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1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毛智慧 刘蕾 +2 位作者 徐以康 王大遒 张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20,共5页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同情量表、Herth希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社区402例慢性病共...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同情量表、Herth希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社区402例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自我同情得分(79.04±7.82)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自我同情的识别与干预,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庭对慢性病共病相关身心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以提升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自我同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共病 自我同情 希望水平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社区护理
下载PDF
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
2
作者 刘晓云 李冠增 +1 位作者 杨春玲 王艾君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 探讨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认知... 目的 探讨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同情聚焦疗法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羞耻感、认知功能、自我批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病耻感水平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批评水平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同情聚焦疗法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批评水平、羞耻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同情聚焦疗法 认知功能 羞耻感 认知行为疗法
下载PDF
护士同情心表露及培养期望的质性研究
3
作者 许骁玮 桑明 +2 位作者 郑力 何玲英 黄丽华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9期13-18,共6页
目的了解护士同情心表露及培养期望的体验,为制定护士同情心培训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选取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16名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传... 目的了解护士同情心表露及培养期望的体验,为制定护士同情心培训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选取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16名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传统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及11个亚主题,包括护士同情心表露时机(与患者产生情感共鸣时表露同情心、对患者产生怜悯之心时表露同情心)、护士同情心表露存在制约因素(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护患间信任感缺失)、多角度的同情心培养视角(从患者角度思考及时成为倾听者、主动关怀患者表达护患间温情、多途径开展培训强化护士同情心的培养)、期望营造富有同情心的环境氛围(同情与患者期望相结合以满足患者期望值、尊重个体差异营造和谐护患关系、关注护士心身健康促进同情心自然表露)。结论护士在同情心表露及培养期望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护理管理者应从多重制约因素出发,促进护士表露同情心,通过多途径开展相关培训,尊重患者个体差异的同时关爱护士,为护患双方营造良好的同情心氛围。护士也应从积极表露同情心角度出发,成为患者的倾听者,以期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同情 培养期望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自我的封闭与敞开——休谟论同情
4
作者 王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休谟在其《人性论》和《道德原则研究》中,对现代人的自我与社会之关系有极其精妙深入的讨论,也内在蕴含着18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的历史情境。本文尝试聚焦于休谟的同情概念来展开讨论,揭示现代社会充满想象的自爱之人,如何只有通过“虚... 休谟在其《人性论》和《道德原则研究》中,对现代人的自我与社会之关系有极其精妙深入的讨论,也内在蕴含着18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的历史情境。本文尝试聚焦于休谟的同情概念来展开讨论,揭示现代社会充满想象的自爱之人,如何只有通过“虚心”地敞开自我,去体会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与他人同悲同喜、同苦同乐,并由此产生基于普遍人道的道德感,才能超越自爱虚幻的自得自满,构建起更大的共同体和社会秩序,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休谟对同情与道德关系的阐述,是理解构成现代社会基础的人心与道德秩序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同情 道德感 人道
下载PDF
“同情”的利他主义解释辩护
5
作者 姚新中 张燕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2,255,共10页
同情的利己主义解释的支持者认为,我们在面对他人的痛苦时被同情心唤起了自身的负面情绪,同情激发的助人行为是为了减少负面情绪的利己行为。同情的利他主义解释也预设同情会带来某种负面情绪的事实,但认为同情即使伴随痛苦仍可以产生... 同情的利己主义解释的支持者认为,我们在面对他人的痛苦时被同情心唤起了自身的负面情绪,同情激发的助人行为是为了减少负面情绪的利己行为。同情的利他主义解释也预设同情会带来某种负面情绪的事实,但认为同情即使伴随痛苦仍可以产生利他动机。休谟的“同情—怜悯模型”区分了狭隘同情和广泛同情,并且认为广泛同情产生了包含关切他人的怜悯情感;巴特森的“移情—利他假说”则区分了自我利他行为和纯利他行为,并且认为后者对应一种以他人为主导的移情关切。休谟的道德哲学阐明了同情的利他性的产生机制,而巴特森用心理实验的方式为休谟的哲学观点提供了实证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 休谟 巴特森
下载PDF
论陈寅恪“了解之同情”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和限度
6
作者 徐楠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5期4-15,125,共13页
将陈寅恪“了解之同情”说合理应用于文学批评,有益于以“考据”与“移情”兼重的姿态,正视文学现象的历史性品格、开显文学批评应有之“作者”视角,为思考“文本含义”的特征、思考文学评价的多元可能提供有益启示。该说在文学批评中... 将陈寅恪“了解之同情”说合理应用于文学批评,有益于以“考据”与“移情”兼重的姿态,正视文学现象的历史性品格、开显文学批评应有之“作者”视角,为思考“文本含义”的特征、思考文学评价的多元可能提供有益启示。该说在文学批评中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泥于历史主义思维模式,窄化有关创作真相的诠释空间;执着于还原创作真相,对文学现象其他要素关注不够;在衡量文学批评的水准时,时常体现出“作者中心主义”立场,部分结论有独断之嫌。进入文学批评的“了解之同情”,应保持对文学现象“审美性”的合理理解,在关注作者问题的同时,形成对单一批评视角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解之同情 文学批评 意义 限度
下载PDF
正念训练对创业者创业坚持的长短期作用:积极重评和自我同情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7
作者 李雪灵 康佳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426-434,共9页
