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3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乙醚提取万寿菊中叶黄素的工艺条件
1
作者 张换平 祁鲲 +1 位作者 申艳红 宋帅雪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为优化从万寿菊鲜花中提取叶黄素的提取工艺条件,以乙醚与水的不同混合比例及振荡时间作为考察对象,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通过对设计的13组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绘出三... 为优化从万寿菊鲜花中提取叶黄素的提取工艺条件,以乙醚与水的不同混合比例及振荡时间作为考察对象,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通过对设计的13组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绘出三维效应面图,优化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醚与水的体积比为7.12,振荡时间为27.78 min。按照最佳工艺条件实测提取率是2.51%,与理论预测的偏差值为4.9%。该模型失拟项不显著,模型可靠,实验设计简单,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叶黄素 星点设计
下载PDF
叶黄素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吴红艳 杨陆童 +2 位作者 安琪 杨宝茹 石岩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叶黄素稳定性及在微乳液中的抗氧化性能,为叶黄素的保存、制备及加工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叶黄素在短时间(2 h)内对热较为稳定,保存率均在98%以上;在pH小于3或大于9时,叶黄素稳定性较差,在pH 4~9时,叶黄素较为稳定... 本研究旨在探索叶黄素稳定性及在微乳液中的抗氧化性能,为叶黄素的保存、制备及加工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叶黄素在短时间(2 h)内对热较为稳定,保存率均在98%以上;在pH小于3或大于9时,叶黄素稳定性较差,在pH 4~9时,叶黄素较为稳定;Fe^(2+)、Cu^(2+)、Fe^(3+)对叶黄素稳定性影响大。在微乳介质中随正常储存、光照储存、避光储存时间的增加,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下降相对缓慢,说明微乳液对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稳定性 微乳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万寿菊叶黄素对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晨峰 董朕 +1 位作者 刘华 曾建国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研究饲粮中添加万寿菊叶黄素(Marigold lutein)对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0~21周龄罗曼灰产蛋鸡432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另设阳性对照组,饲喂添加800 mg/kg万... 研究饲粮中添加万寿菊叶黄素(Marigold lutein)对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0~21周龄罗曼灰产蛋鸡432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另设阳性对照组,饲喂添加800 mg/kg万寿菊叶黄素的饲粮,命名为LDE-800组;其余4组为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200、400、800 mg/kg和1 600 mg/kg的万寿菊叶黄素分别命名为CG-200、CG-400、CG-800、CG-1600组。预试7 d,正试期56 d。于试验第28天和第56天测定蛋品质,在试验第56天采血测定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蛋品质方面,在试验第28天时除CG-200组外其他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蛋黄颜色均显著提高,试验56 d时所有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蛋黄颜色均显著提高,但万寿菊叶黄素对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2)在血清生化方面,CG-1600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也显著增加(P<0.05);CG-200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3)在免疫功能方面,CG-200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有显著提高(P<0.05);CG-400、CG-1600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CG-800、CG-1600组和阳性对照组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CG-200组的蛋鸡血清白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阳性对照组蛋鸡血清干扰素γ(INF-γ)含量有显著提高。(4)在抗氧化能力方面,CG-400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CG-400、CG-800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强(P<0.05);CG-800、CG-1600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所有剂量组均对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万寿菊叶黄素能够显著改善蛋黄颜色,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叶黄素 蛋鸡 蛋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南瓜叶黄素基因紧密连锁的InDel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4
作者 徐颖超 张思程 +6 位作者 薛舒丹 刘佳黎 朱吉童 孟琦涛 林惠境 聂呈荣 钟玉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开发与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叶黄素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紧密连锁且实用性强的分子标记,以加速南瓜的育种进程。前期在F_(2)代群体中定位到与叶黄素含量紧密连锁的主效QTL位点ql... 本研究旨在开发与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叶黄素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紧密连锁且实用性强的分子标记,以加速南瓜的育种进程。前期在F_(2)代群体中定位到与叶黄素含量紧密连锁的主效QTL位点qlut11-a,在其两侧翼分子标记R1_38695和R2_55819之间开发了8对InDel分子标记。通过对F_(2)代群体及部分高代(F_(8)代)重组自交系株系进行基因型和叶黄素表型分析,明确了InDel分子标记G005310和G005670可有效筛选高叶黄素含量和低叶黄素含量材料,并在近等基因系构建中证实了其能用于创制高叶黄素含量的南瓜种质,BC5F1果实中的最高叶黄素含量约是低叶黄素含量亲本果实含量的2.8倍,且占高叶黄素含量亲本果实的96%。本研究结果为加速南瓜高叶黄素含量种质育种进程提供了更实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叶黄素 QTL定位 HPLC测定 InDel分子标记
