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逆向思维和设计理念的有机合成实验教学改革——以基于逆合成分析法的肉桂酸合成为例
1
作者 郑媛 兰泉 +3 位作者 查正根 李玲玲 蒋俊 朱平平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207-213,共7页
以经典有机化学实验项目——肉桂酸的合成为例,介绍在有机合成实验教学中引入逆向思维的教学设计,经改进后,实验融入了丰富的思政元素,逆向推理思维模式的引入,避免了“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教学;学生通过探究多条合成路线构建目标分子,... 以经典有机化学实验项目——肉桂酸的合成为例,介绍在有机合成实验教学中引入逆向思维的教学设计,经改进后,实验融入了丰富的思政元素,逆向推理思维模式的引入,避免了“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教学;学生通过探究多条合成路线构建目标分子,进一步加深了对有机合成内涵的理解;本项目融入了三项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分析 有机合成实验 诺贝尔奖成果 逆向推理思维模式 肉桂酸的合成
下载PDF
采用逆合成分析与纯有机催化室温合成4-溴查尔酮的实验设计
2
作者 廖声强 杨小祺 +2 位作者 曾几 蓝舒玲 陈连清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以4-溴查尔酮为目标分子,通过逆合成分析法,从6条路线中分析出含有5项诺贝尔奖成果的合成途径,通过对比,最后选择出2021年诺奖成果“纯有机催化”室温合成4-溴查尔酮。以新试剂L-脯氨酸为催化剂,室温下通过对溴苯甲醛和苯乙酮的羟醛缩... 以4-溴查尔酮为目标分子,通过逆合成分析法,从6条路线中分析出含有5项诺贝尔奖成果的合成途径,通过对比,最后选择出2021年诺奖成果“纯有机催化”室温合成4-溴查尔酮。以新试剂L-脯氨酸为催化剂,室温下通过对溴苯甲醛和苯乙酮的羟醛缩合反应合成4-溴查尔酮,并进行一系列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该反应具有原料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通过简单的反应,将多项诺奖成果与纯有机催化引入实验教学中,避免“照方抓药”式教学,紧贴科学前沿,深化有机合成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分析 纯有机催化 4-溴查尔酮 室温合成 诺奖成果
下载PDF
4-甲基联苯逆合成分析法及交叉偶联反应设计
3
作者 杨雪苹 侯佩林 +1 位作者 程景 金剑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197-200,共4页
传统验证型教学实验大多采用照方抓药的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逆合成分析法为切入点,通过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剖析目标产物,自主设计合成路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分组教学,让学生分别采用Kumada偶联反应... 传统验证型教学实验大多采用照方抓药的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逆合成分析法为切入点,通过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剖析目标产物,自主设计合成路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分组教学,让学生分别采用Kumada偶联反应和Suzuki偶联反应合成目标产物。通过对实验条件、产物产率等的比较让学生全面掌握两类交叉偶联反应的特点。最后再通过撰写论文式报告对学生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基础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该实验项目以科研思维为导向,重点学习两类交叉偶联反应,让学生认识和完成了一个基本的科研过程,有利于培养综合性、具有较高科研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分析 Kumada偶联反应 SUZUKI偶联反应
下载PDF
药物化学专论教学中融入逆合成分析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雷英杰 黄磊 +1 位作者 刘玉明 史艳萍 《天津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40-142,共3页
药物化学专论从分子水平阐述药物的作用机理、体内代谢过程和制备方法,在药学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科领域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然而,由于专业课时压缩及研究生扩招出现的少数学生本科阶段没有研修先期课程等问题,时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存在相... 药物化学专论从分子水平阐述药物的作用机理、体内代谢过程和制备方法,在药学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科领域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然而,由于专业课时压缩及研究生扩招出现的少数学生本科阶段没有研修先期课程等问题,时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存在相当的庞杂性和挑战性。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本课程尝试以药物分子结构为核心将逆合成分析策略引入教学环节,以典型镇静催眠药地西泮的合成为例,利用开环反应特点切断酰胺和烯胺键分别得到2-甲氨基-5-氯二苯酮和2-氨基-5-氯-二苯酮两个关键中间体,设计出四条分别以对甲氨基氯苯、对氯苯胺或对氯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并就对氯硝基苯和苯乙腈为原料制备地西泮的合成工艺进行探讨。实践表明,通过构建药物分子结构和合成路径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药学综合技能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教学 合成分析 地西泮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地夜间暴雨特征的合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毅 李国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3期21-31,共11页
