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共创演化路径与模式跃迁——以比亚迪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光宇 黄家慧 曹阳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现有研究对于颠覆性创新价值共创模式和路径演化的认识仍有待深入。为助推后发企业突破价值共创的路径瓶颈,解决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价值共创模式跃迁的动力问题,基于价值共创视角,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比亚迪为研究对象,探讨后发... 现有研究对于颠覆性创新价值共创模式和路径演化的认识仍有待深入。为助推后发企业突破价值共创的路径瓶颈,解决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价值共创模式跃迁的动力问题,基于价值共创视角,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比亚迪为研究对象,探讨后发企业在不同阶段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共创路径与模式。研究表明,在起步阶段、扩散阶段和颠覆阶段,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共创有不同价值共创主体参与,形成不同路径与模式;在不同阶段,后发企业的价值共创过程将依次经历交易型模式、合作型模式和关系型模式,不同模式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价值主张、价值形成和价值扩散3个模块。结论有助于扩展价值共创理论的应用领域,丰富颠覆性创新与价值共创理论研究成果,为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思路借鉴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后发企业 颠覆性创新 案例分析
下载PDF
环境扫描、机会窗口与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模式选择——基于吉利和比亚迪的案例研究
2
作者 刘洪民 熊清怡 +1 位作者 姜玉婷 吕海萍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市场需求,为后发企业提供了实施颠覆性赶超的机会,如何辨识和把握外部环境机会窗口并能否契合组织内部动态能力转化为创新决策和行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研究方法]该文通过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研究目的]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市场需求,为后发企业提供了实施颠覆性赶超的机会,如何辨识和把握外部环境机会窗口并能否契合组织内部动态能力转化为创新决策和行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研究方法]该文通过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双案例对比分析,探讨环境扫描对企业识别外部环境多重机会窗口的意义及企业内部环境与机会窗口的适配性对于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性。[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面对不确定性激增的商业世界,战略决策前的环境扫描可以帮助后发企业有效识别技术机会窗口、需求机会窗口及制度机会窗口,而企业内部环境的充分考量有利于后发企业将自身优势最大化,从而成功实现颠覆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扫描 机会窗口 颠覆性创新 后发企业 企业战略决策 案例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郭青 戚湧 邓雨亭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5,共11页
本文以中国后发企业2022—2023两年追踪的调研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技术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利侵权风险管理正向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赶超;技... 本文以中国后发企业2022—2023两年追踪的调研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技术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利侵权风险管理正向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赶超;技术创新在专利侵权风险管理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作用兼具当期效应与时滞效应;技术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影响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为专利侵权风险管理的创新驱动效应提供实证依据,引导中国后发企业在繁茂的“专利丛林”中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侵权风险管理 后发企业 技术赶超 技术创新
下载PDF
逆向跨国并购、技术学习与后发企业科技自立自强
4
作者 陈雨昕 韩文泽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后发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后会与被并企业产生资源依赖关系,需要开展有效的技术学习才能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但现有文献对该过程机制缺乏探讨。文章通过慈星2010—2022年的纵向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追赶阶段到超越追赶阶段的转型... 后发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后会与被并企业产生资源依赖关系,需要开展有效的技术学习才能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但现有文献对该过程机制缺乏探讨。文章通过慈星2010—2022年的纵向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追赶阶段到超越追赶阶段的转型过程中,资源依赖由“后发企业对被并企业的技术依赖”向“被并企业对后发企业的市场依赖”演化,技术能力由“产品工程能力”向“产品创新能力”演化,其中后发企业采取技术解构和技术重构的学习机制驱动了两者的演化过程。研究结论揭示了后发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后的技术学习过程,丰富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和资源依赖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逆向跨国并购 资源依赖 技术学习 技术能力
下载PDF
后发企业不同时期技术追赶的驱动因素研究
5
作者 应虹 《现代商业》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后发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技术追赶模式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阳光照明纵向案例研究,归纳了企业从追赶时期到后追赶时期,其技术追赶模式分别受到了制度、市场、技术体制以及企业能力积累四大因素的影响,探讨了这四大驱动因素在不同... 后发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技术追赶模式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阳光照明纵向案例研究,归纳了企业从追赶时期到后追赶时期,其技术追赶模式分别受到了制度、市场、技术体制以及企业能力积累四大因素的影响,探讨了这四大驱动因素在不同时期的作用机制。国家和产业政策等制度倾斜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多层次市场需求为企业技术追赶提供了需求动力;技术体制更迭为企业技术追赶提供了机会窗口,而企业能力不断地积累为企业技术追赶提供了能力保障。本文研究有利于理解不同时期后发企业技术追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也给中国情境下行业内的后发企业提供了一些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技术追赶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技术机会窗口、债务融资决策对后发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海康威视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6
