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温敏型叶色突变体tsa58的变异检测及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陈能刚 鄢小青 +3 位作者 李欢 杨占烈 吴荣菊 陈锋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60 Co辐射诱变贵州地方粳稻种质资源“桥港珍珠米”,筛选获得一个温敏型叶色突变体tsa58(temperature-sensitive albino 58),该突变体在20℃和30℃条件下培养,幼苗存在显著的叶色差异。在20℃条件下,tsa58叶片呈现完全白化;在30℃... 利用60 Co辐射诱变贵州地方粳稻种质资源“桥港珍珠米”,筛选获得一个温敏型叶色突变体tsa58(temperature-sensitive albino 58),该突变体在20℃和30℃条件下培养,幼苗存在显著的叶色差异。在20℃条件下,tsa58叶片呈现完全白化;在30℃条件下,tsa58叶色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在20℃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tsa58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在30℃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tsa58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为了明确该突变表型的候选基因,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突变体tsa58和野生型进行全基因组变异分析。研究发现,在定位区间内的20878044~21473236间发生了INV(倒置)结构变异,其位点21473236位于Os02g0565400的外显子上。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野生型中存在TSS、TTS、AE等3种剪接类型,并存在5个不同的剪接位点,而突变体tsa58未检测到可变剪接。由于该INV变异导致该基因的可变剪接类型发生变化,因此推测tsa58为Os02g0565400(WSL4)的新等位突变体。转录组差异基因分析表明,突变体tsa58与野生型的差异基因在核糖体最多,为27个,其中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基因rps7、rpl32、rpl20和rps16均显著下调,而由细胞核基因组编码的基因中除OsRPL44显著下调外,其余基因均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型叶色突变体 变异检测 转录组分析 辐射诱变
下载PDF
两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吕典华 宗学凤 +3 位作者 王三根 凌英华 桑贤春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04-2308,共5页
以恢复系缙恢10号为对照,对它的两个叶色突变体ygl5和pygl1在孕穗期的光合、荧光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叶绿体内基粒数量明显少于对照,叶绿素含量也大幅下降,其中ygl5表现为叶绿素总体缺乏,pygl1表现为... 以恢复系缙恢10号为对照,对它的两个叶色突变体ygl5和pygl1在孕穗期的光合、荧光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叶绿体内基粒数量明显少于对照,叶绿素含量也大幅下降,其中ygl5表现为叶绿素总体缺乏,pygl1表现为叶绿素b严重缺乏;ygl5和pygl1的Pn、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都显著高于对照,而CO2饱和点、CO2补偿点和光呼吸速率则低于对照;其Fv/Fm、ΦPSII和qP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突变体ygl5和pygl1具有较高的光能捕获效率和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下载PDF
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国艳梅 顾兴芳 +3 位作者 张春震 方秀娟 张圣平 徐彩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9-412,共4页
从黄瓜雌性系 9110G中发现能稳定遗传的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子叶和第 1~ 2片真叶最初为金黄色 ,叶绿素含量约为正常株的 3/5 ,但随着叶片的生长这些叶片逐渐转绿。该突变体叶色黄主要是由叶绿素降低引起的 ,与类胡萝卜素无关。通过对... 从黄瓜雌性系 9110G中发现能稳定遗传的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子叶和第 1~ 2片真叶最初为金黄色 ,叶绿素含量约为正常株的 3/5 ,但随着叶片的生长这些叶片逐渐转绿。该突变体叶色黄主要是由叶绿素降低引起的 ,与类胡萝卜素无关。通过对亲本、F1、BC及F2 后代观察和叶绿素测定 ,证明该突变体是细胞核遗传 ,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 ,并且绿色对黄色为不完全显性。该突变性状是研究光合系统和基因定位的好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叶色突变体 遗传机制 雌性系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细胞核遗传 隐性基因 光合系统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一个新水稻温敏感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分子定位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佳颖 赵剑 +5 位作者 刘晓 李超 林冬枝 董彦君 叶胜海 张小明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5,共7页
