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中部靠山地区早侏罗世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1
作者 叶希青 孙立影 +3 位作者 徐智涛 闫东晗 冯靖乔 曹戎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4-983,共20页
吉林省中部靠山地区的早侏罗世中粒正长花岗岩出露于张广才岭山脉南段,侵位接触于中三叠世花岗岩类和泥盆纪—石炭纪侵入岩类,主要造岩矿物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为了对靠山地区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动... 吉林省中部靠山地区的早侏罗世中粒正长花岗岩出露于张广才岭山脉南段,侵位接触于中三叠世花岗岩类和泥盆纪—石炭纪侵入岩类,主要造岩矿物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为了对靠山地区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我们对研究区出露的早侏罗世非造山A型中粒正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粒正长花岗岩的谐和年龄为(193.2±0.9)Ma,成岩时间应归属为早侏罗世;其具有高的SiO_(2)(75.49%~75.82%)和全碱(8.28%~9.17%)质量分数,高A/CNK(1.08~1.13)、LREE(20.89×10^(-6)~46.38×10^(-6))和FeO/MgO(3.29~5.83)值,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Th、U、Hf、Nb、Zr等高场强元素(HFSE);此外,其具有低的MgO(0.06%~0.14%)、TiO_(2)(0.05%~0.12%)、P2O5(0.02%~0.04%)、Sr(24.20×10^(-6)~62.59×10^(-6))、HREE(5.14×10^(-6)~11.80×10^(-6))质量分数和中等δEu值(0.41~0.56),类似于非造山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值范围为9.7~15.7,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为612~225 Ma。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靠山地区中粒正长花岗岩的成岩母岩浆可能来自伸展环境下的年轻下地壳。早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弧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可能是研究区早侏罗世非造山A型花岗质岩浆活动的重要地球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Hf同位素 吉林中部靠山地区
下载PDF
吉林中部漂河川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带的特征:对华北东北缘构造带性质和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12
2
作者 颉颃强 张福勤 +2 位作者 苗来成 李铁胜 刘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0-822,共13页
漂河川镍矿的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222Ma±8Ma的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不属于蛇绿岩的成员,而是热侵位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侵位时代在区域性的变质变形事件之前。结合地球化学资料、相邻地区的... 漂河川镍矿的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222Ma±8Ma的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不属于蛇绿岩的成员,而是热侵位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侵位时代在区域性的变质变形事件之前。结合地球化学资料、相邻地区的大地构造相及热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区域上的造山作用主幕很可能发生在中生代,而不是原来认为的二叠纪末。漂河川和相关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应该形成于碰撞造山之前,很可能属于大陆边缘裂谷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锆石SHKIMP U—Pb定年 造山作用 大陆边缘裂谷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方燕娜 廖资生 +1 位作者 陈洪艳 董维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3组含水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1年的近20年间,地下水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于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温度呈上升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而地下水活动和大气降水的增强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孔隙承压水温度的上升作用更加明显;对于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其温度呈上升变化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普遍超采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平原区 地下水温度 多年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吉林中部烟筒山早白垩世辉长闪长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枫 许文良 +2 位作者 李军 裴福萍 曹花花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均匀的震荡生长条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63~1.49),暗示其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206Pb/238U年龄为(118±1)~(125±1)Ma(n=24),其加权平...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均匀的震荡生长条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63~1.49),暗示其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206Pb/238U年龄为(118±1)~(125±1)Ma(n=24),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22±1)Ma(MSWD=4.5),代表了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早白垩世。岩体的SiO2含量为52.41%~53.38%,TiO2=1.27%~1.95%,MgO、TFe2O3含量分别为3.34%~4.27%和8.42%~9.48%,Mg#值为44~47。Na2O含量为3.99%~4.31%,K2O含量为1.54%~1.97%,Na2O/K2O为2.05~2.75,Al2O3=16.87%~19.60%,具有相对富钠、高铝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其具有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贫重稀土元素(HREE)以及微弱的Eu的正或负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岩体具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等特点。烟筒山辉长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类似弧后盆地性质的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烟筒山 辉长闪长岩 U—Pb测年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吉林中部小蜂蜜顶子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海洪 许文良 +1 位作者 王枫 曹花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8-1429,共12页
