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传与青海海东地区石窟的开凿
1
作者 尕藏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172,共7页
佛教在藏地的发展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分期的时间标志是朗达玛·乌东赞灭佛或公元978年。后弘期又分以西藏阿里为中心的上路弘传和以青海东部丹斗寺为中心的下路弘传。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对于下路弘传的研究一直未能充分展开,从考... 佛教在藏地的发展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分期的时间标志是朗达玛·乌东赞灭佛或公元978年。后弘期又分以西藏阿里为中心的上路弘传和以青海东部丹斗寺为中心的下路弘传。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对于下路弘传的研究一直未能充分展开,从考古学角度的研究尤为不足。考古学家对化隆的丹斗寺、互助的白马寺和乐都的北山石窟展开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后认为,这些石窟正是唐末至宋代(唃厮啰时期)盛行于青海海东地区的带有禅宗特征的修禅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后弘期 下路弘传 石窟 海东地区
下载PDF
从《拔协》的记载看藏传佛教后弘期上、下两路弘传的不同特点及历史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石硕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51-58,共8页
文章主要依据《拔协》有关后弘期上、下两路弘传的记载,对两路弘传不同特点及各自所发挥的不同历史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下路弘传是以兼收并蓄,融入有苯教乃至汉地佛教因素,突出个人修持和戒律相对松弛,未见地方政权支持与推动,民间性... 文章主要依据《拔协》有关后弘期上、下两路弘传的记载,对两路弘传不同特点及各自所发挥的不同历史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下路弘传是以兼收并蓄,融入有苯教乃至汉地佛教因素,突出个人修持和戒律相对松弛,未见地方政权支持与推动,民间性、自发生性突出为特点;上路弘传则以有阿里王室的倡导与推动,阿底峡发挥核心作用以及戒律严格,讲求次第和显密教理较为系统且正统性较突出为特点;二者相得益彰、各有所长,对后弘期佛教在藏地的复兴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弘期 下路弘传 上路弘传 《拔协》
下载PDF
后弘期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 被引量:6
3
作者 戴发望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3期48-52,共5页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有一个雏形、定型、完备、衰亡的过程,就其形成而言,后弘期时西藏政教合一制处于雏形阶段,出现了家族式和教派式两大政教合一制类型。这一时期西藏政教合一制的形成,主要是各割据政权纷立及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这...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有一个雏形、定型、完备、衰亡的过程,就其形成而言,后弘期时西藏政教合一制处于雏形阶段,出现了家族式和教派式两大政教合一制类型。这一时期西藏政教合一制的形成,主要是各割据政权纷立及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这两大因素的必然结果。当然,其间也有着吐蕃王朝时期僧人预政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弘期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雏形
下载PDF
唃厮啰政权和藏传佛教后弘期 被引量:5
4
作者 才让吉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2,共4页
本文从藏传佛教“后弘期”何以在宗喀发端和“后弘期”的印记两个方面出发,对宗喀吐蕃政权怎样利用藏传佛教统一、凝聚民族意志,从而达到兴兵割据,立国称雄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后弘期 宗喀 吐蕃
下载PDF
略论藏传佛教后弘期宗喀地区圣人圣迹向圣地的嬗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白佩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
藏传佛教后弘时期许多高僧在安多宗喀地区静修传法,并留下了诸多弘法圣迹。由于他们的宗教威望和护法活动,留有圣迹的地方逐渐成为信仰者供奉和祭拜的场所,在藏传佛教复兴的态势下,各教派相继形成,弘法高僧遗留圣迹的地方宗教功能和地... 藏传佛教后弘时期许多高僧在安多宗喀地区静修传法,并留下了诸多弘法圣迹。由于他们的宗教威望和护法活动,留有圣迹的地方逐渐成为信仰者供奉和祭拜的场所,在藏传佛教复兴的态势下,各教派相继形成,弘法高僧遗留圣迹的地方宗教功能和地位处于上升状态,逐渐形成了具备佛、法、僧三所依的寺院圣地。本文就藏传佛教后弘期安多宗喀地区诸多高僧游历传法典型的遗留圣迹、弘法修行处进行了梳理,并就遗留圣迹和修行处向宗教圣地的嬗变进行了论述,进而使学者从新的视角开展藏传佛教神圣空间的研究以为引玉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弘期 藏传佛教 宗喀地区 圣迹遗留 圣地