作者 鲍晓娜 张舒畅 +1 位作者 任曙明 李美霖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7-581,共15页
债务融资是后发企业追赶及超越道路上重要的资金补充手段,而实现追赶及超越取决于企业的机会把握与创新突破。基于海康威视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搭建了一个理论框架,该框架有利于解释后发企业债务融资决策在技术机会窗口中与企业创新周期的... 债务融资是后发企业追赶及超越道路上重要的资金补充手段,而实现追赶及超越取决于企业的机会把握与创新突破。基于海康威视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搭建了一个理论框架,该框架有利于解释后发企业债务融资决策在技术机会窗口中与企业创新周期的动态演化关系。在该框架中,技术机会窗口存在生命周期,一个技术机会窗口周期从开启到闭合包括辨识、进入、扩展三阶段。在技术机会窗口中,债务融资决策与企业创新具有周期和阶段一致性,即二者以技术机会窗口为周期演化,并根据所处机会窗口阶段采取创新策略。进一步,提炼出债务融资决策三阶段模型,即探索式债务融资决策、适应式债务融资决策和突破式债务融资决策,且债务杠杆和短债长用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海康威视 机会窗口 债务融资
下载PDF
外部时机、组织能力与后发企业换道超越
7
作者 刘美玲 朱发仓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135-143,共9页
随着全球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后发企业通过换道超越来重构竞争优势并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换道过程中的时机把握及组织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以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的换道超越开展纵向案例研究,探究外部时机、组织能力与后发企业换道超... 随着全球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后发企业通过换道超越来重构竞争优势并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换道过程中的时机把握及组织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以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的换道超越开展纵向案例研究,探究外部时机、组织能力与后发企业换道超越的关系,结果发现:外部时机是后发企业换道超越发展的前置影响因素,包括市场时机、技术时机和产业时机等维度,市场时机、技术时机和产业时机交互匹配,为后发企业换道超越提供外部机会;组织能力在后发企业利用外部时机换道超越中起到中介作用,包括基础能力和动态能力等维度,基础能力与动态能力匹配,有助于后发企业整合资源促进换道超越;外部时机与组织能力匹配,有助于后发企业实现从换道进入到巩固追赶再到超越领先。基于此,我国后发企业应重视外部时机,增强时机响应能力;培育组织能力,重视利用组织学习策略;强化组织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时机 组织能力 换道超越 后发企业 市场时机 技术时机 产业时机
下载PDF
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如何实现颠覆性创新?
8
作者 宋泽明 张光宇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7,共14页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后发企业 颠覆性创新 扎根理论 Two-step fsQCA
下载PDF
创新方式与柔性战略对后发企业追赶路径的影响——基于fsQCA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张金福 纪佳琪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5,共7页
后发企业追赶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追赶、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研究,从企业创新和战略层面探讨其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影响,并引入消费者接受程度和领先企业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态度来衡量后发企业是否采用柔性战略,同时衡量后发... 后发企业追赶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追赶、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研究,从企业创新和战略层面探讨其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影响,并引入消费者接受程度和领先企业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态度来衡量后发企业是否采用柔性战略,同时衡量后发企业新产品是否具有市场优势以及追赶超越的难度;基于20个典型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分析法和二分法进行编码、赋值和校准处理,最终得到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甚至超越领先企业的6条路径。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在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后发企业往往通过边缘市场培植新技术发展直至符合主流市场需求,但后发企业要善于采取颠覆性创新方式;柔性战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弥补后发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不足,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综合性、立体性和多维度的创新能力,且与柔性策略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后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后发企业的追赶。据此提出在多元化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的交互作用下,后发企业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多元创新能力,并充分结合自身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提高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追赶 颠覆性创新 多元化创新 柔性战略
下载PDF
后发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机制研究
10
作者 郑碧婷 刘电光 《科技管理学报》 2023年第4期11-21,共11页
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根据机会窗口变化,通过逆向跨国并购整合可以克服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劣势并实现赶超,已有文献对此研究薄弱。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慈星技术追赶的3个不同阶段并发现:在追赶阶段,机会窗口正在开启,后发企... 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根据机会窗口变化,通过逆向跨国并购整合可以克服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劣势并实现赶超,已有文献对此研究薄弱。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慈星技术追赶的3个不同阶段并发现:在追赶阶段,机会窗口正在开启,后发企业与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大,为满足产品功能性要求而采取轻触式整合;在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开始流动,后发企业与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中,为满足产品稳定性要求而采取共生式整合;在行业前沿阶段,机会窗口趋于特定,后发企业与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小,为满足产品综合性要求而采取吸收式整合。本文揭示后发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内在规律,为后发企业利用机会窗口变化通过并购整合而实现赶超提供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窗口 逆向跨国并购整合 后发企业 追赶过程 动态机制