为探析正念训练的长短期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在训练前后借助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自我同情量表与创业坚持量表对225名创业者进行4期测量,得到900份有效数据。结果发现:(1)正念训练对创业坚持具有长短期的积极效果;(2)自我同... 为探析正念训练的长短期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在训练前后借助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自我同情量表与创业坚持量表对225名创业者进行4期测量,得到900份有效数据。结果发现:(1)正念训练对创业坚持具有长短期的积极效果;(2)自我同情能够中介正念训练的长短期积极作用;(3)积极重评能够中介并调节正念训练与自我同情之间的积极关系。结果表明正念训练能够通过提高创业者的积极重评与自我同情进而促进创业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积极重评 自我同情 创业坚持
下载PDF
信誉与礼节:青年志愿服务的同情理论逻辑与治理路径
8
作者 贾飞祥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4-24,共11页
青年志愿者从事着多元、复杂、冲突的情感工作,同情水平是克服工作倦怠、保持志愿服务热情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同情理论分析青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在情感维度上陷入的困境,探索两者内隐的规则和逻辑。同情是志愿服务的基础情感,志愿服... 青年志愿者从事着多元、复杂、冲突的情感工作,同情水平是克服工作倦怠、保持志愿服务热情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同情理论分析青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在情感维度上陷入的困境,探索两者内隐的规则和逻辑。同情是志愿服务的基础情感,志愿服务是有“组织”的同情行为,也是“同情信誉”的实践,志愿服务遵循同情“忠实、有限、开放、互惠”的基本礼节。青年志愿服务的情感治理可以在微观层面唤醒志愿者的同情之心,消解志愿者的负面情绪;在中观层面储存志愿者的正向经历,优化志愿队伍的结构;在宏观层面制定志愿服务的“礼节”清单,加强社会互惠激励,给予青年志愿者足够的情感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志愿服务 同情信誉 同情礼节 情感治理
下载PDF
正念自我同情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9
作者 宁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5-167,共3页
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侧重理论知识忽视应用技能、缺乏个性化和情境化的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将正念自我同情训练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路径,包括更新课程内容、增加练习互动环节,数字资源延... 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侧重理论知识忽视应用技能、缺乏个性化和情境化的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将正念自我同情训练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路径,包括更新课程内容、增加练习互动环节,数字资源延伸课堂等的可行性。同时呼吁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和创新学生的自我同情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情 正念自我同情训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肺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与失志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双嵘 李秋芳 +3 位作者 罗浩月 杨佳音 刘腊梅 汪晓凯 《护理学报》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类别自我同情与失志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同情量表和简化版失志量表对210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肺癌化疗患者自我同...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类别自我同情与失志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同情量表和简化版失志量表对210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肺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的潜在类别,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其不同类别的影响,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类别自我同情对失志的影响。结果肺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自我苛责型(45.24%)、自我矛盾型(17.62%)、自我怜惜型(37.14%)。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理分期是肺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在控制混杂因素后,自我同情潜在类别是失志的重要预测因素(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肺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越低,失志水平越高,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制定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自我同情 潜在剖面分析 失志
下载PDF
基于对同情用药认知现状的调研探索在我国开展同情用药研究的思考
11
作者 向瑾 周姚 张庆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年第4期90-99,共10页
目的:根据中美同情用药经验,调研临床试验从业人员的认知和理解现状,对细化和完善我国同情用药制度体系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方法:使用自愿抽样、方便抽样等非概率抽样方法,基于现有中美同情用药经验,就同情用药的... 目的:根据中美同情用药经验,调研临床试验从业人员的认知和理解现状,对细化和完善我国同情用药制度体系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方法:使用自愿抽样、方便抽样等非概率抽样方法,基于现有中美同情用药经验,就同情用药的适用条件、申请和审查主体、患者安全管理、审批流程等方面,对临床试验从业人员的认知和理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740份有效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临床试验从业人员对我国同情用药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相关企业和机构人员对我国同情用药的认知与理解存在共性和差异。共性主要体现在对同情用药适用人群、“是否可以向药品监管部门提出同情用药申请”的审查主体、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义务的承担方、同情用药开展地点以及收费问题的认知等方面。差异主要体现在同情用药的药品条件、申请主体、同情用药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补偿或赔偿承担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紧急情况下单个患者协议和非紧急情况下中等规模患者同情用药的审批流程等方面。结论:现阶段,我国临床试验从业人员对同情用药的了解不足。不同角色的临床试验从业人员对我国同情用药的药品条件、申请和审查主体、患者安全管理以及审批流程等方面的理解差异较大。因此,鼓励加强同情用药相关政策宣传工作,引导更多满足条件的企业开展同情用药计划,让更多潜在患者获益,同时建议针对理解差异较大的内容进一步明确、细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用药 拓展性临床试验 认知现状 适用条件 申请和审查主体 安全管理 审批流程
下载PDF
