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晏子春秋》中的名辩思想及其论辩艺术
1
作者 邢猛 窦衍敏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1期19-22,共4页
《晏子春秋》蕴含一定的名辩思想,有些地方已经触及“名实关系”“类”“故”等名辩学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书中除了晏子展现了高超的论辩技艺,其他次要人物也表现出较高的论辩水平。书中一些相重而异的篇章,有的论证繁缛、逻辑性较弱,... 《晏子春秋》蕴含一定的名辩思想,有些地方已经触及“名实关系”“类”“故”等名辩学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书中除了晏子展现了高超的论辩技艺,其他次要人物也表现出较高的论辩水平。书中一些相重而异的篇章,有的论证繁缛、逻辑性较弱,有的论证简明、逻辑性强,体现了儒、墨两家不同的论辩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子春秋》 名辩 论辩 墨家 儒家
下载PDF
跨世纪之辩:名辩与逻辑——当代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检视与反思 被引量:3
2
作者 曾祥云 刘志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而延续至今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对象和方法之争 ,是我国逻辑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场争论的核心和主题 ,是中国古代有无“名辩学”以及“名辩逻辑”是否存在的问题 ,而强化对原本意义上的有关名、辩的理论研究 ,则... 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而延续至今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对象和方法之争 ,是我国逻辑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场争论的核心和主题 ,是中国古代有无“名辩学”以及“名辩逻辑”是否存在的问题 ,而强化对原本意义上的有关名、辩的理论研究 ,则是解决这场纷争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逻辑 当代 中国 逻辑史研究 名辩逻辑
下载PDF
近20年名辩本质多元诠释的成绩与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晋荣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名辩逻辑化"丧失其范式地位,对名辩本质的诠释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阶段。多元诠释推进了名辩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纠正了此前研究对名辩多重内涵的遮蔽,促使学者重新思考名辩学与中国本土逻辑的关系,但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名辩逻辑化"丧失其范式地位,对名辩本质的诠释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阶段。多元诠释推进了名辩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纠正了此前研究对名辩多重内涵的遮蔽,促使学者重新思考名辩学与中国本土逻辑的关系,但也引发了若干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如名辩本身是既定的还是生成的?名辩的本质是一还是多?关于名辩本质的多元诠释之间是何关系?一种谨慎的做法是更加注重名辩的历史衍化及其多重内涵,而不是对名辩的所谓本质做简单化的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范式 名辩逻辑化 多元论
下载PDF
20世纪名辩与逻辑、因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培育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8,共5页
20世纪将名辩与逻辑、因明作比较研究且贡献较大的学者 ,有孙诒让、梁启超、章太炎、谭戒甫、虞愚、章士钊、沈有鼎、张盛彬八位学者。其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着眼于“同”到着眼于“异”的过程 ,且紧密围绕三个传统的推理进行比较。通过这... 20世纪将名辩与逻辑、因明作比较研究且贡献较大的学者 ,有孙诒让、梁启超、章太炎、谭戒甫、虞愚、章士钊、沈有鼎、张盛彬八位学者。其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着眼于“同”到着眼于“异”的过程 ,且紧密围绕三个传统的推理进行比较。通过这种研究 ,为中国学术界形成了一个新的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 ,促进了逻辑学在中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其研究的主要教训是 ,某些学者在运用逻辑学对名辩思想作解释时出现了牵强附会现象 ,不同程度地模糊或抹煞了名辩学的原貌和特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逻辑学 因明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近现代名辩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7
5
作者 晋荣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130,共8页
近现代的名辩研究,以"名辩逻辑化"为主导范式,实质上展开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框架之下。百年名辩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不容否认,但暴露出的问题也颇为明显,近二十年来更在方法论层面上引发学界的持续争论。从"据西释中"... 近现代的名辩研究,以"名辩逻辑化"为主导范式,实质上展开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框架之下。百年名辩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不容否认,但暴露出的问题也颇为明显,近二十年来更在方法论层面上引发学界的持续争论。从"据西释中"的全面理解、名辩内涵的综合研究、逻辑工具的多元运用、名辩理论与名辩实践的双重推进等方面对近现代名辩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就会发现:立足于名辩理论与名辩实践的双重推进,将有助于把近现代以来的名辩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逻辑 方法论
下载PDF
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道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9,共6页
20世纪初,我国学者开始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范式研究先秦名辩学。在这一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不太适合做名辩学的研究范式。西方传统形式逻辑的理论体系由概念、判... 20世纪初,我国学者开始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范式研究先秦名辩学。在这一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不太适合做名辩学的研究范式。西方传统形式逻辑的理论体系由概念、判断和推理三大部分构成。"概念"仅是符号的"所指",不包括符号的"能指",而先秦名辩学中的"名"恰恰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是语词符号。"判断"和"推理"主要研究推理形式的有效性,属于语形学的研究内容,遗憾的是先秦名辩学中没有语形学的内容。名辩学中所讨论的推理都是语用推理,而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中又根本没有研究语用推理的问题。符号和语用推理在符号学中都给予了充分的研究,据此我们认为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名辩 形式逻辑 符号学
下载PDF