下载PDF
后发企业来源国劣势及其主导逻辑
11
作者 韩文泽 李佳楠 +1 位作者 郑碧婷 张祺瑞 《中国发展》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来源国劣势适合解释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进行国际化时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克服来源国劣势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本文研究问题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克服来源国劣势的过程中主导逻辑的演化规律是什么?研究发现:企业会通过分析自身在... 来源国劣势适合解释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进行国际化时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克服来源国劣势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本文研究问题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克服来源国劣势的过程中主导逻辑的演化规律是什么?研究发现:企业会通过分析自身在国际化进程中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优劣势,灵活选择与交互使用复合逻辑和跳板逻辑,以克服来源国劣势达成自我发展,实现超越追赶。本文基于主导逻辑理论,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来源国劣势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克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国劣势 主导逻辑 超越追赶 国际化 后发企业
下载PDF
差异化与同质化的统一——基于双元战略的后发企业市场追赶研究
12
作者 任玉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双元性学习对后发企业市场追赶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文献对双元理论追逐目标的研究仍停留在探索目标及利用目标上。本文通过对拼多多2015—2021年市场追赶的纵向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追赶过程中采用以差异化及同质化为追逐目标的共时... 双元性学习对后发企业市场追赶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文献对双元理论追逐目标的研究仍停留在探索目标及利用目标上。本文通过对拼多多2015—2021年市场追赶的纵向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追赶过程中采用以差异化及同质化为追逐目标的共时型双元战略,这种组合产生的学习优势帮助后发企业在没有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实现市场追赶。研究结论不仅补充了双元理论中的追逐目标,而且明确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没有技术创新仍能实现市场追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差异化 同质化 双元战略
下载PDF
双元学习视角下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模式的演变机制
13
作者 应虹 《全国流通经济》 2023年第16期73-76,共4页
技术范式的更迭是企业技术追赶重要的“机会窗口”,在当前国际形势、市场竞争以及复杂技术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进入后追赶时期的后发企业正迎接着新挑战。本文遵循理论抽样的原则,选取了照明行业典型案例,从双元学习理论的视角,探讨后发... 技术范式的更迭是企业技术追赶重要的“机会窗口”,在当前国际形势、市场竞争以及复杂技术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进入后追赶时期的后发企业正迎接着新挑战。本文遵循理论抽样的原则,选取了照明行业典型案例,从双元学习理论的视角,探讨后发企业在新旧技术范式下从“追赶”到“后追赶”时期实现技术创新过程的演变规律。案例研究充分考虑了中国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解释机制和双元学习理论分析的行业情境,为行业内企业追赶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一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学习 后发企业 技术追赶 追赶时期 后追赶时期
下载PDF
国际化、二次创新和后发企业超越追赶
14
作者 冯伟绩 《生产力研究》 2023年第5期136-141,共6页
后发企业通过国际化实现超越追赶的很多,但是通过国际化实现二次创新进而实现超越追赶的并不多见。文章基于二次创新理论,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深度剖析了后发企业是如何在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利用二次创新实现技术追赶与超越的... 后发企业通过国际化实现超越追赶的很多,但是通过国际化实现二次创新进而实现超越追赶的并不多见。文章基于二次创新理论,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深度剖析了后发企业是如何在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利用二次创新实现技术追赶与超越的。研究发现:国际化可以为后发企业获得关键性战略资源并给企业带来竞争压力以促进二次创新的产生,进而成功实现后发者的追赶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国际化 二次创新 超越追赶
下载PDF
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1
15
作者 吴佩 姚亚伟 陈继祥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8-111,共4页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对颠覆性创新的内涵重新进行了阐释,对关于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研究从资源基础理论、能力基础理论和动态竞争理论等视角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中后发企业创新中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结合管理情境和商业模式来...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对颠覆性创新的内涵重新进行了阐释,对关于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研究从资源基础理论、能力基础理论和动态竞争理论等视角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中后发企业创新中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结合管理情境和商业模式来研究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性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颠覆性创新 研究视角 研究展望
下载PDF
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创新追赶路径研究综述——技术创新抑或商业模式创新? 被引量:34
16
作者 曾萍 刘洋 应瑛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在梳理针对这一核心研究问题进展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后发企业追赶研究的3个范式转移:研究情境的转移——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到转型经济国家;研究内容的转移——从模仿学习到协同创新;研究聚焦的转移——从研发相关创新到非研发相关创新... 本文在梳理针对这一核心研究问题进展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后发企业追赶研究的3个范式转移:研究情境的转移——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到转型经济国家;研究内容的转移——从模仿学习到协同创新;研究聚焦的转移——从研发相关创新到非研发相关创新.其次,基于近5年的研究成果,搭建了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追赶路径的总体框架.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可以从解构转型经济独特环境、识别独特创新行为和探索创新追赶路径3个方面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经济 后发企业 创新追赶 技术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下载PDF