本文对出露于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小蜂蜜顶子组标准剖面的流纹岩(样品号:JH21-1)和非标准剖面小蜂蜜顶子组的安山岩(样品号:JX1-1)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2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CL图像上显示条... 本文对出露于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小蜂蜜顶子组标准剖面的流纹岩(样品号:JH21-1)和非标准剖面小蜂蜜顶子组的安山岩(样品号:JX1-1)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2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CL图像上显示条痕状吸收或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合其Th/U比值(0.27~0.81),均暗示了它们的岩浆成因。定年结果表明:流纹岩(JH21-1)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2±2)Ma(MSWD=4.8),其形成于早侏罗世;安山岩(JX1-1)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2±1)Ma(MSWD=0.27),表明其形成于中侏罗世。前者与标准剖面时代一致,后者与小蜂蜜顶子组并非同一套火山岩。而2个样品中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εHf(t)值为+5.25^+9.37,二阶省模式年龄为803~1 177 Ma,暗示它们起源于中—新元古代新增生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上所述,吉林中部地区侏罗纪岩浆事件至少可以划分为两期——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可以认为吉林省中部地区早—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欧亚大陆之下的地质作用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小蜂蜜顶子组 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组合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吉林中部江密峰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永刚 李碧乐 +3 位作者 王聚胜 王永胜 张旭 詹天宇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4期931-943,共13页
为研究吉林中部地区早燕山期岩浆作用,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起始时间,笔者对吉林中部江密峰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79±1)Ma,为早侏罗世岩浆作用... 为研究吉林中部地区早燕山期岩浆作用,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起始时间,笔者对吉林中部江密峰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79±1)Ma,为早侏罗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富SiO2、Na2O、K2O、Al2O3和TFe2O3,低MgO和CaO,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LREEs、LILEs(Rb、K)和HFSEs(Th),亏损HREEs、LILEs(Ba、Sr)和HFSEs(Nb、Ta、Ti、Zr),具有Eu负异常。岩石的形成经历了壳幔物质在源区混合形成原始岩浆,随后这一壳幔混源岩浆又经历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二阶段成岩过程。结合相邻地区同时代火成岩的岩石组合特征与空间分布,笔者认为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江密峰
下载PDF
吉林中部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永刚 王聚胜 +2 位作者 张辉 詹天宇 殷大分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1期68-79,共12页
为确定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时间,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 为确定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时间,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6±1) Ma,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富硅,高钾,低铁镁钙,富集LREE,相对富集LILE (Rb、Th、U、K),亏损HFSE (Nb、Ta、Ti),这些特征表明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是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相邻地区同时代火成岩的岩石组合特征与空间分布,笔者认为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西砬子沟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和地下水超采状况的判定 被引量:9
8
作者 方燕娜 林学钰 廖资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2,54,共5页
以长春、四平市为中心的吉林中部平原区是吉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全国商品粮基地。由于城市、工农业用水量很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正确认识该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对正确制定未来的用水规划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区... 以长春、四平市为中心的吉林中部平原区是吉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全国商品粮基地。由于城市、工农业用水量很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正确认识该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对正确制定未来的用水规划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区百余眼地下水动态观测井近10多年地下水位动态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在无明显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情况下,如何判别地下水超采的方法,为正确制定未来供水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平原区 地下水位 多年动态变化 超采范围
下载PDF
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边秀芝 郭金瑞 +2 位作者 阎孝贡 刘剑钊 任军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41-43,共3页
通过不同施肥模式对比试验,研究玉米生长发育、需肥特性、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变化规律,构建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产施肥模式:底肥深施优质有机肥,无机肥N、P2O5、K2O施肥水平分别为350 kg/hm2、150 kg/hm2和190 ... 通过不同施肥模式对比试验,研究玉米生长发育、需肥特性、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变化规律,构建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产施肥模式:底肥深施优质有机肥,无机肥N、P2O5、K2O施肥水平分别为350 kg/hm2、150 kg/hm2和190 kg/hm2,补充施中、微量元素Zn、S、Mg、B、Mn等,采用底肥、口肥和分次追肥的施肥方式,玉米生育中后期不但追施氮肥,还要追施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玉米 高产 施肥模式
下载PDF
吉林中部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晓路 梁秀娟 +2 位作者 王静 李淼 马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9-42,共4页