下载PDF
叶绿素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
5
作者 黄千千 陈丽君 +5 位作者 李韵唱 陈雪寒 陈乾睿 王元楷 蔡甜 陈科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叶黄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但叶黄素因其脂溶性的特点导致生物可给率低,如何高效补充叶黄素成为研究热点。叶绿素常与叶黄素共同出现在人类饮食中,且二者均为脂溶性物质,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研... 叶黄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但叶黄素因其脂溶性的特点导致生物可给率低,如何高效补充叶黄素成为研究热点。叶绿素常与叶黄素共同出现在人类饮食中,且二者均为脂溶性物质,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膳食叶绿素及其结构变化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备膳食中常见的8种不同结构的叶绿素(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素a和b、脱植基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酸a和b),采用体外静态消化模型和胶束化实验研究它们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并测定叶黄素和叶绿素形成的混合胶束粒径和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共消化时不同结构的叶绿素能够显著提高叶黄素的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P<0.05),其中脱镁叶绿素b的作用最为显著,所对应的叶黄素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分别为90.48%和80.44%。在消化过程中,未检测到明显的叶黄素降解产物,而叶绿素的结构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消化物和胶束的平均粒径、荧光图像以及Zeta电位值可以确定胶束液体系比消化液体系更稳定,并且叶绿素可以通过与叶黄素形成复合物来保护叶黄素。本研究对如何提高叶黄素的生物可给率及消化利用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叶绿素 相互作用 生物可给率 体外消化 胶束化
下载PDF
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粟叶萍 谢佩雅 +4 位作者 韦入菲 陈欣颖 韦宇杭 宗少晖 曾高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88-397,共10页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去卵巢(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去卵巢(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干预低剂量(L)、中剂量(M)、高剂量(H)组,戊酸雌二醇组(E2组),每天1次灌胃给药,持续12周。Micro-CT扫描分析小鼠股骨骨密度(BMD)和骨微结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股骨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股骨中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的表达;16S rDNA扩增子测序检测分析粪便中V3~V4区菌群基因。结果:HE结果显示,OVX组小鼠骨松质结构改变,骨小梁稀疏松散、粗细不匀,大量断裂,骨髓腔间距宽;M组、H组的骨结构改善,且H组接近于sham组;Micro-C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的BMD、小梁体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连接密度(Conn.Dn)显著降低,骨表面积/组织体积(BS/TV)、骨小梁空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显著增加;与OVX组相比,M组和H组BMD、BV/TV、BS/TV、Tb.N、Conn.Dn显著增加,H组Tb.Sp、SMI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M组、H组的BGP显著升高,TRAP5b显著降低。16S r 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H组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明显增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在属水平上,H组艾克曼菌属、毛螺菌科_NK4A136菌属、双歧杆菌属、回肠杆菌属和毛螺旋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升高,杜氏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螺杆菌属和另枝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Ef Se)分析结果显示,H组中的放线菌门、放线菌门未确定菌纲、双歧杆菌目、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科、Ileibacterium valens和回肠杆菌属丰度富集。结论: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OVX小鼠骨微结构,缓解骨丢失,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番茄红素 叶黄素 植物甾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叶黄素对红白锦鲤体色的影响
7
作者 马驰亚 范峰 江辉 《当代水产》 2024年第1期78-79,共2页
锦鲤是鲤科的一种。在鉴赏中,鱼体颜色的润泽、斑块的位置和色泽是关键标准。锦鲤因其美丽的外观和简单的饲养要求而深受喜爱,被誉为“水中活宝石”和“会游泳的艺术品”。锦鲤的品种繁多,根据锦鲤鳞片和斑块的差异可将其大致分成13个... 锦鲤是鲤科的一种。在鉴赏中,鱼体颜色的润泽、斑块的位置和色泽是关键标准。锦鲤因其美丽的外观和简单的饲养要求而深受喜爱,被誉为“水中活宝石”和“会游泳的艺术品”。锦鲤的品种繁多,根据锦鲤鳞片和斑块的差异可将其大致分成13个品种。其中红白锦鲤、大正三色锦鲤和昭和三色锦鲤被称为锦鲤中的“御三家”。红白锦鲤因其易于饲养和美丽的外观而备受推崇。锦鲤的饲养管理对其生长和体色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光照、生理状况和饲料营养是影响锦鲤体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要求 饲料营养 红白锦鲤 体色 叶黄素 饲养管理 生理状况 斑块
下载PDF
玉米黄质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光合能力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8