下载PDF
后弘期早期卫藏唐卡风格的演变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亚莎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第4期40-47,共8页
壁画与唐卡,西藏绘画艺术史之双璧,在漫长的西藏艺术发展史中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两者在艺术风格与表现题材上有不少重叠之处,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二者不仅在文物所属性质的区别,当然也包括艺术作品背后所承载的功能与目的的不同。... 壁画与唐卡,西藏绘画艺术史之双璧,在漫长的西藏艺术发展史中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两者在艺术风格与表现题材上有不少重叠之处,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二者不仅在文物所属性质的区别,当然也包括艺术作品背后所承载的功能与目的的不同。比较而言,壁画属于不可移动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 后弘期 艺术发展史 绿度母 仲敦巴 噶当派 艺术作品 双璧 艺术风格 东印度
下载PDF
苯教后弘期发展及雍仲苯教的形成
7
作者 杨黎浩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29-35,154,共8页
本文考察了吐蕃时期特别是赤松德赞之后苯教发展历史,认定苯教后弘期应该在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并以苯教伏藏首次发掘的913年为发端标志。苯教后弘期发端之时,藏区政治环境、苯教自身基础以及佛教外部影响都为苯教再次发展(后弘)创造了条... 本文考察了吐蕃时期特别是赤松德赞之后苯教发展历史,认定苯教后弘期应该在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并以苯教伏藏首次发掘的913年为发端标志。苯教后弘期发端之时,藏区政治环境、苯教自身基础以及佛教外部影响都为苯教再次发展(后弘)创造了条件。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后弘期苯教徒在继承自身传统、吸纳佛教内容基础上,开始塑造教祖、发掘伏藏、编撰经典、创建寺院等等活动。经过后弘期一段时期的发展,约在公元15世纪,最终形成了新型苯教即佛教化的雍仲苯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仲苯教 苯教 苯教后弘期
下载PDF
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擦擦的特征——兼谈吐蕃擦擦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建林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31,137-138,共11页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是古格王朝的统治中心,11—12世纪,古格王国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至今保留有丰富的佛教遗迹和遗物,其中包括数量巨大的擦擦(小型泥佛像和泥塔)。文章从这些擦擦的制作方法、表现题材、造...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是古格王朝的统治中心,11—12世纪,古格王国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至今保留有丰富的佛教遗迹和遗物,其中包括数量巨大的擦擦(小型泥佛像和泥塔)。文章从这些擦擦的制作方法、表现题材、造像风格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主要特征;并通过对文献和其他相关遗物的比较,探讨了这一时期擦擦造型风格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后弘期 擦擦 特征 古格 吐蕃
下载PDF
关于西藏佛教前后弘期历史年代分歧 被引量:3
9
作者 蒲文成 《西藏研究》 1982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依照西藏多数古典著作,辛酉年,大臣韦·达那坚等弑杀赤祖德赞(俗称热巴巾,汉史称可黎可足,彝泰赞普)赞普,拥立吾东赞(达磨)。达磨素来信钵反佛,且出自当年废长立幼的仇恨,即位不久开始灭法,令出家僧人或娶妻还俗;或狩猎杀生。故西... 依照西藏多数古典著作,辛酉年,大臣韦·达那坚等弑杀赤祖德赞(俗称热巴巾,汉史称可黎可足,彝泰赞普)赞普,拥立吾东赞(达磨)。达磨素来信钵反佛,且出自当年废长立幼的仇恨,即位不久开始灭法,令出家僧人或娶妻还俗;或狩猎杀生。故西藏历史上以赤祖德赞被弑和达磨的拥立为西藏佛教前弘期的结束。达磨灭佛不久,住在曲卧山的僧人肴·格迥、藏·饶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弘期 历史年代 西藏 佛教史 吐蕃 松赞干布 入藏 卫藏 灭佛 资治通鉴
下载PDF
佛教在后弘期的复兴和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官却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8-73,共6页
