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创试——以孙中山与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关系为线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廖大伟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0期58-64,共7页
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中国,即刻践行政治民主化。临时国会立法权与临时大总统行政权的分立制衡,集中呈现民主政体的性质构成与民主政治的创试成效。90多年前的事实存在,不仅光耀其时,而且是意义深远。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孙中山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辛亥革命
下载PDF
袁世凯与“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呈才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7,共6页
“临时国民会议”和解方案一经提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便识破了袁世凯独揽政治重建权的真实意图,灵活又不失原则地坚持基于自身召集“临时国民会议”,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共和代议制度。在考辨史实基础上,本文纠正了在近代史... “临时国民会议”和解方案一经提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便识破了袁世凯独揽政治重建权的真实意图,灵活又不失原则地坚持基于自身召集“临时国民会议”,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共和代议制度。在考辨史实基础上,本文纠正了在近代史学界长期盛行的两个错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临时国民会议 共和代议制度
下载PDF
简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劲松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17,共5页
武昌起义爆发后 ,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 ,各省代表会应运而生。与会代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国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团结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制定建国原则、建立统一政府、指导南北和谈等方面作了卓越有成效的... 武昌起义爆发后 ,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 ,各省代表会应运而生。与会代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国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团结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制定建国原则、建立统一政府、指导南北和谈等方面作了卓越有成效的工作。各省代表会是武昌起义至中华民国建立这段历史之间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临时政治组织大纲 临时大总统 南北和谈 都督代表联合会
下载PDF
1911年的“各省代表会”
4
作者 刘小宁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9-41,共3页
各省代表会,又称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是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前身。它是民意机关,临时政府成立前的一个临时性的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从其职能看,它更是临时政府的筹备机构。
关键词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南京临时参议院 立法机构 权力机构 成立 临时政 临时性 机关
下载PDF
各省都督府代表会与临时大总统选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良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132,共13页
各省都督府代表会是辛亥革命时独立各省为组建统一政府而成立的权力机构。它由江浙立宪派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共同发起于上海,后随时势变化而辗转武汉、南京。同盟会与立宪派是各省都督府代表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两大政治派别,由于军事形势的... 各省都督府代表会是辛亥革命时独立各省为组建统一政府而成立的权力机构。它由江浙立宪派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共同发起于上海,后随时势变化而辗转武汉、南京。同盟会与立宪派是各省都督府代表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两大政治派别,由于军事形势的变化而使政治重心从武汉转向南京后,他们结成政治联盟,选举黄兴为大元帅,向代行中央政府元首的黎元洪发起挑战,虽然未获完全成功,但严重削弱了黎的地位。孙中山归来使同盟会与立宪派的政治联盟占据压倒优势,顺利当选临时大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省都督代表 同盟会 立宪派 临时大总统
原文传递
贵州代表为何缺席辛亥临时大总统选举会
6
作者 刘传吉 《文史天地》 2022年第12期80-84,共5页
1911年12月29日,参加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17省代表40余人,在南京江苏谘议局旧址举行选举会,投票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全国22省中,只有贵州、甘肃、新疆、吉林、黑龙江5省没有代表参加。甘、新、吉、黑4省地处偏远,... 1911年12月29日,参加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17省代表40余人,在南京江苏谘议局旧址举行选举会,投票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全国22省中,只有贵州、甘肃、新疆、吉林、黑龙江5省没有代表参加。甘、新、吉、黑4省地处偏远,且都未脱离清廷,无代表参会尚好理解,而贵州作为较早独立的省份,竟也缺席了这次开创民国的盛会,到底有何特殊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大总统 江苏谘议局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中华民国 缺席 选举
原文传递
历史理解的关键在于质疑释疑——以人民版教科书“辛亥革命”为例
7
作者 高建峰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年第8X期14-16,共3页
理解是历史认知的核心所在。历史认知是现实之主体对历史之客体的认知,是人们根据预先确定的目的、按照既定的价值取向,运用史事遗留下的各种客观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实践去反映与表现历史发展客观运动过程的活动。中学历史教... 理解是历史认知的核心所在。历史认知是现实之主体对历史之客体的认知,是人们根据预先确定的目的、按照既定的价值取向,运用史事遗留下的各种客观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实践去反映与表现历史发展客观运动过程的活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就要重视理解与解释,并以此为中心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没有理解,没有叙述,历史就不可能表现出来,所以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挖掘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立宪 五色旗 参议院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临时政组织大纲 孙中山 袁世凯 辛亥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