资源双依赖背景下后发企业技术获取行为:购买还是模仿?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义飞 王建刚 杨振华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共11页
在外部资源依赖背景下,考察后发企业技术获取及其吸收能力成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在承受来自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外部资源依赖因素如何影响后发企业的技术获取行为?本文分析了后发企业与技术领先企业和顾客的相互依赖关系,建立了外部... 在外部资源依赖背景下,考察后发企业技术获取及其吸收能力成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在承受来自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外部资源依赖因素如何影响后发企业的技术获取行为?本文分析了后发企业与技术领先企业和顾客的相互依赖关系,建立了外部资源双依赖结构,设计出后发企业技术获取的决策情景。研究运用政策捕获方法获取了2490个准实验数据,应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检验了后发企业技术购买与技术模仿的影响因素与权衡关系的假设。研究结论表明:1)后发企业表现出技术购买的主行为倾向和技术模仿的次行为倾向;2)在技术购买与技术模仿的权衡中,当顾客需求较强时,后发企业更倾向于技术购买;当后发企业本身的技术转化能力较强时,后发企业更倾向于技术模仿。研究结果发展了后发企业资源依赖理论与双元性理论逻辑,也对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理论带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双依赖 后发企业 政策捕获 行为
下载PDF
技术追赶过程中后发企业创新能力的构建——基于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润辉 周常宝 +1 位作者 李康宏 谢宗晓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51,共12页
基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应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西电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应用企业环境—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后发企业创新能力构建的理论框架,探讨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 基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应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西电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应用企业环境—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后发企业创新能力构建的理论框架,探讨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的不同阶段,企业环境发生变化,引起协同创新模式和组织学习模式发生变化,通过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匹配,进而构建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结论对后发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结构升级和转型,提高后发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创新能力构建 技术追赶 组织学习模式 协同创新模式
下载PDF
转型经济背景下国有和民营后发企业创新能力的追赶动力学:一个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江诗松 龚丽敏 +1 位作者 徐逸飞 徐思雅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8,共14页
追赶是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战略的关键。基于中国汽车产业上汽和吉利的比较案例研究,研究构建了国有和民营两类异质后发企业创新能力追赶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其中包含了后发企业追赶到政府政策导向的反馈效应,并尝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 追赶是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战略的关键。基于中国汽车产业上汽和吉利的比较案例研究,研究构建了国有和民营两类异质后发企业创新能力追赶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其中包含了后发企业追赶到政府政策导向的反馈效应,并尝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后发企业追赶进行仿真并实施了多种实验。具体而言,考察了民营企业进入时机、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可见度窘境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的政策延迟时间等变量在国有和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追赶动力学中扮演的角色。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追赶过程具有交互式和非线性特征。民营企业进入时机越早、民营企业可见度窘境越低以及政府政策延迟时间越低不仅促进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追赶,而且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追赶。更精练的仿真分析结果还发现了一些非线性特征,即这些因素的效应在创新能力追赶的初期和后期不太明显,但在追赶的中期则非常明显。造成这些非线性结果的原因是模型结构的主导循环发生了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后发企业 创新能力 追赶
下载PDF
后发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如何涌现?——本土需求引致突破性技术的过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鹏 牟敏 +1 位作者 柳卸林 陈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27,共9页
近些年,后发国家企业研制突破性技术引起了学术界的深切关注,本土需求作为一种特殊需求,其对突破性技术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学者重视,现有研究大多强调本土需求对于突破性技术实现的重要性,而将其中的作用机理视为一个黑箱。为了打开黑箱,... 近些年,后发国家企业研制突破性技术引起了学术界的深切关注,本土需求作为一种特殊需求,其对突破性技术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学者重视,现有研究大多强调本土需求对于突破性技术实现的重要性,而将其中的作用机理视为一个黑箱。为了打开黑箱,拟通过对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案例研究,探究本土需求引致突破性技术的过程。研究结论主要如下:本土需求引致突破性技术的过程是一个动态、非线性的过程,企业积累的技术能力是架起本土需求与突破性技术内外部桥梁的重要节点,而技术能力发挥作用依赖企业对本土需求价值的判断;本土需求过渡到突破性技术的每一个要素都很重要,但是为了最优化创造价值,这些要素必须同步和有效率,各个要件的整合和平衡对于保证整个过程的协调以及满足需求的特殊性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 本土需求 创新过程 后发企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