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遵从到创造:社会企业获取组织合法性的路径与策略——基于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
1
作者 许艳芳 朱春玲 曾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10,共16页
基于组织合法性的制度观和战略观,探索社会企业实现组织合法性的路径及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纵向追踪社会企业佳信德润的整个创业过程,从动态角度探讨该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组织行动和策略,可以发现,作为一家社会企业,佳信德... 基于组织合法性的制度观和战略观,探索社会企业实现组织合法性的路径及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纵向追踪社会企业佳信德润的整个创业过程,从动态角度探讨该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组织行动和策略,可以发现,作为一家社会企业,佳信德润在初创期和起步期,不得不服从外部制度压力,采取遵从环境等被动策略,以获取规制合法性、道德合法性、实用合法性;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则采取创造环境等主动策略,以提升道德合法性、实用合法性,并通过建立联盟、公开讲述、获得第三方认证、推动行业发展等方式获取认知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业 组织合法性 规制合法性 道德合法性 实用合法性
下载PDF
企业合法性修复的再创业过程及机制——最优区分视角下的案例研究
2
作者 贺锦江 王璐 章颖倩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5,共23页
创业合法性研究以往多关注企业如何获取合法性,忽略了合法性损失后企业的合法性修复过程。通过以X教培企业创建D直播公司的过程为例,基于最优区分视角对企业合法性修复过程及机制进行了新探索,研究发现:(1)合法性损失企业的合法性修复... 创业合法性研究以往多关注企业如何获取合法性,忽略了合法性损失后企业的合法性修复过程。通过以X教培企业创建D直播公司的过程为例,基于最优区分视角对企业合法性修复过程及机制进行了新探索,研究发现:(1)合法性损失企业的合法性修复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合法性损失阶段,基于企业层面采取被动回应策略,效果不佳;合法性响应阶段,基于行业层面采取主动响应的策略,效果甚微;合法性修复阶段,从再创业机制出发,采取能动修复策略,实现修复。被动回应和主动响应都聚焦于合法性,能动修复阶段通过引入独特性来修复合法性。(2)企业进行合法性修复的背后机制是“再创业”,企业通过最优区分实现了低独特性向高独特性的跨越,同时构建超越行业的独特性,实现合法性修复。理论贡献主要是厘清合法性修复和以往合法性获取的差异,并为最优区分的平衡提供新证据。本研究可为合法性损失企业如何进行合法性修复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区分 再创业 合法性损失 合法性响应 合法性修复
下载PDF
论立法合法性审查的结构优化——从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法性审查关系的重构出发
3
作者 周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从现有理论来看,立法的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法性审查呈现出“并行”状态,主要表现为两者“功能趋同”“位阶相同”“互为整体”,处于重复审查的状态。这导致实质合法性审查在理论上陷入冗余困境,实践中也往往处于搁置不用的状态,严重影... 从现有理论来看,立法的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法性审查呈现出“并行”状态,主要表现为两者“功能趋同”“位阶相同”“互为整体”,处于重复审查的状态。这导致实质合法性审查在理论上陷入冗余困境,实践中也往往处于搁置不用的状态,严重影响立法合法性审查工作的开展。优化立法合法性审查结构需要重构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法性审查的关系。鉴于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要求,应当确立形式合法性审查的优先适用地位,作为立法合法性审查的常态。而实质合法性审查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评判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目的性、价值性,与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存在一定的张力。在很多情形下,实质合法性审查是一种目的主义导向的立法策略,不宜作为立法合法性审查的常态,而只能作为例外与补充。完善形式合法性审查标准、优化法律解释技术与方法、完善形式合法性审查技巧等方式,可以减少实质合法性审查的适用,从而增强立法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使两者关系由“并行”走向“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合法性审查 形式合法性 实质合法性
下载PDF
职业本科大学:发展样态与合法性审视
4
作者 唐柳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3,114,共11页
作为一项教育改革制度,职业本科大学的产生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经济根源、教育诉求,其发展样态存在办学形式多样、招生规模骤增、发展势头强劲等特征。在深嵌着政策、文化与价值等多种要素的教育场域中,职业本科大学合法性受到考验。... 作为一项教育改革制度,职业本科大学的产生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经济根源、教育诉求,其发展样态存在办学形式多样、招生规模骤增、发展势头强劲等特征。在深嵌着政策、文化与价值等多种要素的教育场域中,职业本科大学合法性受到考验。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职业本科大学虽在规制合法性方面获得法律政策保障,在规范合法性方面获得社会价值支持,但在文化认知合法性方面遭受文化认知偏误,面临合法性失衡危机。为此,我国要推动制度规约下的政策落地,升级规制合法性;深化社会期待中的价值认同,强化规范合法性;加速生存情景中的文化迭代,建构文化认知合法性,让多方能动者形成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大学 新制度主义 规制合法性 规范合法性 文化认知合法性 制度化
