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5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生物学生成物能否适用于《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1
作者 邵滨 喻玲 焦洪涛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合成生物学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重要谈判议题,但合成生物学生成物能否适用《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却尚未达成共识。在《公约》框架下提出“四层次分析+三步检验法”作为判... 合成生物学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重要谈判议题,但合成生物学生成物能否适用《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却尚未达成共识。在《公约》框架下提出“四层次分析+三步检验法”作为判断合成生物学生成物与《议定书》适用关系的方法:第一层次是活性生物体,与《议定书》界定的改性活生物体最相似,根据其所处发展阶段、生成物种类和所依赖的技术基础三步进行检验,以判断其是否适用《议定书》。第二层次是基因物质,如果其以生成生物实体为目的,那么可以将其纳入“活性生物体”范畴考虑,运用三步检验法进行具体分析。第三层次是生物系统,生物系统中的生物活体部分,可以适用《议定书》。第四层次是由合成生物技术生成的组成部分和产品,由DNA测序技术生成的组成部分和产品无需适用《议定书》;基于DNA合成技术、基因组设计、合成与组装、基因编辑技术生成的组成部分和产品,可以参照因物质层次的分析方法进行判断;基于元件工程、回路工程生成的组成部分和产品,由生物元件与基因回路组成后生成更高层级的生物系统且具有生成生物实体可能的部分,可以适用《议定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生成物 生物安全议定书》 改性活生物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产业视角的合成生物学发展态势研究
2
作者 张拓宇 孟庆海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4年第1期58-71,共14页
近年来,受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和资本跟进等因素驱动,合成生物学迅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迎来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梳理了2020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商业合作和金融投资等信息,从产业视角对合成生物... 近年来,受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和资本跟进等因素驱动,合成生物学迅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迎来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梳理了2020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商业合作和金融投资等信息,从产业视角对合成生物学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政府方面,合成生物学成为各国生物经济战略中的关键引擎,应用于医药、化工、材料、农业、食品等关联行业的技术路线和规划目标进一步清晰,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化的监管机制不断优化,技术管控和科技安全问题受到关注。市场方面,基于合成生物学的实用成果相继迎来商业化“里程碑”,合成生物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双向奔赴”、协同合作日益紧密,市场投资保持信心并趋于商业理性,有利产业发展的健康生态正加快完善。为加快推动我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建议进一步研究制定关键领域技术路线,支持底层使能技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关,推动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增强先进生物制造设施、数据资源等能力建设,鼓励各方共建有利合成生物产业化发展的产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工程生物学 生物经济 生物制造 产业生态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驱动下的疫苗创制策略
3
作者 刘泽众 陆路 姜世勃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21世纪以来,生物医药领域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可能。在这个背景下,合成生物学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愈发凸显,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在革新人们对疾病预防... 21世纪以来,生物医药领域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可能。在这个背景下,合成生物学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愈发凸显,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在革新人们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理念和方法,我国对于合成生物学在政策层面的支持也日益显著。2022年,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出台,明确指出包括合成生物在内的生物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2023年,浙江省将合成生物学列为9个优先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为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导向为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有望加速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推动我国合成生物学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医学领域 未来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 人类健康 生物医药领域 政策层面 理念和方法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表型测试生物反应器及其装备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肖杰 剪兴金 +2 位作者 王立言 张翀 邢新会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7,共22页