名辩思潮与芝诺悖论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3
7
作者 秦彦士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5-120,共6页
在先秦时代,名家曾经一度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在此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名家的抽象思辨则受到普遍的轻视与排斥。综观中国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纯粹理性思维的缺乏,给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深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比古代... 在先秦时代,名家曾经一度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在此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名家的抽象思辨则受到普遍的轻视与排斥。综观中国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纯粹理性思维的缺乏,给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深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比古代希腊芝诺悖论在西方的积极影响,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思潮 惠施 公孙龙 芝诺悖论 抽象思辩 名家
下载PDF
逻辑的名辩化及其成绩与问题 被引量:7
8
作者 晋荣东 《哲学分析》 2011年第6期53-69,192-193,共17页
西方逻辑在传入中国之初曾经历了一个"逻辑名辩化"的过程,即用中国旧有名辩的语汇和理论来翻译与诠释传统逻辑的术语,以便后者更容易地为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所接受。尽管逻辑的名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逻辑在中国的传播... 西方逻辑在传入中国之初曾经历了一个"逻辑名辩化"的过程,即用中国旧有名辩的语汇和理论来翻译与诠释传统逻辑的术语,以便后者更容易地为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所接受。尽管逻辑的名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刺激了对中国古代名辩的研究,但其本身在总体上并未取得成功。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深入思考传统逻辑与名辩的关系、反思"名辩逻辑化"的理论得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名辩 中国逻辑史
下载PDF
中国逻辑史视野下的先秦易学与名辩学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克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2,共5页
19世纪以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比照西方逻辑,仅仅将先秦的名辩学看成是中国逻辑史的主要部分。其间虽有对《周易》的涉及,但也是浅尝辄止。本文从《周易》经、传产生的年代,特别是《周易》经、传所蕴涵的逻辑内容与先秦名辩逻辑的代表人... 19世纪以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比照西方逻辑,仅仅将先秦的名辩学看成是中国逻辑史的主要部分。其间虽有对《周易》的涉及,但也是浅尝辄止。本文从《周易》经、传产生的年代,特别是《周易》经、传所蕴涵的逻辑内容与先秦名辩逻辑的代表人物孔子、惠施、邓析等人的思想对比,说明先秦易学逻辑对名辩逻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得出《周易》的经、传发轫了中国古代逻辑中的推类理论,而名辩学尤其是墨家辩学的推类理论则是对自《周易》以来的推类逻辑传统的总结和提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逻辑 名辩逻辑 推类
下载PDF
庄子的名辩思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自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45-48,共4页
先秦逻辑学可分为两大派别 :正名逻辑学和辩者逻辑学。正名一派的名辩思想多将名、辩与政治、伦理相联系 ,肯定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辩者一派多从纯理论角度出发 ,拓展了名、辩的理论深度。庄子则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全面否定名与辩 ,... 先秦逻辑学可分为两大派别 :正名逻辑学和辩者逻辑学。正名一派的名辩思想多将名、辩与政治、伦理相联系 ,肯定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辩者一派多从纯理论角度出发 ,拓展了名、辩的理论深度。庄子则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全面否定名与辩 ,使庄子的名辩思想与先秦逻辑学两大主要派别均不相同 ,不仅在先秦逻辑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而且具有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名辩 名实关系 人生论 言意关系
下载PDF
大学逻辑教育中的中国名辩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桥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1-45,23,共6页
名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名、辞、说、辩的理论总结,大致对应于西方的逻辑、印度的因明。我国当代大学逻辑教育的主体内容是西方逻辑。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名辩学的有关内容成为讲述西方逻辑的辅助工具。中国名辩的教学应该成为新时期大... 名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名、辞、说、辩的理论总结,大致对应于西方的逻辑、印度的因明。我国当代大学逻辑教育的主体内容是西方逻辑。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名辩学的有关内容成为讲述西方逻辑的辅助工具。中国名辩的教学应该成为新时期大学逻辑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内容的讲授,有利于受教育者在思维方法层面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体悟中西文化在认知世界、阐述思想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教育 西方逻辑 名辩 存在方式 教学重建
下载PDF
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思想路数——因明与名辩学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芒 王颖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2期42-46,共5页
古印度因明与中国古代名辩学同是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它们都产生于论辩之中。在保证论证有效性上,因明与名辩学具有共性,这是它们同属于思维工具学科的前提。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这两种思维工具系统产生与发展的思想路数不同,目... 古印度因明与中国古代名辩学同是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它们都产生于论辩之中。在保证论证有效性上,因明与名辩学具有共性,这是它们同属于思维工具学科的前提。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这两种思维工具系统产生与发展的思想路数不同,目的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因此,有必要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的方法,探讨因明与名辩学的“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充分认识它们内在的、独有的特质,是古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同文化发展的整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名辩 文化背景 思想路数