下载PDF
服务化如何驱动绿色创新——知识整合与组织合法性的作用
5
作者 朱雪春 潘静 杜建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10,共10页
绿色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服务化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化获取价值与资源,促进绿色创新活动。通过构建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并探究知识整合、组织合法... 绿色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服务化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化获取价值与资源,促进绿色创新活动。通过构建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并探究知识整合、组织合法性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揭示服务化驱动绿色创新的路径及边界。基于252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绿色创新与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组织合法性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以及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组织合法性正向调节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论可深化服务化与绿色创新研究,并为促进绿色创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服务化 知识整合 组织合法性 驱动路径
下载PDF
与鲨鱼共游:合法性视角下边缘互补者竞合感知对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郭元源 陈意锒 池仁勇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3,共14页
竞合是平台市场的关系基础,但平台主参与竞争会打破原有的市场配置,处于弱势地位的边缘互补者可能会加剧陷入生存泥沼。如何在与平台主竞合中寻找生存突破口,成为边缘互补者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306家用户基数排名在后50%的中小型... 竞合是平台市场的关系基础,但平台主参与竞争会打破原有的市场配置,处于弱势地位的边缘互补者可能会加剧陷入生存泥沼。如何在与平台主竞合中寻找生存突破口,成为边缘互补者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306家用户基数排名在后50%的中小型边缘互补者的调查数据,从合法性视角分析在与平台主竞合的关系中边缘互补者如何实现价值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在认知合法性的介质传递下,边缘互补者对竞合关系的主观感知对个体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创造均存在正向作用;进一步,在社会政治合法性的边界影响下,边缘互补者的竞合关系感知会促成更多生态价值的产生,但抑制个体价值的产生。研究发现在补充了平台竞合关系文献的同时,对边缘互补者推进战略决策、实现生态共生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生态系统 互补者 合法性 竞合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中地方民营剧团的合法性构建与核心竞争策略
7
作者 刘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地方民营剧团作为公共文化供给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助力乡村文化治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地方民营剧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嵌入、行政嵌入和社会文化嵌入等多重嵌入现象。地方民营剧团的发展就是嵌入社会系统之中... 地方民营剧团作为公共文化供给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助力乡村文化治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地方民营剧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嵌入、行政嵌入和社会文化嵌入等多重嵌入现象。地方民营剧团的发展就是嵌入社会系统之中,不断汲取和整合各种资源,累积政策合法性、社会合法性、行政合法性,筛选并确定核心竞争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打造精品品牌剧目、培育戏曲演出人才、实施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是地方民营剧团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营剧团 公共文化 嵌入性 合法性
下载PDF
再造合法性的流失:晚清报纸对“宣统户口调查”风潮报道的话语分析
8
作者 周亚平 王力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晚清报业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闻记者的大量增加以及社会调查技术的引进,报刊得以在社会上运作和发声,冲击了清政府原有的权力运作体系。本文结合《北洋官报》并以《申报》《时报》《新闻报》等商报有关清末户口调... 晚清报业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闻记者的大量增加以及社会调查技术的引进,报刊得以在社会上运作和发声,冲击了清政府原有的权力运作体系。本文结合《北洋官报》并以《申报》《时报》《新闻报》等商报有关清末户口调查引起的“民变风潮”的报道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分析方法,考察不同性质的报刊在报道民变时各方的权力博弈过程和报道策略。研究认为三家报纸的报道内容一方面展现共识和各自的策略与技巧,另一方面突显了不同的报道模式和目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削弱了清政府再造合法性的努力,同时也促进近代社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口调查 话语分析 舆论 合法性