合成生物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典型的细胞工厂创制“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esign-build-testlearn,DBTL)循环,成为支撑面向加速生物制造发展的智慧生物育种的重要方法。其中,测试环节是对前期所设计与构建的生物体系进行表型测试,... 合成生物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典型的细胞工厂创制“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esign-build-testlearn,DBTL)循环,成为支撑面向加速生物制造发展的智慧生物育种的重要方法。其中,测试环节是对前期所设计与构建的生物体系进行表型测试,以提供大量数据用于后续的学习和迭代升级。测试阶段的通量主要依赖于细胞自身或其培养测试所使用的生物反应器及其装备,是整个DBTL流程的限速步骤。本文系统综述了合成生物学表型测试所开发的面向不同通量的生物反应器及装备,从单细胞检测和筛选及不同尺度生物反应器包括皮纳升级生物反应器、微升级生物反应器、毫升级生物反应器和升级生物反应器等,系统地介绍了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同时,指出了现有生物反应器及其装备的应用潜力、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为合成生物学表型测试技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高通量筛选 液滴微流控 生物反应器 微孔板 微型管式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肿瘤疫苗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方超 黄卫人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53,共15页
根据中心法则和细胞免疫学原则,利用合成生物学设计和生产新型肿瘤疫苗代表了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针对两个主要方面(抗原选择和疫苗设计)的创新治疗性肿瘤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肿瘤相关或特定抗... 根据中心法则和细胞免疫学原则,利用合成生物学设计和生产新型肿瘤疫苗代表了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针对两个主要方面(抗原选择和疫苗设计)的创新治疗性肿瘤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肿瘤相关或特定抗原,开发更精确和有效的肿瘤疫苗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方法在抗原选择中主要针对肿瘤中的特定基因,而以高通量测序及质谱为基础筛选新抗原的方法明显改善了疫苗的靶向性及免疫原性。在疫苗类别方面,与传统多肽疫苗相比,通过对DNA、mRNA、病毒/细菌、细胞的工程化修饰而成的新型疫苗显著扩大了肿瘤疫苗的范围,从而大幅增强了不同肿瘤疫苗的免疫效果。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将加速对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进度,最终导致临床治疗效果的持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新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疫苗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肿瘤类器官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孟倩 尹聪 黄卫人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为更接近机体细胞组成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癌症模型开辟了新途径。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在多次传代后仍能维持原有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及遗传表型特征,不仅可作为测试新型抗癌药物的优良模型,也可通过其药物敏感性测试预测患... 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为更接近机体细胞组成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癌症模型开辟了新途径。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在多次传代后仍能维持原有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及遗传表型特征,不仅可作为测试新型抗癌药物的优良模型,也可通过其药物敏感性测试预测患者的临床反应,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学思想为指导,提供独特工具来重建空间和动态信号,调控细胞间通信。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肿瘤类器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治疗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如何工程化重建类器官空间与动态信号、细胞稳态维持、细胞间通信调控等。本文概述了肿瘤类器官的构建过程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讨论了肿瘤类器官当前在构建效率、标准化、自动化、精确度等方面的局限性,最后展望了合成生物学在推动肿瘤类器官结构和功能复杂化方面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类器官 药物筛选 精准医疗 基因线路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人工调控受体聚集的化学合成生物学策略及应用
7
作者 袁燕燕 陈慧芳 +2 位作者 杨思慧 王洪辉 聂舟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76,共24页
细胞表面受体的聚集和激活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细胞迁移、增殖、凋亡和分化。鉴于受体介导的细胞功能对健康和疾病的广泛相关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探究细胞受体信号传递和激活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机制,进而在其基础... 细胞表面受体的聚集和激活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细胞迁移、增殖、凋亡和分化。鉴于受体介导的细胞功能对健康和疾病的广泛相关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探究细胞受体信号传递和激活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机制,进而在其基础上开发多样的分子工程策略操纵受体信号和细胞功能。随着化学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一系列分子工程工具被开发出来用于理性控制受体,使得人工受体激活更加简单、精准和多样化。本综述首先总结了涉及调节受体聚集控制的关键功能元件,包括分子识别、空间组织、动态和细胞选择性元件。随后介绍了这些高度可控的功能模块在动态聚集、特定响应性、时空分辨和高细胞选择性的精准控制受体聚集分子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强调了多种人工控制受体聚集的精准激活策略在细胞表型和命运操纵、免疫激活和活体组织修复方面的新兴应用。最后,本文从作用机理、元件工程、临床局限性、体内长效性等多个角度概述人工受体聚集策略当前面临的挑战和缺点。同时,本文也对其在疾病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生物学 受体聚集 元件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细胞调控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新冠病毒广谱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8