吉林中部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以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为基础,结合Access数据库,可调用的GIS控件组MapObject而开发的。实现了数据、文件的管理功能,图形图像的管理与编辑功能。以区域水资源经济净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 吉林中部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以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为基础,结合Access数据库,可调用的GIS控件组MapObject而开发的。实现了数据、文件的管理功能,图形图像的管理与编辑功能。以区域水资源经济净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调用运筹学软件LINDO进行求解,得到水资源利用的最佳方案,实现了水资源合理调配的目的,使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水资源多目标规划问题成为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决策支持系统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吉林中部敖花村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永刚 李碧乐 +4 位作者 王永胜 李良 张学海 赵昌吉 李翱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欧亚大陆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生的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吉林中部新发现的敖花村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定年显示,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早侏罗... 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欧亚大陆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生的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吉林中部新发现的敖花村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定年显示,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80.3±2.3 Ma),锆石εHf(t)值高且均一(9.6~11.3)。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样品低Si和Al,高Fe、Mg和Ca,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K和Sr),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具有弱Eu负异常(δEu=0.67~0.98)。岩石起源于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形成过程中分离结晶、地壳混染和堆晶作用不明显。结合东北地区东段早中生代火成岩组合及时空分布,认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开始于早侏罗世,敖花村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与古太平洋俯冲密切相关的弧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HF同位素组成 古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吉林中部硅质岩中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春艳 张兴洲 夏庆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61,共6页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的硅质岩带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地区。前人在本区确认出红帘石硅质岩的存在,并结合周边岩石特征研究,提出本区为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地点。岩石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所研究硅质岩的原岩为火山岩。锆石阴极...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的硅质岩带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地区。前人在本区确认出红帘石硅质岩的存在,并结合周边岩石特征研究,提出本区为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地点。岩石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所研究硅质岩的原岩为火山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中,韵律环带结构明显,说明其为早期岩浆锆石。LA-ICP-MS颗粒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硅质岩变形和变质作用年代为(239±11)M a,结合呼兰群变质作用时代的研究,确定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代为中生代(三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硅质岩 锆石年龄 古亚洲洋 中生代
下载PDF
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的生育特征与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盖嘉慧 闫孝贡 +5 位作者 刘剑钊 郭金瑞 袁静超 张洪喜 闫晓艳 任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1-454,共4页
以高产大豆品种杂交豆1号和吉育88为试验材料,采用有机无机肥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结合,底肥、口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的超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的生育特征和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产量可... 以高产大豆品种杂交豆1号和吉育88为试验材料,采用有机无机肥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结合,底肥、口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的超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的生育特征和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产量可以达到4650kg·hm^-2以上,最大叶面积指数大于5.4;全生育期氮、磷、钾最大积累量分别不低于315.7,40.7,169.9kg·hm^-2;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值10 115.5~11 599.2kg·hm^-2,干物质日积累最大值134.2~141.9kg·hm^-2·d^-1,开花后吸肥量增大,吸肥强度增大,可见,提高大豆生育中后期氮、磷、钾的供应强度是大豆超高产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大豆 超高产 产量 生育特征 营养特性
原文传递
吉林中部黑土区土壤—作物系统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丽静 王冬艳 +2 位作者 李月芬 付强 杨小琳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72-76,共5页
为研究吉林中部黑土区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研究区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玉米籽粒样品的采集。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九种营养元素全量、有效态含量及玉米籽粒中营养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研... 为研究吉林中部黑土区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研究区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玉米籽粒样品的采集。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九种营养元素全量、有效态含量及玉米籽粒中营养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区土壤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K、Ca、Mg、Fe、Mn、Cu、Zn、B元素有效态含量充足,Mo元素有效态含量缺乏,不同区域营养元素空间分布存在差异;Ca、Mg、Mn、Mo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呈显著正相关,K、Ca、B元素有效态含量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Fe、Mn、Mo元素有效态含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针对研究区有效Mo缺乏的现象,可以通过施用钼肥、降低土壤pH值等的方法,增加有效态钼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黑土区 土壤-作物系统 营养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吉林中部地区石炭系下统余富屯岩组地层序列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辉 詹天宇 刘正阳 《吉林地质》 2019年第3期1-4,共4页