下载PDF
国际投资仲裁使用先例的合法性分析
9
作者 陈云东 程丹萍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国际投资仲裁庭使用先例的合法性争议产生于传统国际法渊源的实证主义前提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际要求之间的根本张力。国际投资仲裁庭普遍使用先例的实践在高度分散和临时的仲裁庭之间创造了一种非正式的对话。当一系列合理一致的裁决... 国际投资仲裁庭使用先例的合法性争议产生于传统国际法渊源的实证主义前提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际要求之间的根本张力。国际投资仲裁庭普遍使用先例的实践在高度分散和临时的仲裁庭之间创造了一种非正式的对话。当一系列合理一致的裁决逐渐累加,且其对如何解释条约条款和国际习惯规则的说明具有说服力时,先例就获得了一种集体的规范权重,无论传统学说的教条如何,这种集体话语都具有其自身合法性,构成了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可适用的独特规范资源,有利于稳固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合法性,协调国际投资仲裁使用既判裁决与传统国际法渊源学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仲裁 先例 合法性
下载PDF
试析医养结合规范性文件的法理依据、效力及合法性要求
10
作者 李西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2013年国家提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举措。中央和省级政府及其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促进各地探索医养结合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由于这些规范性文件效力位阶低,其创设的相关义务超... 2013年国家提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举措。中央和省级政府及其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促进各地探索医养结合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由于这些规范性文件效力位阶低,其创设的相关义务超越所涉上位法规定,致使医养结合面临制度性障碍。对此,应加大力度推进医养结合法治建设,为医养结合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这也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医养结合依法推进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规范性文件 效力 合法性 法治保障
下载PDF
ESG合法性理论的研究框架构建
11
作者 孙梅 李健源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ESG作为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评价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进行ESG合法性研究对于解决企业实践和利益相关者判定难题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双元合法性理论构建了“理论假设—约束条件—主体与类型—应对方式... ESG作为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评价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进行ESG合法性研究对于解决企业实践和利益相关者判定难题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双元合法性理论构建了“理论假设—约束条件—主体与类型—应对方式与获取工具”为逻辑的ESG合法性理论研究框架。以“适应合法性”和“战略合法性”为视角,理论研究框架包含:社会契约、企业公民和信息传递三大理论假设;行为(四重底线)、时间(熵变与代际)和空间(生态承载力)三大约束;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两大合法性主体;ESG规制、规范和认知三种合法性类型;企业面对ESG合法性压力产生的逃避、对抗、妥协与主动四种应对方式;将ESG信息披露作为合法性重要获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合法性理论 双元合法性 四重底线 熵变与代际 生态承载力
下载PDF
组织合法性理论视角下我国职业技术大学“合法性”的挑战与获取策略
12
作者 马君 高子若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4,共11页
我国职业技术大学仍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着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所称的“合法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及文化—认知合法性挑战。构建职业技术大学的“合法性”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特别关注并提升规范... 我国职业技术大学仍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着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所称的“合法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及文化—认知合法性挑战。构建职业技术大学的“合法性”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特别关注并提升规范合法性,强化制度供给,为其奠定制度基础;其次,要注重可操作性并提升规制合法性,细化具体政策,为其提供法规保护;再次,要提高社会认同度并提升文化—认知合法性,大力宣传引导,为其营造环境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职业技术大学 合法性 组织合法性理论