在粳稻品种嘉花1号(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Jiahua No.1')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后代中,发现了1个低温敏感叶色突变体mr21。在较低温度(<25.0°C)条件下,该突变体幼苗叶色呈黄色;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叶色由黄... 在粳稻品种嘉花1号(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Jiahua No.1')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后代中,发现了1个低温敏感叶色突变体mr21。在较低温度(<25.0°C)条件下,该突变体幼苗叶色呈黄色;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叶色由黄转绿,其临界温度约为27.5°C;在低温条件下,突变体幼苗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较野生型嘉花1号明显下降,表明该突变体的叶色性状具有明显的温敏感性。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thermo-sensitive leaf-color1(tsl-1)。以该突变体与籼稻9311(Oryza sativa L.ssp.indica' 9311')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将tsl-1基因初步定位在水稻(Oryza sativa)第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MM1799与RM8132分子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4cM和3.0cM;然后,进一步利用扩大F2代群体及新发展的分子标记将tsl-1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InDel2与InDel4之间的198kb内。研究结果为今后对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基因定位 叶色突变体 水稻 温敏感
下载PDF
一个水稻新型叶色突变体的形态结构与遗传定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育红 王宝和 +5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刘广青 左示敏 张洪熙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7-593,共7页
所用水稻叶色突变体为自然突变,并命名为白淮稻7号,其叶色表型为绿-白-绿,且突变表型只有在移栽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损伤信号胁迫下才会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叶色转白前,突变体生长态势、叶色、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体超显微结构与野生型差异不... 所用水稻叶色突变体为自然突变,并命名为白淮稻7号,其叶色表型为绿-白-绿,且突变表型只有在移栽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损伤信号胁迫下才会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叶色转白前,突变体生长态势、叶色、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体超显微结构与野生型差异不大;叶色转白后,突变体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叶色转白前,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逐渐降解,基粒片层减少、基粒数量明显减少,且在成熟后突变体叶色黄化、植株变矮小。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该突变体与江西1587的F2群体为定位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分子标记L59.2-7和L64.8-11之间大约740.5kb的区间内。认为该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暂命名为GW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形态结构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植物叶色突变体 被引量:99
6
作者 何冰 刘玲珑 +1 位作者 张文伟 万建民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叶色变异是比较常见的突变性状。叶色突变体在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中越来越显得重要。文章概述叶色突变体的分类方法、来源、遗传方式和突变的分子机制,着重介绍其应用价值及前景。
关键词 叶色突变体 分子机制 育种研究 突变性状
下载PDF
桑树叶色突变体类型与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谈建中 刘美娟 +1 位作者 张国英 丁悦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以新发现的两份桑树叶色突变体为材料 ,分析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及光合色素变化。结果表明 :在无性繁殖条件下 ,黄化突变体Cty Ym的叶色变异能够在后代植株中稳定遗传 ;白化突变体Cty Wm也属于遗传性变异 ,但由于缺乏光合色素而不能长久... 以新发现的两份桑树叶色突变体为材料 ,分析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及光合色素变化。结果表明 :在无性繁殖条件下 ,黄化突变体Cty Ym的叶色变异能够在后代植株中稳定遗传 ;白化突变体Cty Wm也属于遗传性变异 ,但由于缺乏光合色素而不能长久存活 ;与对照原始材料相比 ,突变体Cty Ym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明显减少 ,仅为对照桑的 17 6 5 %~ 2 5 32 % ,这是导致叶色黄化的主要原因 ,属于缺总色素 (Ch1)类型叶色突变体 ,推测其生理机制可能与突变体的叶绿素合成受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叶色突变体 类型 遗传特性 光合色素 生理机制 叶绿素合成
下载PDF
一个水稻“斑马叶”叶色突变体基因zebra leaf2(zl2)的图位克隆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胜 魏祥进 +2 位作者 邵高能 唐绍清 胡培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9,共9页
