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0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朱丽丽 郑玉飞 徐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81-83,8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因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行128层螺旋CT全肋骨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薄层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因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行128层螺旋CT全肋骨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薄层多平面重组(TS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患者1~3个月内复查的肋骨骨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经复查随访或手术证实存在不全性肋骨骨折患者83例(143处)。首次诊断为不全性肋骨骨折者主要表现为肋骨内板或者外板凹陷、骨皮质翘起及细小骨折线。100例患者复查CT发现漏诊不全性肋骨骨折11处,其中5处首次诊断认为是呼吸或者运动伪影,其余6处CT多种后处理技术均未发现阳性征象。TSMPR诊断骨折阳性85例、骨折阴性15例、误诊10例、漏诊8例;CPR诊断骨折阳性86例、骨折阴性14例、误诊6例、漏诊3例;VR诊断骨折阳性64例、骨折阴性36例、误诊12例、漏诊31例;MIP诊断骨折阳性53例、骨折阴性47例、误诊15例、漏诊45例。CPR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后处理方法,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其他后处理方法,且Kappa值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PR对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效能优于VR、TSMPR、MIP,可作为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首选后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杨扬 王桂东 +2 位作者 李雪菲 李劲浩 孟凯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收集的134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探讨该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目的观察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收集的134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探讨该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比较不同患者间图像特征、平扫期CT值、动脉期CT值和静脉期CT值差异,同时关注病灶内钙化情况。结果13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病理检测恶性74例,良性60例,螺旋CT增强诊断恶性76例,良性58例,以病理学检测为金标准,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敏感度为97.30%,特异性为93.33%,准确率为95.52%;恶性组甲状腺结节不规则形态、边界模糊及肿大淋巴结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间平扫期CT值、动脉期CT值以及静脉期CT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有钙化点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图像特征及钙化特征显示较为明显,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甲状腺病变 良恶性 诊断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复杂部位骨折诊断中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周国东 魏强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评估复杂部位骨折患者实施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X线检查、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总结两种检查结果,针对其准确性... 目的评估复杂部位骨折患者实施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X线检查、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总结两种检查结果,针对其准确性实施组间对照。结果①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确诊结果阳性39例,占比68.42%;阴性18例,占比31.58%。常规X线检查结果阳性36例,占比63.16%;阴性21例,占比36.84%。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阳性38例,占比66.67%;阴性19例,占比33.33%。②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7.44%、100.00%、98.25%、100.00%、94.74%)高于常规X线检查(79.49%、72.22%、77.19%、86.11%、61.90%),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复杂部位骨折患者采用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部位骨折 128排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准确性
下载PDF
MSCT动态增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评价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黄科峰 金文义 +4 位作者 邓辉 周怡 方晓熠 王燕 宋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50-151,共2页
目的评价MSCT动态增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胃肠肿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31例胃肠肿瘤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增厚24例,增厚程度超过3cm的10例,三期动态增强均明显强化;肠腔狭窄12例,其中2例出... 目的评价MSCT动态增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胃肠肿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31例胃肠肿瘤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增厚24例,增厚程度超过3cm的10例,三期动态增强均明显强化;肠腔狭窄12例,其中2例出现肠梗阻;呈软组织肿块突入腔内或腔内外4例,均匀中等度强化;形成肿块的2例,呈不均匀强化;病变周围浸润呈脂肪密度增厚,筋膜影增厚22例;淋巴结转移14例;远处脏器转移4例。结论MSCT多期动态增强,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评价肿瘤的可切除性、周围侵犯程度、血供走行、腹膜播散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对于以手术切除为治疗方案的胃肠道肿瘤,术前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胃肠道肿瘤 图像后处理技术 术前评价
下载PDF
不同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效能
5
作者 李雪蕊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196例疑似A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入院后均行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AD分型评估,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 目的:分析不同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196例疑似A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入院后均行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AD分型评估,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CT图像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单项及联合应用在AD诊断中的效能及对AD分型的检出率。