择的开始年限;苹果杂种F1代实生苗叶片大小变异系数大,田间调查测定简便、易行,可以作为苹果“大群体”杂交后代叶片性状早期选择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杂交F1代 叶片性状 早期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