从粳稻品种Asominori组培后代中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黄绿相间叶色突变体(zebra leaf 2,zl2)。该突变体在苗期表现为黄绿相间的斑马状,分蘖后期斑马叶性状逐渐减弱,到抽穗期叶片逐渐变为淡黄色。与野生型相比,zl2在3叶期、分蘖盛期、抽穗... 从粳稻品种Asominori组培后代中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黄绿相间叶色突变体(zebra leaf 2,zl2)。该突变体在苗期表现为黄绿相间的斑马状,分蘖后期斑马叶性状逐渐减弱,到抽穗期叶片逐渐变为淡黄色。与野生型相比,zl2在3叶期、分蘖盛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成熟后其结实率、千粒重、株高也显著下降。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苗期zl2叶片黄色部分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显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异常,而绿色部分与野生型基本一致。遗传分析结果表明,zl2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从zl2与籼稻品种南京11衍生的F2群体中挑选1607株表现为突变性状的分离单株,最终将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1染色体约164.3kb的区域内。基因预测表明该区域内存在13个ORFs,其中ORF12编码一个类胡萝卜素异构酶,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中的该基因第10个内含子与第11外显子的交界处碱基A突变为T,导致cDNA发生错误剪切,缺失4个碱基,产生移码突变,并于第395个氨基酸处提前终止。RT-PCR分析表明,相对野生型在突变体中ZL2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同时叶色相关基因PORA、RbcL、RbcS、Cab1、Cab2、psaA、psbA、OsDVR表达量也显著下降,而HEMA1、YGL1、V1、V2、SPP、OsPPR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结果表明ZL2在水稻叶绿素合成及叶绿体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体 遗传分析 图位克隆 表达分析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叶色突变体及其基因定位、克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育红 王宝和 +6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赵步洪 左示敏 陈忠祥 张洪熙 潘学彪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9,共6页
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叶色变异是高等植物中突变频率较高且易于鉴定的突变性状。叶色突变体是植物光合作用机制、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发育调控机理、作物标记性状等研究的理想材料。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 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叶色变异是高等植物中突变频率较高且易于鉴定的突变性状。叶色突变体是植物光合作用机制、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发育调控机理、作物标记性状等研究的理想材料。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发掘、遗传研究、基因定位、基因克隆以及功能研究和突变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定位 克隆 突变机理
下载PDF
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曹桦 李涵 +9 位作者 苗振 付国宝 杨春梅 吴丽芳 赵培飞 单芹丽 阮继伟 汪国鲜 王继华 李绅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1-471,共11页
为了探究铁皮石斛叶色突变机理,以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doyo1)和正常植株(TP35)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doyo1与TP35相比,株高、茎粗均较低,生长速度较慢;叶绿素含量下降,仅为TP35... 为了探究铁皮石斛叶色突变机理,以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doyo1)和正常植株(TP35)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doyo1与TP35相比,株高、茎粗均较低,生长速度较慢;叶绿素含量下降,仅为TP35的15%左右,叶绿素a/b比值(Chl a/b)显著升高。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从doyo1和TP35叶片中获得4.58Gb和4.90Gb有效数据(clean data),de novo组装后得到60 363条通用基因(Unigenes),其中长度大于1kb的有12 390条,N50为1 295bp。对Unigenes进行表达分析,共获得1 560条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得到的DEGs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获得总注释信息为1 325条。通过对注释信息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合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do GLK1低水平表达和do Ftsz不表达导致叶绿体合成和分裂受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大大降低,进而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整体下降。本试验结果为研究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形成的机理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观叶型铁皮石斛定向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叶色突变体 无参转录组测序 差异基因
下载PDF
谷子黄叶色突变体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君霞 秦娜 +4 位作者 朱灿灿 王春义 代书桃 宋迎辉 陈宇翔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64-1970,共7页