下载PDF
党内法规合法性审查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13
作者 张梓建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合法性审查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与《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规定的一项审查要求。其在审查对象、职权主体、所基于的理论、制度来源、审查依据、审查范围上均与国家法律语境中的合法性审查存在明... 合法性审查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与《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规定的一项审查要求。其在审查对象、职权主体、所基于的理论、制度来源、审查依据、审查范围上均与国家法律语境中的合法性审查存在明显区分,故而应建立特有的审查方法。党内法规合法性审查中的“法”仅涵括若干属于国家法律体系的要素,不包含党内法规体系的要素,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当审查对象为省级党内法规时还应包括省级地方性法规、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属于审查依据。建构党内法规合法性审查标准需要以明确“不一致”的规范意涵为基础,遵循推定审查对象符合审查依据的原则,并满足法律保留标准与不相抵触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合法性审查 合法性标准 审查方法
下载PDF
高判别精度的区块链交易合法性检测方法
14
作者 蔡元海 宋甫元 +2 位作者 黎凯 陈彦宇 付章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1-280,共10页
区块链上的交易合法性检测对于加密数字货币的监管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交易合法性检测方法存在的检测精度低下、判别过程中难以有效兼顾交易本身信息与前后拓扑信息的问题,提出融合可信深度森林的多角度高精度合法性检测方法。设计... 区块链上的交易合法性检测对于加密数字货币的监管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交易合法性检测方法存在的检测精度低下、判别过程中难以有效兼顾交易本身信息与前后拓扑信息的问题,提出融合可信深度森林的多角度高精度合法性检测方法。设计基于可信生成特征的可信深度森林TForest,以特征重排序的方式赋予子样本足够的区分度,结合可变滑动窗口以均衡无混淆的方式提取可信子样本,在大幅度降低生成特征维度的基础上,提高了深度森林的判别精度。提出一种集成策略,基于不同基模型对于正负样本识别能力的差异性,采用双阶段逐层优化的方式有效融合可信深度森林与Transformer图网络及残差网络三类基判别器,兼顾两方面信息,构成高精度的多角度分析模型T2Rnet。在Elliptic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F1-score达到83.11%,相比基准图卷积方法提升31.6%,具备可靠的交易合法性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合法性检测 可信深度森林 神经网络 双阶段集成
下载PDF
跨学科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合法性探析
15
作者 李望梅 卢晓中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我国高等教育学长期面临学科合法性危机,其跨学科特征也一直影响高等教育学科独立。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学科的跨学科性,研究发现可以此为契机解释高等教育学与其他非教育学类学科的关系,这有利于高等教育学科独立问题的解决。高等教育学... 我国高等教育学长期面临学科合法性危机,其跨学科特征也一直影响高等教育学科独立。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学科的跨学科性,研究发现可以此为契机解释高等教育学与其他非教育学类学科的关系,这有利于高等教育学科独立问题的解决。高等教育学科存在学科标准单一和学科制度僵化的合法性问题,无法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同时,学科文化存在弱同一性,面临合法性危机,可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特征破解其学科合法性危机。第一,采用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实现学科知识与理论的创新,更好地整合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成果。第二,以多元学科标准和学科制度变革促进学科内外部合法性一致。第三,鼓励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科组织创新,对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功能作补充,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共同作用于高等教育学科的成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科 跨学科性 学科合法性 学科独立 交叉学科 跨学科知识生产
下载PDF
项目制下社会组织“中标”的合法性获取机制——基于双重生产视角的一种分析
16
作者 向颖 卫松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4-133,175,共11页