下载PDF
喻类载道 彰显理性——试论先秦名辩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立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逻辑学和文学,就学科分类、研究对象而言,属于性质和特点迥异的学术领域。但从中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的史实与特点出发,可以揭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即先秦名辩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先秦名辩学中的基本观念(名、类... 逻辑学和文学,就学科分类、研究对象而言,属于性质和特点迥异的学术领域。但从中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的史实与特点出发,可以揭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即先秦名辩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先秦名辩学中的基本观念(名、类、理等)形成后,对秦汉及至唐代文学理论中的属对分类观和文学创作中骈文、连珠等文体,及喻、比等方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
下载PDF
略论先秦时期的名辩思潮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波 《学习论坛》 2008年第5期52-54,共3页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繁荣。这其中,诸子们围绕"名实"关系以及逻辑思维方式、方法等展开的辩论和争拗,成为先秦百家争鸣中极富特色的一脉。先秦名辩思潮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同时有其衰...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繁荣。这其中,诸子们围绕"名实"关系以及逻辑思维方式、方法等展开的辩论和争拗,成为先秦百家争鸣中极富特色的一脉。先秦名辩思潮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同时有其衰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学 辩学 名辩思潮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9,共6页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名辩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这种研究连同它所引发的中国古代逻辑性质和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的大讨论,将对新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名辩 逻辑史
下载PDF
名辩思潮与先秦诸子散文的美感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桂秋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58-62,共5页
名辩思潮是影响先秦学术界的一次普遍性的学术思潮,以往研究名辩思潮多注意到其在哲学、逻辑学上的成就而鲜有人关注其在文学上的意义及影响。先秦诸子散文所取得的成就和文学价值与名辩思潮所倡导的论辩风、论辩术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 名辩思潮是影响先秦学术界的一次普遍性的学术思潮,以往研究名辩思潮多注意到其在哲学、逻辑学上的成就而鲜有人关注其在文学上的意义及影响。先秦诸子散文所取得的成就和文学价值与名辩思潮所倡导的论辩风、论辩术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名辩思潮这种影响在先秦散文的美感特征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先秦诸子 散文 美感
下载PDF
论稷下名辩思潮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亚利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5期40-45,共6页
稷下是我国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发源地。首先 ,稷下学宫曾展开四次名实之辩 ,高潮迭起 ,精采纷呈 ,影响巨大。其次 ,稷下学者撰有关于名实问题的《管子》的《心术》等篇、《尹文子》一书、《荀子》的《正名》篇等学术专著 ,思想精湛。稷... 稷下是我国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发源地。首先 ,稷下学宫曾展开四次名实之辩 ,高潮迭起 ,精采纷呈 ,影响巨大。其次 ,稷下学者撰有关于名实问题的《管子》的《心术》等篇、《尹文子》一书、《荀子》的《正名》篇等学术专著 ,思想精湛。稷下学者在这些论辩和著作中提出许多思想学说为我国古代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稷下名辩思潮在我国先秦逻辑思想发展史上处于同墨辩、惠施、公孙龙名家鼎足而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思潮 稷下 认识论 政治伦理 政治思想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名辩逻辑”何以言衰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邦凡 张晓光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5-26,共2页
命题“名辩逻辑衰落了”不能成立,其因在于:“名辩逻辑”乃近人界定,并非先秦已有,何以能够衰落?“名辩”与“逻辑”、“名辩逻辑”不是同义词,有“名辩”思潮衰落之实,而无“名辩逻辑”衰落之实,况且“名辩”的思维形式与思想方法一直... 命题“名辩逻辑衰落了”不能成立,其因在于:“名辩逻辑”乃近人界定,并非先秦已有,何以能够衰落?“名辩”与“逻辑”、“名辩逻辑”不是同义词,有“名辩”思潮衰落之实,而无“名辩逻辑”衰落之实,况且“名辩”的思维形式与思想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名学 辩学 逻辑 衰落
下载PDF
公孙龙名辩思想的文化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景阳 张路安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0年第7期238-239,共2页
公孙龙的名辩思想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其恢弘气势和广阔内涵体现了赵人"慷慨悲歌"的文化气势,高度的思辩性体现了赵人敢于标新立异的文化风范,逻辑论证和语言分析的科学方法体现了赵人"设智巧"的文化风尚,对纯思... 公孙龙的名辩思想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其恢弘气势和广阔内涵体现了赵人"慷慨悲歌"的文化气势,高度的思辩性体现了赵人敢于标新立异的文化风范,逻辑论证和语言分析的科学方法体现了赵人"设智巧"的文化风尚,对纯思维的反思与关注发扬了赵国以人为本的文化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名辩 文化 特征
下载PDF
先秦名辩思潮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静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文章梳理了名辩思潮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审视了其发生在先秦的原因。社会认识的深刻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事物认识的精微化等因素,推动了名辩思潮的向前发展。可以认为,在诸子名辩过程中,也体现了先秦人认识世界的理性精神。
关键词 名辩思潮 深刻化 多元化 精微化 理性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