为解析谷子黄叶色突变体高光合特性机理,以野生型豫谷1号为对照,分析了谷子全生育期黄叶色突变体ylm-1和ylm-2的光合色素、光合速率、气孔特性、荧光参数、光合关键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为野生型豫谷1号的50%~... 为解析谷子黄叶色突变体高光合特性机理,以野生型豫谷1号为对照,分析了谷子全生育期黄叶色突变体ylm-1和ylm-2的光合色素、光合速率、气孔特性、荧光参数、光合关键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为野生型豫谷1号的50%~60%,强光下突变体光合速率(Pn)较野生型显著提高,且无明显的"午休睡眠现象";ylm-1和ylm-2气孔导度(Gs)显著增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光能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明显增加,光合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明显降低,而ylm-1和ylm-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苹果酸酶(NADP-ME)活性分别增加了23.3%、24.4%和12.9%、15.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表明,突变体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及千粒质量较野生型显著增加。本研究结果为谷子高光效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体 光合特性 气孔导度 荧光参数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大花惠兰组培苗中叶色突变体的获得与DNA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华升 姚艳玲 +3 位作者 忻雅 陈文岳 童建新 崔海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从大花惠兰的组培苗中获得了白色条纹和黄色条纹两种叶色突变体,突变发生的总频率约为0.12%。利用100条UBC随机引物将它们与对照进行了RAPD分析和对比。引物P17或P31可在对照和黄色条纹突变体间检测出多态性,黄色条纹突变体具有大小分... 从大花惠兰的组培苗中获得了白色条纹和黄色条纹两种叶色突变体,突变发生的总频率约为0.12%。利用100条UBC随机引物将它们与对照进行了RAPD分析和对比。引物P17或P31可在对照和黄色条纹突变体间检测出多态性,黄色条纹突变体具有大小分别约为995 bp或1320 bp的多态性片段;而引物P84或P86则可在对照和白色条纹突变体间揭示出多态性,白色条纹突变体具有大小分别约为1120 bp或1315 bp的特异性条带。RAPD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突变体的基因组DNA都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惠兰 组织培养 叶色突变体 RAPD
下载PDF
3种裸大麦叶色突变体的选育及其突变性状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升位 王楠 +4 位作者 陈疏影 何丽 王君兰 袁晓鸣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大麦叶色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功能鉴定和激素生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利用0.5%EMS诱变裸大麦品种"北青7号"干种子,通过自交繁殖分离到M4代黄条纹、淡绿和黄化3种叶色突变体植株。突变体与亲本材料的性状比... 大麦叶色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功能鉴定和激素生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利用0.5%EMS诱变裸大麦品种"北青7号"干种子,通过自交繁殖分离到M4代黄条纹、淡绿和黄化3种叶色突变体植株。突变体与亲本材料的性状比对分析表明,3种叶色突变体带有矮秆、节间缩短2种突变性状,其中,黄条纹和黄化2种突变体还带有穗长缩短突变。3种叶色突变体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Chla质量分数下降比Chlb的更快,其中,以黄化突变体中叶绿素质量分数最低、Chla质量分数下降最快。3种叶色突变体在4个时间点的光合效率都显著低于亲本光合效率,其中,黄化突变体光合效率在4个时间点最低。黄条纹突变体光合效率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慢,淡绿和黄化2种突变体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快。3种叶色突变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可能涉及不同的基因突变,在光合作用机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 叶色突变体 形态特征 叶绿素 光合效率
下载PDF
蔬菜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苗晗 顾兴芳 +1 位作者 张圣平 王晓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2,共4页
综述了蔬菜叶色突变体产生原因、来源、分类、遗传研究、发生机制、外界影响因素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蔬菜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蔬菜 叶色突变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番茄叶色突变体的弱光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建刚 张贺 +2 位作者 许向阳 张丽莉 李景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5,共5页
不同弱光条件下对番茄叶色突变体06883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番茄叶色突变体06883的比叶干样质量(SLM)、比叶鲜样质量(VLM)、叶绿素含量、保... 不同弱光条件下对番茄叶色突变体06883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番茄叶色突变体06883的比叶干样质量(SLM)、比叶鲜样质量(VLM)、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的减少值以及株高/茎粗、叶面积比(LAR)、MDA含量的增加值都小于其野生型06884,所以番茄叶色突变体06883对弱光敏感度小于其野生型06884,具有一定耐弱光性,是良好的耐弱光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叶色突变体 弱光