结果:196例疑似AD患者,MRI检查诊断阳性142例(其中Ⅰ型25例,Ⅱ型33例,Ⅲ型84例),阴性54例;MPR诊断阳性118例,阴性78例;VR诊断阳性102例,阴性94例;CPR诊断阳性124例,阴性72例;MPR、VR联合CPR诊断阳性139例,阴性57例;MPR、VR联合CPR诊断AD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项应用,漏诊率低于三者单项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VR联合CPR对Ⅱ、Ⅲ型AD的检出率最高,且其高于MPR、VR单项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VR联合CPR诊断AD的效能高于三者单项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后处理技术 多平面重建 容积成像 曲面重建 主动脉夹层 效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基层医院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曾佑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基层医院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月—2022年4月上犹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基层医院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月—2022年4月上犹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MSCT扫描检查,其中MSCT检查时运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e recombination,MPR)、表面阴影显示(surface shadow display,SSD)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olume rendering 3D imaging technology,VRT)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仔细观察骨折信息。由2名对患者骨折情况不知情的影像科医师分别阅读DR、MSCT图像片并讨论得出一致诊断结果,比较2种影像检查手段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结果。结果8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共存在95处骨折,其中MSCT检查中运用MRP、SSD和VRT技术分别检出95处、92处和93处骨折,MSCT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100.00%(95/95),明显高于DR的骨折检出率83.16%(79/9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1,P<0.05)。与DR影像学表现相比,MSCT后处理技术能更充分显示关节面断裂、关节面塌陷、关节内碎片、关节脱位。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获取更充分全面的骨关节损伤影像资料,有利于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减少漏诊的情况发生,避免耽误病情,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关节骨折 影像学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数字化X射线摄影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高东鸣 黄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093-0096,共4页
针对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的环保问题,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模拟测试的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尾气再循环技术(EG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和颗粒捕集器技术(DPF)的基本原理。通过模拟... 针对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的环保问题,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模拟测试的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尾气再循环技术(EG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和颗粒捕集器技术(DPF)的基本原理。通过模拟测试和现场分析,我们对比了这些技术在减少氮氧化物、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EGR技术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上效果显著,SCR技术对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具有良好效果,而DPF技术则在减少颗粒物排放方面表现最为突出。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治理提供了有效手段,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此外,本研究同时指出,尽管这些技术在减排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其系统复杂性,操作成本以及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多个因素。因此,如何合理选择和优化尾气后处理技术对于提高柴油发动机的环保性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的结果为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工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发动机尾气 尾气后处理技术 EGR技术 SCR技术 DPF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华玉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1-0114,共4页
分析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计划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纳入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病人,对比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的诊断效果。结果 和... 分析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计划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纳入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病人,对比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的诊断效果。结果 和常规的X线检查进行比较,采取多层螺旋CT 后以及相应的处理技术检查整体的准确度、敏感度都比较高,而在漏诊率方面较低,相应的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方式,对于四肢骨折诊断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X射线 四肢骨折 诊断应用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田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9-0091,共3页
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R检查,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有效性... 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R检查,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诊断有效性增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随机对照研究 隐匿性骨折 CT图像后处理技术 诊断有效性
下载PDF
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东健 林玉琳 +5 位作者 岳鑫 刘丹妮 王素丽 郭鹭鑫 蔡小萍 康江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以突发性胸痛为主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 目的 研究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以突发性胸痛为主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原始横轴位图像的夹层动脉瘤破口检出率为37.7%,MIP、CPR、MPR、VR、SSD的夹层破口检出率分别为0.0%、46.2%、69.8%、65.1%、39.6%。最终97例能明确显示夹层破口,夹层破口的检出率为91.5%,9例因破口直径太小、升主动脉根部伪影或假腔完全血栓化等原因而显示欠佳。MPR、CPR、VR对夹层破口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SSD与MIP(P<0.01)。MPR、VR对Ⅰ型、Ⅱ型的检出准确率相对较优,而CPR、MPR对Ⅲ型的检出准确率也呈现出相对更佳的综合特点。结论 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对优势,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其中MPR操作简单、对夹层破口的显示能力强及准确分型,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破口 图像后处理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CT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分型的检测效果