利用四川省4890个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数据,筛选出2015—2019年四川盆地东北部发生的24例夜间暴雨过程,在根据影响系统对夜间暴雨进行分型并合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绕流和爬流方程,将近地层流场分解为绕流和爬流运动,重点探究盆地东北部... 利用四川省4890个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数据,筛选出2015—2019年四川盆地东北部发生的24例夜间暴雨过程,在根据影响系统对夜间暴雨进行分型并合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绕流和爬流方程,将近地层流场分解为绕流和爬流运动,重点探究盆地东北部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及其对夜间暴雨的作用。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地夜间暴雨可分为西南涡型和偏南风型,两种雨型分别存在西南低涡和低槽在夜间加强的特征,导致夜间偏南气流明显加强,夜间山脉迎风坡出现强垂直上升运动,盆地形成垂直环流,有利于夜间暴雨的形成。两种类型在850 hPa有大量水汽从贵州、重庆上空进入盆地东北部,午夜时分形成强水汽辐合中心;西南涡型水汽的输送、辐合强于偏南风型,西南涡型在盆地东北部后半夜层结不稳定更强,偏南风型后半夜在大巴山迎风坡垂直运动更强。盆地东北部地形抬升区域爬流和绕流运动也具有夜间加强的特征,西南涡型爬流和绕流运动相比偏南风型更强。爬流强迫出的垂直运动能很好地反映偏南气流在地形抬升处形成的垂直上升运动,而地形阻挡产生的绕流运动则有利于局地涡旋的产生和加强,两种类型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夜间正涡度大值区对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夜间暴雨 爬流 绕流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索——以“逆合成分析”为例
6
作者 郭涛 王宏雁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83-185,共3页
合成化学是高校化学及应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未来选择性就业及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对于合成化学中的重点内容——逆合成分析章节,学生普遍反映无头绪、难度偏高等问题。鉴于此,文... 合成化学是高校化学及应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未来选择性就业及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对于合成化学中的重点内容——逆合成分析章节,学生普遍反映无头绪、难度偏高等问题。鉴于此,文章以“逆合成分析”为例,尝试了教学内容的改进和设计,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化学 合成分析 教学设计
下载PDF
铜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分析
7
作者 陈家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0期13-16,共4页
铜基复合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铜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微波水热还原法、微乳液法和气相沉积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介绍,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在... 铜基复合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铜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微波水热还原法、微乳液法和气相沉积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介绍,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在结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铜基复合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优化策略。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铜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效率和性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纳米材料 合成分析 方法分析
下载PDF
气象场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中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0
8
作者 施能 魏风英 +1 位作者 封国林 沈桐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55-359,共5页
指出了气象要素及气象要素场显著性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解决这种问题的蒙特卡洛模拟试验方法。若干要素及气象场相关场检验的蒙特卡洛试验表明,所得结果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合成分析 蒙特卡洛检验 气象场