项目制下国家日益重视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项目中标成为社会组织获取合法性身份的行动起点。不同于既有结构限制说或行动区隔论,从双重生产视角探究社会组织项目中标的合法性获取机制。研究发现:作为合法性来源的招标制度... 项目制下国家日益重视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项目中标成为社会组织获取合法性身份的行动起点。不同于既有结构限制说或行动区隔论,从双重生产视角探究社会组织项目中标的合法性获取机制。研究发现:作为合法性来源的招标制度对中标具有促动性,有利于社会力量的生长发展;社会组织合法化追求的应标行动,亦为最后中标开辟了建构空间,并重塑了结构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草根出身”的社会组织更具社会性本质,更有利于推进项目制下社会治理体系的结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生产视角 合法性获取机制 项目制 社会组织 中标
下载PDF
“王者不死”:李世民君权合法性的历史书写模式
17
作者 钟妍 黄京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王者不死”表达了“王者受命于天”和“皇天右而子之”的思想,是“天命”的重要表征,对帝王合法性的塑造有重要作用。隋唐之际,“王者不死”与“李氏当王”“刘氏主吉”同样广泛流传,也被各政治势力利用,对大唐的合法性构成影响。李... “王者不死”表达了“王者受命于天”和“皇天右而子之”的思想,是“天命”的重要表征,对帝王合法性的塑造有重要作用。隋唐之际,“王者不死”与“李氏当王”“刘氏主吉”同样广泛流传,也被各政治势力利用,对大唐的合法性构成影响。李世民曾利用“王者不死”,一方面为消除玄武门事件的负面影响,塑造自身君权合法性形象,另一方面也为李唐的合法性建构作出了努力,从而在唐修国史和其他史书中呈现出多处“挺身涉险→成功脱险”的模式化历史叙事。透过这些模式化的历史书写,可以对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李世民的历史形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者不死 李世民 合法性 历史书写 模式化
下载PDF
女性社会创业:身份认同策略、合法性获取及绩效影响
18
作者 邓巍 宋芮 周雯昕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93,共15页
身份认同作为女性社会创业者创业行为和结果的起点,对于解决她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获取合法性和提升创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女性社会创业者身份认同策略与合法性获取之间的关系,以及身份认同整合如何提升社会创业绩效... 身份认同作为女性社会创业者创业行为和结果的起点,对于解决她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获取合法性和提升创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女性社会创业者身份认同策略与合法性获取之间的关系,以及身份认同整合如何提升社会创业绩效的内在机理的研究仍然匮乏。因此,本研究遵循“身份认同策略—合法性获取—绩效影响”的递进逻辑,开展3项子研究:首先,基于认同理论,通过联合分析实验探讨身份认同策略对女性社会创业决策的影响;其次,基于制度逻辑视角,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身份认同策略对合法性获取的组态影响;最后,基于认同理论,构建女性社会创业者身份认同整合影响社会创业绩效的理论模型,揭示合法性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拼凑的调节作用。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女性社会创业者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并做出合理的创业决策,成功获取合法性,进而提升社会创业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社会创业 身份认同策略 合法性 社会创业绩效 社会拼凑
下载PDF
巡狩礼与东汉政治合法性建构——以经典诠释、空间营建和文人劝政为中心
19
作者 王尔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4,共13页
东汉儒生对西汉一朝未能按儒典实施巡狩颇感介怀,他们希望落成经典巡狩礼。在他们看来巡狩不仅是圣王之礼,更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仪式。汉儒对经典巡狩礼有“祭五岳”和“伐罪正民”两种诠释理路,推演出巡狩的祠神、行政两种职能... 东汉儒生对西汉一朝未能按儒典实施巡狩颇感介怀,他们希望落成经典巡狩礼。在他们看来巡狩不仅是圣王之礼,更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仪式。汉儒对经典巡狩礼有“祭五岳”和“伐罪正民”两种诠释理路,推演出巡狩的祠神、行政两种职能。东汉当朝揉合两种思路并加以创造,一方面以巡狩展现天子“发政施仁”、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以巡狩“祠四方之神”,构建各不相同的南巡、西巡、东巡祠祀仪式,以巡狩宣叙法统来源,寄寓有关东汉源自“南阳”“前汉”“圣师”诸种法统的论证。文人儒士以巡狩为主题创作颂赋,将不同方位巡狩与各地典故融汇,展现宗周、尚贤、资鉴诸义理,劝勉和告诫君主,构筑了儒家式天子的特征。以经典诠释、空间营建和文人劝政为形态的巡狩政治文化展现了东汉对权力合法性的全新塑造。这一过程可见皇帝、经学家、辞臣对巡狩职能及其义理的不断阐释和再创造,由此奠定了中古时代天子巡狩礼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狩 东汉 政治合法性 经典诠释 空间
下载PDF
重构“言论”合法性:民国初年报刊与政治关系考析
20
作者 周叶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进入民国以后,对共和政治的厌倦和挫败感弥漫于言论界。对于民国共和的失望,恰恰表明共和依然在读书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以何种方式重塑、再造共和,构成了时人的问题意识。再造共和不仅仅指涉一种政治实践,就报刊... 进入民国以后,对共和政治的厌倦和挫败感弥漫于言论界。对于民国共和的失望,恰恰表明共和依然在读书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以何种方式重塑、再造共和,构成了时人的问题意识。再造共和不仅仅指涉一种政治实践,就报刊史意义而言,更带出了对报馆与国事关系的重新理解。报刊言论所具有的经世功能,固然不断受到质疑、反思,但与此同时,读书人又试图创造新的言论形式、语言风格,重构报刊与共和政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论政 共和 言论 合法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