在朗达玛禁佛之后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无法期 ,佛教势力从安多及克什米尔等地再次向卫藏地区传播 ,并以此拉开佛教后弘期的序幕。在佛教僧人的不懈努力及各地地方势力的大力支持下 ,佛教在卫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进而形成藏传佛教 ,对藏... 在朗达玛禁佛之后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无法期 ,佛教势力从安多及克什米尔等地再次向卫藏地区传播 ,并以此拉开佛教后弘期的序幕。在佛教僧人的不懈努力及各地地方势力的大力支持下 ,佛教在卫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进而形成藏传佛教 ,对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后弘期 复兴
下载PDF
西藏佛教后弘期发祥地——丹斗寺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热 《西藏研究》 198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藏传佛教和任何一个宗教一样,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还没有全面形成一整套思想体系以前,曾经历了很长一段坎坷而又曲折的历史。这主要表现在同西藏原始宗教苯教间的相互斗争上,不过最能反映西藏佛教坎坷命运的,还是朗达玛赞普的... 藏传佛教和任何一个宗教一样,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还没有全面形成一整套思想体系以前,曾经历了很长一段坎坷而又曲折的历史。这主要表现在同西藏原始宗教苯教间的相互斗争上,不过最能反映西藏佛教坎坷命运的,还是朗达玛赞普的禁佛运动。达玛赞普的禁佛,使佛教完全在西藏灭绝。大约过七、八十年之后,佛教又从青海丹斗寺再度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斗寺 藏传佛教 西藏研究 后弘期 发祥地 主要表现 发展历史 寺院 原始宗教 思想体系
下载PDF
佛教后弘期的造型艺术流派简析
12
作者 白果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1-52,共2页
后弘期佛教的兴旺发达,给造型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一时画派林立、名家辈出,藏域画坛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局面,并最终形成了典型的西藏传统造型艺术风格。
关键词 佛教 后弘期 造型艺术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丹斗寺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德美 《中国西藏》 2008年第1期76-81,共6页
丹斗寺位于青海省东部的丹霞如火的小积石山中,背靠湟水南山,面朝黄河,经过九曲九峡的黄河在丹斗寺的凝视中奔下青藏高原。这座深山古寺,规模不大,却在藏传佛教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后弘期 丹斗寺 才旦寺 发祥地
下载PDF
918年抑或978年--《青史》所载藏传佛教后弘期起始年考
14
作者 陆军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1-27,121,共7页
《青史》主张的藏传佛教后弘期起始年是公元978年,而不是918年,这一年代应该置于文本的整个年代记述系统中加以确定和认识。对《青史》所记年代的可靠性应该分期看待,前弘期的诸多年代记载源自汉文史料,但作者使用时却往后误置了一个饶... 《青史》主张的藏传佛教后弘期起始年是公元978年,而不是918年,这一年代应该置于文本的整个年代记述系统中加以确定和认识。对《青史》所记年代的可靠性应该分期看待,前弘期的诸多年代记载源自汉文史料,但作者使用时却往后误置了一个饶迥60年,而后弘期的诸多记载则基本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史》 后弘期 起始年 978年
下载PDF
佛教后弘期的西藏文化发展概况
15
作者 毛尔盖.三木旦 马宏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首先说说什么是“前弘期”和“后弘期”。所谓“前弘期”,是指在达玛未禁佛之前在西藏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所谓“后弘期”,是指达玛禁佛约70年后,在上部阿里的拉·喇嘛益喜俄时期逐渐恢复起来的藏传佛教。这实际上是针对卫藏地区而... 首先说说什么是“前弘期”和“后弘期”。所谓“前弘期”,是指在达玛未禁佛之前在西藏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所谓“后弘期”,是指达玛禁佛约70年后,在上部阿里的拉·喇嘛益喜俄时期逐渐恢复起来的藏传佛教。这实际上是针对卫藏地区而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期 译师 后弘期 仁钦桑波 经论 宗喀巴 灵童转世 现观庄严论 达玛 释量论
下载PDF
藏传佛教后弘期三大戒律传承刍议
16
作者 尕藏加洋 云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0年第3期71-84,共14页