下载PDF
广西主要江河流域的面雨量合成分析与洪涝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开平 孙崇智 +2 位作者 陈冰廉 董良淼 郑凤琴 《热带地理》 2003年第3期222-225,245,共5页
针对丘陵地区的面雨量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广西主要江河流域的面雨量进行计算和合成分析,并研究了流域的面雨量与洪水水位的关系。流域的面雨量与洪水水位关系非常密切,连续性的强面雨量往往对应流域的重大洪涝灾害;面... 针对丘陵地区的面雨量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广西主要江河流域的面雨量进行计算和合成分析,并研究了流域的面雨量与洪水水位的关系。流域的面雨量与洪水水位关系非常密切,连续性的强面雨量往往对应流域的重大洪涝灾害;面雨量峰值出现时间与洪峰的出现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关系,一般是小流域滞后的时间短,而大流域滞后的时间长。对于大流域来说,滞后的时间长短还与流域致洪暴雨的落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江河流域 面雨量 合成分析 洪涝灾害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合成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海明 何金海 周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2,共13页
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过程及其前期征兆。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前,对流首先在中南半岛出现,随后在临近南海夏季风爆发时,菲律宾附近也出现对流活动,这表明菲律宾附近对流活动的出现也是引起南海夏季... 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过程及其前期征兆。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前,对流首先在中南半岛出现,随后在临近南海夏季风爆发时,菲律宾附近也出现对流活动,这表明菲律宾附近对流活动的出现也是引起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原因之一。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前,赤道印度洋上(75~95°E)的赤道西风有一次明显的增强过程,它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它通过赤道西风的东扩促使南海南部的赤道西风建立和增强;另一方面,它又通过西风的北抬以及激发孟加拉湾的对流扰动发展和北移东传,诱使我国华南沿海西风的增强和南压,从而对南海夏季风爆发产生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印度洋赤道西风和南海南部赤道西风的增强又分别与南半球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增强以及索马里、85°E附近和105 °E附近向北越赤道气流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爆发过程 合成分析 热带对流活动 时空演变 大气环流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地层通量特征的合成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国平 段廷扬 +1 位作者 巩远发 卢会国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3-460,共8页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 ,设置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拉萨、日喀则、那曲和林芝 4地 1993年 7月~ 1999年 3月近 7a的自动气象站 (AWS)近地层梯度观测资料 ,确定出分季节的高原地表粗糙度和逐日的地面总体输送系数 ,以此为基...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 ,设置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拉萨、日喀则、那曲和林芝 4地 1993年 7月~ 1999年 3月近 7a的自动气象站 (AWS)近地层梯度观测资料 ,确定出分季节的高原地表粗糙度和逐日的地面总体输送系数 ,以此为基础用总体输送公式对地面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计算 ,并用合成方法分析了 1993~1999年高原近地层通量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近地层通量 合成分析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下载PDF
1949—2007年登陆我国变性热带气旋的特征统计及合成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袁娟娟 丁治英 王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利用1949—2007年热带气旋年鉴等资料,统计分析登陆中国并在我国或附近变性的热带气旋的特征,着重分析不同区域及路径的变性气旋特征。分析结果得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很多,但在我国及附近沿海变性的却较少,大多数热带气旋变性后不发... 利用1949—2007年热带气旋年鉴等资料,统计分析登陆中国并在我国或附近变性的热带气旋的特征,着重分析不同区域及路径的变性气旋特征。分析结果得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很多,但在我国及附近沿海变性的却较少,大多数热带气旋变性后不发展或迅速衰减,只有约17%的变性热带气旋继续发展。热带气旋变性大多发生在114°E以东,移动方向为东北;其登陆地点与路径有一定关系,在台湾登陆后又在福建或浙江登陆的变性热带气旋往往会到达我国北方地区,在广东登陆的变性热带气旋移不过32°N。