互联网+正念减压训练和同情心计划在围产期抑郁症和睡眠障碍孕妇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聂梅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互联网+正念减压训练和同情心计划在围产期抑郁症和睡眠障碍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全程行常规孕检及分娩的200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 目的:分析互联网+正念减压训练和同情心计划在围产期抑郁症和睡眠障碍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全程行常规孕检及分娩的200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和一些基本的放松和呼吸技巧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互联网+正念减压训练和同情心计划。比较两组孕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正念意识量表(MAAS)评分。对比两组孕产妇的抑郁症、睡眠质量和正念意识评分差异性。结果:分娩期间和产后42d,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6周、分娩期间和产后42d,干预组EPDS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6周、分娩期间和产后42d,干预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和PSQI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6周、分娩期间和产后42d,干预组MAA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均高于孕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EPDS和PSQI呈正相关性(r=0.549,P<0.001),EPDS和MAAS呈负相关性(r=-0.228,P=0.036),PSQI和MAAS呈负相关性(r=-0.402,P<0.001)。结论:基于互联网+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同情心计划的课程可增强孕产妇的正念意识,改善其身心健康和减轻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孕产妇 互联网+ 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同情心计划
下载PDF
本科护生自我同情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诗玉 陈丽萍 伍丽婵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自我同情与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寻求提升本科护生学习投入的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5月-7月选取广州市2所医科院校大一至大四年级379名本科护生,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79名...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自我同情与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寻求提升本科护生学习投入的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5月-7月选取广州市2所医科院校大一至大四年级379名本科护生,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79名本科护生自我同情总分为(81.19±9.49)分,学习投入总分为(65.56±12.61)分。本科护生自我同情得分在学习成绩、教养方式、父母专业态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学习投入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学习成绩、教养方式、父母专业态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同情及各维度与学习投入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00~0.365,P<0.01)。结论本科护生自我同情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习投入与自我同情呈显著正相关。护理教育者可以通过提高本科护生的自我同情水平,增加学习投入,提升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自我同情 学习投入
下载PDF
关于伦理委员会是否应作为同情用药审查主体的探讨
14
作者 耿希 顾翠峰 马俊坚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在中国相关法规未对同情用药审查主体予以明确的前提下,谁来承担审查和批准的责任存在争议。就同情用药的特点进行总结和阐述,从伦理委员会的职责、专业性和审查的必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认为伦理委员会应当作为同情用药审查主体,需对医... 在中国相关法规未对同情用药审查主体予以明确的前提下,谁来承担审查和批准的责任存在争议。就同情用药的特点进行总结和阐述,从伦理委员会的职责、专业性和审查的必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认为伦理委员会应当作为同情用药审查主体,需对医生资质、风险受益比、知情同意书和利益冲突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用药 伦理委员会 伦理审查 风险受益比
下载PDF
关爱自己,更关爱他人:自我同情的“利他”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保瑞 黄江喜 +1 位作者 林培钿 方建东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为探讨自我同情的“利他”心理机制,研究1采用自我同情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5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自我同情正向显著预测... 为探讨自我同情的“利他”心理机制,研究1采用自我同情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5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自我同情正向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2)生命意义感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自我同情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研究2采用干预法对被试的自我同情进行为期7天的干预,结果发现:随着自我同情水平的提升,被试的亲社会行为也显著提升。该研究揭示了自我同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潜在心理机制,对自我同情的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情 生命意义感 心理弹性 亲社会行为
原文传递
自我同情在宫颈癌患者疾病感知与失志间的中介效应
16
作者 刘梦瑶 李霞 +2 位作者 丁维娜 杨雨桐 张转转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同情在宫颈癌患者疾病感知与失志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山西省太原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妇科治疗的30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综合征量表Ⅱ、简易疾... 目的探讨自我同情在宫颈癌患者疾病感知与失志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山西省太原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妇科治疗的30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综合征量表Ⅱ、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和自我同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患者疾病感知、失志和自我同情平均得分分别为(37.58±8.69)分、15.00(11.00,18.00)分和(78.33±9.89)分。疾病感知与失志呈正相关(r=0.298,P<0.01)、与自我同情呈负相关(r=-0.291,P<0.01),自我同情与失志呈负相关(r=-0.482,P<0.01)。自我同情是疾病感知和失志的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6.50%。结论医护人员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消极疾病感知水平,提升其自我同情,改善失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疾病感知 失志 自我同情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英国“同情用药制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