佛教戒律作为教法赖于存亡之根本,一直为佛学研究者重视。目前,有关后弘期藏传佛教的学术成果颇为丰富,然而,专门探讨三大戒律传承方面的内容寥寥无几。本人在精心梳理相关历史人物传记,比较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藏传佛教后弘期... 佛教戒律作为教法赖于存亡之根本,一直为佛学研究者重视。目前,有关后弘期藏传佛教的学术成果颇为丰富,然而,专门探讨三大戒律传承方面的内容寥寥无几。本人在精心梳理相关历史人物传记,比较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藏传佛教后弘期三大戒律传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弘期 藏传佛教 别解脱戒 三大戒传
下载PDF
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班班多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79,共28页
禅宗于藏传佛教前弘期传入吐蕃。其间摩诃衍入藏,"顿渐之诤"以及诸多禅宗文本译为藏文,为诸多吐蕃人所接受。此时禅宗思想南北禅融合,以南禅为主,搀杂许多道教、玄学等汉地传统思想元素,亦吸收藏族传统宗教苯教的重要概念。9... 禅宗于藏传佛教前弘期传入吐蕃。其间摩诃衍入藏,"顿渐之诤"以及诸多禅宗文本译为藏文,为诸多吐蕃人所接受。此时禅宗思想南北禅融合,以南禅为主,搀杂许多道教、玄学等汉地传统思想元素,亦吸收藏族传统宗教苯教的重要概念。9世纪以降,藏译禅宗资料被藏传佛教史书大量引用,且不同程度地波及藏传佛教诸宗派之教义思想,而古今藏人学者对以摩诃衍为首的禅宗的评判也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对此,我们应从汉藏文化交流的语境和汉藏佛教对话的视野中予以审视和考量,以便获得客观公正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藏传佛教 弘期 后弘期 顿渐之诤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律法发祥地——丹斗寺 被引量:2
18
作者 索南才让 《群文天地》 2011年第12期56-61,共6页
今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自治乡科巴村西南方向有一座古老的寺院——丹斗寺。丹斗寺距离巴燕镇有50多公里,离金源乡政府有18公里,丹斗寺地处黄河北岸10多公里的小积石山中,地缘南北约1公里是寺址,东西山谷只隔100米左右。两边的山... 今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自治乡科巴村西南方向有一座古老的寺院——丹斗寺。丹斗寺距离巴燕镇有50多公里,离金源乡政府有18公里,丹斗寺地处黄河北岸10多公里的小积石山中,地缘南北约1公里是寺址,东西山谷只隔100米左右。两边的山崖有几十层楼高,寺院坐落在群山环抱近于封闭的山谷里,只有南北一条崎岖的河谷可供人们徒步行走。寺院周围方圆几公里内没有村落、森林及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发祥地 后弘期 律法 100米 自治县 寺院 乡政府
原文传递
金元全真道后弘期掌教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4期37-45,共9页
有关金元全真道后弘期掌教的传承时间、门派、业绩等基本情况,学术界一直没有明确.作者广泛搜集《道藏》方志和文集等方面的史料,不仅排列出了一个新的传承时间表,还发现了一位被前人遗漏的掌教.文章对诸位掌教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有关金元全真道后弘期掌教的传承时间、门派、业绩等基本情况,学术界一直没有明确.作者广泛搜集《道藏》方志和文集等方面的史料,不仅排列出了一个新的传承时间表,还发现了一位被前人遗漏的掌教.文章对诸位掌教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分析了后弘期掌教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 金石略 后弘期 道家 丘处机 大宗师 道园学古录 道教史 孙真人 图书馆
原文传递
喇钦与“卫藏十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端 被引量:1
20
作者 妙音智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8,共3页
佛教在世间存在的基础,必赖于具戒比丘僧团的建立,或者可以说.出家僧团是佛教的正面体现。如果没有行持增上律学的出家僧团,则佛教就等于名存实亡。因此,“朗达玛灭法”所导致前弘期佛教的终结,其实质即对卫藏地区僧团的破坏。朗达玛灭... 佛教在世间存在的基础,必赖于具戒比丘僧团的建立,或者可以说.出家僧团是佛教的正面体现。如果没有行持增上律学的出家僧团,则佛教就等于名存实亡。因此,“朗达玛灭法”所导致前弘期佛教的终结,其实质即对卫藏地区僧团的破坏。朗达玛灭法之后,根据《青史》等文献记载,许多在家佛教信徒,特别是持明咒行者仍以隐密方式修习佛法。大部分佛教经典得到妥善保藏。一些主要寺院建筑初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后来只是被封闭而已。而僧人则遭到镇压、驱逐和强迫还俗。所以说朗达玛“灭法”,应是指摧毁了法的世间代表——具戒比丘僧团,并不是说灭掉了佛法。藏文史籍中称朗达玛灭法后的百余年为“灭法时”,也不是说此时西藏佛法彻底灭亡,而是说此时没有僧团住世,致使佛教暂时隐没。同样,西藏佛教后弘期的开端,也正是以戒律的复兴、僧团的重建为标志。其实,即在此约百余年灭法黑暗中,如下将述,戒律传承的薪火也没有完全熄灭,因此史籍中常用“余烬复燃”等词汇来形容后弘期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团 朗达玛 具戒 弘期 佛教经典 佛教信徒 后弘期 灭法 持明 毗奈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