由合成分析得出,热带气旋变性前24小时,处在南亚高压脊线上,所有变性热带气旋均处在200 hPa的西南气流中,其北部有西南风高空急流,移向一般随南亚高压的中心移动。热带气旋变性后南亚高压一般迅速减弱。在广东登陆的陆地变性的热带气旋在变性前往往已经大大减弱。北方登陆的热带气旋的涡度场与其他类热带气旋的涡度场有较大差异,在热带气旋中心西北侧有一个正涡度中心,在500 hPa热带气旋中心并不与涡度中心对应,可见这类热带气旋变性前较弱。与正涡度中心对应的低涡的吸引作用可能是北方沿海热带气旋登陆的主要原因,热带气旋变性前24小时较弱可能也是大陆涡旋能吸引热带气旋登陆的主要原因。从垂直结构上看,一般情况下西部的θse比东部的密集,北部的θse比南部的密集。在热带气旋东侧受副高影响,东部风速大于西部,南部风速大大小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变性 统计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地基GPS遥感的成都地区夏季可降水量的日循环合成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国平 黄丁发 刘碧全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利用成都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网2004年7—9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获得的气象资料计算出GPS遥感的可降水量(PWV)。与气象探空站观测资料算出的可降水量进行对比,确定出本次GPS遥感可降水量的精度为3.09mm。并对成都... 利用成都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网2004年7—9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获得的气象资料计算出GPS遥感的可降水量(PWV)。与气象探空站观测资料算出的可降水量进行对比,确定出本次GPS遥感可降水量的精度为3.09mm。并对成都、郫县夏季PWV的日循环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PWV呈明显的日循环,最小值出现在8:00(北京时间),成都和郫县分别为40.5mm和35.0mm;最大值出现在17:00左右,成都和郫县分别为43.5mm和38.0mm。白天PWV的变化较大,夜间相对稳定,日变幅为3mm。在盛夏静稳型天气下,成都地区的PWV日循环特征与地面气温基本一致,皆受太阳辐射日变化的控制。降水日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当PWV在下午达到最大之后,主降水阶段开始,使PWV明显减少,同时使地面空气比湿迅速增大;当PWV下降到一个稳定状态后,主降水过程随之结束。大气水汽总量的积累和释放与地面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WV的持续性递增和持续性递减预示着降水的开始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水量 日循环 合成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下载PDF
萜类驱避剂的研究与合成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宗德 姜志宽 宋湛谦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萜类驱避剂 合成分析 皮肤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辽宁地区大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欣 陈传雷 +4 位作者 梁寒 杨青 贺慧 陆井龙 赵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5期40-46,共7页
利用1960—2013年辽宁省61个国家气象站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60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和物理诊断方法对暴雨发生过程中多个时次的环境场与物理量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大暴雨天气是极地、西风... 利用1960—2013年辽宁省61个国家气象站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60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和物理诊断方法对暴雨发生过程中多个时次的环境场与物理量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大暴雨天气是极地、西风带、副热带及热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低层冷式切变线带动极地冷空气从偏北路径入侵辽宁地区,西风带短波槽东移使低空急流加强,诱发地面辐合线锋生触发辽宁地区大暴雨。辽宁地区大暴雨的落区、强度与低空急流和冷暖空气的路径、强度密切相关;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是产生强降水的基础,动力抬升条件是降水强度的决定因素。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揭示了辽宁地区大暴雨的共性,可为辽宁地区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环境场 物理量场 合成分析 影响系统
下载PDF