11
作者 黄少健 梁永灿 潘惠仪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以突发性胸痛为主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MRI诊断为金标准,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 目的研究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以突发性胸痛为主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MRI诊断为金标准,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有74例明确显示夹层破口,检出率为92.50%。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36例(45.00%),Ⅱ型14例(17.50%),Ⅲ型30例(37.50%)。80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效果良好,原始横轴图像能清晰显示隔膜及真假腔,其中31例(38.54%)显示夹层破口,VR显示夹层破口69例(86.25%),MPR显示夹层破口71例(88.75%),CPR显示夹层破口50例(62.50%)。MPR和VR对夹层破口的总检出率高于C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R和VR对Ⅰ型、Ⅱ型的准确性高于C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R和MPR对Ⅲ型的准确性高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主动脉夹层破口采用CT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其中MPR操作简单、对夹层破口的显示能力强及准确分型,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破口 图像后处理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巍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36-539,545,共5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后处理技术在原发性肝癌(PHC)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拟行手术的PHC患者进行64排MSCT检查,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后处... 目的:分析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后处理技术在原发性肝癌(PHC)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拟行手术的PHC患者进行64排MSCT检查,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方法对术前分期的评估结果,并分析其价值。结果:98例患者以“金标准”判断,Ⅰ期9例、Ⅱ期26例、Ⅲ期38例、Ⅳ期25例;以MSCT检查结果判断,Ⅰ期8例、Ⅱ期24例、Ⅲ期40例、Ⅳ期26例;Ⅲ~Ⅳ期患者中病灶区高灌注、动脉期高密度影、门静脉期低密度影、实质期低密度影占比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64排MSCT检查PHC术前分期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96,P<0.05)。结论:不同术前分期PHC患者64排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有典型差异,且该方法在PHC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后处理技术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平片诊断四肢骨折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平 冯泽辉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3期97-99,103,共4页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 (MS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和常规X射线检查,并以拍片检...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 (MS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和常规X射线检查,并以拍片检查作为金标准,记录分析MS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检查对诊断四肢骨折的诊断效能,对比2种诊断方式对四肢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X射线检出48例,诊断符合率为80.00%;MSCT后处理技术检出58例,诊断符合率96.67%。MSCT后处理技术对四肢骨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四肢骨折其诊断准确度高于X射线,漏诊情况更少,可为医师诊治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X射线 诊断值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舒芳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8期109-111,共3页
随着汽车行业节能和环保理念的普及,柴油发动机尾气引发的环境问题进入人们的视线,从1983年我国首个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出台,到2021年国六标准的全面实施,国家对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标准逐步收紧,共轨技术、增压技术等一系列机内净化... 随着汽车行业节能和环保理念的普及,柴油发动机尾气引发的环境问题进入人们的视线,从1983年我国首个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出台,到2021年国六标准的全面实施,国家对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标准逐步收紧,共轨技术、增压技术等一系列机内净化技术取得的成果无法满足最新的排放要求,当前解决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最有效控制手段是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本文结合国家尾气排放标准要求,对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发动机 尾气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宋洋洋 郑义 +2 位作者 孟清丽 高欢 王耐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32-0035,共4页
为提升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就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意义和作用进行探究。方法 研选取的研究时间是2021年07月~2022年07月,并就这一时间段内收治的为9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进研究,所有的受试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随机分组... 为提升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就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意义和作用进行探究。方法 研选取的研究时间是2021年07月~2022年07月,并就这一时间段内收治的为9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进研究,所有的受试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单纯轴位像进行诊断,观察组采取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诊断,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诊断方式的不同之处。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可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具有应用在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急性阑尾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吴俊明 马翌杰 郑恒 《医师在线》 2023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的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肺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未经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对照组,而将通过K均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的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肺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未经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对照组,而将通过K均值聚类、多平面重组(MPR)、图像锐化三种技术处理后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观察组。评估两组图像诊断与结果的准确率、一致性、结节良性和恶性诊断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经K均值聚类、MPR、图像锐化三种技术处理后的图像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节良性和恶性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的K均值聚类、MPR、图像锐化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提高肺结节的诊断率,为后续实施有效、科学的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肺结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17