作者 袁为锋 赵永亮 +1 位作者 吴芷萱 徐可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84,共16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2019年底引发疫情至今,已经变异出Alpha、Beta、Delta和Omicron等不同谱系。传统疫苗的抗原序列来源于某一自然分离株的原始序列,疫苗迭代速度跟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导致突破性感染的发生,研发跨谱系的广谱...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2019年底引发疫情至今,已经变异出Alpha、Beta、Delta和Omicron等不同谱系。传统疫苗的抗原序列来源于某一自然分离株的原始序列,疫苗迭代速度跟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导致突破性感染的发生,研发跨谱系的广谱疫苗是预防这类高变异呼吸道病毒的迫切需求。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抗原的多价偶联、核心抗原模块的提取、抗原内部保守表位的工程化设计、抗原表位展示技术、计算指导的抗原重构等抗原“再设计”方案得以实现,提高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广谱性。合成生物学还体现在疫苗产品的生产工艺环节,基因工程表达的疫苗抗原以纳米颗粒、病毒载体、核酸、亚单位的形式,借助细菌、酵母、植物、昆虫或哺乳动物细胞等表达平台进行规模化生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合成生物技术在广谱疫苗(尤其是广谱新冠病毒疫苗)多种设计策略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合成生物技术如何通过反向疫苗学的设计展示全新的共性抗原表位和交叉抗原位点,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广谱保护效果。本文还讨论了多种广谱疫苗设计策略的应用场景及面临的挑战。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的马赛克设计策略、保守表位工程化设计策略、计算共识序列策略和新型佐剂策略,结合不同的疫苗技术路线,可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广谱保护性和安全性。这为高变异病毒的疫苗研发提供了合成生物学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反向疫苗学 新冠广谱疫苗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驱动再生医学创新:从细胞工程到器官修复
9
作者 田宝星 侯梦洁 王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129-134,156,共7页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其与再生医学的结合后,为细胞工程和器官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可用于精确修复基因缺陷,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后进行定向分化,可用于患者自身细胞的再生医学治疗。此外,合成生物...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其与再生医学的结合后,为细胞工程和器官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可用于精确修复基因缺陷,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后进行定向分化,可用于患者自身细胞的再生医学治疗。此外,合成生物学还可应用于设计组织工程材料和三维打印人工器官。尽管存在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推动再生医学向精准化方向发展,实现个体化治疗。合成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的跨学科合作,将有助于各项核心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创新,对再生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再生医学 细胞工程 器官修复 个体化精准治疗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助力细菌疫苗研发
10
作者 章金勇 顾江 +3 位作者 关山 李海波 曾浩 邹全明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7,共17页
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因素,给人类健康与公共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抗生素一直是治疗细菌感染最为主要的手段,但越来越严重的耐药问题给传统的抗生素疗法带来了严峻挑战。除了抗生素之外,疫苗被认为是防治传染性疾病传播最为科... 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因素,给人类健康与公共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抗生素一直是治疗细菌感染最为主要的手段,但越来越严重的耐药问题给传统的抗生素疗法带来了严峻挑战。除了抗生素之外,疫苗被认为是防治传染性疾病传播最为科学、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在人类抗击病原体感染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细菌基因组庞大,致病机制复杂,研发疫苗存在有效抗原筛选、设计、制备难,抗原组合配伍难,有效性评价难,研发周期长等诸多瓶颈,导致细菌疫苗研发进展缓慢,尤其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耐药致病菌尚无有效的疫苗可用。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在疫苗研究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抗原的筛选、理性设计、配伍组合,载体、佐剂和递送系统的设计以及免疫应答调控等。本文综述了细菌疫苗研究的现状以及耐药细菌疫苗临床试验研究进展,总结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几种重要类型细菌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相关前景进行了展望。合成生物学在疫苗的形式、疫苗递送、疫苗的研制效率等方面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未来,应最大化地发挥合成生物学的优势,充分发展和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理性、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建设生物安全保障法律体系和监管措施,高效推动细菌疫苗研发,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造福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抗生素耐药 疫苗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多糖结合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11
作者 叶精勤 黄文华 +2 位作者 潘超 朱力 王恒樑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52,共15页