作者 蒲凯国 丁东霞 +4 位作者 李能慧 张淼 王甜甜 颉建明 李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黄质对辣椒低温弱光耐受性的影响,以低温敏感性辣椒‘航椒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玉米黄质,研究其对低温弱光(15℃/5℃,100μmol·m^(-2)·s-1)胁迫下辣椒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内源激素...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黄质对辣椒低温弱光耐受性的影响,以低温敏感性辣椒‘航椒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玉米黄质,研究其对低温弱光(15℃/5℃,100μmol·m^(-2)·s-1)胁迫下辣椒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内源激素含量、叶黄素循环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究玉米黄质缓解辣椒幼苗低温弱光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喷施玉米黄质显著提高辣椒幼苗低温弱光下的光合能力,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分别显著提高5.90%和54.33%,处理后168 h茉莉酸(JA)和生长素(IA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6.70%和62.30%;辣椒幼苗花药黄质、紫黄质、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06、0.48、0.19倍和1.57倍,同时在胁迫处理24、48、168 h时CaZEP基因表达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44、1.64倍和5.50倍,而CaVDE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喷施玉米黄质可能通过增强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光合能力、调控激素代谢以及促进辣椒幼苗启动叶黄素循环来提高辣椒幼苗对低温弱光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外源玉米黄质 低温弱光胁迫 光合能力 叶黄素循环
下载PDF
基于随机蛙跳筛选的初烤烟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何屹 杨本刚 +5 位作者 尹嵩 陈实 尹晓东 周文忠 贾学伟 杨盼盼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初烤烟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随机蛙跳(Random Frog,RF)筛选特征波长建立上述指标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近红外模型,结合模型内部交互验证结果确定最优建模波长数...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初烤烟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随机蛙跳(Random Frog,RF)筛选特征波长建立上述指标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近红外模型,结合模型内部交互验证结果确定最优建模波长数和主成分数,并对最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内外部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全波长(1298个波长)建模,利用RF筛选出的181个和216个特征波长建模,模型的决定系数(R2)由0.7718和0.8677分别提高至0.9511和0.9587,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由3.362μg/g和4.930μg/g分别降低至1.556μg/g和2.756μg/g,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由3.304μg/g和4.836μg/g分别降低至1.529μg/g和2.703μg/g;模型外部预测集(样品数=50)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由11.80%和9.62%降低至5.48%和5.49%。采用RF筛选特征波长能有效提升初烤烟叶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为初烤烟叶质量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模型 随机蛙跳 初烤烟叶 Β-胡萝卜素 叶黄素
下载PDF
一株叶黄素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产生香料物质的条件优化
10
作者 薛云 孙建生 +5 位作者 龙章德 苏赞 李季刚 刘启斌 刘鸿 魏涛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叶黄素生物降解产物中含有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重要香味物质,目前能够应用于叶黄素生物降解的酶类和菌株较少。本研究从烟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叶黄素菌株,经典形态学和16S rDNA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Ent... 叶黄素生物降解产物中含有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重要香味物质,目前能够应用于叶黄素生物降解的酶类和菌株较少。本研究从烟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叶黄素菌株,经典形态学和16S rDNA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Enterobacter tabaci strainβ7。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得出该菌株降解叶黄素最佳培养条件,即为蔗糖31.97 g/L,硝酸钠3.18 g/L,酵母粉6.88 g/L和初始pH值为6.91,叶黄素降解率从85.71%提高到93.17%。GC-MS结果表明该菌叶黄素降解产物主要为β-环柠檬醛(0.75%)、5,6-环氧-β-紫罗兰酮(2.59%)、3-羟基-β-紫罗兰酮(1.69%)、β-紫罗兰酮(1.21%)、4-羟基-β-紫罗兰酮(0.89%)和二氢弥猴桃内酯(1.03%)等香料物质。该研究结果为叶黄素降解提供新型菌株资源,也为叶黄素降解产生香料物质打下理论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降解 肠杆菌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 香精香料
下载PDF
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与老年人低认知功能的剂量-反应关系
11
作者 高蓉 栗卓倩 +4 位作者 王敏 高变芳 徐玥 韩彦青 余红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与老年人低认知功能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数据库,选取年龄≥60岁且具有完整... 目的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与老年人低认知功能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数据库,选取年龄≥60岁且具有完整认知功能测试的老年人群。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评估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与老年人低认知功能的关联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2 695名研究对象,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组1 629例,低认知功能组1 066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低认知功能组年龄在70~<80岁和≥80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明显较高,糖尿病及中风发生比例也明显增高,此外,膳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以及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总摄入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显示,以性别分层,随着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总摄入量的持续增加,男性和女性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均呈近似“L”形的非线性变化(P非线性<0.01),但是在同样“L”形趋势的情况下,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总摄入量是男性认知功能下降的易感因素。结论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总摄入量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呈近似“L”形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玉米黄质 认知功能 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 老年人