对吉中地区石炭系下统余富屯岩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示了该套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展布的余富屯岩组为浅海相沉积环境,同时伴有火山喷发活动。通过同位素测年手段,揭示了该套地层取样点位处的火山岩形成年龄,从而确定了余富... 对吉中地区石炭系下统余富屯岩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示了该套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展布的余富屯岩组为浅海相沉积环境,同时伴有火山喷发活动。通过同位素测年手段,揭示了该套地层取样点位处的火山岩形成年龄,从而确定了余富屯岩组的地质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地区 石炭系 余富屯岩组 沉积特征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以吉林中部农村为例
16
作者 王学志 何春光 +1 位作者 边红枫 盛连喜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9年第2期1-4,共4页
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但是,几千年来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近年来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比较发达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 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但是,几千年来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近年来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比较发达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分析了当前该区农村环境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广生态厕所、倡导自然农业以及普及农业生态工程等对策和措施,将对吉林中部农村甚至全国的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环境问题 吉林中部 环境对策
下载PDF
吉林中部伊通地区放牛沟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中彪 裴福萍 +4 位作者 王志伟 曹花花 路思明 许文良 周皓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1期46-55,共10页
对伊通地区的放牛沟火山岩,以及后期侵入该火山岩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3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合大多数锆石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3~3.55),暗示... 对伊通地区的放牛沟火山岩,以及后期侵入该火山岩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3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合大多数锆石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3~3.55),暗示了它们的岩浆成因。放牛沟火山岩由变玄武安山岩和变安山岩组成,其中变安山岩样品中锆石2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为3组:420±4 Ma,402±3 Ma及280±1 Ma,其中280±1 Ma代表了安山岩的形成年龄;变玄武安山岩样品中锆石30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为两组:401±1 Ma及279±1 Ma,后者代表了玄武安山岩的形成年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中锆石18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56±2 Ma。上述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放牛沟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对后庙岭侵入体的定年结果,进一步暗示放牛沟多金属硫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放牛沟火山岩 多金属硫铁矿 锆石U--Pb年代学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吉林中部地区土壤水分遥感反演与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东旭 邢立新 +3 位作者 潘军 王静 曹会 王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4-568,共5页
表观热惯量法是热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表观热惯量可以通过对土壤反照率和地表温度日较差的测量而获得。以吉林中部地区为研究区,根据表观热惯量反演土壤水分含量的原理,选取春播时期的四月份时相,利用MODIS_L1B... 表观热惯量法是热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表观热惯量可以通过对土壤反照率和地表温度日较差的测量而获得。以吉林中部地区为研究区,根据表观热惯量反演土壤水分含量的原理,选取春播时期的四月份时相,利用MODIS_L1B数据计算模型中的相关参量,进而计算表观热惯量值。将计算结果与土壤水分含量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通过了置信度0.01的显著水平t检验,相关系数R=0.831,并分析土壤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差异的影响,结果与表观热惯量反演土壤水分的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表观热惯量 土壤水分 土壤类型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吉林中部地区南天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忠义 孙云飚 +2 位作者 张剑 孙雪峰 刘凡珍 《吉林地质》 2010年第1期46-50,53,共6页
南天门金矿床受区域弧形构造控制,成矿与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有关,矿床类型为低质量分数脉状含金蚀变破碎带型。矿体蚀变破碎强烈,规模可观,彰显良好的找矿潜力。对该矿床成矿规律及地质特征总结和分析,旨在更深入开展区内找矿有所裨益。
关键词 成矿条件 地质特征 南天门金矿床 吉林中部地区
下载PDF
吉林中部地区大秃顶子金锑矿区发现中型金矿床的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树亮 王瀛 +2 位作者 金京杰 程大莉 张永力 《吉林地质》 2016年第4期41-45,共5页
大秃顶子金矿为赋存于下古界呼兰群东南岔组地层中的脉状蚀变破碎带型矿床,浊积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北东向背形构造右翼地层层间形成的滑脱构造控制,金矿体就位于滑脱构造面上,目前控制金矿体3条。该文对矿床的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 大秃顶子金矿为赋存于下古界呼兰群东南岔组地层中的脉状蚀变破碎带型矿床,浊积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北东向背形构造右翼地层层间形成的滑脱构造控制,金矿体就位于滑脱构造面上,目前控制金矿体3条。该文对矿床的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金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为该区域今后金矿找矿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特征 浊积岩 金矿 大秃顶子 吉林中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