作者 张艳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52-0055,共4页
分析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部疾病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经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和病... 分析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部疾病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经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0例胃病变中200例有胃炎,80例有胃息肉,38例有肿瘤,2例有异常增生。本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其诊断准确率达100%。经早期诊断和治疗,胃炎、胃息肉和异常增生均获得治愈,肿瘤患者经手术得到控制。结论 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高,尤其可早期检出胃癌,从而为胃癌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诊断胃部疾病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18
作者 皮海峰 韩高飞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视神经损伤患者84例作为损伤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8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增强深部扫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EDI SD-OCT)检查,记录C...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视神经损伤患者84例作为损伤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8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增强深部扫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EDI SD-OCT)检查,记录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脉络膜厚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损伤组的CT可视筛板面积及最大可视筛孔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组的EDI SD-OCT SFCT、N1500、T1500、S1500、I1500脉络膜厚度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组的等效球镜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视神经损伤患者的CT可视筛板面积、最大可视筛孔面积与EDI SD-OCT各位置脉络膜厚度、等效球镜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CT后处理技术可全面显示视神经损伤的影像学特征,EDI SD-OCT可精确测量脉络膜厚度,视神经损伤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CT后处理技术 脉络膜厚度 增强深部扫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MSCT后处理技术与DR技术诊断踝关节骨折临床价值对比
19
作者 赵楠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技术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疑似踝关节骨折患者(共68例),全体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与DR。将两种检测方案...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技术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疑似踝关节骨折患者(共68例),全体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与DR。将两种检测方案得出的诊断结果同最终诊断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案诊断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在68例研究对象中,最终确诊为踝关节骨折患者65例,另有2例患者为单纯踝韧带扭伤,1例为跖骨骨折。确诊的65例患者中,MSCT技术的灵敏度为98.46%、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53%,DR技术的灵敏度为90.77%、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89.71%。65例患者中23例患者为踝外关节骨折,30例患者为内踝关节骨折,12例患者为后踝关节骨折。MSCT技术与DR技术诊断外踝关节准确率无明显差异(χ^(2)=1.095;P=0.295),然而使用MSCT技术诊断内踝关节、后踝关节的准确率显著高于DR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5.042;P=0.005,0.025);65例确诊为踝关节骨折的研究对象中,15例累及胫骨关节面,8例合并距骨骨折,6例合并跟骨骨折,11例合并踝关节脱位,两种技术对踝关节骨折具体类型的检出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1.067,0.444,1.222;P=0.361,0.302,0.505,0.269)。结论:MSCT技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相比DR平片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DR平片 踝关节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老年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
作者 熊力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9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老年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疑似早期肺癌老年患者作为对象,以手术或病理检测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老年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疑似早期肺癌老年患者作为对象,以手术或病理检测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比较后处理技术,分析MSCT后处理技术对老年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06例疑似早期肺癌老年患者中良性肿块或结节27例,其中炎性假瘤14例,肺血管畸形9例,纤维性硬化血管4例;确诊为肺癌有7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7例,其中腺癌41例,鳞癌29例,腺鳞癌7例,小细胞2癌例。MSCT后处理技术分叶征、毛刺征、棘突症、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老年早期肺癌的征象成像检出率(分别为68.35%、65.82%、69.62%、46.84%)高于常规轴位扫描(分别为48.10%、46.84%、44.30%、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5.79、10.33、11.25,P<0.05)。常规轴位扫描诊断老年早期肺癌82例(77.36%),良性病变24例(22.64%),诊断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灵敏度为89.87%,特异度为59.26%,阳性预测值为86.59%,阴性预测值为66.67%,Kappa值为0.510。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老年早期肺癌85例(80.19%),良性病变21例(19.81%),诊断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灵敏度为97.47%,特异度为70.37%,阳性预测值为90.59%,阴性预测值为90.47%,Kappa值为0.732。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老年早期肺癌患者诊断效能,可以降低临床漏诊或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老年患者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