下载PDF
2个水稻温敏感叶色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军 陈佳颖 +2 位作者 赵剑 林冬枝 董彦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1期16-21,共6页
为了探究水稻突变体表观与其生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与联系,利用经60Co-γ射线辐射的粳稻品种‘嘉花1号’后代中的2个温敏感叶色突变体mr21和mr06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苗期的叶色、叶绿结为素黄含果色量表,、明3荧2低℃光温高特下温性的... 为了探究水稻突变体表观与其生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与联系,利用经60Co-γ射线辐射的粳稻品种‘嘉花1号’后代中的2个温敏感叶色突变体mr21和mr06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苗期的叶色、叶绿结为素黄含果色量表,、明3荧2低℃光温高特下温性的时和m呈叶r2绿绿1色和体;高超与温微之下结相的构反进m,突r行06变研的体究叶m。绿r0结体6果在结表2构0明℃发时,育突为不变正完体常全m绿,r2与色1其在,而叶2在0绿℃高素条温含件时量下为和生白叶长化绿时;体幼电与苗镜叶表观察现色型变化对相照一,这致说。明光突合变作体用的参光数能研捕究捉表效明率无和论转低换温效还率是都高有温所的降2个低突,进变一体步的快Fv速/F光m,曲Φ线PS分Ⅱ析值表均明低,于2个其突野变生体及野生型之间对光强的响应能力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温敏感 光合作用参数
下载PDF
水稻叶色突变体及其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力科 高用明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6,共5页
叶色突变是水稻中较常见的一种突变类型,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和遗传育种应用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水稻叶色突变的类型及来源、遗传机理、应用前景等,着重介绍水稻叶色突变... 叶色突变是水稻中较常见的一种突变类型,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和遗传育种应用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水稻叶色突变的类型及来源、遗传机理、应用前景等,着重介绍水稻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葫芦科瓜类作物叶色突变体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吉明 马双武 +1 位作者 尚建立 成善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039-16040,16116,共3页
根据叶色突变程度及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葫芦科瓜类叶色突变分为白化致死、黄绿、后绿、斑驳、斑点等突变类型,并对叶色突变机理研究和叶色突变体利用现状作了综述。
关键词 葫芦瓜类作物 叶色突变体 机理 应用
下载PDF
一个水稻损伤诱导型叶色突变体的发现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育红 王宝和 +6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刘广青 左示敏 陈宗祥 张洪熙 潘学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1,共5页
在育种田间,从迟熟中粳稻品种"淮稻7号"中发现一个天然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的表型存在绿-白-绿的叶色变化。通过对该突变体的形态观察,以及不同播期、不同移栽期突变体叶色转变特性的研究,发现其叶色转变只在移栽等因素引起... 在育种田间,从迟熟中粳稻品种"淮稻7号"中发现一个天然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的表型存在绿-白-绿的叶色变化。通过对该突变体的形态观察,以及不同播期、不同移栽期突变体叶色转变特性的研究,发现其叶色转变只在移栽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损伤信号胁迫下产生,且突变体的叶色表型变化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该突变体的叶色表型、叶色转变特性以及诱发突变的机制均未见报道,确认是一种全新的水稻叶色突变体,即损伤诱导型叶色突变体(Injury-induced leaf-color-mutant,i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叶色转变特性
下载PDF
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全 陈正武 +2 位作者 邢嘉佳 杜胜利 张桂华 《中国瓜菜》 CAS 2010年第4期3-5,共3页
利用叶色正常(绿色)与叶色突变(黄色)黄瓜材料为亲本,配制正反交杂交一代(F1)、回交一代(BC1)及F2代分离群体。以此为试材,对黄瓜叶色突变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叶色突变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1、BC1及F... 利用叶色正常(绿色)与叶色突变(黄色)黄瓜材料为亲本,配制正反交杂交一代(F1)、回交一代(BC1)及F2代分离群体。以此为试材,对黄瓜叶色突变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叶色突变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1、BC1及F2后代中绿叶植株与黄叶植株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叶片绿色对黄色为完全显性,叶片黄色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AFLP技术和BSA方法,筛选到1对引物组合在绿叶和黄叶亲本与绿叶和黄叶池间同时表现多态性,绿叶亲本和绿叶池在大约200bp处有1条特异条带,而黄叶亲本和黄叶池无带。F2代验证发现鉴定结果符合率高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叶色突变体 遗传规律 AFL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