下载PDF
枸杞提取物中玉米黄质和叶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
12
作者 唐瑗 康瑶 +1 位作者 於洪建 张东星 《天津科技》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选用色谱柱Innoval ODS-2(4.6 mm×250 mm,5µm),以0.05%三乙胺-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8℃,在450 nm波长处测定样品。结果显示:玉米黄质在0.207~20.7µ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判定系数r^(2)=1.0000,平均... 选用色谱柱Innoval ODS-2(4.6 mm×250 mm,5µm),以0.05%三乙胺-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8℃,在450 nm波长处测定样品。结果显示:玉米黄质在0.207~20.7µ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判定系数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113.72%(n=6),RSD为1.50%,检出限为0.027µg/mL;叶黄素在0.216~21.6µ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判定系数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5.96%(n=6),RSD为3.78%,检出限为0.056µg/mL。该方法快速、简单稳定、结果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枸杞提取物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叶黄素 玉米黄质 枸杞提取物 基线分离
下载PDF
叶黄素纳米混悬剂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13
作者 陈永顺 李静 +3 位作者 蒋建平 梁建梅 杨斌 贾晓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80-3186,共7页
目的 制备叶黄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白蛋白浓度、吐温-80浓度、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态,进行晶型分析,测定溶解度... 目的 制备叶黄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白蛋白浓度、吐温-80浓度、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态,进行晶型分析,测定溶解度、体外溶出、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叶黄素、物理混合物、叶黄素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0、5、15、30、45、60、90、120、240、360、480 min采血,HPLC法测定叶黄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叶黄素用量30 mg,白蛋白浓度1.5%,吐温-80浓度0.75%,均质压力80 MPa,均质次数8次。所得纳米混悬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08.71±9.26)nm, PDI为0.114±0.017,Zeta电位为-(23.15±1.60)mV。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纳米混悬剂中。纳米混悬剂溶解度相较于原料药增加至46.12倍,360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5%,90 d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混悬剂tmax缩短(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相较于原料药增加至3.71倍。结论 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可改善叶黄素溶解度,促进其溶出、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纳米混悬剂 制备 体内药动学 纳米沉淀法 HPLC
下载PDF
叶黄素抑制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黏附和转移
14
作者 刘广 胡有根 +2 位作者 吴芸冰 单唯远 汤元杰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17,共8页
目的:探究叶黄素(lutein)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黏附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叶黄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黏附实验观察细胞与基质黏附能力;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细胞伪足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桩蛋白(Paxillin)、... 目的:探究叶黄素(lutein)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黏附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叶黄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黏附实验观察细胞与基质黏附能力;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细胞伪足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桩蛋白(Paxill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E-钙粘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高内涵成像技术观察细胞动态运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叶黄素组细胞与基质的细胞黏附数量明显减少,细胞伪足也明显减少,同时,与对照组比较,Paxillin、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下降,TIMP-1蛋白水平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叶黄素组细胞迁移率降低,侵袭迁移细胞明显减少;动态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叶黄素组细胞的位移和运动距离缩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蛋白水平上升,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水平降低。结论:叶黄素能抑制细胞黏附,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蛋白水平,并且通过抑制EMT进程抑制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叶黄素 细胞黏附 侵袭迁移