17
作者 宋源源 杜昕昱 +1 位作者 李雨畅 刘远立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9-1033,共5页
“同情用药制度”作为药品监管的灵活手段之一,已成为当前满足患者用药可及性的新路径。英国的“同情用药制度”,即早期药物可及性计划,通过不同政府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早期介入申请企业的药物开发过程,在保障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的同时... “同情用药制度”作为药品监管的灵活手段之一,已成为当前满足患者用药可及性的新路径。英国的“同情用药制度”,即早期药物可及性计划,通过不同政府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早期介入申请企业的药物开发过程,在保障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的同时,也加快了药物的上市与支付报销流程。当前我国仅对“同情用药制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并未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建议结合英国的制度经验尽快对我国“同情用药”的准入条件、不同主体的责任与义务、费用支付机制以及如何促进相关部门的合作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以形成规范可操作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同情用药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用药制度 早期药物可及性计划 创新药 药物上市 支付 报销
下载PDF
我国同情用药制度的法律机理分析及建构
18
作者 千欣然 杨淑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文章采用文献阅读与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我国同情用药制度的法律框架与不足之处,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建议通过合理确定申请发起的主体范围及资质要求、妥善开展以知情同意为核心的同情用药伦理审查、建立高效运转的“申请-审批-... 文章采用文献阅读与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我国同情用药制度的法律框架与不足之处,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建议通过合理确定申请发起的主体范围及资质要求、妥善开展以知情同意为核心的同情用药伦理审查、建立高效运转的“申请-审批-监管”立体体系、确立兼顾两种法益保护的同情用药费用分配机制以及构建高效透明的同情用药信息公示制度等对策来满足少数危重症和罕见病患者群体的创新用药需求,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与自主决定权,优化我国同情用药法律制度,推进我国医药卫生法律体系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用药 药品管理法 知情同意
下载PDF
自我同情在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的中介作用
19
作者 林丽华 盖薇 +3 位作者 王语璇 尹丽丽 吕郑晗 陶艳玲 《护理学报》 2024年第9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在其社会支持与病耻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6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及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对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在其社会支持与病耻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6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及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对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和AMOS 24.0分析数据。结果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自我同情及病耻感的总分分别为(33.28±9.21)分、(77.91±16.56)分、(37.61±11.76)分;社会支持总分与病耻感总分呈负相关(r=-0.482,P<0.01);自我同情总分与病耻感总分呈负相关(r=-0.598,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自我同情总分呈正相关(r=0.464,P<0.01);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在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13,中介效应占比48.4%。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自我同情及病耻感均为中等偏下水平,自我同情在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医务工作者充分调动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同情水平,降低其病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自我同情 社会支持 病耻感 中介作用
下载PDF
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纵向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双重作用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皮陆杨 张桂莲 +2 位作者 何坤镁 莫欣欣 郭蕾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察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55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时间间隔为6个月的两次施测。结果:(1)自我同情可以显...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察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55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时间间隔为6个月的两次施测。结果:(1)自我同情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β=-0.38,P<0.001)和焦虑(β=-0.34,P<0.001);(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自我同情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路径间起中介作用,Bootstrap值分别为-0.28、-0.23,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42,-0.14]、[-0.40,-0.09];(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自我同情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β=0.13,P<0.01)。结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自我同情和大学生情绪问题间存在“双重作用”。一方面,自我同情可以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和焦虑;另一方面,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调节了自我同情与大学生抑郁间的关系,随着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的升高,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抑郁的预测作用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情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 抑郁 焦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