东北冷涡下辽宁省短时强降水统计与合成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爽 丁治英 +1 位作者 刘云桦 田璐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利用2000—2014年6—8月常规资料、FNL资料和辽宁省逐时降水资料,将东北冷涡分为北涡、中间涡和南涡,统计每类冷涡短时强降水特征,并进行动态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共755次,冷涡下227次,冷涡强降水多发生在1~3 h内。6月短时强... 利用2000—2014年6—8月常规资料、FNL资料和辽宁省逐时降水资料,将东北冷涡分为北涡、中间涡和南涡,统计每类冷涡短时强降水特征,并进行动态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共755次,冷涡下227次,冷涡强降水多发生在1~3 h内。6月短时强降水主要由中间涡引起,7、8月中间涡与北涡共同影响,有一定周期变化;而南涡没有在辽宁产生强降水。北涡水汽输送充沛,中间涡水汽条件较差,切变辐合场与水汽输送的结合是有利于强降水的重要因子。降水基本处于斜压区内,冷涡中心降水处在斜压区北侧和高空急流左前方,高空槽前或槽后的降水处在斜压区南侧和急流中心右后方,降水区附近多有高空急流形成的次级环流配合。槽后降水区干侵入活动明显,冷涡中心降水主要通过高位涡诱发气旋性环流而触发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短时强降水 统计特征 动态合成分析 位涡
下载PDF
基于正交图像生成人脸模型的合成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苏从勇 庄越挺 +1 位作者 黄丽 吴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针对采用现有基于图像的人脸建模方法生成的三维人脸模型存在的人工性缺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分析方法的个性化三维人脸建模方法.利用合成方法由两幅正交人脸图像生成一个初始三维人脸模型,比较基于颜色直方图方法合成的人脸图像... 针对采用现有基于图像的人脸建模方法生成的三维人脸模型存在的人工性缺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分析方法的个性化三维人脸建模方法.利用合成方法由两幅正交人脸图像生成一个初始三维人脸模型,比较基于颜色直方图方法合成的人脸图像纹理与输入图像纹理的差异,根据纹理差异来指导对人脸网格的局部自适应细分,不断调整合成的三维人脸模型,从而更好地保持了人脸的精细细节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细分反馈算法,可以减少模型的人工性缺陷,在整体上提高了合成人脸模型纹理的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分析方法 人脸建模 局部自适应细分 正交图像
下载PDF
黄河中游地区暴雨过程环流合成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瑞珍 任金声 董立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4-27,共4页
作者介绍了1981—1991年6—9月期间影响黄河中游地区的暴雨过程,讨论了暴雨过程环流合成特征,初步揭示了造成该地区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关键词 暴雨 黄河 中游地区 环流特征 合成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中游区域性暴雨发展机理合成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 兵 徐海明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高分辨 TBB资料、逐 6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逐日降水资料及SCSMEX降水加密观测资料,通过对长江中游 8次区域性暴雨的合成分析,研究发现:暴雨落区发生在急流出口区南侧与南亚高压脊线近极地一侧之间发散气流辐散加强的区域附近;... 利用高分辨 TBB资料、逐 6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逐日降水资料及SCSMEX降水加密观测资料,通过对长江中游 8次区域性暴雨的合成分析,研究发现:暴雨落区发生在急流出口区南侧与南亚高压脊线近极地一侧之间发散气流辐散加强的区域附近;且与东亚副热带地区季风涌相关联;高空非地转惯性平流风散度是高空总散度的主要贡献者,高空倾斜急流轴(NW-SE向)出口区水平风场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其出口区的右侧产生较强的辐散场,由于对流风的作用,低层辐合会对高层辐散产生响应,从而诱发暴雨发生。高空急流轴倾斜以及急流出口区右侧强辐散场的出现要早于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高空倾斜急流轴 合成分析 长江中游地区 发展机理 辐散场
下载PDF
南海西行北翘路径热带气旋合成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勋 丁治英 王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456,共13页
合成对比分析了1979—2013年南海热带气旋(TC)发生西行北翘路径(RT)和西行不转向路径(ST)样本的环流形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RT样本对应的西风槽距离TC中心较近,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小,样本中心南侧西南风加强,... 合成对比分析了1979—2013年南海热带气旋(TC)发生西行北翘路径(RT)和西行不转向路径(ST)样本的环流形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RT样本对应的西风槽距离TC中心较近,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小,样本中心南侧西南风加强,与副热带高压(副高)逐渐减弱东退南落,以及低层样本中心东南侧存在弱的反气旋环流有关;ST样本对应的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大,副高呈东西向带状稳定少动。上述差异通过了置信度0.05的显著性检验。环流形势变化使得TC高层流出增强以及对流结构变化,引起与TC移向有关的位涡倾向1波正异常分布调整,是TC发生RT的重要原因。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表明200 h Pa风场合成结果对于样本的高层环流形势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移动路径 西行北翘 合成分析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