原文传递
益生菌对万寿菊发酵品质及叶黄素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甄莉娜 刘丽珍 +2 位作者 朱晋纬 潘登奎 刘慧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198,共4页
万寿菊是提取叶黄素的天然原料,由于使用单一乳酸菌,发酵周期长,叶黄素损失量大,文章分别选用2种益生菌菌群(乳酸菌菌群、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采用2个接种量(2‰、5‰)发酵万寿菊鲜花,通过比较感官指标、温度、pH值、还原糖和叶黄素... 万寿菊是提取叶黄素的天然原料,由于使用单一乳酸菌,发酵周期长,叶黄素损失量大,文章分别选用2种益生菌菌群(乳酸菌菌群、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采用2个接种量(2‰、5‰)发酵万寿菊鲜花,通过比较感官指标、温度、pH值、还原糖和叶黄素酯含量来研究益生菌对万寿菊鲜花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由乳酸菌发酵万寿菊的感官评价指标优于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乳酸菌对pH和还原糖含量的降低效果较好,5‰接种量发酵效果优于2‰。发酵57 h后,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的发酵温度均高于乳酸菌,接种量越大,温度波动越小。5‰乳酸菌和2‰乳酸菌+芽孢杆菌菌群发酵万寿菊叶黄素酯含量保存效果较好。与常规万寿菊发酵效果相比,益生菌菌群发酵能够更好地缩短发酵周期,减少叶黄素酯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发酵 乳酸菌 芽孢杆菌 叶黄素
下载PDF
连续扫描吸收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黄素片中叶黄素含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新颖 戴志英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3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连续扫描吸收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叶黄素片中的叶黄素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溶剂萃取-超声提取样品,固定最大吸收波长测定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对应浓度和吸光度确定标准工作曲线。结果:叶黄素在浓度范围(2.0~...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连续扫描吸收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叶黄素片中的叶黄素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溶剂萃取-超声提取样品,固定最大吸收波长测定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对应浓度和吸光度确定标准工作曲线。结果:叶黄素在浓度范围(2.0~80.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相对标准偏差范围3.4%~6.9%,样品回收率范围83.8%~98.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稳定,适用于保健品叶黄素片中叶黄素含量的快速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法 超声提取
下载PDF
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对黄金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靖凯 卢正义 +3 位作者 张媛媛 崔培 乔秀亭 程镇燕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7-30,37,共5页
为研究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对黄金锦鲤的着色效果,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0 mg/kg的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将270尾平均体重26.03±0.07 g的黄金锦鲤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水箱30尾鱼,养殖试验持续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 为研究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对黄金锦鲤的着色效果,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0 mg/kg的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将270尾平均体重26.03±0.07 g的黄金锦鲤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水箱30尾鱼,养殖试验持续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后对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叶黄素酯可使鱼体更加修长,显著提高了锦鲤体长/体高比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叶黄素减少了鱼体内水分,增加了脂肪含量(P<0.05);3个处理组之间鱼体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对锦鲤的红度(a^(*))和亮度(L^(*))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鱼体的黄度(b^(*)),添加叶黄素和叶黄素酯14 d后,鱼体的黄度值即可达到与42 d相似的效果。与叶黄素相比,叶黄素酯对黄金锦鲤着色效果更快、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叶黄素 锦鲤 生长 体色
下载PDF
叶黄素在蛋鸡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邓雪娟 季小禹 +2 位作者 刘宁 徐田田 蔡辉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0142-0145,共4页
叶黄素,又称植物黄体素,属于类胡萝卜素,是构成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组分,也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叶黄素具有着色、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等功效。膳食添加叶黄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 叶黄素,又称植物黄体素,属于类胡萝卜素,是构成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组分,也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叶黄素具有着色、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等功效。膳食添加叶黄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但对蛋黄颜色有明显影响。叶黄素还可以提高产蛋鸡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叶黄素的来源、生物作用机理以及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免疫功能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叶黄素是“护眼神药”吗?