由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工设计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结构也更为复杂的糖类物质进行精准设计合成,也将是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一种基于细菌寡糖转移酶体系的蛋白多糖偶联技术... 由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工设计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结构也更为复杂的糖类物质进行精准设计合成,也将是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一种基于细菌寡糖转移酶体系的蛋白多糖偶联技术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病原细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生物合成制备。本文综述了该技术体系中的寡糖转移酶元件、载体蛋白元件、异源多糖抗原合成线路以及工程菌株改造等核心关键模块的最新研究进展。使用生物活体系统,发酵生产多糖结合疫苗,具有产物均一性好、步骤简便、绿色环保等优势,是一种亟待发展的新兴技术,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细节需要完善。未来,寡糖转移酶的定向进化、纳米颗粒型蛋白载体的应用、多糖合成基因的组合重排、工程菌株的代谢途径优化,将有望进一步促进多糖结合疫苗的生物合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多糖结合疫苗 蛋白多糖偶联技术 寡糖转移酶
下载PDF
疫苗合成生物学 专辑 特约编辑简介
12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陈薇(1966-),女,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重大传染病新型疫苗、抗体和生物创新药物研究,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The Lance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授权国... 陈薇(1966-),女,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重大传染病新型疫苗、抗体和生物创新药物研究,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The Lance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七十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一百余人。E-mail:cw0226@foxmail.com孙强(1975-),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死亡机制”院外创新单元主任。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期刊编委,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Gut等期刊审稿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细胞死亡分会常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约编辑 硕士研究生 发明专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 SCI论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学研究院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共济:合成生物学安全伦理治理的原则和策略
13
作者 冀朋 雷瑞鹏 胡翌霖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合成生物学对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构成了新的挑战,由此影响人类共同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科技伦理治理的新原则,共济对于引导合成生物学向善发展、解决合成生物学安全伦理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规范性意义。在共济原则下,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对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构成了新的挑战,由此影响人类共同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科技伦理治理的新原则,共济对于引导合成生物学向善发展、解决合成生物学安全伦理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规范性意义。在共济原则下,合成生物学应该优先维护公共利益和帮助脆弱群体,推动各个层次的对话与合作,与各方携手治理潜在的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问题,致力于合成生物学的良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共济原则 生物安全 生物安保 安全伦理治理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超静 王平平 +3 位作者 杨成帅 王燕 严兴 周志华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32-40,80,共10页
中药以药用植物为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药的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明确中药中的活性成分组成并建立各活性成分的绿色、低成本获取技术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随着合... 中药以药用植物为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药的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明确中药中的活性成分组成并建立各活性成分的绿色、低成本获取技术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及其在植物天然化合物绿色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合成生物技术不仅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绿色、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新途径,也将为明确中药的活性成分组成及其药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本文以青蒿素、人参皂苷和淫羊藿素等中药活性成分的合成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例,探讨合成生物学在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中药现代化 天然化合物 异源定向合成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李瀚纯 王鑫 +1 位作者 瞿旭东 王舒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24-31,55,共9页