19
作者 庞龙 《中医健康养生》 2023年第9期48-48,共1页
白领李小姐长期使用电脑办公,感觉眼睛特别容易疲劳,视力也有所下降。她听网友说,补充叶黄素可以恢复视力、缓解视疲劳。真的是这样吗?问:叶黄素有何功效?答:在人体中,叶黄素主要存在于眼部组织,为视网膜黄斑区上存在的主要色素,具有抗... 白领李小姐长期使用电脑办公,感觉眼睛特别容易疲劳,视力也有所下降。她听网友说,补充叶黄素可以恢复视力、缓解视疲劳。真的是这样吗?问:叶黄素有何功效?答:在人体中,叶黄素主要存在于眼部组织,为视网膜黄斑区上存在的主要色素,具有抗氧化、吸收蓝光的作用。但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叶黄素,需要通过日常饮食摄取。叶黄素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菠菜、甘蓝、西葫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缓解视疲劳 日常饮食 视网膜黄斑 眼部组织 西葫芦 抗氧化
下载PDF
饲料叶黄素水平对淡黑镊丽鱼消化酶、免疫酶以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旭 张璐 +5 位作者 姜志强 韩雨哲 张德洪 王武刚 尹恒 米海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不同的饲料叶黄素水平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的消化、免疫以及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选取状态良好的淡黑镊丽鱼144尾随机平均分成6个试验梯度,于等氮等能饲料中添加4%叶黄素,使其纯叶黄素实测含量分别为20.57、58.6... 为研究不同的饲料叶黄素水平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的消化、免疫以及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选取状态良好的淡黑镊丽鱼144尾随机平均分成6个试验梯度,于等氮等能饲料中添加4%叶黄素,使其纯叶黄素实测含量分别为20.57、58.68、86.04、167.72、310.60 mg/kg和1090.41 mg/kg,每试验梯度设立3组平行,每平行组8尾试验鱼,按叶黄素水平从低到高分别用DZ、Y1、Y2、Y3、Y4、Y5表示。试验周期68 d。结果表明:伴随饲料中叶黄素水平的升高,淡黑镊丽鱼的脂肪酶活力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胃蛋白酶活力于Y5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淀粉酶活力DZ组显著低于Y1、Y2、Y4、Y5组。酸性磷酸酶各试验组均低于DZ组,且于Y4组显著低于DZ组(P<0.05)。碱性磷酸酶呈先升后降趋势,且Y3、Y5组显著低于DZ、Y1、Y2组(P<0.05)。乳酸脱氢酶和溶菌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为先升后降,总抗氧化能力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于Y3组活力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Y4、Y5组(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于Y1组达到最高值,且差异显著(P<0.05)。所有试验组的丙二醛均低于DZ组,且呈先降后升并于Y3组趋于平稳的趋势(P<0.05)。试验表明,黑镊丽鱼大量摄入叶黄素(1090.41 mg/kg)时会促进胃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叶黄素摄入量≥167.72 mg/kg时,会降低磷酸酶活力,或影响其免疫能力;适当摄入叶黄素(58.68~86.04 mg/kg)可以增加淡黑镊丽鱼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黑镊丽鱼 叶黄素水平 消化酶 免疫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