近20年来,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回路构建、生物元件标准化,以及各种基因组/代谢工程工具和方法的开发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医学、能源、工... 近20年来,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回路构建、生物元件标准化,以及各种基因组/代谢工程工具和方法的开发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医学、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医药的需求也推动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包括将体外催化技术应用于手性医药化学品的绿色制造,将异源途径整合到细胞中以有效生产药物等。合成生物学凭藉更经济、环境友好等突出特点,将颠覆一部分传统医药的制造方式。本文概要介绍合成生物学在手性医药化学品的绿色制造和植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制造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医药化学品 天然产物 萜类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下载PDF
赵国屏与合成生物学的故事
16
作者 张晓熙 肇晖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I0001-I0004,共4页
20岁插队,30岁上大学,35岁赴美留学,42岁博士研究生毕业,44岁回国,46岁任职中国科学院,57岁当选院士。赵国屏院士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奋斗,但对他自己来说,其实也颇为简单,“一切都起源于初中时读了《科学画报》上... 20岁插队,30岁上大学,35岁赴美留学,42岁博士研究生毕业,44岁回国,46岁任职中国科学院,57岁当选院士。赵国屏院士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奋斗,但对他自己来说,其实也颇为简单,“一切都起源于初中时读了《科学画报》上讲DNA双螺旋模型奠定遗传的分子基础和电子显微镜揭示了亚细胞结构的文章,从而下决心一辈子要搞生物学。此后的一切,只是不论遇到什么环境的变化,我都坚守了这一心仪的‘使命’,以实践我在中学读书时所确立的为中国人民幸福服务的‘初心’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 合成生物学 亚细胞结构 《科学画报》 赴美留学 电子显微镜 赵国
下载PDF
“十四五”背景下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浩绮 高豪 信丰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医学、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伴随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颁布,被誉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热... 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医学、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伴随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颁布,被誉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热度高涨。合成生物学凭借更经济、环境友好等突出特点,将颠覆相当一部分传统行业。梳理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行业政策和国内合成生物学产业,并针对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制药、农业、食品、医美和化妆品领域的作用进行重点阐述,同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生物学产业 生物经济 化学品 生物制药
下载PDF
走进合成生物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虎虎 田云 《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30-34,69,共6页
21世纪迅速发展的合成生物学不仅推动了人类实现从“认识生命”到“设计生命”的伟大跨越,也将为解决人类社会相关的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危机等全球性重大问题提供重要途径,同时也引发了系列伦理问题与争论,亟须进行科学普及。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人工合成生命 绿色生物制造 伦理
下载PDF
全球药物合成生物学科学研究合作态势分析
19
作者 陈娟 徐东紫 +3 位作者 张婷 潘黎姿 严舒 欧阳昭连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2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全球药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合作态势。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药物合成生物学相关论文,检索时间为2023年6月29日,分析全球及各国该领域发文量变化趋势;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并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估各国和各机... 目的分析全球药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合作态势。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药物合成生物学相关论文,检索时间为2023年6月29日,分析全球及各国该领域发文量变化趋势;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并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估各国和各机构在全球合作中的重要性;评估不同机构的合作偏好;根据通信作者发文量识别领先研究团队。结果共检索到全球范围内药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科技论文1968篇,其中2013年及以后有1777篇(90.29%)。美国发文量最多(624篇),且合作对象(40个)和合作次数(283次)也最多,TOPSIS评分居全球首位。中国发文量(527篇)略低于美国,但近10年复合增长率远超美国(31.80%比6.24%),TOPSIS评分居全球第4位。丹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对象数量(≥10个)和合作次数(>20次)均较多,TOPSIS评分全球排名前5,其中前2个机构聚类系数较低(0.24,0.23)而中介中心性较高(0.23,0.15),后3个机构聚类系数低(0.38,0.30,0.18)而中介中心性相对中等(0.10,0.10,0.09)。全球共23名通信作者(团队)在此领域的论文数量≥5篇,其中美国最多(8人),中国次之(5人)。结论药物合成生物学领域在过去10年间快速发展,美国和中国在此研究领域较活跃。美国是全球合作网络的中心,中国、英国和德国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科学院和丹麦技术大学是连接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重要桥梁,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则是各自小范围研究领域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合成生物学 社会网络分析 科研合作 国家 机构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